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论文
微生物技术论文2400字_微生物技术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微生物技术论文2400字_微生物技术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微生物技术论文2400字(一):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水环境治理中的实践探析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贯彻,环保理念在我国逐渐广泛推进深入发展。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随着水源污染问题的加重,人们开始重视对水源的治理。
笔者从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角度出发,阐述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分析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应用方式,在文章的最后,重点分析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水环境治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固定化微生物;水污染;水治理;应用在水污染现象加剧的情况下人们对环境治理提出新要求,为保证水环境的健康,为保证用水安全人们创新了污水处理技术,开始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运用在水环境治理中,充分利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来治理水污染。
从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运用来看,该技术属于新兴技术,被积极推广运用之后在具体的运用中采用物化方式,将微生物固定在载体上限定在区域之内,高度富集来处理废水。
1.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水环境治理中运用的技术原理从污水处理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说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作为新兴技术,被积极推广运用有很高的价值。
在具体的实践运用中采取物化的方式将微生物固定在载体上,限定在特定的空间区域内富集,之后对污水进行处理。
运用这种技术生产出不易溶解的固定化小球,依赖微生物密集程度高和活性强的特征,连续使用净化污水。
在经过固定化处理之后的微生物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即使是酸碱度比较高的环境。
在污水处理的时候能够实现固液分离,微生物还有比较强抵抗能力。
从技术分类来看污水处理的过程中常用的固定化生物技术手段比较多,比如吸附法。
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研究中共价结合法是研究中的重点内容,该技术的运用对固定化载体材料造成的影响比较大,需要在使用的时候有很好的把控能力。
2.水污染治理现状2.1人口密集污染水源较多我国多数城市,人口集中,对水源的需求比较大,同样也是水污染严重的区域。
人们生活环境存在污染的同时、生活场所也被严重污染。
关于微生物学的小作文八百字

关于微生物学的小作文八百字《关于微生物学》篇一微生物学,这听起来就像是一个神秘又高大上的学科,就像一座神秘的城堡,里面藏着无数的小秘密。
对于我这个学生来说,微生物学就像是一场充满惊喜和意外的冒险之旅。
我记得刚开始接触微生物学的时候,满脑子都是问号。
那些小小的微生物,简直就像来自另一个星球的生物。
像细菌,它们无处不在,就像一群调皮的小捣蛋鬼,有时候还会给我们人类带来不少麻烦,比如让我们生病。
我就想啊,这些细菌是不是在我们身体里开派对呢?生病的时候,就像是它们把派对搞得太疯狂,把我们身体这个“场地”弄得一团糟。
有一次,我在书上看到说有些细菌可以在极端环境下生存,什么高温、高盐的地方都能待得好好的。
我当时就惊掉了下巴,这就好比有个人能在火山口或者超级咸的盐池里悠闲地度假一样,简直不可思议。
也许这些细菌有着特殊的“生存秘籍”吧,我觉得它们肯定是大自然这个“魔法学校”里最特别的学生。
在微生物学的课堂上,我们做实验的时候也是状况百出。
有一回,我们要观察酵母菌。
我小心翼翼地操作着显微镜,就盼着能看到那些传说中的酵母菌。
可是,我捣鼓了半天,看到的却是一团模糊的东西。
我心里那个急啊,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这时候,旁边的同学就跟我说:“嘿,你是不是没对焦啊?”我这才恍然大悟。
当我终于看到那些小小的、椭圆的酵母菌时,感觉就像是发现了宝藏一样,心里那叫一个兴奋。
微生物学不仅仅是关于那些微小的生物,它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像发酵食品,什么酸奶、面包之类的,都离不开微生物的功劳。
每次吃面包的时候,我就会想,这软软的面包里可是住着好多酵母菌这个小功臣呢。
微生物学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妙微观世界的大门,让我看到了一个平时肉眼看不到的精彩世界。
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有时候会被那些复杂的知识弄得晕头转向,但我还是觉得微生物学超级有趣,就像一个充满魔力的神秘花园,等着我去不断探索。
《关于微生物学》篇二关于微生物学,我想说这是一门既让人头疼又让人着迷的学科。
微生物学毕业论文

微生物学毕业论文简介本篇论文旨在探讨微生物学的研究领域,以及其在生物科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学科,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微小生物体。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微生物的种类和特性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多种生物体。
