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精)
小学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五上第二单元知识点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下列物体是光源的是:点燃的蜡烛、萤火虫、水母。
恒星:如太阳2.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和屏)。
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一:影子总是在(背光)一侧。
影子的(长短,方向)随(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斜射程度越大影子越长。
实验二:影子总是在背光一侧。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当光源和屏的位置不变时,遮挡物与光源越近,影子越大。
遮挡物与光源越远,影子越小。
实验三:影子总是在背光一侧。
物体影子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3.从不同侧面照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4.一天中阳光下铅笔影子的(长短)、(方向)都要发生变化。
一天中影子最长的时间是(早晨和傍晚),最短的时候是(中午)。
5.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清晨长中午短黄昏长你还有什么其他的发现?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一个物体的影子变长是在下午。
6.我们发现:物体影子的方向随太阳(方向)的变化而变化,影子总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太阳在天空中(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影子(最长)。
影子清晨长中午短黄昏长7.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变化:东、南、西一天中太阳高低的变化:低、高、低一天中影子长短的变化:长、短、长8.光是(直线)传播的,太阳发出的光是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
太阳光以(每秒约30万千米)的速度传播。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挡光物会有影子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
图一看到光线通过3个小孔,在屏上留下一个光斑。
图二将第二张纸向右移动5厘米后,光斑出现在第二张纸上,而不是最后的屏上。
以上实验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9.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1)物体背面有影子如皮影戏。
(2)排队时如何站成一条直线(3)三点一线瞄准射击(4)日食、月食的形成。
五年级科学上册全部内容

五年级科学上册全部内容第一单元光。
一、光和影。
1. 光源。
- 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例如太阳、点燃的蜡烛、萤火虫等都是光源,而月亮不是光源,因为它是反射太阳的光。
2. 影子的形成。
-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
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影子的形状和遮挡物的形状有关。
3. 实验探究影子的变化规律。
- 可以通过改变手电筒(作为光源)的位置,观察影子的长短、方向等变化。
例如,当手电筒从侧面照射物体时,影子较长;当手电筒从正上方照射物体时,影子较短。
二、阳光下的影子。
1. 日影观测仪。
- 日影观测仪也叫圭表,可以用来测量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等,从而了解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2.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早晨和傍晚最长,中午最短。
影子的方向在一天中也会发生变化,早晨影子在西边,中午影子在北边(北半球),傍晚影子在东边。
三、光是怎样传播的。
1. 光的传播路线。
- 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我们可以通过小孔成像实验来证明光沿直线传播。
在一个暗盒的一侧扎一个小孔,在另一侧放一张半透明纸,用蜡烛作为光源,会发现蜡烛的像倒立地呈现在半透明纸上。
2. 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 生活中有很多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如激光准直、射击瞄准(“三点一线”)、排队看齐等。
四、光的反射。
1. 光的反射现象。
- 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例如我们照镜子时,能看到自己的像就是光的反射现象。
2. 反射规律。
-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我们可以通过光的反射实验盒来探究反射规律。
3. 光的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 汽车的后视镜、医生用的额镜(凹面镜)、潜望镜等都是光的反射的应用。
潜望镜是通过两块平面镜使光线经过两次反射,从而在低处看到高处的物体。
苏教版(2024)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光与色彩综合训练(含答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光与色彩综合训练一、选择题1.篝火、烟花等光源属于()。
A.自然光源B.人造光源C.两者都不是2.人们利用潜望镜观察时,光经过()次反射。
A.1B.2C.33.影子形成的原因,属于光的()现象。
A.反射B.直线传播C.折射4.关于“人是如何看见物体的”,科学家伊本·海赛姆认为()。
A.眼睛发出的光碰到物体,人就能看见东西B.眼睛发出像触须的东西,人通过触须看到物体C.光照射到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进入人眼,人看见物体5.在水边能看到树的倒影,原因是?()A.岸边的树被反射在水面上B.倒影的光被反射到我们眼睛里C.A和B都是6.我们看到彩虹最外圈的颜色是()。
A.红色B.紫色C.绿色7.小孔成像的特点是()。
A.上下颠倒、左右不颠倒B.上下不颠倒、左右颠倒C.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8.彩虹形成的科学原理是()。
A.光的色散和折射B.光沿直线传播C.光的反射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潜望镜,士兵能够在隐蔽的地方观察敌情B.只要物体存在,人眼就能看得见物体C.光照到平面镜会发生反射现象10.阳光透过密密层层的树叶,在地面上形成了一个个光斑,这些光斑是由于()形成的。
A.光本身就具有美丽的光斑B.光可以透过树叶进行传播C.光沿直线传播11.蓝色的滤光纸可以让()光通过。
A.红B.绿C.蓝12.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自然光源的是()。
A.太阳、霓虹灯、火炬B.白炽灯、激光、油灯C.闪电、萤火虫、极光二、填空题13.能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分为和。
14.将红、绿两种颜色的光斑互相重叠,重叠光斑的颜色是;将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斑互相重叠,重叠光斑的颜色是。
15.通过透明吸管看光,吸管笔直时看到光,吸管弯曲后看到光。
(选填“能”或“不能”)16.贵州山路弯道特别多,为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在很多弯道处都安装有交通凸面镜,这是利用了光的原理。
17.白天,照亮大地;夜晚,给我们带来光明。
第三章《光现象》知识点归纳

第三章《光现象》知识点归纳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恒星、萤火虫;人造光源:电灯,蜡烛等(月亮,钻石不是光源)2、光的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可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4、物体的颜色:我们看到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我们看到的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5、太阳能电池板:光能转化为电能植物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太阳能热水器:光能转化为内能6、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红外微波炉)。
