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性公园的设计元素
《纪念性景观的设计与表达》

《纪念性景观的设计与表达》论文摘要:纪念性景观是联接时间的空间场所,人们在这里追忆往昔、思索未来。
纪念性景观设计一个重要功能是传递纪念信息。
本文主要分析了纪念性景观的设计要素及表达方式,并探索适合当代纪念性景观的表达方式。
关键词:纪念性景观设计要素表达方式“纪念”是人类的本能,通过对以往的人和事的回忆,唤起内心的缅怀与感悟。
通过感知历史,强化个人和集体的文化认同。
纪念性景观具有纪念性的主体,也就是要纪念的人或事件及它们所象征的精神,通过物质性的建造和精神的延续,达到回忆与传承的目的。
纪念性景观是联接时间的空间场所,具有精神功能和社会功能,并且将精神功能放在首位,在这里人们追忆往昔,思索未来。
纪念性景观的精神内涵和景观外在形式完美结合时,景观才具有“可读性”,引起观者的情感共鸣,成为“有意味的形式”。
一、纪念性景观的设计要素纪念性景观是人类纪念性情感的物化形式,蕴含的浓厚的人文内涵和意义,可以引发大量的联想和追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纪念性景观设计首先是为了传递纪念信息表达纪念性, 纪念信息通常是通过设计要素表现出来的,纪念性景观设计中的设计要素包括以下几种。
1、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基础要素。
纪念性景观作为一种饱含人文情感的景观,和场地的关系更加密不可分,尊重原有的场地结构和地域特征,利用场地的开合凹凸等原始自然特征组织场所关系,在原生场地进行纪念行为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通过地形的起伏和沉降可以围合、分隔空间,控制视线。
根据纪念内容和性质,或藏、或露、或开放、或含蓄,呈现出景观应有的性格特点。
我国古代陵寝历来有“筑陵以象山”,或依山为陵的风尚。
秦汉以来帝王之墓以封土做坟为主,这种泥土仿造自然山丘的帝王陵墓,是一种非常崇尚自然的纪念性形式,期望能象山一样永恒。
唐陵的特点为“依山为陵”,不像秦汉陵墓那样采用人工修筑的封土高坟, 而开“山陵”之先河。
十八座唐陵中, 仅献陵、庄陵、端陵三陵位于平原,其余均利用天然山丘, 建筑在山岭的顶峰之下, 踞高临下, 形成“南面而立, 北向为朝” 的形势。
当代纪念性景观营造手法分析

当代纪念性景观营造手法分析该文针对纪念性景观这一独特的类型,探讨纪念性主题在景观设计中的表达方法。
从对事件及人物的表达,空间序列的编排以及纪念要素的塑造这三个方面结合国内外现存实例加以分析。
标签:纪念性景观;主题表达;景观设计古代的纪念性建筑及景观,大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因此在设计表现上是顺从统治阶级的政治要求。
在这样的观念下营造的纪念性空间,往往是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不仅具有严整的空间序列,而且大都是巨大的尺度和体量。
到了现代,传统的纪念性景观形式和传统观念已经无法满足参观者的情感需求,景观的营造方式也逐渐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一、纪念性景观主题表述(一)阐述与叙事作为纪念背景的人物或者事件都具有一段历史上的时间长度,在纪念性景观的设计中常常通过对这一时间长度进行叙述来进行回忆。
在当代纪念性建筑及景观中,叙述的手法很常见,例如历史纪念广场、名人纪念馆、历史事件纪念园等,频频采用叙述的手法,通过时空的转换、历史的还原向人们展示某位人物的生平或是某个事件的经过。
例如在在俄克拉荷马爆炸纪念园中,参观者通过中心轴线上的两道“时间之门”进入空间,门上所刻的”9:01”和“9:03”两个时间点告诉参观者场地中爆炸前最后的平静时刻以及爆炸后开始援救的起始时间。
(二)隐喻与象征隐喻与象征是古典主义景观的基本艺术手法。
早在英国18世纪,设计师亨利·霍尔以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埃涅伊得》为背景创造了斯托海德风景园。
在这个风景园中,湖泊象征地中海,希腊神庙和古罗马建筑有致的分布,亨利·霍尔利用景观以象征与隐喻的手法重新书写了这部史诗。
而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象征与隐喻依然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并且更加温婉的运用。
在美国波特兰”爱悦广场”的设计中哈普林受到希尔拉山自然环境的启发,用跌水象征山间溪流,用下沉广场的不规则折线台阶象征山地,廊的形式自由的屋顶象征洛基山山脊线,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场所精神。
二、纪念性景观空间组织(一)空间的序列空间的序列犹如一首优美的曲子,有前奏、发展、高潮、尾声,旋律贯穿乐曲始终,它不断地敲击着听众的思绪,加上中间的变奏,最终形成层次丰富的乐曲。
