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班会课教案
非遗文化主题班会之南音 课件(共25张PPT)

17 1960年, 泉州市民间乐团成立,致力于南音指谱的挖掘、整理和校订,以及培养人才。革” 期间,南音的专业团体被解散。
02
演唱形式
1. 泉州南音演奏演唱形式为右琵琶、三弦,左洞箫、二弦,执拍板者居中而歌,这与汉代 “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相和歌表现形式一脉相承。其工尺谱记法自成体系,是古 代音乐记写形制之遗存。
增补戏队锦曲大全满天春》(海澄人李碧
姿娘》等。
峰、陈我含刊行)共刊了南音清唱散曲二
清代,南曲馆林立,闽南一带千家万户丝竹管弦,盛况空
百五十九首。
前 。 康 熙 三 十 五 年 ( 公 元 1696 年 ) , 陈 佛 赐 开 设 了 鹿 港
明代嘉靖,惠安崇武人郑佑晚年编纂整理
“雅正斋”,是台湾最早的弦管社团。与之后的“大雅
集安堂等。
清代的文人学士对南音进行了整理,林祥玉先生的《南乐指谱》 四卷,收三十六套指套、十三套大谱、四套外谱。 林霁秋的《泉南指谱重编》和《南音精选》。 9 《泉南指谱重编》收四十五套指套,十三套大谱,共六册;《南 音精选》共十三集,散曲十集三百四十阙,套曲二集九阙,过曲 一集四十八阙。
民国二十六年(1937),纪经亩、吴深根、洪金水、许启章、林添丁、陈春盛等成立了“南乐研 10
7 南音在明代已成型。
8 清代,南音在进一步发展,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明万历年间坊间木刻刊本《新刊弦管时尚
南音曲目以描写男女爱情和历史故事的题材为主,这一时
摘要集》(霞漳洪秩衡梓行)、《精选时
期出现了讽刺社会不良现象、封建制度,歌颂妇女勤劳、
《学习非遗文化,做文化传承人》主题班会教案

《学习非遗文化,做文化传承人》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重要性。
2. 了解几种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3. 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心。
4.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与传承,培养他们成为文化传承人。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代表性项目、学习与传承。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与传承。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可能有限,对其重要性和学习方法缺乏认识。
部分学生可能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请回顾一下你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
有谁愿意分享一下自己学过的项目或者在生活中接触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生:老师,我学过传统剪纸,还有京剧的一些知识。
-教师:很好,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接下来,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它们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2. 知识讲解与展示:-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和庆典、知识和实践以及与自然环境相关的技术等。
它们代表了我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智慧。
请看这些图片和视频,它们展示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比如传统音乐、传统手工艺品等。
3. 小组讨论与分享:-教师:现在,请同学们组成小组,选择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深入讨论。
你们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项目或者感兴趣的项目。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分享你们的选择,并谈谈你们对这个项目的了解和感受。
-学生组成小组,讨论选择项目,并派代表进行分享。
4. 学习与传承实践:-教师:现在,让我们来思考一下如何学习和传承选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每个小组,请提出学习和传承的具体实践方法和计划。
例如,如果你们选择了传统音乐,你们可以学习乐器演奏技巧、参加音乐社团或学校活动,还可以录制音乐作品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非遗文化)主题班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题班会一、班会主题:传承非遗,绽放文化魅力二、班会时间:XXXX年XX月XX日三、班会地点:XXXXXX四、班会背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文化空间也随着发生改变,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困境,很多的传统文化可能被我们所忽略、遗忘,因此,开展此次“传承非遗,绽放文化魅力”的主题班会很有必要,充分发挥主题班会课的重要育人作用,全面推进德育工作高效质量发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建构我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让学生深入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知识,走近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培养他们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从而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打下基础。
五、班会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传统非遗文化,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的传统非遗文化的意识,传递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感。
3.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活动中相互分工,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通过展示有关传统非遗文化遗产的资料,旨在引起学习传统非遗文化的浓郁兴趣,感受传统非遗文化的无穷魅力。
六、班会准备:教师:准备传统非遗文化知识相关图片、视频等,相关知识竞答的题库,画笔、画纸、竞赛奖品等。
学生:搜寻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信息,可到博物馆里了解、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相关知识。
七、班会过程:1.环节一:学习传统文化遗产知识活动1:教师PPT讲解有关知识:教师引导:中国素有“文明古国”之称,先辈们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就重新拾起这个古老的话题,开展此次主题班会,同学们,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文化遗产,知道的同学可以举手回答。
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化遗产吗?学生们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讲解:(1)什么是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班会

通过学习和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 ,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文 化自信心,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认 同感和归属感。
