语文《周处》

合集下载

《周处》教案

《周处》教案

《周处》教案教学过程篇一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过《世说新语》这部书吗?南北朝时宋朝的刘义庆编撰的这部书记录了从汉末到东晋士大夫阶层的遗闻轶事,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一些上层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况。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周处》这篇课文就选自其中。

课文中所记载的周处是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少年时横行乡里,是当地的一大祸害。

人们劝他杀虎斩蛟,实际上想三害惟留其一。

经历了杀虎斩蛟九死—生后的周处,猛然认识到自己才是乡里最痛恨的祸害,思想受到极大触动,从此改过自勉,终于成为忠臣孝子。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习课文⒈整体感知⒈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在书上勾画生字、词。

⒈播放应掌握的字、词的幻灯片。

⒈学生借助文下注释及工具书完成正音、解词。

⒈明确下列画线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为(被)乡里所患②或(有人)说处杀虎斩蛟③蛟或(有时)浮或(有时)没④为乡里所患(祸患)始知为人情所患(厌恨)⑤且人患(担忧)志之不立⒈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要求:①读准字音。

②朗读时注意下列句子的正确停顿。

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并云/欲自修改古人/贵朝闻夕死且/人患志之不立或/说处杀虎斩蛟⒈熟读课文,生动地复述这个故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复述周处的故事。

然后每组选出一名学生给全班同学复述。

⒈翻译课文,准确理解大意。

思考题一:下面的句子应怎样翻译?掌握成语“朝闻夕死”的意义及用法。

①为乡里所患②始知为人情所患③人患志之不立④人贵朝闻夕死思考题二:翻译下面的句子,将省略的意思内容补出来。

①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

②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⒈学生思考、讨论。

⒈明确思考题一:(学习被动句式“……为……所……”以及“人贵…”这种古文中的常见句式。

)①为乡里所患译为:被地方上认为是祸患。

②始知为人情所患译为:才知道自己被人情所厌恨。

③人患志之不立译为:人怕就怕没有志向。

④人贵朝闻夕死译为:人以朝闻夕死为贵。

初三语文《三顾茅庐》《周处》知识精讲 北师大版

初三语文《三顾茅庐》《周处》知识精讲 北师大版

初三语文《三顾茅庐》《周处》知识精讲北师大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三顾茅庐》《周处》二. 教学目标:(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1. 生字kǒng zǒng惜哉.zāi篡.逆cuàn斡.旋wò殷馗.kuí倥偬..ān tāo 猝.定cù补缀.zhuì窥.之kuī熟谙韬..略入谏.jiàn瞻.zhān荐.jiàn 缚.fù谬.miùcuōtuó不彰邪.yé所患.huàn彝.yí蹉跎..邅.迹虎zhān斩蛟.jiāo2. 词语倥偬:急迫繁忙。

寰宇:全世界。

隐居:旧时政治上失意的人或厌世的人避开官场,居住在偏僻的地方。

贤士: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惆怅:伤感、愁闷。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概非凡。

篡逆:古代臣子夺取君主的地位。

腐儒:指迂腐守旧的读书人。

熟谙韬略:熟悉用兵的计谋。

逍遥: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顿开茅塞: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也作茅塞顿开。

乡里:家乡。

也指同乡的人。

暴犯:侵害。

与之俱:同它一起(浮沉)。

皆为已死:都认为已经死了。

前途尚可:今后的道路还是有希望的。

人患志不立:一个人最怕的是没有坚定的志向。

蹉跎:光阴虚度,这里指过时。

改励:改过自勉。

贵:意动词,以……为贵,看重。

3. 作者《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编著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宗室,袭封临川王。

《世说新语》通行本为6卷,分德行、语言、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等36篇。

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完全符合史实。

此书相当多的篇幅是杂采众书而成。

(二)阅读能力目标1. 学习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方法。

2. 理解课文描写的特点和妙处。

(三)写作能力目标理解景物描写的手法和作用(四)思想教育体会文章深刻的主题。

《周处》一文中周处心魔所在与心性分析

《周处》一文中周处心魔所在与心性分析

《周处》一文中周处心魔所在与心性分析作者:张益琪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12期【摘要】“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广为流传,常被作为教导少年人改过自新、改邪归正的案例。

