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6猫第二课时课堂练习题(带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课练及答案第16课《猫》第二课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课练及答案第16课《猫》第二课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课练及答案第16课《猫》第二课时第二课时课时训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鹦哥岭(1)鹦哥岭位于海南省中南部,具有热带雨林面积大、生物物种丰富、原始性强等特点,是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中保存最完好的自然保护区,在我国自然保护区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据调查发现,鹦哥岭保存着我国面积最大的、连片的原始热带雨林,其面积有250多平方公里,而被评为中国最美森林的尖峰岭,其连片的热带雨林也仅为150平方公里,霸王岭、吊罗山、黎母山、五指山则更低。

(3)。

据调查,鹦哥岭的物种非常丰富,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5种,二级17种,海南特有物种植物132种;陆栖脊椎动物431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4种,二级36种,51种列入中国濒危。

在调查中,专家们还不断发现新的物种,如首次发现的伯乐树、鹦哥岭树蛙等十多种动植物新种。

专家们认为,鹦哥岭可能还存在着大量未认识的物种。

(4)。

考察我国热带雨林保护区,包括西双版纳、尖峰岭、霸王岭均在历史上或多或少建立了森林开发利用机构,而鹦哥岭由于山高坡陡,交通闭塞,人烟稀少,绝大部分区域从未有过正规和大规模的开发利用,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原始特征,有许多地方还从未有过人类足迹,是我国非常少有的一块热带雨林处女地。

(5)鹦哥岭是海南岛两大河流——南渡江、昌化江的发源地和水源涵养林,主宰着海南岛的水系形态。

鹦哥岭还是海南第二高峰,其森林与地形地貌影响着海南全岛气候,一旦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将从根本上影响海南岛整体气候,使本岛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后果堪忧。

(6)近年来,鹦哥岭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但随之受到的威胁也越来越严重,乱伐、盗猎等现象时有发生。

2007年以来,27名青年大学生志愿者陆续奔赴鹦哥岭,开始了自然保护区的工作,并一直坚守岗位至今。

鹦哥岭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是长期而艰巨的。

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吧!鹦哥岭在呼唤!(选自《大百科》,有删改)1.将下列句子还原于文中第(2)(3)(4)段的横线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鹦哥岭是我国生物物种的宝库。

初一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第16课猫同步练试题答案解析

初一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第16课猫同步练试题答案解析

初一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第16课猫同步练试题基础知识过关1.下列语句中有错别字的是(A)A.后来这只猫不知怎的忽然削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

B.三妹便怂恿着她去要一只来。

C.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

D.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

【答案】A【解析】削瘦→消瘦2.请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2)找了半天,却没找到。

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畏罪潜逃:害怕承担罪责而偷偷逃跑(3)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

妄下断语:胡乱说出断定的话。

3.默读课文,根据提示填写下列表格。

4.们要善待生命,同情弱小。

文章也体现了“我”严于律己、反对主观臆断、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

能力迁移提升1.选出下面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C)A.污涩.(sè)红绫.(líng) 怂恿..(sǒngyǒng)怅.然(chàng)B.蜷.伏(quán) 惩.戒(chéng) 诅.咒(zǔ)婢.女(bì)C.相称.(chēn) 郁.(yù)闷一缕.(lǔ) 娱.(yú)乐D.妄.下断语(wàng) 逞.能(chěng) 恍惚..(huǎnghū) 眼花缭.乱(liáo)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A.蜷伏辩护酸辛提心掉胆B.叮嘱暴怒乞丐若有若无C.咕噜安祥凝望畏罪潜逃D.惩戒悲楚衔着忘下断语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B)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跆拳道,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站在罗布泊的边缘,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C.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猫》同步练习(含答案)2(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

《猫》同步练习(含答案)2(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

《猫》同步练习(含答案)2(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猫》同步练习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虐.待(nüè)屋脊.(jǐ)污涩.(sè)B.怅.然(chàng) 诅.咒(zǔ)蜷.伏(quán)C.红绫.(líng)怂.恿(sǒng)惩.戒(chéng)D.一缕.(liǚ)娱.乐(yú)妄.下断语(wàng)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下落不明)B.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小伙伴)C.三妹很不高兴的,咕噜..着道(咕哝)D.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形容事物不清晰)3.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2)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3)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4.下列对课文中有关语句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对失去美好事物的伤心。

B.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因主观臆断致猫死亡,而内心后悔内疚。

C.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这只猫是因为“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

D.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我”明白真相后的愤怒。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

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第16课《猫》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一、字词书写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污涩.( )怂.恿( )蜷.伏( )惩.戒( )怅.然( )相称.( )屋脊.( )虐.待(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污涩.( )怂恿..( )蜷.伏( )惩.戒( )怅.然( )妄.下断语( )二、选择题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历史车轮,时代潮流。

