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手法赏析:白描

合集下载

诗歌描写手法和表现手法

诗歌描写手法和表现手法

诗歌描写手法和表现手法一、描写手法。

1. 白描。

- 解析:白描就像是用简单的线条勾勒画面,不施浓墨重彩,不做过多修饰。

就好比你画一个人,只简单地画出他的轮廓,几根线条表示身体、四肢和脑袋,没有去细致地描绘他衣服上的花纹或者脸上的小雀斑。

2. 细描。

- 解析:细描可就和白描相反啦,它就像是拿着放大镜去看东西,把每个细节都刻画得特别细致。

比如说描写一个美女的头发,细描可能会写头发的颜色像乌木一样黑亮,每一根发丝都柔顺得像丝绸,在阳光下还闪烁着淡淡的光泽之类的。

3. 动静结合。

- 解析:动静结合就是把动态的东西和静态的东西放在一起描写。

就像拍照片,既有静止的背景,又有活动的人物。

动的部分让画面有了活力,静的部分又给画面定了个基调。

4. 正侧结合。

- 解析:正侧结合呢,就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一起用。

正面描写就是直接去描写对象,比如说描写一个人很高大,就直接说他身高八尺之类的。

侧面描写就是通过描写其他东西来衬托这个对象,比如写这个人站在人群里,别人都只到他的肩膀,这就是从侧面说明他高大。

二、表现手法。

1. 象征。

- 解析:象征就像是给东西贴上一个特殊的标签,这个东西就代表了某种意义。

比如说玫瑰象征爱情,白鸽象征和平。

在诗歌里,诗人经常用一些具体的事物来象征抽象的概念。

2. 托物言志。

- 解析:托物言志就是诗人把自己的志向、情感寄托在某个事物上。

就好像把自己心里的话悄悄告诉一个小物件,让这个小物件替自己说话。

3. 借景抒情。

- 解析:借景抒情就是诗人借助眼前的景色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就像你心情好的时候看什么景色都觉得美,心情不好的时候看同样的景色就觉得很压抑,诗人把这种感觉写进诗里。

4. 对比。

- 解析:对比就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放在一起比较。

就像把黑和白放在一起,你会更清楚地看到它们的差别。

诗歌鉴赏铺陈和白描

诗歌鉴赏铺陈和白描

诗歌鉴赏铺陈和白描
铺陈和白描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两个手法,分别常用于表达情感、描绘景色等方面。

下面分别介绍一下。

铺陈,即通过大量的描述性语言,对景物或情感进行铺述,使读者
感受到情感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铺陈常常使用形容、描写、议论等手法,以加强语言的表现力,从而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

白描,即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勾勒出景物或人物的形象,不需要
大量的文字描述。

白描常常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以突出所描绘的形象,从而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诗歌的情感。

在诗歌鉴赏中,铺陈和白描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铺陈使诗歌更加
生动形象,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白描则使诗歌更加简洁
明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因此,在诗歌鉴赏中,
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运用不同的手法,以达到更好的鉴赏效果。

诗歌工笔与白描的区别

诗歌工笔与白描的区别

诗歌工笔与白描的区别
白描:修辞方法之一,主要是指不用任何修饰语,“原生态”的语言,只是写出事物的特点,通过朴实的语言表现事物的本质,具有一种自然美。

粗笔勾勒:指的是对事物描写出大概的“轮廓”,不作细节的描写,就像美术中的铅笔稿,很模糊的概念,但不失真实,同时可以把事物描写清楚。

区别:白描工笔比粗笔勾勒更细致,它可以有细节的描写,甚至细致如入微,而粗笔勾勒只是写出大概。

联系:都是没有修饰成分的写作方法,体现诗歌的自然美,更加真实,但可能有失形象性~。

高考诗歌鉴赏:诗歌白描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诗歌白描手法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诗歌白描手法一、什么叫“白描”白描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

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

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

在鸡鸣声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再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又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注意与白描相区分的细描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 如: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种锦官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二、“白描”在古诗中的运用:1、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白描和工笔的区别诗歌鉴赏

白描和工笔的区别诗歌鉴赏

白描和工笔的区别诗歌鉴赏
白描和工笔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两种不同的绘画技巧,它们在诗歌鉴赏中也有一些区别。

白描是一种用线条勾勒出物象轮廓的画法,它不求细致的描绘,只注重物象的神韵和形态。

在诗歌鉴赏中,白描手法通常用来表现简洁明快的画面,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通过简单的描绘,勾勒出了一幅寂静的夜晚,明月高照,诗人思乡的情景。

