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常用实验操作和常用仪器使用方法

小学科学常用实验操作和常用仪器使用方法
小学科学常用实验操作和常用仪器使用方法

小学科学常用实验操作和常用仪器使用方法

1、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方法一

1、测量前,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了解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每一小格对应的温度值);

2、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液体充分接触(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

3、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不能取出来读数。

方法二

1 在测量之前要先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2 根据估计的温度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3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待测液体中,但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4 玻璃泡全部浸没在待测液体中要稍候一会儿。等它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5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量液体中。

6 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要有数字和单位。

2、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使用酒精灯时,先要检查灯芯,如果灯芯顶端不平或已烧焦,需要剪去少许使其平整,然后检查灯里有无酒精,灯里酒精的体积应大于酒精灯容积的1/4,少于2/3。在使用酒精灯时,应注意,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烧另一盏酒精灯,而应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来引燃;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否则可能将火焰沿灯颈压入灯内,引起着火或爆炸。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3、胶头滴管滴瓶的构造与使用方法

1、夹持时,用无名指和中指夹持在橡皮胶头和玻璃管的连接处,不能用拇指和食指(或中指)夹持,这样可防止胶头脱落。使用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防止液体试剂进入胶头而使胶头受腐蚀或将胶头里的杂质带进试液)吸液时,先用大拇指和食指挤压橡皮胶头,赶走滴管中的空气后,再将玻璃尖嘴伸入试剂液中,放开拇指和食指,液体试剂便被吸入,然后将滴管提起。禁止在试剂内挤压胶头,(以免试剂被空气污染而含杂质或将试剂弄混)。吸完液体后,胶头必须向上,不能平放,更不能使玻璃尖嘴的开口向上,以免胶头被腐蚀;也

不能把吸完液体后的滴管放在实验桌上,以免玷污滴管。

2、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

3、用过后应立即洗涤干净并插在洁净的试管内,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

4、滴瓶上的滴管必须与滴瓶配套使用

出错点:中指与无名指没夹住橡皮胶头和玻璃管的连接处;将滴管尖嘴伸入接受器口内。

正确方法:夹持时:用无名指和中指夹持在橡皮胶头和玻璃管的连接处,不能用拇指和食指(或中指)夹持,这样可防止胶头脱落。吸液时:先用大拇指和食指挤压橡皮胶头,赶走滴管中的空气后,再将玻璃尖嘴伸入试剂液中,放开拇指和食指,液体试剂便被吸入,然后将滴管提起。禁止在试剂内挤压胶头,以免试剂被空气污染而含杂质。吸完液体后,胶头必须向上,不能平放,更不能使玻璃尖嘴的开口向上,以免胶头被腐蚀;也不能把吸完液体后的滴管放在实验桌上,以免沾污滴管。

4、试管的使用方法

方法一

普通试管的规格以外径(mm)×长度(mm)表示,如5×150、18×180、25×200等。

离心试管以容量毫升数表示。

主要用途:普通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收集少量气体、装配小型气体发生器。

使用注意事项:

普通试管可以直接加热。装溶液时不超过试管容量的1/2,加热时不超过试管的1/3。

加热时必须用试管夹,夹在接近试管口部位。

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在试管底部加热,并不断移动试管。这时应将试管倾斜约45°,管口不要对着有人的方向

方法二

1.普通试管可以直接加热,加热前先将试管外壁水擦干。

2.装溶液时不超过试管容量的1/2,加热时不超过试管的1/3。

3.加热时须用试管夹,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向试管口套进,取的时候也从试管下部取出,夹在试管口中上部(接近试管口1/3)。

4.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在试管底部集中加热,并不断移动试管。试管应倾斜约45°,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5.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每次只能拿一个试管,但几个试管对比时,可以几个同时拿在手里(用大拇指和手掌)。

6.振荡试管时,拇食中三个手指拿住试管,手腕使劲而不是摆臂,用力振荡。试管里的液体受离心力,不会飞溅出来。

7.加热完的试管不能马上放入试管架,防止烫坏试管架。

8.清洗试管可以直接用清水振荡,也可以用试管刷。如果有必要须沾洗衣粉来刷。根据实验所用的药品,也可以选用酸、碱、酸性重铬酸钾洗液来清洗。清洗后的试管,内壁不应挂有水珠。

出错点:用手一把抓或将无名指和小指伸展开;位置靠上或靠下。

正确方法:“三指握两指拳”。即大拇指、食指、中指握住试管,无名指和小指握成拳,和拿毛笔写字有点相似。手指握在试管中上部。

5、振荡盛有液体的试管

出错点:手握试管中部或中下部抖动。

正确方法:手指应"三握两拳",握持试管中上部,这样留出试管中下部便于观察试管内部的实验现象。振荡试管时,用手腕力量摆动,手臂不摇,试管底部划弧线运动,使管内溶液发生振荡,不可上下颠,以防液体溅出。

6、试管夹的使用方法

用手拿住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7、量筒的使用方法

要看清凹液面和量程

不能用量筒配制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

不能加热,也不能盛装热溶液以免炸裂

量取液体时应在室温下进行。

读数时,视线应与液凹液面最低点水平相切。

量取已知体积的液体,应选择比已知体积稍大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误差过大。如量取15mL的液体,应选用容量为20mL的量筒,不能选用容量为50mL或100mL的量筒。

出错点:A.手拿着量筒读数;B.读数时有的俯视,有的仰视;C.有的不能依据需量取液体体积选择合适量程的量筒。D.液体加多了,又用滴管向外吸。

正确方法:使用量筒时应根据需量取的液体体积,选用能一次量取即可的最小规格的量筒。操作要领是"量液体,筒平稳;口挨口,免外流;改滴加,至刻度;读数时,视线与液

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不慎加入液体的量超过刻度,应手持量筒倒出少量于指定容器中,再用滴管滴至刻度处。

8、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

1、被测物体重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2、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

3、在测量前,应先调零;

4、不用刻度已被损坏的弹簧测力计;

5、待示数稳定后才读数。

6、如果是测摩擦力,要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9、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放: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②调:先调节游码至标尺的零刻线,然后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直至横梁平衡;

③测:把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里,向右盘里加减法码,直至天平平衡;

④读:读数时,除加砝码的总质量外,千万别忘了还要加上游码对应的质量数。这样,使用天平时左侧的托盘上应放待测物质,右侧的托盘上应放砝码。这样符合使用习惯。砝码加游码读数之和就是待测物质的质量。如果右侧的托盘上放待测物质,左侧的托盘上放砝码,那么,砝码质量和减去游码读数得到的差就是待测物质的质量。这虽然不符合课本上的规定,也不符合使用习惯,但是并没有原理上的错误。

以上是指托盘天平,物理天平的使用方法如上面的相同,只是没有游码。

出错点:A.直接用手拨游码;B.托盘上不放或少放纸片;C.药品放错托盘;D.在托盘上放多了药品取出又放回原瓶;E.称量完毕忘记把游码拨回零点。

正确方法:正确操作要领是“托盘天平称量前,先把游码拨零点,观察天平是否平;不平应把螺母旋;相同纸片放两边,潮、腐药品皿盛放,左放称物右放码,镊子先夹质量大;最后游码来替补,称量完毕作记录,砝码回盒游码零,希望大家要记住”。使用时还应注意:A移动游码时要左手扶住标尺左端,右手用镊子轻轻拨动游码;B。若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粉末时,右盘中放入一定质量的砝码,不足用游码补充。质量确定好后,在左盘中放入固体物质,往往在接近平衡时加入药品的量难以掌握,这时应用右手握持盛有药品的药匙,用左手掌轻碰右手手腕,使少量固体溅落在左盘里逐渐达到平衡。若不慎在托盘上放多了药品,取出后不要放回原瓶,要放在指定的容器中。

10、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放大镜(英文名称:magnifier):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物体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正比于物对眼所张的角(视角)。视角愈大,像也愈大,愈能分辨物的细节。移近物体可增大视角,但受到眼睛调焦能力的限制。使用放大镜,令其紧靠眼睛,并把物放在它的焦点以内,成一正立虚像。放大镜的作用是放大视角。

11、石棉网的使用方法

石棉网是用于烧煮液体时架在酒精灯上的三脚架上的铁丝网.它是由二片铁丝网夹着一张石棉水浸泡后晾干的棉布做的。火焰长时间集中在容器的某个地点,最终会使容器爆裂.用了石棉网,火焰的热量会分散到容器的每个角落,长时间烧容器也不会爆裂.因为石棉不是可

燃性物质,铁丝可将火焰的热量分散到空气里,传到容器上方,热量均匀它是科学家们常用的

化学器械。"

12、烧瓶的使用方法

烧瓶通常具有圆肚细颈的外观,与烧杯明显地不同。它的窄口是用来防止溶液溅出或是减少溶液的蒸发,并可配合橡皮塞的使用,来连接其它的玻璃器材。当溶液需要长时间的反应或是加热回流时,一般都会选择使用烧瓶作为容器。烧瓶的开口没有像烧杯般的突出缺口,倾倒溶液时更易沿外壁流下,所以通常都会用玻棒轻触瓶口以防止溶液沿外壁流下。烧瓶因瓶口很窄,不适用玻棒搅拌,若需要搅拌时,可以手握瓶口微转手腕即可顺利搅拌均匀。若加热回流时,则可於瓶内放入磁搅拌子,以加热搅拌器加以搅拌。烧瓶随著其外观的不同可分平底烧瓶和圆底烧瓶两种。左上图为一平底烧瓶,右上图则为一圆底烧瓶。通常平底烧瓶用在室温下的反应,而圆底烧瓶则用在较高温的反应。这是因为圆底烧瓶的玻璃厚薄较均匀,可承受较大的温度变化。

主要用途:

(1)液体和固体或液体间的反应器.