本文从经典课文《周处》一文中,发现了“周处”欲说还休的内容,并分析了其人之心魔所在。

继而剖析了周处心性中促成“改过自新”的要素,使学生认识到作为结果的“改过自新”的前提。

【关键词】周处;改过自新;心性分析《周处》是南朝刘义庆所编《世说新语》之“自新第十五”中的一则故事,也是一篇经典的语文教学篇目。

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在沪教版(七年级上)的教学参考中被定为“体会周处勇于改过自新的精神”。

多篇通行教案在处理这个价值观目标时,是这么解读的:“改正错误何时都不算晚,要向周处学习知错就改的精神”或“一个人立志改正,就能有大作为”。

笔者读罢全文,产生了些许疑惑。

文末“处遂改励”短短一句,交代了“周处改过自新”在故事中是一个“结果”,而文章笔墨所聚之处乃是周处得以改过自新的前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需要做好与过去错误的自己告别的准备,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如何更好地迎接新的自己,需要具备哪些心理素质与先决条件,才是我们在《周处》一文的教学中值得聚焦的。

一、陆云之答非所问,周处心魔之所在周处二害既除,“始知为人情所患。

”他救百姓于水火,却被百姓视作猛兽,想必胸中波涛翻涌久不能息,于是跑去吴地寻找二陆倾吐指路。

碰上了陆云,周处“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此话故作老成甚矣,文章开头即有“周处年少时”,一个年少者,何来岁月蹉跎一说?此处为一疑惑。

接着陆云开始疏导点播,他的回答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可以说是回答了周处“年已蹉跎”的问题;二是反问周处:“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联系上文,周处没有提出过“令名不彰”的忧困,陆云却加强了语气进行了重点回复,此处为又一疑惑。

结合两个疑惑进行合理推测,笔者认为周处没有把真正想问的明讲出来,而陆云是名士高人,从“具以情告”的始末中猜到了他心中所虑。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周处》教学设计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周处》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课方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课方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语文教课方案编订: XX文讯教育机构初中语文教课方案文讯教育教课方案八年级语文上册《周处》教课方案教材简介 : 本教材主要用途为经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知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课设计资料合用于初中八年级语文科目 , 学习后学生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本内容是依据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能够放心改正调整或直接进行教课使用。

《周处》第一课时教课方案教课目标:1、认识《世说新语》一书的主要内容及作者。

2、借助说明、工具书,经过默读、朗诵、翻译等方法掌握课文内容。

3、学习周处能接受责备,勇于悔过自新。

教课重点:目标2教课难点:目标2教课步骤及过程一、课前三分钟:( 3 分钟)1、按学号说自己近来的所见所闻。

2、抽一学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论。

(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仔细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急感。

)(备学生)假如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赐予纠正,学生评论若不知如何提及,教师要作适合的点拨。

二、介绍作品,导入新课(目标1)( 4 分钟)在我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史上,有一部重要的作品,叫《世说新语》,作者是南北朝时宋朝的刘义庆。

这部书记录了从汉末到东晋士医生阶层的一些遗闻逸闻,反应了当时社会上一些上层人物的精神相貌和生活状况,能够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雏形。

周处是普朝人,据《晋书·周处传》记录:周处仕晋为御史中丞时,凡所纠察弹劾的人,即便是皇亲国戚也不避忌。

氏人齐万年造反,朝臣恨周处强直,建议朝廷派周处出战。

有人知其有去无还,劝他以母亲年迈为由,不去出战。

周处说:" 忠孝之道,安得两全?" 此后孤军深入,斩敌甚多,弦绝矢尽,临危不退,遂壮烈牺牲。

死后追赠平西将军。

这样一个战死疆场的中流砥柱,其少年期间则是另一番模样。

除三害课文_除三害教学设计

除三害课文_除三害教学设计

除三害课文_除三害教学设计课文《除三害》出自三年级下册语文书,其原文如下:【原文】古时候,有个人叫周处。

周处年轻时,性格暴烈,仗着自己力气大、武气强,横行霸道,欺侮百姓。

因此,周处一上街,人们就远远射开他。

背地里人们都抱怨说:“山间的猛虎、河里的恶龙,还有地上的周处,是天下三害。

三害不除,百姓永远没有安宁的日子!”有人出主意:“干吗不想办法叫周处上山杀虎,下河剁龙呢?这样三害除了两害,不也好么?”有人壮着胆子去找周处,见面就夸他胆子大,功夫好,上山能伏虎,下水能降龙;没有谁能比得上他!周处听了十分得意,拍拍胸脯,说:“那猛虎和恶龙只敢欺负你们胆小的,看我收拾它们!”周处上山了。