7、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验钞机)、灭菌(医用紫外线灯)9、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应用:小孔成像影子日食月食日食:月亮运行到了太阳和地球的中间月食:地球运行到了太阳和月亮中间小孔成像:①形成原因: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②成像的性质:倒立的实像;③小孔成像的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光屏和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光屏位置不变,物到孔的距离越近(远)像越小(大),物位置不变,光屏到孔的距离越远(近)像越大(小)】(简记:像定物远像变大;物定像远像变大)。
④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取决于物体的形状,而与孔的形状无关。
(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10、用带有箭头的直线来分别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路径。
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它只是一种模型,光是真实存在的。
这种方法叫建立模型法。
11、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①选择茶色玻璃板,在较暗的地方做实验的原因:便于确定像的位置②选用两个一样的棋子: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③用薄点的玻璃板原因:防止成两个像④无论怎么移动物体,都不能与像重合原因: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⑤成像特点:成正立的虚像物和像大小相等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⑥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路比如潜望镜、反光镜、后视镜、水中倒影等⑦平面镜成像画图:辅助线用虚线,垂直符号,像用虚线12、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光》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光传播的速度是每秒约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约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达到地球约8分钟,太阳光在没有碰到任何物体前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皮影戏和手影都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收缩。
2.把红色、黑色、白色三个相同的纸筒放在阳光下,温度上升最快的是:黑色,冬天人们喜欢穿浅色的衣服,夏天人们喜欢穿深色的衣服,这说明阳光带着热量,物体的颜色对于吸收阳光起着一定的作用。
3.太阳能热水器涂成黑色,是为了增加吸热的效果。
对于简易的太阳能,吸收太阳能最好的是斜放式黑色金属箱。
太阳能是最洁净的能源,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
4.太阳光给我们带来光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热,太阳表面的温度是6000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摄氏度。
5.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的中午太阳最高,影子最短。
6.物体产生影子的条件是:光遮挡物屏,一天中影子的大小是不断变化的。
太阳物体影子三者总在一条直线上。
一天中影子长短的变化,长—短—长。
7.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同样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医生戴的额镜和汽车的后视镜,都是巧妙的运用了反射的原理。
通过光的反射,我们以看到书本上精美的插图。
8.潜望镜的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两个镜片都是平面镜。
问答:1.凹面镜对光线有反射汇聚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也有汇聚的作用,2.奥运圣火在希腊古奥林匹亚场上是如何点燃的。
答;运用凹面镜取火,凹面镜对光有汇聚作用。
3.用温度计测量镜子反射光的光斑处温度,不用镜子光弱温度低,1面镜子光较弱 3面镜子光较强,6面镜子光强,会画柱状图,光的强度跟温度有关,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4.红板黑板蓝板黄板绿板白板,受热后温度最高的是黑板,最低的是白板。
第二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1.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地球上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地球内部的火山和地震作用的影响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种地形的原因。
五年级第二单元《光》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知识点1.像电灯一样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生物发光的代表是萤火,自然发光:太阳,闪电,星星,人造光源:蜡烛,灯泡,激光,篝火。
月亮,镜子不是光源。
2.形成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屏。
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方向与光源的位置相反,总在背光一面。
3.影子的特点:(影子会随着光源的位置,方向以及遮挡物的距离改变而改变)一. 影子的长短与光照射的位置、角度有关。
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斜射的程度越大,影子越长。
二.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遮挡物离光源越近,在光屏上形成的影子就越大。
三.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不同侧面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5.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6.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7.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如(日晷)。
8.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有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需要约8分钟。
9.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背光面,形成了一个黑暗的区域,便形成了影子。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大部分的物体都有反射光的能力,只是不同物体发射光的能力不一样。
12.平行光线射到玻璃上后,反射光会平行射出,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
光线在物体上发生了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全部都进入我们的眼睛。
如光滑的镜面,墙面。
平行光线射到石头上后,反射光线会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漫反射。
光线在物体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只有一部分进入我们的眼睛。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试卷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验一、填空(20分,每空2分。
)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
2、同一时间,不同物体的影子相同,不同。
3、在同一时刻,将长度不同的物体放置在同一地方,其影子的不同,()相同。
4、太阳的光线以每秒约的速度传播,并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着传播的。
5、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的主要原因是。
6、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把能转化为能的装置。
7.一天中阳光下铅笔影子的、都要发生变化。
