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安全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
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

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摘要:轨道交通系统是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其安全管理和风险评估至关重要。
本论文探讨了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管理方法和风险评估技术,旨在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首先,文章介绍了轨道交通系统的特点和潜在风险,然后详细分析了各种安全管理策略,包括预防、监测和应急响应措施。
此外,本文还研究了现代技术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
最后,文章讨论了风险评估方法,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威胁。
通过深入研究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管理和风险评估,我们可以更好地保障乘客和城市的安全。
关键词:轨道交通系统、安全管理、风险评估、可靠性、现代技术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轨道交通系统已成为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血脉。
然而,为了确保乘客和城市的安全,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来管理风险和提高可靠性。
本文聚焦于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这是确保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
我们将探讨各种安全策略和现代技术在此领域的应用,以及如何更好地理解潜在威胁。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将为读者呈现轨道交通系统安全管理的关键要点,为城市交通安全做出贡献。
一、轨道交通系统的特点与潜在风险分析轨道交通系统作为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同时也伴随着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在本节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轨道交通系统的特点以及相关的潜在风险因素。
1、轨道交通系统的特点包括高度集中的乘客流量、固定的线路和车辆、严格的时间表以及密切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
这些特点使得轨道交通系统在城市运输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提供了高效、可靠的交通服务。
然而,正是这些特点也使得系统容易受到各种潜在风险的影响。
例如,高度集中的乘客流量可能导致拥挤和紧急疏散问题,而固定的线路和车辆可能使系统更容易受到技术故障或恶劣天气条件的影响。
2、轨道交通系统还面临着各种潜在风险,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恶劣天气、技术故障、人为事故和恐怖袭击等。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评估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评估研究发布时间:2022-05-09T07:55:58.373Z 来源:《福光技术》2022年9期作者:杨瑞峰[导读] 地铁作为承载力很强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具有快速便捷的特点,已经成为了大多数居民出行方式的首要选择,但是,该系统作为一个复杂的巨大的系统,由于其封闭的运营环境、大量客流的聚集容易对运营产生影响,地铁运营事故一旦发生,会给乘客、地区、社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恐慌心理,当运营事故不严重时,会导致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营混乱,乘客滞留地铁站或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延误事件,当运营事故十分严重时,将会给我们的国家造成巨大财产损失,致使交通设施乃至地铁运行线路瘫痪。
因此,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风险管理和评估方法研究是十分迫切的。
杨瑞峰呼和浩特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摘要:地铁作为承载力很强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具有快速便捷的特点,已经成为了大多数居民出行方式的首要选择,但是,该系统作为一个复杂的巨大的系统,由于其封闭的运营环境、大量客流的聚集容易对运营产生影响,地铁运营事故一旦发生,会给乘客、地区、社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恐慌心理,当运营事故不严重时,会导致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营混乱,乘客滞留地铁站或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延误事件,当运营事故十分严重时,将会给我们的国家造成巨大财产损失,致使交通设施乃至地铁运行线路瘫痪。
因此,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风险管理和评估方法研究是十分迫切的。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评估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因素分析通过对国内外运营事故的总结分析,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四个致因因素:人员—设备设施—环境—管理展开风险因素的分析与指标的筛选。
(1)环境因素。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中,环境因素的影响至关重要。
虽然环境因素使人们难以掌控,但是我们可以严格把握城市轨道交通的内部环境因素,从而使得内部环境能够很好的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降低运营事故的发生。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评估与风险预警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评估与风险预警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是保障城市交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风险。
因此,进行运营安全评估和风险预警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评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评估是对系统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
为了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需要对其各个方面进行评估。
首先,需要评估轨道交通的设备设施,包括车辆、信号灯、站点等的安全性能。
其次,需要评估轨道交通的运维管理,包括运输组织、维护管理等的安全措施。
最后,需要评估轨道交通的应急响应措施,包括事故应急预案、安全救援等的有效性。
通过对这些方面进行评估,可以全面了解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风险预警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存在各种潜在风险,如设备故障、人员安全问题、恶劣天气等。
为了及时应对这些风险,并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需要进行风险预警工作。
风险预警是指提前发现和识别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避免或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可以通过建立风险评估模型,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进行风险预警工作。
通过及时预警,可以在事故发生前采取措施,保障乘客和运营人员的安全。
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风险管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风险管理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减少潜在风险对系统运行的影响。
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设置责任部门、明确管理流程等。
其次,需要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识别,确定其对系统运行的潜在影响。
然后,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