加强青少年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
鼓励青少年学习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传统技艺和表演形式,培养青少 年的文化传承意识和能力。
引导青少年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基础上,注重创新发展,将传统与现 代相结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新 的活力和创意。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 班会
目录
•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 青少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 非遗主题班会活动建议
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世代相传、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 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如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 、民俗活动和礼仪、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 践等。
传统手工艺技能的传承与创新
1 2
传统手工艺技能
陶瓷、刺绣、剪纸、木雕等。
传承方式
通过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等方式,将传统手工艺 技能代代相传。
3
创新方式
在保持传统手工艺技能精髓的基础上,结合现代 科技和设计理念,开发新产品,拓展市场,使其 更具有实用性和商业价值。
民俗节庆活动的传承与创新
民俗节庆活动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非遗手工艺制作, 如剪纸、泥塑、刺绣等,邀请非遗传 承人进行指导,评选优秀作品并给予 奖励。
非遗表演展示活动
总结词
通过现场表演,让学生直观感受非遗的艺术魅力。
详细描述
邀请非遗传承人或民间艺人进行现场表演,如舞龙舞狮、戏曲、杂技等,让学 生近距离欣赏非遗表演,感受其独特魅力。
非遗文化体验活动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现状和挑战。
3. 探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和策略。
4. 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自主传承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分类- 解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内涵- 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等2.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现状与挑战- 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的问题和难题- 介绍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成功案例3.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与策略- 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和目标- 研究不同的传承方法和策略,如口传心授和现代科技手段等4. 培养学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与传承能力- 强调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价值- 开展实践活动,如研究传统技艺和文化活动的参与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概念,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分类等。
2. 分组讨论法:安排小组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现状和挑战,并搜集相关案例。
3. 观摩法:组织学生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地项目,了解实践经验和方法。
4. 实践活动法: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手工制作、表演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传承能力。
四、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和挑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传承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教材或参考书籍。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3. 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六、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概念和分类的讲解2. 第二课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与挑战的讨论3. 第三课时:传承方法和策略的研究4. 第四课时:实践活动和总结展示七、备注本教案旨在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结合,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传承能力。
福州非遗活动策划方案

福州非遗活动策划方案一、活动概述福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策划一系列非遗活动,展示福州独特的传统文化,并传承弘扬非遗文化,促进福州旅游业的发展,提升福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活动目标1. 传承弘扬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遗资源。
2. 开展多样化的非遗活动,提升福州旅游业发展水平。
3. 增加福州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
4. 培养和推广非遗人才,激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5. 促进福州本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三、活动内容1. 非遗展览和展示:在福州市中心地区设立非遗展览馆,展示福州的非遗项目,包括手工艺品、传统技艺等。
通过展览和展示,向游客展现福州传统文化的魅力,提供非遗产品的展示与销售平台。
2. 非遗表演和传习:邀请福州非遗传承人、非遗团队进行传统表演,如戏曲、音乐、舞蹈等。
同时组织非遗文化传习班,让市民和游客亲身参与非遗项目的传习,学习非遗技艺,提高非遗的传承和传播能力。
3. 非遗体验活动:在福州市中心和乡村设立非遗体验基地,让游客和市民亲身参与非遗项目的制作和体验,如剪纸、剪影、木雕、陶艺等。
通过亲身体验,促进非遗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4. 非遗文化交流与合作:与其他城市的非遗传承和发展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组织非遗文化交流活动,包括各类展览、演出、研讨会等,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非遗文化传播和合作,推动非遗文化的国际交流。
5. 非遗项目保护与培训:投资资金设立福州非遗项目保护基金,用于保护福州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设立非遗培训中心,培养和推广福州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和技艺传习者。