纪念性主题公园绿化设计要素与原则

纪念性主题公园绿化设计要素与原则好养护总结了主题公园一些设计内容。
主题公园有哪些设计要素?1 空间公园空间的层次、序列和节点对游人的影响至关重要。
空间的起始、展开、收放、收尾,各分区内部和外部的造型,区域的围护,各区的景观组织等,与公园景观的连续性和整体风格的塑造密切相关。
2 表现技术手段公园的主题内容必段通过一定的表现技术手段来体现。
先进的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公园充满生动的主题环境,是现代乐园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3 游览交通一般主题公园的面积都比较大,而且景点多,如何利用交通段将这些分布于全园的景点有机的串连真情为,使游人可以方便、有序地进行游览和参与是公园交通处理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有哪些原则?1 多样性和变异性2 高度人情化3 围绕特色,强化特征4 生态环境和园林艺术结合5 因地制宜,重视绿地建设主题公园游览区设计手法有哪些?1 空间与环境设计大中型主题公园常采用自然的山水园林与现代化娱乐公园相结合的手法。
风景园林设计中常用的竖向设计、水体设计、建筑布局、道路系统、种植设计以及空间组合、空间变换、立意、借景等造景手法的运用可以为公园创造优美、丰富的游乐环境。
2 内容与主题设计“游戏规则”的运用游戏规则是指用游戏或似态等方式诱导人们对环境的的体察、感知,激发人们对活动的参与性;其突出的特点是让游客以从未经历过的新奇方式参与到游乐活动之中,常常是一些有趣的游戏;通过游戏参与,成功诱发人们对环境的兴趣。
3 游乐环境的塑造中国传统庙会手法中国传统的庙会的布局是将大型的马戏杂技或武术等表演场置于中心部位,四周用各种摊点、活动设施、剧场、大篷车等创造一个围合空间----中心广场,各处有路通向广场,形成一个气氛的活动区域各种活动内容在广场附近展开。
主题公园植物景观规划有哪些设计要求?1 绿地形式彩用现代园林艺术手法,成片,成丛,成林,讲究群体色彩效应,乔、灌、草相结合,形成复合式绿化层次。
湖南烈士公园设计理念

湖南烈士公园设计理念湖南烈士公园设计理念湖南烈士公园是为了纪念和追思湖南地区为国家和人民作出巨大贡献的烈士们而建立的。
设计理念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 怀念和敬意:湖南烈士公园作为一个纪念地,其设计理念首先应该是要表达对英勇牺牲的烈士们的怀念和敬意。
可以在公园的入口处设置一个烈士纪念碑,并且在周围布置花坛和绿化带,以展示对逝者的敬意。
公园可以设计成一个安静和庄重的场所,来让人们能够静下心来纪念烈士。
2. 历史教育:湖南烈士公园不仅仅是一个纪念地,还应该是一个历史教育的场所。
可以在公园内设置一些烈士事迹展示馆,利用图片、文字和实物等形式,生动地展示烈士们的英勇事迹,让人们了解历史,并从中得到教育。
此外,可以设置一些历史解说牌,对公园内的景点和烈士事迹进行解读,增加公园的教育性。
3. 绿化和环保:湖南烈士公园应该是一个绿化面积较大的场所,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可以在公园内种植各种树木和花草,并且设计一些漂亮的花坛和人工湖泊,以增加公园的美感。
同时,要注重环保,在公园内设置合适的垃圾桶并进行分类收集,提倡游客保持公园的整洁和美观,共同营造一个宜人的环境。
4. 亲民和便利:湖南烈士公园应该是一个对广大民众开放的场所,要注重设计亲民和便利的设施。
可以设置一些游乐设施,如草坪、健身区、露天阶梯剧场等,吸引游客前来休闲娱乐。
此外,还可以设计一些餐厅和小吃摊位,提供各种美食选择,让游客能够在公园内享受美食。
另外,公园的交通应该便利,可以设置停车场和巴士站点,方便游客的到来。
总之,湖南烈士公园的设计理念应该集中在怀念和敬意、历史教育、绿化和环保、亲民和便利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能够达到让人们怀念烈士、了解历史、享受美景以及方便舒适的目的。
同时,公园也应该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一些纪念活动,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湖南地区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
探析我国纪念性景观设计的特点与方向——以现存纪念性墓园空间设计为例

2022年第4期现代园艺探析我国纪念性景观设计的特点与方向———以现存纪念性墓园空间设计为例吴家炜(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092)摘要院研究纪念性景观设计有助于人们了解历史在当下的痕迹以及在人们记忆中的作用。