(2)装配气体反应发生器(常温、加热).

(3)蒸馏或分馏液体(用带支管烧瓶又称蒸馏烧瓶).

使用注意事项:

(1)注入的液体不超过其容积的2/3.

(2)加热时使用石棉网,使均匀受热.

(3)蒸馏或分馏要与胶塞、导管、冷凝器等配套使用.

13、锥形瓶

硬质玻璃制成的纵剖面呈三角形状的滴定反应器。口小、底大,有利于滴定过程进行振荡时,反应充分而液体不易溅出。该容器可以在水浴或电炉上加热。锥形瓶为平底窄口的锥形容器,一般皆使用于滴定实验中。为了防止滴定液下滴时会溅出瓶外,造成实验的误差,再将瓶子放在磁搅拌器上搅拌。也可以用手握住瓶颈以手腕晃动,即可顺利的搅拌均匀。锥瓶亦可用与普通实验中,制取气体或作为反应容器。其锥形结构相对稳定,不会倾倒。规格:以毫升计。5ml-2L 用途:盛装反应物,定量分析。注意事项:(1)注入的液体最好不超过其容积的1/2,过多容易造成喷溅(2)加热时使用石棉网(电炉加热除外)(3)烧杯外部要擦干后再加热。

14、集气瓶

一种广口玻璃容器,瓶口平面磨砂,能跟毛玻璃保持严密接触,不易漏气,用于收集气体、装配洗气瓶和进行物质跟气体之间的反应。使用注意事项:不能用于加热,如果物质与气体是放热反应,集气瓶内应放点水或铺一层砂。"

15、广口瓶

广口瓶是用于盛放固体试剂的玻璃容器,有透明和棕色两种,棕色瓶用于盛放需避光保存的试剂。使用注意事项:不能用于加热。取用试剂时,瓶塞要倒放在桌上,用后加塞塞紧,必要时密封。由于瓶口内侧磨砂,跟玻璃磨砂塞配套,因而玻璃塞的广口瓶不能盛放强碱性试剂。如果盛放碱性试剂,要改用橡皮塞。

16、酒精喷灯

学校实验室用的座式酒精喷灯,由灯管、空气调节器、引火碗、螺旋盖、贮酒精罐等部分构成。火焰温度在800℃左右,最高可达1000℃,每耗用酒精200毫升,可连续工作半小时左右。

使用方法:

1.旋开加注酒精的螺旋盖,通过漏斗把酒精倒入贮酒精罐。为了安全,酒精的量不可超过罐内容积的80%(约200毫升)。随即将盖旋紧,避免漏气。然后把灯身倾斜70度,使灯管内的灯芯沾湿,以免灯芯烧焦。

2.灯管内的酒精蒸气喷口直径为0.55毫米,容易被灰粒等堵塞,堵塞后就不能引燃,所以每次使用前要检查喷口,如发现堵塞,就应该用通针或细钢针把喷口刺通。

3.在引火碗内注2/3容量的酒精,用火柴把酒精点燃,对灯管加热(此时要转动空气调节器把入气孔调到最小),待酒精气化,从喷口喷出时,引火碗内燃烧的火焰便可把喷出的酒精蒸气点燃。如不能点燃,也可用火柴来点燃。

4.当喷口火焰点燃后,再调节空气量,使火焰达到所需的温度。在一般情况下,进入的空气越多,也就是氧气越多,火焰温度越高。

5.熄灭喷灯,可用事先准备的废木板平压灯管上口,火焰即可熄灭,然后垫着布旋松螺旋盖(以免烫伤),使罐内温度较高的酒精蒸气逸出。

注意事项:

1.喷灯工作时,灯座下绝不能有任何热源,环境温度一般应在35℃以下,周围不要有易燃物。

2.当罐内酒精耗剩20毫升左右时,应停止使用,如需继续工作,要把喷灯熄灭后再增添酒精,不能在喷灯燃着时向罐内加注酒精,以免引燃罐内的酒精蒸气。

3.使用喷灯时如发现罐底凸起,要立即停止使用,检查喷口有无堵塞,酒精有无溢出等,待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再使用。

4.每次连续使用的时间不要过长。如发现灯身温度升高或罐内酒精沸腾(有气泡破裂声)时,要立即停用,避免由于罐内压强增大导致罐身崩裂。

小学科学常用实验操作规程

一、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课题: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器材:平口杯、水槽、餐巾纸、水、抹布。

操作步骤:

1、将水槽装上水。(放在左手边)

2、将餐巾纸塞进平口杯内,紧贴在平口杯底部。

3、将平口杯口朝下,竖直扣入水槽中。

4、把平口杯竖直地从水槽中提出来。(用抹布将杯口擦干)

实验现象:平口杯内的纸没有湿。

实验结论:空气能占据空间。

注意事项:

1、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2、将烧杯从水槽中提出来时,烧杯不能倾斜。

3、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二、检验人体呼出的气体

实验课题:人体呼出来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玻璃片、火柴、导气管、抹布。

操作步骤:

1、将集气瓶集满水,用玻璃片盖好,倒立于盛水的水槽中。

2、用导气管向集气瓶里吹气,利用排水法将集气瓶里的水全部排出。正立于桌面。(用抹布擦干)

3、用火柴检测。

实验现象:火柴慢慢的熄灭,说明里面的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实验结论:人体呼出来的是二氧化碳气。

注意事项:

1、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2、将集气瓶从水槽中提出来时,玻璃片要盖好。

3、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三、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实验课题: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实验器材:平口玻璃杯、水、硬纸板、抹布。

操作步骤:

1、将平口玻璃杯装满水。(不要有气泡)

2、用硬纸板将平口玻璃杯口盖上。

3、用手按着硬纸板,把玻璃杯口翻转向下,再把按着纸板的手松开。

实验现象:纸垫没有掉下来,因为纸板下的空气向上压住了纸板,所以不会掉下来。

实验结论:大气是有压力的,并且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注意事项:

1、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2、玻璃杯翻转向下时,要将纸板和玻璃杯扣紧,不要出现空隙。

3、展示时动作要轻,防止纸板落下。

4、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四、证明大气中有水

实验课题:空气中有水吗

实验器材::烧杯、冰块、镊子、抹布。

操作步骤:

1、将冰块用镊子轻放入烧杯。

2、将烧杯静置在实验桌上3-5分钟,直到烧杯外壁有水珠出现。

实验现象:烧杯内的水没有出来,杯壁的水是空气中的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

实验结论:空气中含有水。

注意事项:

1、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2、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五、模拟雨的形成

实验课题:模拟雨的形成

实验器材:烧杯、冰块、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皮筋、保鲜膜、水、火柴。

操作步骤:

1、将水放入烧杯,用皮筋把保鲜膜包紧。

2、把石棉网放在三角架上,然后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后放在石棉网下加热。

3、3-5分钟后将冰块放在保鲜膜上。

实验现象:保鲜膜下方有水滴形成,水滴顺着烧杯壁流下来。

实验结论: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落下来,形成雨。

注意事项:

1、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2、操作时要小心,在加热前把石棉网放在架上,实验完后,不要急于拿下石棉网,以免烫伤。

3、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六、测量水温

实验课题: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冷水、热水、抹布。

操作步骤:

1、将一个烧杯盛冷水,一个烧杯盛热水。

2、检查温度计是否完好。

3、测冷水温度: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盛冷水的烧杯里,观察、读数。

4、测热水温度: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盛热水的烧杯里,观察、读数。

实验结论:

实验测得冷水的温度是(),热水的温度是()。

注意事项: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放入水中时,下端不能碰到烧杯的底与壁。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七、证明沉在水底的物体也收到水的浮力

实验课题:在水底的物体也收到水的浮力

实验器材:水槽、测力计、钩码、水、抹布。

操作步骤:

1.在水槽内放入2/3的水。

2.将钩码用细线挂在测力计下,读出测力计上示数。

3.再将钩码全部浸没水中,记下测力计上示数。

4.将两次测力计上的示数相减。

实验现象:将钩码用细线挂在测力计下,读出读数,再将钩码浸没在水中,再读出测力计读数,你会发现弹簧秤读数减小了。

实验结论:沉在水底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注意事项:

1、实验时,不要使钩码与容器侧壁或底部接触。提起或落下的时候,应缓慢进行,等指针静止后再读示数。

2、应该边测量边记录,并进行数据分析

3、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八、验证阿基米德定律(浮力)(一)

实验课题: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实验器材:测力计、钩码、量筒、杯子、水、塑料小桶、抹布。

操作步骤:

1、在量筒内放入100m的水。

2、将钩码用细线挂在测力计下,读出测力计上示数。

3、再将钩码全部浸没水中,记下水面升高后的液体的读数。

4、用塑料小桶测出钩码排开的水量的重量。

实验现象:钩码浸没水中所受的浮力与它排开水的重量相等。

实验结论: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注意事项:

1、实验时,不要使钩码与容器侧壁或底部接触。提起或落下的时候,应缓慢进行,等指针静止后再读示数。

2、应该边测量边记录,并进行数据分析

3、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验证阿基米德定律(浮力)(一)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下沉时:F浮ρ液

浮力F浮

(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

(N) F浮=G物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m排=ρ液V排

ρ液:液体的密度ρ液=m排/V排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V排=m排/ρ液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当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下沉.(直至悬浮/沉底)

当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上浮.(直至悬浮/漂浮)

当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悬浮.

