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线变压器

合集下载

传输线变压器设计

传输线变压器设计

传输线变压器设计设计要求传输线变压器和其他元器件一样,其设计的依据是用户提出的技术要求,然而,如果用户对传输线变压器缺乏一定的了解,那么要提出合理的技术要求是困难的.为此,在介绍设计方法之前有必要先对变压器的技术要求作一些说明.在一般情况下,电子变压器的技术要求应包含这样一些内容:输入和输出阻抗的大小,馈电方式,与讯号有关的内容(例如频率范围,功率容量,脉冲波还是连续波)负载的特点,允许的波形或幅度和相位的变化程度以及允许的失配程度等.现分述如下:输入和输出阻抗在变压器的技术要求中,如果仅仅提阻抗比的要求是不够的,必须具体指明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的大小.因为对于一定的阻抗比,例如1:4,可以是50欧姆与200欧姆之比,等等.而在传输线变压器中,所用传输线最佳特性阻抗与具体的阻抗变换有关,即与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的大小有关.对于50欧姆的1:4双线传输线变压器,传输线最佳特性阻抗为100欧姆的1:4双线传输线变压器,传输线最佳的特性阻抗为100欧姆.而对于75欧姆与300欧姆的变换,传输线最佳阻抗为150欧姆.另外,为了确定变压器磁化电感的大小,还必须知道输入阻抗或输出阻抗,国在磁化电感的大小是与输入阻抗或输阻抗成正比的.例如,有两个变压器,在其它的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个变压器的阻抗比为12.5欧姆/50欧姆,另一个变压器的阻抗比为125欧姆/500欧姆,虽然都是1:4的阻抗变压器,然而它们所要求的磁化电感却有很大的差别,后都是前都的10倍.一个变变压器性能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要求的磁化电感的大小,传输线特性阻抗与最佳特性阻抗之比,因此,设计变压器的大小,首先要明确阻抗变换是从多少欧姆变到多少欧姆,例如,在晶体管电路中用于级间耦合的变压器,必须知道前级的输出阻抗和后一级的输入阻抗,短波通讯中的发射机与天线之间的匹配变压器,就应当知道发射机的输出阻抗和天线(或馈线)的输入阻抗.极性变换极性变换本身可看作是广义的阻抗变换,因为它也是使两个不同的网络间匹配的一种手段.变压器极性变换一般有四种:全相变换,不平衡-不平衡变换,不平衡-平衡变换以及平衡-平衡变换.对于一定的阻抗变换,当所要求的极性变换形式不同时,刚变换电路和传输线的最佳特性阻抗就不完全相同.例如,1:4不平衡-不平衡变换,一般采用双线传输线变换电路,而1:4不平衡-平衡变换,一般采用成对双线传输线变换电路或三线传输线1:4变换电路.因此,在变压器的技术要求中除说明输入端和输出端的阻抗以外,还应指明输入和输出端的极性(即馈电方式).负载的特点当涉及不平衡-平衡变换时,在技术要求中应说明平衡端负载是否允许有实在的接地点.因为有实在接地点的变换电路可以有较大的差别.例如1:1不平衡-平衡变换,如果平衡负载中心(或平衡电源中心)允许有实在接地点,则用简单的双线传输线变压器就可以完成,否则还要附加平衡绕组或都采用三线传输线变压器电路.因此,在技术要求中指明平衡负载中心是否允许有实在接地点,这可以使变压器设计师获得更多的自由,从而有助于提高设计质量.直流的影响在电子线路中常常是交,真流混杂的,因此变压器就应注意是否有隔离直流的要求,当有直流存在进,不仅变压器变换电路形式不同,而且在设计进还应该注意因直流引起的饱和问题.在第二章曾指出,磁芯饱和的问题---磁导率随直流场变化,与工作频率的高低有关,在一般情况下,工作频率越低,磁芯饱和的问题就越严重.因此,对于低频变压器,直流的大小要特别引起注意.功率容量习惯上,如果未指明功率容量的要求都是指低功率.如果有功率容量的要求(对于短波为瓦级以上)应具体指明容量的大小.变压器的设计,特别是磁芯材料厂,尺寸的选择以及传输线材料,尺寸的选择与功率容量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传输参数变压器的功能可以归结为能在电源和负载之间提供匹配级联.而且为了衡量匹配的程度,由它引起的损耗大小和相位的变化,需要引入一些参数,这些参数是传输损耗(有效损耗)(分贝)式中T为传输参数.插入损耗(分贝)对比以上两式不难看出,当电源输出阻抗与负载电阻相同时,插入损耗和传输损耗的意义不同.变压器是用来做阻抗变换的,在一般情况下变比或阻抗比不等于一,此时,若仍用插入损耗来衡量变压器的损耗,那么变压器的损耗(用分贝表示)可能出现负载(既有增益).变压器是无源网络,不可能有功率增益,因此,在衡量变压器损耗时用传输损耗比较合理,而用插入损耗表示则容易产生混淆.反射损耗(回归损耗)式中电压反射系数其中Z 和Z为在网络某处分别向电源和负载端看的输入阻抗,若用电压驻波系数ρ表示,则反射损耗反射损耗、电压驻波系数和电压反射系数都是表征失配程度的参数,因为这些参数相互间都有一定的关系,故在一般技术要求中只给出其中一个就可以了。

