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路桥梁检测评价与加固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合集下载

公路桥梁检测评价与加固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公路桥梁检测评价与加固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公路桥梁检测评价与加固技术的现状与发展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我国公路桥梁检测评价与加固技术的现状与发展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张劲泉1 引言公路交通是人类社会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桥梁作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咽喉工程,在公路运输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使用荷载和环境因素等的作用,将导致桥梁使用性能衰退、结构安全与耐久性降低,造成桥梁适应性不足,甚至出现桥毁人亡事故。

作为人造结构物的桥梁,客观上也有其“生、老、病、死”的生存过程,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对其实施及时有效的养护维修与管理,是保证其健康、安全服役,最大效能发挥其经济效益的关键。

因此,桥梁养护管理技术一直以来都是国际桥梁界的关注的热点问题。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通常桥梁在建成投入使用的20~30年后,将愈来愈多地面临耐久性降低和安全性不足等问题,且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所面临的问题越突出。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公路建设事业步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建设了大量各类桥梁,目前公路桥梁总数已突破57万座,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桥梁大国。

随着服役时间推移和交通运输事业的持续蓬勃发展,我们所面临的桥梁养护管理工作任务也日趋艰巨,客观上对桥梁检测、评价、维修加固和养护管理等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适应不断增长的养护维修市场需求,解决桥梁养护工作中的瓶颈性技术问题,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在公路桥梁领域立体开展了大量科研项目和计划,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交通行业主管部门加大了对相关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公路桥梁养护管理技术体系,对保障桥梁安全服役和路网畅通起到了关键性支撑作用。

2 我国公路桥梁的技术现状截至2007年底,我国共有公路桥梁570016座,其中永久性桥梁552216座/延米、半永久性桥梁11502座/270234延米、临时性桥梁6298座/126357延米。

桥梁检测技术及发展趋势分析

桥梁检测技术及发展趋势分析

桥梁检测技术及发展趋势分析摘要:随着现在社会经济不断的改善发展,使得中国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一定范围的提高,促使我国的行业发展逐渐开始扩大。

在加上现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事业正在不断的快速发展,进而使得我国现在对于桥梁工程的建设看得十分的重要,而且桥梁工程建设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提高,并且达到迅速发展的有效实施性。

桥梁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让我国的交通运输压力得到了进一步的缓解。

但是由于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桥梁的负荷重量正在逐渐加重,导致许多桥梁出现损坏的情况,其中包括结构受损、承载力不足等等问题。

关键词:桥梁检测技术;发展趋势引言:目前中国的道路交通行业技术正在不断的快速发展完善和持续进步,在未来长期复杂的桥梁运营管理过程中,桥梁损坏不可避免,但是会进一步造成大桥结构的损伤,更严重的话会影响桥面结构的承载能力以及耐久性,甚至还会影响人们的出行安全。

桥梁结构性损伤的主要原因主要分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

因此,在各种桥梁结构工程资料广泛使用的实际过程中,必须要检测桥梁的整体结构,才能充分保证桥梁的安全使用以及承载力,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出行需求,而且还促进了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一、桥梁检测的必要性在桥梁工程建设完成之后,需要检测桥梁工程的质量,只有在真正合格之后才能够做最后的验收。

除此之外,还需要仔细检测那些长期处于使用之中和在运行使用当中的工程桥梁,避免他们存在其他任何的工程病害,从而会导致工程发生质量安全事故。

在公路桥梁线路实际建设使用的过程中,由于会受到其它多方因素带来的巨大影响,其中主要包括突发性地质灾害,它可能会导致道路桥梁受到严重的损坏,以及山洪地质灾害和特大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会对桥梁有一定的冲击和损毁,严重时会影响桥梁工程本身的线路结构质量,加快了公路桥梁材料的老化变质速度,对整个桥梁工程的承载的能力以及安全耐久性都会产生重大的破坏,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安全出行同样也会造成一定的危险。

通过检测加固桥梁,就能够充分的保障整个桥梁体系稳定运行和安全,为人们今后的日常生活出行安全提供了一个安全高效的保障。

浅谈我国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道路和桥梁建设成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路和桥梁作为连接城乡、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交通设施,对于提升交通运输效率、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效率。

