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调查及处理
食物中毒事故的现场调查与应急处理培训讲义

食物中毒事故的现场调查与应急处理培训讲义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的公共卫生事件,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人们应对食物中毒事故的能力,进行现场调查与应急处理培训至关重要。
本讲义将详细介绍食物中毒事故的现场调查和应急处理的步骤和方法。
一、食物中毒事故的现场调查1. 确定食物中毒事故发生地点:了解中毒人数最多的地点,并调查该地点的食品存储、加工和制作过程。
2. 进行受害者调查:与中毒人员进行面对面的问询,了解他们所食用的食物种类、时间和地点,并记录下来。
同时,询问他们的症状和食用食物后的时间间隔。
3. 收集食物样本:收集中毒食物的样品,并妥善保存。
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源头性,避免交叉污染。
同时,将收集到的食物样本送往相关实验室进行检测。
4. 调查食品供应商和生产商:与食品供应商和生产商进行联系,调查食物的来源和供应链。
了解食品的采购渠道和加工环节,查找病因的可能来源。
5. 调查食品加工和制作过程:了解食品的加工和制作过程,查找食物中毒的可能原因。
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了解食品处理的卫生条件、操作规范和工作流程。
6. 收集现场证据:收集现场的照片、视频和相关记录。
包括食品存储、加工和制作设施的照片,食物加工人员的操作记录等。
这些证据可以帮助判断食物中毒事故的原因和责任。
二、食物中毒事故的应急处理1. 疏散中毒人员:立即将中毒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并提供适当的急救措施。
在疏散过程中,要确保人员的安全和稳定,避免交叉感染。
2. 寻找中毒原因:通过现场调查和食物样本检测,尽快确定中毒的原因。
可根据不同的症状和时间间隔进行分析,找出共同的食物和环境因素。
3. 停止食品供应:一旦发现食物中毒的原因,立即停止供应该食物。
同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食品检查和封存,防止更多的人受到中毒的影响。
4. 防范扩散:加强公共卫生宣传,提醒公众注意食品卫生。
做好食品检测、食品安全监控工作,及时发现并隔离食品安全隐患。
5. 进行紧急处理:根据中毒人员的症状和严重程度,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治。
食物中毒处理流程

食物中毒处理流程一、保持冷静,评估状况1、发现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后,要保持冷静,初步评估中毒人员的数量和症状。
2、检查食物来源和保质期,判断是否可能存在食物中毒。
3、观察中毒人员的症状,如呕吐、腹泻、腹痛、发热等,并记录相关细节。
二、呼叫救助,寻求专业帮助1、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简要说明情况,以便急救人员做好准备。
2、联系当地卫生部门,报告食物中毒事件,并听从专业人员的建议。
三、协助急救人员1、协助急救人员将中毒人员转移到安全地点,以便进行急救。
2、提供中毒人员的详细信息,包括姓名、年龄、症状、食物来源等。
3、协助急救人员处理呕吐物和其他污染物,确保现场安全、卫生。
四、记录信息,协助调查1、记录食物中毒事件的详细经过,包括食物来源、食用时间、症状等。
2、保存可能导致中毒的食物样本、呕吐物、排泄物等,以便进行实验室检测。
3、协助卫生部门调查食物中毒原因,如实提供相关情况和证据。
五、就医治疗1、尽快将中毒人员送到最近的医院接受治疗。
2、遵循医生的建议,配合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3、对中毒人员进行观察,确保症状得到缓解和控制。
六、预防措施1、加强食品安全意识,注意食品的选购、储存和制作过程。
2、定期接受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应对食物中毒事件的能力。
3、建立食物中毒应急预案,明确职责和流程,确保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
七、事后处理1、对引发食物中毒事件的食品及其原料进行封存,停止食用和销售。
2、根据调查结果,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食品加工过程的卫生和质量。
总之,遇到食物中毒事件时,要保持冷静,迅速采取行动,寻求专业救助,并做好记录和配合调查。
同时,要加强食品安全管理,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食物中毒调查及处理

立即停止餐馆的营业,对中毒顾客进 行医疗救治,并对餐馆进行全面消毒 和整顿,加强食材储存和处理的管理。
调查结果
经调查发现,食物中毒的原因是餐馆 的食材储存和处理不当,导致食品受 到细菌污染。
案例三:某家庭食物中毒事件
事件概述
某家庭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家庭 成员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
调查结果
