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脑卒中的影像学诊断

合集下载

脑卒中影像学诊断及新进展

脑卒中影像学诊断及新进展

局部脑实质密度减低
尾状核头豆状核 岛带边界模糊、
局部脑肿胀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早期溶栓治疗,尽快 开通闭塞血管,可抢救缺血半暗带,获得较 好疗效。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T早期征象阳性率低。
由于不同个体的循环和代谢储备能力不同, 相同时间窗内,患者缺血半暗带千差万别。 单纯依靠缺血时间窗来间接推测是否存在缺 血半暗带,有严重的局限性。

反复发病 多与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有关 对CWI患者进行CT/MRI全套检查,对脑血流 灌注及责任血管的狭窄情况进行及时评估和 干预十分重要。
四、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评价


单独依靠颈动脉的管腔狭窄程度预测缺血 性脑卒中危险性欠可靠。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引起的血流动力学 和易损斑块脱落导致的栓塞是缺血性脑卒 中的重要原因。 23%缺血性脑卒中是由颈动脉粥样斑块硬化 引起,其中颈动脉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或 易损斑块的破裂、脱落是致病的主要形式。
T2WI
DWI
ADC
发病后6小时
病例1
男,40岁 右侧肢体无力3 小时
溶栓后
BT-PFI
多模式影像学检查



能在超早期发现病灶,明确梗死灶的存在及其范围、位置, 预测缺血半暗带区域,了解供应动脉的情况 CT全套: 64层CT 20分钟内完成 CT平扫、全脑脑血流灌注CTP和主动脉弓至颅顶动脉 CTA情况的全面信息。 MR全套: 分辨率高,MR图像直观,造影剂用量少 扫描时间长 对临床的价值无显著差异,根据易获得性和可用性选择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T成像-CTA

血管重塑形的情况。 定量分析斑块体积 区分钙化/非钙化斑块、比例、钙化位置

【医学影像课件】-脑卒中影像学诊断

【医学影像课件】-脑卒中影像学诊断

CT灌注成像的原理及应用
原理
CT灌注成像利用对比剂的动态扫描,评估脑组 织的血流量、血容量和血管通透性。
应用
CT灌注成像可以帮助判断脑卒中的血供状态和 危险区域,指导溶栓治疗和手术干预。
MRI在脑卒中中的应用
1 多序列MRI
MRI可以提供高对比度和高空间分辨率的图像,用于检测脑梗死、脑 出血和缺血性病变。
影像学随访可以帮助评估脑卒中后的恢复情况、检测复发风险以及指导康复 治疗和预防措施。
影像学诊断在脑卒中的局限性
虽然影像学技术在脑卒中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例 如无法评估脑功能损伤的程度和预测预后。
临床应用中的脑卒中影像学诊 断案例
通过临床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脑卒中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过程,为临 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
【医学影像课件】——脑 卒中影像学诊断
脑卒中是指大脑血供中断引起的短暂或持久的神经功能缺陷。本课件将介绍 脑卒中的影像学诊断,帮助了解其分类、诊断方法和限制。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是一种疾病,由于大脑的血液供应中断导致神经细胞损伤和功能缺陷。 它可以是缺血性的或出血性的。
脑卒中的分类和症状
缺血性脑卒中
由于血栓或动脉闭塞导致大脑无氧缺血,症 状根据梗死区域的不同而不同。
出血性脑卒中
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大脑内出血,症状取决 于出血的部位和范围。
影像学诊断在脑卒中中的作用
影像学技术可以帮助确定脑卒中的类型、定位损伤区域、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和指导治疗决策。
普通CT在脑卒中中的应用
普通CT可以快速检测脑出血、梗死区域和脑水肿,它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技术之一。
2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MRA可检测脑血管狭窄、闭塞和动脉瘤等异常,为脑卒中的诊断提供 重要信息。