开展非遗项目的研究与保护工作,推动福州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
四、活动推广与营销1. 媒体推广: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等媒体渠道广泛宣传活动的内容、时间和地点,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市民参与。
邀请媒体进行现场报道,增加活动的曝光度。
2. 社交媒体宣传: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活动信息、非遗项目展览和表演的短视频、图片等,吸引年轻人和网民关注活动,传播福州非遗文化。
非遗武术介绍班会教案

非遗武术介绍班会教案
班会教案:非遗武术介绍
一、引入与导入(5分钟)
老师出示一些与武术相关的图片或道具,让学生们进行观察和猜测。
然后,对学生展开讨论,引导他们回答以下问题:
1. 你们对武术了解多少?
2. 你们知道什么是非遗?和非遗武术有什么关系?
二、参观视频播放(10分钟)
老师播放一段非遗武术表演的视频,如“太极拳”、“南拳”等,让
学生们观看并感受其中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三、介绍非遗与武术的关系(10分钟)
老师简要介绍非遗的定义和意义,然后解释为什么武术被列为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时向学生们阐述非遗武术的保护与传承意义,促
使他们对非遗武术产生兴趣和尊重。
四、展示与分享(15分钟)
学生们分组展示自己对非遗武术的了解和研究成果,可以是口头演讲、手绘展示、图片展示等形式。
期间,学生们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
的非遗武术项目,如剑术、拳术、刀术等进行展示和分享。
五、问题讨论(10分钟)
老师提出一些问题,与学生们进行讨论:
1. 你们认为非遗武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是什么?
2. 如何推动非遗武术的传承和弘扬?
3. 你们有想学习非遗武术的愿望吗?为什么?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
老师做一个简短的总结,回顾本次班会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
然后邀请学生们个别发言,谈谈他们对非遗武术的理解和感受。
七、课堂作业布置(5分钟)
老师布置作业,让学生们选择一个非遗武术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作文,表达自己对该项目的理解和喜爱之处。
非遗文化课程教案

非遗文化课程教案非遗文化,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以传统、手工艺、技艺、表演艺术、口头文学、社会实践、庆典节日、传统医药、自然知识等为代表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变得尤为重要,教育是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设计一套非遗文化课程教案,对于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普及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名称: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1.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非遗文化的重要性,掌握非遗文化的基本知识和技艺,提升学生的非遗文化传承意识和创新能力。
2. 课程内容:(1)非遗文化概述:介绍非遗文化的概念、特点、价值和传承现状。
(2)非遗文化代表性项目:重点介绍非遗文化代表性项目,如传统手工艺、传统表演艺术等。
(3)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探讨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策略,介绍相关政策和法规。
(4)非遗文化创新实践:鼓励学生结合非遗文化传统,进行创新实践,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 教学方法:结合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教学评估:采用考试、作业、实践操作、课堂表现等多种评估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
5. 教学资源:结合非遗文化遗产保护法规、非遗文化传承项目、非遗文化传承机构等多方资源,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支持。
6. 课程展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的重要性,培养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识,为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普及和发展贡献力量。
二、课程名称:非遗文化传承与实践1.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实践,掌握非遗文化的传统技艺与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非遗文化传承意识与实践能力。
2. 课程内容:(1)非遗文化传承实践:介绍非遗文化的传承实践,重点介绍非遗文化传承的案例与经验。
(2)非遗文化传统技艺:学习非遗文化传统技艺,如传统手工艺、传统表演艺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
主题班会课教案
课题: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
目标:1.能够认识到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2.能够在日常行为中注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3.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对社会产生的效果。
重点:明确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对自己对社会产生的效果。
难点:能够在日常行为中保护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手段:知识竞猜、全班交流(使用多媒体教室)
课型:班会课
活动准备
1. 教师准备:出一期和“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黑板报。
2. 教师准备:录制有关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录像片,VCD或图片。
3. 学生准备:事先去福建博物馆“福建戏剧大观”展馆参观并写游记。
搜集、阅读有关资料,搜集有关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拍摄有关照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中国历来有“文明古国”之称,先人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就来拾起这个古老的话题,开展一次主题为“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的班会课。
(出示幻灯片1: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主题:“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 )希望通过大家的参与,加深对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的理解,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展开宣传和保护行动。
二、从整体感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出示
师:同学们,今天的班会课,我们将围绕这个“保护文化遗产””主题开展活动。
现在请大家说说什么是文化遗产?
