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曲线的运用研究

合集下载

什么叫标准曲线

什么叫标准曲线

什么叫标准曲线标准曲线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标准物质制备的一系列溶液,其浓度与检测信号的关系所绘制的曲线。

标准曲线通常用于定量分析中,通过测定待测物质的检测信号,利用标准曲线可以准确地确定待测物质的浓度。

标准曲线的建立是定量分析的基础,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最终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了解标准曲线的概念、建立方法和应用是十分重要的。

标准曲线的建立通常需要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选择适当的标准物质,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其稀释成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溶液;其次,利用适当的检测手段(如光谱法、色谱法、电化学法等),测定这些标准溶液的检测信号;然后,利用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通常是以浓度为横坐标,检测信号为纵坐标,绘制出一条曲线;最后,通过待测物质的检测信号,利用标准曲线可以准确地确定其浓度。

在建立标准曲线的过程中,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特别关注。

首先,选择的标准物质应该纯度高,稳定性好,且易于操作;其次,标准曲线的绘制应该覆盖待测物质的浓度范围,确保在实际分析中能够准确地测定待测物质的浓度;最后,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定期检验标准曲线的准确性,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标准曲线在实际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光谱法为例,常用的标准曲线包括吸光度曲线、荧光强度曲线等,通过测定待测物质的吸光度或荧光强度,利用标准曲线可以准确地确定其浓度。

在药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标准曲线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定量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手段。

总之,标准曲线是定量分析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其建立和应用对于准确测定待测物质的浓度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标准曲线的概念、建立方法和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定量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亚甲基蓝的标准曲线

亚甲基蓝的标准曲线

亚甲基蓝的标准曲线亚甲基蓝是一种常用的生化试剂,用于测定蛋白质含量和核酸电泳。

在实验室中,我们经常需要用到亚甲基蓝的标准曲线来定量分析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本文将介绍亚甲基蓝的标准曲线的建立方法和应用技巧。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定浓度的亚甲基蓝溶液作为标准溶液。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选择一系列浓度递增的蛋白标准品,然后将其与亚甲基蓝混合,制备出一系列浓度递增的标准溶液。

接下来,我们需要利用分光光度计或比色皿对这些标准溶液进行测量,得到它们的吸光度数值。

在测量吸光度之后,我们将吸光度数值作为纵坐标,标准溶液的浓度作为横坐标,绘制出标准曲线。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选择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来拟合标准曲线,得到一个线性方程。

通过这个线性方程,我们可以根据待测样品的吸光度值,反推出其蛋白质含量。

在实际操作中,建立亚甲基蓝的标准曲线需要注意一些技巧。

首先,我们需要确保制备标准溶液时,各个浓度的标准品都能够完全溶解,并且不受外界因素影响。

其次,我们在测量吸光度时,需要保证光程相同,避免吸光度数值的误差。

最后,在绘制标准曲线时,要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和坐标轴范围,确保曲线能够清晰地展现出标准溶液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关系。

亚甲基蓝的标准曲线在生化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建立标准曲线,我们可以准确地测定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为进一步的实验分析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因此,掌握好建立标准曲线的方法和技巧,对于进行生化实验的科研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总之,亚甲基蓝的标准曲线是生化实验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之一。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对于建立标准曲线的方法和应用技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今后的实验操作中,希望大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标准曲线的实际意义

标准曲线的实际意义

标准曲线的实际意义标准曲线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某种物质或现象进行实验测定,所得的数据按一定规律所绘制的曲线。

标准曲线在科学研究和实验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它不仅可以用于定量分析和质量控制,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实验数据,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文将就标准曲线的实际意义进行探讨。

首先,标准曲线可以用于定量分析。

在实验室中,我们经常需要对某种物质的含量进行测定,例如药品中的成分含量、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等。

通过建立标准曲线,我们可以将待测物质的浓度与标准品的浓度进行比较,从而准确地计算出待测物质的含量。

这对于药品生产、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保证产品质量,保障公共健康。

其次,标准曲线可以用于质量控制。

在工业生产中,我们经常需要对产品的质量进行监控,以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通过建立标准曲线,我们可以及时发现产品质量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这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

此外,标准曲线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实验数据。

在科学研究中,我们经常需要对某种现象进行实验观测,获取大量的数据。

通过建立标准曲线,我们可以将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找出数据之间的规律和关联,从而得出科学结论。

