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分类鉴定1
常见病媒生物分类鉴定1

Thank you!
铜绿蝇
体呈铜绿色,触角带棕灰色,肩胛肩鬃后区小毛在4个以下,翅前缘脉基鳞 黄色
亮绿蝇
中型种,间额暗红棕色,颜有薄灰粉被,胸部呈金属绿色带蓝色有铜色光芒, 后中鬃2对,前1对,后中鬃着生在第2对后背中鬃之前,翅前缘脉基鳞黑色, 平衡棒大部分红棕色。
大头金蝇
体躯肥胖,呈亮绿至蓝绿色,复眼大而鲜红色,触角橘黄,颜、颊部橙黄色, 侧额及颊部均具黄色毛,腹部第3、4背板具蓝色后缘带。
淡色库蚊 Culex pipiens pallens
致倦库蚊(Cx.pipiens quinquefasciatus)
中等大小,淡棕色 喙色暗,中段色淡,但喙无清楚界限的白环 腹节Ⅱ-Ⅶ背板基部淡色带通常后缘凸出,和侧板分开 各足跗节全部色暗,无淡色环
三带喙库蚊(Cx. tritaeniorhynchus)
常见蚊种分类鉴定
按蚊无呼吸管
伊蚊呼吸管 粗短
库蚊呼吸管 细长
淡色库蚊(Cx. pipiens pallens)
库蚊属征:小盾片三叶状,纵脉6长,无气门鬃和气门后鬃,跗节末端有发 达的瓣状爪垫。
跗节末端有发达的爪垫(后足的比较清楚) 喙和跗节无白环,但喙腹面可有淡色区 腹节背板有淡色基带,平齐或微凸或微凹,和侧板相连 中足和后足股节前面无明显的淡色带 中胸侧板鳞簇分散,不形成两暗色区中的一短横白带
雌蚊触须接近与喙等长(按蚊特征之一) 前缘脉并包括亚缘脉和纵脉1的白斑不超过3个(按蚊亚属特征) 前缘脉基段1/3一致暗色。 后足跗节仅有窄端白环。 腹节Ⅱ-Ⅶ侧膜上无“T”形暗斑。
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
蚊分类鉴定

胸部侧板毛序为分类鉴定常用的特征,如气门鬃、气门后鬃、 中胸腹侧鬃、中胸上后侧鬃及中胸下后侧鬃等。在库蚊亚科中, 除局限蚊属、钩蚊属、蓝带蚊属、杵蚊属、脉毛蚊属外,均无 气门鬃。伊蚊属、阿蚊亚属和拟曼蚊亚属等虽无气门鬃,却有 气门后鬃,而其余则气门前、后鬃均缺如。中胸下后侧鬃的有 无则和库蚊属中某些亚属或的鉴别有关。
胸部各板片的颜色,鳞饰,鳞片的形状、排 列方式和色泽等均有重要的分类意义。库蚊亚 科各属蚊的体色和鳞饰变化较大,如中胸侧板 可全暗或淡色,或色淡而暗斑或暗条;伊蚊属 很多种类的中胸盾片有银、白、黄等淡色鳞片 形成的班点、条纹与区域;库蚊属、伊蚊属、 阿蚊属的气门后、气门下、亚气门、中胸腹侧 板上部和后部及中胸后侧片上部,一般具宽阔 淡色鳞;但阿蚊属黎氏蚊亚属气门后区有特殊的 黑鳞。
胸部附生前、中、后足三对。各足依次分为
基节、转节、股节、胫一节和跗节五个部分。跗节
又分为5节。跗节5末端有爪一对,库蚊属蚊虫还 有一对发达的爪垫。足的鳞饰,如白环、白斑、 白纵条、麻点等均为常用的鉴别特征。
腹部 蚊虫的腹部由10节(腹节Ⅰ~Ⅹ) 组成。前8节的构造简单而相似,每节具一背板 和腹板由侧膜相连。腹节Ⅰ~Ⅶ的侧膜上各有一 对气门。腹节Ⅷ~Ⅹ特化为外生殖器。腹部鳞饰 和雄蚊尾器,分类应用较多。
蚊虫的分类与鉴别
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内容
一、概述 二、蚊虫的形态特征 (一)、成蚊的形态 (二)、幼虫的形态 三、蚊虫的分类与检索 四、江苏省主要蚊虫介绍
概述
分类:
界门纲目 科
动 物
节 肢
昆
双
蚊
动虫翅
界
物 门纲目
科
