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方案】2020最新蔬菜质量安全监测方案

合集下载

2020年南通市种植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方案【模板】

2020年南通市种植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方案【模板】

附件1:2020年南通市种植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方案为做好2020年度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规范抽检行为,科学、客观地反映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范围5个县(市)(海安市、XX市、XX县、XX市、启东市)和5个区(XX区、XX区、开发区、XX区、通州湾示范区)。

二、监测类别、品种数量及监测要求(一)例行监测1.蔬菜(含食用菌)(1)监测品种:重点监测当地生产量和消费量较大,能代表当地蔬菜生产和消费基本情况的蔬菜种类。

采样品种主要包括结球甘蓝(包菜)、大白菜、花椰菜(青花菜、白花菜)、蕹菜、叶用莴苣、韭菜、普通白菜、芹菜、油麦菜、菠菜、豇豆、菜豆、番茄、茄子、黄瓜、苦瓜、辣椒(青椒)和西葫芦等,也可根据当地实际作适当调整,兼顾茗荷、山药、青毛豆、鲜食玉米、鲜食蚕豆、鲜食花生、香菇、蘑菇、金针菇等特色产品,采样品种数应不少于监测总数的80%。

(2)监测范围及数量:各县(市)区蔬菜生产基地。

每月抽取105个样品,其中海安市、XX市、XX市、启东市和XX区每月各抽取15个,XX县每月抽取20个,XX区和通州湾示范区每月各抽取5个,XX区和开发区不定期抽取。

全年全市监测样品1260个。

(具体抽样时间由抽样单位根据蔬菜生产季节调控)(3)监测要求:生产基地应覆盖本地所有规模以上蔬菜生产基地,重点监测现代农业园区、菜篮子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名牌产品基地和“三品”基地。

采集样品均在成熟期进行,最好时段为—21—即将上市产品。

2.水果(1)监测品种:根据生产实际,主要监测南通地区种植的主要水果品种,包括葡萄、桃、梨、草莓、西瓜、猕猴桃等。

具体类别说明参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9)附录A。

(2)监测范围及数量:监测样品均在生产基地抽取。

海安市、XX市、XX县、XX市、启东市和XX区全年各监测样品10个,其他地区适量抽取,全市全年监测样品不少于60个。

农委蔬菜质量安全工作方案

农委蔬菜质量安全工作方案

加强协调配合
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及时通报 蔬菜质量安全相关信息。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定期召开蔬菜质量安全工作会议, 共同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配合,形成工作 合力,共同推进蔬菜质量安全工作。
强化信息报送
定期上报蔬菜质 量安全工作进展 情况
及时报告蔬菜质 量安全突发事件 和异常情况
建立蔬菜质量安全 信息共享机制,加 强部门间信息沟通 与协作
加强对蔬菜质量安 全信息的收集、整 理和分析,为决策 提供科学依据
制定宣传计划,明确宣传重点和渠 道
做好宣传引导
组织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公众认知 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加强与媒体合作,提高宣传效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及时发布工作进展和成果,增强工 作透明度
加强蔬菜生产源头管控
建立蔬菜生产档案,记录生产过程和投入品使用情况 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和模式,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 强化蔬菜质量安全监测和抽检,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加强蔬菜生产环节的监管和执法力度,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强化蔬菜质量安全监测
建立和完善蔬菜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提高监测覆盖面和准确性。 加强蔬菜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确保生产源头安全可控。 完善蔬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全程可追溯管理。 加强与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形成监管合力,共同保障蔬菜质量安全。
加强市场监管,确保蔬菜质 量安全
坚持问题导向
针对蔬菜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和措施。 及时发现和解决蔬菜质量安全问题,确保蔬菜质量安全。 强化问题意识,深入调查研究,了解蔬菜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源。 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完善工作方案和措施,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

蔬菜监测实施方案范文

蔬菜监测实施方案范文

蔬菜监测实施方案范文一、背景介绍。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但随着环境污染和化学农药的滥用,蔬菜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保障蔬菜的质量和安全,需要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蔬菜中的安全隐患。