最后,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和反馈机制,及时跟踪和评估风险管理效果,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管理措施。
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安全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安全案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运营安全评估和风险预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

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安全管理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关乎着乘客的出行安全和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列车运行、隧道通风、设备维护等。
同时,风险评估是确保安全管理有效实施的重要工具,它有助于及早识别潜在的风险和危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事故发生。
一、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运输能力大、能源消耗低等特点。
然而,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多个环节,如列车运行、乘客进出站等,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其后果可能会极为严重。
因此,安全管理成为保障乘客和交通系统安全的关键。
二、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现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管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行车安全、设备安全、防火安全等。
现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通常会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其中包括安全法规、管理规范、应急预案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还会配备相应的安全设备和人员,以确保安全管理的实施。
三、城市轨道交通风险评估的意义风险评估是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工具,它可以通过系统性、科学性的方法,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和危险。
通过对风险的评估,可以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风险评估还可以提供决策支持,帮助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策略。
四、城市轨道交通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步骤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风险评估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步骤。
首先,需要确定评估的目标和范围,明确评估的重点和对象。
然后,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包括系统运行数据、设备维护记录等。
接下来,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潜在的风险和危险进行评估。
最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措施和预警机制,以预防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对于保障乘客和交通系统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安全管理和风险评估措施,可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乘客的出行安全和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与风险评估

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与风险评估1. 背景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经济的公共交通方式,在我国各大城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随着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其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本篇文章将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与风险进行评估,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安全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2. 轨道交通的安全性2.1 事故率与死亡率根据统计数据,城市轨道交通的事故率和死亡率相较于其他交通方式较低这主要得益于轨道交通系统的封闭性、自动化程度高以及严格的规章制度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轨道交通完全没有安全风险,而是风险相对较低2.2 设施老化与维护轨道交通设施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老化,这可能会对安全性产生影响因此,对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至关重要此外,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轨道交通线路也需要不断扩建和改造,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在这个过程中,确保安全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2.3 人为因素轨道交通的安全性也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例如,驾驶员的操作失误、信号系统的故障、乘客的违规行为等都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完善信号系统以及提高乘客的安全意识至关重要3. 轨道交通的风险评估3.1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可能对轨道交通设施造成损害,影响其正常运行针对这些风险,相关部门应制定应急预案,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抗灾能力3.2 恐怖袭击恐怖袭击是轨道交通面临的一种严重风险为了防范此类风险,轨道交通部门应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如加强安检、配备保安人员等3.3 技术风险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轨道交通系统也面临着技术风险例如,黑客攻击、系统故障等可能导致轨道交通运行不稳定因此,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定期检查和更新系统至关重要4. 结论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性与风险评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尽管轨道交通相对于其他交通方式具有较低的风险,但仍需警惕各种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通过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完善信号系统、提高设施维护水平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轨道交通的安全性,为乘客提供更加安全的出行环境5. 安全管理与法规5.1 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是确保轨道交通安全的关键该体系应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规章制度、安全培训、安全检查等内容通过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可以提高轨道交通的安全水平5.2 法规与标准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规范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和管理这些法规和标准应涵盖轨道交通的安全、质量、环保等方面,以确保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6. 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理6.1 安全风险防控轨道交通部门应采取一系列措施,预防安全风险的发生这包括对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乘客安全意识等6.2 应急处理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轨道交通部门应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应急预案应包括事故报警、事故处理、乘客疏散、救援等措施7. 