பைடு நூலகம்
属种
按蚊亚科 :按蚊属 中华按蚊、嗜人按蚊
《蚊分类鉴定》课件

间接传播
蚊子叮咬病原体污染的水源、食物 或表面,病原体进入蚊子的体内。 在叮咬健康人时,病原体被传递给 健康人。
生物媒介传播
某些病原体在蚊子体内繁殖,并在 叮咬下一个健康人时被传递给健康 人。例如登革热病毒和疟原虫等。
防治策略与措施
控制蚊虫密度
通过清除蚊虫的繁殖环境、使 用杀虫剂和生物防治等方法, 降低蚊虫密度,减少传播疾病
欧洲的蚊子分布较为广 泛,但相较于其他洲, 其分布密度较低。欧洲 的蚊子种类包括传播登 革热的蚊子。
大洋洲的蚊子分布较为 有限,主要分布在澳大 利亚和新几内亚等地区 。这些地区的蚊子种类 包括传播登革热的蚊子 。
传播疾病的途径
直接传播
蚊子直接叮咬病人或携带病原体 的人,病原体随之进入蚊子的体 内。在叮咬下一个健康人时,病
埃及伊蚊的分布与传播
01
02
03
分布范围
埃及伊蚊主要分布在热带 和亚热带地区,包括非洲 、亚洲和部分美洲地区。
传播疾病
埃及伊蚊是多种病毒的传 播媒介,如登革热病毒、 黄热病病毒等。
传播方式
埃及伊蚊通过叮咬人类, 将病毒注入人体,导致疾 病传播。
白纹伊蚊的鉴别特征
形态特征
白纹伊蚊的成虫身体呈深 褐色,翅膀上有明显的白 色斑纹。
生态破坏
蚊虫数量过多会破坏生 态平衡,影响其他生物
的生存。
蚊虫分类鉴定的意义
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
通过蚊虫分类鉴定,可以了解不同种类蚊虫的分布和习性,为预防和 控制蚊媒疾病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监测和维护
了解不同种类蚊虫的数量和分布,有助于监测和保护生态环境,维护 生态平衡。
科学研究
蚊虫作为重要的医学昆虫,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蚊虫分 类鉴定,可以为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骚扰阿蚊)第三步:第一只蚊媒鉴定

翅脉5.2没有浅凹口
腹节2-6密覆鳞片
我们就可以得出,这个蚊子属于库 蚊亚科。接着走检索表。
喙没有长毛,也 没有末端膨大上 翘
中胸盾片无白纵 条
也没有气门鬃
纵脉6长,末端明 显超过纵脉5分叉
中胸后背片上无刚毛,无鳞片
盾片没有金属光 泽的宽鳞
附节4比5长(整 条附节无法显示, 就这样吧)
没有体视显微镜的话,就用这个吧, 所有照片都是在这个下面拍的。。。
谢谢观看! 有错误记得告知啊
前足基节白鳞总有夹杂黑鳞
中胸盾片上覆盖 铜褐色窄鳞
腹节7有亚端窄白带
• 达勒姆阿蚊? • 骚扰阿蚊? • 由于这份标本是在浙江采集的,而浙江到目前 为止还没有发现达勒姆阿蚊,所以判定为骚扰 阿蚊; • 还有一点,如果是雄蚊,我们可以做它的尾器, 就可以区分了; • 最后,老师说达勒姆阿蚊一般个体大小只有骚 扰阿蚊的1/2,这只蚊子明显属于中大型蚊子, 所以判定为骚扰阿蚊。
有气门后鬃
翅鳞窄
头顶平覆宽鳞
喙略下弯
触角梗节鳞片
小盾片宽鳞
足基节宽鳞
• 到此,判断为阿蚊属
气门后鬃有4根
触须短短的, 应该不到喙的 2/5长
Hale Waihona Puke 到此,判断为阿蚊亚属腹节背板无黄 斑
中胸盾片无金 黄纵线
唇基光裸,无白 鳞簇
前胸后背片上面 铜褐色鳞片,下 面白色鳞片
腹节7有亚端白带
第一只蚊子的完整鉴定
平阳疾控 张定 2016.10.8