1-30MHz传输线变压器巴伦的设计

1-30MHz传输线变压器巴伦的设计

ln t e g h,m ae ila dt p It eC r t ra n y eo h O e,t r u e ft ewie u n n mb ro h r .W he eetngc r tras heefc ffr i e me blt h n ewih n s lci o ema eil,t fe to ert p r a i y c a g t e i
武汉 407) 3 0 4 ( 中科 技 大学 微 波 技 术 应 用 研 究所 华


介绍 了传输线变压器 的工作原理 , 应用 电报方程分析它 的阻抗变换特性, 得到负载阻抗 、 源阻抗与传输线 特性 阻抗之间满足的
最佳传输条件 , 给出传输线特性阻抗 、 传输线长度、 芯材料 、 磁 类型和导线 匝数的确定方法 , 特别考虑 了在选择磁芯材料的时候铁氧体磁导率 随频率变化的影响 , 为传输线变压器 巴伦的设计和优化提供 了理论基础 。 关键词 传输线 变压器 ;电报方程 ; 阻抗变换 ; 设计步骤 ;磁导率
总第 2 8 6 期
计 算 机 与 数 字 工 程
C mp tr& Dii lEn ie r g o ue gt gn ei a n
Vo _ 0 No 2 l4 .
1 24
21 0 2年第 2 期
13 MHz传 输 线 变 压 器 巴伦 的设 计 -0
刘苏 苏 占腊 民 戴 洁 雪
T 2 N9 5中 图分 类 号
De in o — 0 Hz Tr ns iso -i e Tr n f r r sg f 1 3 M a m s i n l a s o me n
LI S s ZH AN mi DAI Je u U u u La n ix e

传输线与变压器工作方式特点

传输线与变压器工作方式特点

传输线与变压器工作方式特点一、传输线的工作方式特点1. 传输线的定义传输线是一种用于将电能或信号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的设备,通常由导体、绝缘层和外部层组成。

2. 传输线的工作原理当电信号通过导体时,会在导体内部产生电场和磁场。

这些电场和磁场会相互作用,形成一种波动,即所谓的电磁波。

这些电磁波会沿着导线向前传播,并在终端处被接收。

3. 传输线的特点(1)信号衰减小:由于导体内部电阻小,因此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衰减较小;(2)带宽高:由于信号可以以较高的频率进行传输,因此带宽较高;(3)抗干扰能力强:由于采用了屏蔽措施和绝缘措施,因此抗干扰能力强。

