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性景观设计中的技术美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纪念性景观的设计与表达》

《纪念性景观的设计与表达》

《纪念性景观的设计与表达》论文摘要:纪念性景观是联接时间的空间场所,人们在这里追忆往昔、思索未来。

纪念性景观设计一个重要功能是传递纪念信息。

本文主要分析了纪念性景观的设计要素及表达方式,并探索适合当代纪念性景观的表达方式。

关键词:纪念性景观设计要素表达方式“纪念”是人类的本能,通过对以往的人和事的回忆,唤起内心的缅怀与感悟。

通过感知历史,强化个人和集体的文化认同。

纪念性景观具有纪念性的主体,也就是要纪念的人或事件及它们所象征的精神,通过物质性的建造和精神的延续,达到回忆与传承的目的。

纪念性景观是联接时间的空间场所,具有精神功能和社会功能,并且将精神功能放在首位,在这里人们追忆往昔,思索未来。

纪念性景观的精神内涵和景观外在形式完美结合时,景观才具有“可读性”,引起观者的情感共鸣,成为“有意味的形式”。

一、纪念性景观的设计要素纪念性景观是人类纪念性情感的物化形式,蕴含的浓厚的人文内涵和意义,可以引发大量的联想和追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纪念性景观设计首先是为了传递纪念信息表达纪念性, 纪念信息通常是通过设计要素表现出来的,纪念性景观设计中的设计要素包括以下几种。

1、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基础要素。

纪念性景观作为一种饱含人文情感的景观,和场地的关系更加密不可分,尊重原有的场地结构和地域特征,利用场地的开合凹凸等原始自然特征组织场所关系,在原生场地进行纪念行为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通过地形的起伏和沉降可以围合、分隔空间,控制视线。

根据纪念内容和性质,或藏、或露、或开放、或含蓄,呈现出景观应有的性格特点。

我国古代陵寝历来有“筑陵以象山”,或依山为陵的风尚。

秦汉以来帝王之墓以封土做坟为主,这种泥土仿造自然山丘的帝王陵墓,是一种非常崇尚自然的纪念性形式,期望能象山一样永恒。

唐陵的特点为“依山为陵”,不像秦汉陵墓那样采用人工修筑的封土高坟, 而开“山陵”之先河。

十八座唐陵中, 仅献陵、庄陵、端陵三陵位于平原,其余均利用天然山丘, 建筑在山岭的顶峰之下, 踞高临下, 形成“南面而立, 北向为朝” 的形势。

浅析纪念性景观中情感化设计

浅析纪念性景观中情感化设计

浅析纪念性景观中情感化设计作者:***来源:《美与时代·上》2022年第05期摘要:纪念性景观记录着城市的历史,它是城市文化的表现,是城市文化的具象化。

纪念性景观是情感化设计的核心部分。

将感情具象化是设计者的目的之一,也是空间情感表达的最终目标。

情感的传递是纪念性空间设计的重点所在。

情感化设计可以使观者感受历史,并产生思考。

关键词:纪念性景观;情感;情感化设计一、纪念性景观相关概述(一)纪念性景观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纵观历史长河,人们在各种时间节点制造着不同的事件,其演变成为人物在历史舞台上发生的故事,进而左右着人类历史的进程。

人们喜欢将重大事件或著名人物以某种超越时空的方式保留在记忆中,纪念性景观便随之诞生。

纪念性景观具有明确的纪念目的,可以引发人类的情感共鸣或者联想,也可以成为城市的特殊象征。

纪念性景观的第一要义便是主题鲜明,这也是设计师营造纪念性氛围的首要切入点。

从东方到西方、从史前到现代,纪念性景观的营造方式有所不同,并且在城市的变迁与历史的交汇中经历着巨大的变化。

纪念性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有主体建筑、建筑的周围环境和其组成的特定城市景观空间等。

(二)纪念性景观的情感纪念性空间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建筑空间,它在情感因素的表达方面更注重于情感表达的完整和细腻。