这对于推动科学研究的进展,促进科学知识的积累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标准曲线在科学研究和实验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它不仅可以用于定量分析和质量控制,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实验数据,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因此,我们在进行科学实验和研究时,应该重视标准曲线的建立和运用,充分发挥其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的作用。

标准曲线r2

标准曲线r2

标准曲线r2标准曲线r2是指在统计学中用来评估回归模型拟合优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r2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出回归方程对观测数据的拟合程度,通常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

在实际应用中,r2值越接近1,说明回归方程对观测数据的拟合程度越好,反之则拟合程度越差。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我们常常需要对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评估,以确定模型是否能够很好地解释观测数据的变异。

而r2值作为一个常用的评价指标,能够帮助我们判断回归模型的拟合程度,从而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评估。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r2值来评估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

计算公式如下:r2 = 1 (Σ(yi ŷi)² / Σ(yi ȳ)²)。

其中,yi表示观测值,ŷi表示模型预测值,ȳ表示观测值的平均值。

通过计算观测值与模型预测值之间的差异占观测值总变异的比例,我们可以得到r2值,从而判断回归模型的拟合程度。

在实际数据分析中,我们通常会将得到的r2值与经验阈值进行比较,以判断回归模型的拟合程度。

一般来说,r2值大于0.8可以认为模型拟合优度较好,而小于0.5则意味着模型拟合程度较差。

当然,对于不同领域的数据分析,对于r2值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除了用于评估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外,r2值还可以用于比较不同模型的拟合程度。

通过比较不同模型的r2值,我们可以选择拟合程度较好的模型,从而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标准曲线r2作为评估回归模型拟合优度的重要指标,在数据分析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计算r2值,我们可以判断回归模型对观测数据的拟合程度,从而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评估,并选择拟合程度较好的模型进行进一步分析和预测。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标准曲线r2这一重要的统计指标。

物理实验技术使用中的实验效果评估方法

物理实验技术使用中的实验效果评估方法

物理实验技术使用中的实验效果评估方法引言:在物理实验中,实验效果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能够帮助研究者了解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实验效果评估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量化实验的质量,提供依据用于判断实验数据的可信程度。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实验效果评估方法。

一、重复实验法重复实验法是最常见的实验效果评估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重复进行相同实验,然后对各次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以确定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在进行重复实验时,需要确保实验条件相同,以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二、误差分析法误差分析法是一种用于评估实验效果的常用方法。

该方法通过计算实验结果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异,来判断实验的准确性和偏差程度。

误差分析法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进而改进实验设计和操作方法。

三、标准曲线法标准曲线法在实验效果评估中得到广泛应用。

该方法通过绘制实验数据与标准曲线之间的关系,来判断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标准曲线法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实验数据的信号强度、灵敏度和线性程度,从而评估实验的质量。

四、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效果评估方法。

该方法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来判断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置信度。

统计分析法可以帮助研究者判断实验数据的分布规律、相关性和显著性差异,为实验结果的解释提供依据。

五、仪器校准法仪器校准法是一种用于评估实验效果的特殊方法。

该方法通过对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校准,来确定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

仪器校准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检查仪器设备的仪表误差,以及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结论:在物理实验技术使用中,实验效果评估方法的选择对于研究者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选择和运用实验效果评估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实验设计和操作的质量。

重复实验法、误差分析法、标准曲线法、统计分析法以及仪器校准法都是常见的实验效果评估方法,可以相互结合运用,以获得更全面的实验效果评估结果。

什么是标准曲线

什么是标准曲线

什么是标准曲线标准曲线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一系列标准物质的浓度与其对应的测定值所绘制的曲线。

它是分析化学中常用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标准曲线可以准确地测定未知物质的浓度,是分析化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首先,标准曲线的制备是非常关键的。

在制备标准曲线时,首先需要准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然后使用相同的分析方法对这些标准溶液进行测定,得到一系列浓度与测定值的对应关系。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选择线性关系较好的标准曲线,因为线性关系的标准曲线在测定未知样品浓度时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标准曲线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

在分析化学中,我们通常使用最小二乘法对标准曲线进行拟合,以获得最佳的线性关系。

通过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我们可以根据待测样品的测定值,反推出其浓度,从而实现对待测样品浓度的准确测定。

此外,标准曲线的斜率和截距也是非常重要的参数。

标准曲线的斜率代表着测定值与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而截距则代表着零浓度时的测定值。

通过斜率和截距的确定,我们可以建立起测定值与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实现对未知样品浓度的准确测定。

总之,标准曲线是分析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定量分析工具,通过标准曲线可以实现对未知样品浓度的准确测定。

