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登泰山阅读答案

雨中登泰山阅读答案
雨中登泰山阅读答案

【答案】一. 基础知识:

1.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崔嵬(weí)模样(mú)神龛(kān)叱咤(chà)

B. 封禅(shàn) 瑰丽(guī) 提防(dī) 水淋淋(lín)

C. 绮丽(qǐ)虬龙(qíu)扶掖(yè)经石峪(yù)

D. 逶迤(yí)石碣(jié)超度(dù)岱宗坊(fǎng)

2. 选出词语结构全不相同的一组( )

A. 河水淙淙嶙嶙乱石千姿百态兴致勃勃

B. 层峦叠嶂奇形怪状云海茫茫万水奔腾

C. 跳跃翻腾乌云四合豁然开朗影影绰绰

D. 望穿秋水独得之乐兴趣盎然轻松愉快

3. 选出对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舁石:举齐鲁青未了:完毕.

B. 怪诞:不真实. 层峦叠嶂: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C. 山石峥嵘:不平凡. 望穿秋水:喻人的眼睛.

D. 岱宗坊:大. 吸翠霞而夭矫:屈伸的样子.

4. 挑选恰当的词语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1)是烟是雾把老大一座高山_______(a抱、b裹、c盖)了一个严实.

(2)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_______(a越、b跃、c流)出,仿佛七幅闪光的黄锦.

(3)打着桥下奇形怪状的石头,水沫_______(a喷、b洒、c淌)得老远.

(4)另一类型的飞瀑,紧贴桥后,我们不提防,几乎和它______(a撞、b碰、c见)个正着.

A. a a b b

B. b b a a

C. b a c b

D. c a a c

5. 许多散文都有“文眼”,文眼就是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选出本文的文眼.( )

A. 山没有水,如同没有眼睛,似乎少了灵性.

B. 一路行来,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自然感到格外意兴盎然.

C. 是乐趣也是苦趣,好像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

D. 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

6. 下列词语按表达作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1)嶙嶙(2)踉跄(3)潺潺(4)缓缓(5)淙淙(6)绮丽

(7)峥嵘(8)绚烂(9)訇訇(10)涓涓(11)逶迤

A. 描写声音:(3)(5)(9)(10)

B. 描写色彩:(1)(6)(8)

C. 描写动态:(2)(4)(10)(11)

D. 描写静态:(1)(7)(11)

7. 对下文划线词与括号中的词对比分析不够确切的一项是( )

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奔)出,仿佛七幅闪光的黄锦,直铺(冲)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激(溅)起一片雪白水珠,脱线一般,撒(落)在洄漩的水面.

A. “跃”既有“奔”的急速貌,又更能形象地表现出在大水奔腾浩荡、汹涌澎湃的形态和气势.

B. “铺”承“黄锦”比喻,比“冲”更形象、壮观.

C. “激”比“溅”更显大水碰石奇观.

D. “撒”比“落”更形象地写出水珠的飘落.

8. 对“我同意你去泰山”这个意思,下面哪种表达语意最轻?( )

A. 我赞成你去泰山.

B. 我不反对你去泰山.

C. 我不是不赞成你去泰山.

D. 难道我反对你去泰山吗?

9. “无名的雕塑家对年龄和面貌的差异有很深的认识,形象才会这样栩栩如生.”选出对这个复句中分句之间关系判断恰当的一项( )

A. 因果关系

B. 条件关系

C. 假设关系

D. 递进关系

10. 文中作者称赞两个小童和柳树精对面的老人,实在是少见的“传神之作”.选出对“传神之作”的“神”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神韵

B. 神仙

C. 精神

D. 内容

11. 下面各句使用了比喻修辞格的有( )

A. 有时候风过云开,在底下望见南天门影影绰绰,耸立山头,好像并不很远.

B. 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中.

C. 我也像年轻了一样,有说有笑,跟在他们后面头.

D.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12. 下列名句出处有误的一项是( )

A.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

B. “吸翠霞而夭矫”出自郭璞《江赋》.

C. “云海四茫茫”和“荡胸生层云”都出杜甫《望岳》.

D. “泰山岩岩”出自《诗经》.

13. 对课文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写景物突出其特征,如写泰山顶上的小店突出其“奇”,写泰山岩石突出其“趣”.

B. 开头引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句,意在点出作者登泰山的缘由与愿望.

C. 文章以登山路线为顺序,也时时借“雨”(包括“水”)的变化来安排文章层次.

D. 文章紧扣“雨”字写景抒情,既正面写“雨”,又侧面暗写“雨”.

14. 选出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 )

A. 古诗人形容泰山,说“泰山岩岩”,注解人告诉你:岩岩,积石貌.

B. 杜甫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也一样有,惜乎来去匆匆,每次都当面错过了.

C. 一个光秃秃的地方会有一块石碣,指明是“孔子小天下处.”

D. 有的山池叫作洗头盆,据说玉女往常在这里洗过头发,有的山洞叫作白云洞,传说过去往外冒白云,如今不冒白云了,白云在山里依然游来游去.

15. 本文用了多种视角和方法写景,下列各句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两尺来宽的白带子,随风摆动.(远望、动景)

B. 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环顾、全景、正面写雨)

C. 在底下望见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仰视、近看、全景)

D. 只见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远眺、全景、仰视)

16. 填写下列诗歌写景状物的观察点与所写的景物之间对应情况:

A. 观察点变化,所写景物也变化(移步换景)

B. 观察点变化,所写景物是同一对象(换点定景)

C. 观察点不变,所写景物变化(定点换景)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二.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7~22题

我们才过贷宗坊,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闪光的黄锦,真铺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脱线一般,(1)撒在洄漩的水面.这里叫作虬在湾:据说虬早已被吕洞宾度上天了,可是望过去,(2)跳跃翻腾,像又回到了故居.我们绕过虎山,站到坝桥上,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3)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边却暗呜叱咤,(4)仿佛有千军万马,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黄锦是方便的比喻,其实是一幅细纱,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透明的白纱轻轻压着透明的米色花纹.——也许只有织女才能织出这种瑰奇的景色.