工笔则是注重对物象的细致刻画,用浓墨重彩表现物象的细节和质感。

在诗歌鉴赏中,工笔手法通常用来表现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场景,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通过对雨后清晨的细腻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海棠花的关切之情。

总的来说,白描和工笔在诗歌鉴赏中的区别在于,白描更注重简洁明快的画面感,而工笔更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场景描绘。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白描、细描知识点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白描、细描知识点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白描、细描知识点白描:白描是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渲染、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它原为中国画技法,即用简练的墨线来勾勒画面,不事烘托,不着色彩。

这种绘画手法被引入文学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或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捷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勒出事物的形状、明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作用:可使描写的景物的内涵更加丰富,使描写的人物更富神韵,更能传神地表达人物内心,展现情操品质。

能烘托气氛,增强诗歌的感染力,使所描写重点更加突出,使人过目不忘。

例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历来被认为是元曲中的绝唱,早在元代就被周德清《中原音韵》列为“秋思之祖”,它的独特魅力主要在于对秋景的简洁、朴素的描绘。

前三句由名词铺排而成,十八个字九个名词,罗列了九种景物,集中展示了“秋”的特色,描绘出一幅简洁明快的秋景图。

再如聂夷中《田家》:“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劚,zhú,用砍刀、斧等工具砍削或锄一类的农具。

)全诗没有任何修饰,寥寥数语就勾勒出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以小见大,表现了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细描(工笔):即“细节描写”是对诗词中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

一般会使用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或者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

作用:使所描写的人或景物形象生动逼真,给读者一种呼之欲出之感。

例如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两句给我们很深刻的印象。

古典诗歌中的白描手法

古典诗歌中的白描手法

古典诗歌中的白描手法一、什么是白描手法。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的画法。

将这种手法运用到古典诗歌创作中,那就是用最简洁质朴的文字,不加烘托、渲染,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就像是一个速写画家,几笔就把人物或者场景的神韵给描绘出来了。

二、白描手法在古典诗歌中的例子。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里简直就是白描手法的经典范例。

你看啊,“枯藤老树昏鸦”,就这么几个词,一下就把那种萧瑟、衰败的景象给描绘出来了。

枯藤绕着老树,老树上停着几只黄昏归巢的乌鸦,画面感是不是特别强?就像你眼前突然就出现了这么一幅画面,而且还是黑白灰的色调,充满了凄凉的感觉。

“小桥流水人家”呢,在这一片萧索之中,出现了小桥、流水和人家,这是一种温馨的画面,可是和前面的萧索景色放在一起,就更显得游子的孤独了。

这就好比是在一张灰色的大纸上,突然有一小片彩色的地方,但是这彩色却不属于漂泊的人,只能让他更觉得自己的孤苦。

“古道西风瘦马”,古老的道路上,吹着西风,一匹瘦马驮着游子缓缓前行。

这马为什么瘦啊?可能是长途跋涉,也可能是主人都没什么东西喂它。

这几个简单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没有一个多余的字,就把游子羁旅天涯的那种愁苦和孤寂完全展现出来了。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两句特别直白地写出了诗人在南山下种豆的情景。

豆苗长得稀稀拉拉,杂草倒是很茂盛,感觉诗人种地的水平不咋高呢,不过这就是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啊。

他没有去美化这个场景,没有说自己种的豆苗如何如何好,就是老老实实地把看到的情况写出来。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早上起来就去田里清除杂草,一直到月亮出来了才扛着锄头回家。

多简单的描述啊,但是一个辛勤劳作的农夫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你仿佛能看到一个穿着粗布衣服的人,在月光下,扛着锄头,拖着疲惫的身子慢慢走在回家的路上,身上可能还带着泥土的气息。

诗歌手法赏析:白描

诗歌手法赏析:白描

诗歌手法赏析:白描诗歌手法赏析:白描一、介绍白描手法白描是一种描绘事物形象的手法,以细腻、准确的笔触表现事物的特征和细节。

它通过生动、逼真的描绘方式,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描写对象的形态、色彩和质感,给人一种鲜活的感觉。

二、白描手法的特点1:注重细节描写:白描手法通过对事物细节的特别关注和细致入微的描绘,使读者能够看到事物的细微之处,增加了画面的真实感。

2:准确传神:白描手法追求准确地表现描写对象的特征和形态,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描写对象的形象。

3:注重质感:白描描绘的物体不仅仅是形态和特征,还包括物体的质感,如光影效果、触感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事物的真实存在。

三、白描手法的运用1:人物描写:白描手法在人物描写中的运用,可以刻画人物面部特征、肢体动作和服饰细节,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

