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手法赏析白描(课堂PPT)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知识精讲课程:表现手法之白描PPT优秀课件

优翼微课
初中语文知识精讲
表现手法之白描
情境导入
知识讲解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 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 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 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我国优秀古典小说《水浒》、《三 国演义》等多用白描的手法;鲁迅的作 品,也有许多使用白描手法的范例。
《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赏析:作者运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连用九个名词, 分别描绘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 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构成一 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尽管作品没 有一个“哀”字,但是悠悠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尽 露无遗。
白描手法特点
不用华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也不精雕细刻、大 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 简炼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 己对事物的感受。
课堂小结
概念理解
课例讲解
特点概括 方法归纳
表现手法 之白描
名言摘抄
1、在强者的眼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成功是努力的结晶,只有努力才会有成功。 3、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4、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 5、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6、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得不到的收获。 7、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8、成功需要成本,时间也是一种成本,对时间的珍惜就是对成本的节约。 9、自己打败自己的远远多于比别人打败的。 10、当一个小小的心念变成行为时,便能成了习惯,从而形成性格,而性格就决定你一生的成败。 11、忍耐力较诸脑力,尤胜一筹。 12、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 13、你可以这样理解impossible(不可能)——I'm possible(我是可能的)。 14、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15、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 16、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 17、呈概率分布,关键是你能不能坚持到成功开始呈现的那一刻。 18、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19、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 20、天比昨天好,就是希望。 21、力的人影响别人,没能力的人,受人影响。 22、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 23、要自卑,你不比别人笨。不要自满,别人不比你笨。 24、面对机遇,不犹豫;面对抉择,不彷徨;面对决战,不惧怕! 25、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 26、超越自己,向自己挑战,向弱项挑战,向懒惰挑战,向陋习挑战。 27、不必每分钟都学习,但求学习中每分钟都有收获。 28、取时间就是争取成功,提高效率就是提高分数。 29、紧张而有序,效率是关键。 30、永远不要以粗心为借口原谅自己。 31、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32、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未必;九分耕耘,会有收获,一定! 33、生命之中最快乐的是拼搏,而非成功,生命之中最痛苦的是懒散,而非失败。 34、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35、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 36、不求做的最好,但求做的更好。 37、读书要专心,做事要用心,做人要尽心,待人要诚心 38、世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 39、行动不一定带来快乐,而无行动则决无快乐。 40、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41、成功永远属于一直在跑的人 42、人生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只有奋斗,只有拼搏,才会达到成功的彼岸。 43、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44、向竞争挑战,向压力挑战,更要向自己挑战。 45、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46、眼要看远,脚要近迈。 47、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机会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48、勤奋是学习的枝叶,当然很苦,智慧是学习的花朵,当然香郁。 49、再多一点努力,就多一点成功。
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课件(40张PPT)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
①三、四两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 法;②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 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 溪流的曲折;③虚实结合,激发了 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提问方式:
(1)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艺术手法等) (2)请简析本诗在描写上的特点。这首诗是如何来描 写什么的? (3)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景色的?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 哪些特点?你认为这首词写景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4)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试从 “静” “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分析本诗虚实结合的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 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2、虚实结合
•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
来反衬现实。 •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 b、已逝之景之境。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
生过的景象。 • 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
手法. 答题步骤:
指出手法 具体分析 点明作用(意境或感情、效果等)
1、动静关系
概念:诗歌常常通过意象的动静结合, 采用相互映衬的手法来开拓诗境,传 达情感。
以动衬静 分类: 以静衬动
动静结合
例子: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 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 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 大,从石上流过,汩汩有声,以动衬静, 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①三、四两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 法;②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 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 溪流的曲折;③虚实结合,激发了 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提问方式:
(1)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艺术手法等) (2)请简析本诗在描写上的特点。这首诗是如何来描 写什么的? (3)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景色的?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 哪些特点?你认为这首词写景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4)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试从 “静” “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分析本诗虚实结合的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 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2、虚实结合
•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
来反衬现实。 •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 b、已逝之景之境。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
生过的景象。 • 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
手法. 答题步骤:
指出手法 具体分析 点明作用(意境或感情、效果等)
1、动静关系
概念:诗歌常常通过意象的动静结合, 采用相互映衬的手法来开拓诗境,传 达情感。
以动衬静 分类: 以静衬动
动静结合
例子: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 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 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 大,从石上流过,汩汩有声,以动衬静, 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古代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ppt课件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的妙处。
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 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飞流 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 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两句 先抑后扬。/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无名,为抑;这 两句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为诗歌最后两句 赞美山泉做了铺垫。
6、明暗对比(以明衬暗)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7、点面结合 (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
(2)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 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 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 “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 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4、虚实结合
(1)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 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 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 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 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 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2)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 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 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 “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 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 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飞流 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 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两句 先抑后扬。/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无名,为抑;这 两句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为诗歌最后两句 赞美山泉做了铺垫。
6、明暗对比(以明衬暗)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7、点面结合 (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
(2)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 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 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 “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 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4、虚实结合
(1)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 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 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 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 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 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2)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 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 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 “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 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诗歌手法赏析:白描PPT课件

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
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
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
“白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 胜,画面绚丽,表现了浓浓的童趣和生活气息。
-
10
又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
-
13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 步骤”], 分条答题)
①上片主要运用了白描手法。(明技巧)②如“长忆西山, 灵隐寺前三竺后”两句用三个地名和两个方位,交代了风景 点,是远景、大景;“冷泉亭上旧曾游”一句是近景、小 景。(释运用)③这三句只标明地点,没有具体描绘西山的景色 有多美好,可以让读者驰骋想象,添补出更多更美的景象。 (析作用)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 回塘。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脍灸人口的名句。 它的语言结构特点是纯用名词组合,没有(动词) 形容词的修饰点缀。即白描手法。
-
9
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试从描写的角度赏析这首诗歌。
此诗采用工笔细描的手法,从色彩入笔状物。鹅洁
白描,有别于细描。细描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 作细致入微的刻画。这种描写,文字绚丽,色彩斑 斓,有如镂金错彩,绚丽华美。常运用对比、比喻、 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白描则是强调简单质朴, 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 字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
-
8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 桥霜。
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课件(40张PPT)

• [全国卷]