浮力公式的推算

F 浮=F下表面-F上表面

=F向上-F向下

=P向上?S-P向下?S

=ρ液?g?H?S-ρ液?g?h?S

=ρ液?g?(H-h)?S

=ρ液?g?△h?S

=ρ液?g?V排

=m排液?g

=G排液

稍加说明:

(1)“F浮=F下表面-F上表面”一般作为浮力产生原因,在同步学习(平时的考试)中,考一道填空或选择。在中考中不常出现,如果出现也只是考一道题。还要注意在最后一道浮力计算题中——不会做时,别忘了想想它。

(2)“F浮=F下表面-F上表面”与“F浮=ρ液gV排=G排液”的联系,明白就够了,不会考。(其实这就是“兔兔r”说的形状不规则的物体,不好用“F下表面-F上表面”,所以不考。)

(3)“F浮=ρ液gV排=G排液”最重要。

但这也没有什么可“推算”的——直接由阿基米德原理把文字表述变成式子就行了:浮力=排开液体所受重力——F浮=G排液=m排液?g=ρ液gV排

(4)给出沉浮条件(实心物体)

ρ物>ρ液,下沉,G物>F浮

ρ物=ρ液,悬浮,G物=F浮(基本物体是空心的)

ρ物<ρ液,上浮,(静止后漂浮)G物=F浮

(5)给出“露排比公式”——解漂浮题的重要公式

如果漂浮(这是重要前提!),则:ρ物∶ρ液=V排∶V物。

其中,V物=V排+V露

它的变形公式

1.(ρ液-ρ物)∶ρ液=V露∶V物

2.ρ物∶(ρ液-ρ物)=V排∶V露

证明:∵漂浮

∴F浮=G物,即ρ液gV排=ρ物gV物,即ρ液V排=ρ物V物,即ρ物∶ρ液=V排∶V物(交叉相乘)

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九、制作食盐饱和溶液

实验课题:制作食盐饱和溶液

实验器材:食盐、玻璃棒、塑料小勺、烧杯、天平。

操作步骤:

1.用天平分别称出10克的盐多包。

2.用烧杯量出100ml的水。

3.将烧杯平放在桌面上,将10克食盐放入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拿住玻璃棒一端的1/3处,玻璃棒另一端伸至烧杯内液体的中部或沿烧杯内壁,交替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做园周运动,速率不可太快,用力不可大,玻璃棒不能碰撞烧杯内壁发出叮当之声。

4.在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包等量的食盐,直至100ml的水无法再溶解更多的盐。

实验现象:食盐在水中无法再溶解。

实验结论: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的食盐。

注意事项:

1.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2.水不能太多或太少,使用天平要规范。

3.玻璃棒在搅拌碰到烧杯,没有按一个方向搅拌。

4.在食盐没有完全溶解时继续加入盐。

5.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十、分离盐水中的盐

实验课题:分离盐水溶液中的盐

实验器材: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蒸发皿、玻璃棒、火柴、纸、烧杯、清水、食盐、滴管、小匙。

操作步骤:

1、取一只盛水的烧杯,慢慢将食盐加入水中搅拌,直到饱和。

2、在蒸发皿中滴入约5-10毫升饱和浓盐水。放在三角架上,并用酒精灯中热。

3、停止加热。

4、用将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转移到纸上,与食盐进行比较。

实验现象:食盐从盐水溶液中分离开来。

实验结论:食盐能够溶解于水中,也能通过蒸发从水中分离出来。注意事项:

1、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2、调制盐水溶液时要烧杯底出现食盐颗粒。

3、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用余热加热。

4、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5、过滤操作

出错点:漏纸与漏斗壁之间留有气泡,影响过滤速度;手持玻璃捧的位置太靠上或太靠下;玻璃捧下端靠在滤纸上时:一是没轻靠在滤纸的三层部位,二是用力过大致使漏斗倾斜;盛放待过滤液的烧坏的尖嘴部位靠在了玻璃捧的中部甚至中上部。

正确方法:

十一、过滤

实验课题: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水中的面粉

实验器材:铁架台、漏斗、玻璃棒、烧杯(2)、过滤纸、剪刀、面粉、水槽。

操作步骤:

1、将水和面粉放入烧杯,调制水和面粉混合物。

2、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打开(按1、3层打开)。将滤纸贴在漏斗壁上时,用手指压住滤纸,用水润湿,使滤纸紧贴在漏斗壁上,赶走滤纸和漏斗壁之间的气泡,以利于提高过滤速度。(过滤操作要求做到"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壁。二低:滤纸上沿低于漏斗口,溶液液面低于滤纸上沿。三靠:漏斗颈下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

引流的玻璃棒下端轻靠滤纸三层一侧;盛待过滤的烧杯的嘴部靠在玻璃棒的中下部。应手持玻璃棒中上部。)

3、组装器材:将放有过滤纸的漏斗固定在铁架上,漏斗下端靠烧杯壁。

4、用玻璃棒将面粉和水的混合物引入漏斗中(做到一低二靠三紧贴:液面低于过滤纸;烧杯口靠玻璃棒,玻璃棒靠三层滤纸;滤纸紧贴漏斗、漏斗紧贴烧杯壁、引流棒紧贴烧杯口。)。

实验现象:将滤纸展开后有面粉的存在,下端烧杯的水较清澈。

实验结论:面粉不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注意事项:

1、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2、搅拌棒轻轻搅拌,搅拌时不得接触杯子内壁。

3、让漏斗颈的低端紧贴烧杯的内壁。

4、过滤时要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流入漏斗。

5、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6、用玻璃杯倒液体时应该紧靠玻璃棒。

7、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十二、制取氧气(加热高锰酸钾)

实验课题:制取氧气

实验器材:铁架台(含铁夹)、大试管、集气瓶、玻璃片、带导管的橡皮塞、水槽(有水)酒精灯。

药品: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

操作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装入药品,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

3.用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并使管口略向下倾斜,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

4.点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排出管内空气。

5.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6.将导管从水槽内取出。

7.熄灭酒精灯。

实验现象:紫色晶体加热后变成黑色

实验结论:2KMnO4→K2MnO4+MnO2+O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

注意事项:

1.组装仪器后将导管另一头没入盛有水的水槽中,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手离开试管,导管中有一段水柱上升,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加热高锰酸钾时,首先要使试管均匀受热,再加热高锰酸钾。

十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实验课题:制取二氧化碳

实验器材:装置:锥形瓶、长颈漏斗、集气瓶。

实验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实验步骤:

1.按图安装好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

2.锥形瓶中加入10克左右块状大理石,塞紧带有长颈漏斗和导管的橡皮塞。

3.气体导出管放入集气瓶中,导管口应处在集气瓶的瓶底处。

4.通过长颈漏斗加入适量的稀盐酸,锥形瓶中立刻有气体产生。

5.片刻后,划一根火柴,把燃着的火柴放到集气瓶口的上方,如果火柴很快熄灭说明集气瓶中已经受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盖好毛玻璃片,将集气瓶口向上放在桌子上备用。

实验原理:稀盐酸+碳酸钙反应产物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CaCO3+2HCL===CaCl2+H2O+CO2↑

收集方法:

根据CO2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制得的气体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集满。

注意事项: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如选用大理石为原料,则不能选用稀硫酸。因为生成的碳酸钙是微溶性物质,它包裹在大理石表面,使酸液不能与大理石接触,从而使反应中止。

2.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也可用排水法,但水槽中的液体最好选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它不会使二氧化碳损失

3.注意气密性(第二步),这样防止外界的气体进去,导致制出二氧化碳不纯!

4.导管口要在瓶底处,因为二氧化碳的空气比重不一样,所以要在地步.

