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设计1000条
可靠性设计准则

可靠性设计准则1、新技术采用准则:实施合理的继承性设计,在原有成熟产品的基础上开发、研制新产品;尽量不使用不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材料;新技术的采用必须有良好的预研基础,并按规定进行评审和鉴定。
2、简化设计准则:分析权衡产品功能,合并相同或相似功能,消除不必要功能;在满足技术指标前提下尽量简化设计方案,减少零部件的数量;尽量减少执行同一或相近功能的零部件、元器件数量;优选标准化程度高的零部件、紧固件、元器件、连接件等;最大限度采用通用组件、零部件、元器件,并尽量减少其品种;必须使故障率高、易损坏、关键件的单元具有良好互换性和通用性;产品修改时,不应改变其安装和连接方式以及有关部位的尺寸,使新旧可互换;设计须尽量使电路、结构简单的同时不给其他电路、结构增加不合理应力。
3、热设计准则:元器件布局时应考虑周围零部件热辐射影响,将发热较大器件尽可能分散;将热敏感器件远离热源或采取隔离(如电容器);尽量采用温度漂移小的器件;尽量降低接触面的热阻——加大热传导的面积、增加传导器件之间的接触压力、接触面应平整光滑且必要时可在发热体表面涂上散热图层以增加黑度系数、在传导路径中不应有绝热或隔热件;应选用导热系数大的材料制造传导材料;尽量缩短热传导的路径(加大横截面);接近高温区的所有器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间隙及使用耐高温绝缘材料);发热器件应尽可能置于上方,条件允许应处于气流通道上;发热量较大或电流较大元器件应安装散热器并远离其他器件;尽可能利用金属机箱或底盘散热。
4、容差设计准则:设计应考虑零部件元器件的制造容差、温漂、时漂的影响;对系统参数影响较大的器件应选用低允差和高稳定性器件;电路的阻抗匹配参数应保证在极限温度情况下电路工作稳定;对稳定性要求高的电路,应通过容差分析进行参数设计;正确选择元器件的工作点,使温度和使用环境的变化对电路影响最小。
5、机械环境设计准则:应使电路结构对机械环境的影响最小;元器件、材料的特性应满足产品的机械环境要求;细长或较重的元器件应予以固定,以防振动疲劳断裂;对振动和冲击强烈的部位应进行减震设计;接插件等可移动的点接触部位,应加固和锁紧,以免振动时接触不良;零部件应避免悬挂式安装,以防振动疲劳断裂;供导线通过的金属隔板孔必须设置绝缘套,导线不得沿锐边、棱角铺设,以防磨损;对于印制电路板应加固和锁紧,以免在振动时产生接触不良和脱开;继电器安装应使触电的动作方向与衔铁的吸合方向相同,尽量不要与振动方向一致;接插头处尽可能有支撑物;在绕曲与振动环境下,应尽量使用软导线。
可靠性设计原则1000条(完整版,建议收藏)

可靠性设计原则1000条(完整版,建议收藏)A1 在确定设备整体方案时,除了考虑技术性、经济性、体积、重量、耗电等外,可靠性是首先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在满足体积、重量及耗电即是数条件下,必须确立以可靠性、技术先进性及经济性为准则的最佳构成整体方案。
A2 在方案论证时,一定要进行可靠性论证。
A3 在确定产品技术指标的同时,应根据需要和实现可能确定可靠性指标与维修性指标。
A4 对己投进使用的相同(或相似)的产品,考察其现场可靠性指标,维修性指标及对这两种备标的影响因素,以确定进步当前研制产可靠性的有效措施。
A5 应对可靠性指标和维修性指标进行公道分配,明确分系统(或分机)、不见、以至元器件的的可靠性指标。
A6 根据设备的设计文件,建立可靠性框图和数学模型,进行可靠性预计。
随着研制工作深进地进行,预计于分配应反复进行多次,以保持其有效性。
A7 提出整机的元器件限用要求及选用准则,拟订元器件优选手册(或清单)A8 在满足技术性要求的情况下,尽量简化方案及电路设计和结构设计,减少整机元器件数目及机械结构零件。
A9 在确定方案前,应对设备将投进使用的环境进行具体的现场调查,并对其进行分析,确定影响设备可靠性最重要的环境及应力,以作为采取防护设计和环境隔离设计的依据。
A10 尽量实施系列化设计。
在原有的成熟产品上逐步扩展,抅成系列,在一个型号上不能采用过多的新技术。
采用新技术要考虑继续性。
A11 尽量实施同一化设计。
凡有可能均应用通用零件,保证全部相同的可移动模块、组件和零件都能互换。
A12 尽量实施集成化设计。
在设计中,尽量采用固体组件,使分立元器件减少到最小程度。
其优选序列为:大规模集成电路-中规模集成电路-小规模集成电路-分立元器件A13 尽量不用不成熟的新技术。
如必须使用时应对其可行性及可靠性进行充分论证,并进行各种严格试验。
A14 尽量减少元器件规格品种,增加元器件的复用率,使元器件品种规格与数目比减少到最小程度。
可靠性设计准则【范本模板】

