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性景观

合集下载

西方当代纪念性景观场所营造解析的开题报告

西方当代纪念性景观场所营造解析的开题报告

西方当代纪念性景观场所营造解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人们文化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和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当代纪念性景观已成为城市化建设和公共文化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西方国家在纪念性景观场所营造方面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料的梳理和分析,本文旨在探讨西方当代纪念性景观场所营造的主要特点、目标和挑战,并探讨如何优化场所设计,从而确保场所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价值的传承。

二、研究意义本文研究有以下几点意义:1. 探讨纪念性景观场所营造的特点和规律,提高设计师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2. 分析西方国家在纪念性景观场所营造方面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我国纪念性景观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3. 探讨如何优化场所设计,建立可持续发展、人性化、社会价值传承的纪念性景观建设理念,推动城市美化、文化传承和社会进步。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梳理和分析有关西方当代纪念性景观场所营造的研究文献,从中抽取有价值的信息,总结当代纪念性景观场所营造的主要特点、目标和挑战,探讨如何优化场所设计。

四、预期结果通过研究,预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当代纪念性景观场所的营造目标和要求有所变化,从单纯的历史纪念逐渐转向多元化的文化活动中心。

2. 当代纪念性景观场所的设计需注重场所特定的文化性和空间元素的塑造。

3. 当代纪念性景观场所需注重场所可持续性经营,设计需充分考虑场地环境和设施的相关情况。

4. 当代纪念性景观场所需注重场所公众性质,设计需充分考虑场所的社会价值和人性化的设计。

五、研究内容结构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 研究目的和方法1.3 研究内容及结构第二章西方当代纪念性景观场所营造的特点和目标2.1 场所类型及其特点2.2 纪念性景观场所的设计目标第三章西方当代纪念性景观场所营造的主要挑战3.1 环境保护3.2 文化多元化3.3 社会感知度3.4 空间利用效率第四章西方当代纪念性景观场所营造的优化设计4.1 场所特定的文化和空间元素的塑造4.2 场所可持续性经营4.3 社会价值和人性化的设计第五章优化设计的案例分析5.1 波士顿公园的营造5.2 纽约滴水巷公园的营造5.3 圣地亚哥市政厅广场的营造第六章结论与展望6.1 研究结果总结6.2 研究的限制和不足6.3 研究展望参考文献。

《纪念性景观的设计与表达》

《纪念性景观的设计与表达》

《纪念性景观的设计与表达》论文摘要:纪念性景观是联接时间的空间场所,人们在这里追忆往昔、思索未来。

纪念性景观设计一个重要功能是传递纪念信息。

本文主要分析了纪念性景观的设计要素及表达方式,并探索适合当代纪念性景观的表达方式。

关键词:纪念性景观设计要素表达方式“纪念”是人类的本能,通过对以往的人和事的回忆,唤起内心的缅怀与感悟。

通过感知历史,强化个人和集体的文化认同。

纪念性景观具有纪念性的主体,也就是要纪念的人或事件及它们所象征的精神,通过物质性的建造和精神的延续,达到回忆与传承的目的。

纪念性景观是联接时间的空间场所,具有精神功能和社会功能,并且将精神功能放在首位,在这里人们追忆往昔,思索未来。

纪念性景观的精神内涵和景观外在形式完美结合时,景观才具有“可读性”,引起观者的情感共鸣,成为“有意味的形式”。

一、纪念性景观的设计要素纪念性景观是人类纪念性情感的物化形式,蕴含的浓厚的人文内涵和意义,可以引发大量的联想和追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纪念性景观设计首先是为了传递纪念信息表达纪念性, 纪念信息通常是通过设计要素表现出来的,纪念性景观设计中的设计要素包括以下几种。

1、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基础要素。

纪念性景观作为一种饱含人文情感的景观,和场地的关系更加密不可分,尊重原有的场地结构和地域特征,利用场地的开合凹凸等原始自然特征组织场所关系,在原生场地进行纪念行为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通过地形的起伏和沉降可以围合、分隔空间,控制视线。

