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白描手法.ppt
合集下载
《古诗词三首》课件PPT

在绿草如茵的郊野,一个孩子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在那里放牛。天晚了,他骑着牛回家,偶尔拿出竹笛迎着晚风,吹出几支悠扬的曲子。回到家里,饱饱地吃一餐晚饭。天近黄昏,他连蓑衣也不脱,就露宿在明亮的月光下面。——作者把放牛娃的生活写得如此优美、如此快活,目的是劝告钟弱翁与其去追名逐利、巧用心机,倒不如过他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
句意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 他们收起了撑船的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 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
我仿佛看到了………………
01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这真是一个____的村居! 这更是一个____的村居!
上片
村中环境: 村中人(老夫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秀丽 恬静
下片 (动作)
《古诗词鉴赏方法》PPT课件

精选课件
20
答题步骤:
第一、把这个词放在句中作具体解释。
第二、看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 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的表达技巧, 然后加一些描述性的术语,如精练传神、绘声绘 色、生动形象等。
第三、回答它这样用有什么作用(意境、感 情)。
精选课件
21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 至塞上》)
精选课件
2
2、鉴赏古诗的语言
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 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准确理解重 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 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 术效果等。
精选课件
3
3、鉴赏诗歌作品的各类表达技巧
①修辞:如,比喻、比拟、对偶、借代、夸张、 互文、通感、双关、对比、反语、反复等。 ②表现手法:
精选课件
19
(3)数量词: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
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却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 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永不见。”庾信《小园赋》 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前人 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
(4)虚词: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
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 果。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 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 二字就会大为减色。
全诗即景抒情。
精选课件
35
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
《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
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4、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文天祥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共35张PPT)PPT课件 图文

