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课-远程12章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及解答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及解答

第一章概述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12 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答:边缘部分:由各主机构成,用户直接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共享;低速连入核心网。

核心部分:由各路由器连网,负责为边缘部分提供高速远程分组交换。

1-17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解:(1)发送时延:ts=107/105=100s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2)发送时延ts =103/109=1μs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

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就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

1-21 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答: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而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提供服务。

管理信息系统课后习题答案(全)

管理信息系统课后习题答案(全)

管理信息系统课后题答案(1-12 章)第一章1。

3 如何理解人是信息的重要载体和信息意义的解释者?答:信息系统包括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两个方面。

信息处理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 使它获得新的结构与形态或者产生新的数据。

由于信息的作用只有在广泛交流中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通信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系统的发展。

广义的信息系统概念已经延伸到与通信系统相等同。

这里的通信不仅是通讯,而且意味着人际交流和人际沟通,其中包含思想的沟通,价值观的沟通和文化的沟通.广义的沟通系统强调“人"本身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沟通工具,还是资讯意义的阐述者,所有的沟通媒介均需要使资讯最终可为人类五官察觉与阐述,方算是资讯的沟通媒介。

1.4 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哪些方面能给管理提供支持?答:广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从哲学上阐述信息技术与人的本质关系。

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

该定义强调的是人们对信息技术功能与过程的一般理解。

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与高科技含量。

信息技术对计划职能的支持;对组织职能和领导职能的支持; 对控制职能的支持。

由此可见, 信息系统对管理具有重要的辅助和支持作用,现代管理要依靠信息系统来实现其管理职能,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1。

5 为什么说管理信息系统并不能解决管理中的所有问题?答:管理是一种复杂的获得,它既涉及客观环境,又涉及人的主观因素. 由于生产和社会环境的复杂性, 也由于事物之间复杂的相互联系和事物的多变性,等等原因,人们在解决管理问题时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数据, 更不可能把所有的,待选择的解决方案都考虑进去,而管理信息系统解决问题时运行的程序是由人来编写的。

PC第12课计算机实用技术(PPT全+练习)(朱阳版)

PC第12课计算机实用技术(PPT全+练习)(朱阳版)
查阅路由器IP(例192.168.0.1) 设置电脑IP与路由器IP同一网段(例192.168.0.2/255.255.255.0/192.168.0.1,或自动获取) 在IE地址栏输入路由器IP(例192.168.0.1)打开路由器设置界面 输入帐号/密码(例:帐号admin,密码空) 设置宽带接入方式 Static IP(静态地址,需设置IP,掩码,网关,DNS) Obtain an IP automatically (动态获取IP地址和网络配置) PPPoE(ADSL,需设置上网帐号,密码) 设置无线选项 开启无线功能、设置SSID以及是否广播、频段、无线密码保护 DHCP 修改路由器密码 设置安全选项:MAC过滤、DMZ等
平行线与交叉线
平行线(网线两端采用同样的接线标准)
HUB 网卡
HUB Uplink HUB普通口 交叉线(网线两端采用不同的接线标准) 对等连接
双机互连:568A 568B
HUB Uplink HUB Uplink HUB普通口 HUB普通口 智能接口:不需考虑平行或交叉
Ping命令查看域名IP、判断网络通断
C:\Users\zhuyang>ping 正在 Ping [202.120.224.5] 具有 32 字节的数据: 来自 202.120.224.5 的回复: 字节=32 时间=3ms TTL=54 来自 202.120.224.5 的回复: 字节=32 时间=3ms TTL=54 来自 202.120.224.5 的回复: 字节=32 时间=3ms TTL=54 来自 202.120.224.5 的回复: 字节=32 时间=2ms TTL=54 202.120.224.5 的 Ping 统计信息: 数据包: 已发送 = 4,已接收 = 4,丢失 = 0 (0% 丢失), 往返行程的估计时间(以毫秒为单位): 最短 = 2ms,最长 = 3ms,平均 = 2ms