蚊子的鉴定很重要哦(此处省略一万字)
• 我们先看看检索表是怎么样的,然后根据 检索表来鉴定蚊子的种类 • 从蚊子的亚科,到属,到亚属,再到种。
• 我们根据检索表,一一查看蚊子各个部位 的特征。
蚊虫分类鉴定入门方案

蚊虫分类鉴定入门方案目的:蚊虫分类鉴定入门和标本制作,符合病媒生物监测中的蚊虫鉴定能力要求。
具体步骤:一:学习PPT1、第一步:蚊虫标本制作及保存2、第二步:库蚊亚科的分属鉴定3、第三步:第一只蚊媒鉴定掌握蚊虫标本制作和保存(自己实践,独立孑孓羽化和蚊虫标本制作3次以上),掌握蚊虫鉴定过程和步骤。
二:自己练习物资准备:一台体视显微镜,纸质版《中国动物志蚊科》(1106页网上打印包邮不超过50块),蚊虫标本。
分1月练习模式和1周练习模式(建议后者)1月练习模式:1月4周,1周5天,每天2小时,1小时看书,1小时看标本,20天一共40小时,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周:通识标本(骚扰阿蚊),10小时;第二周:淡色(致倦)库蚊,10小时;第三周:白纹伊蚊,10小时;第四周:中华按蚊,10小时。
(视情况增加标本,如二带喙库蚊,三带喙库蚊等)1周练习模式:1周5天,每天6小时,第一天看书,之后4天看书看标本结合,5天一共30小时,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天:看书6小时;第二天:通识标本(骚扰阿蚊)6小时;第三天:淡色(致倦)库蚊,6小时;第四天:白纹伊蚊,6小时:第五天:中华按蚊,6小时。
(视情况增加标本,如二带喙库蚊,三带喙库蚊等)经过PPT学习和自己练习后,掌握以下内容:1、掌握独立将野外采集的孑孓饲养至羽化,做成成蚊标本以及保存;【独立采集孑孓,饲养至羽化,做成标本,长期保存】2、掌握蚊虫基本形态,各部位的位置和特征;【说一个部位,能迅速在体视显微镜下找到并指出这个部位】3、掌握蚊虫雌雄的区别(触角轮毛);【能区分雌雄蚊子】4、掌握蚊虫分类:巨蚊亚科、按蚊亚科、库蚊亚科(掌握喙,翅脉,腹节鳞片特征);【能将一只蚊子区分为哪个亚科】5、掌握按蚊属分亚属特征(掌握翅斑位置和数量);【能将一只按蚊区分为哪个亚属:中华按蚊属于按蚊亚属,微小按蚊和大劣按蚊属于塞蚊亚属】6、掌握库蚊亚科分属(掌握喙、中胸盾片、纵脉、气门鬃、中胸后背片、腿跗节、气门后鬃、爪垫、触须喙比例、翅瓣等特征);【能将一只库蚊亚科的蚊子,鉴定到哪一属的蚊子】7、掌握淡色(致倦)库蚊、白纹伊蚊、中华按蚊(嗜人按蚊)、骚扰阿蚊、二带喙库蚊、三带喙库蚊的鉴定,了解微小按蚊、大劣按蚊的特征。
蚊虫鉴别形态和常见种类

(二)胸部 胸部由前胸、中胸和后胸合并而成。中胸很发达, 生有一对翅,后胸有一对平衡棒。各胸节都有一对足 。胸部两侧各有两个气门,即前气门和后气门。 前胸背板较小,在胸部前背侧,分为前胸前背片和前 胸后背片。 中胸背板几乎占有胸背全部,由三个骨片组成,从 前向后依次为盾片,小盾片和后背片。盾片占中胸背 板的绝大部分,其上往往有不同颜色的鳞片形成的鳞 饰。小盾片有三叶状和圆弧状,其后缘生有缘毛,常 作为分亚科或分属的特征。后背片一般光裸。 中胸侧板占胸侧大部分,较复杂,由侧沟分成前后 两部分,侧沟前部又分为上、下两部。中胸侧板上着 生在不同部位和区域的鬃毛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5.翅 中胸翅一对。翅脉和翅缘都生有鳞片,翅端和后缘的长鳞称缘遂,翅面 鳞片有的全暗,或暗淡混杂呈麻点状,或有白斑,均为明显的鉴别特征。翅的 脉序有纵脉8根,即前缘脉(C)、亚前缘脉( Sc)、纵脉1~6;横脉4根,即 膊横脉(h)、分横脉(2~3)、前横脉(3~4)、后横脉(4~5)。