二、监测目的。

1. 确保蔬菜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健康。

2. 监测蔬菜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情况,减少农药和重金属残留。

3. 提高蔬菜生产者和销售者的责任意识,推动蔬菜生产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三、监测内容。

1. 农田土壤监测,检测土壤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情况,评估土壤的肥力和环境质量。

2. 农药残留监测,对蔬菜进行定期抽检,检测农药残留情况,确保农药使用符合标准。

3. 重金属监测,检测蔬菜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防止重金属超标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4.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对蔬菜中的微生物、有害物质等进行检测,确保蔬菜的质量安全。

四、监测方法。

1. 采样方法,选择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蔬菜进行抽样监测,确保监测结果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2. 检测方法,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检测技术,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分析,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五、监测责任。

1. 生产者责任,农民和蔬菜生产者要严格按照监测要求进行生产,确保农药使用和施肥符合规范。

2. 政府责任,加强对蔬菜生产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确保蔬菜质量安全。

3. 消费者责任,消费者要增强食品安全意识,选择有监测合格证明的蔬菜产品。

六、监测结果运用。

1. 对监测结果进行公开,提高蔬菜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2. 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

3. 监测结果作为蔬菜生产管理和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七、监测评估。

1. 对监测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监测方案和方法。

2. 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提高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八、总结。

建立科学的蔬菜监测实施方案,对保障蔬菜质量安全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二篇)

2024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二篇)

2024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为了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以及《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相关法规,并考虑本市实际情况,本部门特制定并下达《本年度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

请相关部门严格按照计划执行。

一、责任单位市农产品食品检测中心负责执行定量检测的抽样和检测任务,同时负责快速检测工作。

各县区农业主管部门应配合市农产品食品检测中心进行定量检测抽样,并承担快速检测的抽样任务。

快速检测抽样任务的分配由市农产品食品检测中心与各县区农业主管部门共同协商确定。

二、监测方式及对象(一)定量检测。

对本市蔬菜、稻米、畜禽产品、水产品以及土壤、水、饲料等进行检测,以判断农产品是否合格,并出具检测报告。

若定量检测抽样程序符合监督抽查要求,则不合格的检测报告可作为行政执法的依据。

1、产地环境。

对本市种植业(蔬菜、稻米)、畜禽、水产等种植、养殖基地(大户)进行产地环境抽样监测,包括土壤(蔬菜土壤、稻米土壤)和水质(蔬菜灌溉水、稻米灌溉水、水产养殖水、畜禽饮用水)等进行抽样监测。

2、饲料。

对本市畜禽、水产养殖基地(大户)以及饲料经营部的畜禽(渔)饲料进行抽样监测。

3、食用农产品。

对本市重点种植生产基地(种植大户、标准园)、大田作物生产基地(种粮大户)、水产养殖基地(养殖大户)、畜禽养殖基地(养殖场)等的蔬菜、稻米、水产品、畜禽产品等进行抽样监测。

(二)定性检测。

进行蔬菜农残的快速检测,主要侧重于风险防控,出具快速检测结果,但不作为执法依据。

三、监测品种、数量及时间安排(一)定量检测1、监测品种和数量:计划检测样品共计____个。

其中果蔬产品____个,粮食类____个,畜禽类____个,水产品____个;产地环境土壤____个,水质____个,畜禽及渔饲料____个。

2、抽检样品时间:与农业种、养殖季节相适应,具体见《本年度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表》(附件1)。

农委蔬菜质量安全工作方案

农委蔬菜质量安全工作方案

农委蔬菜质量安全工作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我国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蔬菜质量安全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

然而,蔬菜质量安全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监管不到位等。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膳食安全,农委制定了蔬菜质量安全工作方案,以提高蔬菜产业的质量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

本工作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提升蔬菜质量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二、工作重点1.加强监管体制建设(1)建立健全蔬菜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将蔬菜质量安全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2)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蔬菜质量安全工作。

2.加强蔬菜生产环节监管(1)加强农药使用管理,严格执行农药使用标准,提高农药施用操作规范。

(2)加强种子、肥料管理,推广优质种子和有机肥料的使用,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3)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推广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模式,减少一些农产品生产环节带来的污染风险。