二、变压器的工作方式特点1. 变压器的定义变压器是一种将交流电能从一个电路转移到另一个电路,并改变其大小或形式的设备。

它通常由两个或更多个线圈和一个铁芯组成。

2.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定律。

当一个交流电源施加在一个线圈上时,会产生一个交变磁场。

这个磁场会穿过另一个线圈,并在其中产生一定的电势差。

3. 变压器的特点(1)功率大:由于变压器采用了铁芯,因此可以承载较大的功率;(2)效率高:由于变压器内部没有机械运动部件,因此效率较高;(3)可靠性高:由于变压器内部结构简单,因此可靠性较高。

三、传输线与变压器的联系1. 传输线与变压器的关系传输线和变压器都是用来传输电能或信号的设备。

传输线主要用于将信号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而变压器主要用于改变电能大小或形式。

2. 传输线与变压器的配合使用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需要将信号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并通过传输线进行传输。

这时就需要使用变压器对信号进行转换。

例如,在音频放大器中,需要将低电平的音频信号转换为高电平的信号,然后通过传输线传输到扬声器中。

3. 传输线与变压器的优化为了提高传输线和变压器的性能,常常需要对其进行优化。

例如,在传输线中可以采用更好的绝缘材料和屏蔽措施,以提高信号质量。

BG SOF自制同轴传输线变压器

BG SOF自制同轴传输线变压器

自制同轴传输线变压器BG7SOF根据BD7KU的帖子整理两管高u磁环并成双筒状,一小截低阻抗高温同轴电缆弯成u状穿于磁环内.同轴电缆网线是初级;芯线是次级,反过来当然也一样.传输线只有1圈的变比就是1:1.电脑连线用的emi磁环u值大约在800左右,它非常适合于1.8兆~2米波的传输线变压器使用.频率低端最大传输功率主要由磁环体积决定;频率高端最大传输功率主要由线间绝缘材料决定;最低使用频率由电感量大小决定,u值850的在这里可满足2兆使用;最高使用频率由传输线总长度决定,传输线总长度乘以8就是最高使用波长.变压器引出线长度对u/v段影响很大.bd7ku 兄:我看你上的图是四个头,其中两个头是不是将同轴线剥开,引出线脚的???推挽功放用的输入输出变压器都有5个头.芯线有2个头,网线(1圈)有3个头.网线剥开处两边各焊出1个接头,网线半圈处还要焊出1个抽头.同轴总长度约为30cm同轴线总长度约为30cm。

理论最高工作波长为2.4米。

这是一个用于1.8~50兆/150瓦同轴传输线变压器的线圈。

图片拍得不好,如果把显示器的亮度开到最大就会清楚许多。

中心抽头和两极都焊好后,把磁环合起来就完工了。

完全明白,那个抽头铜片是起在pcb板上固定作用的吗?随便找一个聚四氟乙烯绝缘外套的导线,然后再套一层铜网就可以替代专用的耐高温10欧,25欧同轴线.否则烙铁一焊,普通的绝缘外套早融化了.我所工作的炼钢厂由于高温环境,这种聚四氟乙烯绝缘外套的导线到处都是.图里线圈为3圈,这是个1:9或者9:1的变压器。