可靠性设计准则编撰指南刘保中二零零八年九月十八日序我所的“质量放心岗”创建活动已经初见成效,但“设计岗”由于自身的特点所限,建岗质量暂时不如操作岗.设计岗的前期工作仅完成了岗位接口关系的描述,但建岗的重点不在“接口”,而在于岗位内部的“基础建设"。
设计岗的基本使命是,将用户对产品的要求(输入)转化成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输出).因此,建岗的重点应该是如何完成这个“转化”。
如果设计岗就此停步不前,不能够继续深入下去,这项活动将会流于形式,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为此建议,将编制“可靠性设计准则”(以下简称为“准则")作为设计岗的评价与考核标准,并以“四星岗"为对象进行试点.拿不出像样的“准则"来,就不能获得四星岗的称号。
一个企业要想保持长盛不衰,即“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
建房子、买设备是打基础(硬基础);“建章立制”也是打基础(软基础),而且是更重要的基础。
创建“质量放心岗",就是一项软基础建设,也是我所的一项创举。
对设计岗而言, “可靠性设计准则"属于基础中的基础,如果每个岗位都能拿出高水平的“准则”来,并能够认真地贯彻执行之,那么我所的设计水平将会整体跃上一个新台阶.设计图纸和技术报告,同样是“产品”,也应该具有质量指标,而且能够检验,“可靠性设计准则"就具有这样的功能(有要求、可检查).为了规范设计岗的创建活动、也为了使不同岗位编出来的“准则”具有可比性,特起草了《可靠性设计准则编撰指南》一文,供参考。
目录序 (2)目录 (3)一. 什么是可靠性设计准则 (5)二。
为什么要推行可靠性设计准则 (6)三. 建立可靠性设计准则的步骤 (8)四。
准则条款的分类原则 (10)五。
“附录"部分的说明 (12)六. 总结 (13)附录 (15)准则名称(封面) (15)1。
产品概述 (15)2. 简化设计准则与“三化"原则 (15)2.1`简化设计 (15)2。
15可靠性安全性设计共18页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可靠性设计准则

×××产品可靠性设计准则本文件规定了×××产品及相关设备及其它各系统可靠性、安全性设计的一般准则和通用要求,×××产品及相关设备可靠性设计和评审的依据之一。
可靠性设计准则1 范围1 主题内容本文件规定了 ×××产品 及相关设备各系统可靠性设计的一般准则和通用要求,它是 ×××产品 及相关设备可靠性设计和评审的依据之一。
适用范围本文件适用 ×××产品 及相关设备的整机、系统和设备的可靠性设计。
2 引用文件××××× 《×××系统研制总要求》GJB151-1986 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要求GJB813-1990 可靠性模型的建立和可靠性预计GJB1032-1990 电子产品环境应力筛选GJB1389-1992 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GJB1391-1992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程序GJB/Z27-1992 电子设备可靠性热设计手册GJB/Z35-1993 元器件降额准则GJB/Z768A-1998 故障树分析GJB/Z102-1997 软件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准则HB6429-1990 零部件控制大纲××××× ×××产品可靠性大纲××××× ×××产品软件可靠性工程管理规定3. 一般要求3.1 在整机、系统和设备的设计中,应对性能、体积、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及经济性等进行全面的权衡分析,以确定最佳方案。
3.2 应根据 ×××《 ×××型机研制总要求》中规定的可靠性定量要求逐级分配可靠性指标。
机械零件的可靠性设计

R2 1
X XS
2
2 S
1
350 310 302 102
1 (1.26) 1 0.1038 0.8962
28
(3)“R3σ”可靠性含义下的安全系数:
50000 30000
1.67
R1 1(ZR ) 1
S
2+
2 S
1
50000 30000 10002 30002
1.000
R2 1
S
2+
2 S
1
50000 30000 120002 30002
0.947
27
例2 某汽车零件,其强度和应力均服从正态分布,强度的均
17
例题1
当强度的标准差增大到120MPa时,
z s 850 380 470 3.6968
2
2 S
422 1202 127.1377
查标准正态分布值,得R=0.999 89.