脑卒中的影像学诊断

脑卒中的影像学诊断

脑卒中的影像学诊断1. 引言1.1 背景介绍1.2 目的和范围2. 病因与分类2.1 脑卒中病因概述-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疾病(ASVD)- 心源性栓塞及心律失常相关性缺血性卒中- 血液系统异常引起的缺血或出凝状态等3. 影像学检查方法选择与注意事项3.1头颈部CT扫描A、原理颜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通过探测器发射高频音波,经过组织反射回来后接收并处理形成图象信号,并显示在荧光屏上。

它利用了“多普勒效应”即当有物体相对于观察者运动时所产生特殊频率变换现象。

B、适应证:多普勒技术可广泛地用于吻合口径评估,包括人工肘关节置换(TEA)前后比较以判断是否存在早期移位;骨折愈合程度监测;软组织肿块性质鉴别;关节积液检测与定量分析等。

此外,多普勒技术在血管内介入治疗前后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地推广。

C、禁忌证:对超声有过敏史者,对头颈部皮肤损伤严重或感染患者不宜行该项检查。

4. 影像学表现4.1 CT 表现- 脑卒中早期CT影像特征- 脑出血和腔隙性缺血灶的区别5. MRI 表现5.1MRI扫描A、原理核磁共振成象(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是一种以核自旋运动为基础并利用其产生信号来获取人体组织结构及功能信息图谱,并可提供各向异形空间解剖图层面上所需任意位置切片观察方式的无创诊断方法B、适应证:(a) 颅脑实质异常(如: 弥漫轻度白质改变; 畸形发展; 先天畸型);(b) 暴力致使之急/亚急性神经系统病变(如: 颅脑外伤; 蛛网膜下隙出血);(c) 急性/亚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免疫相关的异常反应(如: 炎症或自身免疫介导之白质改变、颈动静脉窦栓塞);C、禁忌证:1. 心搏起搏器2. 可能存在金属异物(例如心内除颤器)6. 法律名词及注释- CT:计算机断层扫描,一种医学影像技术。

- MRI:核磁共振成像,通过对人体组织结构进行无创检查的方法。

7.附件[请参见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医学影像技术.MRI-核子共振成象, 是以原子核在强大恒定高频电场作用下发生预cession运动为基础并利用其产生信号来获取人体组织结构信息图谱,并可提供各向异形空间解剖图面上所需任意位置切片观察方式的无创诊断方法.。

脑卒中的影像学诊断(二)

脑卒中的影像学诊断(二)

脑卒中的影像学诊断(二)引言概述: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造成了巨大影响。

影像学诊断在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定性定位、预后评估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切入,分别对脑卒中的影像学诊断的方法、技术、评估指标、分类及进展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1. 影像学诊断方法a. 传统影像学(CT、MRI)在脑卒中的应用b. 现代影像学(磁共振灌注成像、脑血管造影)在脑卒中的应用c. 影像学与其他辅助检查的综合应用2. 影像学诊断技术a. 基于计算机的影像分析技术在脑卒中的应用b. 基于人工智能的影像诊断技术在脑卒中的应用c. 影像导航技术在脑卒中手术中的应用3. 影像学评估指标a. 脑卒中患者的CT评估指标b. 脑卒中患者的MRI评估指标c. 脑卒中患者的灌注参数评估指标4. 脑卒中的分类a. 根据病因学分类的影像学表现b. 根据病灶特征分类的影像学表现c.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变位置分类的影像学表现5. 影像学诊断的进展a. 新的影像技术在脑卒中诊断中的应用b. 影像学与基因组学的结合在脑卒中的影像学诊断中的研究进展c. 影像学与治疗方案的相结合在脑卒中的临床应用总结:在脑卒中的影像学诊断方面,传统影像学以及现代影像学技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基于计算机的影像分析技术和基于人工智能的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为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定性定位提供了更多可能。