17. 文中四处划线词语前,均省略了主语,选择所给答案正确的一项()

A. (1)水珠(2)浪花(3)湖水(4)七股大水

B. (1)水珠(2)虬(3)湖水(4)七股大水

C. (1)黄锦(2)虬(3)细雨(4)千军万马

D. (1)水珠(2)浪花(3)湖水(4)七股大水

18. 这段文字所运用的表达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记叙

B. 描写

C. 记叙与描写

19. 这段文字描写七股大水的立足点是( )

A. 大坝前面

B. 大坝前面、坝桥上

C. 大坝前面、虎山

D. 大坝前面、虬在湾

20. 选出对写虬的传说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 )

A. 歌颂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B. 突出虬在湾的山水美景

C. 突出泰山悠久的文化传统

D. 使内容更丰富,增添文章的神话色彩

21. 这段文字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七股大水的?选出正确的一项( )

A. 流速、气势、颜色

B. 水声、水色、水趣

C. 声势、形态、颜色

D. 声势、流速、颜色

22. 选出对写七股大水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是为了突出大坝的雄伟,讴歌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B. 是为了使文章产生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C. 是为了反映劳动人民改天换地的革命精神,突出文章的主题.

D. 作者写七股大水紧扣了题目中的“雨”字,突出了雨中泰山的壮丽风光,同时又使作品富于时代气息.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23~26题

心还在跳,腿还在抖,人到底还是上来了.(1)低头望着新整然而长极了的盘道,我奇怪自己居然也能上来.(2)我走在天街上,轻松愉快,像一个没事人一样.(3)一排留宿的小店,没有记号,只有标记,有的门口挂着一只笊篱,有的窗口放着一对鹦鹉,有的是一根棒棰,有的是一条金牛,地方宽敞的摆着茶桌,地方狭小的只有炕几,后墙紧贴着峥嵘的山石,前脸正对着万丈深渊.(4)别成一格的还有那些石头.(5)古诗人形容泰山,说“泰山岩岩”,注解人告诉你:岩岩,积石貌.(6)的确这样,山顶越发给人这种感觉.(7)有的石头像莲花瓣,有的怒目相向.(8)有的什么也不像,黑乎乎的,一动不动,堵住你的去路.(9)年月久,传说多,登封台让你想像帝王拜山的盛况,一个光秃秃的地方会有一块石碣,指明是“孔子小天下处”.(10)有的山池叫作洗头盆,据说玉女往常在这里洗过头发;有的山洞叫作白云洞,传说过去往外冒白云,如今不冒白云了,白云在山里依然游来游去(11).

第(8)个句子是本来还有六个用“有的像……”和“有的……”组成的短句,请选出你认为正确的顺序写入括号内.其具体内容是:(1)卧虎(2)错落成桥(3)侧身探海(4)大象头(5)老

人(6)兀立如柱

23. 正确的顺序是( )

A. (1)(5)(4)(2)(3)(6)

B. (5)(1)(4)(6)(2)(3)

C. (4)(1)(5)(2)(6)(3)

D. (4)(1)(5)(3)(2)(6)

24. 全段共十一个句子,层次如何划分?答案是( )

A. (1) // (2) (3) (4) / (5) (6) (7) (8) (9) / (10)(11)

B. (1) (2) // (3) (4) / (5) (6) (7) (8) (9) / (10)(11)

C. (1) (2) (3) // (4) / (5) (6) (7) (8) (9) / (10)(11)

D. (1) (2) (3) (4) // (5) (6) (7) (8) (9) / (10)(11)

25. 文中描写“小店”的特点是( )

A. 险峻狭窄

B. 新颖别致

C. 古朴别致

D. 贫穷简陋

26. 下列句子用了哪组修辞手法?( )

(1)我走在天街上,轻松愉快,像个没事人一样.

(2)有的石头错落成桥.

(3)有的什么也不像,黑乎乎的,一动不动.堵住你的去路.

(4)登封台让你想象帝王拜山的盛况.

(5)白云在山里依然游来游去.

A. 比喻比喻借代什么都不是拟人

B. 夸张什么都不是拟人比喻拟人

C. 什么都不是比喻拟人什么都不是拟人

D. 什么都不是夸张拟人什么都不是拟人

【试题答案】

1. C (A中chà为zhà,B中lín为līn,D中fǎng为fāng)

2. D 词语结构分别为动宾、偏正、主谓、并列.

3. C “峥嵘”应解释为“高峻”

4. B

5. B 课文围绕着“雨趣”写.

6. D “嶙嶙”,形容山石突兀、重叠,也作“嶙峋”;“涓涓”,细水慢流的样子,动态;“逶迤”,形容山脉、山路、河流等弯曲延伸的样子,静态.

7. C “激”比“溅”更准确地写出大水击石时的力度、声势.

8. B 显两可间义,其余语义均很明显.

9. B

10. A

11. B、D (A、C中“像”字是动词,非比喻句;B 是明喻,D 是暗喻)

12. C “云海茫茫”是宋之问的诗句.

13. A 写小店突出“趣”,写岩石突出“奇”.

14. A (B 项冒号去掉,C项句号放在引号外,D项第二个逗号改为分号,以区分号次)

15. C “近看”应为“远眺”

16(1)A (2)B (3)C

17. A (2)处是“浪花”,“像又回到了故居”省略的主语是“虬”.

18. C

19. B

20. D

21. C

22. D 课文重点是突出“雨趣”,紧扣“雨”来写,“雨水”增添了虎山水库的气势.

23. C 根据第(8)句首尾两句可看出“有的像……”句式在前,“有的……”句式在后.又(2) (3) (6)句已有动词,应放在“有的……”句式中,据此,可区分出(1) (4) (5)一组,(4)句偏长,应紧接“有的石头像莲花瓣”句.“有的怒目相向”是写情态,前应紧接(3)句,首尾句确定,此题答案为C.

24. C (1)(2)(3)句写登上主峰后的心情,(4)句写小店,(5)(6)(7)(8)(9)句写石头,(10)(11)句写山池山岩.

25. C

26. C (1)(4)非比喻句,(2)是暗喻,(3)(5)是拟人.

雨中登泰山 教案完美版

雨中登泰山教案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描绘景物抓住特征,剪裁疏密有致,叙述征引有关材料的写作方法。 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感情,引导他们树立不畏艰险、百折不回、奋勇登攀的凌云壮志。 教学设想: 一、重点:(一)瀑布水势、泰山翠松的描写。 (二)登攀“十八盘”的精神。 二、难点:文中的引文、典故。 三、教具:“泰山示意图”挂图。 四、教时:两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导入课文,作者简介,疏解部分生字难词,学习“起程”与“攀登”部分,进行口头训练。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激发感情,导入课文: 你们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吗?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孕育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一想到它们,民族自豪感就会充盈心头。请说说看,谁游览过名山?游览过哪些山?(学生答。)在所有的名山中,五岳为最。