纪念性景观是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具有特殊的意义,是该城市历史的象征和血脉的传承。

城市的独特性与人民情感的表达在纪念性景观中都可以得到体现。

其景观设计中包含着多种类型的情感,并侧重于表达深层次的情感,它具有温度与灵魂、情感与思考。

在功能性场所中,例如墓葬和大屠杀纪念馆等,纪念性景观可用于回忆、沉思、哀悼。

因为观赏者文化背景的不同和情感表达的个性化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同一景观可激发多种情感。

又因对特定对象的纪念情感具有社会共通性,不同的纪念景观可以激发相同的情感。

正是该种复杂的情感综合体,造就了空间中的纪念性情感。

二、纪念性景观中的情感化设计表达(一)场所精神富含的情感场所作为承载人类活动的空间,具有双重特性。

风景区建筑设计中的要点与技术要求

风景区建筑设计中的要点与技术要求

风景区建筑设计中的要点与技术要求在如今的旅游市场中,风景区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而在风景区中,建筑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个好的建筑设计可以提升风景区的整体形象,优化环境氛围,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同时也可以使其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讨论风景区建筑设计的要点和技术要求。

一、环境适配性和生态性建筑设计必须要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相协调。

建筑设计的形式、结构、材料、颜色等方面都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一致,避免造成不和谐的区域。

风景区建筑设计还需考虑到生态问题,充分尊重和保护生态环境,保证风景区的生态可持续性。

例如,要使用环保材料,避免破坏地面植被,合理使用自然能源等。

二、建筑与景观的相互关系风景区内建筑与其周围的自然景观和纪念性园林产生相关性,建筑的布置应该与周围景观相协调,建筑物的色彩,材质以及形状等元素要与周边自然景观相匹配,起到一个补充和协作的作用。

建筑的打破日常都市的色彩空间感,与周围的景观形成一种独特的对话,使游客能够更好的体验到这些自然景观。

三、舒适性和安全性建筑设计不仅需要考虑到它的美学,而且需要考虑建筑物内部空气流通、保温隔热、防潮防水等方面。

建筑内部的空间设计也需要基于游客的需求,如细分空间、扩大通道、保证视野、加强储物空间等。

同时,建筑设计也需要考虑到人性化和安全性,为游客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参观环境。

例如,小心楼梯、保护栏、紧急逃生设备等都是必须考虑的要素。

四、环保和可持续性环保和可持续性是风景区建筑设计的重要要素。

建筑设计需要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减少能源的消耗,如建筑设计中可以加装高效的节能设备,使用新型材料、注重回收等方法等都是非常有效的措施。

此外,也需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的可持续性,确保建筑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发挥重要作用,在长时间内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使之成为公共物品和资源。

五、文化和历史文化和历史对风景区建筑设计也有很大的影响,它们与建筑设计相互补充和相识。

建筑和环境中包含别具一格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需要通过建筑艺术手段来保护和展现,使得游客能够更好的体验到风景区的文化内涵,从而促进文化的传承。

当代纪念性景观营造手法分析

当代纪念性景观营造手法分析

当代纪念性景观营造手法分析该文针对纪念性景观这一独特的类型,探讨纪念性主题在景观设计中的表达方法。

从对事件及人物的表达,空间序列的编排以及纪念要素的塑造这三个方面结合国内外现存实例加以分析。

标签:纪念性景观;主题表达;景观设计古代的纪念性建筑及景观,大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因此在设计表现上是顺从统治阶级的政治要求。

在这样的观念下营造的纪念性空间,往往是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不仅具有严整的空间序列,而且大都是巨大的尺度和体量。

到了现代,传统的纪念性景观形式和传统观念已经无法满足参观者的情感需求,景观的营造方式也逐渐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一、纪念性景观主题表述(一)阐述与叙事作为纪念背景的人物或者事件都具有一段历史上的时间长度,在纪念性景观的设计中常常通过对这一时间长度进行叙述来进行回忆。