影像学评估指标和分类的完善,进一步提高了脑卒中的诊断准确性和临床应用前景。

未来,新的影像技术、基因组学的研究以及影像与治疗方案的结合将为脑卒中的影像学诊断提供更大的突破和进展。

脑卒中的影像学诊断

脑卒中的影像学诊断

脑卒中的影像学诊断脑卒中的影像学诊断一、概述1.1 引言1.2 脑卒中定义1.3 影像学诊断的重要性二、脑卒中的分类2.1 缺血性脑卒中2.1.1 大脑动脉供血区域缺血2.1.2 血管内血栓形成2.2 出血性脑卒中2.2.1 蛛网膜下腔出血2.2.2 脑实质出血2.2.3 脑室内出血三、脑卒中的影像学表现3.1 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像学表现3.1.1 CT扫描表现3.1.2 磁共振成像(MRI)表现3.2 出血性脑卒中的影像学表现3.2.1 CT扫描表现3.2.2 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四、脑卒中的影像学诊断方法4.1 CT扫描的应用4.1.1 常规头颅CT扫描4.1.2 容积CT扫描4.2 磁共振成像(MRI)的应用4.2.1 T1加权成像4.2.2 T2加权成像4.2.3 弥散加权成像4.2.4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4.2.5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4.3 脑血管造影的应用4.4 脑电生理检查的应用五、脑卒中的伴发疾病与并发症的影像学诊断5.1 脑血管狭窄与阻塞5.2 脑动脉瘤5.3 脑血管畸形5.4 脑水肿与脑疝六、结论附件:1. 大脑CT扫描图像样本2. MRI影像图像样本法律名词及注释:- 弥散加权成像(DWI):一种MRI成像技术,通过对患者进行多个不同加权的扫描,观察水分子的扩散来评估脑组织的状态。

-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利用MRI技术对血管进行成像,用于评估脑血管病变及其血管解剖。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一种MRI成像技术,用于评估脑白质纤维束的完整性和方向。

- 脑血管造影:一种侵入性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注入造影剂,在X射线下观察脑血管的状况。

- 脑电生理检查:一种通过记录和分析脑电活动来评估脑功能和疾病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脑卒中的影像学诊断

脑卒中的影像学诊断
脑卒中的影像学诊断
主要内容
脑卒中的定义与高危因素
影像学检查方法
出血性脑卒中的CT与MRI诊断---重点 缺血性脑卒中的CT与MRI诊断---重点
脑卒中的定义
脑卒中(cerebral stroke)又称“中风”、“脑血 管意外”(cerebralvascular accident,CVA)。 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 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 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缺血 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 80%。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均可表现为偏 瘫、麻木等症状。
超急性期腔隙性 脑梗死
例3:2014.10.21,男,46岁,因“突发头晕伴言语理解困难1小时余”入院。
2014.10.22复查CT
2014.10.31复查CT
基底动脉闭塞---脑梗死
“模糊效应期”

超急性期腔隙性脑梗死
例2:男,60岁,因“发作性左侧肢体乏力1h余”入院栓治疗
腔隙性脑梗死
超急性期脑梗死
例3:75岁,女,因“突发右侧肢体乏力1h”入院栓治疗
2012.02.19
2012.02.20
2012.02.20
2012.02.20
2012.02.20
2012.02.20
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
急性期脑梗死
脑梗死后脑出血 在脑梗死期间, 由于缺血区血管重 新恢复血流灌注, 导致的梗死区内出 现继发性出血,脑 CT扫描或脑MRI检 查显示在原有的低 密度区内出现散在 或局限性高密度影。 这种现象称之为出 血性脑梗死或脑梗 死后脑出血。
脑梗死CT/MR鉴别诊断
CT 诊断:脑干梗死