近年来,我国道路桥梁施工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断引入和应用各种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装备。

在我国庞大的道路桥梁施工体系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技术和装备水平不高、效率低下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围绕我国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展开探讨,对现有的技术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道路桥梁建设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参考。

1.2 研究意义道路桥梁施工技术是现代交通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进步直接影响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和效率。

深入研究我国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不断增长。

道路桥梁作为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技术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发展势在必行,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通过对我国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现状的深入分析,可以为提升我国交通建设的整体水平提供重要参考。

数字化建造和智能化施工已成为国际交通建设的趋势。

我国道路桥梁施工技术要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必须积极引入数字化建造和智能化施工技术。

深入研究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对促进我国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研究我国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不仅可以为我国交通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也能够促进我国交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朝着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绿色化的方向迈进。

2. 正文2.1 我国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现状分析我国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的现状可以说是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快,道路和桥梁的建设也在不断提速,施工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路桥检测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路桥检测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路桥检测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交通运输的需求不断增加。

公路和桥梁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保障交通安全和畅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长期的使用和环境的侵蚀,路桥设施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因此对于路桥的定期检测显得尤为迫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路桥检测技术逐渐走向自动化、智能化,为路桥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更加可靠、高效的保障。

一、路桥检测技术的应用现状1. 传统的路桥检测手段在过去,路桥的检测主要依靠人工巡检和简单的测量工具。

这种方式存在着检测范围窄、耗时长、工作强度大、准确性低等问题,且很难对隐蔽部位进行有效检测。

2. 现代科技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科技被广泛应用于路桥检测中。

无人机技术被应用于桥梁结构的检测,不仅可以完成桥梁的外部表面检测,还可以通过红外热像仪等设备进行热损耗检测;激光测量技术可以实现高速公路的路面平整度检测;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路桥结构的远程监测与预警。

这些现代科技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路桥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路桥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1. 自动化和智能化未来,路桥检测技术将更加趋向于自动化和智能化。

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将被应用于路桥检测中,通过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实现对路桥结构的快速识别和评估,减少人为的误判和漏检。

2. 融合多种技术手段未来的路桥检测技术将更多地融合多种技术手段,形成多元化的检测方法。

结合无人机技术和激光雷达技术,可以实现对桥梁结构的三维立体检测;结合物联网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可以实现对路面沉降和裂缝等隐蔽缺陷的实时监测。

3. 数据共享和远程监测未来,路桥检测技术将更加趋向于数据共享和远程监测。

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之间的路桥检测数据将实现共享,形成更加完整的路桥结构数据库,为路桥管理部门提供更加科学、可靠的决策依据。

三、总结路桥检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现代科技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路桥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路桥检测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剖析

路桥检测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剖析

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和桥梁建设也在不断增加。

而道路和桥梁的质量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于路桥的检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路桥检测技术也在逐步更新和完善,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路桥检测技术的应用现状1. 传统检测方法传统的路桥检测方法主要依赖于人工检查和简单仪器测量,这种方法存在效率低、精度不高、易受人为因素影响等缺点,无法满足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2. 现代检测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化的路桥检测设备不断涌现。

例如高精度激光测距仪、红外热像仪、无人机等先进设备的应用,大大提升了路桥检测的效率和精度,同时也降低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为路桥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3. 智能化管理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管理系统逐渐应用于路桥检测领域。

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的运用,可以实现对路桥结构和使用情况的实时监测和预警,从而提高了路桥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三、路桥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1. 多元化数据采集未来路桥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将更加多元化,传感器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可以采集到更多更丰富的数据,包括振动数据、温度数据、应力应变数据等,这将为路桥结构的健康状况提供更为全面的评估。

2. 智能化分析算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智能化分析算法将成为未来路桥检测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和机器学习的应用,可以实现对路桥结构状态的智能预测和识别,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的精准度和准确性。

3. 无人化检测系统未来,在路桥检测领域,无人化检测系统有望成为主流。

无人机、自动驾驶车辆等无人化设备的应用将大大提高检测的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人力投入,同时也可以在复杂环境下进行更为精准的检测。

