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力学-第十章-蒸汽动力装置循环.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工程热力学第十章蒸汽动力装置循环教案

工程热力学第十章蒸汽动力装置循环教案
过热区、过冷区加热是高压。
缺点在过冷区,高压加热,减少平均温差对热效率是不利的,但对简化设备有 很
大的好处。
1、压缩比容为Q'的水较压缩比容Vc的水汽混合物容易得多, 简化设备用泵代替 压缩机。
2、采用过热蒸汽对增加了平均吸热温度膨胀终了时乏气的干度增加,这些都是有
禾U
的。
二、朗肯循环热效率
用T-S图分析,设工质是 则1kg工质定压过程总的吸热量 则1kg工质定压过程总的吸热量 故循环有效吸热量
最高,但实际上存在种种困难和不利因素,使得实际循环(蒸汽动力循环)至今 不能采用卡诺循环但卡诺循环在理论上具有很大的意义。
二、为什么不能采用卡诺循环
若超过饱和区的范围而进入过热区则不易保证定温加热和定温放热,即不能 按卡诺循环进行。
水大的多32320002需比水泵大得多的压缩机使得输出的净功大大
减少,同时对压缩机不利。
从锅炉过热电机发电,作了功的低压乏汽排入 结成水,凝结成的水由给水泵P送进省煤器D进行预热,
饱和蒸汽进入S继续吸热成过热蒸汽,过程可理想化为两个定压过程,两个绝热 过程一朗诺循环。
朗肯循环与卡诺循环
乏汽凝结是完全的,不是只与C点而一直进行到(3)点,全部液化。 汽轮机采用过热整齐(不是饱和蒸汽)。
第十章
蒸汽动力循环
是实现热能7机械能的动力装置之一。
:水蒸汽。
:电力生产、化工厂原材料、船舶、机车等动力上的应用。
匀速
朗肯循环二回热循环
2、蒸汽动力装置循环热效率分析
T的计算公式
T的影响因素分析
T的提高途径
10-1水蒸气作为工质的卡诺循环
热力学第二定律通过卡诺定理证明了在相同的温度界限间,卡诺循环的热效率

第10章-蒸汽动力装置循环

第10章-蒸汽动力装置循环
13
三、提高朗肯循环的热效率途径
T
5
1
6
h1 h2 t h1 h3
4
3
2
影响热效率 的参数?
s
p 1, t1, p 2
14
蒸汽初压对朗肯循环热效率的影响
t1 , p2不变,p1
T 优点:
5'
5
1' 1 6'
6
T1 • v2'

t
,汽轮机
4'
4 3
2' 2
s
出口尺寸小 缺点: • 对强度要求高 • x2' 不利于汽轮 机安全。一般要求 出口干度大于0.85~ 0.88
s
9
wnet ws ,12 ws ,34 t q1 q1
h1 h2 t h1 h3
一般很小, 占0.8~1%, 忽略泵功
h
1
4 3
3600 d wnet
2
蒸汽动力装置输出1kw〃h (3600kJ)功量所消耗的蒸汽 量,定义为汽耗率,用d表示。
s
10
朗肯循环与卡诺循环比较
15
蒸汽初温对朗肯循环热效率的影响
p1 , p2不变,t1
T 5 4 3 2 2' s 优点:

1'
1 6

安全。 缺点: • 对耐热及强度要 求高,目前最高 初温一般在550℃ 左右 • v 汽机出口 2' 尺寸大
T1 x2'
t
,有利于汽机
16
乏汽压力对朗肯循环热效率的影响
p1 , t1不变,p2
热一律
ha 1 h4 1 h5