以现有墓园的外部空间设计为切入点,探索此类纪念性场地的设计特点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以灵谷公园、雨花台烈士陵园和腾冲国殇墓园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场地位置、总体布局和景观结构等方面的信息,虽然墓园的建造者和所纪念的对象不同,但设计背后的整体逻辑与思路却基本一致。
未来我国纪念性场地景观设计可借鉴过往的经验并予以创新,通过设计延续过去的记忆,并带给人们感性的纪念与理性的思考。
关键词院纪念性景观;记忆;墓园;空间设计作为对历史记忆的纪念与载体,纪念性景观设计总是能引起人们的深思。
在设计的背后,往往交织着对生者的启迪、对亡者的缅怀,以及对人性的思考。
而在纪念性景观中,墓园的外部空间设计作为分支,对生死问题的思考显得尤为集中而物化。
探究这些纪念性场所的设计,有助于人们了解历史所反映在当下社会的痕迹以及在人们记忆中的作用。
目前,对我国墓园景观设计现状的研究较少,而分析这些公墓的布局与元素、文化符号和社会意义将对理解过去我国墓园设计的特点,展望未来我国纪念性场所设计的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1案例研究1.1研究问题与目的以大型现代纪念性墓园为切入点,通过考察其过去的设计原则与特征,探索未来我国纪念性场所设计的发展方向。
研究过程旨在解决如下问题,即现有的这些公墓的空间设计和参观者体验会对未来的纪念性景观设计产生何种启示,而设计师又将如何汲取以往的经验,更好地表达对逝者的缅怀与纪念。
1.2研究对象与结果以下将选取3个现有的我国大型纪念性墓园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分别是灵谷公园、雨花台烈士陵园和腾冲国殇墓园。
选取这3个作为研究对象的主要原因是,它们各自的建造主体以及所要纪念的主要历史事件均不相同。
中国纪念性公园案例分析

纪念性公园案例名人纪念公园体系,即以某个名人的人物文化为开发基底,将具有同一名人文化的纪念公园进行整合并构建体系,形成跨区域的游览网络,兼顾体系内各纪念公园的差异性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强化整体游憩功能。
名人纪念公园体系的构建是建立在对体验叠加理论理解与应用的基础上,通过对体系内名人纪念公园差异性特征的比较分析,最终得出建立纪念公园体系的途径与方法。
以郑和纪念公园为例,分析这一人物在各纪念公园中所表现的差异性特征,来探讨郑和纪念公园体系整合规划、整体开发的可行性。
郑和作为明代大航海家,是一位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历史人物。
“郑和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其所体现的睦邻友好、和平交往的理念与实践,为人类和谐相处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2021年是郑和诞辰650周年,以对郑和文化的理解为基底,建立体验叠加的名人纪念公园体系,进一步挖掘名人文化并予以提升,以吸引更多游客来体验,将郑和文化的品牌推上一个新高度,这不仅与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相适应,也更具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纪念公园体系创建要点1.整合区域优势名人纪念公园之间对于游览者的争夺归根究底是各游览地区域发展优势上的竞争,行政管辖区域的划分更是激化了这一态势。
创建名人纪念公园体系,开展体验叠加联动开发则能缓解行政上人为分割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将纪念同一名人的文化公园统筹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运作,增加游憩资源的数量与类型,将会给游览者更多的选择以及更全面的体验感。
整合区域优势是一个综合且多维度的思维方式,对于创建名人纪念公园体系来说,不仅需要打破行政壁垒,增加体系内同类旅游资源,避免单个景区资源呆板薄弱、产品结构单一的缺点,还需要联合当地的其他社会资源。
开发完善食宿等基础设施,在保证游览者满意度的同时增加景区经济创收,联合周边旅游景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游览组合活动,丰富游憩内容,创新游憩方式以满足受众多样性需求,获得新的体验感。
多项资源的合理布局与优化配置,不仅能构建游憩资源网络,还可促使产生优势叠加效应,提升整个体系的综合竞争力。
罗斯福纪念园案例分析

建筑与世界名园赏析结课论文罗斯福纪念园——案例分析项目名称:罗斯福纪念园地点:美国华盛顿规划时间:1950年—1997年规模:3.04公顷园林风景设计师:劳伦斯·哈普林加州风景园林设计师劳伦斯·哈普林是美国第二代风景园林设计师,在设计罗斯福总统纪念园之前,他已经在美国风景园林行业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劳伦斯·哈普林1916年出生于纽约市的布朗克斯区, 在康奈尔大学和威斯康辛大学学习植物学,获得了植物学学士和园艺学硕士。