乘客安全教育与宣传提高乘客的安全意识是确保轨道交通安全的重要环节轨道交通部门应通过各种渠道,如宣传册、广告、公益活动等,向乘客普及安全知识,提醒乘客注意轨道交通安全8. 案例分析以某城市轨道交通事故为例,分析事故原因及后果,从而得出教训,为今后的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提供借鉴8.1 事故背景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发生一起列车脱轨事故,造成多人伤亡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展开救援工作8.2 事故原因经调查,事故原因为轨道线路维护不当,导致轨道结构强度不足,无法承受列车运行时的冲击力此外,驾驶员操作失误也是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8.3 事故教训此次事故教训我们,轨道交通部门应加强对设施的维护和检查,确保其安全可靠同时,驾驶员培训和考核也是轨道交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9. 展望与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轨道交通将成为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轨道交通安全水平,降低风险,将成为相关部门和企业需要关注的问题9.1 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能例如,发展无人驾驶技术、智能化信号系统等,以降低人为因素对轨道交通安全的影响9.2 绿色出行倡导绿色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降低交通拥堵,从而提高轨道交通的安全性和效率9.3 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轨道交通的投入,支持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轨道交通安全提供保障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与风险评估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工作只有通过加强安全管理、提高设施质量、加强乘客安全教育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确保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为乘客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10. 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与技术10.1 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定性评估方法主要通过对安全风险的描述和分析,得出安全风险的性质和程度定量评估方法则通过对安全风险的量化分析,得出安全风险的具体数值10.2 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三个环节风险识别是通过系统地识别可能导致轨道交通安全问题的各种因素风险分析是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其可能导致的后果风险评价是对分析出的风险进行评价,确定其严重程度和优先级11. 安全风险评估的实践与应用11.1 安全风险评估的实践在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通过安全风险评估,发现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轨道交通的安全性11.2 安全风险评估的应用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可以应用于轨道交通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各个环节例如,在轨道交通规划阶段,可以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合理规划轨道交通线路和设施在轨道交通建设阶段,可以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提高轨道交通设施的安全性在轨道交通运营阶段,可以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运营策略,确保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12. 国际经验与启示12.1 国际经验在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在轨道交通安全与风险评估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通过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先进的科技创新、全面的应急预案等措施,有效保障了轨道交通的安全12.2 启示从国际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一是要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二是要推动科技创新,三是要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13. 结语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与风险评估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工作通过加强安全管理、提高设施质量、加强乘客安全教育等多方面的努力,可以有效降低轨道交通的风险,确保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同时,我们也要借鉴国际经验,不断推动轨道交通安全与风险评估的工作在未来,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我们相信轨道交通的安全与风险评估工作将会更加成熟和完善。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风险评估与控制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风险评估与控制1. 概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现代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与高效运营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面临着多种风险,如设备故障、人为破坏、自然灾害等,这些风险可能导致列车延误、事故发生以及乘客、工作人员的安全受到威胁。
因此,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与控制,是确保轨道交通系统安全可靠运营的关键一环。
2. 运营风险评估2.1 确定评估指标运营风险评估的第一步是确定合适的评估指标。
常用的指标包括列车准点率、故障发生率、事故频率、紧急疏散能力等。
这些指标可以客观地反映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状况和安全性能,并作为评估风险的依据。
2.2 数据收集与分析在进行运营风险评估时,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记录、设备维护记录、事故报告以及乘客满意度调查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系统的运营状况,发现潜在的风险点,为后续的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2.3 风险评估方法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
定性评估主要依靠专家判断和经验来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可以对风险进行初步筛选和辨识;而定量评估则基于统计数据和数学模型,对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估。
综合应用这两种评估方法,可以全面、准确地评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风险。
3. 运营风险控制3.1 风险防控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是确保轨道交通系统安全运营的关键。
这些措施包括设备检修和更新、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安全培训、加强设备监控和维护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减少风险点的出现,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2 紧急响应与处置对于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轨道交通系统需要建立健全的紧急响应机制。
这包括即时报警系统、应急救援队伍以及完善的协调和沟通机制等。
在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时,快速响应和有效处置是保障乘客和工作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