在当代纪念性建筑及景观中,叙述的手法很常见,例如历史纪念广场、名人纪念馆、历史事件纪念园等,频频采用叙述的手法,通过时空的转换、历史的还原向人们展示某位人物的生平或是某个事件的经过。

例如在在俄克拉荷马爆炸纪念园中,参观者通过中心轴线上的两道“时间之门”进入空间,门上所刻的”9:01”和“9:03”两个时间点告诉参观者场地中爆炸前最后的平静时刻以及爆炸后开始援救的起始时间。

(二)隐喻与象征隐喻与象征是古典主义景观的基本艺术手法。

早在英国18世纪,设计师亨利·霍尔以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埃涅伊得》为背景创造了斯托海德风景园。

在这个风景园中,湖泊象征地中海,希腊神庙和古罗马建筑有致的分布,亨利·霍尔利用景观以象征与隐喻的手法重新书写了这部史诗。

而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象征与隐喻依然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并且更加温婉的运用。

在美国波特兰”爱悦广场”的设计中哈普林受到希尔拉山自然环境的启发,用跌水象征山间溪流,用下沉广场的不规则折线台阶象征山地,廊的形式自由的屋顶象征洛基山山脊线,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场所精神。

二、纪念性景观空间组织(一)空间的序列空间的序列犹如一首优美的曲子,有前奏、发展、高潮、尾声,旋律贯穿乐曲始终,它不断地敲击着听众的思绪,加上中间的变奏,最终形成层次丰富的乐曲。

景观设计-纪念性公园

景观设计-纪念性公园

为了帮助保护您的隐私,PowerPoint 禁止自动下载此外部图片。若要下载并显示此图片,请单击消息栏中的 “选项”,然后单击 “启用外部内容 ”。
8月6日,日本广 岛和平纪念公园, 一名小女孩在香 炉前祈祷
为了帮助保护您的隐私,PowerPoint 禁止自动下载此外部图片。若要下载并显示此图片,请单击消息栏中的 “选项”,然后单击 “启用外部内容 ”。
为了帮助保护您的隐私,PowerPoint 禁止自动下载此外部图片。若要下载并显示此图片,请单击消息栏中的 “选项”,然后单击 “启用外部内容 ”。
为了帮助保护您的隐私,PowerPoint 禁止自动下载此外部图片。若要下载并显示此图片,请单击消息栏中的 “选项”,然后单击 “启用外部内容 ”。
为了帮助保护您的隐私,PowerPoint 禁止自动下载此外部图片。若要下载并显示此图片,请单击消息栏中的 “选项”,然后单击 “启用外部内容 ”。
8月6日,日 本广岛和平 纪念公园, 一名广岛原 子弹爆炸遇 难者的家属。
911纪念公园 911纪念公园
越战纪念碑
二战纪念碑
2 当代纪念性景观 设计更加注重环境 因素
2 当代纪念性景观设计更加注重环境因素
EDAW 公司设计的《独立 公司设计的《 宣言》 宣言》56 位签署者纪念园 (memorial to the 56 Signers of the Declaration of the Independence, Independence, 1984 年完工,图5),将被 年完工,图5),将被 纪念者的姓名刻写在低平 的石块上,试图提供一个 非传统纪念碑式的意向, 从而不与周围的纪念景观 形成对立,它是一个低的、 地平式的纪念景观,一个 外部是大花园的纪念场所。