哪五岳呢?(学生试答: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岳之长呢?巍巍泰山。泰山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写诗撰文讴歌、赞美,杜甫的五律《望岳》就是其中之一。请学生背诵: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是令人神往的,只有登攀到“绝顶”,才能领略那壮美雄奇的风光。今天我们学一篇李健吾同志的《雨中登泰山》,请作者为向导,跟随他攀登游览高耸雄奇的泰山。 二、作者简介: 李健吾(一九○六——一九八二),山西省运城县人。著名剧作家,也擅长小说、新诗、散文。建国后,从事巴尔扎克、福楼拜作品的翻译与研究。 他的散文清新质朴,很有情趣。 三、检查预习;学生质疑。 (一)学生质疑,在质疑中解决一部分生字难词。 豁然(huò rán)开朗:豁然,形容开阔或通达;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崚嶒(léngcéng):高峻突兀的样子。 訇訇(hōnghōng):同“轰轰”形容洪大的声音。 匍匐(pú fú):爬行。手足并行。 巉(chán)岩:山势高险的样子。 掐(qiā):用拇指尖和另一个指头使劲捏或截折。“臽”与“舀”(yǎo)作比较。

三年级听读训练阅读题教学教材

三年级听读训练阅读 题

三年级语文听读训练校对:毕淑萍班级:姓名: (一) 人类可真有办法。人看见蝙蝠能在夜间飞行,就发明了雷达。看见鸟儿在高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就发明了飞机。海豚(tún)是游泳能手,潜水艇就是照它的模样造的。鸽子的眼睛能分(辩、辨)飞来的是敌人还是朋友,人造的监控器也能监(视、试)飞机和导弹。狗鼻子最好使,人就造出了电子鼻,能检(查、察)出地下煤气管道是不是漏气。 1、这段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短文中列举了哪四项人类的发明。 (二) 一位同学来找维佳的哥哥玩。他把(棉绵)帽朝椅子上一摔,说:“我这一天算丢掉了!” 等那位同学走了以后,维佳问他哥哥:“怎么会把一天丢掉了呢?难道每天都是不一样的吗?” “每天的时候长短都是一样的.”哥哥说:“可(安按)做事情多少来说并不每天都一样.如果一个人在一天时间里,什么有益的事也没有做,什么东西也没学到,知识也没有比昨天增加,这一天就算丢掉了.”从这天起每当上床睡觉(juéjiào)时候维佳就把所做的一切事情讲给哥哥听并且总要问上一句我这天不算丢掉吧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2、“丢掉的一天”是指

(三)“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上一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吗?” 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吗。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床,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可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呢。 1、用自己的话写出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理解。 2、简单地概括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樟树赞 上海宋庆樟树赞龄故居前有两棵树。这是两棵樟树。 樟树不高特别是它的躯干茂盛的倒是它的枝丫生发开来的枝丫长到一定程度犹如小树干那么粗壮粗粗壮壮的枝丫,从同一母体躯干里生发开来,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特别茂盛,特别阴凉。 这是两棵树阴很大的樟树。

李健吾《雨中登泰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雨中登泰山 李健吾 从火车上遥望泰山,几十年来有好些次了,每次想起“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话来,就觉得过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杜甫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也一样有,惜乎来去匆匆,每次都当面错过了。 而今确实要登泰山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淅淅沥沥,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 里。天是灰的,心是沉的。我们约好了清晨出发,人齐了,雨却越下越大。等天晴吗?想着 这渺茫的“等”字,先是憋闷。盼到十一点半钟,天色转白,我不由喊了一句:“走吧!” 带动年轻人,挎起背包,兴致勃勃,朝岱宗坊出发了。 是烟是雾,我们辨认不清,只见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 古老的泰山越发显得崔嵬了。我们才过岱宗坊,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 前面。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闪光黄锦,直铺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激 起一片雪白水珠,脱线一般,撒在洄漩的水面。这里叫作虬在湾:据说虬早已被吕洞宾渡上天了,可是望过去,跳掷翻腾,像又回到了故居。 我们绕过虎山,站到坝桥上,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 边却暗恶叱咤,似有千军万马,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黄锦是方便的比喻,其实是一幅细纱,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透明的白纱轻轻压着透明的米黄花纹。﹣﹣也许只有织女才能织出这种瑰奇的景色。 来到雨地,走上登山的正路,一连穿过三座石坊: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和天阶。水声落在我 们后面,雄伟的红门把山挡住。走出长门洞,豁然开朗,山又到了我们跟前。人朝上走,水 朝下流,流进虎山水库的中溪陪我们,一直陪到二天门。悬崖崚嶒,石缝滴滴答答,泉水和 雨水混在一起,顺着斜坡,流进山涧,涓涓的水声变成訇訇的雷鸣。有时候风过云开,在底 下望见南天门,影影绰绰,耸立山头,好像并不很远;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 山峡当中;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蹚过中溪水浅的地方,走不 太远,就是有名的经石峪,一片大水漫过一亩大小的一个大石坪,光光的石头上刻着一部《金刚经》,字有斗来大,年月久了,大部分都让水磨平了。回到正路,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 住了,人走了一身汗,巴不得把雨衣脱下来,凉快凉快。说巧也巧,我们正好走进一座柏树 林,阴森森的,亮了的天又变黑了,好像黄昏提前到了人间,汗不但下去,还觉得身子发冷,无怪乎人把这里叫作柏洞。我们抖擞精神,一气走过壶天阁,登上黄岘岭,发现沙石全是赤黄颜色,明白中溪的水为什么黄了。

