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电子政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工信部规[2011]567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2011.11.28•【文号】工信部规〔2011﹞552号•【施行日期】2011.11.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通信业,发展规划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物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为加快物联网发展,培育和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我部制定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
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工业和信息化部二O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物联网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发展物联网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壮大物联网,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现状及形势(一)发展现状目前,我国物联网发展与全球同处于起步阶段,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产业和应用基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产业发展初具基础。
无线射频识别(RFID)产业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其中低频和高频RFID相对成熟。
全国有1600多家企事业单位从事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年产量达24亿只,市场规模超过900亿元,其中,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市场规模超过150亿元;通信设备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建成全球最大、技术先进的公共通信网和互联网。
机器到机器(M2M)终端数量接近1000万,形成全球最大的M2M市场之一。
工信部《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

北京时间3月27日上午消息,工信部规划司今日发布《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十二五期间电子商务发展的具体目标为交易额翻两番,突破18万亿元。
企业间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超过15万亿元。
网络零售交易额突破3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超过9%。
以下为规划全文:前言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拓展市场和创新经营模式的有效手段,是提升产业和资源的组织化程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满足和提升消费需求、改善民生和带动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愈加深远的影响。
本规划是落实《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重要举措,是“十二五”时期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子商务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交易总额增长近2.5倍,2010年达到约4.5万亿元。
电子商务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创新能力日益增强,正在进入密集创新和快速扩张的新阶段。
(一)发展现状电子商务不断普及和深化。
电子商务在我国工业、农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旅游和城乡消费等各个领域的应用不断得到拓展,应用水平不断提高,正在形成与实体经济深入融合的发展态势。
跨境电子商务活动日益频繁,移动电子商务成为发展亮点。
大型企业网上采购和销售的比重逐年上升,部分企业的电子商务正在向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经营管理等业务集成协同的方向发展。
电子商务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普及率迅速提高,2010年中小企业网上交易和网络营销的利用率达到42.1%。
网络零售交易额迅速增长,“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达100.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逐年上升,成为拉动需求、优化消费结构的重要途径。
“十三五”背景下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展望

“十三五”背景下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展望作者:高颖来源:《农家科技中旬刊》2017年第02期摘要: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十三五”的深入发展时期,本文将在这个大背景下讨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状况。
通过回顾“十二五”期间的电子政务发展进展,分析“十三五”期间电子政务发展将会遇到的机遇和挑战,最后为在新时期的电子政务快速发展提出思路。
关键词:十二五;十三五;电子政务;机遇;挑战;思路1.“十二五”期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概况任何一项成果的取得,都是借鉴先前的经验、吸取先前的教训所取得的成果。
为了深入探究“十三五”时期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可能的走向,必须以“十二五”时期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概况为基石。
回顾之前五年的发展轨迹有利于我们了解“十三五”时期电子政务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1.1进展回顾“十二五”期间,有三份规划文件提到了电子政务发展的目标。
2011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第十三章第二节中对国家电子政务提出了任务要求。
2011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工信部规〔2011〕567号)。
201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后两份文件对“十二五”期间国家电子政务发展以及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做了明确部署,并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目标和若干相关量化指标。
“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有利进展有:1.1.1网络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统一的国家政务网络框架初步形成,网络覆盖面大幅度提高。
近年来,中办会同国办加快推进国家统一内网建设。
政务外网已建成中国最大的统一政务网络平台,覆盖范围不断延伸,业务承载能力稳步提高[1]1.1.2各级政务部门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大幅提高,在中央层面,各部门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水平稳步提升,并逐步实现全业务、全流程、全覆盖;在地方层面,地方各级政务部门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逐步提升,应用不断深化。
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