3.3 风险管理与优化风险管理是轨道交通系统运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轨道交通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然而,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过程中,安全管理和风险评估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的重要性、现状和未来发展。
一、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由车站、线路、车辆、供电系统、信号系统、通信系统组成。
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安全可靠,否则会对乘客和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完善制度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是城市轨道交通最基本的安全保障。
轨道交通公司应建立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制度和流程。
制度必须科学规范,操作简便。
制度的实施要一以贯之,确保制度的有效性。
2. 健全安全检查机制安全检查是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安全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采取措施整改,保证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安全检查各环节都必须抓紧,确保不漏一项。
检查时要注重抽查,把握疏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是全员负责的。
从车站员工到司机,每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定。
在工作中,必须高度警惕,切实履行职责。
同时,轨道交通公司也要加强安全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
二、轨道交通风险评估城市轨道交通事故的发生可能会给乘客和系统带来严重的后果,风险评估可以有效地帮助轨道交通公司发现事故隐患和风险因素,提前采取措施防范。
1. 风险源识别风险源识别是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保障的第一步。
通过对系统各个环节的分析,识别风险源,特别是那些属于关键环节、核心设备和高风险区域。
风险源的识别需要专业团队和专业知识。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风险源的评估,确定其潜在的各项风险。
评估工作应依据国家有关规定,采取科学严谨的方法,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轨道交通公司针对潜在风险实施有效管理和防范措施的重要手段。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评估与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评估与管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交通方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然而,由于轨道交通具有车辆密度大、线路复杂、运力大等特点,其中潜在的安全风险也日益突显。
因此,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进行评估与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评估与管理的相关问题。
一、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A. 安全风险的来源与性质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风险主要来源于车辆故障、设备失效、操作不当、人为破坏等多个方面。
对这些风险进行分析并了解其性质,可为后续安全评估提供基础。
B. 安全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建立在安全评估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是关键。
可以借鉴可靠性工程、风险评估等方法,建立全面且科学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估指标体系。
C. 安全模型的建立与应用通过建立合适的安全模型,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性能和风险水平,为评估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依据。
安全模型可以采用事件树、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等方法。
二、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体系构建A. 安全管理组织的建立与职责划分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组织结构,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安全管理职责和权限。
确保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转,提高运营安全的整体水平。
B. 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操作规范和应急处置措施。
同时,加强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
C. 安全培训与演练通过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活动,提升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安全技能。
包括紧急情况下的应急逃生、设备操作、消防知识等方面的培训。
三、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监测与评估A. 安全监测手段与技术应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运行数据监测系统、视频监控等,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实时监测。
通过数据分析和故障预警,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
B. 安全评估结果分析与应用根据安全评估的结果,及时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安全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徐田坤【摘要】:安全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生命线,是永恒的主题。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运营里程不断增加,线网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化效应日益凸显,城市轨道交通已经进入了网络化运营时代。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对风险管理的需求已经从“事后分析型、被动型”发展到“事前预防型、主动型”阶段,由经验管理转向现代系统安全风险管理阶段。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涉及到人员、设备设施、环境、管理等方面,风险源日趋增多,风险的形成也日益复杂,对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时有发生,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安全运营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因此,对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安全风险因素作用的机理、发展、演变等规律进行研究,加强安全风险评估,对风险因素的安全状态进行全面、准确、动态把控,以便更好制定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策略,使之处于可控状态,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性和可靠性,预防及减少运营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高效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论文研究工作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特性并对突发事件下网络化运营客流传播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特点,如网络规模性、网络关联性、网络交叉性、网络放大效应等;通过对日本、韩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网络客流形成过程进行分析,得出网络化客流增长规律;根据北京网络客流统计分析,得出网络客流的时间、空间分布规律以及突发事件条件下网络客流传播机理以及传播规律。
2.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特点及风险影响因素,建立了运营事故影响因素的ISM模型。
通过对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的统计分析,探索了运营事故发生规律如事故类型、原因以及时间、空间、延误、事故等级等分布规律。