《雨中登泰山》课后模拟训练及答案

《雨中登泰山》课后模拟训练 .基础知识: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 崔嵬(wei) 模样(mu ) 神龛(ka n ) 叱咤(cha ) B. 圭寸禅(shan ) 瑰丽(gui ) 提防(di ) 水淋淋(lin ) C. 绮丽(qi ) 虬龙(qiu ) 扶掖(ye ) 经石峪(yU ) D. 逶迤(yi ) 石碣(jie) 超度(du ) 岱宗 坊(fa ng) 2.选出词语结构全不相同的一组 ( ) A. 河水淙淙 嶙嶙乱石 千姿百态 兴致勃勃 B. 层峦叠嶂 奇形怪状 云海茫茫 万水奔腾 C. 跳跃翻腾 乌云四合 豁然开朗 影影绰绰 D. 望穿秋水 独得之乐 兴趣盎然 轻松愉快 3.选出对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 A.舁石:举 齐鲁青未了:完毕。 B.怪诞:不真实。 层峦叠嶂: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C.山石峥嵘:不平凡。 望穿秋水:喻人的眼睛。 D.岱宗坊:大。 吸翠霞而夭矫:屈伸的样子。 4. 挑选恰当的词语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 ⑴是烟是雾把老大一座高山 _________ (a 抱、b 裹、c 盖)了一个严实。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 (a 越、b 跃、c 流)出,仿佛 七幅闪光的黄锦。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着桥下奇形怪状的石头,水沫 (a 喷、b 洒、c 淌)得老远。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类型的飞瀑,紧贴桥后, 我们不提防,几乎和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撞、b 碰、c 见)个正 着。 A. a a b b B. b b a a C. b a c b D. c a a c 5. 许多散文都 有“文眼”,文眼就是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选出本文的文眼。 ( ) A. 山没有水,如同没有眼睛,似乎少了灵性。 B. 一路行来,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自然感到格外意兴盎然。 C. 是乐趣也是苦趣,好像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 D. 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 6. 下列词语按表达作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7. 对下文划线词与括号中的词对比分 (1)嶙嶙 ⑵踉跄(3)潺潺 (7)峥嵘 (8)绚烂 (9)訇訇 A. 描写声音:(3)(5) (9)(10) (4)缓缓 (5)淙淙 (6)绮丽 (10)涓涓 (11)逶迤 B. 描写色彩:⑴(6) (8)

三年级上英语同步练习试题

Hello! 同步试题1 小学英语(PEP)三年级上册 本试卷共100分(卷面98分,2分书写分) 测试时间为40分钟 Listening Part I.Listen and number. (同学们,学习英语,我们会有许多新朋友,你都认识他们 了吗?根据听到的内容,给他们排排队吧!)(16分) ( ) ( ) ( ) ( ) ( ) ( ) ( ) ( ) II.Listen and number. (根据你听到的对话内容给下面的图片排列顺序。)(12 分) ( ) ( ) ( ) ( ) ( ) ( )Ⅲ.Listen and tick.(你听到的内容与图片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一致?一致用“√”表示,不一致用“X”表示。)(12分)

( ) ( ) ( ) ( ) ( ) ( ) IV.Listen and choose. (根据你听到的内容,选择恰当的图片,在其下面的括号中 画“^_^”。)(12分) 1.2. ( ) ( ) ( ) ( ) 3.4. ( ) ( ) ( ) ( ) 5.6. ( ) ( ) ( ) ( ) V.Listen and choose.(认真听,将每组中你听到的正确的单词圈起来。)(10分)1.ruler book 2.pencil pen 3.pen pencil 4.bag book 5.eraser crayon 6.pencil box pencil

7.ruler eraser 8.pencil crayon 9.ruler pencil 10.eraser pen Writing Part I.Read and choose.(读一读,圈出正确的单词。)(12分)1.book ruler 2.pen pencil 3.eraser bag 4.crayon book 5.pencil pencil box 6.pen bag II.Read and choose. (读一读,在恰当的图片下打钩。)(10分)1.I have a book.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 一、字词书写与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1)古时候,有个s òn ɡ ɡu ó( )人,整天sh ǒu zh ū d ài t ù( ),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嘲笑。 (2)xi ǎo l ù( )在ch í t án ɡ( )边,x īn sh ǎn ɡ( )自己d ào y ìn ɡ( )在水中的身影。 2.同音字组词。 [ji āo ]( )阳 ( )气 [y á] 发( ) 天( ) [sh ī]老( ) ( )子 [z ūn ]()守 ( )敬 3.读句子,写出加点字的近义词。 (1)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 ) (2)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 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 ) (3)我遵循..着这条规律,不顾自身的安逸.. 。 ( )( ) 二、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耕. 田(ɡēn ɡ)懦弱.(ru ò)B.匀称.(ch èn ɡ)撒.手(s ā)

C.生涯.(yá)恼.怒(nǎo) D.陶罐.(ɡuàn)挣.脱(zhènɡ) 2.下列词语中不全是反义词的一项是() A.谦虚——骄傲兴奋——激动 B.漂亮——丑陋犹豫——果断 C.沉重——轻松蜿蜒——平坦 D.傲慢——恭敬慌张——镇定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 呢!” B.“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C.鹿忽然发现了自己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咦,这是我吗?” D.他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科学技术的发展,帮助人们不断改正生活。 B.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马上行动起来。 C.美丽的贝壳在阳光的照耀下,更加光彩夺目。 D.检阅台上的人和成千上万观众的眼睛都投在了这个队员的身上。 三、回顾课文内容填空。 1.《守株待兔》是一篇________故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中登泰山

雨中登泰山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你们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吗?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万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孕育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一想到它们,民族自豪感就会充盈心头。请说说看,谁游览过名山?游览过哪些山?(学生答)在所有的名山中,五岳为最。哪五岳呢?(学生试答: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岳之长呢?也在泰山。泰山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举,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写诗撰文讴歌、赞美,杜甫的五言古诗《望岳》就是其中之一。(学生背诵《望岳》) 古往今来,记述登临泰山的文字不少,但“雨中登泰山”的倒不多。物以稀为贵,文以奇取胜。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不仅描述了雨中泰山的独特风姿,更记录了雨中登山的独特情趣。让我们追寻作者的足迹,沿着他的游踪,领略雨中泰山的神韵,与作者分享雨中登山的收获。 李健吾,山西省运城县人,现代戏剧家、翻译家。解放以后,致力于外国文学的研究和编译工作,1982年逝世。 1961年,正当我们国家面对空前的困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遇严重挫折的时刻,作者写出这样的文章,抒发战胜艰难险阻的豪情,鼓吹“登泰山而小天下”,曾经给读者以强烈的“鞭策”与“鼓励”。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仍然可以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 二、学生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弄清课文结构。 1.借助工具书及课文注释,通读课文。(给生字、词注音、释义。) 2.讨论课文的结构:课文由几部分构成?每一部分各写了些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课文由三部分构成。l、2两段为第一部分,写冒雨登泰山的缘由;