《SQL Server 2000》网络课程同步练习与模拟试题

《SQL Server 2000》网络课程同步练习与模拟试题

同步练习题第1章数据库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 通常所说的数据库系统(DBS)、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数据库(DB)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 DBMS包含DB和DBSB. DB包含DBS和DBMSC. DBS包含DB和DBMSD.三者无关答案:A2.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A. 符号化表示B. 载体C. 内涵D. 抽象答案:C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数据库避免了一切数据重复B. 数据库减少了数据冗余C. 数据库数据可为经DBA认可的用户共享D. 控制冗余可确保数据的一致性答案:A4.在数据库中,产生数据不一致的根本原因是A. 没有严格保护数据B. 数据存储量太大C. 数据间联系弱D. 数据冗余答案:D5.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查询、插入、修改和删除,这类功能称为A. 数据定义功能B. 数据管理功能C. 数据操纵功能D. 数据控制功能答案:C6.E-R模型是数据库设计的工具之一,它一般适用于建立数据库的A. 概念模型B. 结构模型C. 物理模型D. 逻辑模型答案:A7. 当实体中有多个属性可作为键而选定其中一个时,称为该实体的A. 外部键B. 候选键C. 主键D. 主属性答案:C8. 如某属性虽非该实体主键,却是另一实体的主键,称此属性为A. 外部键B. 候选键C. 主键D. 主属性答案:A9.自然连接是构成新关系的有效方法。

一般情况下,当对关系R和S使用自然联接时,要求R和S含有一个或多个共有的A. 元组B.行C. 记录D.属性答案:D10.关系模型中的关系模式至少是A.1NF B.2NFC.3NF D.BCNF答案:A11.候选关键字中的属性称为A.非主属性B.主属性C.复合属性D.关键属性答案:B12.关系模式中各级模式之间的关系为A.3NF⊂2NF⊂lNF B.3NF⊂lNF⊂2NFC.1NF⊂2NF⊂3NF D.2NF⊂lNF⊂3NF答案:A13. 数据库物理设计完成后,进入数据库实施阶段,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实施阶段的工作的是A. 建立库结构B.扩充功能C. 加载数据D.系统调试答案:B14.从E-R模型向关系模型转换,一个M:N的联系转换成关系模式时,该关系模式的键是A. M端实体的键B. N端实体的键C. M端实体键与N端实体键组合D. 重新选取其他属性答案:C15.数据库逻辑设计的主要任务是A. 建立E-R图和说明书B.创建数据库模式C. 建立数据流图D. 把数据送入数据库答案:B二、填空题1.要满足基本应用,一个数据库系统通常应提供给用户使用的基本语言有和。

地质大学远程网络继续教育结构力学习题集以及答案解读

地质大学远程网络继续教育结构力学习题集以及答案解读

1、杆系结构中梁、刚架、桁架及拱的分类,是根据结构计算简图来划分的。

(正确)2、定向支座总是存在—个约束反力矩(正确)和一个竖向约束反力。

(错误)3静力和动力荷载的区别,主要是取决于它随时间变化规律、加载速度的快慢。

其定性指标由结构的自振周期来确定。

(正确)4、铰结点的特性是被连杆件在连接处既不能相对移动,(正确)又不能相对转动。

(错误)5、线弹性结构是指其平衡方程是线性的,(正确)变形微小,(正确)且应力与应变之间服从虎克定律。

(正确)1、学习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结构在各种外因作用下结构内力与()计算,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反应;研究结构的()规则和()形式等问题。

正确答案:位移,动,组成,合理2、支座计算简图可分为刚性支座与弹性支座,其中刚性支座又可分为()、()、()和()。

正确答案:链杆,固定铰支座,固定支座,滑动支座3、永远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称为固定荷载,暂时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称为()它包括()、()、()、()和()等正确答案:活载,风,雪,人群,车辆,吊车4、刚节点的特性是被连接的杆件载连接处既无()又不能相对();既可传递(),也可传递()正确答案:移动,转动,力,力矩第二章平面体系的几何构成分析1、图中链杆1和2的交点O可视为虚铰。