工程热力学课件10蒸汽动力循环

工程热力学课件10蒸汽动力循环

`
作业
第4版:P345 习题10-2
二、回热循环
从汽轮机中某个部位抽取经过 适当膨胀后的蒸汽,其温度总高于 凝结水的温度,用来预热锅炉给水, 使得水的加热过程从较高温度开始, 使平均加热温度增高,而平均放热 温度不变,从而提高循环热效率。
0’-1—1kg水蒸气的定压吸热过程, 1-a—1kg水蒸气的绝热膨胀过程; a-b—从汽轮机中抽出的αkg蒸汽回热器中定压回热过程; a-2—抽汽后剩余的(1-α)kg水蒸气的绝热膨胀过程, 2-3—(1-α)kg乏汽的定压放热过程, 3-0—(1-α)kg水的绝热加压过程, 0-b—(1-α)kg水在回热器中的定压预热过程; b-0’—回热后重新汇合后的1kg水的绝热加压过程。
第一节
水蒸汽作为工质的卡诺循环
1.汽水混合物压缩过程c-5难以实现。
2.循环局限于饱和区,上限温度受限于临界温度(647.3K),
效率不高。
3.膨胀末期水分过多,不利于动力机。
第二节
基本蒸汽动力装置的理想循环——朗肯循环
一、朗肯循环及其工作过程
简单蒸汽动力装置 的主要热力设备:蒸汽 锅炉、汽轮机、冷凝器 和给水泵。
工作过程:当蒸汽在汽轮机的高 压汽缸中膨胀作功而压力降低到某个 中间压力时,把蒸汽从汽轮机引出, 送至再热器重新加热,使蒸汽的温度 再次达到较高的温度,然后送回汽轮 机的低压汽缸,进一步膨胀作功。 采用再热措施的理想循环称为再热 循环。
蒸汽再热循环的热效率
再热循环本身不一 定提高循环热效率 与再热压力有关 x2 ,给提高初压创 造了条件,选取再 热压力合适,一般 采用一次再热可使 热效率提高2%~ 3.5%。
四、 汽耗率
汽耗率也是衡量蒸汽动力装置工作好坏的重要 经济指标之一。汽耗率d表示每产生1千瓦小时的功 (等于3600kJ)需要消耗多少kg的蒸汽。 1kg蒸汽在一个循环中所作的功为

华科热力学蒸汽动力装置循环讲课文档

华科热力学蒸汽动力装置循环讲课文档
16.5
550,535
20万, 30万,
60万
25
⑸ 汽轮机的相对内效率和汽耗率
实际的汽轮机内部过程是不可逆的
①汽轮机的相对内效率(定熵效率)
T
h1 h2 h1 h2s
②汽耗率Steam Rate (d)
装置每输出单位功量所消耗的蒸汽量
The mass of steam used to perform a unit of work.
• 燃烧产物不参与循环,因此蒸汽动力装置可以使用各 种常规的固体、液体、气体燃料及核燃料,可以利用 劣质煤和工业废热,还可以利用太阳能和地热等能源 ,这是这类循环的一大优点。
20222//11//1100
2
第二页,共53页。
20222//11//1100
3
第三页,共53页。
20222//11//1100
低参数
汽轮机进 汽压力
(MPa)
汽轮机进 汽温度 (℃)
发电机功 率 (P/ kW)
20222//11//1100
第二十五页,共53页。
1.3
340
1500 ~
3000
中参数
3.5
435 6000
~ 25000
高参数 9
535 5~10

超高参数 13.5
550,535 12.5万,20

亚临界参 数
蒸汽参数对循环热效率的影响归纳(续)
• 3. 尽管采用较高的蒸汽参数,但由于水蒸汽性质的限 制,循环吸热平均温度仍然不高,故对蒸汽动力循环 的改进主要集中于对吸热过程的改进,即采用种种提 高吸热平均温度的措施。
2022/11//1100
24
第二十四页,共53页。

工程热力学第十章 动力循环ppt课件

工程热力学第十章 动力循环ppt课件

1
T2 T1
p2 p1
,
1
T3 T4
p3 p4
p3 p2, p1 p4
T4 T3 , T1 T2
p2 p1
t
1
1
( 1)
由上式可见,燃气轮安装循环的热效率仅与增
压比 有关。 越大,热效率越高。普通 燃气轮机安装增压比为3~10。
t
w0 q1
(h1 h6)(1a1)(h6
h8)(1a1 a2)(h8 h1 h7
h2)
二、再热循环
再热循环热效率计算
q1 (h1 h3) (h1 h6 )
q2 h2 h3
t
q1 q2 q1
(h1
h3) (h1 h6 ) (h2 (h1 h3) (h1 h6 )
h3)
(h1 h6 ) (h1 h2 ) (h1 h3) (h1 h6 )
第三节 热电循环
一、背压式热电循环 排汽压力高于大气压力的汽轮机称为背压式汽轮机
二、调理抽气式热电循环
第四章 内燃机循环
气体动力循环按热机的任务原理分类,可分为内燃 机循环和燃气轮机循环两类。内燃机的熄灭过程在热机 的汽缸中进展,燃气轮机的熄灭过程在热机外的熄灭室 中进展。
二、定压加热循环
工质吸热、放热和循环热效率:
q1 cp(T3 T2), q2 cv(T4 T1)
t
1q2 q1
1cp(T4 T1) cv(T3 T2)
11 T1(T4T11)
T2(T3T2 1)
1
T1 T2
v2 v1
1
1
,
T4 T1
v3 v2
t,p
1
1 ( 1) 1
第十章 动力循环