第3—9段为第二部分,写雨中登泰山的情景; 第10、11两段为第三部分,写“雨中登泰山”的感受。 文章从“几十年来”“好些次”“都当面错过了”登泰山的机会起笔,粗看似乎离题远了点,仔细一想,错过机会的次数越多,希望弥补的欲望就越强烈。作家正是用了一个极为贴切的比喻来形容这一心情;“像是欠了悠久的文化传统—笔债似的、”欠债哪有不偿还的道理? 第2段,机会终于来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一个“偏偏”,急切之情跃然纸上。那雨点“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等”又“渺茫”。“盼到十一点半钟”终于迫不及待“喊了一句:‘走吧!’”这些文字更是极细腻地描述了作者焦虑、渴望以至按捺不住的心情。冒雨在泰山既是理智的选择,也是感情的驱使。两段文字即交待了“冒雨出发”的缘由,也巧妙地为雨中奋力攀登作了铺垫。 第三部分以雨天后下山所见之“平淡”(相对而言)反衬山中雨景之“壮丽”,点明“雨中登泰山”、“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确有“独得之乐”。这一切又归结于一个“敢”字。“敢于在雨中登泰山”,才能“独得其乐”,否则,机会又将错过,“债”仍然不能偿还。这样安排,一切顺乎自然,首尾呼应,文气贯通。游记文章大多这样结 构,值得我们仿效。 三、讨论、讲析“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第二部分,讨论“思考和练习”第二题。(答案是《教参》第18页) 2.联系课文第二部分,讲析“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本文写景以“移步换景”之法为主.所谓“移步”是指观察者立足点的变化;所谓“换景”则指景观不同,或观察对象的变换,或是由于距离、角度的变化,同一观察对象,面目姿态也会大不相同。这种以观察者立足点的变化为线索,描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2.燕子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第2课燕子 一、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挨.近(āi)闲散.(sǎn)旗杆.(gān)崇.高(chóng)B.不禁.(jīn)撒.手(sā)挣.脱(zhèng)携.手(xié) C.鲜.艳(xiān)前爪.(zhǎo)称.心(chèng)咖.啡(jiā) D.蚂.蚱(mà)积累.(lěi)笼.子(lóng)掀.起(xiān) 二、.比一比,组成词语。 尔()伶()拂()鸯() 你()怜()佛()鸳() 三、.照样子填空。 例:(乌黑光亮)的羽毛 ()的翅膀()的小燕子 ()的画面()的湖面 ()的尾巴()的细雨 ()的天空()的春天 ()的电线 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羽毛()的翅膀()的春天 ()的小燕子()的尾巴()的图画 ()的天空()的湖面 五、按课文《燕子》填空。 才下过几阵________。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________的柳丝。________的草,________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________聚拢来,形成了________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六、阅读课文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①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②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1.联系上下文,给下面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都像赶集 ..似的聚拢来”中的“赶集”指() A.各种花草争相开放的景象。B.人们到集市上买卖货物。 2.文段中画“”的句子把柔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当作人来写真生动呀! 3.这个文段中的两句话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选一选,填一填。(填序号) 句①:___________ 句②:____________ A.燕子归来图。, B.春雨柔柳百花图。

雨 中 登 泰 山

雨中登泰山 从火车上遥望泰山,几十年来有好些次了,每次想起“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话来,就觉得过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杜甫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也一样有,惜乎来去匆匆,每次都当面错过了。 而今确实要登泰山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淅淅沥沥,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天是灰的,心是沉的。我们约好了清晨出发,人齐了,雨却越下越大。等天晴吗?想着这渺茫的“等”字,先是憋闷。盼到十一点半钟,天色转白,我不由喊了一句:“走吧!”带动年轻人,挎起背包,兴致勃勃,朝岱宗坊出发了。 是烟是雾,我们辨认不清,只见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古老的泰山越发显得崔嵬了。我们才过岱宗坊,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闪光黄锦,直铺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脱线一般,撒在洄漩的水面。这里叫作虬在湾:据说虬早已被吕洞宾渡上天了,可是望过去,跳掷翻腾,像又回到了故居。 我们绕过虎山,站到坝桥上,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边却暗恶叱咤,似有千军万马,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黄锦是方便的比喻,其实是一幅细纱,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透明的白纱轻轻压着透明的米黄花纹。——也许只有织女才能织出这种瑰奇的景色。 雨大起来了,我们拐进王母庙后的七真祠。这里供奉着七尊塑像,正面当中是吕洞宾,两旁是他的朋友李铁拐和何仙姑,东西两侧是他的四个弟子,所以叫作七真祠。吕洞宾和他的两位朋友倒也还罢了,站在龛里的两个小童和柳树精对面的老人,实在是少见的传神之作。一般庙宇的塑像,往往不是平板,就是怪诞,造型偶尔美的,又不像中国人,跟不上这位老人这样逼真、亲切。无名的雕塑家对年龄和面貌的差异有很深的认识,形象才会这样栩栩如生。不是年轻人提醒我该走了,我还会欣赏下去的。 我们来到雨地,走上登山的正路,一连穿过三座石坊: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和天阶。水声落在我们后面,雄伟的红门把山挡住。走出长门洞,豁然开朗,山又到了我们跟前。人朝上走,水朝下流,流进虎山水库的中溪陪我们,一直陪到二天门。悬崖崚嶒,石缝滴滴,泉水和雨水混在一起,顺着斜坡,流进山涧,涓涓的水声变成訇訇的雷鸣。有时候风过云开,在底下望见南天门,影影绰绰,耸立山头,好像并不很远;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更多的时候,乌云四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专项同步练习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专项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训练。 大自然里的乐曲 我喜欢听歌,我更喜欢听大自然里的乐曲。大自然的乐.(lè yuè)曲非常 动听! “哗哗哗”,小河卷.(juǎn juàn)起白色的波浪,奏起了清脆的歌。河边排着一群小鸭子,小鸭子们“嘎嘎”地叫着,一只接着一只跳下水,“扑通,扑通,扑通”,响起了低沉的歌。 看,天上的小鸟在自由自在地翱(áo)翔,它们边飞边嬉戏。路边还有几 只小鸟正用纤(xiān)细的爪子抓住树枝,抬头歌唱。它们“叽叽喳喳”地叫 着,正在演唱着一首欢乐的歌曲。 “嗡嗡嗡”,这动听的乐曲来自小蜜蜂。它们正在勤劳地采蜜,它们挑选 合适的花朵,落在花瓣上,亮丽的黑黄相间的外衣在五彩的花朵上显得格外醒 目,鲜亮明快的色斑像宝石般镶(xiānɡ)嵌(qiàn)在它们的翅膀上,它们在 花间跳舞、嬉戏,忽隐忽现,像朵朵神秘的花儿时而变高时而变低。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A.比喻、夸张 B.比喻、拟人 C.夸张、拟人 D.比喻、反问 3.本文分别从小河、小鸭子、小鸟、()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大自然里的乐 曲。 A.小蜜蜂 B.翅膀 C.蚂蚁 D.花朵 4.大自然里的乐曲还有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之情。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陶罐和铁罐(节选)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盛东西的,并()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1.在选文的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第四自然段中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铁罐___________,陶罐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回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不行了。”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1.写出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词语。 (1)陶罐的神态(至少2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罐的神态(至少2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健吾《雨中登泰山》原文阅读(附作者简介)