1941年哈普林来到哈佛大学,并追随英国著名风景园林设计师唐纳德学习风景园林。
二战期间,哈普林在海军驱逐舰服役,因伤而回到旧金山,后来在当时美国最著名的风景园林师托马斯·丘奇的事务所工作了四年,并参与了丘奇事务所最著名的作品唐纳花园的设计。
从1949年哈普林成立自己的事务所到1974年被选中为罗斯福总统纪念园做设计这个期间,他已经完成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园林工程项目,其中最为著名的要算他在上个世纪60年代设计的波特兰系列广场和绿地。
甲方:美国政府设计单位:劳伦斯·哈普林事务所1.总述罗斯福总统纪念园的设计可以说是二十世纪后半叶美国园林风景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园林设计作品之一,作为一种为纪念历史人物而设计的纪念性空间。
该园林呈献给参观者的是一种景观式的纪念空间体验,没有高高在上的英雄式的纪念物,有的是变化多端的空间形式和丰富的视觉景观。
罗斯福纪念园从设计之初的选址到漫长的设计竞赛历程,再到艰苦的施工以及最终的完成,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
2.场地分析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市中心有一条河叫波托马克河,河的东面有一座美丽的大公园,风景十分优美,叫做波托马克公园。
这个公园定义为美国国家历史上最著名的总统和名人的纪念园用地。
罗斯福纪念园正位于潮汐湖与波托马克河之间的西波托马克公园内的一个狭长的地段上。
在其周围已经坐落了三位美国总统的纪念园。
罗斯福总统纪念园的选址是在整个大的规划指导原则下确定的,横向延展,自由灵活的布局使得整个纪念园空间与狭长的地段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成为华盛顿市中心的一处优美而独特的风景。
昭和纪念公园简介

昭和纪念公园简介一、公园背景昭和纪念公园位于日本东京都,是为纪念昭和天皇(裕仁)在位期间所建立的公园。
公园于1964年开放,占地面积约为17.2公顷,是东京都内最大的都市公园之一。
公园以自然景观为主,同时融合了历史文化和现代设计元素,成为了一个集休闲、娱乐、文化、纪念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二、公园设计昭和纪念公园的设计注重对自然和历史的尊重。
公园内有湖泊、山丘、森林和绿地等自然景观,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同时,公园内还设有历史纪念碑、雕像和建筑等,展示了日本昭和时期的历史和文化。
此外,公园还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如灯光装置、水景等,为游客带来独特的视觉享受。
三、公园特色1.自然景观:公园内有湖泊、山丘、森林和绿地等自然景观,为游客提供了优美的自然环境。
2.历史文化:公园内设有历史纪念碑、雕像和建筑等,展示了日本昭和时期的历史和文化,为游客提供了了解日本历史文化的机会。
3.现代设计:公园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如灯光装置、水景等,为游客带来独特的视觉享受。
4.活动设施:公园内设有各种活动设施,如儿童游乐区、运动场地、茶室等,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次游客的需求。
四、公园历史昭和纪念公园建于1964年,原名为“元勲の森”,是为了纪念那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功臣而建立的。
1974年,为了纪念昭和天皇(裕仁)在位期间所做出的贡献,公园改名为“昭和記念公園”。
自1984年起,公园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工程,增加了许多设施和景点。
五、公园活动昭和纪念公园内经常举办各种活动,如花展、灯展、音乐会、运动会等。
其中最著名的活动是每年的樱花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此外,公园还设有博物馆和艺术馆等文化设施,供游客了解和学习日本的历史和文化。
六、公园景观昭和纪念公园的景观以自然为主,融合了人文景观和现代设计元素。
公园内有湖泊、山丘、森林和绿地等自然景观,同时设有历史纪念碑、雕像和建筑等人文景观。
此外,公园还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如灯光装置、水景等,为游客带来独特的视觉享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念性公园的设计元素