②化用:将前人的句子改动一些作为自己的诗句。
例:客从南溟来,遗我双鲤鱼。(杜甫)——化用 《汉乐府》中的“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2.引用神话传说。例: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贺箜篌 引》)——“江娥”、“素女”传说中的 神女。
3.引用历史故事。 ①明引:例: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
托物言志,整个诗歌就描写一个事 物,所有诗句围绕一个事物展开 。
借景抒情,描写几个景物,组成一 个场景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留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中的蝉住在高大的梧桐树上,饮着清露,唱出婉 转的歌声,不用借助秋风,就能传播很远。 它象征着 立身高洁的人,不用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 表达出诗人对内在品格的热烈赞颂和高度自信。
以此为“ 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
的典故。
用典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如许浑《登洛阳故城》
黍离:《诗经 黍离》中有“彼黍离离”
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 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
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 痛惜伤感之情。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分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 ①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反衬 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 ②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 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 ③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 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 声”自然烘托雪大。
——借景抒情
春闺思 [唐]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柳树”是春景中的典型描写对象。诗人在此既是 写实,同时也蕴含着更多的深意。柳树的千丝万絮, 不正隐含着对征人的“千思万绪”吗?句中“陌上桑” 一语,本是汉《乐府·相和曲》名,诗人在此除了实写 陌上春色之外,也是有意地用典,借《陌上桑》的故 事,含蓄地表达女主人公对丈夫的忠贞不二之情
例:客从南溟来,遗我双鲤鱼。(杜甫)——化用 《汉乐府》中的“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2.引用神话传说。例: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贺箜篌 引》)——“江娥”、“素女”传说中的 神女。
3.引用历史故事。 ①明引:例: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
托物言志,整个诗歌就描写一个事 物,所有诗句围绕一个事物展开 。
借景抒情,描写几个景物,组成一 个场景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留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中的蝉住在高大的梧桐树上,饮着清露,唱出婉 转的歌声,不用借助秋风,就能传播很远。 它象征着 立身高洁的人,不用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 表达出诗人对内在品格的热烈赞颂和高度自信。
以此为“ 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
的典故。
用典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如许浑《登洛阳故城》
黍离:《诗经 黍离》中有“彼黍离离”
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 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
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 痛惜伤感之情。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分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 ①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反衬 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 ②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 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 ③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 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 声”自然烘托雪大。
——借景抒情
春闺思 [唐]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柳树”是春景中的典型描写对象。诗人在此既是 写实,同时也蕴含着更多的深意。柳树的千丝万絮, 不正隐含着对征人的“千思万绪”吗?句中“陌上桑” 一语,本是汉《乐府·相和曲》名,诗人在此除了实写 陌上春色之外,也是有意地用典,借《陌上桑》的故 事,含蓄地表达女主人公对丈夫的忠贞不二之情
诗词白描手法(高中教材诗词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议论与抒情,却深刻地提示了农民深受苦
难的根源。
陶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全诗用白描手法客观叙事,
没有抒情和议论却深刻表现了陶者 的苦难与社会的不公。
⑶用白描手法用于写景。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 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本曲运用了白描手法写景; 诗人连用九个名词,分别描绘了“枯藤”“老 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 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不加渲染,绘 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
诗词白描手法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
勾描形象而不施色彩的画法;白描也是文 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 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回顾课本
1.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3.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 粒而已...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这首诗突出运用白描手法;(第一步) 描绘了临水的村庄、掩着的柴门、疏疏落 落的篱笆、碧波粼粼的溪水、飘荡的小船、 奔走的儿童这样一幅宁静优美的水乡风景 画;(第二步)
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和闲适舒 坦的心情。(第三步)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写景;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课件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答: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中不难想像出当年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表达了作者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10.设问:能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1.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2.排比: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13.通感: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
2、对比或对照
观祈雨 李 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第二联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解析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回忆昔日相聚宴游之乐,并进一步抒写相别十年的思念之深。想当年,春风拂面,我们在盛开的桃李花下举杯畅饮;十年来,漂泊江湖,每当夜雨潇潇、漏尽灯残之时,不由得更加思念远方的友人。这一联以“江湖夜雨”对“桃李春风”,巨大的反差,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哀伤与欢乐。以“十年灯”与“一杯酒”相对,更是进一层:不仅在时间上给人以“长夜难熬”的感觉,还突出了作者独对孤灯的沉重和思念的辛苦。
答: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中不难想像出当年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表达了作者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10.设问:能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1.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2.排比: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13.通感: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
2、对比或对照
观祈雨 李 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第二联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解析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回忆昔日相聚宴游之乐,并进一步抒写相别十年的思念之深。想当年,春风拂面,我们在盛开的桃李花下举杯畅饮;十年来,漂泊江湖,每当夜雨潇潇、漏尽灯残之时,不由得更加思念远方的友人。这一联以“江湖夜雨”对“桃李春风”,巨大的反差,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哀伤与欢乐。以“十年灯”与“一杯酒”相对,更是进一层:不仅在时间上给人以“长夜难熬”的感觉,还突出了作者独对孤灯的沉重和思念的辛苦。
李清照使用白描手法的诗词

李清照使用白描手法的诗词
词与诗歌相比,抒情更细腻、更狭深、更纯粹,也更能揭示深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情感。
尤其当词是由具备多愁善感心理气质之女性词人来抒写时,能够形成一种别具风韵的轻柔秀美情怀。
李清照的《如梦令》就是这样的经典之作,这首短短的小令运用了很多艺术技巧。
下面略略探索一下此词的成功之处。
这首词最精妙的部分当属简短的对话。
词人生性敏感多情,其实她早已知道窗外海棠花的命运,可她依然要"试问卷帘人"。
这一问,就使情感的流动形成了一个跌宕,一个顿挫,把原本细细流淌的诗情拦腰折断,然后用"知否?知否?"的反问句式将情感宣泄开来,造成一种飞动的态势。
这一问,把词人潜藏于内心的惜花之意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同时又形成曲折至深的艺术效果。
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词人心灵慧巧的特点,同时又不失活泼的趣味。
词中对话的运用,显示了李清照超凡脱俗的才情。
诗词白描手法