雨后池上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 写出了荷塘雨后幽美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 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 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提问方式:
(1)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艺术手法等) (2)请简析本诗在描写上的特点。这首诗是如何来描 写什么的? (3)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景色的?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 哪些特点?你认为这首词写景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4)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试从 “静” “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分析本诗虚实结合的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
①三、四两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 法;②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 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 溪流的曲折;③虚实结合,激发了 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题模式:
• 实写什么+虚写什么+虚实的关系以 及作用
练《习江:城子》 苏 轼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
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
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 试从“虚”、“实”角度赏析这首词
• 上片先写入梦前的思念,属于实写,接着 写设想相逢的情景,属虚写。下片先写梦
白描手法 ppt课件

ppt课件
10
《范进中举》中“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 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回。”等句,全是冷静的客 观的细节描写。小说完全摒弃了古代说书体小说骈
丽化的俗套,创造了细节描写的白描化的范例。
ppt课件
11
ppt课件
12
鲁迅散文《藤野先生》:“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对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的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 起,形成一坐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的平的, 除下帽,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 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吴微《投向科举制度的匕首》 初中语文第五册《教师教学用书》
ppt课件
9
范进“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 ‘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 咬紧,不省人事”。灌了几口水,“爬将起来, 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随后,往 门外飞跑,掉在泥塘里,“挣起来”继续“拍着 笑着”跑着。他发疯了。最后,他“在一个庙门 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 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反复 写他拍手、大笑,笔锋深刻而曲婉,活活勾画出 了他神魂颠倒、亦痴亦狂的丑态。这里,作者以 白描的手法,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把一个 醉心科举的腐儒描画出来。
不可把“画眼法”,仅仅理解为就是描写人物 的眼睛,而应看作是简练传神的白描手法。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案
ppt课件
4
ppt课件
5
简墨白描画细节。用白描的手法描摹细节,是 最基本最常见的细节描写方法。其关键是抓住
事物的特征,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事物的动态和风 貌,使其不仅逼真、传神,有意蕴。
初中语文知识精讲课程:表现手法之白描ppt

作者运用白描手法 ,只用“一痕、 一芥、一点、两三粒”就写出作者视 野的开阔,湖中亭子的小巧玲珑。让 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形象写出天 地的空旷,人物的渺小,文章运用白 描手法,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不事雕琢,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绝 妙的湖山夜雪图,令人神往。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运用白描手法,叠用三个“与”字,使四种景物一 下子全部活动了起来,营造出一种天人合一的痴迷的境界, 给人天地之间茫茫一片浑然一体的感受,更能衬托出上下一 白、水天一色、磅礴浩渺的壮观之美和天地苍茫的浩大气象。
例:《湖心亭看雪》中“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 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鲁 迅
白描手法:
1、它不写背景,只突出主体。
2、它不求细致法归纳
答题格式:
1.(环境描写):采用了白描的手法,简洁质朴的文 字,寥寥几笔就能清晰地勾勒出事物(什么)特征, 同时字里行间,表露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2.(人物描写):采用了白描的手法,简洁质朴的文 字,寥寥几笔就能清晰地勾勒出人物(什么)特征。
课堂小结
概念理解
课例讲解
特点概括 方法归纳
表现手法 之白描
● 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功大事业。──卡耐基 ● 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 ● 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 什么。 ──爱因斯坦 ● 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他的衣饰。 ──雨果 ●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 越有益。──高尔基 ●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 克思 ● 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 ──列宁 ●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运用白描手法,叠用三个“与”字,使四种景物一 下子全部活动了起来,营造出一种天人合一的痴迷的境界, 给人天地之间茫茫一片浑然一体的感受,更能衬托出上下一 白、水天一色、磅礴浩渺的壮观之美和天地苍茫的浩大气象。
例:《湖心亭看雪》中“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 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鲁 迅
白描手法:
1、它不写背景,只突出主体。
2、它不求细致法归纳
答题格式:
1.(环境描写):采用了白描的手法,简洁质朴的文 字,寥寥几笔就能清晰地勾勒出事物(什么)特征, 同时字里行间,表露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2.(人物描写):采用了白描的手法,简洁质朴的文 字,寥寥几笔就能清晰地勾勒出人物(什么)特征。
课堂小结
概念理解
课例讲解
特点概括 方法归纳
表现手法 之白描
● 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功大事业。──卡耐基 ● 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 ● 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 什么。 ──爱因斯坦 ● 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他的衣饰。 ──雨果 ●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 越有益。──高尔基 ●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 克思 ● 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 ──列宁 ●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之白描和细节描写 PPT精品课件

答案解析:
1 由柳堤,竹溪,日影和鸥鹭闲游,农父渔翁忙
活等构成画面,表现了作者喜爱田园美景和田园 生活的强烈感情。
2 主要采用了白描手法,最后几句是对上面所写 景致的评价,也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
双调· 天香引· 西湖感旧 汤武
问西湖昔日如何?朝也笙歌,暮也笙歌。问 西湖今日如何?朝也干戈,暮也干戈。昔日也, 二十里沽酒楼,香风绮罗。今日个,两三个打鱼 船,落日沧波。光景蹉跎,人物消磨。昔日西湖, 今日南柯。 1,此曲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简析之。 2,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把“今日”西湖描绘得 如此萧条?