()O正确答案:正确2、两刚片或三刚片组成几何不变体系的规则中,不仅指明了必需的约束数目,而且指明了这些约束必须满足的条件。

()正确答案:正确3、在图示体系中,去掉1-5,3-5,4-5,2-5,四根链杆后,的简支梁12,故该体系具有四个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12345正确答案:错误4、几何瞬变体系产生的运动非常微小并很快就转变成几何不变体系,因而可以用作工程结构。

()正确答案:错误5、图示体系是几何不变体系。

()正确答案:错误2-2几何组成分析1.正确答案:几何不变,且无多余联系。

2.(图中未编号的点为交叉点。

)A B CDEF正确答案:铰接三角形BCD视为刚片I,AE视为刚片II,基础视为刚片III;I、II间用链杆AB、EC构成的虚铰(在C点)相连,I、III间用链杆FB和D处支杆构成的虚铰(在B点)相联,II、III 间由链杆AF和E处支杆构成的虚铰相联3.(图中未画圈的点为交叉点。

计算机网络(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一、名词解释。

1.A2.D3.C4.B5.G6.H7.E8.F9. I 10.J 二、选择题。

1.B 2.C 3.C 4.A5.A6.B7.B8.D9.A 三、判断对错。

1.N 2.Y 3.N 4.N 5.Y 6.Y 7.Y 8.N 9.N四、问答题。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答: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阶段一:20世纪50年代数据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AR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标准化的研究广域网、局域网与分组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Internet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计算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宽带城域网与接入网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2.按照资源共享的观点定义的计算机网络应具备哪几个主要特征?答: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互连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自治系统”;连网计算机在通信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同的网络协议。

3.现代网络结构的`特点是什么?答:随着微型计算机和局域网的广泛使用,使用大型机与中型机的主机-终端系统的用户减少,现代网络结构已经发生变化。

大量的微型计算机是过局域网连入城域网,而城域网、广域网之间的互联都是通过路由器实现。

4.广域网采用的数据交换技术主要有几种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答:数据交换技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线路交换。

线路交换之前,首先要在通信子网中建立一个实际的物理线路连接;通信过程分为三步:线路连接,数据传输和线路释放。

优点是通信实时性强,但存在对突发性通信不适应,系统效率低;不具备存储数据的能力,不能平滑通信量;也没有差错控制能力。

还有一类就是存储转发交换。

发送的数据与目的地址、源地址、控制信息按照一定格式组成一个数据单元进入通信子网。

通信子网中的结点是通信控制处理机,负责完成数据单元的接受、差错校验、存储、路由选择和转发功能。

计算机网络6课后习题答案(全而详细)

计算机网络6课后习题答案(全而详细)

4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课后习题解答
对分组交换,当 t=x/b, 发送完最后一 bit; 为到达目的地,最后一个分组需经过 k-1 个分组交换机的转发, 每次转发的时间为 p/b, 所以总的延迟= x/C+(k-1)p/b+kd 所以当分组交换的时延小于电路交换 x/b+(k-1)p/b+kd<s+x/b+kd 时, (k-1)p/C<s 由上式可知,当 k 和 b 一定时,p 越小,分组交换的时延越小,即需要传送少量数据时(即 p<<x),分组交换的时延较小。 1-11 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 x 和(p+h)(bit),其中 p 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 h 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 p 的大小无关。 通信的两端共经过 k 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 b(bit/s),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 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 p 应取为多大? 答:分组个数 x/p, 传输的总比特数:(p+h)x/p 源发送时延:(p+h)x/pb 最后一个分组经过 k-1 个分组交换机的转发,中间发送时延:(k-1)(p+h)/b 总发送时延 D=源发送时延+中间发送时延 D=(p+h)x/pb+(k-1)(p+h)/b 令其对 p 的导数等于 0,求极值 p=√hx/(k-1) 1-12 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他们的工作方式各有 什么特点? 答:边缘部分 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 信(传送数据、音频或视频)和资源共享。 核心部分 由大量网络和连接 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 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 (提 供连通性和交换)。 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 (C/S 方式)即 Client/Server 方式 ,对等方式(P2P 方式)即 Peer-to-Peer 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 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被用 户调用后运行,在打算通信时主动向远地服务器发起通信(请求服务)。因此,客户程序必 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 一种专门用来提供某 种服务的程序, 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 系统启动后即自动调用并一直不断 地运行着,被动地等待并接受来自各地的客户的通信请求。因此,服务器程序不需要知道客 户程序的地址。 一般需要强大的硬件和高级的操作系统支持。 对等连接方式从本质上看仍然 是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只是对等连接中的每一个主机既是客户又同时是服务器。 网络核心部分是因特网中最复杂的部分。 网络中的核心部分要向网络边缘中的大量主机提供 连通性, 使边缘部分中的任何一个主机都能够向其他主机通信 (即传送或接收各种形式的数 据)。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router)。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路由 器是实现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