我国现代纪念性景观设计的特征分析

我国现代纪念性景观设计的特征分析

4 "
我国现代纪念性景观设计的特征分析
赵静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 学院
摘 要 :本文通过对现代纪念性景观部分案例的研究,从景观作品的形式、技术以及 时代性三方面进行分析 ,梳理 出设计 师在处 理纪念 性景 观空 间塑造方 面所 呈现 出的部分手 法和应 用原 则 ,为该 类型 景观 的设 计提供 一 些个 人 的观 点和 建议 。 关 健词 ;纪念性景 观 ;景观 特征 ;纪 念性
坊、像、碑等构筑物的形式都可以称作 “ 硬 ”质纪念性景 观 ,这 一 类 有 一个 明显 的特 征 ,就 是 其 较 “ 软 ”缺 少 生
命 力与感 性 ,更 多 的则是无 生命力 与理性 ,且在材 质构 成 上 偏重对 石材 的运用 ,著名 的纪念性 景观 如古埃及 的金 字 塔 , 以皇 帝的 陵墓作为 崇拜对 象 ,演 变成 纪念性 景观 ,是 埃及 著名 的建筑 及代表 ,如 果是软景 则无法 实现 ,另外还 有我 国著 名的长 城 、法 国 巴黎 的埃 菲尔铁塔 等 “ 硬 ”质 的 纪念 性景 观 。
2 . 建 设 技 术 上 的现 代 化 现 代纪念 性景观 中 ,更 多 的建筑物采 用现 代先进 科学
技术 建造 ,该时期 的技术经 过工业 时期 的演变 ,不仅 使更
多 的科 技手段 被应 用,而且 还 出现 了更 多的新 型材料 。著 名 的法 国埃 菲尔铁 塔,于 1 8 8 9 年 建于法 国战神 纪念广 场 , 为迎接 即将在 巴黎举 行和承 办 的世 界博 览会 以及 纪念 法国 大革命 一百周 年纪念 ,修建 的一座 永久性 纪念 建筑 ,整体 为钢 架镂 空 结构 ,不仅 是世 界建 筑 史上 技术 的杰 出代 表 , 也是法 国 巴黎的重 要标 志,对 于设计师 居斯塔 夫埃 菲尔的 杰 出设计和伟 大贡 献 ,人们 还在塔 下为 他立 了一座半 身铜

纪念性空间景观的营造方法

纪念性空间景观的营造方法

纪念性空间景观的营造方法作者:李莎,周津吟,张志伟来源:《现代园艺·上半月综合版》 2015年第7期李莎,周津吟,张志伟(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建筑学院,重庆402167)摘要:通过对纪念性空间概念的理解,结合纪念事物的特征,将纪念性空间以景观为载体(地形、水体、雕塑、人工构筑物、植物、色彩和光影声音)在人们面前展示出来,从而创造出能让人们身在其中、而感情能与周围环境寓意相融合的场所。

关键词:纪念性空间;景观;营造;方法近年来,在倡导对城市文脉挖掘的背景下,各地争相营建有各自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的纪念性场所空间,以期提高城市的影响力。

通过精心设计的纪念空间,能够激发人们内心深处本能的纪念情感,并与环境达到共鸣,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户外活动空间,并且能够提升城市形象与影响力。

1纪念性空间的概念纪念性空间可以被理解为:用于标志、怀念某一事物或为了传承历史的物质或心理环境,也就是说,当某一场所作为表达崇敬之情或者是利用场地内元素的记录功能描述某一个事件的时候,这一场地往往就具有纪念性。

我国建筑师齐康先生指出,纪念性的本质是“纪念过去,表现历史,并期望这种表现得以延续”。

纪念性空间是饱经忧患的国家和民族仍屹立不倒的信念和民族精神的见证。

人类通过纪念性空间这一表现力极强的中介,从一个侧面实现对特定的历史和文明进行的还原和联想[1]。

2纪念性空间的特征2.1 对“永恒”的追求纪念性空间是与历史对话的场所, 时间感是设计要表现的重要内容,永恒是表现所纪念的人或事似乎永远存在于某个时空。

无论具有哪一种目的性的纪念性空间,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追求“永恒”,即希望被纪念的人或事件,特别是他们所体现的精神,能够永恒存在。

2.2 对“英雄”的崇拜从古至今,许多杰出人物都在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成为了被崇拜的对象,对他们的崇拜心理促使人们建造了大量的纪念性场所。

