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传统文化认知的调研报告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调研报告

1.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2.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3.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1.了解
• 调查显示,对四大名著“都未看过”和“未看且不打算看”的
受访者占5%,而“多次看过”占18%,“看过全部”的占21%,
“看过其中一两部”的56%; • 对琴棋书画的调查中“样样精通”的占3%,“学过其中一两门 ”的占33%,“对其有兴趣但不打算学”的占27%,而剩余的 37%则是“对其有兴趣并时间充足下愿意学习的”;
• 1.政府 • 加强对媒体的管理。为避免媒体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社会责任,应 加强文化界对它们的批评和监督机制。 • 2.社会 • 传播国学,我们不能僭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反对科学精神,不 能拒绝优秀的外来文化。今天的社会有超越前人的视野和手段,要运用 科学眼光扫面古今中外学说,用实际行动锻造传统文化的高地位。 • 3.学校 • 大学阶段学习传统文化并不算晚。建议大学里开设更多的相关公共课程 ,多组织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竞赛,演讲活动,建立文学协会和组织,让 大学生自觉参与其中,学习传统文化。
14级自动化一班 余婷婷 学号:1420301110
目 录
1.提出课题
2.何为传统文化
3.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的调查和分析
4.提出的建议
5.总结 5
一.提出课题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 流长。儒家的仁义之道,老子的无
为理念,佛学的空明境界以及理学
的格物致知皆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所在。 而然当代大学生还有多少人能 够如数家珍呢?
经济的根本。文化就像是一条精神纽
带,把全世界的华人紧紧联系在一起 ,虽然中华民族屡遭劫难,但也正是 因为文化的作用才能让华夏大地百世 长存。
2.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同感的调研报告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同感的调研报告引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来说,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身的身份认同、文化认同密切相关。
为了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同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本文进行了调研并提出相关结果和建议。
第一部分:调研背景1.1 调研目的我们通过此次调研旨在了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探讨其原因,并提出对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感的建议。
这能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文化修养。
1.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邀请了500名大学生填写问卷,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第二部分:调研结果2.1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整体认同程度调研结果显示,74%的大学生表示对传统文化持有积极认同态度,其中28%的大学生表示非常认同,46%的大学生表示比较认同。
另外,16%的大学生持中立态度,仅有10%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表达了不认同的态度。
2.2 影响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感的因素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亲身体验是影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同感的重要因素。
58%的大学生表示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对他们的认同感有积极影响。
其次,教育环境也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认同感起到重要影响。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有71%的大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对他们的认同感产生了积极影响。
最后,大众媒体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数据显示,87%的大学生表示通过媒体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能够增强他们的传统文化认同感。
第三部分:对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感的建议3.1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提供更多的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
同时,要注重培养师生之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通过教育引导大学生更好地理解、认同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3.2 增强传统文化亲身体验通过组织各类传统文化活动和体验,如传统节日庆祝、手工制作、书法绘画等,让大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调研报告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调研报告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对于大学生这一代来说,传统文化的认知对于其自身价值观、文化素养的养成以及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调研来探讨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以及其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文化传承的看法。
一、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但整体较为稳定。
其中,将传统文化与民族历史、经典著作、传统节日等方面联系在一起的大学生比例较高,占总体的60%左右。
这部分学生通过学校教育、亲人的传承以及自己的主动学习等途径,对于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
另外,有约20%的学生将传统文化仅仅视为一种陈旧的象征,对其漠不关心。
还有约15%的学生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甚至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二、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大多数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持有尊重和保护的态度,他们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应该传承和弘扬。
通过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对于传统文化的看法,超过80%的大学生表示应该珍视传统文化,并积极参与到文化传承中。
这一现象表明,大学生在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后,意识到传统文化对于他们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三、对文化传承的看法即使大部分大学生认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但他们对于如何进行文化传承存在一定的分歧。
有一部分大学生主张通过学校课程的设置和教育机构的宣传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实践,比如参加传统文化的活动和研究;还有一部分学生指出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和融合,使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
综上所述,大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较为积极,认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持有尊重和保护的态度。
然而,在文化传承的具体方式上仍然存在一定分歧。