经调查发现,食物中毒的原因是 家庭成员在处理食材时未遵循正 确的卫生操作,导致食品受到细
食物中毒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严重时可导致脱水、休克甚至死 亡。
目的和意义
对食物中毒进行调查及处理, 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控制食物中 毒事件,保障公众健康。
通过调查,可以了解食物中毒 的原因和传播途径,为制定有 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对食物中毒事件进行及时处理, 可以减少疾病传播和危害程度, 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质。
食物中毒的处理方法
催吐
对于摄入有毒物质不久的患者,可以 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洗胃
对于摄入有毒物质时间较长或催吐效 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进行洗胃以清除 胃内残留的有毒物质。
药物治疗
对于严重中毒症状的患者,可以使用 特效药物进行治疗。
补液治疗
对于因腹泻、呕吐导致脱水症状的患 者,需要进行补液治疗以维持水电解 质平衡。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 压等生命体征,以及腹部触诊等。
实验室检测
特殊检查
通过采集血液、尿液、粪便等样本进行化 验,检测其中是否存在细菌、病毒、毒素 等物质,以确定病因。
针对某些特定食物中毒,可能需要采用特 殊检查方法,如X光、超声等影像学检查, 或心电图等电生理检查。
食物中毒的调查和处
总结词
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

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食物中毒的调查的主要内容:判断是否是食物中毒事件,是哪种食物中毒(确定病原),可疑餐次及可疑食物是什么。
另外根据初步调查情况必须在调查现场及时、正确地抢救和处置病人。
1.调查步骤和内容(1)前往现场接到发生食物中毒的报告后迅速地组织有关人员携带采样器材和协助抢救的物品前往现场。
(2)抢救到达现场前或到达现场后,进行必要和可能的抢救,如调用特效药、调动抢救工作所需人员。
对于症状特殊的患者,迅速协助抢救的医务人员及时确诊。
(3)收集吐泻物到现场后应尽快地收集病人吐泻物,收集患者的粪便应该首先从还未进行抗生素治疗的患者收集。
收集剩余食物时,也包括食物所涉及的餐具、炊具的细菌涂抹样。
(4)对进餐者逐个进行询问调查1)调查对象不限于已明确的中毒患者。
应询问每一个进餐者在大批患者发病前48小时内的进餐食谱,每个人进餐的主食副食名称、数量。
除集中怀疑的一餐之外,特别注意那些进餐与众不同的人。
通过询问明确出现最早的中毒症状、主要症状与潜伏期。
2)应尽快明确有无可能涉及公安机关追查的问题或是否涉及犯罪,如涉及应尽量会同公安机关共同调查。
3)每个被询问的人都应该有自己写的或者签字的询问笔录。
4)调查中对现场的情况,必要时可以拍照,留下视听证据。
5)调查中可以继续补充采集样品。
6)对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对其原料来源、加工过程、储存条件等进行调查,必要时还应追踪到食品的供应点及生产经营场所。
(5)应重点查清的问题1)疑似食物中毒的事件,应查明是否为一起食物中毒:更应查明引发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责任。
2)查明剩余食物中的致病因子,掌握剩余食物引起食物中毒的实验室诊断依据,在判定食物中毒上至为重要。
在得不到实验室诊断根据的条件下,要特别重视流行病学调查。
在无剩余食物所作的实验室诊断根据时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可以作为判定食物中毒的依据,必要时对此种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组织专家鉴定。
3)对剩余食物中只查到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一类肠道寄生菌或腐败菌,而在无绝对的致病菌的条件下,要特别重视病人吐泻物中同一菌株大量检出的结果,特别是患者双份血清(一份为发病初期,另一份为发病后两周左右)。
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

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
主要内容:判断是否为食物中毒事件,确定病原(是哪种食物中毒),可疑餐次及可疑食物是什么。
另外根据初步调查情况必须在调查现场及时、正确的抢救和处置病人。
一、迅速组织有关人员携带采样器材和协助抢救的物品前往现场。
二、进行必要和可能的抢救,如调用特效药、调动抢救工作所需人员,对于症状特殊的患者,迅速协助抢救的医务人员及时确诊。
三、尽快收集病人吐泻物,收集患者的粪便应该首先从还未进行抗生素治疗的患者收集。
收集食物时包括食物所涉及的餐具、炊具的细菌涂抹样。
四、对进餐者逐个进行询问调查。
1)调查对象不限于已明确中毒患者。
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食物中毒调查报告食物中毒调查报告近期,我所在的城市发生了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作为一名食品安全专家,我受聘参与了对这起事件的调查和研究。