(三)腹部
7P;1-7M;1-7T);胸部腹面也有6-7对毛(8-14P
;8-14M;8-13T)。有些按蚊后胸毛1(1-T)呈棕
叶状,称为掌状毛。
(三)腹部 幼虫的腹部共分10节,前7节较部末端有呼吸管,按蚊亚科无呼吸管而有气门器。按 蚊Ⅰ-Ⅶ节各节背面近基缘有一块大小不一的骨片, 叫前背片,近中部有一块小骨片,称为后背片。 腹节毛序有一定的排列,其命名方法和胸毛相同。 库蚊亚科节Ⅷ两侧中部有栉齿,其数量的多寡和形 状常因种类而不同。栉齿后面有弧状排列的5根或5株 毛,依次为,1-Ⅷ,2-Ⅷ、3-Ⅷ、4-Ⅷ和5Ⅷ,统称为
后胸背板位于中胸后背片之后,呈环跨背面的狭 带,两侧有一对平衡棒。 蚊虫的翅窄长、膜质,翅脉较简单,通常以序号 命名。翅纵脉覆盖鳞片,翅端和后缘的长鳞称做缘缨 。翅上密集的暗色鳞和淡或白色鳞形成的固定斑都有 一定名称。 蚊虫的足细长,各足分为基节、转节、股节、胫 节和跗节5部分。跗节又分为5个跗分节(跗节1-5) ,跗节5的末端有一对爪。着生于足上的白色鳞常形 成白环(以跗节最多)和白斑,是区分蚊种的重要特 征。
按蚊形态鉴定(杭州)解析

(rAthrtrhoroppooddaa)
门(Phylum )
昆虫纲 (Insecta)
双翅目 (Diptera)
纲(Class) 目(Order)
蚊科(Culicidae)
科(Family)
按蚊亚科
AAnnoopphheelliinnaaee
库蚊亚科 (Culicinae)
toxo巨rh蚊yn亚ch科iitinae
前膊白斑 膊白斑
分脉前 白斑
分脉白斑
亚缘脉白斑 亚端白斑 端白斑
径脉 干区
缘缨白斑(翅 繸白斑)
翅脉上和翅末端及后缘的鳞片,除部分蚊种呈暗色外,多数兼有 白鳞片,形成大小不一的白斑和黑斑。翅末端和翅后有倒垂的鳞 片,称缘缨或翅繸。前缘脉、亚前缘脉上的白斑和黑斑均有专称, 前缘脉、亚前缘脉上黑白斑的数量及大小、V1-V6纵脉上黑白斑 的数量和大小以及各纵脉末端翅繸白斑的有无,是分型分类的重 要特征。径脉干区部位也是分类的重要特征
伊蚊
不同蚊子 的外形与 停留姿态
库蚊 按蚊
伊蚊
三种蚊 子翅膀 比较
库蚊 按蚊
三种蚊子卵 示意图
卵的形态 可因蚊种 种类而异
按蚊卵
库蚊卵
伊蚊卵
一般为船形, 腹面平,背面 凸起,卵的两 侧有一对浮囊, 卵分散在水中
长卵圆形,一端 圆钝,另端渐 细削,库蚊具 有杯状卵冠, 在水中起平衡 作用
蚊虫种类鉴别和孳生地课件

蚊类
蚊虫属于昆虫纲、双翅目、 蚊科。
• 其主要特征是:头、胸、腹 组成 ①头部前端有刺吸式口器; ②腹部有3对足,2对翅膀 (一对退化成平衡棒); ③翅膀有粉状鳞片,足细长。
蚊子的頭部構造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卵
洪水中的卵 雌蚊将卵筏产 在固定水体中
电子显微镜下的蚊卵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库蚊产卵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伊
蚊
卵
孵囊
仿
锤
形 按蚊船形卵
子弹 头形
库蚊卵集成筏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幼虫(俗称孑孓)
