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指标与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城轨运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城轨运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惠昌武;许得杰;巩亮;曾钰宁;钟苗苗【期刊名称】《都市快轨交通》【年(卷),期】2024(37)2【摘要】研究城轨运营事故的分布特征和致因机理,对保障运营安全、制定安全管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针对1970—2022年国内外425例城轨运营事故,对比分析运营事故的发生原因及时间分布特征。
基于致因机理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城轨运营安全评价体系,提出基于博弈论的组合权重评价方法,并以1990—2022年我国274例运营事故数据为例,结合专家打分情况,从宏观角度分析我国城轨运营安全状况。
研究结果表明:引发运营事故的原因包括人员因素、设备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国内和国外由设备原因导致的运营事故占比最高,分别为65%、56%,1月、3月、7月、8月和12月为事故频发月份,与客流高峰月份相同;组合赋权法既考虑客观统计数据中的信息量,又结合主观专家的经验积累,其评价结果与统计结果相差较小,证明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总页数】8页(P131-138)【作者】惠昌武;许得杰;巩亮;曾钰宁;钟苗苗【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高原铁路运输智慧管控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98.5【相关文献】1.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区域创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ERP 系统实施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3.吉林省城乡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关系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与ARDL模型4.基于主成分分析—熵值法的绿色发展视角下城市物流绩效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研究5.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地铁运营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研究一、引言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便捷、安全、高效的出行方式。
然而,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将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与改进研究,旨在提升交通系统的服务质量,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二、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A. 准确性: 车辆到站时间的准确性、列车运行的准确性等。
B. 安全性: 乘客出行过程中的安全程度,如事故率、应急措施等。
C. 舒适性: 车厢内的空气质量、噪音水平、座椅舒适度等。
D. 便捷性: 节点站和换乘站的目的地覆盖率,步行距离和换乘时间等。
E. 可靠性: 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营程度,列车正常发车率、运行间隔等。
三、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价方法A. 主观评价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乘客对于交通系统的满意度、感受等。
B. 客观评价法:通过数据分析,获取轨道交通运营数据,如准点率、事故率等。
C. 综合评价法:将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综合考虑,综合评价交通系统的服务质量。
四、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A. 运力不足:随着城市人口和出行需求的增加,轨道交通系统的运力往往无法满足市民的需求,尤其是高峰时段。
B. 准时率低:由于各种因素,轨道交通的准时率较低,导致市民的出行计划受到影响。
C. 站点布局不合理:一些地区的轨道交通站点布局相对较为集中,导致部分地区的市民乘坐交通系统的便利性较低。
D. 车厢拥挤:高峰期间,轨道交通车厢经常出现拥挤的情况,给乘客的出行体验带来困扰。
E. 人员素质不高:部分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有待提高,对乘客服务不周等问题频发。
五、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改进措施A. 增加运力:加大轨道交通系统的投入,增加列车数量和运行频次,缓解高峰时段的运力不足问题。
B. 提高准时率:加强轨道交通的调度管理,优化列车的运行计划,以确保准点率的提高。
轨道交通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反复性 。行车作业是多工种联 合作业 ,昼夜不 断、周 目前的城 市客运运输 。 由此 , 立系统的安全标准体系 . 建 客 而复始 ,因而导致在行车 作业 中各种不安全事件和事故大 观评价系统安全性 .针对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的发展 ,加强
多数是重 复发生的。此外 .冬 运、暑运 、防暑等各种安全 对 系统的安全设计 、验收 ,做好安全现状评估 ,解决好 系 问题 也 是 反 复 存 在 的 。 就 要 求 我 们 针 对其 反 复 性 特 点 . 这 不 统的安全 问题 ,对保障城市交通 系统 的安全运营乃至整个
轨道 交通系统安全评价的重要性 必要性 和应用现状
轨 道 交 通 系统 安全 工 作 的特 殊 性 城市轨 道交通是 高风 险系统 ,较一般工业生产系统相
复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极易造成 扩大 。以上因素都将对地 铁的行车安全 的预测和 控制产生很大难度 。
系统 安 全评 价 的重 要 性 ,必 要 性 和应 用现 状
维普资讯
旦
A! _曼 !