四、结语路桥检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未来的发展趋势更是令人振奋。

随着科技的不断推陈出新,路桥检测技术将在提升路桥安全性和管理科学性方面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20年(发展战略)我国公路桥梁检测评价与加固技术的状态与发展

2020年(发展战略)我国公路桥梁检测评价与加固技术的状态与发展

(发展战略)我国公路桥梁检测评价和加固技术的状态和发展我国公路桥梁检测评价和加固技术的现状和发展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张劲泉1引言公路交通是人类社会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桥梁作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咽喉工程,于公路运输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使用荷载和环境因素等的作用,将导致桥梁使用性能衰退、结构安全和耐久性降低,造成桥梁适应性不足,甚至出现桥毁人亡事故。

作为人造结构物的桥梁,客观上也有其“生、老、病、死”的生存过程,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其实施及时有效的养护维修和管理,是保证其健康、安全服役,最大效能发挥其经济效益的关键。

因此,桥梁养护管理技术壹直以来均是国际桥梁界的关注的热点问题。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通常桥梁于建成投入使用的20~30年后,将愈来愈多地面临耐久性降低和安全性不足等问题,且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所面临的问题越突出。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公路建设事业步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建设了大量各类桥梁,目前公路桥梁总数已突破57万座,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桥梁大国。

随着服役时间推移和交通运输事业的持续蓬勃发展,我们所面临的桥梁养护管理工作任务也日趋艰巨,客观上对桥梁检测、评价、维修加固和养护管理等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适应不断增长的养护维修市场需求,解决桥梁养护工作中的瓶颈性技术问题,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于公路桥梁领域立体开展了大量科研项目和计划,尤其值得壹提的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交通行业主管部门加大了对关联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公路桥梁养护管理技术体系,对保障桥梁安全服役和路网畅通起到了关键性支撑作用。

2我国公路桥梁的技术现状截至2007年底,我国共有公路桥梁570016座/23191812延米,其中永久性桥梁552216座/22795222延米、半永久性桥梁11502座/270234延米、临时性桥梁6298座/126357延米。

我国公路桥梁检测评价与加固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公路桥梁检测评价与加固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公路桥梁检测评价与加固技术的现状与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而公路桥梁则是公路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由于桥梁的长期受力,以及自然灾害等外因的影响,桥梁存在老化、腐蚀、碳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桥梁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对公路桥梁进行检测评价和加固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我国公路桥梁检测评价和加固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我国公路桥梁检测评价的现状1. 桥梁检测评价制度的完善我国桥梁检测评价制度的完善,是我国公路桥梁检测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包括建立数据管理系统、制定评价方法和标准,以及加强技术监管等。

近年来,我国国家标准委员会、交通运输部以及相关科研机构,都对公路桥梁检测评价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

2. 多种检测评价方法的应用目前,我国公路桥梁检测评价方法主要有人工检查、无损检测、结构健康监测和模拟计算等。

其中无损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桥梁的检测评价中。

无损检测技术能够非破坏性地获得桥梁的材料性能和结构特征,是检测桥梁结构安全的重要手段。

此外,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和模拟计算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桥梁检测评价中。

二、我国公路桥梁加固技术的现状1. 加固材料的种类我国公路桥梁加固技术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主要有钢筋混凝土加固、钢加固、碳纤维加固、预应力加固等多种加固方法。

其中,碳纤维加固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其轻质、高强、耐腐蚀、易于操作等优点,已经被应用于许多桥梁的加固中。

此外,预应力加固技术也在公路桥梁加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加固效果的评价在公路桥梁加固技术的研究中,加固效果的评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加固前后对桥梁的结构性能进行测试和比对,判断加固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而评价加固效果的方法主要包括评估数学模型和测试实验两种方法。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评估加固效果,可以减少加固实验的时间和费用,提高技术的效率;测试实验主要是通过现场测试对加固效果进行验证。