1~4龄幼虫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按蚊幼虫与水面平行
伊蚊 幼虫
库蚊幼虫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按蚊无 呼吸管
伊蚊呼吸 管粗短
库蚊呼吸 管细长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卵:雌蚊产卵于水面,按蚊和库蚊的卵浮于水 面,伊蚊的卵沉于水底; 按蚊和伊蚊卵单个,库 蚊卵集中成船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内
一、概述
容
二、蚊虫的形态特征
(一)、成蚊的形态 (二)、幼虫的形态 三、蚊虫的分类与检索 四、江苏省主要蚊虫介绍
概
分类:
述
界门纲目 科
动 物 界 节 肢 动 物 门 昆 虫 纲 双 翅 目 蚊 科 库蚊亚科
属
种
按蚊亚科 :按蚊属 中华按蚊、嗜人按蚊 库蚊属 淡色库蚊、致倦库蚊 伊蚊属 白纹伊蚊、埃及伊蚊 巨蚊亚科 (均不吸血,无医学重要性)
胸部附生前、中、后足三对。各足依次分为 基节、转节、股节、胫节和跗节五个部分。跗节 一 又分为5节。跗节5末端有爪一对,库蚊属蚊虫还 有一对发达的爪垫。足的鳞饰,如白环、白斑、 白纵条、麻点等均为常用的鉴别特征。 腹部 蚊虫的腹部由 10 节(腹节Ⅰ~Ⅹ) 组成。前 8 节的构造简单而相似,每节具一背板 和腹板由侧膜相连。腹节Ⅰ~Ⅶ的侧膜上各有一 对气门。腹节Ⅷ~Ⅹ特化为外生殖器。腹部鳞饰 和雄蚊尾器,分类应用较多。
胸部
幼虫胸部三节(前胸、中胸、后胸)已
并合为一。胸毛现均用序号命名。胸背除前胸有一 对 0 号毛外,各胸节背面均有毛 7 对( 1 ~ 7P , 1 ~ 7M ,
1~7T);胸腹面有毛6~7对(前胸毛8~14P,中胸
毛 8 ~ 14M ,后胸毛 8 ~ 13T )。上述毛序在不同蚊属
的形态学上有一定差异,在库蚊亚科和巨蚊亚科胸
三、蚊虫的分类与检索
蚊虫是最重要的病媒昆虫,与医 学关系密切,其种类众多,迄今为 止,全世界已知蚊种(包括亚种) 达三千余种,相对而言,在医学昆 虫中是研究较多而比较成熟的,种 以上的分类比较稳定。
我国蚊类研究的发展
阶 元 属 亚属 种
冯兰洲
(1938)
孟庆华
(1955)
《中国蚊科志》 瞿逢伊[4]
…………………………………………………………………… 12
…………………………………………………………………………14
12.(11)翅鳞很宽,多为不对称 ………………………………………曼蚊属(Mansonia) 翅鳞非如上述 …………………………………………………………………………13 13.(12)头顶具平覆宽鳞,喙侧扁略下弯,触角梗节,小盾片、中胸侧板及各足基节都 平覆宽鳞;雄蚊抱肢端节有栉状排列的宽刺……………阿蚊属(Armigeres,部分) 无上述各特征 ……………………………………………………………伊蚊属(Aedes) 尤蚊属(Udaya) 骚扰蚊属(Ochlerotatus) 14.(11)跗节末端有发达的瓣状爪垫 跗节末端无上述爪垫 ……………………………………库蚊属(Culex)
(二)幼虫