电气控制与PLC原理及应用(第二版)_课后习题答案 (2)

电气控制与PLC原理及应用(第二版)_课后习题答案 (2)

第1章习题答案1.1 图形符号通常是指用于图样或其他文件表示一个设备或概念的图形、标记或字符。

文字符号是用于标明电气设备、装置和元器件的名称、功能、状态和特征的,可在电器设备、装置和元器件上或其近旁使用,是用以表明电器设备、装置和元器件种类的字母代码和功能字母代码。

图形符号由符号要素、限定符号、一般符号以及常用的非电气操作控制的动作(如机械控制符号等),根据不同的具体器件情况构成。

文字符号分为基本文字符号和辅助文字符号。

1.2 电气原理图是说明电气设备工作原理的线路图。

表示各种电气设备在机械设备和电气控制柜中的实际安装位置。

电气互连图是用来表明电气设备各单元之间的接线关系的。

电气原理图中不考虑电气元件的实际安装位置和实际连线情况,只是把各元件按接线顺序用符号展开在平面图上,用直线将各元件连接起来。

电气设备安装图提供电气设备各个单元的布局和安装工作所需数据的图样。

电气互连图一般不包括单元内部的连接,着重表明电气设备外部元件的相对位置及它们之间的电气连接。

1.3 接触器主触点被卡住、触点熔焊在一起可能引起动铁心不能释放。

应立即切断电源。

1.4 中间继电器触点因为通过控制电路的电流容量较小,所以不需加装灭弧装置。

当被控电动机启动电流小于中间继电器触点的额定电流时。

1.5 电动机启动时的启动电流很大,启动时热继电器不会动作。

因为电动机启动时间短,热继电器来不及动作。

1.6 JS7-A型时间继电器电磁机构翻转180°安装后,通电延时型可以改换成断电延时型,那么这种时间继电器就具有四种类型的触点:延时闭合动合触点;延时断开动断触点;延时断开动合触点;延时闭合动断触点。

1.7 按钮互锁正、反转控制线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容易产生短路事故。

电动机正转接触器主触点因弹簧老化或剩磁的原因而延迟释放时,或者被卡住而不能释放时,如按下反转按钮,则反转接触器又得电使其主触点闭合,电源会在主电路短路。

1.10 正转和反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沿 x 轴方向。
dq
dE =
4πε 0 ( L − x ) 2 + R 2
[
( L − x ) dq
]
R
p Q x L x
3 2
O
圆柱面在 P 电产生的总场强为
E = ∫ dE = ∫
0
L
σ ( L − x) ⋅ 2πR ⋅ dx 4πε 0 ( L − x) + R
2
[
2 32
]
= =
2π R ⋅
q (r ≤ R) 4πε 0 R q (r ≥ R) 4πε 0 r
电 势能
wa = q ∫
b ( 0 势能点 )
a a
r r E ⋅ dl
= qU
电 场力做功
Aab = w a − wb = qU a − qU b = qU ab
12-1. 两个小球各带电 q=2.0×10-7 C ,可在如图所示的无摩 擦的棒上自由滑动。若每个小球的质量都为 m=0.10 g ,试求它 们的平衡位置及棒上的反作用力。 解: 设电荷在棒中位置距 O 为 l , 则两电荷间距离 AB=l
S′ α
S`
R
r α a q
S
q ⋅ dS 2 ∫ 4πε 0 r S′

