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国学

合集下载

国学导论知识点总结

国学导论知识点总结

国学导论知识点总结一、国学的概念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知识,是中国古代学术传统的总称。

国学源自中国传统文明,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各种学派,涉及的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广泛的思想内涵和历史文化价值。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中国人民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信心的重要来源,也是中国精神的根基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符号。

国学的研究、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现实意义和历史责任。

二、国学的历史渊源国学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华夏文明,是中国古代先贤智慧的结晶。

尧舜禹启蒙学术,孔子提倡儒学,老子倡导道家,墨子提倡墨学,庄子提倡庄学,孟子提倡孟学,解说训诂孔子经典,这是中国传统学术思想文化的重要符号。

隋唐时期,大量的经学文献产生,成为儒家学术思想的主要载体。

宋明时期,儒学发展进一步,提出了新儒家学说。

清代儒学达到巅峰,学者们著书立说,形成了中国古代学术传统的巅峰时期。

现代国学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了西方学术,形成了新的国学研究体系。

三、国学的基本内涵国学的基本内涵包括思想、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其中,儒家思想是国学的核心,涉及《五经》、《十三经》、《论语》、《庄子》、《尚书》、《大学》等经典,主要包括仁、义、礼、智、信等思想理念。

在文学领域,国学涉及了《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经典文学作品,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思想和情感。

在史学领域,国学主要包括《史记》、《资治通鉴》、《汉书》、《三国演义》等历史文献和史书,反映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在哲学领域,国学主要包括《六经》、《道德经》、《易经》、《庄子》等哲学经典,以及儒学、道学、墨学、法学等各种学说,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学术观念。

在艺术领域,国学主要涉及绘画、音乐、舞蹈、书法等传统艺术形式,反映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四、国学的研究方法国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考据研究、对比研究、现代研究等多种方法。

国学

国学

国学研究机构
早在上个世纪初期,章太炎先生创办了 “国学讲习所”,是近代国学研究机构的开端。 后来出现了著名的北大国学门和清华大学国学 研究院。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成立于1925年, 到1929年结束历时四年,以四大导师名闻于 世,培养了一大批著名学者。中央大学也有大 量国学研究机构。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科学 院有相应的研究机构。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国学热兴起。各个大学都建立了国学研究所, 如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有部分大学甚至成立 了国学院和国学系,以人民大学为代表。于此 同时,民间的国学社团普遍兴起,各大高校也 都有国学社。代表的如南京大学国学社。长安 国学院是政府批准的全国范围内首家大学以外 的独立国学院。其后国家又批准了北京国学院, 已经正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兴建。国家级的国学 院也由国务院参事室牵头开始在鸟巢附近规划 兴建。
梁启超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 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
章太炎 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 章太炎史、哲学、政治等等。在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方面,均有成就。 宣扬革命的诗文,影响很大,但文字古奥难解。所著《新方言》、《文 始》、《小学答问》,上探语源,下明流变,颇多创获。关于儒学的著作 有:《儒术新论》、《订孔》等。 一生著作颇多,约有400余万字。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国学和文学数学的意思不同,并非 是国家之学或者治国之学。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 传统文化与学术。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 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 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 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 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 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 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 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 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国学知识内容大全

国学知识内容大全

国学知识内容大全
摘要:
1.国学简介与起源
2.国学的主要内容与分类
3.国学的研究方法与学习途径
4.国学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应用
5.总结与展望
正文:
一、国学简介与起源
国学,又称“中国传统文化”,起源于远古时期,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积累的宝贵财富。

它涵盖了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科技等诸多领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精髓。

二、国学的主要内容与分类
1.经部:包括儒家经典、道家经典、佛家经典等,如《论语》、《道德经》、《金刚经》等。

2.史部:主要研究我国的历史典籍,如《史记》、《资治通鉴》等。

3.子部:包括诸子百家及后世学者著作,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说。

4.集部:文学作品集,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

5.小学部:文字、音韵、训诂等方面的研究,如《说文解字》、《尔雅》等。

三、国学的研究方法与学习途径
1.传统研究方法:考据、训诂、音韵、校勘等。

2.现代研究方法:文献学、历史学、哲学、文化学等。

3.学习途径:阅读原著、研究注释、参加讲座、交流学艺等。

四、国学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应用
1.提升个人修养:学习国学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2.社会价值: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为国家软实力提供支持。

3.应用领域:教育、文化产业、心理咨询、企业管理等。

五、总结与展望
国学知识内容大全,涵盖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资源。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继续深入研究国学,挖掘其现代价值,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什么是国学-国学知识

什么是国学-国学知识

什么是国学-国学知识什么是国学-国学知识国学的定义,除基本定义外,在具体的定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尚未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

接下来,和店铺一起来看看是国学。

国学知识:什么是国学?“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

它包括中国古代的思想、哲学、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旁及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诸多方面。