脑卒中的影像学诊断

脑卒中的影像学诊断
20
脑CT 平扫:右侧小脑不规则低密度梗 塞灶,右侧丘脑0.7cm 腔梗
男性,64 岁。间断头晕7 天,既往有小脑梗塞史。
21
脑CT 平扫 :右侧枕叶大片状低密度梗塞灶, 并有双丘脑腔梗
女性,76 岁。左侧肢体麻木无力1月余
22
脑平CT扫 :左侧顶叶(分水岭区)条片状梗 塞,并有左豆状核、左右放射冠腔梗
25
脑CT 平扫:左侧丘脑少量出血性梗塞,并右枕叶梗塞、右 丘脑腔梗、 脑沟增宽、呈老年皮质萎缩性改变
女性,89 岁。头晕,右下肢活动不利3 天。查体:右下肢 26 肌力Ⅴ级,左侧肌力正常。
CT显示左侧壳核出血高密度病灶
27
CT显示右侧丘脑出血高密度病灶
28
CT显示左侧颞顶叶出血高密度病灶
29
44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
• 颈部超声检测技术包括二维图像、彩色多普勒血 流显像及脉冲多普勒频谱分析等功能。 • 最常检测的血管包括双侧颈总动脉(CCA)、颈 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椎动脉 (VA)、颈内静脉(ICV)。
45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
• 二维图像观察指标 1.血管的位置 2.血管壁的结构 3.血管内径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指标 1.血流方向 2.彩色强弱及充盈状态
11
增强头颅CT扫描
• 如果存在血脑屏障的破坏(肿瘤或脑炎),病变部 位组织区域呈现高信号的增强效应,可以更清晰 地显示病变。
CT
增强扫描示:病灶呈脑回状强化,拟诊右脑室内以三角区为中心的占 位病变,室管膜瘤? 12
CT血管造影(CTA)
• CTA可清楚显示主动脉 弓、颈总动脉、颈内动 脉、椎动脉、锁骨下动 脉、Willis动脉环,以 及大脑前、中、后动脉 及其主要分支。对闭塞 性血管病变可提供重要 的诊断依据,可以明确 血管狭窄的程度,清晰 地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斑 块以及是否存在钙化。

脑卒中的影像学诊断

脑卒中的影像学诊断

脑卒中的影像学诊断正文:一、引言: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化,对其准确的影像学诊断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卒中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及其范本,以供参考。

二、头颅CT扫描:脑卒中影像学诊断的首要步骤是进行头颅CT扫描。

头颅CT扫描可展示脑卒中的直接征象,如脑血栓栓塞、脑出血等,并能提供对脑组织状态的初步评估。

⑴脑血栓栓塞的CT表现:脑血栓栓塞在头颅CT扫描上的表现为以下几点:(详细描述脑血栓栓塞的CT表现)●脑梗死区域呈低密度灶。

●密度不均匀的低密度区域,与脑梗死后的水肿相关。

●周围敏感征象,如脑血管分布区域的受累。

⑵脑出血的CT表现:脑出血在头颅CT扫描上的表现为以下几点:(详细描述脑出血的CT表现)●高密度凝聚灶或斑块,代表出血灶。

●硬膜下积血形成的弧形高密度区。

●蛛网膜下腔积血的高密度环绕脑沟。

●显著的疝积现象。

三、头颅MRI扫描:头颅MRI扫描对于脑卒中的影像学诊断更加敏感,能提供更为准确的影像信息。

⑴弥散加权成像(DWI):DWI是一种常用的MRI成像技术,对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区别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非常有帮助。

其表现为以下几点:(详细描述DWI的MRI表现)●弥散限制灶。

●高信号灶。

⑵磁共振血管成像(MRA):MRA能提供脑血管的三维图像,对于脑血栓和脑血管狭窄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其表现为以下几点:(详细描述MRA的MRI表现)●血管狭窄或闭塞。

●显著弓形征象。

●血管突出等。

四、其他影像学方法:除了头颅CT和MRI扫描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影像学方法用于脑卒中的诊断。

⑴腔内血管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腔内血管超声通过检测颅骨窗底下大脑中动脉和大脑中静脉的血流速度来评估脑血流情况。

其优点是操作简便、无创且具有较高的灵敏性。

⑵血管介入:血管介入是一种直接治疗脑血管病变的方法,对于一些特定类型的脑卒中患者具有显著疗效。

通过导管在腔内进行造影和介入治疗,可以同时进行对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