这类纪念性场所既然是为纪念“人”而产生的,那么它们的最后着眼点还是在于宣扬“人”的精神。

漫谈当代纪念性景观设计

漫谈当代纪念性景观设计

漫谈当代纪念性景观设计作者:张钦来源:《科技资讯》 2015年第7期张钦(匡形国际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天津 300042)摘要:该文主要从文化角度对当代纪念性景观的设计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深入分析其环境因素、时代特征和自身内涵,从而力求更好地对其设计要点进行把握。

该文对美国的罗斯福纪念花园、“911”恐怖袭击纪念性景观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从而对当代杰出的纪念性景观有了一个更加现实的认识。

与此同时,该文着重强调了人文主义在当代纪念性景观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希望能够对人文主义,这一当代纪念性景观设计的重要精神内核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进一步丰富纪念性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提升其自身品质。

关键词:漫谈当代纪念性景观设计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a)-0231-01众所周知,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自然景观极为丰富多彩。

与此同时,很多纪念性景观的设计则存在着一些不足。

针对这种情况,该文对当代纪念性景观的设计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纪念性景观设计水平的提升。

1 纪念性景观纪念性景观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在自然环境之中,人为的设计制造一些用于参观的具有纪念性质的景观和物体。

常见的纪念性景观主要有:纪念碑、纪念堂、雕塑、陵园等等。

譬如我国北京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以及南京的中山陵、重庆的解放碑等等,都是十分著名的纪念性景观。

顾名思义,纪念性景观的作用除了参观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纪念。

纪念作为一种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其本身十分的飘渺,属于人类的意识范畴。

但是纪念性景观将这一人类意识物化为具体的实物,从而为人们的纪念活动提供有形的载体。

纪念性景观的价值是由其作用产生的,不同的纪念性景观具有不同的社会价值。

但是所有纪念性景观都具备一个共同的价值,那就是揭示价值,或揭示当时的社会历史事件、或揭示一些人生哲理、或揭示一些信仰、或揭示一些教育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5前言纪念性景观是表达时间维度上重要的事件或事物的景观形式。

完整的纪念意义的表达离不开纪念性景观自身的物质形态,包括建筑,景观等一些实体性的东西,也离不开这一物质形态背后的纪念意义和艺术性的表达,以及通过物质形态和艺术表达来感知纪念意义的人,这三者缺一不可。

①技术美是人类在实践中创造的客观的工艺美②,纪念性景观也是人们实践的产物,是人类在造物过程中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结晶。

在纪念性景观设计中,主要是通过技术美的材料、功能、艺术及时空等因素,表达景观的纪念性。

1.技术美的定义分析技术美是伴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实践和理论而形成和发展的,它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手工技术。

“合目的的功能的力动表现”是日本美学家竹内敏雄对技术美的描述。

技术美的审美方式体现在静穆的观照与操作性体验的综合艺术美,其审美特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1 合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功能美是技术美的实质,技术美是人造物所表现出来美的形态,它的价值取向与人造物的功能目的紧密相连。

人造物的功能美就是指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所达到的合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

在纪念性景观设计中,它的第一目的就是要体现它的纪念性,纪念性就是纪念性景观合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

1.2 技术和艺术的统一中国传统艺人有一句行话,叫“艺中有技,艺不同技”。

这句话说的很精辟,指出了艺术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技术美不像艺术美的体验那样仅与审美心境紧密相关,其审美体验中充满着技术和艺术等多种知识的综合作用,让人们体悟到它给人类诗意生存和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之美,以及通过技术美的展现而达到的人与自然的“亲和性”。

技术美的内容——功能因素,既要寄寓于一定的组织结构之中,同时还要凭借恰合的形式传达和表现出来。

1.3 功能和形式的统一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李泽厚指出:“欣赏长江大桥、高速飞机或火车,就并不只是对形式美的观赏,而是从中感受到社会的目的性,感到社会劳动成果对社会巨大前进的内容。

”②从李泽厚的言语中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功能和形式的统一性。

任何设计都要有形式,宇宙万物没有无形式的内容。

形式和功能共同处于一个动力系统中,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2.纪念性景观设计中的技术美因素分析2.1 纪念性景观设计中的材料美因素辨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这里的物质就是技术美的材料。