根据纪念内容和性质,或藏、或露、或开放、或含蓄,呈现出景观应有的性格特点。

我国古代陵寝历来有“筑陵以象山”,或依山为陵的风尚。

秦汉以来帝王之墓以封土做坟为主,这种泥土仿造自然山丘的帝王陵墓,是一种非常崇尚自然的纪念性形式,期望能象山一样永恒。

唐陵的特点为“依山为陵”,不像秦汉陵墓那样采用人工修筑的封土高坟, 而开“山陵”之先河。

十八座唐陵中, 仅献陵、庄陵、端陵三陵位于平原,其余均利用天然山丘, 建筑在山岭的顶峰之下, 踞高临下, 形成“南面而立, 北向为朝” 的形势。

纪念性景观

纪念性景观
以华盛顿纪念碑为中心焦点形成的纪念空间,以林肯纪念馆 与国会大厦形成东西轴线,白宫与杰佛逊纪念堂为南北轴向,而 罗斯福纪念公园就位于特区的西南侧,于潮汐弯凸出的岸边与对 岸的杰佛逊纪念堂相望 。
麦克· 米兰(Mc ·MIllian) 的“风筝规划”(Kite Planning)平面 (1)美国国会大厦 (2)托马斯· 杰斐逊纪 念堂 (3)F· D罗斯福纪念 园 (4)亚伯拉罕· 林肯纪 念堂 (5)肯尼迪表演艺术 中心 (6)白 宫 (7)乔治· 华盛顿纪念 碑
从竖向的图腾树立在广场 中间,众多的竖向线条就 给人以强烈的紧张感,而 此时墙面为保持整体统一 仍然选用花岗岩石为材料, 但是在选材上明显比一区 要精细很多,以突出拘谨 的感觉。

哈普林在这个空间中通过一组雕塑集中表达当时的政 治事件和社会环境。第一个雕塑是一个名叫“乡村夫妇” 的主题雕像,描绘的是一对绝望的美国阿巴拉契亚乡村夫 妇,站立在倒闭了的农庄前,神情麻木,显得孤立无援; 其右边的第二个雕塑是一名叫“等待面包的队伍”的铜像, 描绘了5个身穿大衣和皱帽的工人排成一列,等待政府的 救助,他们全然不顾人格的尊严,只求一点施舍来度日, 这个雕像集中反映了从1930年以来席卷全美的经济大萧条 时期人民的生活现状和政府的积极援助措施。
在这组雕像后面是一组表达对罗斯福新政的一系列社会改 革措施的纪念柱和墙体, 墙体上还可有反映新政改革措施 的浅浮雕, 如工具和工人劳动的场景等。五个独立的纪念 柱用凹形浮雕重现墙上的景象, 通过虚实对比引发人们去 触摸、探寻、思索的欲望。一个名叫“田纳西河谷流域水 利工程”的大型叠水瀑布用来象征新政改革中最大的水利 工程。穿过一个有条石铺装的曲尺式的过渡空间即来到第 三个空间。
开端 空间一:空间简洁,氛围轻松宁静

《纪念性景观的空间特点》

《纪念性景观的空间特点》

《纪念性景观的空间特点》发表时间:2020-12-22T08:07:21.937Z 来源:《建筑细部》2020年第25期作者:谢文璇[导读] 纪念性景观是记录历史和记忆的景观,能够引发群体回忆和联想。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北京市 101601论文摘要:纪念性景观是记录历史和记忆的景观,能够引发群体回忆和联想。

纪念性景观的主题与思想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传达给观者,并激起观景者的情感共鸣。

本文主要从空间的尺度和空间的序列等方面分析了纪念性景观的空间特点,以期能从景观空间设计的角度梳理出纪念性景观的设计规律,并对设计实践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纪念性景观空间特点一、纪念性景观纪念是人类特有的意识活动,通过对过往的人或事的追忆,来唤起怀念和感悟,是一种心理活动也是一种情感体验,亦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