傍晚,他把一只断气的大老虎拖下山。

街坊们拍手称快,都夸周处本领大。

第二天,周处提着宝剑下河了。

恶龙可不那么容易对付。

它忽而浮出水面,跃到半空;忽面潜入水底,东奔西突。

周处和它搏斗了三天三夜,搅得大河惊涛拍岸,浊浪冲天。

三天以后,大河突然平静了,没有浪涌,没有涛声。

恶龙不见了,周处也不见了。

这下好了!猛虎死了,恶龙死了,周处也和它们同归于尽了!人人奔走相告,个个喜气洋洋。

哪知就在这时,周处水淋淋地从河里爬上岸来。

他听到人们的欢呼声,呆住了。

他实在想不通:我除害有功,为什么乡亲们反倒希望我死呢?他想找个人问一问,可是人们只是远远地朝他点点头,赶紧躲开了。

人们的举动引起了周处的深思,他终于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心里十分惭愧。

从此以后,周处痛改前非,成了一个受人敬重的人。

【教材简说】科学技术的发展,帮助人类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也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本册第六组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神奇的科技世界。

如《太阳》一orG课讲述了太阳的远、大、热的特点以及与美丽可爱的地球的密切关系。

选学课文《妙不可言的位置》这一篇科学常识文则进一步告诉我们为什么地球和太阳有这样密切关系的道理。

【学习目标】⒈懂得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缺点、错误都能改正。

【上海版(五四制)】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件:第6课《周处》(共36张PPT)

【上海版(五四制)】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件:第6课《周处》(共36张PPT)

美好的声誉 显露
忠 臣。
就,于是
清河曰:“古 陆云说:“古人看重的
人贵朝闻夕死,
是‘哪怕是早晨听闻了 圣贤之道,即使晚上死
况君前途尚可。 了也不算虚度此生了’
且人患志之不立,的还精是神有,希况望且的你。的再前说途人 何忧令名不彰 就担忧不立下志向,只
邪终?为”忠处臣遂。改励,要好呢能名?立声”志不周,处能又听显何后露必传 就担扬 改忧过
人不怕犯错误,只要勇于改正,就能成为一个 有用的人;
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回 头。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 蓬头:头发乱蓬蓬的样子。 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 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野草。 苔:苔藓植物 映:遮映 借问: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应:回应,答应。 译文
一个蓬头稚面的小孩在学钓鱼, 斜身坐在野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子。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摆了摆手
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首高
注释 ①刺头:指长满松针的
小松树。 ② 蓬蒿:两种野草。 ③ 直待:直等到。 ④ 凌云:高耸入云。 ⑤始道:才说。
提示:
一、英勇:杀虎斩蛟 二、善于反省: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
意 三、主动向贤人请教:寻访二陆
四、勇于改过:终为忠臣
归纳总结
世说新语
遗闻轶事
或说处杀虎斩蛟 劝说
为乡里所患 且人患志之不立
祸害
担忧 担心
或说处杀虎斩蛟 蛟或浮或没
有人 有时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选读课文《除三害》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选读课文《除三害》

情感冲突,体会周处之“过”。
这下好了!猛 虎死了,恶龙死 了,周处也和他 们同归于尽了! 人人奔走相告, 个个喜气洋洋!
我除害有功,为什么乡亲们反倒希 望我死呢?
伤心、难过、失望。
周处年轻时,性格暴烈,仗 着自己力气大、武艺强,横行霸 道,欺侮百姓。
如果你就是被周处欺负过的 百姓,心情如何?带着你的心 情读读这句话。
勇敢无畏、武艺高强。

恶龙可不 那么容易对付, 它忽而浮出水 面,跃到半空; 忽而潜入水底, 东奔西突。周 处和它博斗了 三天三夜,搅 得大河惊涛拍 岸,浊浪冲天。
三天以后,大
河突然平静了, 没有( 浪涌 ),
没有( 涛声 )。 恶龙(不见了),
周处(不见了)。
可是周处并没有死,当他 爬上岸后,他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选读课文8
除 三 害
导入新课
西晋时期有一个人, 叫周处。周处为人正直, 为官清廉。在一次反战 乱中,周处英勇杀敌, 临危不退。最后,战死 沙场,壮烈牺牲。
初读课文,了解三害。
1、课文讲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哪三害? 猛虎、恶龙、“周处”。
2、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周处怎么除周处呢?
品读课文,感悟周处之“功”。
周处除害有功,功在哪?在课文的哪 几个自然段?找出相关描写的句子。
周处上山了。傍 晚,他把一只断气的 大老虎拖下山。
1、它忽而浮出水面,跃到半空;忽而 潜入水底,东 奔西突。
狡猾、凶猛。
2、周处和它搏斗了三天三夜, 搅得大河惊涛拍岸,浊浪冲 天。
战斗 激烈, 气氛 紧张 ,
一个人有缺点不要紧,重 要的是知错就改,只要及时改 正错误,他就能成为一个受人 敬重的人。