对影响运营安全的人为因素、设备设施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进行深刻剖析,找出影响运营安全风险因素的致因机理及各因素之间的复杂关联性,在此基础上,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方法,构建了运营事故影响因素的ISM模型。
从众多影响运营安全风险因素及其复杂因素链中,揭示了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直接影响因素、间接影响因素以及深层次影响因素。
3.构建了基于6σ-理论的城市轨道交通单因素多属性安全风险评估模型针对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因素复杂性、非线性和模糊性等特点,根据风险因素属性不同,将反映风险因素特征的属性划分为动态和静态风险因子,构建了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6σ理论、欧几里德距离公式方法、坐标组合法为基础,构建了基于6σ理论的城市轨道交通单因素多属性安全风险评价模型。
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能够得到更为客观、全面、准确反映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风险因素总体安全风险水平的评价结果。
4.建立了基于可拓理论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多因素综合安全评估模型将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安全风险因素划分为网络安全因素、人员因素、设备设施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五大类,建立了网络化运营综合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估系,考虑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因素的状态在不断变化,本文将可拓理论、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等理论与方法相结合,建立了基于可拓理论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多因素综合安全评估模型。
该模型可以对整个评价对象、单个指标分别进行安全评价,判断其所处的安全状态,为制定相应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最后以北京地铁运营公司为例对综合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的有效性、准确性、可靠性、可操作性等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评估6σ可拓理论网络化运营安全风险梯度坐标组合【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U239.5;U298【目录】:•致谢5-6•中文摘要6-8•ABSTRACT8-11•目录11-15• 1 绪论15-49• 1.1 研究背景15-25• 1.1.1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15-19• 1.1.2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面临风险19-25•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25-43• 1.2.1 事故致因理论研究现状25-28• 1.2.2 安全风险管理研究现状28-42• 1.2.3 国内外现状评述42-43•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43-46• 1.3.1 研究目的43-44• 1.3.2 研究意义44-46•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46-49• 1.4.1 研究内容46-47• 1.4.2 技术路线47-49• 2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特性分析49-73• 2.1 网络化运营特点49-50• 2.2 网络客流增长规律50-53• 2.3 网络客流时空分布规律53-64• 2.3.1 网络客流时间分布规律53-58• 2.3.2 网络客流空间分布规律58-64• 2.4 突发事件条件下网络化运营传播特性64-72• 2.4.1 突发大客流扩散传播规律65-68• 2.4.2 突发区间中断客流传播规律68-72• 2.5 本章小结72-73• 3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统计分析73-97• 3.1 运营事故特征与分类73-77• 3.1.1 运营事故特征73-74• 3.1.2 运营事故分类74-77• 3.2 基础数据调查与统计77-78• 3.3 运营事故发生规律78-96• 3.3.1 事故类型分布79-84• 3.3.2 事故影响因素分布84-85• 3.3.3 事故发生时间分布85-91• 3.3.4 事故发生空间分布91-93• 3.3.5 事故延误时间分布93-95• 3.3.6 事故等级分布95-96• 3.4 本章小结96-97• 4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致因机理分析97-137 • 4.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影响因素构成分析97-99 • 4.2 人为影响因素99-103• 4.3 设备设施影响因素103-125• 4.3.1 车辆影响因素104-105• 4.3.2 信号影响因素105-107• 4.3.3 供电影响因素107-116• 4.3.4 机电影响因素116-124• 4.3.5 线路及土建设施因素124-125• 4.4 管理因素125-126• 4.5 环境因素分析126-130• 4.5.1 外部环境因素分析126-129• 4.5.2 内部环境因素分析129-130• 4.6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风险因素分析130-135• 4.7 本章小结135-137• 5 单因素多属性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模型137-159 • 5.1 六西格玛管理理论137-139• 5.2 指标构建及其权重确定139-142• 5.2.1 指标构建139-140• 5.2.2 权重确定140-142• 5.3 K-sigma多属性安全风险评估模型142-148• 5.3.1 风险梯度计算143-144• 5.3.2 风险强度计算144-146• 5.3.3 风险指数计算146-147• 5.3.4 绘制风险分析图147-148• 5.4 实例分析148-158• 5.4.1 车辆安全风险评估148-150• 5.4.2 风险因素各指标权重的确定150-152• 5.4.3 风险梯度值计算152-153• 5.4.4 风险强度计算153• 5.4.5 风险水平计算153-154• 5.4.6 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154-158• 5.5 本章小结158-159• 6 多因素可拓运营综合安全风险评估模型159-205• 6.1 可拓理论159-161• 6.1.1 物元概念160• 6.1.2 可拓集合160• 6.1.3 距离公式160-161• 6.1.4 关联函数161• 6.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161-181• 6.2.1 指标选取原则及功能161-163• 6.2.2 指标设计流程163-165• 6.2.3 指标体系构成165-166• 6.2.4 指标释义及测度166-179• 6.2.5 安全风险等级水平确定及预警信息输出179-181• 6.3 指标权重确定181-187• 6.3.1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181-185• 6.3.2 熵权确定权重185-186• 6.3.3 综合集成赋权法186-187• 6.4 可拓综合安全风险评估模型187-190• 6.4.1 确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的物元187• 6.4.2 确定经典域R_0和节域R_p187-188• 6.4.3 确定待评物元R_m188• 6.4.4 计算评价指标的关联函数188-189• 6.4.5 基于综合权重系数确定189• 6.4.6 确定安全评价等级关联度189-190• 6.5 实例分析190-203• 6.5.1 北京地铁运营概况190-192• 6.5.2 指标权重及安全等级确定192-196• 6.5.3 北京地铁网络化运营安全可拓综合安全风险评估模型196-200 • 6.5.4 结果分析200-203• 6.6 本章小结203-205•7 结论与展望205-211•7.1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论205-207•7.2 论文主要创新点207-208•7.3 展望208-211•参考文献211-217•附录A: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故障风险因素问卷调查217-219•附录B:第二阶段确定车辆安全风险因素属性衡量值问卷调查219-221 •附录C:国内部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统计表221-225•附录D:国外部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统计表225-229•作者简历229-233•学位论文数据集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