历史只会眷顾、、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A.滚滚向前浩浩荡荡坚定者奋进者B.滚滚向前浩浩荡荡奋进者坚定者C.浩浩荡荡滚滚向前坚定者奋进者D.浩浩荡荡滚滚向前奋进者坚定者4.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娱乐乞丐隐约活泼B.郁闷懒惰洗刷失踪C.归途慌忙预警污涩D.疑望松散诉说隔壁5.将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项是()①实际上,猪是很聪明的动物,“智商” 远高于牛、羊等家畜。

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③例如,英国曾有一头小猪,在六个月大的时候,就具备了与人握手、从1数到8等技能。

④人们常用笨得像猪形容某人很愚笨。

⑤科学家还认为,猪与狗、黑猩猩、人类等高智商物种一样,具有认知能力。

A.④②①⑤③B.①②③⑤④C.④①②③⑤D.①②⑤③④6.请选出下列语句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句中的“里”是名词。

B.“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

”句中的“一遍”是数量词。

C.“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句中的“狭隘”一..民族主义和狭隘词是褒义词。

D.“学如道水行舟,不进.则退.。

”句中的“进”和“退”是一组反义词。

三、综合性学习7.综合性学习(1)世间万物,和谐相处,构成了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

为更好地参与到社会的和谐发展中,某班级开展了“关爱生灵”班级主题活动。

①为了帮助同学们明确“关爱生灵”的意义,营造人人参与活动的氛围,请你拟写一句内容相关的话,作为宣传标语。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6《猫》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6《猫》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16《猫》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

默读课文,直接摘录或者自己概括相关内容,填写下表。

参考答案:二、第一只猫死后,“我”安慰三妹说:“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这三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参考答案:第一句话表现了这只猫的死带给我们的感受,虽然难过,但还不至于太伤心,也为后面第二只猫的到来做了铺垫。

第二句话表示第二只猫丢失后,我们全家伤心的程度加深了,在结构上起着总结上文的作用,又为下文的被动收养流浪猫做了铺垫。

第三句话比上一句程度更深,一个“永不”显示出了作者态度的决绝,放在文章最后,既呼应了开头,又拓展了文意,也对全文作了总结。

三、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之后,“我”却“更难过得多”。

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我”冤枉了它吗?参考答案:论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第三只猫都不如前两只猫。

“我”之所以对第三只猫的死感到更难过,是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

因为“我”的主观臆断,认定鸟是被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棒打了它,它受到冤屈却无法辩诉,最后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所以“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从这件事中,“我”意识到,光凭个人的好恶,带着私人的偏见去对待第三只猫是多么的不公平,因而良心受到谴责,追悔莫及。

这一点是与文章主旨紧密相连的。

作者写猫,并不仅仅局限于猫本身,而是借此阐发了人生哲理,揭示了关爱动物、爱护弱小、反思人类自身弱点的主题,也体现了作者勇于自我反思的自省精神,以及知识分子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

四、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各句的表达效果。

1.(猫)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2.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3.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习题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习题课件

散步散步。听得我差点儿当场笑出来。那只黄毛碧眼的猫咪突然间变成我们的流动 标签,让一些事情变得格外有意思起来。
⑦朋友来家里做客的时候,一进家门就一惊一乍地说:“你们邻居还真热情啊。 这‘远亲不如近邻’,在你家我算是见识到了。”她很疑惑,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全楼的人好像都是认识的,出个门回个家在电梯里见到了,还点个头示个意。她 说:“这场面,我除了小时候住我爸的纺织厂家属大院的时候领略过,真是多年不 见啊。我刚才提着一堆东西上电梯,被超过三个人问要不要帮忙。”我就带她去参 观那只猫,她不可置信地反复问我,它真的会坐电梯?它就住在三层?它几岁 了?……
答案示例: 短语:有灵性 句子:“(我)前脚刚进去,后脚它就跟进来了。我盯着
它,它盯着我。”“它出去的时候,在靠近我的腿边翘着尾巴蹭了一下。” “可自打那以后,它好像把三层当成了坚实的后盾,在外面野几天就回来,回 到三层就安静地蹲在那里等着。”“它也越来越把这儿当成家,从半个月一回 到几天一回、一天一回,比上下班的白领还准时。”
8.有人说,第三回养猫的经历简直算是一则讽喻故事,作者用说故事的方式阐明事理。请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从中悟到了怎样的人生道理。
5.仿照提示,将“芙蓉鸟事件”的发展过程补充完整。 妻买回鸟—( 猫常望鸟 )—( 鸟被咬死 )—( 猫冤受罚 )—
“我”知真相
6.文中花白猫“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表现在哪些方面?
(21-22·南阳宛城区期末)阅读 《猫》选段(从“冬天的早晨”到“自此,我家永不养
猫”),回答问题。
5.仿照提示,将“芙蓉鸟事件”的发展过程补充完整。
妻买回鸟—(
)—(
)—(
)—“我”知真相
6.文中花白猫“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表现在哪些方面?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6. 猫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6. 猫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16. 猫基础闯关全练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相称(chèng)忧郁(yù) 捉捕(bǔ)B.红绫( líng) 诅骂(zǔ)虐待(nüè)C.怅然( chàng) 一缕(lǔ)消耗(hào)D.怂恿( sǒng) 咕噜(gū) 叮嘱(shǔ)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娱乐乞丐隐约活泼B.郁闷懒惰洗刷失踪C.归途慌忙预警污涩D.疑望松散诉说隔壁3.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今天发试卷了,我考得不是很理想,在回家的路上总怕爸爸批评我,真是让人提心吊胆。