3.加强蔬菜加工环节监管(1)建立完善蔬菜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2)加强蔬菜加工设备、场所的卫生管理,进行定期检查和抽检,确保加工环节符合卫生要求。

4.加强蔬菜流通环节监管(1)加强对蔬菜市场的监管,检查市场经营者是否合法合规经营,查处假冒伪劣产品。

(2)加强蔬菜质量检测,对蔬菜品质进行抽检,确保市场上销售的蔬菜符合质量安全标准。

5.加强蔬菜质量安全宣传教育(1)加强科普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对蔬菜质量安全的认知和意识。

(2)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的蔬菜生产管理水平和质量意识。

三、工作措施1.建立完善蔬菜质量安全管理制度(1)制定蔬菜质量安全管理办法和操作规范,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

(2)加强对蔬菜质量安全相关规定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素质。

2.加强监测与检测工作(1)建立健全蔬菜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对蔬菜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指标进行监测。

【工作方案】农委蔬菜质量安全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农委蔬菜质量安全工作方案

农委蔬菜质量安全工作方案蔬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建设,是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农业生产者的质量安全管理能力,推动蔬菜标准化生产,提升蔬菜质量安全水平,促进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特别是保障**20**年世博会期间蔬菜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

根据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以及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生产流通各环节的追溯管理和监督检查”的要求,切实做好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工作,特制定20**年开展迎世博重点蔬菜生产基地质量可追溯系制度建设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紧紧围绕市农委发展现代农业的工作要求,以提高**地产蔬菜质量安全水平为重点,积极推进“生产标准化、产品标识化、营销品牌化”,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手段,不断强化蔬菜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确保蔬菜质量安全卫生,为20**年世博会作出应有贡献。

二、工作目标(一)建设单位和面积目标20**年,市郊迎世博蔬菜生产重点基地158家,生产面积达6.2万亩。

(见附件二)要求这些基地建立和执行质量可追溯制度,实现上网查询蔬菜生产情况。

其中,30家单位的重点蔬菜生产基地,实现条形码查询蔬菜生产情况。

(二)质量安全目标实现质量可追溯制度建设的158家单位上市蔬菜农药残留合格率达99%以上,高于全市平均1个百分点以上。

三、工作内容(一)加强产地环境管理,推行产地编码制订统一、规范、简便、适用的编码规则,全面建立产地和产品编码管理,推动实施产地和产品编码制度。

同时,要以基地为载体,带动农业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推行产地编码,建立生产基础信息,从源头做到蔬菜身份的可识别、可追溯。

(二)建立田间生产档案标准化管理模式,全面推行档案农业管理制度1、设计全市统一的重点蔬菜生产基地的田间档案记载本。

结合无公害农产品等生产技术要求,涵盖生产者信息、农业投入品进出库记录、生产档案信息、质量检测信息和产品相关信息等。

蔬菜质量安全监测方案

蔬菜质量安全监测方案

蔬菜质量安全监测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饮食观念的改变,蔬菜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然而,蔬菜质量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

为确保蔬菜的质量安全,提供给消费者健康的食品,开展蔬菜质量安全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二、监测目标和指标1. 监测目标:蔬菜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2. 监测指标:- 农药残留物:监测对人体健康有潜在风险的农药残留水平,例如有毒有害农药、违禁农药等。

- 重金属:监测蔬菜中的重金属含量,如铅、汞、镉等。

- 微生物污染:监测蔬菜中的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微生物的含量。

- 农药残留物和重金属对蔬菜品质的影响:监测农药残留物和重金属对蔬菜的口感、色泽和营养成分等因素的影响。

- 蔬菜的真实品种鉴定:通过DNA测序等技术手段鉴定蔬菜的真实品种。

三、监测方法和技术1. 农药残留物监测:- 采样:随机选择不同地区的农田和市场的蔬菜样品,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 取样:根据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和规范,采集蔬菜样品。

- 提取:使用合适的提取方法提取农药残留物。

- 测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或气相色谱等技术测定农药残留物的含量。

2. 重金属监测:- 采样:随机选择不同地区的农田和市场的蔬菜样品,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 取样:根据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和规范,采集蔬菜样品。