10蒸汽动力装置循环

10蒸汽动力装置循环

图11-4汽轮机高压缸
图11-6汽轮机低压缸
蒸汽电厂示意图
动力循环研究目的和分类
动力循环:以获得功为目的
——工质连续不断地将从高温热源取得的热 量的一部分转换成对外的净功
——正向循环
实际循环与卡诺循环
卡诺热机只有理论意义,最高理想 实际上 T s 很难实现 内燃机 t1=2000oC,t2=300oC tC =74.7% 实际t =30~40% 火力发电 t1=600oC,t2=25oC
1)蒸汽是历史上最早广泛使用的工质,19世纪后期 蒸汽动力装置的大量使用,促使生产力飞速发展, 促使资本主义诞生。 2)目前世界75%电力,国内78%电力来自火电厂,绝 大部分来自蒸汽动力。
3)蒸汽动力装置可利用各种燃料。
4)蒸汽是无污染、价廉、易得的工质。
图11-1电厂鸟览图 图11-3汽轮机车间等图 图11-5汽轮机中压缸 图11-2锅炉
h2 1 T h1 h2
(h1–h2—理想绝热焓降—ideal enthalpy drop; isentropic enthalpy drop )
T 5 4
4' 3 3'
优点:

T2
t
1 6
2
2'
s
缺点: •受环境温度限制, 现在大型机组p2为 0.0035~0.005MPa, 相应的饱和温度约为 27~ 33℃ ,已接近事 实上可能达到的最低 限度。冬天热效率高
五、有摩阻的实际朗肯循环 1.T-s图及h-s图
q1 h1 h3 不变 忽略水泵功: q2 h2act h2'
t
2.不可逆性衡量 a)汽轮机内部相对效率ηT(简称汽机效率)

10工程热力学第十章 水蒸气及蒸汽动力循环

10工程热力学第十章 水蒸气及蒸汽动力循环

10-3 水蒸气的热力过程 目的—确定过程的能量转换关系 分析水蒸气热力过程的目的 确定过程的能量转换关系, 分析水蒸气热力过程的目的 确定过程的能量转换关系, 包括w 以及 以及u和 等 因此,需确定状态参数的变化. 包括 ,q以及 和Δh等.因此,需确定状态参数的变化. 确定过程的能量转换关系的依据为热力学第一,二定律: 确定过程的能量转换关系的依据为热力学第一,二定律:
图和T-s图 三,水蒸气的p-v图和 图 水蒸气的 图和
分析水蒸气的相变图线可见,上,下界线表明了水汽化的始末界线, 分析水蒸气的相变图线可见, 下界线表明了水汽化的始末界线, 二者统称饱和曲线, 图分为三个区域,即液态区( 二者统称饱和曲线,它把p-v和T-s图分为三个区域,即液态区(下 界线左侧) 湿蒸汽区(饱和曲线内) 汽态区(上界线右侧) 此外, 界线左侧),湿蒸汽区(饱和曲线内),汽态区(上界线右侧).此外, 习惯上常把压力高于临界点的临界温度线作为"永久" 习惯上常把压力高于临界点的临界温度线作为"永久"气体与液体 的分界线.所以,水蒸气的相变图线,可以总结为一点(临界点) 的分界线.所以,水蒸气的相变图线,可以总结为一点(临界点), 二线(上界线,下界线) 三区(液态区,湿蒸汽区,气态区) 二线(上界线,下界线),三区(液态区,湿蒸汽区,气态区)和五态 未饱和水状态,饱和水状态,湿饱和蒸汽状态,干饱和蒸汽状态, (未饱和水状态,饱和水状态,湿饱和蒸汽状态,干饱和蒸汽状态, 过热蒸汽状态) 过热蒸汽状态)
q = h h ′′
显然, 的水加热变为过热水蒸气所需的热量, 显然,将0.01℃的水加热变为过热水蒸气所需的热量,等于液 的水加热变为过热水蒸气所需的热量 体热,汽化潜热与过热热量三者之和. 体热,汽化潜热与过热热量三者之和.而且整个水蒸气定压发生过 程及各个阶段中的加热量,均可用水和水蒸气的焓值变化来计算 用水和水蒸气的焓值变化来计算. 程及各个阶段中的加热量,均可用水和水蒸气的焓值变化来计算.