18
2、概率密度函数联合积分法(一般情况)
g()
f (s)
应力s0处于ds区间内的概率为
f (s0 )
f ( )
f (s)
1 2
y
0 exp[
(
y
y
2
2 y
)2
]dy
y S
y=-S
0
-10
0
10
20
y =-S
y0 y0
30
40
S
50
y=
2
2 S
不可靠度为: F P ( y 0)
1
2 y
0
exp[
(
y
y
机械可靠性设计习题与答案.

Δ 总 = ±3σ 总 = 0.1732 mm
5-1 松螺栓联结,M12 螺栓,材料 Q235,4.6 级,设螺栓允许的偏差 Δd = ±0.015 d , 承受载荷 F=(7000±700)N,求此时的可靠度。 解:1)求螺栓应力的均值和标准差 取车制螺纹,dc=d1=10.106mm,因此, 螺栓危险截面直径均值: d c = 10.106 mm 标准差: σ d c = Δd / 3 = 0.015 × 10.106 / 3 = 0.0505 mm 拉力标准差: σ F = ΔF / 3 = 700 / 3 = 233.33N 螺栓拉应力均值: 拉应力标准差:
均服从正态分布。 解: 查正态分布表,R=98.9% 4-2 某受脉动循环应力作用的零件,当应力水平δ1=13KN/cm2、δ2=22KN/cm2 时, 其 失效循 环次 数分别为 N1=1.3 × 105 次、 N2=0.6 × 104 次。 若该零 件常 在应力 水平 δ =16KN/cm2 条件下工作,试求其疲劳寿命。 解:受脉动循环应力作用,则σa=σm,由公式(4-4) ,因此:
=−
272.5 − 87.2669 16.352 + 3.03679 2
= −11.1387
可靠度 R=1。 一个紧螺栓联结, 采用 M12 螺栓, 材料为 10.9 级, 设螺栓允许偏差 Δd c = ±0.02 d c
5-2
(dc 为螺栓危险截面直径) ,铜皮石棉垫片。已知工作拉力 F=14500N, σ F = 0.2 F / 3 , 求螺栓联结的可靠度。 解:1)计算螺栓的工作载荷 F 工作拉力的变异系数: 2)计算螺栓所受总载荷 采用铜皮石棉垫片,Kc=0.8,一般联结,K=0.4,查表 5-3 取预紧力系数 KF0=2,因 此,总载荷:
可靠性设计案例

可靠性设计案例【篇一:可靠性设计案例】培训大纲第一单元、常用的可靠性指标与客户可靠性要求的分解1.常用的可靠性指标可靠度、不可靠度、瞬时失效率、保证寿命、平均寿命、特征寿命、平均修复时间、有效度。
2.可靠性与mtbf的理解一个电表的故事3.客户可靠性要求的分解第二单元、可靠性模型的建立第三单元、可靠性预计1. g可靠性预计法2. 广州地铁电源系统的可靠性模型和预计第四单元、电子可靠性设计1.可靠性设计的思路设计失败的案例2.某型计算机可靠性设计缺陷分析3.降额设计4.储备(冗余)设计5.潜在通路分析案例1潜在通路案例2潜在时间案例3潜在标志案例4潜在指示地铁上紧急按钮的潜在指示6.电子产品热设计1) 温度对电子设备可靠性的影响2) 电子设备热的来源3) 热设计的目的4) 热设计的程序5) 热设计中元器件布局案例案例6) 热设计中元器件的安装原则安装失误案例7) 鼓风机的选择与安装8) 冷却剂流道设计9) 改善热设计的方法与案例案例1 密封电子设备案例2 机载电子设备7.软件可靠设计技巧与管理软件可靠设计案例第五单元、元器件的常见的失效模式与预防对策①阻容元件常见的失效模式与预防对策案例②二极管三极管常见的失效模式与预防对策案例③机电元件常见的失效模式与预防对策案例④集成电路常见的失效模式与预防对策案例⑤防浪涌设计案例⑥防闩锁设计案例⑦esd防护案例第六单元、可靠性试验1.