“国学”这个名词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但是“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

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这一概念,并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方面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

“五四“运动期间,陈独秀等发起新文化运动,将中国的落后挨打归罪于二千年来的封建制度,归罪于以孔子和四书五经,提出“打倒孔家店”等激进口号。

但胡适等人在运动后期则针对性地提出“整理国故”口号,主张“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口号,力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出中西文明的有机结合点,为中国的新生出路。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批判胡适洋奴买办哲学和资产阶级唯心史观,以及历次的文艺批判运动,“国学”作为一个口号或名词已基本消失。

只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我中华”之风日炽和“中国崛起”口号之响起,尤其是“孔子学院”在海外的遍布和祭孔大典在国内的连续上演,“国学”方在海内外以前所未有的热度火起来。

但是“黄河之水天上来,挟泥沙俱下”。

一些文化投机者也看准这个“牛市”,将阴阳八卦、谶纬迷信、星相占卜、特异功能、巫婆神汉、建阴宅、拜神庙,乃至恢复繁体字,倡导生读经,都贴上振兴“国学”的标签。

关于中华文化的特征,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一书中将其概括为十四点,即:广土众民;偌大民族的同化融合;历史悠久,并世中莫与之比;明明白白有伟大力量,又的的确确指不出来其力量所在;历代不变的社会,停滞不进的文化;几乎没有宗教的人生;家庭是中国人第一重要的;中国学术不向着科学迈进;民主、自由、平等一类要求不见提出,法制之不见形成;建国之基础以道德伦常礼教,而不以法律,道德气氛特重;以儒学为主体的多元文化是中国社会牢固的安定力,使得它经过无数次的大小变乱仍不解体;兵民合一,全国皆兵;孝的文化;“隐士”是中国的特产。

什么是国学

什么是国学

什么是国学
“国学”一说,最早见于章太炎先生的《国故论衡》以及《国学概论》,因此又称“国故学”。

国学是与西学相互对应的,西学泛指西方学术,国学则指有关中国的学问。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中西文化的交流,西方学术大量地输入中国,从此就有了“国学”“西学”的名称,并不时地出现在各种学术研究中。

晚清重臣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其中所说的“中学”就是“国学”。

一直到刘师培撰写《国学发微》,“国学”一词遂成为中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学术的通称。

中国人称本国的学问为国学,外国人称中国人的学术为汉学。

国学包括什么内容?

国学包括什么内容?

国学包括什么内容?1、国学是一个国家治国、齐家、修身的所有学术、文化的总和。

含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所有门类;数、理、化、天、地、生;文、史、哲、政、经、法,在国家的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

不但不可缺,还要不断创新,以便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

2、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

3、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4、国学,称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

古代指国家设立的学校,如太学,国子监。

5、国学,指以释道儒三家学问为主干、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菜肴民俗婚丧礼仪等等为枝叶的传统中国文化体系。

6、狭义的国学,则主要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它是国学的核心内涵,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今天所要认识并抽象继承、积极弘扬的重点之所在。

7、国学”大概是与“中文”相关的一个领域,比如儒、道、周易、八卦之类的东西,甚至包括古典文学如红学、金学之类8、“国学”,它的内涵与外延,质的规定性,学界至今尚无统一意见。

但普遍认为: 国学,就是中国独有的传统学术;它是有别于西方学术,独具特点且自成体系的文化形态;是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人文理念和认识方法。

钱穆先生《国学概论》“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

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

一般来说,国学应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以孔孟儒学为核心,为主体。

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国学

国学

国学求助编辑百科名片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

国学和文学数学的意思不同,并非是国家之学或者治国之学。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说:“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国学经典诵读有哪些景点篇目四书五经。

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经),这9本书是学习国学的根本书。

读完这9本书,然后可以读老子、庄子、黄帝内经、史记、资治通鉴、24史等书。

再然后,就读一些其他的史书和文化书籍,比如古文观止等。

如果是幼儿(4周岁以内),要先读蒙文(启蒙文),如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稍大一点,可以读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

等到5周左右,就可以读四书五经了。

通过诵读四书五经,孩子们可以认识很多字,还可以通过长期诵读背下所有的文字,使孩子的记忆力、理解力都非常优秀,并能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摘要】任何一部经典从不同角度去探究都可以获得不同的感受,《论语》亦是如此。

它在帮助人修身治国的同时,还蕴涵了十分丰富的教学思想,它那简明扼要的言语给现代教育教学中许多争论不休的问题指明了方向,其中包括教者与学者的素质、教学的方向与教学方法的选择等等。

【关键词】论语;孔子;教育教学《论语》,作为一部几千年来经久不衰的儒家经典,篇幅不过二十七篇,字数仅仅一万一千多,却包含着说不尽的奥妙。

什么是国学?

什么是国学?