下面将就此事件进行详细的报告和分析。
1. 事件背景这起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在一家知名餐厅。
数十名顾客在用餐后出现了腹泻、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甚至需要住院治疗。
这一事件迅速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对餐厅的卫生状况和食品安全管理提出了质疑。
2. 调查过程为了全面了解事件的原因,我们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工作。
首先,我们对餐厅的卫生状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食品存放不当、卫生设施不完善等。
其次,我们采集了患者的食物样本,并进行了实验室分析。
结果显示,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致病菌和有毒物质。
最后,我们对餐厅的食品供应链进行了追踪调查,发现了一些关键环节存在管理漏洞。
3. 事件原因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的结论:首先,餐厅在食品存储和加工过程中存在着卫生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食品的储存温度过高,导致细菌滋生;食材的加工操作不规范,容易造成交叉污染。
其次,供应链管理不严格也是导致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餐厅采购的食材未经严格检验,存在质量问题;供应商的卫生标准和食品安全意识也存在欠缺。
4. 解决方案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我们提出了以下的解决方案:首先,餐厅应加强对食品储存和加工环节的管理,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
建议餐厅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培训员工的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
其次,餐厅应与供应商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监督。
同时,餐厅还应加强与相关监管部门的合作,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5. 食品安全意识的重要性通过此次事件的调查,我们深刻认识到食品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食品中毒事件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也会对餐厅和供应商的声誉造成严重的损害。
因此,我们呼吁公众和相关从业人员加强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共同营造安全可靠的饮食环境。
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与控制

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与控制内部讲稿仅供参考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与控制伊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李璞一、食物中毒的定义及分类(一)食源性疾病1、定义:根据WHO的定义,食源性疾病是指由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2、特征:食源性疾病包括三大基本要素,即:传播疾病的媒介——食物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食物中的病源体或毒物临床特征——急慢性中毒或感染症状3、食源性疾病的范畴食物中毒食源性肠道传染病食源性寄生虫病食物性变态反应性疾病暴饮暴食引起的急性胃肠炎、酒精中毒等营养平衡失调引起的某些慢性退行性疾病(心脑血管病、肿瘤、糠尿病)食物中某些污染物引起的慢性中毒疾病(水俣病、痛痛病等)(二)食物中毒1、定义:根据GB14938—94规定: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物或把有害有毒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物急性亚急性疾病。
广义的食物中毒是指由于摄入食物而引起的各种急性、亚急性疾病。
包括投毒引起的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食源性疾病的一种。
2、食物中毒的分类:一般按病原物分类,可将食物中毒分为5类:(1)细菌性食物中毒:指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食物中毒中最多见的一类,发病率通常较高,但病死率较低。
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5—10月最多。