《工程热力学》第十章 水蒸汽及蒸汽动力循环

《工程热力学》第十章  水蒸汽及蒸汽动力循环

T
0’
锅炉
1kg
C
1
给水泵


WS
0’
P1
机 回热器 akg
b
a
0
b
a (1-a)kg 3
P2
0
2
2
冷凝器
s
水泵 3
21
回热循环计算
Q' (kg)(ha hb )
Q" (1 )(kg)(hb h0 )
Q' Q"
抽汽率
hb h0
hb h0
(ha h0 ) (hb h0 ) ha h0
22
( w s ,T ) 1 a 1 kg ( h1 h a )
( w s ,T ) a 2 (1 ) kg ( h a h 2 ) w s ,T 1 kg ( h1 h a ) (1 ) kg ( h a h 2 ) (1 ) kg ( h1 h 2 ) kg ( h1 h a ) Q 2 (1 ) kg ( h 2 h 3 )
w 0 ( w s ,T ) 1 2 ( w s , p ) 3 0 h1 h2 (h0 h3 ) h1 h2
16
4、循环热效率
t
w0 q1
h1 h2 (h0 h3 ) h1 h0
h1 h2 h1 h3
举例说明计算过程
17
提高循环热效率的措施 1、提高蒸汽初温对热效率的影响 2、提高蒸汽初压对热效率的影响 3、降低乏汽压力以提高热效率
Q 1 Q 2 w s ,T w s , p Q 1 Q 2 w s ,T
(1 ) kg ( h 2 h 3 ) kg ( h1 h a )
23
tH
1 Q2 Q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轮机的相对内部效率 T 实际作功与理论作功之比,
T
h1 h2act h1 h2
一般为0.85~0.92。
■耗汽率(steam rate)
输出单位功量的耗汽量称为耗汽率,单位为 k g / J
工程上常用 kg/(kWh) 。
●理想耗汽率:d 0 D /P 0 1 /w T 1 /( h 1 h 2 ) ●实际耗汽率:d i D /P i 1 /w T ,a c t 1 /( h 1 h 2 a c t)
(2)吸热量不变,热效率: iw net,act/q10.3972
实际耗汽率:d i 1 /( h 1 h 2 a c t) 7 .5 9 7 1 0 7 k g /J
(3)作功能力损失
查水和水蒸汽图表,得到:
新蒸汽状态点1:s16.442kJ/(kgK ),h13426kJ/kg
乏汽状态点
胀到状态2,然后进入冷凝器,定压放热变为饱和水2
再经水泵绝热压缩变为过冷水4,也进入回热器。
在回热器中, kg的水蒸汽 0 1 和(1 )kg的过
冷水4混合,变为1kg的饱和水 0 1 。然后经水泵绝热压
缩进入锅炉,定压吸热变为过热蒸汽,开始新的循
环。
2、回热循环分析
■抽汽量
能量方程(吸热量=放热量):
说明:质量不同,因此不能直接从T-s图上判断热量的 变化。
●热效率(提高):
t wnet / q1
锅炉给水的起始加热
温度由 2 提高到 0 1 ,平均
吸热温度提高,平均放热 温度不变,热效率提高。
吸热量:
q 1 h 1 h 4 h 1 ( h 3 w p ) h 1 ( h 2 w p ) 3 2 7 1 . 2 2 k J / k g
热效率:
t
wnet q1
0.4419
理论耗汽率:
d0h1 1h2 6.84107kg/J
若忽略水泵功,
t
h1 h2 h1 h2
0.4448
●热效率:t wnet / q1
●热效率的近似计算式 通常水泵耗功很小(占汽轮机作功的2%左右),
可以忽略不计(即3、4点重合),
t (h 1hh 21 ) (h h 44h3)h h 1 1 h h 2 2