细菌是最常见的一类微生物,它们具有单细胞结构,无细胞核,一般通过分裂繁殖。
真菌与细菌相似,也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结构,但它们有细胞核和细胞壁。
病毒是最简单的微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无细胞结构,需要宿主细胞才能进行繁殖。
原生动物则是一类复杂的微生物,它们是真核生物,通常具有多细胞结构。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们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有机物的分解和循环。
微生物还是水环境中的关键成分,可以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维持水体的清洁和健康。
另外,微生物还参与了氮循环、硫循环等重要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它们可以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氨,促进植物生长。
同时,在腐烂和分解过程中,微生物还参与了有机物的氮、磷、硫等元素的释放和再循环。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合成一些重要的化学物质,如抗生素、酶等。
这些化学物质对医药、农业和工业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学的应用微生物学在许多领域应用广泛。
在医学领域,微生物学研究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通过观察和鉴定微生物的特征,可以确定病原微生物,从而制定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
在农业领域,微生物学研究有助于土壤肥力的调节和农作物的生长促进。
通过合理利用微生物,可以改良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
在环保领域,微生物学应用于污水处理和废物处理等方面。
微生物可以降解有机废物,减少环境污染。
此外,微生物学的研究还涉及到食品安全、食品工业、酿造业等许多领域。
微生物学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将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结论微生物学作为生物科学的重要分支,对人类和地球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学小论文

微生物学小论文关键词:原核生物多样性形态结构应用类型能量代谢地球在宇宙中形成以后,开始是没有生命的。
经过了一段漫长的化学演化,就是说大气中的有机元素氢、碳、氮、氧、硫、磷等在自然界各种能源(如闪电、紫外线、宇宙线、火山喷发等等)的作用下,合成有机分子(如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硫化氢、氨、磷酸等等)。
这些有机分子进一步合成,变成生物单体(如氨基酸、糖、腺甙和核甙酸等)。
这些生物单体进一步聚合作用变成生物聚合物。
如蛋白质、多糖、核酸等。
这一段过程叫做化学演化。
蛋白质出现后,最简单的生命也随着诞生了。
这是发生在距今大约36亿多年前的一件大事。
从此,地球上就开始有生命了。
生命与非生命物质的最基本区别是:它能从环境中吸收自己生活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排放出自己生活过程中不需要的物质。
这种过程叫做新陈代谢,这是第一个区别。
第二个区别是能繁殖后代。
任何有生命的个体,不管他们的繁殖形式有如何的不同,他们都具有繁殖新个体的本领。
第三个区别是有遗传的能力。
能把上一代生命个体的特性传递给下一代,使下一代的新个体能够与上一代个体具有相同或者大致相同的特性。
这个大致相同的现象最有意义,最值得我们注意。
因为这说明它多少有一点与上一代不一样的特点,这种与上一代不一样的特点叫变异。
这种变异的特性如果能够适应环境而生存,它就会一代又一代地把这种变异的特性加强并成为新个体所固有的特征。
生物体不断地变异,不断地遗传,年长月久,周而复始,具有新特征的新个体也就不断地出现,使生物体不断地由简单变复杂,构成了生物体的系统演化。
地球上早期生命的形态与特性。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态很简单,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它没有细胞核,我们叫它为原核生物。
它是靠细胞表面直接吸收周围环境中的养料来维持生活的,这种生活方式我们叫做异养。
当时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缺乏氧气的,这种喜欢在缺乏氧气的环境中生活的叫做厌氧。
因此最早的原核生物是异养厌氧的。
它的形态最初是圆球形,后来变成椭圆形、弧形、江米条状的杆形进而变成螺旋状以及细长的丝状,等等。
环境微生物学期末结课论文

环境微生物学期末结课论文微生物是地球上最古老也是最丰富的生命形式之一,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中,对环境和人类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生态功能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本文将探讨环境微生物学的重要性以及与环境保护、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一、环境微生物学的重要性环境微生物学研究对于我们对自然界中微生物的理解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环境中微生物的分布和功能,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微生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微生物在有机物的分解、循环和转化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同时也参与了氮、磷、硫等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了解微生物的生态功能,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二、环境微生物学与环境保护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微生物具有高度的代谢活性和生态适应性,可以通过分解和转化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如石油类化合物、重金属等。