2:物体描写:白描手法在物体描写中的运用,可以表现物体的形状、纹理和光影效果,使物体形象更加真实、细腻。

3:自然景观描写:白描手法在自然景观描写中的运用,可以表现自然景观的细节特征、变化过程和气息感受,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自然的魅力。

四、白描手法的实例赏析1:人物描写实例:描写人物的面容特征时,白描手法可以准确地表达其眼睛的神采、笑容的弧度以及皮肤的白皙等特征。

例如:“他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慈祥的笑容温暖了整个房间,他的皮肤白皙如同少女般娇嫩。

”2:物体描写实例:白描手法在描绘物体时可以表达纹理的细腻和光影的变化。

例如:“那只水杯沿着边缘有着精致的花纹,从上方透过来的阳光在杯壁上泛起一道道金色的光线,使整个杯子显得异常亮丽。

”3:自然景观描写实例:白描手法在描绘自然景观时可以表达大自然的壮丽和纷繁多样。

例如:“山势雄伟,云雾缭绕其中,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

山顶上一片花海,万紫千红的花朵像海浪一样荡漾,使人陶醉其中。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可以提供相关的白描作品示例,供读者参考。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未涉及法律名词及注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 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 种锦官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
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 迷离的氛围。
[应用体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酒泉子 潘 阆①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②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 秋。 白猿③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图看, 终是欠峰峦! [注] ①潘阆:宋初著名隐士、文人。②三竺:指杭州飞来 峰东南天竺山上的上天竺、中天竺、下天竺三寺。③白猿:相 传晋代高僧慧理曾在灵隐畜养过一头白猿。 结合词句,简要分析本词上片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又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
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 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诗人用 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勾画出暮雪中的 山村图景,直叙旅途中雪夜投宿的见闻, 不加渲染,而意思曲折、深刻。
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 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2、叙写事件,不求细致,只求简明。如聂夷中的 《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这首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没有大肆铺张,用语简炼, 诗人冷静地叙述田家的生活与遭际:父亲在原田上耕种,儿子 在山边开垦荒地,他们不惜流血流汗,想尽办法扩大耕种,增 加收获,以维持生计,图个日子过得好一点。然而,在青黄不 接的六月,田地里的庄稼还没有成熟,“官家”早已迫不及待 地修缮粮仓,张开血盆大口,只等着禾苗成熟,便如数搜刮进 自己的仓里。全诗没有半句议论与抒情,却深刻地提示了农民 深受苦难的根源。 用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
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 炭老翁的感人形象。“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 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长期受烟火 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而“两鬓苍苍” 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
3、描写景物,不尚华丽,务求朴实。如马致远 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诗人连用九个名词,分别描绘了“枯藤”“老 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 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成一幅苍凉寂 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尽管作者 不著一个哀字,但是悠悠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 暮景中尽露无遗。
二、描写方式 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做的具 体描绘和刻画。描写的方式一般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细 节描写、正侧面描写、白描等。 (一)白描 白描主要用简练的文字描摹对象,不重辞藻修饰与渲染 烘托,如实地勾勒出描写对象的情态面貌,具有传神和突出 主体的作用。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 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 涯。”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却达到了 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
一、什么叫“Βιβλιοθήκη 描”白描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 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 渲染烘托。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 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二、“白描”在古诗中的运用:
二、“白描”在古诗中的运用: 1、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如白 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用白描手法写景,可让人快速抓住景物的特征, 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感情。
白描,有别于细描。细描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
作细致入微的刻画。这种描写,文字绚丽,色彩斑 斓,有如镂金错彩,绚丽华美。常运用对比、比喻、 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白描则是强调简单质朴, 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工笔与白描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 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在文学创作上, “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 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 满回塘。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脍灸人口的名句。 它的语言结构特点是纯用名词组合,没有(动词) 形容词的修饰点缀。即白描手法。
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试从描写的角度赏析这首诗歌。
此诗采用工笔细描的手法,从色彩入笔状物。鹅洁 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 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 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 “白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 胜,画面绚丽,表现了浓浓的童趣和生活气息。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 步骤”], 分条答题)
①上片主要运用了白描手法。(明技巧)②如“长忆西山, 灵隐寺前三竺后”两句用三个地名和两个方位,交代了风景 点,是远景、大景;“冷泉亭上旧曾游”一句是近景、小 景。(释运用)③这三句只标明地点,没有具体描绘西山的景色 有多美好,可以让读者驰骋想象,添补出更多更美的景象。 (析作用)
白描,有别于细描。细描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 作细致入微的刻画。这种描写,文字绚丽,色彩斑 斓,有如镂金错彩,绚丽华美。常运用对比、比喻、 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白描则是强调简单质朴, 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 字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 板桥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