李健吾《雨中登泰山》原文阅读(附作者简介) 雨中登泰山李健吾从火车上遥望泰山,几十年来有好些次了,每次想起“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话来,就觉得过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杜甫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也一样有,惜乎来去匆匆,每次都当面错过了。而今确实要登泰山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淅淅沥沥,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天是灰的,心是沉的。我们约好了清晨出发,人齐了,雨却越下越大。等天晴吗?想着这渺茫的“等”字,先是憋闷。盼到十一点半钟,天色转白,我不由喊了一句:“走吧!”带动年轻人,挎起背包,兴致勃勃,朝岱宗坊出发了。是烟是雾,我们辨认不清,只见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古老的泰山越发显得崔嵬了。我们才过岱宗坊,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闪光黄锦,直铺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脱线一般,撒在洄漩的水面。这里叫作虬在湾:据说虬早已被吕洞宾渡上天了,可是望过去,跳掷翻腾,像又回到了故居。我们绕过虎山,站到坝桥上,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边却暗恶叱咤,似有千军万马,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黄锦是方便的比喻,其实是一幅细纱,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透明的白纱轻轻压着透明的米黄花纹。——也许只有织女才能织出这种瑰奇的景色。雨大起来了,我们拐进王母庙后的七真祠。这里供奉着七尊塑像,正面当中是吕洞宾,两旁是他的朋友铁拐李和何仙姑,东西两侧是他的四个弟子,所以叫作七真祠。吕洞宾和他的两位朋友倒也还罢了,站在龛里的两个小童和柳树精对面的老人,实在是少见的传神之作。一般庙宇的塑像,往往不是平板,就是怪诞,造型偶尔美的,又不像中国人,跟不上这位老人这样逼真、亲切。无名的雕塑家对年龄和面貌的差异有很深的认识,形象才会这样栩栩如生。不是年轻人提醒我该走了,我还会欣赏下去的。我们来到雨地,走上登山的正路,一连穿过三座石坊: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和天阶。水声落在我们后面,雄伟的红门把山挡住。走出长门洞,豁然开朗,山又到了我们跟前。人朝上走,水朝下流,流进虎山水库的中溪陪我们,一直陪到二天门。悬崖崚嶒,石缝滴滴哒哒,泉水和雨水混在一起,顺着斜坡,流进山涧,涓涓的水声变成訇訇的雷鸣。有时候风过云开,在底下望见南天门,影影绰绰,耸立山头,好像并不很远;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蹚过中溪水浅的地方,走不太远,就是有名的经石峪,一片大水漫过一亩大小的一个大石坪,光光的石头刻着一部《金刚经》,字有斗来大,年月久了,大部分都让水磨平了。回到正路,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住了,人走了一身汗,巴不得把雨衣脱下来,凉快凉快。说巧也巧,我们正好走进一座柏树林,阴森森的,亮了的天又变黑了,好像黄昏提前到了人间,汗不但下去,还觉得身子发冷,无怪乎人把这里叫作柏洞。我们抖擞精神,一气走过壶天阁,登上黄岘岭,发现沙石全是赤黄颜色,明白中溪的水为什么黄了。靠住二天门的石坊,向四下里眺望,我又是骄傲,又是担心。骄傲我已经走了一半的山路,担心自己走不了另一半的山路。云薄了,雾又上来。我们歇歇走走,走走歇歇,如今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困难似乎并不存在,眼面前是一段平坦的下坡土路,年轻人跳跳蹦蹦,走了下去,我也像年轻了一样,有说有笑,跟在他们后头。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从下坡路转到上坡路,山势陡峭,上升的坡度越来越大。路一直是宽整的,只有探出身子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站在深不可测的山沟边,明明有水流,却听不见水声。仰起头来朝西望,半空挂着一条两尺来宽的白带子,随风摆动,想凑近了看,隔着辽阔的山沟,走不过去。我们正在赞不绝口,发现已经来到一座石桥跟前,自己还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细雨打湿了浑身上下。原来我们遇到另一类型的飞瀑,紧贴桥后,我们不提防,几乎和它撞个正着。水面有两三丈宽,离地不高,发出一泻千里的龙虎声威,打着桥下奇形怪状的石头,口沫喷的老远。从这时候起,山涧又从左侧转到右侧,水声淙淙,跟我们跟到南天门。过了云步桥,我们开始走上攀登泰山主峰的盘道。南天门应该近了,由于山峡回环曲折,反而望不见了。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两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 3. > > 4.0×40=1200 20×25=500 1200+500=1700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 3. 11×2=22 11+22=33 4.×40=120 40×20=800 120+800=920 900 乘法笔算 4.3×16=368 368-23=345 5. 12×4=48 13×12=156 乘法笔算 3. 500000 个1 十 1十 相加

四三 2000000500 400 练习一 4.00×20=16000 练习一 4.5×7=455 455×2=910 5.5×60=3900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5.2×23=736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3.9×32=1568 5. > > 连乘 4.×6=18 28×18=504 5. 12×6=72 72×4=288 练习二 5.8×20=1960 1960 6.×3=18 18×2=36

练习二 3. B B 4. 186÷2=62 62×12=744 复习 9.8×12=816张 10. 1小时=60分钟 21×60=1260 11.8×12=936 54×4=208 复习 7.5×30=1350 50×28=1400 8. 17×12=204 17+204=221 9.0×15=450 450÷9=50 第一单元自评 4. > > 8. 24×3=72 26×15=390 15×24=360

360 9.4×12=288 288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 认识千米 5.00×4=2000=2 认识吨 2. B C D A 5.4÷5=12 (4) 至少要运13次 练习三 3.千克=2000克 2000÷10=200 200×500=100000=100 4.0+50=90 90×22=1980=1吨980千克练习三 3.÷3=3 27÷3=9 4.00×4=2000=2 第二单元自评 4.000+1000=4000=4 9. ÷8=4 10. 13时-8时=5时 240×5=1200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 1.8001 1300