l鱼 壅 塾
! 窒 全
轨道交通系统安全 评价指标体 系研究
◎ 于 和 平
城市轨道交通 以其快捷、舒适 、安全 、准确 、容量大、 管理的协调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的有效性 。 污染轻等特点逐 步成 为我 国解决大 、中城市 交通拥堵的重 受环境影响的特殊性 。轨道交通行车作业是一种在 时
40 世界轨道交通 20 . 07 6
行车安全对管理的依 赖性。行车作业由许 多子系统相
维普资讯
现状综合评价 已基本完成。
实践证 明
价 过程充 分体现 了隐患评 价 的思想
映 系 统 安 全 状 态 的一 项 重要 标 志 事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运维管理指标体系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运维管理指标体系研究摘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日益增长的运营和维护需求,传统的运维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的管理要求。
因此,智能运维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运维管理的新趋势。
为了适应这一新模式,需要建立适应性的管理指标体系以辅助决策。
智能运维已经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运维管理的新趋势。
建立适应性的管理指标体系和权重分析,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实现预防性维护和优化运营效率的目标,为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运维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运维管理;指标体系1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运维管理指标的分类1.1安全类指标安全类指标是地铁公司最为关注的指标之一。
它包括了车辆故障率、车辆子系统故障率、走行部振动加速度等15项指标。
这些指标反映了地铁车辆和设备的安全性能,以及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安全隐患。
地铁公司会定期对这些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维护和保养。
1.2服务类指标服务类指标是评估地铁乘客出行体验的重要依据。
它包括了车厢乘车率、客室噪声值、客室温度等6项指标。
这些指标反映了地铁乘客在车内的舒适度和安全感。
地铁公司会通过调整车内空调、加强车内清洁等方式来提高服务类指标的表现。
效率类指标是评估地铁运营效率的关键指标。
它包括了车辆可使用率、维修人员人车比率、工时利用率等10项指标。
这些指标反映了地铁运营效率的高低,以及地铁公司是否能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运营效率。
地铁公司会通过加强维修保养、优化列车运行计划等方式来提高效率类指标的表现。
1.3效益类指标效益类指标是评估地铁运营效益的主要指标之一。
它包括了列车牵引能耗、受电弓弓条磨耗率、轮径磨耗率等8项指标。
这些指标反映了地铁运营的成本和效益情况。
地铁公司会通过加强设备维修、优化列车运行计划等方式来提高效益类指标的表现。
2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运维管理的模式2.1传统运维模式传统运维模式主要依靠人工巡检、定期保养、故障排除等方式,各专业独立维保,信息共享程度低,数据较分散;受不同运营管理主体、不同素养层次的维保人员约束,数据记录的准确性、规范性、统一性难以保证;多源异构数据缺乏有效的深入分析,在本领域一直未形成有效的研究,导致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流失。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价体系研究

l 安全评价 的概 念
安 全 评 价 是 以 实 现 工 程 、系 统 安 全 为 目的 ,应 用 安全 系统工程 原理 和方 法 ,对 1二程 、系 统 中存在 的危 险、有害因素进行 辨识与分 析 ,判断工 程 、系统 发生事 故和急性职业危害 的可能 性及其严重 程度 ,提 出安全 对策建议 ,从而为工程 、系统 制 定 防范措 施 和管 理 决 策提供科学依据【 。
是对危 险 源进行 开 创 性 预测 和估 计 ,需 要 相 关 的技
i
术 人 员 进 行 头 脑 风 暴 思 考 (brain—storming),尽 可 能
达到 可 以接受 的 的 风险 度 风险 度
不考 虑安 全 性的 系统的
风险 度
发现 系统 的安 全 隐 患 。常 用 的危 险 源 辨 识 方 法 有 检查表 法 、头 脑 风 暴 、走 查 法 和 HAZOP(hazard and operability studies)等 [ 。
安全现状评 价 是 在项 目生命 周 期 内 的生产 运 营 期 ,针对 运 营 系 统 某 一 运 营 单 位 总 体 或 局 部 的 安 全 现 状 进 行 安 全评 价 ,通 过 对 运 营 单 位 的 设 施 、设 备 、装 置 实际情况 和 管理 状 况 的调查 、分 析 ,查 找 其 存在 的危 险 、有害因素并确定危 险度 ,提 出合理 可行 的安全对 策 措施 ,将项 目在生产运营期 内的安全 风险控制在安全 、 合 理的程度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指标体系 国标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指标体系国标引言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营状况的指标体系对于评估和改善城市交通运输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指标体系》(以下简称国标)旨在通过明确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评估要求,提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科学依据。
1. 指标体系的结构指标体系的结构包括总体架构和具体指标。
总体架构由指标分类、指标层级和指标关系三部分构成。
具体指标则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和需求,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1 安全指标•事故率:轨道交通发生事故的频率。
•乘客伤亡率:轨道交通事故中乘客受伤和死亡的频率。
•抢劫率:轨道交通上发生抢劫事件的频率。
1.2 运行指标•运行速度:轨道交通列车的平均运行速度。
•发车间隔:轨道交通列车之间的发车时间间隔。
•等车时间:乘客在站台上等待列车的平均时间。
•故障率:轨道交通设备和系统发生故障的频率。
1.3 运力指标•日开行列车数:一天内轨道交通列车的总开行数量。
•日运营小时数:一天内轨道交通的总运营小时数。
•载客量:一天内轨道交通的总乘客数量。
1.4 服务指标•到站准点率:轨道交通列车到站时间与计划到站时间的准确度。
•乘客满意度:乘客对轨道交通的整体满意程度。
•售票效率:轨道交通的售票流程和效率。
•安全感指数:乘客对轨道交通安全情况的感知程度。
2. 指标计算方法与评估要求为了确保指标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国标提供了具体的指标计算方法和评估要求。
2.1 指标计算方法指标计算方法是指标体系的核心,它直接决定了指标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国标规定了各项指标的具体计算方法,包括公式、输入数据和计算步骤等。
以运行速度为例,其计算公式如下:运行速度 = 列车行驶里程 / 运行时间2.2 评估要求为了确保不同城市之间的指标比较具有可比性,国标对指标的评估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