8.光是沿传播的,传播速度很快,达到每秒。
9.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10.人们发现和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11.不同颜色的纸,吸热的本领;色物体吸热快。
二、判断题:(15分,每题1分。
)1、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所以月亮是一个光源。
()2、在光的照射下,物体有了影子。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没有什么变化。
()4.光是沿四面八方任意传播的。
()5、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是为了利用光的反射。
()6、太阳日夜不停地把光和热散发到宇宙空间,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7、太阳光的多少、强弱与温度的高低是两回事,没有什么关系。
()8、黑色蜡光纸比黑色无光纸吸热快。
()9、夏天人们穿浅色衣服,是因为浅色衣服比深色的漂亮。
()10、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
()7、在灯光下,同一物体在不同侧面的影子是相同的。
( )8、影子的产生必须有光源、遮挡物两个条件。
( )9、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 )10、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长;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短。
( )11、光是向四面八方发射的。
( )12、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
( )13、汽车的反光镜是凸面镜,这样比较美观。
( )14、科学家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计算出了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 )15、用一面镜子将阳光投射到一张纸上形成的光斑,比用两面镜子将阳光投射到同一张纸上形成的光斑更亮。
( )16、有时为了需要,我们可以用放大镜和望远镜直接去看太阳。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试卷(附答案)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试卷(附答案)XXX五年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答案学校:班级:姓名:得分: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4分)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3、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4、光的传播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
5、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6、光越强温度越(高)。
7、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制得了氧气。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8、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对)9、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长;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短。
(错)10、光是向四面八方发射的。
(对)11、人们用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对)12、科学家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计算出了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对)13、奥运会圣火种是用凹面镜取得的。
(对)14、在阳光下,黑色蜡光纸比黑色无光纸升温快。
(错)15、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
(对)16、为了准确评价各个热水器的效能,我们应该同时放到太阳下,并装同样温度同样多的水,然后作比较。
(对)17、放大镜能会聚太阳光。
(对)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2分)18、下列物体中不是光源的是(A)。
A、月亮B、萤火虫C、荧光棒D、星星19、在灯光下靠近墙的地方,用手做出各种姿态,在墙上形成手影,当电灯保持静止,手向墙靠拢时,在墙上的手影将会:(A)。
1A、变小B、变大20、阳光下,某一物体的影子由长到短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应该发生在:(A)。
A、上午B、正午C、下午2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的规律是(A)。
A、西一东;长一短一长B、西一东:短一长一短C、东一西;长一短一长D、东一西:短一长一短22、排纵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看到前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就表示队伍排整齐了,这主要是因为:(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和光源的位置、方向、距离有关。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会随着太阳位置的高低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4、光是直线传播的。
挡光物体会有影子,是由光是直线传播的造成的。
5、光在传播过程中碰到物体,会发生反射,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6、光的反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
汽车反光镜、潜望镜等都是人们对光反射原理的应用。
7、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8、利用凹面镜和凸面镜汇聚光线的特性,可以得到强光和高温。
这在实际生活中已得到广泛运用。
9、物体吸热的本领与物体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以及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
10、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人们再在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
过程与方法
1、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观察英姿、光源、物体之间的关系。
2、用日应观测以观察记录一天中物体影子的变化。
3、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阳光的强弱、材料的属性、物体受阳光照射的角度和物体升温快慢的关系。
4、校注却地记录试验、观察中的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绘制出柱状图。
5、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做出自己的解释。
6、制作简易潜望镜,设计、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形成对光的研究兴趣。
2、认识到认真观察、试验、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数据的重要性。
3、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
光的传播特点(路径、反射),和阳光强弱和温度的关系。
●教学难点
学生是否能认真观察、试验、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数据
●教学方法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探究活动
●学困生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措施
保护学生自尊,鼓励学生自信,课堂中重点关注这样的学生
●课时安排
10课时原则是一课一课时,其中机动两课时。
第一课光和影
第二课阳光下的影子
第三课光是怎样传播的
第四课光的反射
第五课光与热
第六课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第七颗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第八课
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