十四、光的直线传播

实验课题: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实验器材:手电筒、卡纸3张、白纸屏1个、支架4个。

操作步骤:

1、将3张有孔卡纸和纸屏用支架固定,按顺序摆放好。间距大约15厘米左右,摆放时有孔的3张卡纸必须放在同一直线上,纸屏放在最后。

2、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观察现象。

3、移动带孔卡纸的任何一个,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最近的一张卡纸上的小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有孔的3张卡纸在同一直线时,手电筒的能光透过3张卡纸上的小孔后射到纸屏上;移动带孔卡纸,手电筒的光不能照射到最后的纸屏上。

实验结论: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注意事项:

1、3张卡纸中间的孔必须是等高等大。

2、4个支架必须放在同一直线上,摆放顺序不要颠倒。

3、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十五、小孔成像

实验课题:小孔成像实验

实验器材:纸屏,蜡烛,硬纸片,火柴,缝衣针、支架2个。

操作步骤:

1、用缝衣针将硬纸片的中间钻一个小孔。

2、将纸屏、硬纸片、纸屏用支架固定,把它放在蜡烛和纸屏之间。

实验现象:发现纸屏上出现蜡烛火焰的像,并且像是倒立的。

实验结论:小孔成像说明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注意事项:

1、钻孔不要出现毛边,最好用打孔器。

2、蜡烛、纸屏、小孔要在一条直线上,中心高度要大致相同。

3、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十六、凸透镜成像

实验课题: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刻度尺、火柴、粉笔。

操作步骤:

1、把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

2、调节使三者中心基本在同一高度上。

3、点燃蜡烛,把蜡烛移到最左端,光屏移到最右端,再把凸透镜往光屏方向移动,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为焦点,并测出两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焦距,记为f

4、把凸透镜移到中间,并移动蜡烛和光屏

1)把蜡烛移到两倍焦距之外,移动光屏位置,直到找到一个清晰的象,并记录象距和象的特点。

2)把蜡烛移到两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移动光屏位置,直到找到一个清晰的象,并记录象距和象的特点。

3)把蜡烛移到一倍焦距之内,移动光屏位置,试试能否找到一个清晰的象,如果不能,则从光屏一则,对着凸透镜看,能否找到一个象,并记录象距和象的特点。

5、设计表格

6、整理实验仪器。

7、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交流探讨。

注意事项:

1、蜡烛、凸透镜、光屏要在一条直线上,中心高度要大致相同。

2、顺序正确,不要颠倒。

3、光屏上的像要明亮、清晰。

4、像的性质填写正确完整;结论准确完整。

5、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十七、凸透镜的焦距是否与凸透镜的凹凸程度有关

实验课题:凸透镜的焦距是否与凸透镜的凹凸程度有关

实验器材:3个凹凸程度不同的凸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刻度尺、火柴、(已对好平行光)手电筒、量角器。

操作步骤:

1、光具座放好在桌面上,按顺序固定好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并调节好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2、点燃蜡烛,把蜡烛移到最左端,光屏移到最右端,再把凸透镜往光屏方向移动,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为焦点,并测出两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焦距,记为f

3、把凸透镜移到中间,并移动蜡烛和光屏

1)把蜡烛移到两倍焦距之外,移动光屏位置,直到找到一个清晰的象,并记录象距和

象的特点。

2)把蜡烛移到两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移动光屏位置,直到找到一个清晰的象,并记录象距和象的特点。

3)把蜡烛移到一倍焦距之内,移动光屏位置,试试能否找到一个清晰的象,如果不能,则从光屏一则,对着凸透镜看,能否找到一个象,并记录象距和象的特点。

4、设计表格

5、整理实验仪器。

6、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交流探讨。

注意事项:

1、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凸透镜应该在当中,

2、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3、移动时小心点,不要把蜡烛油滴到光具座上,以免影响下次实验。

4、实验完成一个步骤,马上记录数据。以免遗忘了。

5、不能忘了整理啊

十八、辨别脂肪和淀粉

实验课题: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脂肪和淀粉。

实验器材:滴管、肥肉、花生、向日葵种子、瘦肉、白纸、馒头、米饭、土豆、铅笔。

操作步骤:

1、检验食物中的脂肪:用肥肉用力在白纸上抹,把花生、向日葵的种子放在白纸上划或用铅笔压、擀,纸上会留下痕迹。

2、检验食物中淀粉:取一小片土豆(馒头),用滴管吸取碘酒,往食物上滴2~3滴。

实验现象:

1、花生、向日葵种子在纸上会留下的痕迹和肥肉在纸上会留下痕迹相同。

2、土豆(馒头)上会出现蓝黑色。

实验结论:花生、向日葵种子含有脂肪;馒头、土豆中含有淀粉。

注意事项:

1、把花生、向日葵的种子放在白纸上划或用铅笔压、擀时,力度要均匀。

2、滴管不能平放或倒立,以防液体流入胶头。

3、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十九、组装混联电路

实验课题:组装带有串联、并联的电路

实验器材:电池2节、电池盒4个、灯泡4个、开关2个、导线若干根。

操作步骤:

1、检查:看电池、电池盒、灯泡、开关、导线是否都有。

2、摆放:将电池装入电池盒里,在实验桌上摆好电池盒(装好了电池)、灯泡、开关。

3、连线:用导线把电池、灯泡、开关连接起来。

4、闭合:闭合开关,观察灯泡的亮和灭情况。

实验现象:电路中的灯泡亮了,并且明亮的程度不一。

实验结论:串联、并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注意事项:

1、要注意检查电器元件是否完好。

2、要注意电池正负极的连接。

3、实验完毕,要将电池从电池盒中取出,以免损坏仪器。

二十、组装滑轮组

实验课题:组装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实验器材:盒底、立杆、杠杆尺、固定块、螺丝、定滑轮、动滑轮、测力计、钩码。操作步骤:

1、组装好滑轮组。

2、用测力计直接提升重物用的力是()N。

3、用测力计通过滑轮组提升重物用的力是()N。

4、观察用力方向和省力的情况。

实验现象:直接提升重物用了()N的力;从滑轮组上提升重物用了()N的力。实验结论:滑轮组的作用是: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注意事项:

1、检查测力计是否完好,使用正确。

2、注意绳索是否系紧的,特别是动滑轮的稳定性。

3、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二十一、固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课题:金属的热胀冷缩

实验器材:铜球、铁环、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

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

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与基本操作 一、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使用: 分类名称图形主要用途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用于加热的仪器 试管 ①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 量试剂的反应容器;②用于 少量物质的溶解或收集少 量气体或作简易气体发生 装置 ①加热前应擦干试管外壁,先预 热后加热,加热后不能骤冷;② 加热时,试管夹或铁夹应夹在试 管的中上部;③加热固体时,试 管口部要略向下倾斜;④加热液 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1/3,且管口应与桌面成45o角,试 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 蒸发皿 用于少量溶液的蒸发、浓 缩与结晶 ①可耐高温,能直接用火加热; ②热的蒸发皿应避免骤冷及被 溅上水,以防炸裂;③用完之后 立即清洗干净;④蒸发皿中的液 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注意 及时搅拌 烧杯 用作配制溶液与较大量试 剂的反应容器,也可用于加 热 ①加热时,应擦干烧杯外壁并放 在石棉网上,以使其均匀受热; ②溶解固体时,要轻轻搅拌 锥形瓶 滴定中的反应器,也可收集 液体,组装洗气瓶 加热要垫石棉网 圆底 烧瓶 用作加热或不加热条件下 较多液体参加的反应容器 加热要垫石棉网 平底 烧瓶 用作加热或不加热条件下 较多液体参加的反应容器 加热要垫石棉网 燃烧匙少量固体燃烧反应器 可以直接加热;硫磺等物燃烧实 验应在匙底垫少许石棉或细砂

加 热仪器酒精灯用于加热 ①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 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②严 禁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 只酒精灯;③用酒精灯的外焰给 物质加热;④不加热时,应用灯 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盛放物质的仪器细口瓶用于盛放液体试剂 不能用于加热; 广口瓶 用于盛放固体试剂,也可以 做洗气瓶 不能用于加热; 集气瓶 ①用作收集或贮存少量气 体;②用于有关气体的化学 反应 ①不能用于加热;②做物质在气 体里燃烧的实验时,如有高温固 体物质生成,应预先在瓶底铺一 薄层细沙或装入少量的水 滴瓶 用于吸取与滴加少量液体, 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 ①滴液时,滴管应悬空放在容器 口上方,不要接触容器壁,以免 沾污滴管或造成试剂污染;②胶 头滴管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 吸取其她药品;③取液后的滴管 应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不要平放 或倒置,防止试液倒流,腐蚀橡 胶乳头 计量仪器托盘 天平 用于粗略称量物质的质量, 一般只能称准至0.1g ①称量前,将游码拨到标尺“0” 处,调节螺母调节零点;②称量 时,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 不能称量热物质;③称量物需放 在纸、表面皿或烧杯中 量筒度量液体体积 ①不能加热;②不能用作反应容 器;③根据量取液体体积的多 少,选择适合的量筒;④读数时, 量筒必须放平,视线应与液体凹 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漏斗漏斗 用于过滤或向小口容器里 加液体 过滤时要放在三角架或铁架台 的铁圈上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核试题与评分表

后白塔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核试题 气体的热胀冷缩 (四年下册) 班别姓名座号成绩 完成下列操作 1、讲述仪器用品名称(20分) ①烧瓶(10分)②水槽(或烧杯)(5分)③气球(5分) 2、气球受热的变化(40分) ①在烧瓶口上套一个小气球(20分) ②将烧瓶放入热水中,观察气球的大小变化(20分) 3、气球受冷的变化(30分) ①将烧瓶放入冷水中,观察气球的大小变化(15分) ②解释气球大小变化的原因(15分) 4、整理仪器(10分) 仪器用品能整齐放回原处 实验记录 气球大小变化证明:

后白塔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核评分表 试题:气体的热胀冷缩 (四年下册) 学校:班级:考核日期:年月日