评估要求包括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要求、样本选择的要求和统计分析的要求等。
以乘客满意度为例,国标要求在评估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乘客的需求和意见,采用合适的调查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综合评价。
试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绩效考核体系

试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绩效考核体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绩效的评价指标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安全、准点率、客流量、客运收入、运营成本、服务质量、环保等。
其中安全是城市轨道交通最基本的保障,因此必须放在首位,安全指标应该包括事故率、故障率等方面的评价;准点率是衡量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其评价标准应当以国际统一标准为基础,以准点率高低为评价指标;客流量和客运收入是反映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因为这两个指标直接关系到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反映出市民对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运营成本是反映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效率的指标,其中包括车辆、设备、人员和维修等成本,这些成本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轨道交通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质量是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水平的反映,其中包括车辆、设备、服务人员的质量等方面;环保指标反映了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其中包括噪声、废气排放等。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绩效考核,应当建立一个科学、系统、全面的考核指标体系,并通过对各项指标的评价来反映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整体运营情况。
同时,考核的评价体系必须“科学”,即要考虑到各项指标的重要性和定量标准;“系统”,要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评价系统,从安全、准点率到客流量和环保等各方面综合评价;“全面”,要充分反映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业绩,并对不同业绩给予不同权重的分配。
考核体系建立后,如何执行管理也是十分关键的。
因此,应当建立一套有效的运营绩效评价管理机制,保证评价体系的内容和过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建议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如数据采集、预测分析等,管理者需要及时修改或调整评价标准,以保证其科学、实用、适应市场的能力。
同时,考核体系应支持奖励和惩罚,将考核结果和职工薪酬和绩效奖金挂钩,激励人员积极性和创造力,也可以对落后的地区或企业进行扶植和补贴,以达到整个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均衡发展。
总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是基于现实需求的,目的在于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水平,改善市民出行质量,使之更能够适应城市的发展需求。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赵文翰;蒲琪;樊茜琪;李晓龙【摘要】分析了现有的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评价体系,并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原则,分析了乘客、运营企业和政府对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以运营安全、运营绩效和服务质量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评价的内容,参考现有的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构建了面向运营安全管理、绩效管理和服务质量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The curren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URT oper-ation management is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URT operation management, the demands of passengers,op-erating enterprises and government for URT operation, a new URT ope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safety,perfor-mance and service quality is proposed.Referring to the current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index systems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a new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owards operation safety management,operati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nd service quality management is established.【期刊名称】《城市轨道交通研究》【年(卷),期】2018(021)003【总页数】4页(P52-55)【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作者】赵文翰;蒲琪;樊茜琪;李晓龙【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201804,上海;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201804,上海;上海轨道交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200070,上海;同济大学浙江学院,314051,嘉兴【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30.7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评价体系1.1 现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评价体系在现有的国内外城市轨道运营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CoMET、Nova和MOPES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指标与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解决大中城市公共交通的根本途径。