我国公路桥梁检测评价与加固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参考Word

我国公路桥梁检测评价与加固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参考Word

我国公路桥梁检测评价与加固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参考Word我国公路桥梁检测评价与加固技术的现状与发展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张劲泉1 引言公路交通是人类社会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桥梁作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咽喉工程,在公路运输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使用荷载和环境因素等的作用,将导致桥梁使用性能衰退、结构安全与耐久性降低,造成桥梁适应性不足,甚至出现桥毁人亡事故。

作为人造结构物的桥梁,客观上也有其“生、老、病、死”的生存过程,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对其实施及时有效的养护维修与管理,是保证其健康、安全服役,最大效能发挥其经济效益的关键。

因此,桥梁养护管理技术一直以来都是国际桥梁界的关注的热点问题。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通常桥梁在建成投入使用的20~30年后,将愈来愈多地面临耐久性降低和安全性不足等问题,且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所面临的问题越突出。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公路建设事业步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建设了大量各类桥梁,目前公路桥梁总数已突破57万座,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桥梁大国。

随着服役时间推移和交通运输事业的持续蓬勃发展,我们所面临的桥梁养护管理工作任务也日趋艰巨,客观上对桥梁检测、评价、维修加固和养护管理等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适应不断增长的养护维修市场需求,解决桥梁养护工作中的瓶颈性技术问题,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在公路桥梁领域立体开展了大量科研项目和计划,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交通行业主管部门加大了对相关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公路桥梁养护管理技术体系,对保障桥梁安全服役和路网畅通起到了关键性支撑作用。

2 我国公路桥梁的技术现状截至2007年底,我国共有公路桥梁570016座/23191812延米,其中永久性桥梁552216座/22795222延米、半永久性桥梁11502座/270234延米、临时性桥梁6298座/126357延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公路桥梁检测评价与加固技术的现状与发展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张劲泉1 引言公路交通是人类社会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桥梁作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咽喉工程,在公路运输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使用荷载和环境因素等的作用,将导致桥梁使用性能衰退、结构安全与耐久性降低,造成桥梁适应性不足,甚至出现桥毁人亡事故。

作为人造结构物的桥梁,客观上也有其“生、老、病、死”的生存过程,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对其实施及时有效的养护维修与管理,是保证其健康、安全服役,最大效能发挥其经济效益的关键。

因此,桥梁养护管理技术一直以来都是国际桥梁界的关注的热点问题。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通常桥梁在建成投入使用的20~30年后,将愈来愈多地面临耐久性降低和安全性不足等问题,且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所面临的问题越突出。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公路建设事业步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建设了大量各类桥梁,目前公路桥梁总数已突破57万座,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桥梁大国。

随着服役时间推移和交通运输事业的持续蓬勃发展,我们所面临的桥梁养护管理工作任务也日趋艰巨,客观上对桥梁检测、评价、维修加固和养护管理等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适应不断增长的养护维修市场需求,解决桥梁养护工作中的瓶颈性技术问题,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在公路桥梁领域立体开展了大量科研项目和计划,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交通行业主管部门加大了对相关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公路桥梁养护管理技术体系,对保障桥梁安全服役和路网畅通起到了关键性支撑作用。

2 我国公路桥梁的技术现状截至2007年底,我国共有公路桥梁570016座/23191812延米,其中永久性桥梁552216座/22795222延米、半永久性桥梁11502座/270234延米、临时性桥梁6298座/126357延米。

公路桥梁中混凝土桥梁占到了90%以上的绝对多数。

桥梁数量众多、总体技术状况不容乐观是目前我国公路桥梁的主要特点。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公路路网中还有为数不少的半永久性桥梁(数量比:2.0%)与临时性桥梁(数量比:1.1%),它们的承载能力普遍偏低,难以适应当前交通运输需求,其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安全隐患突出,急需进行“永久化”改造。