在制备标准曲线时,需要准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并通过线性关系较好的标准曲线进行拟合,以获得最佳的线性关系。

标准曲线的斜率和截距也是非常重要的参数,通过它们的确定可以建立起测定值与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因此,掌握标准曲线的制备和应用方法对于分析化学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calibration校准曲线

calibration校准曲线

校准曲线是科学研究和实验中常用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帮助研究人员准确地测量和分析样品中的成分或某种性质。

校准曲线通常是一个标准曲线,其横坐标表示被测量的物理量,纵坐标表示测量得到的响应,使用不同浓度或值的标准样品得到的数据点连接而成。

根据这个标准曲线,研究人员可以准确地确定未知样品的浓度或性质。

本文将对校准曲线的概念、应用和重要性进行深入探讨。

一、校准曲线的概念1.1 校准曲线的定义校准曲线是实验室中用于测量和分析样品的重要工具。

它是一条经过标准样品数据点的曲线,能够将被测量的物理量和测得的响应值进行定量的关联。

校准曲线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定未知样品的浓度或性质,从而实现对样品的准确测量和分析。

1.2 校准曲线的建立方法校准曲线的建立通常需要使用一系列标准样品来进行实验。

准备一系列已知浓度或值的标准样品,然后分别对这些样品进行测量,得到它们的响应值。

将这些数据点绘制成曲线,就可以得到一个校准曲线。

根据这条曲线,可以通过对未知样品进行测量得到的响应值,反推出样品的浓度或值。

1.3 校准曲线的特点校准曲线通常具有线性或非线性的特点。

线性校准曲线的特点是呈现一条直线,其斜率和截距与被测物理量的浓度或值之间呈现线性关系。

非线性校准曲线则不符合线性关系,通常需要进行曲线拟合来确定样品的浓度或值。

二、校准曲线的应用2.1 校准曲线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在化学分析实验中,校准曲线被广泛应用于对样品成分或浓度的测量和分析。

通过校准曲线,可以准确地确定未知样品中某种化合物的含量,从而实现对样品的精确分析和定量测量。

2.2 校准曲线在光谱分析中的应用在光谱分析实验中,光谱仪常常利用校准曲线来确定未知样品中某种成分的浓度。

通过测量不同浓度的标准样品,建立出合适的校准曲线,再通过对未知样品的测量得到的响应值,可以通过插值或外推法来准确地确定未知样品的成分浓度。

2.3 校准曲线在生物学实验中的应用在生物学实验中,校准曲线也被广泛应用于对生物样品的浓度或值的测量。

标准曲线的原理

标准曲线的原理

标准曲线的原理
标准曲线是一种统计学上常用的图形形式,它的原理在于展示一组数据点相对于均值的分布情况。

标准曲线通常呈现为一个钟形曲线,也被称为正态分布曲线或高斯曲线。

在标准曲线中,数据点的分布呈对称性,均值位于曲线的中心位置,并且大部分数据点集中在均值附近。

曲线两端的数据点数量逐渐减小,形成了曲线两侧的“尾巴”。

标准曲线的形状和分布受到均值和标准差的影响。

均值决定了曲线的中心位置,标准差决定了曲线的宽度。

当均值增加或减小时,曲线整体平移;当标准差增加时,曲线变得更加扁平,分布范围增大;当标准差减小时,曲线变得更加陡峭,分布范围减小。

标准曲线在统计学中被广泛应用。

对于正态分布的数据,我们可以使用标准曲线来估计具体数值所处的位置。

例如,我们可以根据标准曲线的特性来估计某个数据点在整个数据集中的相对位置,并进行概率推断。

此外,标准曲线还常被用于描述实际测量结果的分布情况,以及进行假设检验和推断统计等分析。

综上所述,标准曲线是一种展示数据点相对于均值的分布情况的统计图形。

它通过正态分布的形式,描述了数据点的分布特征,并可用于概率推断和统计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准曲线斜率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 分析 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样品分析时是否 需同时制作校准曲线。分析人员可根据实践经 验, 找出各个分析项目校准曲线斜率的主要影 响因素, 如显色温度、显色剂质量等对校准曲线 斜率的影响程度。如砷的测定对温度比较敏感, 所以, 当温差较大时, 需重新制作校准曲线; 挥 发酚的测定对不同批号、不同质量的显色剂比 较敏感, 因此, 重新配制显色剂时, 必须重新制 作校准曲线。 2 根据校准曲线斜率的变化, 判断标准溶液的 稳定性
( 以上由江苏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刘莺供稿)
( 上接第188页) 白值, 而对污染源等高浓度样品分析时, 空白值 可适当高些。
表3 砷空 白吸光值与标准样品 分析误差的关系
标样砷浓度 分 析结果平 相对误 差 空白吸光值
( mg/ L ) 均值 ( m g/ L ) ( % )
0. 010
0. 020 0. 300
杨树成
( 射阳县环境监测站, 江苏射阳 224300)
挥发酚
总氰
镉柱还 原法
4 -氨基安替 比林氯仿萃 取光度法
吡唑啉 酮光度