纪念性公园是纪念性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怀念的功能,并且兼顾了游人的参与性和游憩性。
那么纪念性公园的设计元素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
(一)自然因素
地形因素。
地形的起伏变化对纪念性公园的影响非常大,甚至影响了它之后的设计形式。
凸地形通常配合向上的踏步和阶梯,当人们参与其中的时候会感受到一种动感。
当人们仰望在高处的建筑或者景观的时候,容易产生一种尊敬和崇拜的感觉。
而凹地形有封闭性和向心性,容易给人带来一种安静与沉思的安宁感,越战纪念碑的设计就是在逐渐下沉的凹地形中完成的,仿佛大地之中的深深的伤口。
植物因素。
植物在纪念性空间中渲染气氛,营造意境,能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
植物本身的含义、色彩差别、季相变化、冠幅枝叶花朵果实,都是可以作为造景中的设计元素来表现的。
在美国93号航班纪念园中,遗址景观和当地的枫树林紧紧结合在一起,有一种独特而忧伤的美丽。
洛杉矶的玫瑰公墓园中,道路两旁种满了美丽的玫瑰,形成了一到旖旎的景观,为墓地增添了活力。
而布策设计事务所在设计俄克拉荷马爆炸纪念园的时候,就保留了一棵见证灾难的大树,称之为“幸存者之树”。
它是力量与隐忍的纪念。
在它周围果园绿荫成片,孩子们可以在果园的空地上学习、思考。
水元素。
水象征着万物生生不息的循环,为纪念园能增添不少生机和活力。
浅水的设计更加有助于游人的互动。
水平流动的薄水案有戴安娜纪念公园,它的动水奔流跳跃,
静水安宁温和,反映出了戴安娜王妃动静相宜的个性。
垂直地面的水帘如马丁路德金纪念园沿着花岗岩纪念墙缓缓流下的水幕,为纪念公园增添了视觉和听觉上的因素。
(二)人工因素
园路因素。
园路可以将纪念园的空间分割成几部分,起到组织
空间与序列、营造意境的重要作用。
园路的宽窄形式和材料的不同,带给人的感觉就不同。
例如伦敦郊外的肯尼迪纪念园,花岗岩石板铺砌的小路沿着平缓的山丘通向肯尼迪纪念碑。
雕塑。
雕塑是纪念性公园里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它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形式,能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被纪念的人物或者事件的发生,仿佛在对游人讲述一个个故事。
例如华盛顿韩战纪念园中美军士兵的雕塑,华盛顿罗斯福纪念园中反映经济危机时等待就业和救济的人们的雕塑,都直观地反映了当时的场景。
但是在中国的一些纪念性公园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纪念人物的雕塑通常采用千篇一律的大尺度雕塑,来表现对人物的敬仰之情,缺乏和空间环境的融合,忽略了游人的参与性,造成了场所的单调。
材料因素。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纪念性公园运用的材料也渐渐趋向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石材、木材,玻璃、金属等材料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
在美国的俄克拉荷马爆炸纪念园中,开阔草坪上布置了168把玻璃做的椅子,来代表168名在爆炸中的罹难者。
美国妇女选举权纪念园运用了镀膜金属管材的横向竖向变化,来象征妇女选举运动的历程和变化。
(三)高科技媒介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高科技手段在纪念性公园的氛围营造中能起到重要作用。
这里主要从声音和光影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声音元素。
声音虽然看不到摸不着,却是纪念性空间里重要的设计因素。
例如流水与石头的摩擦声,雨水滴落在植物上产生的敲打声,风铃、水琴在自然动力下发出的悦耳的声音,人们通过互动装置所获得的声音,以扬声器播放的模拟事发现场的声音等等,都能给纪念性景观营造出各种的纪念氛围。
这些声音都将人们带入不同的纪念性空间,或安谧沉静,或肃穆紧张。
例如在日本景观大师三谷澈的设计风之丘墓园,如果人们漫步在这个下沉的花园里,可以在椭圆形的中心看到一个长长的坐椅靠着一口空井。
这个地方被称为“风之椅”,人们能听到从井底发出的幽幽的风之音乐。
光影元素。
光线和阴影产生的效果能为纪念性景观带来不同的魅力。
光线更侧重的是光的直射,不管是自然光线还是人工照明;阴影更侧重的是阴影和影像。
例如美国的“911”纪念光柱,它把两束象征双子塔的巨型光柱投射在世贸遗址的上空,象征着在“911”事件中倒塌的世贸双塔和那些所有的罹难者,令人震撼。
而越战纪念碑的黑色花岗石能反映人像,使生者仿佛在自己的凝视中与逝者进行对话,从而传达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