利用微生物来降解和清除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可以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提高环境质量。
此外,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还有助于建立微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机制,促进生态农业、生物防治等环保技术的发展。
三、环境微生物学与人类健康环境微生物学对于人类健康也起着重要作用。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与我们密切接触。
研究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控制与微生物相关的疾病。
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为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水质等提供了科学依据,保障人类身体健康。
四、环境微生物学与可持续发展环境微生物学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微生物在土壤形成、植物生长和养分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保持土壤和植被健康,对维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利用微生物资源可以开发绿色技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减少对地球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
环境微生物学研究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结论: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生态功能和相互作用的重要学科。
微生物学对生命科学的作用与贡献 - 经典论文

微生物学对生命科学的作用与贡献- 经典论文微生物(microbe) 是单细胞、多细胞和无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包括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以及病毒等[1]。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是现代高新生物技术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是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自然界常见微生物的生物学规律, 即形态结构、营养需要、生长繁殖、遗传变异以及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内容, 并将其应用于医药卫生、工农业生产、环境污染治理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
1977年日本学者尾形学在《家畜微生物学》一书中阐述微生物学是近代科学中对人类福利最大的一门科学。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 也是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
随着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日益密切, 微生物学也更加凸显其重要性[2]。
本文将从古代人们对微生物的认识、微生物学的奠基与建立、微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微生物与人类的健康及微生物学未来发展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微生物的发现历史和微生物学的建立1.1微生物的发现历史微生物的发现历史分为史前期、初创期、奠基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五个时期。
中国是最早认识并应用微生物的少数国家之一, 8000年前已经出现了曲蘖酿酒;2500年前发明酿酱、醋, 用曲治消化道疾病;古罗马人G.Fracastoro在16世纪就发现人类许多传染性疾病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引起的;1676年荷兰人安东&m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 利用自制的显微镜(50-300倍) 才真正观察到微小的生物-细菌和原生动物的存在, 并进行了生物形态学描述, 第一次揭示了一个暂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界[1,3]。
1.2微生物学的奠基自从安东&m列文虎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开始, 全世界掀起了微生物研究的热潮, 但主要研究内容只是对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和分类;直到19世纪中叶, 法国的巴斯德(Louis Pasteur) 和德国的柯赫(Robert Koch) 发现微生物是造成食物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 才将微生物研究从形态描述发展到生理学研究阶段, 并建立微生物分离接种、无菌培养、巴氏灭菌等一系列独特的方法和技术, 微生物学才以独立的学科形式开始形成, 同时, 开辟了工业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环境微生物和医学微生物学等分支学科[1]。