S` r
q 2 =∫ ⋅ 2 r sin θdθ π 2 4πε 0 r 0
θ
q
q q a = (1 − cos α ) = (1 − ) 2 2 2ε 0 2ε 0 a +R
12-7. 半径 R 的带电球体,电荷体密度ρ=k / r ( k 为常 数。 r 为到球心的距离, r ≤ R),求球体内外的场强分布。 解: (1)在球体内: r ≤ R,
s a/2
R
a s q
q
解: (1)s 为边长为 a 的立方体表面积 S 的 1/6 , q 在该立方体的中心,
s q
由高斯定理,S 的电通量为
1 ϕ1 = 6

S
r r E ⋅ dS =
q 6ε 0
2 2 为半径,作球面。 r = a + R (2)以 q 为球心,
圆面s电通量等于对应球冠 s’ 的电通量. 在球冠上去一细圆环,其面积为 ds = 2πr sin θ ⋅ rdθ = 2πr 2 sin θdθ r r ϕ = ∫ E ⋅ dS =
加热水需要的热量
Q = W = mc∆T
加热水的质量
W 3 ×1011 5 7 10 ( kg ) m= = = × 3 2 c∆T 4.18 ×10 ×10
))) 12-9. 图中,A 处有点电荷 +q, B 处有电荷 -q , AB = 2 L, OCD 是以B 为中心、L 为半径的圆。 (1)将单位正电荷从 O 沿半圆 OCD 移到 D 点,电场力做多少 功? (2)将单位负电荷从 D 点沿 AB 延长线移到无穷远处电场力做 多少功?
Q q dx 1 L F = ∫ dF = ∫ 2 4 ( − ) πε a x 0 −L 2
L 2
Qq 1 = ( ) 4πε 0 L a − x − L 2
L 2
Qq ∴F = . 2 2 πε 0 ( 4a − L )
12-3. 将一 “无限长“ 带电细线弯成如图 ) )形状,设电荷均 匀分布,电荷线密度为λ,四分之一圆弧 AB 半径为 R, 试求圆心 O 点的场强。 解: 在 O 点建立直角坐标系xoy. 竖直半无限长导线在 O 点产 生场强:
r r q E ⋅ ds = ∫∫ ε0 S1
r
L
可得
1 E1 ⋅ 2πrL = ηL ε0
S1
• p1
1 η ∴ E1 = 2πε 0 r
1 η E1 = 2πε 0 r
对柱面内一点 P2,做高斯面 S2 . 由高斯定理有
∫∫
S2
r r E ⋅ ds = 0,
S2
• p2
∴ E 2 = 0.
0 (r ≤ R)
Q 2π RL 4πε 0
∫ [( L − x )
0
L
( L − x ) dx
2
+R
L
2 3 2
]
Q 4πε 0 L
1 (x − L) + R
2 2
=
0
Q 1 ( − 4πε 0 L R
1 R +L
2 2
)
沿 x 轴正方向。
12-5. 半径为 R 的无穷长直薄圆筒面上均匀带电,沿轴线单 位长度的电量为η,试求出其场强分布,并画出 E-r 图线。 解: 对柱面外任一点 P1,做圆柱面 S1, 使其过 p1 点。 由高斯定理
电偶极子中垂线上的场强
带电直线场强大小
λ [cosθ1 − cosθ 2 ], Ex = 4πε 0 a λ [sin θ 2 − sin θ 1 ]. Ey = 4πε 0a
无限长带电直线场强大小
λ E= 2πε 0 r
qx E= 4πε 0 ( x 2 + R 2 ) 3 2
均匀带电细圆环轴线上场强
L dx +++++++++++++++ a +Q O p +q X
该电荷元对点电荷 q 的电场力为
Q dx 1 L dF = 4πε 0 (a − x) 2 q
Q q dx 1 L dF = 4πε 0 (a − x) 2
L dx +++++++++++++++ a O +Q
p +q X
细棒对电荷 q 的电场力为
−q q U0 = + =0 4πε 0 L 4πε 0 L
−q q q UD = + =− 4πε 0 (3L) 4πε 0 L 6πε 0 L
单位正电荷由 O 到 D 电场力作的功为
AOD
q = 1 ⋅ (U O − U D ) = 6πε 0 L
+q A
C -q L O L B
D
(2)单位负电荷由 D 到无穷远处电场力作的功为
该薄层电荷在壳内任一点的电势为
ρ
R1
o
r
R2
ρrdr dq dU 0 = = 4πε 0 r ε0
整个带电球壳在壳内任一点的电势为
ρ U 0 = ∫ dU 0 = ε0
R2
ρ 2 2 rdr = R − R ( 2 1 ) ∫ 2ε 0 R1
12-11. 电荷面密度分别为 +σ 和 -σ 的两块 “ 无限大” 均 匀带电平行平面,分别与 x 轴垂直相交于 x1= a, x2= -a 两点。 设坐标原点 O 处电势为零,试求空间的电势分布。 +σ -σ σ − (− a < x < a ) r ε0 解: 场强分布 E = 0 ( x < − a及 x > a ) x -a +a 电势分布: O
两带等量异号电荷无限大平面间场强
电 势差
r r U a − U b = ∫ E ⋅ dl
b a
电势