监考员签名: 后白塔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核试题 磁铁两极的相互作用 (三年下册) 班别姓名座号成绩 完成下列操作 1.讲述仪器用品名称(20分) ①条形磁铁(10分) ②指出一块条形磁铁的南极和北极(涂色的条形磁铁)(10分)2.观察磁铁两极的相互作用(35分) ①将两块涂色的条形磁铁两极相互接近,观察发生的现象(20分) ②判断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结果,填写实验记录(15分) 3、判断未涂色条形磁铁的南极和北极(35分)

①将涂色条形磁铁与未涂色条形磁铁靠近(10分) ②判断未涂色条形磁铁的南极和北极,用S和N标上记号(15分)4.整理仪器(10分) 仪器用品整齐放回原处。 实验记录 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极相互,异极相互 后白塔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核评分表 试题:磁铁两极的相互作用 (三年下册) 学校:班级:考核日期:年月日

监考员签名: 后白塔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技能操作测试试题班别姓名座号成绩 实验目的:定滑轮的作用 实验器材:定滑轮、铁架台、测力计、杠杆尺、钩码等。 实验步骤: 1、用测力计提起50克的钩码,测出所用的拉力。 2、用定滑轮提起50克的钩码,测出所用的拉力。

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

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 一、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使用: 分类名称图形主要用途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用于加热的仪器 试管 ①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 量试剂的反应容器;②用 于少量物质的溶解或收集 少量气体或作简易气体发 生装置 ①加热前应擦干试管外壁,先 预热后加热,加热后不能骤冷; ②加热时,试管夹或铁夹应夹 在试管的中上部;③加热固体 时,试管口部要略向下倾斜; ④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 试管容积的1/3,且管口应与桌 面成45o角,试管口不能对着自 己或别人 蒸发皿 用于少量溶液的蒸发、浓 缩和结晶 ①可耐高温,能直接用火加热; ②热的蒸发皿应避免骤冷及被 溅上水,以防炸裂;③用完之 后立即清洗干净;④蒸发皿中 的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 注意及时搅拌 烧杯 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 剂的反应容器,也可用于 加热 ①加热时,应擦干烧杯外壁并 放在石棉网上,以使其均匀受 热;②溶解固体时,要轻轻搅 拌 锥形瓶 滴定中的反应器,也可收 集液体,组装洗气瓶 加热要垫石棉网 圆底 烧瓶 用作加热或不加热条件下 较多液体参加的反应容器 加热要垫石棉网 平底 烧瓶 用作加热或不加热条件下 较多液体参加的反应容器 加热要垫石棉网

燃烧匙少量固体燃烧反应器可以直接加热;硫磺等物燃烧实验应在匙底垫少许石棉或细砂 加 热仪器酒精灯用于加热 ①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 灯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②严禁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 另一只酒精灯;③用酒精灯的 外焰给物质加热;④不加热时, 应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盛放物质的仪器细口瓶用于盛放液体试剂 不能用于加热; 广口瓶 用于盛放固体试剂,也可 以做洗气瓶 不能用于加热; 集气瓶 ①用作收集或贮存少量气 体;②用于有关气体的化 学反应 ①不能用于加热;②做物质在 气体里燃烧的实验时,如有高 温固体物质生成,应预先在瓶 底铺一薄层细沙或装入少量的 水 滴瓶 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 体,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 品 ①滴液时,滴管应悬空放在容 器口上方,不要接触容器壁, 以免沾污滴管或造成试剂污 染;②胶头滴管用过后应立即 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③ 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乳头 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 试液倒流,腐蚀橡胶乳头 计 量仪器托盘 天平 用于粗略称量物质的质 量,一般只能称准至0.1g ①称量前,将游码拨到标尺“0” 处,调节螺母调节零点;②称 量时,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 砝码,不能称量热物质;③称 量物需放在纸、表面皿或烧杯 中

小学科学实验仪器分类清单

小学科学实验仪器分类 清单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小学科学实验仪器分类清单类别一: 生物与环境类 1.人体: 生物显微镜演示装置 生物显微镜(教师\学生) 肺活量计 听诊器 体重计 体温计 2.植物: 植物分类图谱 标本 3.动物:昆虫观察盒 动物分类图谱 标本 4.显微镜装片: 洋葱表皮细胞装片 叶片横切 叶片气孔装片 动物表皮细胞装片 蛙卵细胞切片 骨细胞切片 口腔粘膜细胞装片 人血细胞装片

类别二:自然科学类 三球仪平面地形地球仪 平面政区地球仪中国政区地图 中国地形地图地球构造模型 太阳高度测量器太阳能应用材料 月相变化演示器热传导实验材料 物体导电性实验材料物体热胀冷缩实验材料 风的形成实验材料风杆式风速表 雨量器百叶箱及支架 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 寒暑表温度计 指南针音叉 小鼓放大镜 PH试纸小孔成像装置 平面镜及支架成像屏及支架 激光笔透镜 棱镜及支架磁铁 磁针 小学科学安全操作挂图 小学科学教学素材库 类别三:机械、运动、能量 杠杆尺及支架齿轮

轮轴及支架齿轮组及支架 滑轮组及支架斜面 电子秒表多用电表 电池盒灯座 灯泡开关 组装土电话材料手摇发电机 测电笔教学电源 电磁铁条形盒测力计(1N 5N)类别四:器皿工具 甘油注射器塑料注射器 剪刀手持筛子 喷水壶吹风机 采集捕捞工具榨汁器 软尺托盘天平 砝码镊子 金属钩码水槽塑料量杯 打孔器打气筒 直尺盖玻片 弹簧片旋转架 方座支架尖嘴钳 钢丝钳手锤 扳手酒精灯

酒精喷灯量筒 量杯漏斗 Y形管滴管 试管试管刷 烧杯石棉网 燃烧匙药匙 类别五:展示柜 1.标本 蛙发育顺序标本、 桑蚕生活史、 植物种子传播方式、 矿物、 矿物提炼、 金属矿物 土壤 昆虫 2.模型 少年人体半身模型 儿童骨骼模型 儿童牙齿模型 附件:《监利县小学科学实验室仪器分类入柜参考指南》 一、分类: 0 通用仪器

小学科学所有实验操作

2、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课题: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冷水、热水。 操作步骤: 1、将一个烧杯盛冷水,一个烧杯盛热水。 2、检查温度计是否完好。 3、测冷水温度: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盛冷水的烧杯里,观察、读数。 4、测热水温度: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盛热水的烧杯里,观察、读数。 实验结论: 实验测得冷水的温度是(),热水的温度是()。 注意事项: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放入水中时,下端不能碰到烧杯的底与壁。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3、磁铁的性质 实验课题:磁铁的性质 实验器材:条形磁铁2块、铁片、铜片、木片、塑料片、塑料小车2个。 操作步骤: 1、吸铁实验:把铁片、铜片、木片、塑料片放在桌面上,用磁铁的一端去吸,观察实验现象。 2、同极作用:把一块条形磁铁放入塑料小车里,把另一块条形磁铁放入另一辆塑料小车里,用磁铁的南极去接近另一块磁铁的南极(或磁铁的北极去接近另一块磁铁的北极),观察实验现象。 3、异极作用:把一块条形磁铁放入塑料小车里,把另一块条形磁铁放入另一辆塑料小车里,用磁铁的南极去接近另一块磁铁的北极(或磁铁的北极去接近另一块磁铁的南极),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磁铁能吸铁;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注意事项: 1、磁铁容易摔坏,要注意拿好拿稳磁铁。 2、做实验时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3、整理仪器和实验桌。 4、用指南针定方向 实验课题:用指南针定方向 实验器材:指南针 操作步骤: 1、检查指南针是否完好。 2、把指南针盒放平,让指南针自由转动。 3、待指南针的磁针停止摆动后,转动指南针盒,使方位盘上标明的南(S)、北(N)方向与磁针指的方向一致。 4、对照方位盘,确定出各个方向。 实验结论: 用指南针能确定东、西、南、北方向。 注意事项: 1、指南针要轻拿轻放。 2、指南针盒要放平。 3、整理仪器和实验桌。 5、高锰酸钾的溶解 实验课题:高锰酸钾的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高锰酸钾、水 操作步骤: 1、将烧杯装上水。 2、将高锰酸钾药品放入烧杯里。 3、用玻璃棒搅拌。 4、观察高锰酸钾药品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实验结论: 高锰酸钾能在水中溶解。 注意事项:

小学科学实验仪器分类清单

小学科学实验仪器分类清单类别一: 生物与环境类 1.人体: 生物显微镜演示装置 生物显微镜(教师\学生) 肺活量计 听诊器 体重计 体温计 2.植物: 植物分类图谱 标本 3.动物:昆虫观察盒 动物分类图谱 标本 4.显微镜装片: 洋葱表皮细胞装片 叶片横切 叶片气孔装片 动物表皮细胞装片 蛙卵细胞切片 骨细胞切片 口腔粘膜细胞装片 人血细胞装片

类别二:自然科学类 三球仪平面地形地球仪平面政区地球仪中国政区地图 中国地形地图地球构造模型 太阳高度测量器太阳能应用材料 月相变化演示器热传导实验材料物体导电性实验材料物体热胀冷缩实验材料 风的形成实验材料风杆式风速表雨量器百叶箱及支架 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 寒暑表温度计 指南针音叉 小鼓放大镜 PH试纸小孔成像装置平面镜及支架成像屏及支架 激光笔透镜 棱镜及支架磁铁 磁针 小学科学安全操作挂图 小学科学教学素材库