微生物学课程论文

微生物学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2012 年10 月25 日一、摘要:由于微生物种类繁多、功能多样,研究和应用的潜力巨大。
本文在综合分析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含义、特点、标准类型及研究、行业发展状况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介绍了土壤生物肥力、及核心作用,展望了微生物肥料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良好应用前景。
二、关键词:微生物肥料固氮菌土壤肥力复合肥应用现状发展前景三、前言:微生物肥料又称生物肥料、菌肥、接种剂,是一类以微生物生命活动及其产物导致农作物得到特定肥料效应的微生物活体制品。
由于微生物种类繁多、功能多样,研究和应用的潜力巨大。
微生物能在保护土壤、提高肥料利用率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以及在农作物产品品质和食品安全等方面已表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尤其是我国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在人类面临能源危机、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等压力下,为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应用微生物肥料是一条必由之路。
据2004年的统计,生物肥料在优质农产品的生产方面,如国家生态示范区、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基地等已成为肥料的主力军,其用量超过150万吨,约占我国生物肥料年产量的3o%,而这一数字还呈不断上升趋势。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人,微生物的作用和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将会更为突显。
本文在综合分析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含义、特点、标准类型及研究、行业发展状况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介绍了土壤生物肥力、微生物在土壤生物肥力形成和维系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展望了微生物肥料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良好应用前景。
四、正文:微生物肥料(英文名称:microbial manure)由一种或数种有益微生物活细胞制备而成的肥料。
主要有根瘤菌剂、固氮菌剂、磷细菌剂、抗生菌剂、复合菌剂等。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微生物肥料制品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一方面从狭义上讲,仅仅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来促进植物吸收养分,提高产量、质量等(以研究的很彻底的根瘤菌为主);另一方面,一些微生物不仅从提高植物营养物的供应量,还可以分泌植物激素等促进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减少病虫害等(以PGPR菌肥为主)。
微生物论文2000字

微生物论文2000字植物和微生物的演化植物界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历史过程。
当今地球上生长着约40多万种植物。
它们不仅在形态结构上不同,而在营养方式、生殖方式和生活环境上也各不一样。
现代科学和化石研究表明,现存的这些植物并不是现在才产生的,更不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它们大约经历了30多亿年的漫长历程逐渐发生发展和进化而来的。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是细菌和蓝藻等原核生物,时间大约距今35~33亿年前。
以后经历了5个主要发展阶段才发展到现在的状况。
第一个阶段称为菌藻植物时代。
即从35亿年前开始到4亿年前(志留纪晚期)近30亿年的时间,地球上的植物仅为原始的低等的菌类和藻类。
其中从35~15亿年间为细菌和蓝藻独霸的时期,常将这一时期称为细菌—蓝藻时代。
从15前亿年开始才出现了红藻、绿藻等真核藻类。
第二阶段为裸蕨植物时代。
从4亿年前由一些绿藻演化出原始陆生维管植物,即裸蕨。
它们虽无真根,也无叶子,但体内已具维管组织,可以生活在陆地上。
在3亿多年前的泥盆纪早、中期它们经历了约3千万年的向陆地扩展的时间,并开始朝着适应各种陆生环境的方向发展分化,此时陆地上已初披绿装。
此外,苔藓植物也是在泥盆纪时出现的,但它们始终没能形成陆生植被的优势类群,只是植物界进化中的1个侧支。
第三个阶段为蕨类植物时代。
裸蕨植物在泥盆纪末期已绝灭,代之而起的是由它们演化出来的各种蕨类植物;至二叠纪约1.6亿年的时间,它们成了当时陆生植被的主角。
许多高大乔木状的蕨类植物很繁盛,如鳞木、芦木、封印木等。
第四个阶段称为裸子植物时代。
从二叠纪至白垩纪早期,历时约1.4亿年。
许多蕨类植物由于不适应当时环境的变化,大都相继绝灭,陆生植被的主角则由裸子植物所取代。
最原始的裸子植物(原裸子植物)也是由裸蕨类演化出来的。
中生代为裸子植物最繁盛的时期,故称中生代为裸子植物时代。
第五个阶段为被子植物时代。