(2)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指食用被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中毒发生主要由被真菌污染的食品引起,用一般烹调方法加热处理不能破坏食品中的真菌毒素,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也较高,发病的季节性及地区性均较明显,如霉变甘庶中毒常见于初春的北方。
(3)动物性食物中毒:指食用动物性有毒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
引起动物性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有两种:①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当作食品;②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大量有毒成分的动物性食品。
我国发生的动物性食物中毒主要是河豚鱼中毒,近年来其发病有上升趋势。
食物中毒应急处理现场调查方法和技巧

对于可能受到污染的食物、水源等, 应及时收集并保存在适当的条件下, 以便后续检测和分析。
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
与卫生部门合作
在调查过程中,应与当地卫生部 门密切配合,共同开展调查工作 ,共享信息和资源。
与公安部门协调
在涉及刑事案件时,应与公安部 门协调配合,共同开展调查工作 ,确保案件得到及时处理。
询问相关人员
对中毒者及其家属进行询问,了解中 毒发生前后的症状、饮食情况以及可 能的接触史。
对共同进餐者进行询问,了解是否有 其他人出现类似症状,以及他们的饮 食情况。
收集证据
收集可疑食物、食品加工工具、餐具等物品作为证据,以便 进行实验室检测。
记录现场调查的详细情况,包括照片、视频等证据,以便后 续分析处理。
报告撰写
明确报告目的
在撰写报告前,要明确报 1
告的目的和受众,确保报 告内容有针对性。
检查报告
4
在提交报告前,应对报告 进行仔细检查,确保没有 遗漏或错误的信息。
组织信息
2
将现场调查收集到的信息
进行整理、分类和组织,
确保报告内容条告时,应使用专
业术语,确保报告的准确 性和权威性。
原则
及时性
现场调查应迅速及时,尽早展开 调查工作,以减少危害和损失。
保密性
对于涉及商业机密或个人隐私的 信息,应予以保密,不得随意泄 露。
科学性
调查方法应科学、严谨,遵循相 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确保调 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全面性
现场调查应全面覆盖与食物中毒 事件相关的各个方面,包括患者 情况、可疑食物、接触物品等。
食物中毒应急处理现 场调查方法和技巧
• 现场调查的目的和原则 • 现场调查的步骤 • 现场调查的方法和技巧 • 现场调查的注意事项 • 现场调查的结果处理和报告撰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杆菌污染的食物。
7
2006年国外食品安全大事记
2月23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紧急召回由美赞臣 公司生产的婴幼儿人工配方奶粉,召回原因是 该批产品中含有金属颗粒。
3月4日泰国北部难府167名农民肉毒素中毒。 出现呕吐、腹泻、吞咽困难、口干、肌肉乏力 等症状,其中143名患者住院治疗。
管理措施不完备,食品制做不够规范。
其他因素
➢ 食品贸易国际化可引起食源性疾病跨国传播; ➢ 新的食品生产技术(如基因工程技术); ➢ 病原微生物适应性改变(沙门氏菌已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 新食源性病原体不断出现, ➢ 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薄弱。
19
WHO在欧洲控制食源性疾病的监测规划 欧洲的沙门氏菌病的变化曲线
二是沙门氏菌、副溶血性
弧菌污染肉和肉制品、水产品 导致的疾病暴发。
据监测,我国每年至少有
3亿人发生食源性疾病。由沙 门氏菌污染肉和肉制品导致的 发病率最高,约占97%。
13
食源性疾病的定义 ?
•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食源性疾病定义为 “凡是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病原体,使人体 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为5%~10%。 ●食源性疾病除了损害受害者的健康外,还会造成社会、经济等
多方面的不良后果, 严重时甚至影响一定区域内的社会安 定。
16
食源性疾病的现状
美国的食源性疾病
每年 患 病:70000,000-80,000,000 住院治疗:325,000人 死 亡:5000-9000人 经济损失:1,100亿美元
• (foodborne disease)”。 从这个概念出发当不包括一些与饮食有关的慢 性病、代谢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然而国 际上有人把这类疾病也归为食源性疾患的范畴。 顾名思义,凡与摄食有关的一切疾病(包括传 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均属食源性疾患。
14
食源性疾病的定义 ?