可靠性试验与其分类2.可靠性测定试验点估计区间估计3.可靠性鉴定试验1) 试验大纲2)试验条件3)试验样品4)一次抽样检验方案的基本原理5)案例分析4.halt/hass试验1)halt和hass的概念与应用范围2)高加速的基本原理3)halt/hass试验过程与方法4)开展halt和hass的几点看法5.加速寿命实验1) 寿命试验的分类2) 寿命试验的测试点3) 寿命试验的数据处理4)加速寿命试验的理论依据5)加速应力的选择6)样品数量的选择7)激活能的计算8)双应力加速实验法6.可靠性实验案例介绍案例1已知置信度和mtbf时的实验测定案例2已知置信度和可靠度时的实验测定案例3案例加速寿命实验测定法案例4 激活能的测定tag:【篇二:可靠性设计案例】一、可靠性概念(一)产品的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40使用具有适当额定电流的单个连接插头,避免将电流分布到较低额定电流的插头上。ﻫA41调整电子管灯丝电流以减低初始浪涌,减小故障率。
A42避免使用电压调整要求高的电路,在电压变化范围较大的情况下仍能稳定工作。ﻫA43在关键性观察点应配备两套或更多的并联照明光源。ﻫA44采用必要措施避免采取某些故障模式导致设备重复失效。ﻫA45选择最简单、最有效的冷却方法,以消除全部发热量的百分之八十。ﻫA46考虑经济性、体积及重量等,应最大限度地利用传导、辐射、对流等基本冷却方式,避免外加冷却设施。ﻫA47冷却方法优选顺序为:自然冷却→强制风冷→液体冷却→蒸发冷却。ﻫA48采用高效能零件(例如:采用半导体器件而不用电子管)和电路。ﻫA49尽量保持热环境近似恒定,以减轻因热循环与热冲撞而引起的忽然热应力对设备的影响。
A2在方案论证时,一定要进行可靠性论证。
A3在确定产品技术指标的同时,应根据需要和实现可能确定可靠性指标与维修性指标。
A4对己投进使用的相同(或相似)的产品,考察其现场可靠性指标,维修性指标及对这两种备标的影响因素,以确定进步当前研制产可靠性的有效措施。ﻫA5应对可靠性指标和维修性指标进行公道分配,明确分系统(或分机)、不见、以至元器件的的可靠性指标。ﻫA6根据设备的设计文件,建立可靠性框图和数学模型,进行可靠性预计。随着研制工作深进地进行,预计于分配应反复进行多次,以保持其有效性。
A30留意分析电路在暂态过程中引起的瞬时过载,加强暂态保护电路设计,防止元器件的瞬时过载造成的失效。
A31主要的信号线、电缆要选用高可靠连接。必要时对继电器、开关、接插件等可采用冗余技术,如采取并联接或将多余接点全部利用等。ﻫA32在设计时,对关键元器件、机械零件已知的缺点应给予补偿和采取特殊措施。
A35在设计时应选用其主要故障模式对电路输出具有最小影响的部件及元器件。ﻫA36在设计电路及结构设计时和选用元器件时,应尽量降低环境影响的灵敏性,以保证在最坏环境下的可靠性。ﻫA37选择接触良好的继电器和开关,要考虑截断峰值电流,通过最小电流,以及最大可接受的接触阻抗。
A38在电路设计中应尽量选用无源器件,将有源器件减少到最小程度。
可靠性设计1000条
———————————————————————————————— 作者:
———————————————————————————————— 日期:ﻩ《可靠性设计原则 1000 条》
ﻫA1在确定设备整体方案时,除了考虑技术性、经济性、体积、重量、耗电等外,可靠性是首先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在满足体积、重量及耗电即是数条件下,必须确立以可靠性、技术先进性及经济性为准则的最佳构成整体方案。