它们是从白垩纪迅速发展起来的植物类群,并取代了裸子植物的优势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学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微生物息息相关的,要对微生物有全面的了解才能让微生物为人类所用。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的,可以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
微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
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资料显示: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占据第一位。
微生物导致人类疾病的历史,也就是人类与之不断斗争的历史。
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
一些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不清楚。
大量的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了强大的选择压力,使许多菌株发生变异,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人类健康受到新的威胁。
一些分节段的病毒之间可以通过重组或重配发生变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
每次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都与前次导致感染的株型发生了变异,这种快速的变异给疫苗的设计和治疗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而耐药性结核杆菌的出现使原本已近控制住的结核感染又在世界范围内猖獗起来。
微生物能够致病,能够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发霉腐烂,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
最早是弗莱明从青霉菌抑制其它细菌的生长中发现了青霉素,这对医药界来讲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
后来大量的抗生素从放线菌等的代谢产物中筛选出来。
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一些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发酵,生产乙醇、食品及各种酶制剂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够降解塑料、处理废水废气等等,并且可再生资源的潜力极大,称为环保微生物;还有一些能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温、低温、高盐、高碱以及高辐射等普通生命体不能生存的环境,依然存在着一部分微生物等等。
看上去,我们发现的微生物已经很多,但实际上由于培养方式等技术手段的限制,人类现今发现的微生物还只占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的很少一部分。
另外微生物还为人类带来巨大危害,如疫病的传播。
并且微生物的遗传稳定性差,容易发生变异,引起疫病传播的新微生物种类总不断出现。
最近出现的超级病菌就是由于变异产生的一种耐药性细菌,这种超级病菌能在人身上造成浓疮和毒疱,甚至逐渐让人的肌肉坏死。
更可怕的是,抗生素药物对它不起作用,病人会因为感染而引起可怕的炎症,高烧、痉挛、昏迷直到最后死亡。
这种病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
2010年,英国媒体爆出:南亚发现新型超级病菌NDM-1,抗药性极强可全球蔓延。
MRSA是一种耐药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s)的缩写。
1961年,MRSA在英国被首次发现,它的致病机理与普通金黄葡萄球菌没什么两样,但危险的是,它对多数抗生素不起反应,感染体弱的人后会造成致命炎症。
在医院里,“肮脏的白大褂”臭名昭著。
现在金黄葡萄球菌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人们从外面带来各种各样的球菌,这些病菌附着在医生和护士们的白大褂上,跟着四处巡视,有时掉在手术器械上,有时直接掉在病人身上。
在医院内感染MRSA的几率是在院外感染的170万倍。
最令医生们头痛的是,由于MRSA对大多数的抗生素具抵抗力,患者治愈所需的时间会无限拉长,最终转为肺炎而死。
很幸运,至今这种多重耐药性的超级病菌仍然只在医院里传播。
钟南山教授提到,“超级细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或不动杆菌里含有一些酶的基因。
大多数抗生素对这种所谓“超级细菌”没有效果。
这种细菌的来源常常都是由于人们太多使用抗生素,特别是一般的感冒或流感。
另一原因是用的抗生素不合适,这些细菌常是用比较高级的抗生素产生的。
比如,第三代头孢霉素或碳青霉烯等药用得太多,就会产生。
“超级细菌”目前主要是指革兰氏阴性杆菌。
假如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可能也会产生革兰氏阳性菌。
现在有一种叫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目前还有一两种药对它有效。
假如人们一直不注意,老是滥用抗生素,迟早会产生对革兰氏阳性杆菌的超级耐药菌。
耐药菌是需要全球关注的问题。
基因突变是产生此类细菌的根本原因。
但在自然状况下,变异菌在不同微生物的生存斗争中未必处于优势地位,较易被淘汰。
抗生素的滥用则是这类细菌今日如此盛行的导火线!由于人类滥用抗生素,使得原平衡中的优势种被淘汰,而这种“抗抗生素”的细菌则树立成长的成为了优势种,取得了生存斗争的优势地位,从而得以大量繁衍、传播。
综上所诉,基因突变是产生此类细菌的根本原因,抗生素的滥用对微生物进行了定向选择,导致了超级细菌的盛行。
所以,一方面,我们在寻找解决途径的同时,必须注意对抗生素等物质的使用。
否则,超级细菌的生存状况将迅速从“优势”走向“盛世”。
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积极探索,继续寻找解决方案,而不能过分悲观,因为优势与盛世的距离从不小于劣势与失败。