B.她是“红通”第一号罪犯,涉案金额高达2亿,畏罪潜逃13年,终被判8年有期徒刑。

C.对一切事物,都不能妄下断语。

D.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们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跆拳道,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4.下列各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它只是毫无生意地,懒惰地,郁闷地躺着。

B.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地查问好几次。

C.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D.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5.对下列句子的描写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罢。

(语言描写)B.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外貌描写)C.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心理描写)D.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

(动作描写)能力提升全练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两个词语词性不同的一项是( )A.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B.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6猫》课后练习题(有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6猫》课后练习题(有答案)

16 猫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虐.待(nüè)屋脊.(jǐ)污涩.(sè)B.怅.然(chàng)诅.咒(zǔ)蜷.伏(quán)C.红绫.(líng)怂.恿(sǒng)惩.戒(chéng)D.一缕.(liǚ)娱.乐(yú)妄.下断语(wàng)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下落不明)B.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小伙伴)C.三妹很不高兴的,咕噜..着道(咕哝)D.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形容事物不清晰)3.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 )(2)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 )(3)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 )4.下列对课文中有关语句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对失去美好事物的伤心。

B.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因主观臆断致猫死亡,而内心后悔内疚。

C.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这只猫是因为“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

D.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我”明白真相后的愤怒。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

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

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

找了半天,却没找到。

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6猫第二课时课堂练习题(带答案)
16《猫》
课时训练
第二课时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鹦哥岭(1)鹦哥岭位于海南省中南部,具有热带雨林面积大、生物物种丰富、原始性强等特点,是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中保存最完好的自然保护区,在我国自然保护区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据调查发现,鹦哥岭保存着我国面积最大的、连片的原始热带雨林,其面积有250多平方公里,而被评为中国最美森林的尖峰岭,其连片的热带雨林也仅为150平方公里,霸王岭、吊罗山、黎母山、五指山则更低。

(3)。

据调查,鹦哥岭的物种非常丰富,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5种,二级17种,海南特有物种植物132种;陆栖脊椎动物431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4种,二级36种,51种列入中国濒危。

在调查中,专家们还不断发现新的物种,如首次发现的伯乐树、鹦哥岭树蛙等十多种动植物新种。

专家们认为,鹦哥岭可能还存在着大量未认识的物种。

(4)。

考察我国热带雨林保护区,包括西双版纳、尖峰岭、霸王岭均在历史上或多或少建立了森林开发利用机构,而鹦哥岭由于山高坡陡,交通闭塞,人烟稀少,绝大部分区域从未有过正规和大规模的开发利用,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原始特征,有许多地方还从未有过人类足迹,是我国非常少有的一块热带雨林处女地。

(5)鹦哥岭是海南岛两大河流――南渡江、昌化江的发源地和水源涵养林,主宰着海南岛的水系形态。

鹦哥岭还是海南第二高峰,其森林与地形地貌影响着海南全岛气候,一旦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将从根本上影响海南岛整体气候,使本岛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后果堪忧。

(6)近年来,鹦哥岭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但随之受到的威胁也越来越严重,乱伐、盗猎等现象时有发生。

2007年以来,27名青年大学生志愿者陆续奔赴鹦哥岭,开始了自然保护区的工作,并一直坚守岗位至今。

鹦哥岭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是长期而艰巨的。

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吧!鹦哥岭在呼唤!(选
自《大百科》,有删改) 1.将下列句子还原于文中第(2)(3)(4)段的横线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鹦哥岭是我国生物物种的宝库。

B.鹦哥岭是最具原始特征的自然保护区。

C.鹦哥岭是我国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A.A―B―C B.B―C―A
C.C―B―A
D.C―A―B 2.选文第(2)段主要运用了两种说明方法,请举出一种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4)段中加点的短语“绝大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结尾一段中“鹦哥岭在呼唤!”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课时训练答案 1.C 2.示例1:列数字。

准确具体地说明了鹦哥岭是我国连片大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或“准确具体地说明了鹦哥岭热带雨林面积大的特征”)示例2:作比较,突出鹦哥岭是我国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3.参考答案:不能删去。

“绝大部分”起限制作用,说明范围广、面积大,突出鹦哥岭原始性强的特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或“绝大部分”起限制作用,表明所指并非全部,如果删去,就成了全部区域,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 4.示例1:呼吁我们行动起来,参与到保护鹦哥岭的行列中。

示例2:鹦哥岭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礼物,我们要好好珍惜。

示例3:鹦哥岭受到的威胁越来越严重,我们要坚决抵制这种行为,为保护鹦哥岭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