如果是个1:4或者4:1的变压器,那么线圈只有2圈如果这是个输出变压器,那么这个中心抽头铜片就是一对管子的供电点,当然同时也可以起固定作用。

聚四氟乙烯绝缘外套如果能耐500度c高温当然可以试验一下,不过聚四氟乙烯的高频品质因素怎么样就不清楚了。

特富纶绝缘外套电线就很好,我做过实验,外面套网线也一样好用。

由于线圈总长度很短,用于hf加6米波就根本不必考虑线的阻抗。

传输线变压器阻抗变换

传输线变压器阻抗变换
特性阻抗 Z C ,其值的大小取决于传输线横向尺寸(如,
同轴电缆为:导线粗细、导线间距离、介电常数等)
行波状态 RL ZC ,当传输线端接负载电阻与特性
阻抗相等时,线上传输行波,有最大的传输带宽
输入阻抗 Ri ZC
整理课件
4
无损耗
线长 l 8
I1
Ri
V1 I2
V1=V2 、I1=I2
V2
ZC
匹配条件 ZC RL
整理课件
7
(2).阻抗变换
传输线变压器实现阻抗变换特点——特定的变换比 14 与 41 阻抗变换
结构:一对传输线变压器+一根短路线
证明:
RL
VL IL
V 2I
R匹配条件: ZC VI 2RL 12RS
匹配条件一般公式
ZC RLRS
整理课件
8
1.4 集中选频滤波器
高频滤波器分类:LC滤波器、集中选频滤波器 常用集中选频滤波器:陶瓷滤波器、石英晶体滤波器、声表面波滤波器 集中选频滤波器特点:体积小、重量轻、矩形系数好、成本低
符号
使用注意事项 具有一定的插入损耗 输入、输出端应匹配
主要指标(声表面波滤波器)
中心频率 MHz
相对带宽 f / fo 最小带宽 KHz 矩形系数 带外抑制 dB 带内波动 dB 插入损耗 dB
整理课件热损耗理想变压器影响频带主要因素低端高端传输线变压器结构与特点传输线变压器用传输线相互绝缘的双导线扭绞在一起细同轴电缆绕制在磁环上而成传输线用来传输高频信号的双导线同轴线等当其线长与传输信号的波长可以比拟时即称为传输线整理课件1
1.3.6 宽带阻抗变换网络 1. 概述
讨论一种传输线变压器----宽带阻抗变换网络(前已讨论:变压 器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阻抗变换网络,但它的频带有限)。

传输线变压器 Transmission Line Transformer

传输线变压器 Transmission Line Transformer

Transmission Line Transformer传输线阻抗变换器又称为传输线变压器,它以传输线绕制在磁芯上而得名。

这种阻抗变换器兼备了集总参数变压器和传输线的优点,因而可以做得体积小、功率容量大、工作频带相当宽(f max:f min>10)。

它除具有阻抗变换作用外,采用适当的连接方式还可以完成平衡一平衡、不平衡一不平衡、平衡一不平衡、不平衡一平衡的转换,在长、中、短波及超短波波段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基本类型的传输线变压器阻抗变换比为1:N2或N2:1,N为整数。

通常是用一对双线传输线或扭纹的三线传输线绕在一个磁芯上,或是用两对传输线分别绕在两个磁芯上,经过适当的连接得到不同阻抗变换比的平衡或不平衡输出的阻抗变换器,其工作原理基本相同,本节只对典型的传输线变压器进行分析。

一、1:1不平衡一平衡传输线变压器图6—22为1:1不平衡一平衡传输线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它是将一对传输线绕制在一个适当型号的磁芯上而构成。

为改善低频端特性,有时又增加一个平衡绕组,如图中的“5—6”绕组。

图6—23为其原理图。

设传输线特性阻抗为Z C,其输出端接负载阻抗R L,输入端接信号源(E为电动势,R g 为内阻)。

V l、I1和V2、I2分别表示输入和输出端复数电压、电流。

令负载开路时的初级阻抗以Z p(ω)表示,此时,绕组AO’中的电流为称为激磁电流或磁化电流。

在有载的情况下,由于“1—2”和“3—4”是一对紧耦合的平衡传输线,因此,“3—4”线将通过与“1—2”线的耦合从电源获取电流。

若耦合电流为I C,则由传输线方程可得其中,l为传输线长度,β为相位常数。

因为电源输出电流I1,是激磁电流I P,与耦合电流I C之和,故有I C=I1-I P。

由以上关系式,可以求出V l、I1和V2、I2的方程式为其中上式表明,一个1:1不平衡一平衡传输线变压器的传输矩阵[A],是由3个子矩阵组成的:第一个是1:1理想变压器的传输矩阵,第二个是阻抗为Z P的四端网络的传输矩阵,第三个是特性阻抗为Z C、长度为l的传输线的传输矩阵。