学习目标:
1.鉴赏诗歌,掌握白描和细节描写的表 现手法。
2. 鉴赏诗歌时,能够分辨并运用白描和 细节描写的表现手法
白描的定义
• 白描,是绘画方面的术语,即用寥 寥几笔,勾勒出景物,人物的形象。 这种绘画技法被引入文学创作中, 就是用简洁的语言文字,勾勒描绘 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这种表现 手法在诗歌创作中,也经常运用。
答案解析:
1 对比,这首曲把昔日的西湖与今日的 西湖做了对比,感慨战争给人间天堂 般的西湖带来的灾难。 1 白描手法。
舟夜书所见
(清)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田家
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
渭川田家
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 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 怅然吟《式微》。
注:1.雉雊(zhì gòu):野鸡鸣叫。 2.式微: 《诗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 之句,表归隐之意。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举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 炭老翁的感人形象。“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 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长期受烟火 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而“两鬓苍苍” 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 回塘。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脍灸人口的名句。 它的语言结构特点是纯用名词组合,没有(动词) 形容词的修饰点缀。即白描手法。
9
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试从描写的角度赏析这首诗歌。
此诗采用工笔细描的手法,从色彩入笔状物。鹅洁 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 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 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 “白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 胜,画面绚丽,表现了浓浓的童趣和生活气息。
14
11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 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 种锦官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 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 迷离的氛围。
12
[应用体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酒泉子 潘 阆①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②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 秋。 白猿③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图看, 终是欠峰峦! [注] ①潘阆:宋初著名隐士、文人。②三竺:指杭州飞来 峰东南天竺山上的上天竺、中天竺、下天竺三寺。③白猿:相 传晋代高僧慧理曾在灵隐畜养过一头白猿。 结合词句,简要分析本词上片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用白描手法写景,可让人快速抓住景物的特征, 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感情。
5
白描,有别于细描。细描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 作细致入微的刻画。这种描写,文字绚丽,色彩斑 斓,有如镂金错彩,绚丽华美。常运用对比、比喻、 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白描则是强调简单质朴, 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6
工笔与白描
7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 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在文学创作上, “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 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白描,有别于细描。细描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 作细致入微的刻画。这种描写,文字绚丽,色彩斑 斓,有如镂金错彩,绚丽华美。常运用对比、比喻、 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白描则是强调简单质朴, 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 字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
8பைடு நூலகம்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 桥霜。
二、描写方式 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做的具 体描绘和刻画。描写的方式一般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细 节描写、正侧面描写、白描等。 (一)白描 白描主要用简练的文字描摹对象,不重辞藻修饰与渲染 烘托,如实地勾勒出描写对象的情态面貌,具有传神和突出 主体的作用。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 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 涯。”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却达到了 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
13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 步骤”], 分条答题)
①上片主要运用了白描手法。(明技巧)②如“长忆西山, 灵隐寺前三竺后”两句用三个地名和两个方位,交代了风景 点,是远景、大景;“冷泉亭上旧曾游”一句是近景、小 景。(释运用)③这三句只标明地点,没有具体描绘西山的景色 有多美好,可以让读者驰骋想象,添补出更多更美的景象。 (析作用)
1
一、什么叫“白描” 白描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
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 渲染烘托。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 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二、“白描”在古诗中的运用:
2
二、“白描”在古诗中的运用: 1、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如白 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 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3
2、叙写事件,不求细致,只求简明。如聂夷中的 《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这首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没有大肆铺张,用语简炼, 诗人冷静地叙述田家的生活与遭际:父亲在原田上耕种,儿 子在山边开垦荒地,他们不惜流血流汗,想尽办法扩大耕种, 增加收获,以维持生计,图个日子过得好一点。然而,在青 黄不接的六月,田地里的庄稼还没有成熟,“官家”早已迫 不及待地修缮粮仓,张开血盆大口,只等着禾苗成熟,便如 数搜刮进自己的仓里。全诗没有半句议论与抒情,却深刻地 提示了农民深受苦难的根源。 用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
4
3、描写景物,不尚华丽,务求朴实。如马致远 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诗人连用九个名词,分别描绘了“枯藤”“老 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 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成一幅苍凉寂 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尽管作者 不著一个哀字,但是悠悠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 暮景中尽露无遗。