教育机构、社会各界以及家庭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推广和教育,同时也要尊重大学生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个性化看法,为他们提供更多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体验平台,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调查报告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一、导言大学生不但仅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形成的璀璨文化的继承者。
现在的大学生纷纷要求个性,讲求流行,一味地追求新颖,而这往往也会造成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一代人心中的淡化甚至是流失。
一个国家的后备军,对别国的文化艳羡不已而且效仿践行,对本国的文化却置之不理甚至概念不清,这无疑是很可悲的。
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文化是从未间断过的。
泱泱中国,历史悠久,衍生出的文化亦是十分丰富多彩,这原本是一件多么令人自豪的事情,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人大方地接纳着别国的文化,以此标榜自己的“与国际接轨”,乐此不疲。
她们渐渐淡忘了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只知道过节时有假可放,有乐可寻,传统节日背后的故事被她们抛在了九霄云外。
这只是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不容乐观的种种表现中的一种,此时,探究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经过对这项课题的调查,能够大概了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和态度,了解并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是这代人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
如果情况不容乐观,我们能够针对其中暴露出的问题即时地采取措施。
一个人,如果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她的人生也注定不平凡,对国家来讲更是如此。
文化对国家的繁荣兴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影响虽然是间接的,但它作为一种精神支柱,所能爆发的力量却是无穷的。
这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不然,不会有如此多的国家热衷于“文化侵略”。
总之,为了引起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了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我们开展了此次调查,希望能得到一个较为客观、真实的结果,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一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为我们的传统文化能够更好的传承下去尽一份绵薄之力。
二、研究方法本报告以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程度为课题,以高等院校在校学生为对象,于11月20日至23日在本校进行了不记名问卷调查。
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

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逐渐复兴,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状况究竟如何呢?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分析。
调查对象为来自不同高校的大学生,分别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
我们首先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采集了1052份有效问卷。
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分析和统计。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和分析: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认知水平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58%的人认为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22%的人认为了解很少,20%的人表示对中国传统文化一无所知。
这一结果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知,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
这可能与他们的专业背景、兴趣爱好等因素有关。
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程度三、接触传统文化的方式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大学生们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接触:1. 课堂学习:有76%的人表示在专业课或课外选修课中接触了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
2. 文化活动:有63%的人表示通过参加传统文化展览、演出等活动来了解传统文化。
3. 网络媒体:有42%的人通过互联网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获取传统文化信息。
4. 书籍阅读:有28%的人通过阅读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来了解传统文化知识。
大学生们主要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活动来接触传统文化,同时也借助于网络媒体和书籍进行了解。
四、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和认知差异在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和认知上,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存在一定差异:1. 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学生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价值,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也相对较高。
2. 理工科类专业的学生普遍对传统文化认知较少,但也有一部分对传统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在性别上,男女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知没有明显的差异。
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状况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他们认为传统文化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报告

当代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的调查报告前言: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唯一一个将传统文化保存至今的国家。
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已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推动着中国的发展,在世界文化领域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日本、韩国以及许多西方国家的学校都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孔子、老子、庄子等古代先哲的思想,也是西方哲学家们研究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本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的,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中西方交流日益频繁,西方文化大规模入侵,渐渐为中国人所接受。
圣诞节、情人节在中国流行起来;麦当劳、肯德基、披萨成为许多人喜爱的食品;西装成为各种正式场合的服装……但是,却仍有人不知道重阳节,不清楚过年吃饺子这一习俗的由来,不了解唐装、汉服是什么样子……我国传统文化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但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被许多人淡忘,民族文化遗产面临着极大的考验。