75 1
7 21
7 21
54 3
4 60
6 38
10
20
10
50
水 20 0. 0543 0. 0453 0. 0502
+ 8. 1
- 9. 7
10
氯仿 20
0. 0395 0. 0327 0. 0363
+ 8. 9
- 9. 8
第3期 化 工 环 保
·18 7·
标准曲线的运用研究
在环境监测分析中, 经常采用校准曲线进 行定量测定。为了正确地运用校准曲线, 了解各 个分析项目校准曲线斜率的稳定性及影响稳定 性的主要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1 校准曲线斜率的稳定性及其运用
不同的分析项目, 不同的分析方法, 校准曲 线斜率的稳定性不同。如校准曲线的斜率较为 稳定, 则在样品分析时, 可只测定两个标准点, 当此两个标准点与原曲线相应点的相对偏差均 小于5% 时, 可使用原校准曲线。因此, 样品分析 前, 需根据斜率的稳定性来确定是否需同时制 作校准曲线。据笔者的工作实践, 可将校准曲线 的 斜 率分 为 稳 定、较 稳定 和 不 稳定 3 类。实验 条 件的改变对校准曲线斜率无影响或影响很小,
同一试验条件下, 校准曲线的斜率较稳定, 可说明标准溶液稳定性较好, 未发生较大变化, 不需重新标定。因此, 可根据校准曲线斜率的变 化, 判断标准溶液的稳定性, 从而确定标准溶液 的保存时间。对氰化钾标准溶液进行了稳定性 试验, 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 随着氰化钾标准溶液放置 时间的增长, 校准曲线斜率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且在第9星期后下降趋势更为明显。因此, 氰化 钾标准溶液最多保存时间为2个月, 为保证其浓 度变化在规定要 求之内, 每隔1个月或不超过 1. 5个月, 必须重新标定一次。 3 空白值对不同浓度样品分析的影响
参比液


分析次数
20
20
b max
0. 00768 0. 0584
bmi n
0. 00675 0. 0540
b
0. 00712 0. 0560
bmax- b b
+ 7. 8
+ 4. 3
bmin- b b
- 5. 2
- 3. 6
注 表中 b 为校准曲线斜率。
表1 校准曲线斜率统计 结果
硝酸 盐氮
12
0. 071
0. 095
13
0. 064
14
0. 051
0. 094 0. 098
15
0. 050
0. 098
16
0. 041
0. 090
注 b 2的平均值为 b2= 0. 094。
b1与 b2 的相对偏 差 ( % )
7. 4 10. 6 4. 3 2. 1
0 0 - 2. 1 - 4. 3 - 11. 7 - 11. 7 - 12. 8 - 24. 5 - 31. 9 - 45. 7 - 46. 8 - 56. 4
示波极谱法测定工业废水中微量锰
江汉大学城建环保系王瑞敏等人采用示波 极谱法测定工业废水中的微量锰含量。在 pH 8 - 10、浓度0. 01mol/ L 的硼砂溶液中, 锰( Ⅱ) 在 示波极 谱上能 产生灵 敏的 吸附 波, 峰 电位 为 - 1. 53V ( VS. SCE) , 在锰( Ⅱ) 含量为0. 01212 g/ L 范围内, 极谱波高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 关系。该方法定量 范围宽、灵敏 度高、准确、简 便。
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空白值对不同浓度样品分 析的影响程度不同, 因此, 样品分析时, 特别是 低浓度样品分析时, 使用校准曲线, 必须注意到 空白值 的高低。现以 二乙 氨基 二硫代 甲酸 银 ( AgDDC) 光度法测定砷为例, 观察空白值高低 对不同浓度样品分析的影响。
在同一日, 使用两种不同的吸收液, 分别制 作校准曲线, 并对两组不同浓度的标准样品各6 个进行分析, 试验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 空白吸光值较低时, 对高 浓度和低浓度样品的分析结果影响均较小, 相 对误差较低; 空白吸光值较高时, 对低浓度样品 分析结果影响较大, 相对误差高, 对高浓度样品 分析结果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 清洁地表水、 地下水等低浓度样品分析时, 必须有较低的空
25
水 20 0. 106 0. 0927 0. 102
+ 4. 0
- 9. 1