1~30MHz传输线变压器的实频设计

1~30MHz传输线变压器的实频设计

析较 为 复杂 , 这 种 变压 器 的研 究 较 为广 泛 , 献 [ —] 对 文 35 均利 用 等效 电路模 型 对其 进 行分 析 , 中文 献 [ —] 其 34 还
讨 论 了铁 氧体 的磁 导率 频变 特性 对变 压器 性能 的影 响 , 文献[ ] 用不 对称 双线 传输线 理论 对 双线 变压器 进行 6利 分析, 分析 的有 效性 主要 是在 低频 段 。但 这些 分 析 只有 在 变压 器 线 圈 圈 数 少 、 芯 磁 导率 不 高 的情形 下 才 有 磁 效 , 为此 时低 频 区的磁 化 电感较 小 。Ou n l 因 a e a型传 输线 变压 器是 将 组传 输线 分别 绕在 个 磁芯上 , l 然后 低 阻端 并 联 , 高阻 端 串联 , 而获 得 变换 比为 1: 。的宽带 变压 器 , 种 变 压器 多 使 用 于高 功 率 和高 阻 抗变 换 情 从 这
1 0MHz 输 线 变压 器 的实 频 设 计 ~3 传
张 锋 , 王东峰 , 纪奕才 方广 有 , 巨汉基 ,
( .中 国科 学 院 电 子 学 研究 所 , 京 1 0 9 ; 2 1 北 0 1 0 .中 国科 学 院 研 究 生 院 ,北 京 1 0 9 ) 0 1 0
大 于 3 1 在 1 3 0: , ~ 0MHz的频 带 内 插 入 损 耗 小 于 0 3d 。 . B 关 键 词 : 电 报 方 程 ; 实 频 ; 传 输 线 变 压 器 ; 宽 带 ; 巴伦
中 图 分 类 号 : T 2 N8 0 文 献标 志 码 : A d i1 . 7 8 HP B 0 1 3 4 1 0 o:0 3 8 / I 2 1 2 0 . 0 5 P
摘 要 : 介 绍 了 G a e a 传 输 线 变 压 器 的工 作 原 理 , 用 电报 方 程 分 析 了 其 阻 抗 变换 特 性 和平 衡 到 unl 型 l 利 不 平 衡 转 换 特性 。为 在 巴 伦 低 阻 端 获 得 最 佳 的输 入 阻 抗 , 据 测 量 得 到 的 实 频 负 载 阻 抗 来 确 定 传 输 线 的 特 性 根

传输线变压器工作原理

传输线变压器工作原理

传输线变压器工作原理
传输线变压器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实现电压升降变换的装置。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传输线变压器由两个相互绕制的线圈组成,一个称为主线圈,另一个称为副线圈。

主线圈与电源连接,副线圈与负载连接。

2. 当主线圈通有交流电流时,会在主线圈产生一个变化的磁场。

3. 由于两个线圈相互绕制,主线圈的磁场会穿过副线圈,从而感应出在副线圈中的电动势。

4. 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副线圈中的电动势与主线圈中的电流有关,当主线圈的电流改变时,副线圈中的电动势也会随之改变。

5. 通过适当选择主线圈和副线圈之间的绕组比例,可以实现电压的升降变换。

例如,如果主线圈的绕组比副线圈的绕组多,副线圈中的电压将会比主线圈中的电压高。

6. 传输线变压器通过上述的工作原理,实现了交流电的电压升降变换。

这种变压器广泛应用于电力传输和配电系统中,用于将高电压的电能传输到远距离地区,并将电压适应到不同的负载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输线阻抗变换器又称为传输线变压器,它以传输线绕制在磁芯上而得名。