A10尽量实施系列化设计。在原有的成熟产品上逐步扩展,抅成系列,在一个型号上不能采用过多的新技术。采用新技术要考虑继续性。ﻫA11尽量实施同一化设计。凡有可能均应用通用零件,保证全部相同的可移动模块、组件和零件都能互换。ﻫA12尽量实施集成化设计。在设计中,尽量采用固体组件,使分立元器件减少到最小程度。其优选序列为:大规模集成电路-中规模集成电路-小规模集成电路-分立元器件ﻫA13尽量不用不成熟的新技术。如必须使用时应对其可行性及可靠性进行充分论证,并进行各种严格试验。ﻫA14尽量减少元器件规格品种,增加元器件的复用率,使元器件品种规格与数目比减少到最小程度。
A33分机、电路必须进行电磁兼容性设计,解决设备与外界环境的兼容,减少来自外界的天电干扰或其它电气设备的干扰解决产品内部各级电路间的兼容。克服设备内部、各分板及各级之间由于器件安装不公道、连线不正确而产生的辐射干扰和传导干扰。ﻫA34采用故障--安全装置。尽量避免由于部件故障而引起的不安全状态,或使得一系列其他部件也发生故障甚至引起整个设备发生故障。
A7提出整机的元器件限用要求及选用准则,拟订元器件优选手册(或清单)
A8在满足技术性要求的情况下,尽量简化方案及电路设计和结构设计,减少整机元器件数目及机械结构零件。
A9在确定方案前,应对设备将投进使用的环境进行具体的现场调查,并对其进行分析,确定影响设备可靠性最重要的环境及应力,以作为采取防护设计和环境隔离设计的依据。
A19不要设计比技术规范要求更高的输出功率或灵敏度的线路,但是也必须在最坏的条件下使用而留有余地。ﻫA20在设计初始阶段就要考虑小型化和超小型化设计,但以不妨碍设备的可靠性与维修性为原则。ﻫA21对于电气和结构设计使用公差需考虑设备在寿命期内出现的渐变和磨损,并保证能正常使用。
A22加大电路使用状态的公差安全系数,以消除临界电路。ﻫA23假如有轻易获得而行之有效的普通工以能够解决题目,就不必要过于追求新工艺。由于最新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并且最新的花样没有经过期间的考验;应以用度、体积、重量、研制进度等方面权衡选用,只有为了满足特定的要求时才宜采用。ﻫA24为了尽量降低对电源的要求和内部温升,应尽量降低电压和电流。这样可把功率损降低到最低限度,避免高功耗电路,但不应牺牲稳定性或技术性能。ﻫA25应对设备电路进行FMEA及FTA分析,寻找薄弱环节,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ﻫA26在设备研制的早期阶段应进行可靠性研制试验。在设计定型后大批投产前应进行可靠性增长试验,以进步设备的固有可靠性和任务可靠性。ﻫA27对设备和电路应进行潜伏通路分析、找出潜伏通路、绘图错误及设计题目。避免出现不需要功能和需要受到抑制。ﻫA28对稳定性要求高的部件、电路,必须通过容差分析进行参数漂移设计,减少电路在元器件答应容差范围内失效。ﻫA29正确选择电路的工作状态,减少温度和使用环境变化对电子元器件和机械零件特性值稳定性的影响。
A15在设备设计上,应尽量采用数字电路取代线性电路,由于数字电路具有标准化程度高、稳定性好、漂移小、通用性强及接口参数易匹配等优点。ﻫA16根据经济性及重量、体积、耗电约束要求,确定设备降额程度,使其降额比尽量减小,便不要因选择过于守旧的组件和零件导致体积和重量过于庞大。
A17在确定方案时,应根据体积、重量、经济性与可靠性及维修性确定设备的冗余设计,尽量采用功能冗余。ﻫA18设计设备时,必须符合实际要求,无论在电气上或是结构上,提出局部过高的性能要求,必将导致可靠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