(2) 1950年~1980年期间,按1981年以前颁布的不同版本的技术标准设计建造的桥梁,设计荷载标准偏低、桥面宽度狭窄。

虽然,在“六五”、“七五”期间对它们进行了全面的技术改造,但由于当时资金有限,技术改造主要是以加固补强和加宽为主的。

这些桥梁经过20余年的重载交通频繁运行,普遍老化、衰退严重,绝大多数桥梁处于“带病”工作状态。

(3) 八十年代前修建的少筋混凝土桥梁(如:壳体桥、少筋微弯版组合梁桥、二铰板拱和双曲拱桥等)、桁架拱桥、刚架拱桥、以及带挂孔的钢筋混凝土双悬臂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T型刚构桥等,由于它们构造与施工上的特点以及结构体系上的弱点,使它们无法适应当前的频繁重载交通,存在冲剪与压溃破坏甚至构件掉落的危险。

使用中的辽宁盘锦田庄台辽河大桥挂梁脱落就是一个典型例证。

(4) 八十年代修建的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中承式和下承式吊杆拱桥,由于受当时桥梁建设技术的限制,拉索和吊杆的防腐层普遍出现过早的老化损坏,钢束和锚头锈蚀严重;加上当时对锚固区的构造以及抗风、雨振措施考虑欠合理,安全系数取值又偏小,致使拉索和吊杆易出现疲劳破坏。

由于构造和手段的限制,目前对它们无法进行更深入的检查,导致拉索和吊杆的破坏存在极大的突然性。

广州海印大桥斜拉索和四川宜宾小南门桥吊杆断裂破坏就是典型示例。

(5) 改革开放后,我国公路建设的高速发展初期建设的不少桥梁也存在安全与耐久性方面的隐患。

比如:近二十年,我国在大江大河上、深沟峡谷间修建了为数众多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刚构桥,由于在设计和施工上存在一定的缺陷或不足,致使这些桥梁在投入使用1到6年后,普遍暴露出预应力管道压浆不饱满或漏压浆、后期预应力损失偏大,主梁跨中下挠过大、梁体斜向和纵横向开裂等危及桥梁正常使用与耐久性的缺陷与病害;再如:我国近些年修建的高速公路上,采用预制安装施工方法修建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与小箱梁桥,这些桥梁在投入使用以后,普遍出现了梁端支承受力不匀、支座滑脱造成梁体受力不均,横向联接薄弱、铰缝纵向开裂,单板或单梁受力特征显著,在当前频繁重载交通下,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6) 我国地域辽阔,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差异较大,造成不同地区的桥梁病害和损伤表现出较强的区域分布特点。

如沿海地区的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普遍存在钢筋锈蚀、混凝土保护层层离或剥落等耐久性问题;西北、华北地区由于季节性河流较多、温差较大,下部结构的磨蚀与侵蚀问题较突出;东北等寒冷地区,混凝土桥梁结构的冻融损伤问题较典型;南方地区的基础冲刷和水毁问题较严重。

(7) 近些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流量出现了持续迅速的增长,加之在我国的货物运输车辆中普遍存在、屡禁不止的超载现象,极大地增加了路网中桥梁结构的负担,低等级公路上的桥梁压垮现象时有发生,高速公路桥梁也普遍暴露出过早损坏的不正常现象。

(8) 历年桥梁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桥梁有相当一部分处于“带病”工作甚至在“危险”状态。

虽然交通运输部每年都安排大量资金用于国省道危旧桥梁的改造和技术提升,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些年我国公路交通的通行量和单车荷载重量均呈快速增长趋势,加之我国目前公路桥梁中荷载等级较低(汽—20级以下)的桥梁总数大,尤其是农村公路上的桥梁技术状况相对较差,致使公路桥梁中的危桥比例不降反升。

表2-1列举了近些年全国危桥调查的基本情况,其中1999~2005年统计结果不含农村公路,2006、2007两年统计农村公路后,危桥的数量及其所占比例均有大幅上升。

近五年全国危桥的基本情况表2-1总的看来,我国公路桥梁的总体技术状况不容乐观。

我国虽已成为世界桥梁大国,但在桥梁的养护管理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和亟待解决的技术和管理问题。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这些问题会不断的暴露和显现出来,并成为制约公路交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也将成为我国走向世界桥梁强国过程中必须突破的一个关键环节。

3 近年来的主要进展为解决我国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我国交通主管部门围绕桥梁养护的各个环节,持续立体开展了较系统的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技术成果,形成了较完善的技术体系,提高了行业技术水平,推动了行业科技进步。