工业和信息化部文件工信部规(2011) 567 号关于印发《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发展是国家"十二五"的重要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是政务部门提升履行职责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
依据《2006 - 202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我部制定了《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
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前言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是国家"十二五"的重要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系统各级政务部门政务工作的组成部分,是政务部门提升履行职责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战略举措.依据((2006-202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作为"十二五"期间推动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成绩和形势(一) "十一五"期间电子政务发展成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电子政务发展。
"十一五"期间,国家电子政务快速发展,电子政务在改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强化综合监管、完善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已成为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建设服务型政府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
地方和部门电子政务建设普遍开展,组织体系不断健全,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推动电子政务发展的政策、制度和标准规范继续完善,许多地方制定了相关法规。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2.05.05•【文号】发改高技[2012]1202号•【施行日期】2012.05.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的通知(发改高技[2012]1202号)党中央各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中央军委办公厅、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大军区,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各民主党派中央:根据《国务院关于“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的批复》(国函[2012]36号),现将《“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你们,请按照执行,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国政务信息化深入发展的重要阶段。
各单位要认真领会国务院批复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以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治国理政能力为宗旨,以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经济社会安全为目标,加快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
要加强顶层设计,坚持需求主导,强化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互联互通,突出建设效能,有效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强化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步伐,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请各地区、各部门及有关单位按照国务院批复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保障《规划》有效实施,大力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
到“十二五”期末,要形成统一完整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基本满足政务应用需要;初步建成共享开放的国家基础信息资源体系,支撑面向国计民生的决策管理和公共服务,显著提高政务信息的公开程度;基本建成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作用明显增强;基本建成覆盖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领域的重要政务信息系统,治国理政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1.(工信部规〔2011〕434号)工信部关于印发“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的通知工信部规…2011‟43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精神和要求,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不断提高中小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我部组织编制了《“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日“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前言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取得了积极成效。
“十二五”时期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对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规划总结了“十一五”时期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未来五年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并依据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新要求,提出了“十二五”时期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要措施。
本规划是“十二五”时期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提高中小企业发展质量的行动纲领,是制定中小企业规划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编制。
第一章主要成绩和面临形势一、主要成绩“十一五”时期是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的五年。
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及解读

《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及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撑与物质基础,是保障国防建设和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基石。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电子信息制造业调结构、转方式、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由大变强的攻坚时期。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按照《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及《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编制《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作为“十二五”期间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十一五”时期,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抓住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积极推进结构调整,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实现了产业的稳步增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愈益凸显。
(一)产业规模稳步扩大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收入达63945亿元,较2005年(31010亿元)翻一番,五年间年均增速超过15%;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一直保持在30%以上;彩电、微型计算机、手机等主要整机产品产量分别达1.2亿台、2.5亿台和10亿部,均占全球总产量40%以上,五年间年均增速分别为7.4%、24.9%和26.9%;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从业人员达880万人,比2005年增长329万人,占全国工业从业人员比重从2005年的8%提高到10%。
(二)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技术升级换代加快,高端产品增速强劲。
2010年,平板电视、笔记本电脑占彩电和计算机比重均已超过75%,多条集成电路12英寸线、首条六代液晶面板线建成投产。
积极适应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新趋势,大型整机企业向服务领域延伸,着力发展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应用。
电子政务“十二五”-面临的形势和任务_0

电子政务“十二五”: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启动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的起草工作中,电子政务是信息化的重要内容。
如何从统筹规划、顶层设计的角度,深入研究“十二五”期间电子政务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和任务,从而做好“十二五”电子政务的规划编制工作,是当前电子政务领导机构面临的首要任务。
为使各地各部门更好地认识“十二五”期间电子政务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并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地制定好本地区、本部门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实现路径和工作重点,10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在南京组织举办了全国地方电子政务干部培训班,就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电子政务应用的影响,以及各地各部门在电子政务应用中涌现的典型经验进行了授课指导和交流学习。
来自全国10个副省级城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的信息化主管部门的117位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徐愈司长对参训学员提出了四个基本要求:一是要对电子政务发展状况作出基本判断;二是对国家十多年来电子政务发展过程形成的基本经验要有总体了解;三是对国际国内电子政务发展趋势、发展方向、发展动力要有基本把握;四是对今后如何开展电子政务工作要有一个基本思考,形成新的思路。
应邀在此次培训班上授课的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高新民、王安耕、宁家骏等专家结合当前电子政务发展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电子政务发展总体趋势上要把握“融合、整合、渗透”六字要诀;以及“电子政务原则上的驱动力量是需求而非技术”的鲜明观点。
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政府办公厅、上海市经信委、无锡市人口计生委等单位分别就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评估试点情况,电子政务运维管理外包、政府网站发展、地方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人口信息共享和综合信息服务等电子政务的具体应用工作,与学员们交流探讨。
此外,培训班还组织学员赴江苏省地税江宁数据中心、南京建邺区信息中心、南京市公安局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和现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