中国有句老谚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对技术美中材料的地位的最好的阐释。

技术美是建立在物质材料的基础上的一种美的形态。

在纪念性景观中材料美可以由两方面来掌握,一方面是材料的本身,另一方面是对材料的表面的加工处理。

建筑师可以运用一种材料或者几种不同材料的相互配合而取得的各种艺术效果。

③中国古代的建筑主要是木结构,木材的选择以及漆的使用都是材料美的基础,也是构成纪念性的物质因素。

显然,缺少历史时间维度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是很少能体现纪念性意义。

纪念性景观设计的材料要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的历史面貌,延续历史文脉。

材料美不在于材料的高贵,而在于是否符合它所要表达的对象。

2.2 纪念性景观设计中的功能美因素功能因素是构成技术美的最主要的内容。

纪念性景观是人类文明进程的标记和记忆的再现,功能美是纪念性景观的功能所体现出来的美,这就要求设计者对材料、结构、形式、符号等诸多因素和谐统一于功能美上,能够使人的预期目的变成现实的特定的功能。

各要素必须和主题内容、人物精神与历史文化相吻合,因为纪念性景观的功能首先在于它的纪念性,通过对纪念性景观的欣赏达到人们对历史事件或历史名人的回忆,引起人们对历史的尊重和启示。

2.2.1 纪念性景观设计的自身功能——“初次承载”和“二次承载”为了留住某种回忆的纪念客体的赋予过程称为“初次承载”;为了唤起某种记忆的纪念客体的赋予过程称为“二次承载”。

例如,历史名人鲁迅的坟墓是对他的纪念性景观,这是“初次承载”;后人为鲁迅建立的纪念堂也是对鲁迅的纪念性景观,这就是“二次承载”。

①“初次承载”和“二次承载”的区别在于前者于纪念事件有直接的联系,而后者和纪念事件没有直接的联系,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去添加的纪念客体。

两者的功能基本相同,都是通过客观事物与历史事件的关联获得对历史事件的回忆,只不过纪念客体的形式有所不同。

2.2.2 纪念性景观设计的社会功能唐太宗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纪念性景观的功能就在于“正衣冠、知兴替和明得失”。

1) 纪念性景观有利于提高、改善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纪念性景观设计的主要手段是通过植物、水体、园林建筑、地形等要素的组织来达到纪念性的目的。

并通过研究人性的、符合人类活动习惯的空间环境,营造出怡人的、舒适、安逸的纪念性景观环境。

2) 纪念性景观有利于更好地宣扬民族的文化,使纪念性景观所在地更具特色化,更能体现地域性。

特色是艺术的生命,只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纪念性景观的设计必须持有民族化这一基本要素。

例如,如果用自由女神像在中国来建造纪念性景观很显然是不合适的。

纪念性景观设计不但追求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掘、传承与表达重要的是用视觉形态元素,把景观的特定文化信息和文化意义东西展现给大家,彰显纪念性景观的文化意义与社会意义。

2.3 纪念性景观设计中的艺术美因素纪念性景观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它的形象往往会引起人们视觉和情感上的联想,纪念性景观设计的目的就是在人们的参观过程中,接受历史、艺术的熏陶和教育,并且引起心灵上的共鸣。

2.3.1 比例和尺度在纪念性景观设计中,比例是指单体建筑物本身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

包括建筑的内部形体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建筑与街道或广场之间的比例关系等。

这些比例关系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单体建筑以及整个纪念性景观的协调和美观。

尺度的概念和比例的概念很相近,但与比例有不同之处。

尺度主要是一人的身体为标准决定的绝对尺寸和其他各种比例之间的一种相互比例关系。

在纪念性景观设计中,尺度大,产生疏远感,同时有气势磅礴的感觉;尺度小,产生亲近感,便于人的接近。

2.3.2 均衡和对称纪念性景观设计的构图上,基本上都符合均衡或者对称。

这与纪念性景观严肃性和威严性的场所精神是分不开的,基本对称的形式使纪念性景观的主题性和社会性更加突出。

中轴线是中国建筑文化的一大特色。

中轴线讲究对称安排、秩序井然、有条不紊以及强烈的政治伦理色彩。

在中国的宫殿建筑——故宫中,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太和门、天安门、午门、端门等重要的建筑,按照中轴线直线排列,其余的次要建筑在中轴线的两侧对称排列。