此次调查,正是对当代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程度进行统计和了解。
二、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发放问卷的形式,问卷分为网上问卷和实体问卷两部分,参与问卷的主要是中学生和大学生。
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学生对古代文学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如:古诗、古词的区别,书法、国画的鉴赏能力等等;(二)学生对儒家、道家思想的了解程度;(三)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态度和看法共回收问卷90份,其中网上参与问卷77人,回收实体问卷13份。
此调查报告以这90份问卷为主要资料来源。
三、调查结果分析:(一)当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当代学生普遍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表示认同,认为那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人民的瑰宝,不应该被轻易遗忘。
但大多数学生表示,传统文化尤其是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相差太大,古汉语更是难于理解,因此即使认同其重要性,却不愿意过多地学习。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调查研究报告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调查研究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的认知程度逐渐减少。
为了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并探讨其对其重视程度和传承意愿,本研究进行了一项调查。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大学校园内随机选择了3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问卷设计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以及传统文化传承意愿。
二、调查结果1. 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调查结果显示,接近60%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有一定了解。
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和社会媒体。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还有40%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基本了解,甚至有10%的受访者表示对传统文化完全不了解。
这提示我们目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
2. 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在调查中,大约有50%的大学生表示对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他们认为传统文化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
另外,约有30%的受访者认为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价值,但并不是特别重要。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还有约20%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并不重视,他们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脱节,缺乏现实意义。
这表明依然存在一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抱有漠视态度,对其认知和价值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3. 传统文化传承意愿在调查中,约有70%的大学生表示希望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他们认为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本,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传承。
另外,约有20%的受访者表示对传统文化传承持保留态度,他们认为只有那些对自己有价值的传统文化才值得传承。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还有约10%的受访者对传统文化传承不感兴趣,他们认为传统文化并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这显示出一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意愿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引导。
三、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参差不齐,且对其重视程度和传承意愿存在一定差异。
调研中国对传统文化意识报告优秀范文

调研中国对传统文化意识报告优秀范文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调研中国对传统文化意识报告优秀范文篇1一、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像五月初五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
就此问题,我对西安部分高校的部分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二、现状(一)、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二)、当代大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大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线调研
关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现状”调研报告
【调研概况】
———充分考虑专业、年级、性别等相关因素,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
———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48份,有效回收率74%。
1、你认为以下最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的是?
调查显示:多数(44.93%)的受访者认为格言警句、歇后语等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魅力所在,短小精悍的箴言,生动有趣、深入人心,极力彰显中华民族的语言涵养和功力。
而与此相反的是,传统中医文化与养生理论仅占11%,这从侧面反映了西方医学在中国的普及导致中国传统医学地位的下降而不被多数人多重视。
2、起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的“三十六计”中,你知道的有几计?
调查显示:38.51%的受访者对三十六计中少于9项计策比较了解,15.54%的受访者知
道其中28项以上计策,可见兵法类的文化常识受众面较窄,需要加大推广力度。
附:【三十六计:胜战计(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敌战计(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攻战计(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混战计(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并战计(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颠,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败战计(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
3、传统文化中运用于日常生活和学术领域的“五”?
五行学说;民间所称的“五毒”;“五金”;“五味”;“五岳”;古代说的“五经”;音乐上的“五音”
调查显示:比例相对居多的38.51%的受访者对传统文化中运用于日常生活和学术领域的“五”了解5-6项,知道半数以上的比例超过85%,这是一个较可观的数据,这些“五”与日常的学习及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见大学生对生活的关注程度较高。
由这个小的知识面可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值得细细品味。
4、成语“七上八下”来自哪部名著?
调查显示:43.24%的受访者知晓“七上八下”出自于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虽然四大名著对于青年一代的影响力并未随着的时间的流逝渐渐消褪,但是结果也不那么令人乐观。
5、“仁义礼孝忠义廉耻”是对当代大学生道德品质的评判标准。
对此,你的看法是?