聂夷中《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全诗用白描的手法客观叙事,没有半句议论 与抒情,却深刻地提示了农民深受苦难的 根源。
--
陶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全诗用白描手法客观叙事,没有抒情和议论
却深刻表现了陶者的苦难与社会的不公。
--
3、用白描手法用于写景。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
--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二、“白描”在古诗中的运用:
1、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
白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北朝民歌《敕勒川》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本句诗运用了白描手法; 辽阔的草原,羊群,寥远的蓝天, 对草原景象 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 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写景;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 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 “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诗词白描手法
--
白描定义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 形象而不施色彩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表 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 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
陶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全诗用白描手法客观叙事,没有抒情和议论
却深刻表现了陶者的苦难与社会的不公。
--
3、用白描手法用于写景。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
--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二、“白描”在古诗中的运用:
1、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
白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北朝民歌《敕勒川》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本句诗运用了白描手法; 辽阔的草原,羊群,寥远的蓝天, 对草原景象 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 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写景;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 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 “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诗词白描手法
--
白描定义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 形象而不施色彩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表 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 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唐诗ppt课件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
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
;.
22
4、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 “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 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 柳”是全诗的关键。
;.
14
4、答题模式: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 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 体分析这种特色;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 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
;.
18
5、答题示例 2007年山东卷第14题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 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
16
• 放映结束
谢谢!
;.
17
5、答题示例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
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
;.
22
4、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 “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 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 柳”是全诗的关键。
;.
14
4、答题模式: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 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 体分析这种特色;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 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
;.
18
5、答题示例 2007年山东卷第14题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 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
16
• 放映结束
谢谢!
;.
17
5、答题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白描手法
白描定义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主要用朴素 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回顾课本
1、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3、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白描手法举例
(温庭筠)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 有任何修饰语。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 ,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北朝民歌《敕勒川》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属于对人物肖像的白描手法,
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
,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
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
楚
和
衰
老
。
1、现代文中鲁迅的作品中对人物的描写多用 白描 如《少年闰土》中的闰土 《孔乙己》中的孔乙己 《祝福》中的祥林嫂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这首诗突出运用白描手法;(第一步)
描绘了临水的村庄、掩着的柴门、疏疏落落的篱笆、碧波
粼粼的溪水、飘荡的小船、奔走的儿童这样一幅宁静优美 的水乡风景画;(第二步)
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和闲适舒坦的心情。(第
三
步
)
本句诗运用了白描手法; 辽阔的草原,羊群,寥远的蓝天, 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 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写景;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 层次分明, 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二、“白描”在古诗中的运用:
1、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
白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2、近代章回体小说中对人物肖像的描绘。 ------
2、叙写事件,不求细致,只求简明。
聂夷中《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全诗用白描的手法客观叙事,没有半句议论与抒情,却 深刻地提示了农民深受苦难的根源。
陶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全诗用白描手法客观叙事,没有抒情和议论却深刻表现了陶 者的苦难与社会的不公。
3、用白描手法用于写景。
马 致 远 的 《 天 净 沙 ·秋 思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本曲运用了白描手法写景; 诗人连用九个名词,分别描绘了“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 个意象,不加渲染,绘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 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
白描定义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主要用朴素 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回顾课本
1、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3、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白描手法举例
(温庭筠)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 有任何修饰语。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 ,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北朝民歌《敕勒川》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属于对人物肖像的白描手法,
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
,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
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
楚
和
衰
老
。
1、现代文中鲁迅的作品中对人物的描写多用 白描 如《少年闰土》中的闰土 《孔乙己》中的孔乙己 《祝福》中的祥林嫂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这首诗突出运用白描手法;(第一步)
描绘了临水的村庄、掩着的柴门、疏疏落落的篱笆、碧波
粼粼的溪水、飘荡的小船、奔走的儿童这样一幅宁静优美 的水乡风景画;(第二步)
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和闲适舒坦的心情。(第
三
步
)
本句诗运用了白描手法; 辽阔的草原,羊群,寥远的蓝天, 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 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写景;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 层次分明, 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二、“白描”在古诗中的运用:
1、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
白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2、近代章回体小说中对人物肖像的描绘。 ------
2、叙写事件,不求细致,只求简明。
聂夷中《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全诗用白描的手法客观叙事,没有半句议论与抒情,却 深刻地提示了农民深受苦难的根源。
陶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全诗用白描手法客观叙事,没有抒情和议论却深刻表现了陶 者的苦难与社会的不公。
3、用白描手法用于写景。
马 致 远 的 《 天 净 沙 ·秋 思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本曲运用了白描手法写景; 诗人连用九个名词,分别描绘了“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 个意象,不加渲染,绘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 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