纪念性景观随着人类文明的出现而出现,是记录历史和记忆的景观,具有纪念的主体和它们所象征的精神,并且能够引发群体回忆和联想。

纪念性景观的表现形式也随着时代的演进而不断发展演变,其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五类,分别为陵墓景观、纪念碑和纪功柱景观、纪念性雕像景观、纪念性景观门、纪念性公园等。

主要表现为对神秘的营造、对英雄的歌颂、对永恒的追求等。

当代纪念性景观开始关注普通大众的纪念性情感需求,并纪念有意义或有影响力的事件或人物等,如奥林匹克纪念园、澳大利亚国家突发事件纪念碑、爱滋病病人纪念碑等,纪念主体呈现出广泛与多元的特点,不再只表现崇高和伟大,而是呈现出理性反思的特点,表现形式更加丰富。

纪念性景观通过物质性的建造来达到精神的延续,成为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场所。

二、纪念性景观的空间特点纪念性景观的主题与思想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传达给观者,并激起观景者的情感共鸣。

其中景观空间充当着重要的纪念性情感沟通的媒介。

空间是为使用者服务的,应当综合考虑,下文将结合纪念性景观的特点从空间的尺度与向度以及空间的序列等方面加以分析。

空间有许多形态,如正方形给人庄重、稳定的感觉,适宜观景者驻足停留。

红色文化纪念性景观空间研究——以宁乡刘少奇故居纪念园景观为例

红色文化纪念性景观空间研究——以宁乡刘少奇故居纪念园景观为例

2020·02一、纪念性景观概念(一)纪念性景观的概念作为承载历史的实体空间,每个城市都会有各种形式纪念性空间以表明人类的纪念需求,这类实体空间能够给人以精神意义。

纪念性景观包括用于标志某一事物或使后人记住的物质性或抽象性景观,能够引发人类群体联想和回忆的物质性或抽象性景观,以及具有历史价值或文化价值的物质性或抽象性景观。

(二)刘少奇故居纪念园简介刘少奇故居纪念园位于湖南省宁乡市花明楼镇,也被称为花明楼景区。

花明楼景区总用地达690多亩,景区中包含门楼广场、刘少奇同志铜像、纪念馆、少奇同志故居、花明园等几个部分,现在已是湖南省内最为重要的红色文化纪念地与著名的AAAAA级旅游风景区。

二、纪念性景观的空间结构(一)纪念性景观的空间结构景观空间结构即为景观结构与空间格局,是指景观组成要素的类型、大小、形状、数目及其在空间上分布与配置情况。

景观功能是空间结构的基础,空间结构的布局由其空间功能来决定,而纪念性景观的主要功能为纪念或缅怀某段历史、某个故事或某个人物。

基于纪念性景观功能要求,常用的空间结构有规则式布局、自由式布局和混合式布局三种。

刘少奇故居纪念园由入口门楼广场起至刘少奇同志铜像广场采用中轴对称的规则式布局,而后段景观空间则采用自由式布局,基于此两种布局相互搭配,刘少奇故居纪念园的空间结构采用的是混合式布局。

前段以入口的门楼广场为起点直至刘少奇同志铜像广场,形成一条东西贯穿长度约为1000米的空间结构主轴线,并在主线轴上布置了门楼广场、刘少奇同志铜像广场。

而后段的自由式布局中则有以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刘少奇文物馆、刘少奇同志故居以及花明园为主的空间节点。

(二)纪念性景观的空间序列纪念性场所不仅是实体物质场所,也是承接人们缅怀沉思的精神场所。

游览者在场所内可以充分感受到空间序列带来的氛围,而在纪念性景观中这种氛围一般都会选用大型建筑或超于常规尺寸的雕塑、纪念碑等构筑物来体现。

刘少奇纪念园空间序列的重心为刘少奇铜像,整个园区以铜像为空间结构轴线的中心点展开,铜像的基座抬高于中心广场地面,设置在中心,同时广场以大面积的自然山林为背景,使得参观者视觉焦点为铜像。