调查显示:51.03%的受访者赞同“仁义礼孝忠义廉耻”应当作为大学生道德品质的评判标准,超过半数的受访者拥有对于先贤评判标准的认同感。
但10%的同学认为不应该以此为评判标准,他们认为21世纪的新新人类应该有针对这个时代背景制定的适当的评判标准,而不是仅仅根据古人的标准来评定。
6、以下哪项不是中国的三大“国粹”?
调查数据显示:18%的学生选择了国画,7%的学生选择了京剧,47%的学生选择了中国医学,28%的学生选择了书法。
选择正确答案“书法”的同学不到整体的1/3,这表明对于
一些基本的文化常识同学们仍然较为欠缺。
7.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儒释道(儒家、佛教和道家)三大家各自的大致思想及精神(研究方向)你了解吗?
调查数据显示:59%的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儒释道还是能够分清,并且有一定了解的,但是仅4%的学生对其非常了解并抱有兴趣。
这表明大多数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只是抱有“点到即止”的态度,并未将其当成自己所必须拥有的知识。
8、前几年大热的“百家讲坛”,针对将传统文化制作成速食文化的现象,你有何种想法?
调查数据显示:32%的学生非常支持这一类讲座,31%的学生较为支持,30%的学生认为这种讲座过于片面,起不到很好的作用,仅7%的同学极度反对。
这表明大部分学生首先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只是还是有想要了解的意愿的,其中也有许多学生对其有自己的理解,并不盲目跟从。
9、大学生了解大学文化的来源?(多选)
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倾向于由媒体资源以及书本来获取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同时文化活动以及自己学习这两项途径也被许多学生认可。
这表明在多媒体发展迅速的当代,因特网等现代化媒体设备是学生认知传统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之一,并在逐渐占据着主导地位。
10、大学是否有必要必修国学?
调查数据显示:61%学生选择了开设选修,资源学习,30%名学生认为有必要必修,仅9%学生认为没有必要。
这表明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仍有着想要认知并学习的意愿,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学生仍然是认可的,也认为是有必要了解的。
11、你认为是什么导致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不重视呢?
调查数据显示:52%的同学认为是社会主流文化的倾向导致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不重视,16%的同学认为是学校不重视此方面的教育,而有18%的同学认为是传统文化本身缺乏吸引力。
这表明,当今社会主流文化有些偏离中国传统文化,人们对了解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也在逐渐的减弱。
因此,政府应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与引导,社会各界人士更多的去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成为社会主流文化。
12、你庆祝传统节日的原因是什么?
调查数据显示:54.3%的同学认为庆祝传统节日是长久以来形成传统文化观念,而非家人,朋友之间联络感情,听从父母安排的节假日。
仍有少部分同学选择追随潮流。
这表明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和度过传统节日的意义有较深层次的理解
13、你对于韩国申请端午节为韩国世界文化遗产一事持什么看法?
调查数据显示:43.2%的同学认为韩国申请端午节为韩国世界文化遗产是文化侵略行为,应坚决制止。
这表明当今大学生对本国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很强,有4%的同学认为此事与自己无关。
此类同学的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爱国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14、你认为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如何?
调查数据显示:46.5%的同学认为当代大学生在涉及传统文化的重大事件中能体现出自己的保护意识。
这表明,当代大学生在设计一些传统文化的重大事件时才会想着去保护,并未对此类事件有太多的关注。
可见,大学生的传统文化保护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15、对于当代大学生,你觉得一下那张方法最有助于保护传统文化?
调查数据显示:最多的同学认为自身多与传统文化接触,自觉形成保护意识最有助于保护传统文化,通过自身去保护传统文化而并非通过学校、政府、国家法律采取的强一些强制性手段来迫使自己产生去保护传统文化的意愿,表明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加强。
综11﹏15题分析,我校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就有很强的保护意识,对传统文化内涵局有较深层次的理解。
这与长久以来的文化熏陶与学校办学宗旨不可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