类别三:机械、运动、能量 杠杆尺及支架齿轮 轮轴及支架齿轮组及支架 滑轮组及支架斜面 电子秒表多用电表 电池盒灯座 灯泡开关 组装土电话材料手摇发电机 测电笔教学电源 电磁铁条形盒测力计(1N 2.5N 5N)

类别四:器皿工具 甘油注射器塑料注射器剪刀手持筛子 喷水壶吹风机 采集捕捞工具榨汁器 软尺托盘天平 砝码镊子 金属钩码水槽塑料量杯 打孔器打气筒 直尺盖玻片 弹簧片旋转架 方座支架尖嘴钳 钢丝钳手锤 扳手酒精灯 酒精喷灯量筒 量杯漏斗 Y形管滴管 试管试管刷 烧杯石棉网 燃烧匙药匙

类别五:展示柜 1.标本 蛙发育顺序标本、 桑蚕生活史、 植物种子传播方式、 矿物、 矿物提炼、 金属矿物 土壤 昆虫 2.模型 少年人体半身模型 儿童骨骼模型 儿童牙齿模型 附件:《监利县小学科学实验室仪器分类入柜参考指南》 一、分类: 0 通用仪器 一般、支架、电源 1 测量 长度、质量、时间、温度、力、电、其它

小学科学实验室仪器名称汇总

科学学科: 1. 简单机械实验盒 2. 物体沉浮实验盒 3. 叶轮 4. 声学实验盒 5. 热学实验盒 6. 力与机械演示箱 7. 最高温度表 8. 最低温度表 9. 温度计 10. 温度计 11. 体温计 12. 地温计 13. 旋转架 14. 液体对流实验器 15. 磁铁性质实验盒 16. 条形磁铁 17. 蹄形磁铁 18. 手摇发电机 19. 激光笔 20. 小孔成像装置 21. 光学实验盒 22. 风的形成演示箱 23. 指南针 24. 昆虫实验盒 25. 采集捕捞工具 26. 饲养槽 27. 榨汁器 28. 昆虫饲养槽 29. 养鱼缸及辅助设备(无) 30. 大气压力实验盒 31. 太阳高度测量器 32. 四季星图卡片 33. 风力风向计(无) 34. 百叶箱(无) 35. 雨量计(无) 36. 托盘天平 37. 演示温度计38. 多用电表 39. 恒温培养箱 40. 烘干箱 41. 电加热器 42. 手持移动灯 43. 电冰箱 44. 打气筒 45. 电动钻孔器 46. 打孔器 47. 仪器车 48. 方座支架 49. 三脚架 50. 试管架 51. 大托盘 52. 小托盘 53. 水槽 54. 体重计 55. 听诊器 56. 肺活量计 57. 电子停表 58. 声级计 59. 学生电源 60. 教学电源 61. 充磁器 62. 金属钩码 63. 马德堡半球 64. 连通器 65. 演示测力计 66. 音叉 67. 单摆组 68. 热传导演示器 69. 液体对流演示器 70. 毛细现象演示器 71. 湿度计 72. 固体体膨胀演示器 73. 玻棒 74. 胶棒 75. 箔片验电器 76. 验电器连接杆 77. 感应起电机 78. 小灯座 79. 电池盒 80. 发光二极管 81. 小电机 82. 音乐门铃 83. 单刀开关 84. 条形磁铁 85. 蹄形磁铁 86. 环形磁铁 87. 菱形小磁针 88. 蹄形电磁铁 89. 电铃 90. 手摇交直流发电机 91. 三棱镜 92. 天文望远镜 93. 酒精喷灯 94. 生物显微镜 95. 生物显微镜 96. 放大镜 97. 解剖器 98. 解剖盘 99. 生物显微演示装置 100.桃花模型 101.小麦花模型 102.啄木鸟仿真模型 103.猫头鹰仿真模型 104.少年人体半身模型 105.儿童骨骼模型 106.耳解剖模型 107.肘关节模型 108.平面政区地球仪 109.平面地形地球仪 110.平面地形地球仪

小学科学实验仪器分类清单

小学科学实验仪器分类清单(试分类) 小学科学实验仪器分类清单(试分类) 类别一: 生物与环境类 1.人体: 生物显微镜演示装置生物显微镜(教师\学 生) 肺活量计听诊器体重计体温计 2.植物: 植物分类图谱标本 3.动物:昆虫观察盒动物分类图谱标本 4.显微镜装片:洋葱表皮细胞装片叶片横切叶片气孔装片动物表皮细胞装片蛙卵细胞切片骨细胞切片口腔粘膜细胞装片人血细胞装片 类别二:自然科学类 三球仪平面地形地球仪平面政区地球 仪中国政区地图中国地形地图地球构造模型太阳高度测量器太阳能应用材料月相变化演示器热传导实验材料物体导电性实验材 料物体热胀冷缩实验材料风的形成实验材 料风杆式风速表雨量器百叶箱及支 架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寒暑 表温度计指南针

音叉小鼓放大镜PH试纸小孔成像装置平面镜及支架 成像屏及支架激光笔透镜棱镜及支 架磁铁磁针 小学科学安全操作挂图小学科学教学素材库 类别三:机械、运动、能量 杠杆尺及支架齿轮轮轴及支架齿轮组及支架滑轮组及支架斜面电子秒表多用电表电池盒灯座灯泡开 关组装土电话材料手摇发电机测电 笔教学电源电磁铁条形盒测力计 (1N 5N) 类别四:器皿工具 甘油注射器塑料注射器剪刀手持筛子喷水壶吹风机 采集捕捞工具榨汁器软尺托盘天 平砝码镊子金属钩码水槽塑料量杯打孔器打气筒直尺盖玻片弹簧片

旋转架方座支架尖嘴钳钢丝钳手锤扳手 酒精灯酒精喷灯量筒量 杯漏斗Y形管滴管试管试管刷烧杯石棉网燃烧匙药匙 类别五:展示柜 标本(蛙发育顺序标本、桑蚕生活史、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矿物、矿物提炼、金属矿物、土壤、昆虫) 模型(少年人体半身模型、儿童骨骼模型、儿童牙齿模型)

常见仪器及其基本操作

第三章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可以培养我们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理论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学好化学就必须走进化学实验室,做好化学实验。 中学化学实验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基础实验〔包括常见仪器的使用,常见药品的保存和使用,实验室安全常识和环保常识,基本操作,常见物质(初中阶段主要是气体物质)的制备,物质的检验等〕;另一类是综合实验(物质的分离,实验设计等)。 第一节常见仪器及其基本操作 【考点说明】 1.知道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试管、滴管、酒精灯、烧杯、量筒、集气瓶、漏斗、长颈漏斗、托盘天平、玻璃棒等的名称、性质、用途。 2.知道常见药品的保存和使用,实验室安全常识和环保常识。 3.学会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药品的称量,酒精灯的使用与加热,仪器的洗涤,仪器的连接与装配,溶液的配制,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溶解、过滤、蒸发等一些重要的实验基本操作。 【知识整理】 一、常用化学仪器及使用方法 1.能直接加热的仪器 仪器图形与名 称 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用于蒸发溶剂或浓缩溶液 可直接加热,但不能骤冷。蒸发溶液时不可加得太满,液面应距边缘1厘米处。 试管 常用作反应 器,也可收集少量 气体 可直接加热,外壁有水时要擦干。放在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2,加热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容积的 1/3。 燃烧匙 燃烧少量固 体物质 可直接用于加热。 仪器图形和名称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烧杯 作配制、浓缩、稀释溶液。 也可用作反应器等。 加热时应垫石棉网 根据液体体积选用不同规格 烧杯 用作反应器 不能直接加热,加热时要垫石 棉网。所装液体的量不应超过其容 积1/2。

初中化学基本知识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

初中化学所有概念总结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子数决定。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B=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A+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CD=AD+CB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1)有水生成:(2)有气体生成:(3)有沉淀生成:五白一蓝一褐7种沉淀 五白是:AgCl、BaSO4、CaCO3、BaCO3、Mg(OH)2;一蓝是Cu(OH)2 ;一褐是Fe(OH)2 19、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核试题

实验题目: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常温水一杯、60--80摄氏度的水一杯

实验题目磁铁两极的相互作用实验 实验器材两个标有磁极的条形磁铁2个 顺序操作步骤满分评分标准得分1 检查实验器材1分 不检查不得分 2 磁铁同极接近会 有什么现象3分 S---S N---N 接近会有什么现象 3 磁铁异极接近会 有什么现象3分 N---S S---N 接近会有什么现象 5 实验现象及结论 2分 磁铁两极相互接近时 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6 整理实验器材 1分不整理器材,不得分。

实验题目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器材烧瓶、带玻璃管的胶塞、红色水、冷、热水、大烧杯2个顺序操作步骤满分评分标准得分1 检查实验器材1分 不检查不得分 2 给烧瓶中的液体 加热并观察现 象。 3分 把红线放在红色液面 处,用热水给烧瓶里 的液体加热,并观察 变化现象 3 给烧瓶中的液体 降温,并观察现 象。 3分 用冷水给烧瓶里的液 体降温,并说出现象。 5 实验现象及结论2分液体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6 整理实验器材 1分不整理器材,不得分。