这种阻抗变换器兼备了集总参数变压器和传输线的优点,因而可以做得体积小、功率容量大、工作频带相当宽(f max:f min>10)。

它除具有阻抗变换作用外,采用适当的连接方式还可以完成平衡一平衡、不平衡一不平衡、平衡一不平衡、不平衡一平衡的转换,在长、中、短波及超短波波段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基本类型的传输线变压器阻抗变换比为1:N2或N2:1,N为整数。

通常是用一对双线传输线或扭纹的三线传输线绕在一个磁芯上,或是用两对传输线分别绕在两个磁芯上,经过适当的连接得到不同阻抗变换比的平衡或不平衡输出的阻抗变换器,其工作原理基本相同,本节只对典型的传输线变压器进行分析。

一、1:1不平衡一平衡传输线变压器图6—22为1:1不平衡一平衡传输线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它是将一对传输线绕制在一个适当型号的磁芯上而构成。

为改善低频端特性,有时又增加一个平衡绕组,如图中的“5—6”绕组。

图6—23为其原理图。

设传输线特性阻抗为Z C,其输出端接负载阻抗R L,输入端接信号源(E为电动势,R g 为内阻)。

V l、I1和V2、I2分别表示输入和输出端复数电压、电流。

令负载开路时的初级阻抗以Z p(ω)表示,此时,绕组AO’中的电流为称为激磁电流或磁化电流。

在有载的情况下,由于“1—2”和“3—4”是一对紧耦合的平衡传输线,因此,“3—4”线将通过与“1—2”线的耦合从电源获取电流。

若耦合电流为I C,则由传输线方程可得其中,l为传输线长度,β为相位常数。

因为电源输出电流I1,是激磁电流I P,与耦合电流I C之和,故有I C=I1-I P。

由以上关系式,可以求出V l、I1和V2、I2的方程式为其中上式表明,一个1:1不平衡一平衡传输线变压器的传输矩阵[A],是由3个子矩阵组成的:第一个是1:1理想变压器的传输矩阵,第二个是阻抗为Z P的四端网络的传输矩阵,第三个是特性阻抗为Z C、长度为l的传输线的传输矩阵。

与[A]矩阵对应的等效电路示于图6—23(b)中。

由图可见,1:1理想变压器是无耗的,且与频率无关,对阻抗变换是无作用的。

Z P是负载开路时初级两端所呈现的阻抗,磁芯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对并联阻抗Z P或磁化电感L P 的影响上,对工作频带及传输效率都有一定影响。

为突出研究传输线的工作原理,暂不考虑Z P-的影响.即假定I P=0,则(6—4—2)式可改写为端接条件为解上述方程式,得因假设传输线无耗,则电源输出功率为为使电源输出功率最大.选择传输线特性阻抗Z C,以使(6—1—8)式分母中sin2βl的系数愈小愈好。

令由出M取极小值的条件为并以Z0表示之,即Z0称为最佳特性阻抗。

取R g=R l,Z C=Z0,则电源最大输出功率为相应的初级输入阻抗为以上说明,当满足最佳传输条件时,P0=P max,此时无幅频限制。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这种传输线变压器的传输机理,主要是利用传输线的分布电感、分布电容来传递电磁能量的。

确定传输线最佳特性阻抗Z0值,以使分布电感、分布电容得到最佳利用,从根本上克服了集总参数变压器因分布电容和漏感的影响而使工作频带高频端受限的痼疾,从而使传输线变压器得到了宽频带的应用。

但在低频端时,若βl<<1,显然不再满足传输线的条件,而且实测也表明低频端电特性恶化。

为了改善低频端特性,通常采用附加平衡绕组,如图6—23中的“5—6”绕组,即在高频磁环上,除一对双线并绕的绕组外,还有一个用相同线长反向绕制的绕组。

当传输线变压器始端加上高频电源后,由于磁耦合效应,将在“5—6”绕组内感应高频电压,输出端子B与地之间的电压和输出端子C与地之间的电压大小相等,相位相反,其集总参数等效电路如图6—24所示。