尤其是“十五”以来,依托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部省联合攻关项目和部交通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等科研项目平台,交通运输部针对制约公路桥梁养护管理的瓶颈性技术问题,把握行业热点问题和国际前沿,从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推广等方面设立百余项科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技术成果与突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桥梁养护检查、技术状况评价与养护管理技术“七五”“、八五”和“九五”期间,通过“公路桥梁使用功能评价方法”、“公路桥梁管理信息系统”和“公路桥梁周期费用分析与状况预测模型研究”等一系列部重点项目和国家推广项目“公路桥梁管理系统推广”的实施,构建了我国公路桥梁技术状况和使用功能评价方法与标准体系。

在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方面,其主要成果是:构建了通过对桥梁各部件技术状况的综合评定,确定桥梁的技术状况等级的评定方法。

本方法的核心内容将桥梁各组成部件作为“串联”系统,依据缺损程度、缺损对使用功能的影响程度、缺陷发展变化状况进行量化评分,采用标度法并叠加发展趋势修正的方法,对桥梁各部件进行技术状况评定(详见表3-1),并在专家调查评估、层次分析和模糊评估的基础上,依据桥梁各部件重要程度采用权重理论,对桥梁的技术状况做出综合评定。

桥梁技术状况综合评定模型:SB SP D W SBCI W SPCI W DCI •+•+•=BCI (3-1)式中:DCI 、D W 为桥面系的评分值及相应的权重;SPCI 、SP W 为上部结构的评分值及相应的权重;SBCI 、SB W 为下部结构的评分值及相应的权重。

桥梁部件缺损及技术状况评定方法 表3-1在桥梁使用功能评定方面,其主要成果是基于桥梁结构缺损状况、荷载标准足够性和桥面收缩状况三个方面,在系统分析国外公路桥梁使用功能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理论和专家调查评估方法,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桥梁使用功能评定模型。

这成为指导我国公路养护部门制定桥梁养护、维修和改造计划,确定养护维修资金投放优先次序的重要技术依据。

也为维护使用者利益和安全,保证投资效益,确定桥梁养护、维护与改善需求提供了技术手段。

公路桥梁使用功能评定模型:()33221151100R R R D q ωγωγωαβ++-= (3-2) 式中:q D 为桥梁使用功能评定值,以0~100表示,数值越小,功能缺损越大,维修或改善需求越大;1ω、2ω、3ω为结构缺损状况,载重标准不足和桥面收缩功能相应的权重;1R 、2R 、3R 为上述三项功能的缺损值,采用0~5整数权度评分,值越大缺损越小;α、β、γ分别为与公路类别、交通量、绕行距离因素相关的重要性系数。

上述成果形成了我国《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J073-96)、《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和《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报批稿)的核心技术依据,依据成果开发了桥梁养护管理综合系统(CBMS ),并通过国家推广项目进行了推广应用,在31个省市建立了桥梁养护管理系统,入库桥梁达23万余座。

这些技术成果的形成和推广应用,大大提升了我国公路桥梁日常养护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形成了桥梁养护的基础理论体系和应用技术平台。

近10多年以来,我国特大桥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大型桥梁所具有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对养护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大桥养护管理技术应运而生,交通部也专门立体开展了梁桥安全预警技术和监测系统等方面的研究。

虎门大桥、杭州湾大桥、苏通大桥等均结合自身特点,量身定制了各自的养护管理系统、健康检测系统和养护管理手册等技术文件。

另外,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区域公路基础设施的安全问题变得日益突出,桥梁因其在道路运输系统中的重要性,往往被寄予高度关注。

北京市就在2008年专门设立了“桥梁结构安全监测与养护管理技术研究”项目,以期系统研究解决桥梁的使用安全与保障等问题。

(2) 桥梁检测与承载力评定方法桥梁检测与承载力评定技术是判定桥梁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和依据,是桥梁评定的最核心内容,其涉及检测、荷载试验、评定方法和检测仪器设备等多方面内容。

图3-1 桥梁养护管理综合系统我国自“六五”期间开始加大力度开展相关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