《周处》教案3

《周处》教案3

《周处》教案3
五、周处
新课导入:
昨天已经有同学提出上第五课《周处》,尤其是几个男生,特别积极,不知道是为什幺?今天我想听听看那些同学的理由,为什幺你想学习《周处》这一课?生答略。

为了这些同学充分的理由,满足这些同学求知的欲望,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五课《周处》。

板书:《周处》《世说新语》
简介作家作品:《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袭封临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务,任荆州刺史等职,颇有政绩。

为人简素,爱好文学。

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

刘义庆就因病离开扬州,回到京城不久便英年早逝,时年仅41 岁,死于建康(今南京)。

宋文帝哀痛不已,赠其谥号为康王;。

《世说新语》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

全文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个门类。

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

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成就,鲁迅说它: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

除《世说新语》外,还着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文章结尾处详写了周处与陆 云的谈话,揭示了什么道理?
作者通过陆云的话,揭示了“朝闻夕死” 这样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道理:只要认 识错误,并且决心改正错误,无论何时都不 算晚。 这个道理,对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教育 意义,它鼓励人们不必为蹉跎岁月而懊悔, 也不必为老大无成而苦恼,只要能够为国家 为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都是不虚此生 的。
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 理,就是晚上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很有希望。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
再说人就怕不立下志向,(只要能立志) 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
处改励,终为忠臣。 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终于成为忠臣。
( (zhāng )
不 彰
yé) 邪
三、再读课文,梳理文意。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周处年轻的时候,凶暴强悍,逞强好斗,被乡里认为是 祸害。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 (当时)义兴河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 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都为害百姓。义兴人把它们叫做三害,而周处为害 最厉害。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虎斩蛟,其实是希望三害中只 剩下一害。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周处就杀死那只老虎,又跳入河里去斩蛟。蛟有 时浮在水上,有时沉入水中。周处始终和蛟龙一起漂 游了几十里路。
五、讨论交流:如何评价周处? 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1.英勇:杀虎斩蛟
2.善于反省:闻里人相庆,始知为 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3.主动向贤人请教:寻访二陆 4.勇于改过:终为忠臣
六、《周处》给我们的启示:
人不怕犯错误,只要勇于改 正,就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七、作业 1.熟读课文,梳理文意。 2.抄写本:抄写原文和注释。 (各一遍)
有人造反,朝廷派周处出战。有人知 道周处有去无还,劝他以母亲年老为由, 不去出战。周处说:“忠孝之道,安得两 全?” 后来,周处孤军深入,斩敌甚多, 弦绝箭尽,临危不退,壮烈牺牲。就是这 样一个刚直不阿、战死沙场的国家栋梁, 在少年时期却曾是一个被乡人憎恨的祸害。
二、听读课文,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 chǔ ) ( hè ng ) (shuì ( jiāo ) 周 处 三 横 或 说 蛟 龙 ( gēng) (cuō) ( tuó) 更相庆 蹉 跎 (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经过三天三夜,乡里人都认为周处死了,轮换互相庆贺。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 不料周处竟然杀死蛟龙活着出来,他听到乡里人庆贺的 事情,才知道自己被大家当作了祸害,有了悔改的意思。
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 于是到吴郡去寻找陆机和陆云。陆机不在家,只见到 陆云。周处就把自己的情况全部告诉陆云, 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提高修养,可是担心年岁太大, 最终也不会有什么成就。
语文《周处》
上海市高桥东陆学校 陈瑶


《世说新语》
南北朝 刘义庆
一、介绍作品:
我国南北朝时宋朝的刘义庆,写了 一部志人小说《世说新语》,这部书 记录了从汉末到东晋士大夫阶层的遗 闻轶事,反映了当时社会一些上层人 物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况,可以说是 中国古典小说的雏形。
周处是晋朝人,据《晋书· 周处传》记 载,周处在做御史中丞时,纠察弹劾官员 的错误,即使皇亲国戚也不避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