六价铬 二氧化硫
A gD DC 光度法
7 21 5 10
二苯碳酰 二肼分光
光度法
四氯汞 钾溶
液吸收-盐 酸副玫 瑰苯
胺光度法
72 1
7 21
54 0
5 48
10
30
10
5
氯仿 18
0. 0340 0. 0284 0. 0313
斜率的平均相对偏差小于5% , 可认为该曲线为 斜率稳定曲线; 实验条件的改变, 引起校准曲线 斜率发生较小的变 化, 平均相对 偏差在5% 10% 之间, 可认为该曲线为斜率较稳定曲线; 实 验条件的改变, 引起校准曲线斜率发生较大的 变化, 平均相对偏差大于10% , 可认为该曲线为 斜率不稳定曲线。实际工作中, 斜率的稳定性可 按照分析结果的精度要求等进行划分。如样品 分析结果精度要求较高, 则划分校准曲线斜率 稳定性时, 斜率的平均相 对偏差可小一些; 反 之, 则可大一些。
( 下转第190页)
·190·
化 工 环 保 1997年第17卷
渣含碳量为18% - 20% , 流化床锅炉灰含碳量 为0. 5% - 1. 0% , 以年利用炉渣6万 t 计, 相当 于回收标煤11000余吨, 价值达270多万元; 年增 发电2500万 kW h, 价值200万元以上。因此选 用75t / h 循环流化床锅炉消化合成氨厂造气炉 渣, 投资低、效益好, 为中型氨厂节能、治理三废 开辟了新途径。
试剂质量和实验环境条件是影响空白值高 低的主要因素。空白值高, 引起校准曲线截距大 而不稳定。环境监测分析中, 校准曲线截距一般 是由测得值减去空白值后进行回归计算所得, 这给计算带来了方便, 但掩盖了空白值的波动
表2 氰化钾标准溶液稳定 性试验结果
存放时间 ( 星期)
1
校准曲线斜 率
自配标准 溶 标样配制标
笔者对六价铬、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 氮、总氰、砷、二氧化硫等7个分析项目进行了试 验, 其校准曲线斜率统计结果见表1。
项目
氨氮
亚硝酸 盐氮
分析方法
纳 氏试 剂 光度

N -( 1-萘 基) -乙二
胺光度法
光度计
7 21
751
波长 ( nm)
4 20
543
比色皿
20
10
( mm)
显色体积
50
50
( mL)
斯回收利用方案的实施可谓一举两得, 既节约了 能源, 提高了效益, 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 抚顺石油一厂 王福)
有机磷农药废水的综合治理
天津化工科技信息研究所王晓梅等人研究 了以减压蒸馏、低压酸性水解、冷却结晶回收氯 化铵、回收磷酸钙为主的工艺, 综合治理有机磷 农药废水。氧化乐果粗酯 废水经处理后, COD 由125000g/ L 左右降至15000mg / L 以下, 去除 率 为 88% , 有 机 磷 浓 度 由 51000m g/ L 降 至 1000m g/ L , 去除率为98% , 每处理1t 废水可回 收氯化铵80kg、磷酸钙150kg 。
液 b1
准溶液 b2
0. 101
0. 098
2
0. 104
0. 094
3
0. 098
0. 097
4
0. 096
0. 094
5
0. 094
0. 098
6
0. 094
0. 096
70. 0920来自 08980. 090
0. 088
9
0. 083
0. 090
10
0. 083
11
0. 082
0. 093 0. 095
0. 019 0. 290
- 5. 0 - 3. 3
0. 108
0. 020 0. 300
0. 014 0. 288
- 30. 0 - 4. 0
4 结语 了解各个分析项目校准曲线斜率的稳定性
及影响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可决定是否能采用 带标点检验原校准曲线, 省略重新制作校准曲 线; 从校准曲线斜率的变化, 可判断标准溶液的 稳定性, 从而确定其标定周期; 分析低浓度样品 时, 应使用高纯度的水和试剂, 以减少空白值, 降低样品的分析误差。总之, 科学地运用校准曲 线, 对于降低分析成本、提高监测质量有着重要 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