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也相当奥秘。
例如健康人肠道中即有大量细菌存在,称正常菌群,其中包含的细菌种类高达上百种。
在肠道环境中这些细菌相互依存,互惠共生。
食物、有毒物质甚至药物的分解与吸收,菌群在这些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还不明了。
一旦菌群失调,就会引起腹泻。
但是微生物对人类也还是有很多有益之处的。
首先微生物的种类极其繁多,已发现的微生物达10万种以上,新种仍在不断发现中。
而且微生物的分布非常广泛,可以说微生物无处不有,无处不在。
冰川、温泉、火山口等各种极端环境,以及土壤、空气、水中都含有大量的微生物。
另外在动物的体表以及某些内部器官都分布着大量的微生物。
微生物千姿百态,有些是腐败性的,即引起食品气味和组织结构发生不良变化。
当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们可用来生产如奶酪,面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
微生物非常小,必须通过显微镜放大约1000 倍才能看到。
比如中等大小的细菌,1000个叠加在一起只有句号那么大。
想像一下一滴牛奶,每毫升腐败的牛奶中约有5千万个细菌,或者讲每夸脱牛奶中细菌总数约为50亿。
也就是一滴牛奶中可有含有50 亿个细菌。
微生物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目前所使用的抗生素药物,绝大多数是微生物发酵产生的,以微生物为劳动者的发酵工业,为工、农、医等领域提供各种产品。
特别是微生物在在发酵工程中的应用。
发酵工程即微生物工程,是指采用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和有活性的离体酶的某些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直接用微生物参与控制某些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
人们熟知的利用酵母菌发酵制造啤酒、果酒、工业酒精,乳酸菌发酵制造奶酪和酸牛奶,利用真菌大规模生产青霉素等都是这方面的例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酵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已经进入能够人为控制和改造微生物,使这些微生物为人类生产产品的现代发酵工程阶段。
现代发酵工程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例如,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有目的地改造原有的菌种并且提高其产量;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药品,如人的胰岛素、干扰素和生长激素等。
其中,微生物是发酵工程的灵魂。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快,代谢能力很强。
比如大肠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每20分钟即繁殖一代,24小时即可繁殖72代,由一个菌细胞可繁殖到47×1022个,如果将这些新生菌体排列起来,可绕地球一周有余。
这是因为微生物的代谢能力很强,,由于微生物个体微小,单位体积的表面积相对很大,有利于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细胞内的代谢反应较快。
正是因为微生物具有生长快,代谢能力强的特点,才使得微生物能够成为发酵工业的产业大军,在工,农,医等战线上发挥巨大作用。
如果没有微生物,自古以来的动植物尸体不能分解腐烂,早已是动植物尸体堆积如山,布满全球。
另外微生物的遗传稳定性差,容易发生变异。
微生物个体微小,对外界环境很敏感,抗逆性较差,很容易受到各种不良外界环境的影响。
微生物的结构简单,缺乏免疫监控系统,很容易变异。
微生物的遗传不稳定性,是相对高等生物而言的,实际上在自然条件下,微生物的自发突变频率为10-6左右。
微生物的遗传稳定性差,给微生物菌种保藏工作带来一定不便。
另一方面,正因为微生物的遗传稳定性差,其遗传的保守性低,使得微生物菌种培育相对容易得多。
通过育种工作,可大幅度地提高菌种的生产性能,其产量性状提高幅度是高等动植物所难以实现的。
利用微生物的发酵工程以其生产条件温和,原料来源丰富且价格低廉,产物专一,废弃物对环境污染小和容易处理等特点,而在医药工业、食品工业、农业、冶金工业、环境保护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逐步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发酵工业。
在一些发达国家,发酵工业的总产值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5%左右。
在医学上的应用十分显著,生产出了如抗生素、维生素、动物激素、药用氨基酸、核苷酸(如肌苷)等。
目前,常用的抗生素已达100多种,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红霉素类和四环素类。
另应用发酵工程大量生产的基因工程药品有人生长激素、重组乙肝疫苗、某些种类的单克隆抗体、白细胞介素-2、抗血友病因子等。
对医学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发酵工程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则包括:生产传统的发酵产品,如啤酒、果酒、食醋等,使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得到明显提高;生产食品添加剂。
如L-苹果酸、柠檬酸、谷氨酸、红曲素、高果糖浆等;单细胞蛋白的生产等。
所以,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又是人类的朋友。
我们要加强对微生物的研究,以便更规范地利用微生物,才能杜绝类似“超级细菌”的出现,以及更多的变异有害微生物的出现,才能更好地使用微生物为人类造福,让微生物成为人类更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