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是文化遗产吧(出示幻灯片)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基,一种精神文明的传承,需要载体。
悠久的文化,是承载于千年文化遗产,例如风俗、习惯、传统表演艺术、古遗址、古建筑等之上的。
以建筑为例,现代建筑以钢筋水泥为材料,它的抗震性能较差,而中国古代多以木质建筑为主,它的建造结构使它具有更强的抗震作用。
这一建筑风格背后,蕴含的是中国“以柔克刚”的传统文化理念。
例如,丽江古城经历了7级地震还基本无损,后被评为世界遗产。
再如,上海市第12块历史风貌区——上海市虹口区霍山路的老屋和街区,就是中国人民与犹太人民友好的见证。
这个地方得到保护,全世界人民逐渐都会知道,在德国法西斯残酷屠杀犹太人时,在许多国家拒绝接纳四散逃亡的犹太难民时,也在遭受日本帝国主义蹂躏的中国人民友好地接纳了3万多犹太人。
相反,如果承载着历史信息的载体消亡了,负载在其上的历史和文化也必然会被冲淡或消亡。
今天的我们更应该继承这种优良传统,认识和保护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
你所知晓的文化遗产有哪些?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知识竞猜活动
师:下面我们要开展知识抢答,知道的同学可以举手抢答
1 文化遗产分为哪两种遗产,它们各包括哪些内容?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示幻灯片:文化遗产)
2世界遗产有哪些种类?(世界遗产主要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与文化混合遗产。
)
(出示幻灯片)
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
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师:我们的知识竞赛已经结束了。
相信大家对我国古代的文化遗产也有了更新一步的了解那么你们的新看法是什么呢
请欣赏我国著名的文化遗产?(出示幻灯片)随着画片的播放,不时传出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进入那种意境之中,一边欣赏,一边想一想,你知道画面出现的是哪些地方吗?四、我们福州有哪些文化遗产呢?
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你能说说吗?
师:(出示幻灯片:鱼丸、燕皮制作、漆器)
(出示幻灯片:福州戏剧图片)
师:下面,请几位同学给大家讲讲自己在福建博物馆的见闻。
(出示投影:优秀作品)生:(讲故事)(老师适当引导)
师:从我们的所见所闻,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到了些什么?
师:(总结)通过这节课,我们加深了对公民道德规范的理解,我们不仅要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更应该从行动上做到从我做起,实践公民道德规范。
《常回家看看》写到自己长大以后还想着回家看看父母,今天就在父母身边的你们想过为父母做些什么吗?
四、教师总结:家乡是美丽的,可爱的,我们的福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打好基础,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和发扬福州非物质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课后活动
师:今天回去再安排大家一个活动,回去把今天班会所学到的知识,带回去和父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