在一般的民居——四合院中,其基本的设计思想是:正房、厅和垂花门分布在中轴线上,偏房在两侧对称排列。

中轴线在纪念性的表达上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

④1761772.3.3 色彩在色彩的运用上,从古以来,中国就对色彩进行了大胆和最富有创造性的探索。

至于色彩,也是遵循实用功能这个前提的。

景观的主题色调要符合时代的特点,民族的风格,社会的哲学与伦理观念,当然还要与周围的色彩体系融合才会相得益彰。

以北京的故宫为例,白色的台基,大红的柱子以及檐下青绿点金的彩画,对于每一个游览故宫的人来说,这种色彩的冲击力是不言而喻的。

浓妆淡抹,关键是适宜。

刻意地色彩单一也是营造纪念性空间景观最通常的做法,当人们走到它们的面前,在色彩上就有一种纪念的气息,从而产生纯净清晰的心理体验。

2.4 纪念性景观设计中的时空美因素2.4.1 时间美因素纪念性景观源于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即纪念性景观属于历史性的范畴,它表达的是一个时间上的纵深,是历史维度上的再现。

纪念性景观设计的技术美在时间这个维度上才会展现它的纪念意义,反之,则不会。

在城市的街中心若能保存古老堂皇的楼宇(如西安钟楼),夹道的树阴或者是优美的牌坊,比起用混凝土建造起来的外国式喷水池或者是大型的雕塑要好的多。

这在时间因素上,堂皇的楼宇,夹道的树阴或者是优美的牌坊都是我们中国自己的文化,记载了中国辉煌的文明,是对中国文化瑰宝的体现。

符合我们自己民族文化的东西才会被人们喜欢,才不会在时间的流逝中被遗弃。

我们认为那是美的,也是技术美的。

2.4.2 空间美因素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纪念性景观之间以及纪念性景观各部分之间都是处于一个联系的状态中。

纪念性景观是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的景观实体,而且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其纪念性的主题、建筑形式、人文气息等是统一的,各个要素都是为纪念性主题服务。

所以,一些纪念性的建筑物,往往要建在幽深的陵园里或者广场上。

而有些地方不适合建造一些纪念性景观,比如在现代化的大都市的某个重要位置摆放一个明清时代的牌坊,这显然是无法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虽然它体现了艺术美和技术美,但是,由于它与周围环境的隔离,最终会遭到人们的遗弃。

3.小结本文在技术美的角度分析了纪念性景观的材料美、功能美、艺术美、时空美等因素,对于纪念性景观的研究和实践以及丰富人们的生活内涵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对保护好我们的民族文化有着重大的意义。

∷注释① 刘滨谊 著:《纪念性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② 李泽厚:《美学四讲[M]》,北京,三联书店,1989③ 梁思成 著:《中国建筑艺术二十讲[M]》,线装书局出版社,2006④ 王振复 著:《建筑美学笔记[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参考文献[1] 杜书赢,江业国 著:《技术美的构成因素[J]》,广西师院学报,1990(4)[2] Fry,G,Tveit,M.S,Ode,A,Velarde,M.D:《The ecology of visual landscapes:Exploring the conceptual common ground of visual and ecological landscape indicators》,Ecological Indicators,2009(9):933~947[3] Raivo,Petri J:《Karelia lost or won—materialization of a landscape of contested and commemorated memory》,Fennia,2004(182):61~72[4] Fitzgerald,F:《A green room at the heart of the city》,Architectural Digest,Vol.48: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