- 消解:使用适当的方法将蔬菜样品消解成溶液。

- 测定: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或质谱等技术测定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3. 微生物污染监测:- 采样:随机选择不同地区的农田和市场的蔬菜样品,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 取样:根据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和规范,采集蔬菜样品。

- 菌落计数:使用琼脂平板法和膜过滤法等方法进行大肠菌群、霉菌和寄生虫等微生物的菌落计数。

- 分离鉴定:通过对菌落进行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检验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等技术手段,鉴定微生物的属种和种类。

四、监测频率和样品量1. 监测频率:根据不同地区和季节因素,制定不同的监测周期,建议每个季度进行一次综合性监测,并根据需要进行定向监测。

市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方案

市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方案

市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方案一、背景和目的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的必备食材,保证蔬菜的质量安全对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市蔬菜质量的安全和合格,制定市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方案是必要的。

本监测方案的目的是通过定期对市场蔬菜的抽检和监测,发现和解决蔬菜质量安全问题,提高市民的膳食安全保障。

二、监测对象和范围1.监测对象:市场上销售的蔬菜,包括生鲜蔬菜和加工蔬菜制品。

2.监测范围:市内的农贸市场、超市、餐饮单位和蔬菜种植基地等。

三、监测指标和方法1.监测指标(1)化学指标: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兽药残留、化学添加剂等。

(2)微生物指标:包括大肠菌群、沙门氏菌等。

(3)营养成分:包括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

2.监测方法(1)化学指标的监测方法:①农药残留的监测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等。

②重金属的监测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③兽药残留的监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④化学添加剂的监测方法:采用比色法、电化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2)微生物指标的监测方法:采用传统的培养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如菌落计数法和PCR 法。

(3)营养成分的监测方法:采用化学分析的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等。

四、监测流程和频次1.监测流程(1)抽样:抽取不同地点、不同品种、不同规模的蔬菜样品,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多样性。

(2)样品处理:对样品进行标识、分装和保存,以保证样品的完整和准确。

(3)样品检测:根据监测指标采用相应的检测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

(4)数据分析: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蔬菜质量安全情况。

(5)发布结果:将监测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增加透明度,并可根据结果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

2.监测频次根据市场蔬菜的销售情况和需要,制定每年的监测计划,定期进行蔬菜质量安全监测。

监测频次可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投入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案计划范本
【计划方案】2020最新蔬菜质量安全监测方案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城乡居民身体健康,促进现代高效农业健康发展,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范围及地点
(一)蔬菜基地
区辖区内所有蔬菜生产基地,重点监测对象为连片成规模蔬菜生产企业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基地产品。

监测涵盖全区32个规模高效蔬菜设施基地,具体名单如下:
南蔡:百利农业、天河蔬菜、宇春蔬菜、南苑蔬菜、源卉蔬菜、鲁鑫蔬菜、润华泰蔬菜、泓润农牧、秀农葡萄、德维高新蔬菜、绿蔬园蔬菜、佩源蔬菜、金弘蔬菜、学斌蔬菜等14个规模设施蔬菜基地。

罗圩:三鼎蔬菜、蓬勃农业、利华农业、润佳果蔬等4个规模设施蔬菜基地。

埠子:开心农园、富极产业、天润蔬菜、新欣蔬菜等4个规模设施蔬菜基地。

屠园:阳光蔬菜、植雨果蔬等2个规模蔬菜基地。

陈集:大学生创业园、益民蔬菜等2个规模设施蔬菜基地。

中扬:毛集规模设施蔬菜基地。

仓集:六里棚规模设施蔬菜基地。

郑楼:瑞鲜规模设施蔬菜基地。

洋北:辣椒、西瓜2个规模设施蔬菜基地。

双庄:连云山庄规模设施蔬菜基地。

以上各蔬菜基地列为20xx年开展产地定点抽检单位,其产品由区检测站负责监测。

全区其他小规模分散蔬菜基地(包括农村菜园地)由乡镇(街道)农服中心负责抽样监测,结果定期报送区农委。

(二)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