这种结构对扩展下限工作频率有较明显的效果,而在高频端,绕组“5—6”的作用因感抗增大而逐步退化。

另外,前面所讨论的最佳传输条件只是保证电源有最大功率输出,并不能保证一定是平衡输出,因而可以通过调整平衡绕组来改善输出端的平衡度。

图6—25是另一种结构的1:1传输线变压器,它是由两对相同的传输线绕在一个高频磁芯上构成的。

实际制作时,可用一对传输线先在磁芯上绕一定匝数,然后在传输线中心处剪开并按图6—25连接即可。

通过不同的接地点,可以得到几种平衡-不平衡的变换方式。

例如A’和B点接地,B’为输出端,则电路为不平衡一不平衡变换,如果A’和B’接地,B为输出端.则为1:1的倒相变换,如果C和C’接地,A和A’为平衡输入端,B和B’为平衡输出端,则为平衡一平衡变换。

这种电路的最佳传输条件为满足上述条件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P max=E2/4R g。

对此可作如下解释:图6—25中,上下两对传输线的输入端和输出端都是串联的,因此每对传输线的特性阻抗Z0必须是R L/2(或R g/2)时才能保证匹配,从而获得宽频带特性。

二、1:4传输线阻抗变换器传输线变压器的一个主要应用,就是构成1:4或4:1宽带阻抗变换器。

图6—26为1:4阻抗变换电路,其中(a)为不平衡一平衡变换,(b)为不平衡一不平衡变换。

现以(a)图为例,分析其最佳传输条件。

按图示的符号规定,列出传输线方程为端接条件为解方程组,得若传输线无耗,则电源输出功率为当频率较低时,,将此条件代入(6—4—19)式中,再对R L求导,而当频率较高时,βl<<1条件不满足,(6—4—19)式分母中sin2βl项不能忽略。

在保证低频特性的同时,为使高频段响应好,sin2βl-的系数——-愈小愈好。

由求极值的方法得0称为最佳特性阻抗,(6—1—20)和(6-1—21)式就称为最佳传输条件。

此时电源输出功率为根据(6—4—16)和(6—4—17)式,求出低阻端输入阻抗为同理得出高阻端输入阻抗为由上式可见,当不满足βl<<1的条件时,输入阻抗Z in和Z’in分别偏离R L/4和4R g。

此外,当传输线特性阻抗Z C偏离最佳值Z0,即k≠l时,也将使阻抗特性恶化。

图6—27给出了以传输线特性阻抗Z C为参数,归一化输入阻抗(Z in/Z0)随传输线电长度l/λg的变化曲线,λg是传输线绕组中的实际波长。

其中(a)图为阻抗的模值,(b)图为阻抗的相角;实线为理论计算值.虚线为实测值。

在低频端,实测的归一化阻抗模位严重下降且相位急剧增加,这主要是由于磁化电感在低频端电抗下降引起的。

定义电源最大输出功率P max(=E2/4R g)与一般情况下送至传输线变压器功率P0之比为传输系数T1,即若将满足最佳传输条件时的电源输出功率P0表示式代入上式中,则得对上式进行数值计算,得表6—3所示的数据。

由表可见,若传输损耗限制为1dB,则传榆线最大长度应限制在λg/4以内。

这种损耗仅仅是在βl<<1条件不满足时,由于阻抗失配而引起的反射损耗,并未计入磁芯材料的损耗等。

因此,实用的传输线长度还应取得小些,工程中以取l/λg≤1/8为宜。

图6—28给出了传输线特性阻抗Z C不等于最佳值Z0,传输损耗与l/λg的关系曲线。

它是将(6—4—19)式代入(6—4—26)式中计算得出的。

由图可见,在设计与制作传输线变压器时,应保证Z C=Z0值,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这种形式的传输线变压器的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体积小,一对传输线只需绕在一个磁芯上,并可获得较好的宽领带特性。