实验题目:观察铜球(固体)的热胀冷缩的实验 实验器材: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水槽﹑水﹑酒精灯﹑火柴

实验题目让小灯泡亮起来 实验器材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盒、干电池各2个、电线4-6根顺序操作步骤满分评分标准得分1 检查实验器材1分不检查不得分 2 用提供的器材连 接一个简单电路3分用1节电池、2根电 线、1个灯泡连接一个 简单电路,并使小灯 泡发光。 3 用提供的器材连 接一个使小灯泡 发光的电路。3分用2节电池、再连接 成一个简单电路,并 使小灯泡发光。 5 实验现象及结论2分学生比较电池的数量 与小灯泡亮度的关 系。 6 整理实验器材 1分 不整理器材,不得分。

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

专题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 考点梳理 1.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3.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1.反应器的使用方法 仪器图形与名称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试管 用作少量试剂的溶解 或反应的仪器,也可收集 少量气体、装配型气体发 生器小 (1)可直接加热; (2)加热固体时,管口略向下倾斜,固体平铺在管底; (3)加热液体时,管口向上倾斜,与桌面成45°,液体量不超过容积的1/3,切忌管口向着人。 烧杯配制、浓缩、稀释溶液, 也可作反应器、水浴加热器 加热时垫石棉网,液体不超过2/3,不可蒸干。 烧瓶 用作加热或不加热条 件下较多液体参加的反应容器 平底烧瓶一般不做加热仪器,圆底烧瓶加热要垫石棉网,或水浴加热。 蒸馏烧瓶作液体混合物的蒸馏 或分馏,也可装配气体发 生器 加热要垫石棉网,或水浴加热。锥形瓶 滴定中的反应器,也可收集液体,组装反应容器。 (1)加热要垫石棉网。(2)滴定时握住瓶颈振荡,眼睛注视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集气瓶收集气体,装配洗气 瓶,气体反应器、固体在气体中燃烧的容器。 不能加热,作固体在气体中燃烧的容器时,要在瓶底家少量水或一层细沙 坩埚 用于灼烧固体使其反应。 可直火加热至高温,放在泥三角上,用坩埚钳夹取,不可骤冷。 启普发生器 不溶性块状固体与液 体常温下制取气体。 控制导气管活塞可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不能加热,不能用于强烈放热或反应剧烈的气体制备。 2.计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仪器图形与名称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 定管 中和滴定(也可用于其它滴 定)的反应;可准确量取液体 体积,酸式滴定管盛酸性、氧 化性溶液,碱式滴定管盛碱性、 非氧化性溶液。(1)使用前,首先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液 (2)酸式滴定管用来盛装酸性或强氧化性溶液,不能盛装碱性溶液 (3)碱式滴定管用来盛装碱性溶液,不能盛装酸性溶液和强氧化性溶液 量筒 粗量取液体体积(1)不能加热 (2)不可用于配液或作反应容器 (3)应根据量取液体的体积选用合适的规格,规则为:大而近 (4)量程刻度在上(量筒底面即为零——故不标“0”) 容量瓶 用于准确配置一定物质的 量浓度的溶液。 (1)根据要求选用一定规格的容量瓶 (2)溶液转入时要用玻璃棒引流 (3)加水至距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水,使溶液凹面最低点恰好与刻度线水平相切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核实施方案模板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核实施方案

朱家桥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核实施方案 一、实验操作考核的组织领导 实验操作考核领导小组。 组长: 尹文君 副组长: 冯凯 成员 : 王高贵朱龙朱文辉 二、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核的对象及内容 3---6年级小学生均需参加科学实验操作考核; 并将考核成绩列入期末。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核的命题范围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试题和评分标准由教导处拟定。试题公开, 并提前下发到学生手中。 四、考点的设置 考点设在电教室, 考点要张贴考生须知、考场分布图、考生分组及日程安排表。 五、考务人员的配置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核的考务人员由教导处安排。 六、实验考核的时间、办法及程序 ( 一) 考核时间 每学期末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核。 ( 二) 考核办法 实验操作考核每场考核时间为10分钟, 场间间隔约8分钟。

每场考试前5分钟, 考务人员检查考场实验器材准备情况; 准备就绪后, 考生入场后, 考试开始, 考生即可动手操作, 考试结束时间一到, 考场主任发出停止信号, 考生立即停止操作, 依次退出考场。考生退场后, 监考员填写好评分卡上各步得分和扣分, 交给考场主任。

三、实验记录( 30分) 四、实验结论( 15分) 五、操作的熟练程度( 15分) 六、实验仪器的整理( 10分)

实验名称: 冷热变化对岩石的作用五年级下 一、实验器材( 10分) 玻璃片、酒精灯、试管夹、护目镜、一盆冷水二、实验方法和步骤( 20分) 三、实验记录( 30分) 四、实验结论( 15分) 五、操作的熟练程度( 15分) 六、实验仪器的整理( 10分)

高中化学--实验专题一常用仪器的使用及基本操作

实验专题一——常用仪器的使用及基本操作 [考点扫描] 1.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药品的保存和取用,仪器的洗涤,试纸的使用方法。 3.几种基本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方法。 4.初步处理实验过程中的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 5、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的能力。 [知识指津] 1.中学化学实验使用的仪器共有28种,在复习时应比较异同,掌握主要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体现仪器构造、正确读数方法及误差情况的综合题将是高考的热点。 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仪器的洗涤:①普通洗涤法;②特殊洗涤法。 (2)药品的取用:①固体的取用;②液体的取用。 (3)试纸的使用:如石蕊试纸、pH试纸、碘化钾淀粉试纸等。 (4)试剂的溶解:固体、液体、气体溶解方式及装置特点。 (5)常见的加热方式:①直接加热;②隔石棉网加热;③水浴加热。 (6)掌握过滤、蒸发、蒸馏、萃取与分液、溶液的配制、中和滴定等操作技能。 3.常用试剂的保存方法: (1)密封存放的是易吸水、易潮解、易被氧化的物质,如浓H2SO4、NaOH固体、CaC2、白磷、苯酚等。 (2)用棕色瓶存放的是见光易分解的,如AgNO3、浓HNO3、氯水、KMnO4、H2O2等。 (3)可在水中保存的是白磷、液溴等。 (4)不能用磨口玻璃塞而必须用软木塞或橡皮塞的试剂是水溶液呈碱性的物质,如:NaOH、KOH溶液,Na2CO3、NaAlO2溶液等,因为它们易与磨口处SiO2反应生成粘性的Na2SiO3而使瓶塞粘住。(Na2SiO3溶液更不能用磨口玻璃塞) 4.遵循实验操作规程,实验操作中要注意五防:①防爆炸;②防暴沸;③防失火;④防中毒;⑤防倒吸。 [范例点击] 例1先选择填空,再简要说明作此选择的理由。

教科版小学科学上册实验操作试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上册实验操作试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上册实验操作试题 三年级实验 实验一: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 实验步骤:100ml量筒、一定量的水。 实验过程: 1、将量筒放平稳,倒入一定量的水。 2、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视线与量筒内水的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实验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器材:水槽、水、木块、金属块、塑料块。实验步骤: 1、预测三种物品的沉浮情况。 2、将三种物品分别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说出结论。 实验三:观察一杯水 实验器材:烧杯、水、干净的一次性筷子。 实验步骤: 1、用眼睛看(无颜色、透明)。 2、用鼻子闻(无气味,注意闻的方法)。 3、用嘴巴尝(无味道)。 4、总结水的性质(水是一种无颜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会流动的液体)。 四年级实验 实验一: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混合物 实验材料:铁架台、滤纸、漏斗、玻璃棒、水和泥沙的混合物、烧杯。

实验材料:测力计,小重物(钩码或者文具盒等)。实验步骤: 1、使用前先检查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零,不指零的要调零。 2、用手轻拉测力计,读出用力的大小(读数视线要与指针相平,用力要轻)。 3、用测力计测量一个小物体,读出重力大小(慢慢提起物体,不要用力过猛,如指针已经达到最大数值还没提起,停止测量,或改用测量范围更大的测力计)。 实验四:摩擦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实验材料:钩码、小盒子、测力计、线、粗砂纸、细砂纸等。 实验步骤: 1、预测摩擦力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2、不改变物体重量,只改变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对比观察现象。 3、实验结论: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有关,运动时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4、改变物体重量,不改变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对比观察现象。 5、实验结论: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有关,运动时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六年级实验

小学科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小学科学部分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实验操作过程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方法一 1、测量前,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了解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每一小格对应的温度值); 2、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液体充分接触(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 3、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不能取出来读数。 方法二 1 在测量之前要先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2 根据估计的温度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3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待测液体中,但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4 玻璃泡全部浸没在待测液体中要稍候一会儿。等它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5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量液体中。 6 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要有数字和单位。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使用酒精灯时,先要检查灯芯,如果灯芯顶端不平或已烧焦,需要剪去少许使其平整,然后检查灯里有无酒精,灯里酒精的体积应大于酒精灯容积的1/4,少于2/3。在使用酒精灯时,应注意,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烧另一盏酒精灯,而应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来引燃;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否则可能将火焰沿灯颈压入灯内,引起着火或爆炸。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胶头滴管滴瓶的构造与使用方法 1.先排空再吸液; 2.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 3.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防止液体倒流,污染试剂或腐蚀胶头; 4.胶头用后应立即清洗干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防止交叉污染. 出错点:中指与无名指没夹住橡皮胶头和玻璃管的连接处;将滴管尖嘴伸入接受器口内。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操作考核试题 考题