当代纪念性景观营造手法分析

当代纪念性景观营造手法分析

当代纪念性景观营造手法分析该文针对纪念性景观这一独特的类型,探讨纪念性主题在景观设计中的表达方法。

从对事件及人物的表达,空间序列的编排以及纪念要素的塑造这三个方面结合国内外现存实例加以分析。

标签:纪念性景观;主题表达;景观设计古代的纪念性建筑及景观,大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因此在设计表现上是顺从统治阶级的政治要求。

在这样的观念下营造的纪念性空间,往往是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不仅具有严整的空间序列,而且大都是巨大的尺度和体量。

到了现代,传统的纪念性景观形式和传统观念已经无法满足参观者的情感需求,景观的营造方式也逐渐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一、纪念性景观主题表述(一)阐述与叙事作为纪念背景的人物或者事件都具有一段历史上的时间长度,在纪念性景观的设计中常常通过对这一时间长度进行叙述来进行回忆。

在当代纪念性建筑及景观中,叙述的手法很常见,例如历史纪念广场、名人纪念馆、历史事件纪念园等,频频采用叙述的手法,通过时空的转换、历史的还原向人们展示某位人物的生平或是某个事件的经过。

例如在在俄克拉荷马爆炸纪念园中,参观者通过中心轴线上的两道“时间之门”进入空间,门上所刻的”9:01”和“9:03”两个时间点告诉参观者场地中爆炸前最后的平静时刻以及爆炸后开始援救的起始时间。

(二)隐喻与象征隐喻与象征是古典主义景观的基本艺术手法。

早在英国18世纪,设计师亨利·霍尔以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埃涅伊得》为背景创造了斯托海德风景园。

在这个风景园中,湖泊象征地中海,希腊神庙和古罗马建筑有致的分布,亨利·霍尔利用景观以象征与隐喻的手法重新书写了这部史诗。

而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象征与隐喻依然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并且更加温婉的运用。

在美国波特兰”爱悦广场”的设计中哈普林受到希尔拉山自然环境的启发,用跌水象征山间溪流,用下沉广场的不规则折线台阶象征山地,廊的形式自由的屋顶象征洛基山山脊线,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场所精神。

二、纪念性景观空间组织(一)空间的序列空间的序列犹如一首优美的曲子,有前奏、发展、高潮、尾声,旋律贯穿乐曲始终,它不断地敲击着听众的思绪,加上中间的变奏,最终形成层次丰富的乐曲。

景观雕塑可分为纪念性景观雕塑、主题性景观雕塑、装饰性景观雕塑和陈列景观雕塑四种类型。

景观雕塑可分为纪念性景观雕塑、主题性景观雕塑、装饰性景观雕塑和陈列景观雕塑四种类型。

景观雕塑所在城市环境中所起的不同作用景观雕塑可分为纪念性景观雕塑、主题性景观雕塑、装饰性景观雕塑和陈列景观雕塑四种类型。

一、纪念性景观雕塑:纪念性景观雕塑,必须有雕塑,而且必须以雕塑为主。

以雕塑的形式来纪念人与事。

纪念性景观雕塑最重要的特点是它在环境景观中处于中心或主导位置,起到控制和统帅全部环境的作用。

所有环境要素和总平面设计都要服从雕塑的总立意。

纪念性景观雕塑根据需要可建造成大型和小型二种。

大型纪念性环境有前苏联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以及著名的斯大林格勒大血战而建立的“祖国—母亲”纪念性景观雕塑。

纪念性景观雕塑并不一定都是大型的,比较小型的纪念性景观雕塑更为普遍。

二、主题性景观雕塑:主题性景观雕塑是指通过主题性景观雕塑在特定环境中揭示某些主题。

主题性景观雕塑同环境有机结合,可以充分发挥景观雕塑和环境的特殊作用。

这样可以弥补一般环境缺乏表意的功能,因为一般环境无法或不易具体表达某些思想。

主题性景观雕塑最重要的是雕塑选题要贴切。

一般采用写实手法。

三、装饰性景观雕塑:装饰性景观雕塑是以装饰性景观雕塑作为环境主要构成要素。

装饰性景观雕塑调整可丰富环境特色。

四、陈列性景观雕塑:陈列性景观雕塑是指以优秀的雕塑作品作为环境主体的内容。

漫谈当代纪念性景观设计

漫谈当代纪念性景观设计
漫谈 当代 纪念 性 景观 设计
R v w o d r Me r lLn sa e D s n e i fMo en e moi a d c p e i a g
张 红卫
王 向荣
Z HAN Ho we. WANO i g on G ng J Xan —t g