3、蒸汽参数对热效率的影响
■初温 t 1 的影响
●提高初温,可以提高平均吸 热温度,提高热效率。 ●提高初温,可以提高乏汽的 干度。 ●初温受到材料耐热性能的限 制,很少超过620℃。
■在p-v图和T-s图上的表示
■朗肯循环与卡诺循环的区别 ●乏汽在冷凝器中全部变为饱和水,压缩过程用水泵易 于实现。但也多了一段水的加热过程(45),降低了 平均吸热温度,对热效率不利。 ●水的定压吸热过程最终变为过热蒸汽,循环不再局限 于湿蒸汽区,提高了平均吸热温度,对热效率有利, 并且提高了乏汽的干度。
图上定出新蒸汽状态点1,查得:
h13426kJ/kg。 过点1作定熵线,与p2 5kPa的定压
线的交点即为乏汽状态点2。查得:
h21963.5kJ/kg。 查饱和水和饱和蒸汽表,当 p2 5kPa 时,
v2 0.0010053m 3/kg,h2 137.72kJ/kg。
汽轮机产生的功:w T h 1 h 2 1 4 6 2 .5 k J/k g 水泵功:w P h 4 h 3 v 2 ( p 1 p 2 ) 1 7 . 0 6 k J /k g 循环净功:w n e t w T w P 1 4 4 5 .4 4 k J/k g
或者:工质、热源和环境组成孤立系统,
I T 0 s iso T 0 ( s sH s0 ) T 0 ( q 1/T H q 2/T 0 ) 7 9 9 .6 4 k J/k g
热量损失和作功能力损失分析: 锅炉中,热量损失很小(一般在10%以内),但热源温度
(831.45K)远远高于平均吸热温度( T 1mq1/ s41548K )
●吸热量(增大):
q 1(h 1h 2)(h bh a)
●放热量(增大):
q2 h2 h2
●循环净功(增大):
w n e t w T (h 1 h a ) (h b h 2 )
●热效率(提高或降低):t wnet /q1
●理想耗汽率(减小):d0 1/ wT
■热效率的分析 再热循环4561ba24=朗肯循环4561c4+附加循环ba2cb ●如果中间压力较高,则附加循环的热效率比朗肯循环 高,再热循环的热效率提高。反之,如果中间压力较 低,则再热循环的热效率降低。 ●中间压力越高,提高乏汽干度的作用越小,且附加 循环占的比例越小,提高热效率的作用越小。 ●再热循环应以提高乏汽干度为根本目的。 ●中间压力一般取初压的20%~30%。
现,且在p-v图上定温线和定熵线的斜率相差较大,所 以循环净功也较大,理论上能实现卡诺循环(5678)
■不采用卡诺循环的原因 ●放热后的终状态8点为湿饱和蒸汽,压缩两相物质难 以实现。 ●循环只能在湿蒸汽区进行,吸热温度不能超过临界温 度,循环温差较小、热效率不高。 ●绝热膨胀过程的终状态7点干度过小、水含量过大, 不利于汽轮机的安全运行。(干度不应低于0.88。)
2、朗肯循环及其热效率(Rankine cycle)
■流程图
1
过热器
汽轮机
6
q1
锅 炉
冷 凝 器 给水泵
发电机 2
q2
4
3
■工作过程 ●4561:过冷水在锅炉中定压吸热,依次变为饱和水、 干饱和蒸汽(定温过程)和过热蒸汽。 ●12: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汽(新蒸汽)在汽轮机中绝 热膨胀,对外作功。 ●23(22′):低温低压的湿饱和蒸汽(乏汽)在冷凝 器中定压放热(定温过程),变为饱和水。 ●34:饱和水在水泵中绝热压缩,变为过冷水,供给锅 炉循环使用。 说明:利用原子能、太阳能作热源时,蒸汽发生器代 替锅炉,产生的新蒸汽为饱和蒸汽或稍稍过热的蒸汽
第十章 蒸汽动力装置循环
10-1 简单蒸汽动力装置循环-朗肯循环 10-2 再热循环 10-3 回热循环 *10-4 热电合供循环 *10-5 蒸汽-燃气联合循环 *10-6 蒸汽动力装置循环的火用分析