实验1 照亮目标 (考试时间:10分钟) 学校姓名考号 实验名称:照亮目标 实验目的:探究光的反射 实验用品:手电筒、课本、镜子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器材。(1分) 2.照图一那样,将课本放在桌面上,用手电筒从上往下照射课本。画出手电筒光的传播的路线。(2分)。 3.照图二那样,不改变手电筒的位置,把课本立起来,这时,怎样放置镜子,让手电筒的光照射到课本。画出手电筒光的传播的路线。(4分)。 4.不改变手电筒的位置,怎样让手电筒的光照射到课本后的小球。(2分) 5.收拾整理器材。(1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实验2 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考试时间:10分钟) 学校姓名考号 实验名称: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实验目的: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 实验用品:手电筒(光源)、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孔的直径约1厘米)、3个夹子、空心弯管和直管。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器材、用品,选用材料正确。(1分) 2.把这些卡纸分别用夹子夹住横立在桌上,每张卡纸之间间隔约15厘米,并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2分) 3.把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一定距离,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观察现象,并在(图一)中画出光前进的路线。(2分) (图一) 4.把第二张卡纸向左移动5厘米,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离自己最近的卡纸上的小孔,观察现象,并在(图二)中画出光前进的路线。(2分) (图二) 5.用手电筒分别从直管、弯管的一端向里照射。观察管的另一端有无光射出。(1分) 6.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线是。(1分) 7.收拾整理器材。(1分)

实验3 冷热变化对岩石的作用 (考试时间:10分钟) 学校姓名考号 实验名称:冷热变化对岩石的作用 实验目的:模拟冷热变化使岩石风化 实验用品:酒精灯、火柴、盛有水的烧杯、坩埚钳、岩石小块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器材、用品,选用材料正确。(1分) 2.点燃酒精灯,操作规范。(2分) 3.用坩埚钳夹一小块岩石在酒精灯上加热,然后轻轻投放进冷水中。反复几次,并注意观察现象。(3分) 4.熄灭酒精灯,操作规范。(2分) 5.这个实验模拟的是自然条件下岩石在变化的作用下被风化的过程。(1分) 6.收拾整理器材。(1分) 温馨提示:在使用酒精灯时一定要小心规范操作,注意安全。

常用仪器及基本实验操作.

* sh化学 第五部分 基本实验 【芳试3?求】 1?认识常见仪器的名称,用途. 2.能进行捋品的収用、简单仪器的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3.能在敕师的折导下根撫实脸的冃的选抒实脸药品利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4.初步学会根据杲哎性质檢验和区分一吐常见的物喷 5-初步学会使用过;泯、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fj:分离 6.W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賈和方法制取某埜气体 [知识蔡理I 一、药品的取用 1.取用三原则 4)"三彳A原则:不能_±L竺建绝_药品!不能即w到容》中简占W 药品的2昧:不能士:丹胡的味道. (2)节约駅则:严搭按照实验规定的用呈収用药品,若没有说明川a, —般应按 最少S 取用:我体取旷亦,固体矗満试耸底at .

(3)处理愎则t丈脸辆余的药品不能_倒忡?也不要呗“I试剂jfe?要放在如血2L- 2?取用方法 ⑴阖体夠品的取用:固体爲&一般存放在丄丄1_瓶中. ①块状固体用n夹取,放入橫放的容器n,再将容器慢慢欝母,使块状转|_滑落至底郴?盯防止打破容甜底。 ②粉末状固体用农[匙或ffiffl取用.取用时先使试管W斜或備旅,把盛冇対品的 (或祇)送入试管? (2)液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鼎通常as放伽11瓶中. ①牧多fii倾倒法,<i tf >标签JI g心(为什么?Md ) ?瓶口要》靠容器「】? ②牧少S:用酸头■耸祸加,注总耍”咆$生悬空”:川完/i;应立即消洗. ③极少用娥璃桂輪取?如用pH试纸测液体的pHtl-t,应用玻璃榇精脱待测液沾到pH 试纸上,观察*频色. ⑶取用?定址的殉$u ①液体用urn : a.虽筒应_辽,先向S筒内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1卜],停止倾倒,攻用胶头滴符滴加药液至所需剜度线,b?诙数时,视红应打S筒内液体叫液血赧低处_保持水平?乙:视线《高(僧视).迩数偏人:丹视线fW低(卩视).述数値小: ②回体用托盘;^平,a.将游码拨冬,调节天TTifc: b?称锻物放_ d_盘?砒码放 右_盘?称最物不能_违採放在托盘上,应放在纸片上《冇腐丫虫性或易潮解的絢品应放在玻璃容gS'l'):磁旳姿从人到小加-用tgf?援动游码:称钛物的质址=应码的咸址?游码的质a.托盘天平能称淮到01 g. 二.物质的加热 1-酒梢灯的使用 (1)酒科灯的火焰分为_込、内烙和外焰三祁分.外焰温度讯高,给物战加热,应用外焰。(2)灯壶内的洒精a不趙过衲精灯农枳的二分Z?° (3)点燃时应用火柴,不向燃看的酒粽灯内添加酒椿.小fe用一个酒粽灯引熾另一議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 (4)熄灭时必须用灯W 盖灭,不可 _吹灭,若酒精灯泼出酒箱引起桌子梢火,可以ffl 0! tk fti 盖灭?

新课标小学科学3到6年级实验考核方案

小学科学实验考查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校《科学》实验教学的开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小学科学安排了大量的科学实验,给学生提供了通过探究实验活动获得科学知识的机会。学生通过做探究性实验获得科学知识,就需要有较高的实验能力。结合教育局提出的“强阅读重科学”的精神,我校每学期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考查。 一、考查的总体思路 小学科学课程(3—6年级)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即通过科学教育使全体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全体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为此,《科学》课的考核必须为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一最高目标服务。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无论是性格、心理特征、认知水平都是不同的。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不仅要注重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技能和心理的发展和变化。要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又要重视学生的思想认识的发展,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创新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实验观察和实验操作技能的提高。 小学生的实验能力不是仅仅指小学生操作实验的能力,而是一种综合的实验能力,是指小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理解实验目的要求,按照教材提供的实验方案或者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有步骤地操作实验、采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实验结论的综合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实验能力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活动,有利于整理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独立能力的养成,综合发展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科学课的教学效率。 二、考查的方向 1.认识常见的实验器材 科学课有科学课的规范性,其中一个就是实验器材的名称要规范。一些常见的实验仪器、专用的实验仪器名称和使用方法学生应该知道。 2.明确实验目的,实验方法,有序地进行实验 爱动手是小学生的特点,动手做实验是小学生的最喜爱的活动。可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们爱做实验,但是却不知道怎样去把实验做好。教学中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当老师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时,学生们忙得很开心,人人都想做实验,人人都要争着做实验,可是却没有几个人是按照实验要求去做的,实验的场景可以一个字来概括——乱,实验的结果当然不如老师所意,也没有达到教学目的要求,学生也没有观察清楚实验中产生的现象,没有把观察到的实验数据记录下了,没有弄清楚实验的结论。学生做实验更多的是满足自己一时的好奇心的需要。所以实验中要求学生填写记录单,明确实验目的、实验方法,

初中化学中考专题常用仪器与基本操作

【知识网络】 必须垫石棉网间接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 药品的取用 酒精灯的使用 托盘天平的使用 基本操作量筒的使用 过滤 药品的存放 实验安全及处置方法 【考点梳理】 考点一、常用仪器的名称及使用 1.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 主要用途 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 器,还可以进行少量物质 的溶解或配制少量溶液,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②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炸裂 ③手拿试管要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拿住离管口约 用于夹持试管进行简单的加热实验夹持试管时,试管夹要由试管底部往上套并夹持离管口约 用于搅拌、过滤,也可以蘸取少量溶液

精,引起大面积着火) ④熄灭酒精灯时只允许用灯帽盖灭(使灯芯与空气隔 绝),绝不能用嘴吹(用嘴吹气不仅不易吹灭,还可能将 火焰沿灯芯压入灯内,引起着火或爆炸) ⑤若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用湿抹布盖灭 ⑥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 ⑦酒精灯的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外焰温度 最高(燃烧最充分),因此用外焰加热 ①胶头滴管用于吸取或 滴加少量液体 ②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 品 ①使用过程中,胶头滴管不能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进 入胶头内 ②滴加液体时,管口不能伸入容器内接触器壁,要把滴 管竖直悬空在容器正上方 ③使用后,应及时洗涤干净;与滴瓶配套使用的滴管不 必清洗 ①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 ②用于过滤、加热等 ①配制溶液 ②可用作较大量试剂的 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 时使用 ①加热时应垫上石棉网,且外部擦干 ②反应液体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量 的1/2 ③搅拌时玻璃棒不可触及杯壁和杯底 用于量取一 定量的液体 ①量筒没有零刻度线,最大刻度在上方 ②读数时,应将量筒放置平稳,并使视线与液体凹液面 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③不能量取温度过高的液体,更不能加热 ④不能用作反应容器或用于配制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