纪念 嚣观 强r表现 出简约化 、 江 体 验 与 受、 蒋 注重 持 环境
1O 6 42 1)9 03 5 0 0 6 6(0 0 0 8 0 0 T 8 u9 6 文献 标志码 :A
2 0 I 8 修 目1 期 :2 1 — 8 2 0 9 I 2 3 00 0 — 7
特 ’ , 以 对 当代纪 念性 景观 的评 论也 总是 在 喧嚣 的部分 纪念性景 是 个宽泛的概念. 富包十 各种类型的具有纪念意义的 2 当代纪念性 景观设 计更加 注重环境 因素 舌
帚 观 , 如纪 念 塔 纪念柱 纪 念碑 、 念堂 馆 纪念 J纪念 雕塑 、 念陵 诸 纪 、 纪 园、 纪念 园林 、 遗址 地 等人 们熟 悉的 具体 概念 . 是怀 念 和I M忆的 产物 纪 念是 种 精 神 活动 , 诉谙人 的 内心 活动 和 情感 动 , 念 的 物化 用景观 柬 抖定 纪念 活动 所生 成 的纪 念物 , 明 ,当代 纪念 性景 观 设 表 计 环 境 因 素 的 重 要 性 17 年 完 成 的罗 斯 稿 纪 念 花 园 设 万 寨 94 (DR M moi , 1 运 用 4 开 敞空 间 来表达 主 匙 , 代了 竞标 忧 肿 F e r l同 ) a , 个 取
Ab ta l M e s c r mor I an s ap s i a d c e On i of n c m p n l f uman c AS 0 k d ce in o c l e mp l l o o en o h a ufr ue i of at f ut r n r o ue me oi ln c e esg c n e nay e a m r al a dsap d in a b a lz d nd  ̄v u t f m 0 alaed r o cu ualp s e l e E h wi le e elp e l t l l erp ci c o v l h d v o m n h ofIe i e l e e in f m o er memor l ok s mo e C c on oa e vr h t s h d sg o d m n as i t e l on G n I l n r 0 whi i e y o l d n h h  ̄ o he pe pl an te a f e eop e tof c s de pl o e J e ea s fl o e h r t d h ldo o d v l m n r ns T Co o h f he tr f uma m nJ s lch iu an maer l e nq es d t as 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念性景观
一、纪念性景观的起源
谈到纪念性景观的起源就不能忽视古代埃及创造的伟大文明以及它们文明的遗物。

埃及于公元前4世纪建立奴隶制国家,建造了人类最早的巨型纪念性建筑物。

古代埃及建筑以庞大的规模、简洁稳定的几何形体、明确的对称轴线和纵深的空间布局来达到雄伟、庄严、神秘的效果。

埃及古代建筑3个主要时期:1、古王朝时期建筑。

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7—公元前22世纪)的主要建筑是著名的金字塔。

2、中王国时期建筑。

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2—公元前16世纪)建筑以石窟陵墓为代表。

已采用梁柱结构,能够建筑比较宽敞的内部空间。

3、新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6—公元前11世纪)以祭奉阿蒙神的的神庙取代陵墓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建筑。

神庙形制大致相同,除大门外有3个主要部分:周围有柱廊的内庭院,接受臣民朝拜的大柱厅和只允许法老和僧侣进入的神堂密室。

规模最大的是卡纳克和卢克索的阿蒙神庙。

人造景观与未知而博大的宇宙自然相联系,犹如爱尔兰的纽格莱齐陵墓冬至日的阳光沿着黑暗墓道照亮墓穴最深处,以及墨西哥的奇骞扎伊金字塔庙的阶梯犹如蛇神盘绕一样,神秘的灵光打动人心并且如同未知对探究之心的诱惑一样,经久不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