什么是国学?什么是国学?我们称”国学“,外国人称”汉学“,以前也有人称”中学“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国学“是近些年来学术界最为响亮的一个概念,是指本国的传统文化与学术。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什么是国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基本概念关于国学的定义,除基本定义外,在具体的定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尚未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

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

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

现“国学”概念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时“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热,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

国学是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是共存共鸣的,没有主从关系,如果按时期所起作用而论,各家学说在各个时期都发挥着或显性或隐性作用,只是作用在的领域不同而已;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在思想教化领域起主流作用的是儒家,但其它各家学说也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政治领域的道家与法家、军事领域的兵家、医学领域的医家、还有其它各领域的各家(名家、墨家、农家……)等等,某一领域起主流作用并不代表全部。

所以,国学的各个学派学说并没有主从之分,并不存在以哪一家学派学说为主体。

二、渊源演变“国学”这个概念中国历史上就有,周礼》里面就有,《汉书》、《后汉书》、《晋书》里面,都有“国学”的概念。

唐代也有,你看庐山下面有个——现在也还叫——白鹿洞书院,这个书院最早是在南宋朱熹把它建成,成为当时的“四大书院”之一。

但是在朱熹之前,这个地方不叫白鹿洞书院,而是叫“白鹿洞国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为国学?为何读经?
中国历史的滚滚长河,中华民族的浩瀚星空,黄炎子孙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

于是,千百年来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
在神州大地上,国学文化传承了数千年。

那么,何为国学呢?何为国学?不就是那经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
何为国学?在历史的长河中,先贤们用“四书五经”泛意国学,而首创137累积学习法用于诵读国学经典的赖老师,将国学细化并选编一些利于智力开发和德育培养的内容,将经典按功能细分成三大部份:
1、基础类:包含《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也包含《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这一类经典都是教做人的,做人才是基础,学知识学做事都是后面的事。

2、结构类:这就是经。

《易经》、《孝经》、《诗经》、《道德经》、《金刚经》、《黄帝内经》等。

3、装修类:先秦的诗、唐诗、宋词、古文观止、史记、资治通鉴等。

详细的育心经典学习目录:
一根:易根;
六经:诗经、孝经、道德经、黄帝内经、兵经(孙子兵法)、金刚经
八典: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庄子、墨子、史记、资治通鉴
九要:尚书、礼记、春秋、荀子、列子、伤寒论、难经、神农本草、唐诗三百首
十四蒙: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德育启蒙、朱子格言、增广贤文、笠翁对韵、成语接龙、诗词启蒙、文学启蒙、幼学琼林、神童诗、中国古典长诗精选。

《易经》乾卦第一的大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叫我们要效法乾卦,效法宇宙的精神,自强不息。

懂得这个道理的孩子,遇到困难挫折,该会不断地努力,会自尊自强吧
《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让人明白我们要像水一样,具有宽阔的胸怀和淡然的觉悟,从而在生活中却除纷争、过得逍遥。

《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现新闻常有报到某中学生跳楼自杀身亡事件,如果这些孩子都熟读了《孝经》,也许就可避免这类悲剧发生。

《弟子规》和《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

《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教之道,贵以专。

」,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祖辈们为我们留下如此珍贵的文化、精神财富,给予人心、身、灵、性的洗涤,有如此系统全面的育心教材和简单易行的137累积式学习法,我们有何理由不读不学?
数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一直坚信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小孩子在他年少时(0~13岁),记忆力非常好,应该把前辈的人生经验、生活智慧记忆下来,牢牢地背记,并烂熟于心中。

尽管此时孩子还不理解其深刻含义,但是先记住,好比牛先把草吃下去,有时机再反刍一样,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也在成长,到了一定年龄自然酝酿发酵,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

如果在孩子在记忆、记忆力强的时候,不给他一些经典的东西储存到脑子里,没有“厚积”,怎么能“薄发”呢?怎么能融会
贯通、触类旁通呢?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是辛稼轩呐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
还记得精忠报国的岳飞,力抗金兵,保家卫国,即使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却依然诵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民族气概!
还记得一代枭雄曹操,东临碣石,酾酒临江,即使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仍旧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的壮怀好歌!
还记得乱世漂泊的李清照,将国家之恨纺成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的哀愁,纵然帘卷西风,瘦比黄花,仍旧吟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言壮语!
那或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遥远的绝响!这全来自于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在这个需要文化经典的年代,育心经典是那一湾井养而不穷的清泉。

国学的经典,华夏的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
孩子要是从小读了这些国学,这些圣人就在孩子的脑子里、在他的心里、会跟着孩子一生、会保佑和帮助孩子们一生。

让我们带着孩子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担起民族复兴的伟业,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亲爱的朋友们,您还在犹豫吗?还在观望吗?一年,两年,十年,您就错过了孩子的最佳教育时期。

当下读经,全家读经,一点也不晚,赶快行动吧!
育心爱红社与您先相约十年,读经、解经,落实经典,成就幸福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