1. 无呼吸管 …………………………………………………………按蚊属(Anopheles) 有呼 吸管………………………………………………………………………………2 2.(1)腹节Ⅷ无栉齿……………………………………………巨蚊属(Toxorhynchites) 腹节Ⅷ有栉齿 …………………………………………………………………………3 3.(2)尾节的腹刷仅有一对毛;呼吸管除亚腹毛外,尚有2对或更多的背毛和(或)侧毛 ………………………………………………………………………………………………4 尾节的腹刷至少有毛2对以上;呼吸管毛不是此状 ……………………………………6 4.(3)前胸毛5、6-P大而作扇状,两毛着生在同一瘤突上;中胸毛6、7-M不呈粗刺状 ………………………………………………………………………………………………5
蚊 虫 生 活 史
完 全 变 态 昆 虫
按蚊属
库蚊属
伊蚊属
二、蚊虫的形态特征
概述 蚊属于双翅目长角亚目的蚊科( Culicidae ), 是一类最重要的医学昆虫类群。蚊分布很广,凡是有人 类生活活动的地方几乎都有蚊类的存在与活动。蚊的种
类很多,迄今为止全世界已记录蚊虫共3 亚科,38属,
3000 多种和亚种 ( 到 2002年归类修订与补订为 3209 种和
中胸附生窄长的翅一对,膜质,翅瓣 (Alula)和腋瓣(sagama)光裸或有缘遂或瓣 上有鳞片。翅脉和翅缘都生有鳞片,翅端和后 缘的长鳞称缘遂(或缘缨),翅面鳞片的颜色 有的全暗,有的暗淡混杂呈麻点状,有的淡色 鳞形成白斑,均为明显的鉴别特征。蚊翅的脉 序比较简单,纵脉 8 根,即前缘脉( c )亚前缘 脉( Sc)、纵脉1~6(V1~6);横脉4根,即 膊横脉(h)、分横脉(2~3)前横脉(3~4)、 后横脉(4~5)。(见图6)
16.(15)翅瓣光裸或有平覆宽鳞而无窄鳞缘缨…………………小蚊属(Mimomyia)
翅瓣有窄鳞缘缨……………………………………………………………………17 17.(16)小型蚊虫;雌蚊触角鞭分节Ⅰ至少为分节Ⅱ的2倍长;雄蚊喙的末端膨大 ……………………………………………………………………费蚊属(Ficalbia) 中型蚊虫;雌蚊触角鞭分节Ⅰ不超过分节Ⅱ的1.5倍长;雄蚊喙的末端不膨大 ……………………………………………………………轲蚊属(Coquillettidia)
毛形状多变。前胸毛 1 ~ 7-P 及 14-P 较常用于分类。 杵蚊属及某些伊蚊中胸毛 7-M 及后胸毛 1-T 可呈刺状, 并可有星状毛。巨蚊的部分胸毛着生在骨中上。
腹部
幼虫腹部共分10节,前七节的构造相似而
简单,第八和第十腹节则较为复杂,第九腹节退化。
各腹节的毛序命名方法和胸毛相同。背面通常有毛
喙不是此状 ………………………………………………………………………………4
4.(3)中胸盾片中央有一对紧密并列的平覆银白宽鳞形成的纵条;有气门鬃;无气门 后鬃 ………………………………………………………………局限蚊属(Topomyia) 无上述综合特征… ………………………………………………………………………5
5.(4)纵脉6短,末端终止处至多仅略超过纵脉5的分叉处………………………………6
纵脉6长,末端终止处明显超过纵脉5的分叉 …………………………………………7
6.(5)翅脉有末端凹的羽鳞………………………………………………霍蚊属(Hodgesia) 翅脉无端凹的羽鳞 …… ………………………………………蓝带蚊属(Uranotaenia) 7.(5)有气门鬃………………………………………………………………………………8 无气门鬃 …………………………………………………………………………………9
8.(7)翅亚缘脉基部腹面有小毛