确立地铁运营系统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和参考价值。
采用模糊数学方法,从安全管理、消防设备和应急设备3个方面对地铁火灾安全性进行定量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设计对策。
【关键词】轨道交通;安全;指标;评价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解决大中城市公共交通的根本途径,对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非常重要意义,但是地铁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也非常严重。
运营安全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实现顺畅、高效运营的前提和保证,因此确立地铁运营系统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地铁运营系统安全综合评价模型,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和参考价值。
1 地铁安全事故及影响因素分析
安全事故具有必然性和偶然性。
一般而言,地铁事故包括火灾、爆炸、车辆及线路事故、通信及信号故障、触电、机械伤害、灼烫、高处坠落、起重伤害等,另外还包括一些在地下车站大厅、站台等人员密集场所的乘客疏散区、疏散通道、安全进出口位置设置不当、通道宽度不够或被其他物品堆放或商业占用,当突发事故,造成乘客拥挤、逃生困难。
根据统计,火灾是威胁地铁安全的主要因素,发生火灾的总量约占地铁突发事件的65%;其次是列车出轨,占地铁突发事件13%,也是一类重要的地铁突发事件;再次就是爆炸,占地铁突发事件的8%,也占有很大的比重;接下来按照所占比例由大到小依次是停电、水灾、地震等。
因而,在地铁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地铁火灾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我国政府大力推进地铁建设的今天,地铁火灾事故的预防和应对更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2 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是由若干单项评价指标组成的整体,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是系统评价成功与否的关键,本着科学性、全面性、主导性、操作性及可比性的原则,建立地铁综合安全性水平层次结构模型。
2.1 安全评价指标确定及方法
目前,我国对地铁及隧道制定了相应的防火设计规范,如《地铁设计规范》(GBSO-1572003),依据其中的规定,可以对地铁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定性的评价。
根据现有的规范和标准以及国内外地铁火灾特点,采用模糊数学方法,从安全管理、消防设备和应急设备3个方面对地铁火灾安全性进行定量评价。
应急设备主要包括:声光报警、应急照明、疏散诱导、消防通讯设备;消防设备主要包括:
防灾报警、通风排烟、消防栓、消防水源设备;安全设备主要包括:乘客及工作人员安全、安全检查、火灾疏散预案、规章制度等。
根据地铁运营系统的实际情况,选定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为地铁安全的评价方法。
2.2 判断矩阵的构造与求解
对地铁火灾子系统进行分析之后,按照影响地铁系统安全的重要程度以及影响范围已经确立了三层级的地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之间具有相对重要程度的关系,而每一层次的指标相互之间也存在相对重要性权值的衡量,在排序计算中每一层次的因素相对于上一层次某一因素的单排序问题又可以简化为一系列成对因素的两两对比判断。
为了实现定量化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引用1-9比率标度方法将对比判断定量化,构成判断矩阵。
通过专家组的访谈和地铁安全参考书,将层次指标的比较关系大体综合,得到4个判断矩阵,据地铁运营系统的实际情况,选定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为地铁安全的评价方法。
根据线性代数求解矩阵特征值法,分别求得各矩阵的特征值。
2.3 一致性检验
根据层次分析法的步骤,确定判断矩阵最大非负实根后,应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检验结果将反映判断矩阵中主观因素带来的影响是否超出一定范围。
由于一致性的要求,实际研究过程中进行了多次判断矩阵计算,最终选定一致性检验通过的特征值所在的判断矩阵。
判断因子CR<0. 1时,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则可以构造向量排序矩阵。
2.4 评价结果分析
通过一致性检验,得到相对于系统总目标的原则层指标按照重要程度递减排序为{安全管理,消防设备,应急设备}。
二级指标相对于一级指标按照重要程度递减序为:相对于安全管理指标的{乘客及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安全检查,火灾疏散预案,规章制度};相对于消防设备指标的{消防报警设备,通风排烟设备,消防设备,消防水源};相对于应急设备指标的{应急照明设备,消防通信设备,疏散诱导设备,声光报警设备}。
3 地铁安全设计及改进
根据评价结果,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地铁防火的安全设计。
3.1 地铁防火设计
设计人员应根据相关的防火规范和规定以及国内外地铁火灾的经验教训,合理地进行地铁建筑结构和地铁列车等的设计,以控制火灾发生时的环境,为扑灭火灾和疏散人员创造有利条件。
3.2 地铁火灾监控与报警系统
目前我国地铁防灾监控与报警系统(FAS)按两级监控方式设置:第一级为中央控制室级,作为防灾报警控制中心,对全线报警系统实行集中监控管理,随时掌握全线动态情况;第二级为车站调度室级,分别设置于地铁各车站,它们是独立的报警子系统,在其所管辖的范围内,对火灾状况进行监控、报警,并能够实施有关的消防联动控制操作。
建议增设现场(列车)级防灾监控与报警系统。
3.3 地铁消防设施
鼓励引进新型消防设施,全面覆盖地铁车站、区间隧道和地铁列车,不出现消防死角。
4 结论
地铁作为大容量公共交通工具,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广大乘客的生命安全。
安全运营是地铁运输的首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地铁安全的影响因素众多,指标体系的建立极为关键。
按照科学、系统的原则,建立了地铁安全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评价。
最后用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对地铁火灾事故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该方法可行。
参考文献:
[1]燕飞,唐涛,郜春海.探讨我国轨道交通系统安全原则的制定[J].世界轨道交通, 2008(1):56-58.
[2]吴涛.安全评估方法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2(3):52-55.
[3]何理,钟茂华,邓云峰.城市轨道交通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3):25-29.
[4]刘铁民,钟茂华.地下工程安全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