r r U a = ∫ E ⋅ dl ,
零电势 a
r r U a = ∫ E ⋅ dl 无限远为零势点
点电荷电势

q U= 4πε 0 r
qi Up = ∑ i 4πε 0 r U=
a
点电荷系电势
均匀带电球面电势
AD ∞ = − 1 ⋅ (U D
q − 0) = 6πε 0 L
12-10. 图示为一个均匀带电球壳,其电荷体密度为ρ,球 壳内表面半径为R1,外表面半径为 R2 ,设无穷远处为电势零 点,求空腔内任一点的电势。 解: 在球壳内取一薄球壳,半径为 r, 薄球壳所带电量为
dq = ρ ⋅ 4πr 2 dr
真空中高斯定理
r r 1 E ⋅ ds = ∫ ε0 s
( s内)
∑q
均匀带电球面场强
E=
0, (r < R)
q 4πε 0 r 2
(r > R )
均匀带电球体场强
E=
ρr , (r ≤ R) 3ε 0 q (r ≥ R ) 2 4πε 0 r
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场强
σ E= 2ε 0 σ E= ε0
Q 解:电荷面密度为 σ = 2πRL
沿圆柱面的轴线取做 x 轴。
dq
R
p Q x L x
O
在圆柱面上取一细圆环,其电量为
dq = 2πR ⋅ dx ⋅ σ
细圆环在 P 电产生的场强为
dE = 4πε 0 ( L − x ) + R
2
[
( L − x ) dq
2 3 2
]
(参见教材20页 式12-3-14)
r N
+ A
30o 30o
r 电荷间斥力 F
r 重力 mg
r 棒作用力 N
r F
l l
- B
由三力平衡可得:
r mg
N cos 30 = F L (1)
0
O
解方程组得
N sin 300 = mg L ( 2)
−3 棒作用力 N = 2mg = 1.96 ×10 ( N )
0 及 F = 2mg cos 30
R O
r r 1 E ⋅ dS = q ∑ ∫ ε 0(S内) S
1 k 2πk 2 2 2 E ⋅ 4πr = ∫ 4πr dr = r , ε0 0 r ε0
(2)在球体外: r > R,
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