10
又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
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 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诗人用 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勾画出暮雪中的 山村图景,直叙旅途中雪夜投宿的见闻, 不加渲染,而意思曲折、深刻。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 回塘。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脍灸人口的名句。 它的语言结构特点是纯用名词组合,没有(动词) 形容词的修饰点缀。即白描手法。
9
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试从描写的角度赏析这首诗歌。
此诗采用工笔细描的手法,从色彩入笔状物。鹅洁 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 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 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 “白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 胜,画面绚丽,表现了浓浓的童趣和生活气息。
14
11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 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 种锦官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 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 迷离的氛围。
12
[应用体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酒泉子 潘 阆①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②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 秋。 白猿③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图看, 终是欠峰峦! [注] ①潘阆:宋初著名隐士、文人。②三竺:指杭州飞来 峰东南天竺山上的上天竺、中天竺、下天竺三寺。③白猿:相 传晋代高僧慧理曾在灵隐畜养过一头白猿。 结合词句,简要分析本词上片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用白描手法写景,可让人快速抓住景物的特征, 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感情。
5
白描,有别于细描。细描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 作细致入微的刻画。这种描写,文字绚丽,色彩斑 斓,有如镂金错彩,绚丽华美。常运用对比、比喻、 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白描则是强调简单质朴, 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6
工笔与白描
7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 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在文学创作上, “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 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白描,有别于细描。细描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 作细致入微的刻画。这种描写,文字绚丽,色彩斑 斓,有如镂金错彩,绚丽华美。常运用对比、比喻、 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白描则是强调简单质朴, 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 字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
8பைடு நூலகம்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 桥霜。
二、描写方式 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做的具 体描绘和刻画。描写的方式一般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细 节描写、正侧面描写、白描等。 (一)白描 白描主要用简练的文字描摹对象,不重辞藻修饰与渲染 烘托,如实地勾勒出描写对象的情态面貌,具有传神和突出 主体的作用。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 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 涯。”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却达到了 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
13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 步骤”], 分条答题)
①上片主要运用了白描手法。(明技巧)②如“长忆西山, 灵隐寺前三竺后”两句用三个地名和两个方位,交代了风景 点,是远景、大景;“冷泉亭上旧曾游”一句是近景、小 景。(释运用)③这三句只标明地点,没有具体描绘西山的景色 有多美好,可以让读者驰骋想象,添补出更多更美的景象。 (析作用)
1
一、什么叫“白描” 白描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
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 渲染烘托。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 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二、“白描”在古诗中的运用:
2
二、“白描”在古诗中的运用: 1、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如白 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 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3
2、叙写事件,不求细致,只求简明。如聂夷中的 《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这首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没有大肆铺张,用语简炼, 诗人冷静地叙述田家的生活与遭际:父亲在原田上耕种,儿 子在山边开垦荒地,他们不惜流血流汗,想尽办法扩大耕种, 增加收获,以维持生计,图个日子过得好一点。然而,在青 黄不接的六月,田地里的庄稼还没有成熟,“官家”早已迫 不及待地修缮粮仓,张开血盆大口,只等着禾苗成熟,便如 数搜刮进自己的仓里。全诗没有半句议论与抒情,却深刻地 提示了农民深受苦难的根源。 用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
4
3、描写景物,不尚华丽,务求朴实。如马致远 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诗人连用九个名词,分别描绘了“枯藤”“老 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 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成一幅苍凉寂 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尽管作者 不著一个哀字,但是悠悠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 暮景中尽露无遗。
10
又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
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 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诗人用 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勾画出暮雪中的 山村图景,直叙旅途中雪夜投宿的见闻, 不加渲染,而意思曲折、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