•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也强调“食源性疾病 是一组重要的传染病和中毒性疾病”。
17
食源性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
●人口统计学变化
➢ 世界人口剧增,可导致食品安全、环境及生态系统改变等一系列问题 的发生。
➢ 人口老龄化,扩大了疾病抵抗力低下人群的比例。
●环境变化
➢ 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导致城市人口拥挤,居住条件变差,饮用水供应 和废弃物处理处于重大压力之下,增加了食源性病原体传播的机会。
公司召回在加拿大生产和销售的多种巧克力和 糖果,原因是这些食品被沙门氏菌污染。 11月韩国养鸡农场发现H5N1型禽流感病毒, 扑 杀了鸡鸭近10万只。
9
食品安全恐慌症
不安全食品
10
误区一: 食品就应该是 100%安全的
食品安全的目标: 一是保护到不出现危害为止 二是对潜在的危害也要防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 与食品安全所吴永宁教授 南京农业大学周光宏教授 “ 世界上没有100%安
➢ 农业、化学物质和工业废弃物排放量增加,污染加重,有毒化学物质可 进入人类的食物链,通过食物进入人体而损害人体健康,降低人体抗病 力。
●社会因素
➢ 贫穷和落后是引起疾病的主要因素。 ➢ 贫穷曾经被称作世界上最致命的疾病。
18
食源性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
生活方式改变
生活方式与食源性疾病关系密切
➢ 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者对快餐的需求量增大,在外就餐机会增多。 ➢ 就餐注重口味,以鲜为快,喜吃生食(如生的贝类和生鱼等)。 ➢ 喜吃货架保质期长、无防腐剂等粗加工食品,而目前一些食品安全
平衡膳食、科学膳食,
不要老盯一种食品吃。
12
误区三:重视化学 性污染,忽视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指凡是通过食 入病原体而患的感染性或中 毒性疾病,此类疾病已成我 国头号食品安全问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 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刘秀梅
一是原料污染或变质、原
料储存和加工不当导致的集体 聚餐中毒。福寿螺事件。
5
200市崇州市实验小学因 食用由志贺氏菌污染的食物,发生300多名小学 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6
2008年国内食品安全大事记
2007年8月,我省佳木斯市发生一起因食用由沙门氏菌 污染的食物,引发的上百名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2008年中国河北省石家庄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奶粉遭 三聚氰胺污染事件。
9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受大肠杆菌污染的菠 菜,引发了3人死亡、200人患病。
8
2006年国外食品安全大事记
俄罗斯各地自今年8月份以来一再发生假酒中 毒事件,截至11月26日该州因饮用假酒而中毒 的人数总计达到912人,其中44人死亡。
10月爱尔兰地区爆发波纳米亚虫病毒。 11月12日全球知名巧克力生产企业、美国好时
Incidence发病率 (cases/100000)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食物中毒调查处理
黑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 遇晓杰
yxjie2008@
1
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
2
2004年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
3
4
2006年国内食品安全大事记
2006年以来,北京的福寿螺事件、武汉的人 造蜂蜜事件、台州毒猪油事件、南京“口水油”沸 腾鱼、上海瘦肉精中毒事件、河北的“苏丹红”鸭 蛋、“嗑药”的多宝鱼等食品安全事件频频爆发, 食源性疾病引起的食品安全形势非常严峻。
• 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经食物和水引起的肠道 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造 成的疾病。
15
食源性疾病的现状
●由食品污染而引起的疾病是当今世界上最广泛的卫生问题之 一,据报告,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第 二位。大多数食源性疾病是由细菌、病毒、蠕虫和真菌引起 的。
●流行病学监测数据显示,在过去的10年间全球食源性疾病发 病率不断上升,且有严重暴发流行。
全的食品,而且食品安全问 题永远发生。政府、职能部 门、企业和科学家仅能将风
险降低到一定的水平。”
11
误区二:吃了含 致癌物的食品 就会得癌
中国毒理学会生态专业委 员会副主任乔传令博士
对机体产生危害需要一 个剂量上的积蓄过程,只有 在长期摄入危害物质的情况 下才可能对机体产生危害, 偶尔微量摄入一般不会对机 体产生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