适合小学三年级的英语同步练习题

适合小学三年级的英语同步练习题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二、将单词和汉语意思连线。 teacher 女孩 book 铅笔 boy 椅子 marker 水彩笔 chair 课桌 pen 钢笔 desk 男孩 pencil 学校 girl 教师 school 书 三、写出下列单词或词组的汉语意思。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red yellow one book two chairs five pens six pencils 四、选择题。 1. What's your name? . A. Hello B. My name is Li Ming C. Hi

2. How are you? A. Hello! B. Thank you. C. I'm fine. 3. What's this? It's a . A. book B. boy C. girl 4. Nice to meet you. A. How are you? B. Hi! C. Nice to meet you, too. 5. May I have two ,please? A. books B. book C. desk 6.Good-bye. A. Hi! B. Hello! C.Bye! 7. How many books do you have? . A. pen B. Three C. Thanks 8. Where is my book? A. On the desk B. Pink C. Pencils 9. What colour is it? . A. Yellow B. Six C. Thanks 10. the door. A. Open B. Three C. Chairs 11. the window. A. Fine B. Close C. Two 12. This is a .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阅读课文同步练习(整理版)含答案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阅读课文同步练习(整理版)含答案 类文阅读-1 古诗二首 小池 [宋]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1.选出下列词语在古诗中的意思。 惜:()A.可惜 B.珍惜 C.爱惜 D.痛惜 尖尖角:()A.蜻蜓尖尖的尾巴 B.还没有展开的嫩荷的尖端 C.尖尖的树枝 D.尖尖的莲蓬 2.诗中描写到了哪些景物?在后面的括号里画“√”;没有描写到哪些景物?在后面的括号里画“×”。 泉水()柳枝()树荫()荷叶()荷花()蝴蝶()蜻蜓() 3.这首诗清新自然,写的景物虽不多,却勾画了一幅生动的小池风景图。你读出了怎样的感受?或者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绝句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柳风。 1.写出诗中下列字的读音。 系()藜()沾() 2.试着用现代文写出后两句诗描写的景色。 3.从前两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描写了作者()时的所见所闻。 A.春日赏花 B.夏日淋雨 C.春日远足 D.夏日游园 4.从诗人的描述中,我们领略到了一个()的春天(双选)。 A.草长莺飞 B.生机勃勃 C.色彩缤纷 D.花红柳绿 类文阅读-2燕子 识鸟 我住在山里,清早,将醒未醒的薄冥间,窗外林间的鸟语渐次进入我的意识。凭着它们各不相同的叫声,我识得了不同的鸟,有一只鸟居然会这样叫:“滴地滴地嘟,滴地滴地嘟……”五字一拍,音韵奇特,既高深又单纯,一只聪明欢快的鸟。我惊讶地怔住细听,它却戛然而止。

鸟的音符只有不多的几种——滴、嘟、咯、咕、叽、喳、啁、啾,拼起音来,却婉转曲折,变幻多姿,极是含情达意。情侣的喃喃,夫妻的依依,母子的切切,至伙伴的交谈,合众讨论,都有足够的语言。鸟之语,是它们那小脑袋里流泻的灵光。 谁知道鸟儿有多聪明?它斜掠过你的头顶,短暂驻足于你的窗前,对你的生活它心明眼亮。《聊斋》上说,有县官召懂鸟语的道士来解说,道士解道:“蜡烛一百八,银珠一千八。”县官脸红,这正是他受贿的数目。道士接着翻译:“丢官而去,丢官而去!”县官大怒,将道士逐出,不久果丢官而去。 人说鸟,鸟也正在说人呢。 冯骥才有幅画,是浅灰的深冬,疏密有致的枯枝交错,枝间聚着数只鸟,都是背影,垂颈萧瑟,不知望向何处。题为《春天还遥远》,妙极。 要极有爱心的人才画得出来吧。 1.作者“识鸟”,识的是鸟的。 2.“我惊讶地怔住细听”,“我”为何惊讶?在短文中用“”画出原因。 3.文中引用《聊斋》中的故事作用是()。 A.说明鸟有独特的语言 B.说明鸟非常聪明 C.说明鸟对你的生活心明眼亮 4.文中的“妙极”是由于什么? 燕子 一对黑色的燕子,()在我的玻璃窗上。我连忙把窗子打开,这一对小客人却又忽然不见了。窗外是一片绿色的春天…… 我在窗口等着,等待这春天的使者,这幸福的使者。我的心也在发芽,也像迎着春风的嫩叶,在枝头上眺望。 燕子终于又回来了,()着泥草,忙忙碌碌地飞来飞去,在我的房角上,造起一座白色的小房子。一会儿,它们又出去了,又回来了,并且吱吱地叫着,仿佛在向我()它们的劳动成果,向我()它们的快乐。 接着,它们又出去了,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衔来了一条又肥又绿的虫子,它们就饱饱地吃了一顿。吃完了,它们在窗外唱了一会儿歌,又朝它们那还未建成的房子飞去了。这中间也回来过一两次,不是衔着泥沙,就是抬着树枝…… 燕子,燕子,我知道你们是在劳动中,才变得如此矫捷!也知道你们是在劳动中,吸取了太阳的光亮,才使自己黑色的羽毛变得如此闪亮。甚至你们那火红的嘴唇,也是涂上了太阳的颜色,才变得如此艳丽!啊,你是春天的使者,劳动的使者! 1.把下面的字词填入短文中合适的括号里。 分享报告撞衔 2.在等待燕子时,“我”的心情是()的。 A.着急 B.充满希望 C.快乐 3.“我”重点描写了燕子()的活动。 A.建房子 B.唱歌 C.吃虫子

三年级听读训练阅读题复习进程

三年级语文听读训练校对:毕淑萍班级:姓名: (一) 人类可真有办法。人看见蝙蝠能在夜间飞行,就发明了雷达。看见鸟儿在高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就发明了飞机。海豚(tún)是游泳能手,潜水艇就是照它的模样造的。鸽子的眼睛能分(辩、辨)飞来的是敌人还是朋友,人造的监控器也能监(视、试)飞机和导弹。狗鼻子最好使,人就造出了电子鼻,能检(查、察)出地下煤气管道是不是漏气。 1、这段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短文中列举了哪四项人类的发明。 (二) 一位同学来找维佳的哥哥玩。他把(棉绵)帽朝椅子上一摔,说:“我这一天算丢掉了!” 等那位同学走了以后,维佳问他哥哥:“怎么会把一天丢掉了呢?难道每天都是不一样的吗?” “每天的时候长短都是一样的.”哥哥说:“可(安按)做事情多少来说并不每天都一样.如果一个人在一天时间里,什么有益的事也没有做,什么东西也没学到,知识也没有比昨天增加,这一天就算丢掉了.” 从这天起每当上床睡觉(juéjiào)时候维佳就把所做的一切事情讲给哥哥听并且总要问上一句我这天不算丢掉吧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2、“丢掉的一天”是指 (三)“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上一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吗?” 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雨中登泰山》教案北京课改版