火电厂示意图
10-1 简单蒸汽动力装置循环-朗肯循环
1、水蒸汽的卡诺循环 水蒸汽相变时,定温过程即定压过程,易于实
(1 )(h 0 1 h 4 )(h 0 1 h 0 1 )
忽略水泵功,h4 h2
h01 h2
h01 h2
■热效率 忽略水泵功,
●吸热量(减小):
q1 h1 h01
●放热量(减小):
q2(1)(h2h2)
●循环净功(减小):
w n e t ( h 1 h 0 1 ) ( 1 ) ( h 0 1 h 2 ) ( 1 ) ( h 1 h 2 ) ( h 1 h 0 1 )
2
a
c
s :
t
2act
6.92kJ/(kgK ),h2act
2109.8kJ/kg
饱和水 2 :t2 32.88oC,s20.4761kJ/(kgK ),h2 137.72kJ/kg
a)汽轮机中的作功能力损失(不可逆绝热膨胀)
I T T 0 s g T 0 ( s s f , Q s f , m ) T 0 ( s 2 a c t s 1 ) 1 4 2 . 4 4 k J / k g
例10-3:按照上例参数,假设锅炉 中的传热过程是从831.45K的热源向 水传热,冷凝器中乏汽向298K的环 境介质放热,且汽轮机相对内效率 为0.9,试求:(1)水泵功、汽轮 机产生的功和循环净功;(2)循环 内部热效率和实际耗汽率;(3)各 过程及循环的不可逆损失。
解:汽轮机中为不可逆绝热膨胀,乏汽的状态点为 2 a c t h 2 a c t h 2 ( 1 T ) ( h 1 h 2 ) 2 1 0 9 . 8 k J / k g (1)水泵功(不变):wP17.06kJ/kg 汽轮机产生的功:w T ,a c t h 1 h 2 a c t 1 3 1 6 .3 k J/k g 循环净功:w n e t,a c t w T ,a c t w P 1 2 9 9 .2 4 k J /k g
回热循环(regenerative cycle)从汽轮机中抽出尚未 完全膨胀的、压力和温度相对较高的少量水蒸汽,来 加热锅炉给水,可以提高平均吸热温度和热效率,减 小不可逆损失。
■流程图及在T-s图上的表示
1kg的新蒸汽进入汽轮机,绝热膨胀到状态 0 1 后, 抽出 kg进入回热器。剩下的(1 )kg继续绝热膨
■初压 p 1 的影响
●提高初压,可以提高平均吸 热温度,提高热效率。 ●提高初压,会产生设备的强 度问题。 ●提高初压,乏汽的干度降低。
■背压 p 2 的影响 ●降低背压,可以降低平均放 热温度,提高热效率。 ●降低背压,乏汽的干度降低。 ●背压对应的饱和温度必须高 于环境温度,因此背压不能任 意降低。目前为4~5kPa。 ●冬天的环境温度比夏天低,因此背压和对应的饱和温 度可以比夏天低,热效率比夏天高。
■热效率
●锅炉吸热量:q1 h1 h4 ●冷凝器放热量:q2 h2 h3 ●汽轮机作功:wT h1 h2
●水泵耗功:wP h4 h3
水的压缩性很小,可以近似
认为压缩过程中比体积保持不变,
w P v 3 (p 4 p 3 ) v 2 (p 1 p 2 )
●循环净功:
w n e t w T w P ( h 1 h 2 ) ( h 4 h 3 )
D —耗汽量,kg/s。
P 0 —理想功率,kW。
P i —实际功率,kW。
例10-2:我国生产的300MW汽轮发电机组,其新蒸汽压力和温度
分别为 p1 17MPa、t1 550oC,汽轮机排汽压力p2 5kPa。
若按朗肯循环运行,求:汽轮机所产生的功、水泵功、循环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