…………………………………脉毛蚊属(Culiseta)
翅亚缘脉基部腹面无毛…………………………………………杵蚊属(Tripteroides) 9.(7)中胸盾片覆盖有金属光泽的平覆宽鳞,中胸后背片有一簇刚毛………………
… ………………………………………………………………… 领蚊属(Heizmannia)
蚊 虫 正 在 刺 入 人 的 皮 肤 吸 血
(二)幼虫的形态: 蚊虫的 幼虫期共 有4龄, 第四龄是 成熟的幼 虫,也是 通常分类 鉴定的依 据。幼虫 体躯分为 头、胸和 腹三部分 。
头部 幼虫的头部近似梨形或椭圆形。头壳主要由3块骨片 (一块额唇基片和一对头盖片)构成,两者之间有蜕裂线 (上头缝),幼虫蜕皮时就在此线裂开。
…………………………………………………………………15
15.(14)气门后区有平覆的深色和淡色宽鳞;雌蚊触须约为喙的1/4~3/4长…… …………………………………………………………阿蚊属(Armigeres,部分) 气门后区无平覆深色宽鳞;雌蚊触须不到喙的1/4长…………………………16 气门后区光裸;雌蚊触须约为喙的1/5~1/8长 …………艾蚊属(Ayurakitia) 奇阳蚊属(Verralina)
胸部侧板毛序为分类鉴定常用的特征,如气门鬃、气门后鬃、 中胸腹侧鬃、中胸上后侧鬃及中胸下后侧鬃等。在库蚊亚科中, 除局限蚊属、钩蚊属、蓝带蚊属、杵蚊属、脉毛蚊属外,均无 气门鬃。伊蚊属、阿蚊亚属和拟曼蚊亚属等虽无气门鬃,却有 气门后鬃,而其余则气门前、后鬃均缺如。中胸下后侧鬃的有 无则和库蚊属中某些亚属或的鉴别有关。
无上述综合特征 ………………………………………………………………………10 10.(7)前足和中足跗节I明显比其余4节的总和长,跗节IV比V短…直脚蚊属(Orthopodomyia)
前足和中足跗节I明显比其余4节的总和短,跗节IV比V长 …… ………………………11
11.(10)有气门后鬃 无气门后鬃
(1997) (2002)
12 21 98
1பைடு நூலகம் 21 141
18 48 362
21 51 384
中国蚊科分亚科属检索表
(一)成蚊
1. 喙末段明显变细,并向下弯曲如钩状;翅后缘近纵脉5.2末端稍有凹陷………… …………………………………………………………………巨蚊属(Toxorhynchites) 喙和翅不是如此 …………………………………………………………………………2 2.(1)雌雄蚊触须都与喙约略等长或比喙稍短,雄蚊触须末两节膨大;腹部无鳞或 仅 具少数鳞;小盾片圆弧状 ……………………………………按蚊属(Anopheles) 雌蚊触须明显比喙短,雄蚊触须比喙短,或比喙长而末端与上不同;腹部密盖鳞片; 小盾片三叶状 ……………………………………………………………………………3 3.(2)喙有很多长毛,末端膨大而上翘…………………………………钩蚊属(Malaya)
呼吸管位于腹节Ⅷ的后背侧,其形状和长度随蚊种 而不同,呼吸管指数(管长 / 管中段直径),管鞍比 值(呼吸管长 / 尾鞍长度),呼吸管毛与梳齿的形状、 数目及排列方式等,均为重要的分类特征。 但直脚蚊属、曼蚊属、阿蚊属、费蚊属(部分)及 库蚊属的泰蚊亚属均无呼吸管梳齿。 呼吸管毛(1~S)的数目、长短、分支数及排列情 况亦与分类有关。 库蚊属有管毛3对以上,伊蚊属和费蚊属等仅一对, 而钩蚊属、局限蚊属和杵蚊属则除正常的腹毛和侧毛 外,尚有背位和背侧位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