雨中登泰山 教师签名:教研室主任审阅签名:年月日 教学过程 第 2 页

一、由学生是否游历过名山,名山中有名的“五岳”值得是什么而导入。 二、基础知识 1、作者:李健吾(1906~1982),山西省运城人。中国现代作家、戏 剧家、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李健吾有剧作近50部,写有许多有独到见解的文艺评论文章,还翻译了许多世界名著,如《莫里哀喜剧》、《高尔基戏剧集》等。他也擅长写散文,他的散文清新质朴,真挚隽永,很有特色。 2、泰山:“五岳”之一(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主峰海拔1520多米,泰山素以雄伟、庄严、挺拔、壮观著称。有众多的名胜古迹。我国历代有许多帝王都曾来到泰山,筑土为坛,报天之功,称为封禅。郭沫若曾说泰山“自然胜景之外,还有历代文人遗迹。泰山应当说是中国文化史的一个局部缩影。” 3、预习 豁然(huòrán)开朗:豁然,形容开阔或通达;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崚嶒(léngcéng):高峻突兀的样子。 訇訇(hōnghōng):同“轰轰”形容洪大的声音。 匍匐(púfú):爬行。手足并行。 巉(chán)岩:山势高险的样子。 三、课本研究 1、课文共计11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两个自然段,交待作者登泰山的缘由,是全文的总纲,为下文的记叙做了铺垫,也是表现作者“独得之乐”的伏笔。 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冒雨登泰山的经过和情景。是全文的主体,展现了雨中泰山的奇景。 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抒发雨中登泰山的“独得之乐”,收束全文,并与开头照应,突出文章的中心。 2、认真阅读第一部分,思考: ①“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会当凌绝顶,一览 众山小”这两处引文的作用 答:第一,这两处引文简明扼要地概括了第1自然段的段意登泰山的缘由。第二,登泰山是的宿愿,几十年多次过而不能登, 使他遗憾,如今有幸攀登,自然就不管下雨与否,这样自然 而然地引出了一篇雨中登泰山的佳作。 ②如何理解过泰山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的。” 这句话的含义。 答:历史博物馆,古今许多名人登过泰山,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也留下了不少诗文,仅课文中提到的就有孔子、郭璞、应 劭、马第伯宋之问、秦始皇等。山上的庙宇牌坊,是古代建筑 群,仅课文中提到的有岱宗坊、王母庙、七真祠、云步桥等。 庙中还有许多雕塑、彩绘等艺术品,如七真祠中的七尊雕像。 山岩上还留下了许多书法石刻,历代书法家的笔迹荟萃,如举 世罕见的大型石刻《金刚经》。山上还到处留有美丽的神话传 说。如虬在湾、洗头盆、白云洞等。第二,作者是一位博学多 闻的学者,他了解中国的历史,知道泰山上有众多象征中国悠 久文化传统的古迹,所以早有意体味一下“登泰山而小天下”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专项同步练习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专项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来了,人们忙着秋收。一群小蚂蚁也忙着往洞里搬运食物准备过冬。它们有的滚着圆圆的豆粒,有的抬着大虫子,还有的扛着树叶……大家干得可欢啦! 有一只蚂蚱,它既不搬食物,也不拾树叶,只是懒洋洋地吹着口琴,还自言自语地说:“趁着这大好时光,还不痛痛快快地玩,这群傻瓜在瞎忙什么?” 冬天来了,大雪纷飞。小蚂蚁们在温暖的洞里,一边开着联欢会,一边享用着秋天就准备好的美食,快乐极了! 雪地里,那只吹口琴的蚂蚱捂着空空的肚子,在垂头丧气地走着。它多么渴望有一片树叶落下来呀,哪怕一颗小小的豆粒也好啊!可是,它什么也没有等到,终于倒下了…… 1.给短文加个题目,并把它写在开头的横线上。 2.照样子写词语。 懒洋洋(ABB式) ( ) ( ) 自言自语(ABAC式) ( ) ( ) 痛痛快快(AABB式) ( ) ( ) 3.请用“﹏”画出写小蚂蚁劳动的句子。 4.你认为小蚂蚁是傻瓜吗?你想对蚂蚱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群光头男孩 张瑶 在印第安纳州的小镇上,有一个名叫布莱恩的少年不幸得了脑瘤(liú)。他在接受化学治疗。结果,他那一头漂亮的金发全部掉光了。 布莱恩难过极了。他整天躲在家里,连最好的朋友也不见了。大家都很着

急。 一天,同班的一个男孩对自己的妈妈说:“我想把头发全剃(tì)光,这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妈妈赞同地点点头,拿出剃刀,帮儿子把一头(柔软柔嫩)的金发全剃光了。 这一天,学校里有了一个光头男孩。第二天,学校里又多了一个光头男孩。第三天学校里(发现出现)了一群光头男孩。 第四天清晨,这一群光头男孩来到布莱恩的家门口,他们大声叫着布莱恩的名字。布莱恩透过窗户看到这情景,激动地跑出屋子。这一群光头男孩相拥在一起,每个人都笑得那么欢。 1.选择括号内恰当的词语。 (柔软柔嫩)________的金发(发现出现)________了一群光头男孩 2.请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光:①光线;②光彩,荣誉;③明亮;④一点儿不剩;⑤只,单。 Ⅰ他那一头漂亮的金发都掉光了。________ Ⅱ郎平教授带领女排姑娘勇夺里约奥运会排球金牌,为国争光。________ Ⅲ这块石头很有光泽。________ Ⅳ光靠两个人是收拾不了这烂摊子的。________ Ⅴ阳光透过密密的树叶,洒在小草身上。________ 3.选择句子填在文中的横线上,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A.我就是最酷的孩子B.布莱恩就不会认为自己很特殊,就不会自卑了 4.文中划线的句子中的“这情景”指的是________。 5.这一群剃光头的男孩都是________的人。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读。 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