主要问题是:当βl不是很小时,其输出端电压平衡度不太理想。

由传输线方程可以求出参看固6—26(a).输出端子B与A点的电位相同,对地的电位为V1,而输出端子C对地的电位为一V2。

当βl<<1时.由(6—4—28)式可见,|V1|=|V2|,相位相同,则B、C 端对地电位是平衡输出的。

当βl较大时,V2、V l幅度不等,而且由于传输线的相位滞后效应,使得V1、V2间有相位差,因而使B、C端的电压相位差偏离180°,平衡输出状态恶化。

为了有较好的平衡输出,传输线的长度必须限制在一定范围以内。

固6—26(b)的不平衡一不平衡电路,其最佳传输条件与(a)图相同,分析从略。

传输线变压器除上述形式外,还有一种性能更为优良的对称双线的结构形式。

仍以1:4阻抗变换比为例加以说明。

参看图6—29,(a)图是两对相同的传输线绕在同一磁芯上,它只能用作1:4平衡一平衡变换,(b)图是磁芯分别套在两根相同的同轴线上,作平衡一平衡或不以平衡一平衡变换用;(c)图是两对相同的传输线分别绕在两个相同的磁芯上,一般作1:4不平衡一平衡变换用。

这些电路的共同持点是结构上是对称的,因而有较好的平衡度。

利用传输线电流、电压方程以及端接条件,可以得出最佳传输条件为并且可以证明,在满足最佳传输条件的情况下,传输损耗、输入阻抗均与频率无关,这说明不存在传输线电长度的限制。

对此可作如下物理解释:在图6—29所示的结构中,两对传输线在电源端(低级端)是并联的,而在负载端(高阻端)则是串联的。

若传输线特性阻抗且与负载阻抗匹配,则传输线工作于行波状态.因而也保证了电源端阻抗匹配。

从理论上讲,行波工作状态是与l/λ无关的。

需要强调的是:图6—29(c)所示的不平衡一平衡变换必须使用两个磁芯,即两对传输线分别绕在两个相同的磁芯上,否则绕在同一个磁芯上,由于绕组O、O’均接地,即有短接回路,将完全破坏传输线变压器的正常工作而失去阻抗变换功能。

其次,因(c)较图6—26(a)所示的不平衡一平衡变换器有着更好的高频传输特性.即工作领带更宽,输出电压平衡度更好。

这是因为,即使l/λg较大,输出端B相对于输入端A有相位差α,然而输出端C相对于A来说仍有180°+α的相位差,因此输出始终是平衡的。

这种阻抗变换器一般适用于高频阻抗变换。

三、1:n传输线阻抗变换器图6—30为对称双线1:9阻抗变换器。

其中,(a)因为平衡一平衡变换,由两对传输线绕在同一磁芯上构成;(b)图为不平衡一不平衡变换,由两对传输线分别绕在两个磁芯(或双孔磁芯)上构成,(c)图为1:9不平衡一平衡变换,由1:1不平衡一平衡变换和1:9平衡一平衡变换级联而成;(d)图为1:9平衡一不平衡变换,由1:9平衡一平衡变换和l:1平衡—不平衡变换级联而成。

其中(a)图是基本形式。

以下就对1:9平衡一平衡变换的最佳传输条件进行分析。

这种结构可以看成由3对传输线组成,A、A’端是并联的低阻抗端,B、B’端是串联的高阻抗端。

上、下两对传输线长度为l,特性阻抗为Z C,输入端电压为ΔV1,输出端电压为ΔV2,一般情况下,ΔV1和ΔV2间有相位差。

中间一对为短线,故其输出端电压仍为ΔV1。

设电源电压为E,其内阻为R g,负载电阻为R L。

由于上、下两对传输线是对称的,因而只分析其中一对传输线方程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