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古诗词中的白描

合集下载

古诗词中的白描之欧阳术创编

古诗词中的白描之欧阳术创编

古诗词中的“白描”手法中一、什么叫“白描”白描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二、“白描”在古诗中的运用:1、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

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

这样拚死拚活的苦干,只不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挣点钱勉强度日。

“可怜身上衣正单”,“夜来城外一尺雪”。

作者又以对照的写法来表现卖炭翁的困苦生活。

“心忧炭贱愿天寒”,是更深入一层的心理刻画。

一般人在衣单不能御寒时,总想天气暖和,可是卖炭翁却在“衣正单”时“愿天寒”,一怕天气暖,炭卖不掉,衣食无所出,二想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

这两句诗深刻地表现了他对“卖炭得钱”的殷切期望,反映了他十分悲惨的生活境遇。

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2、叙写事件,不求细致,只求简明。

如聂夷中的《田家》: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这首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没有大肆铺张,用语简炼,诗人冷静地叙述田家的生活与遭际:父亲在原田上耕种,儿子在山边开垦荒地,他们不惜流血流汗,想尽办法扩大耕种,增加收获,以维持生计,图个日子过得好一点。

然而,在青黄不接的六月,田地里的庄稼还没有成熟,“官家”早已迫不及待地修缮粮仓,张开血盆大口,只等着禾苗成熟,便如数搜刮进自己的仓里。

诗歌修辞手法——白描

诗歌修辞手法——白描

诗歌修辞手法——白描诗歌手法赏析难点讲解四:白描一、什么叫“白描”白描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二、“白描”在古诗中的运用:1、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

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

这样拚死拚活的苦干,只不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挣点钱勉强度日。

“可怜身上衣正单”,“夜来城外一尺雪”。

作者又以对照的写法来表现卖炭翁的困苦生活。

“心忧炭贱愿天寒”,是更深入一层的心理刻画。

一般人在衣单不能御寒时,总想天气暖和,可是卖炭翁却在“衣正单”时“愿天寒”,一怕天气暖,炭卖不掉,衣食无所出,二想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

这两句诗深刻地表现了他对“卖炭得钱”的殷切期望,反映了他十分悲惨的生活境遇。

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2、叙写事件,不求细致,只求简明。

如聂夷中的《田家》: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这首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没有大肆铺张,用语简炼,诗人冷静地叙述田家的生活与遭际:父亲在原田上耕种,儿子在山边开垦荒地,他们不惜流血流汗,想尽办法扩大耕种,增加收获,以维持生计,图个日子过得好一点。

然而,在青黄不接的六月,田地里的庄稼还没有成熟,“官家”早已迫不及待地修缮粮仓,张开血盆大口,只等着禾苗成熟,便如数搜刮进自己的仓里。

诗词白描手法(高中教材诗词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诗词白描手法(高中教材诗词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议论与抒情,却深刻地提示了农民深受苦
难的根源。
陶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全诗用白描手法客观叙事,
没有抒情和议论却深刻表现了陶者 的苦难与社会的不公。
⑶用白描手法用于写景。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 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本曲运用了白描手法写景; 诗人连用九个名词,分别描绘了“枯藤”“老 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 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不加渲染,绘 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
诗词白描手法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
勾描形象而不施色彩的画法;白描也是文 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 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回顾课本
1.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3.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 粒而已...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这首诗突出运用白描手法;(第一步) 描绘了临水的村庄、掩着的柴门、疏疏落 落的篱笆、碧波粼粼的溪水、飘荡的小船、 奔走的儿童这样一幅宁静优美的水乡风景 画;(第二步)
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和闲适舒 坦的心情。(第三步)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写景;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

古诗词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古诗词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白描手法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通常指用简练的语言,朴素自然地描写人物或景物,以表现形象和传达情感。

在古诗词中,白描手法常常被用来表现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和体验。

以下是一些古诗词中运用白描手法的例子:
1.相思
作者: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首诗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描写了南国相思豆的美丽和相思之情。

通过简单的描写,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主题。

2.山园小梅·其一
作者: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这首诗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描写了小梅在山园中的美丽和幽香。

通过简单的描写,表现了小梅的清雅和作者的喜爱之情。

3.登鹳雀楼
作者: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用简练的语言,描写了登高远望的景象和感受。

通过朴素的描写,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以上这些例子都是运用白描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情感和主题。

白描手法的运用可以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同时也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诗词中的白描手法

诗词中的白描手法

诗词中的白描手法聆听诗人搁笔解析白描手法什么是白描呢?白描就是一种中国画的技法,主要是指人物和花卉描绘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又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一种画法,叫白画。

白描又是工笔的一部分,工笔是通过整齐细致的勾线,白描主要是通过线条来描绘的黑白画。

白描的特点是什么?就是不着颜色,投诉简练,通过自身线条的刚柔粗细,方圆疏密的变化来表现物象。

我们是诗词群,可能有些人不会画画,这不妨碍你去体会它。

比如说我们见过许多的仕女图,还有一些具有特殊形象的人物,比如说钟馗捉鬼等等,只需要用简单的线条的变化,就能体现出这个人物色彩。

也就是说几笔勾勒下来,一个人物或景物形象跃然纸上,那么运用在诗词上,去如何体现他呢?我们常说一句话,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诗画不分家。

区别不同的是,画家是描绘,诗家是描写。

它的特点就是,少用议论,直截了当。

不借助比喻形容等修辞方法,却能生动准确地描绘出来,不刻意去渲染,但能看得见,摸得着,就是我们常说某某写诗,特别有画面感。

当然,白描的手法也可以用在其他文学体裁上。

用鲁迅的话说,就是去粉饰,存真意,少做作,不卖弄。

我们举个古人的例子,白描对于人物的描写。

听筝【唐】李端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这是诗人描写的一个怀春少女,整个四句话都是我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很少议论。

只是通过自己的表现那种生涩害羞,把一个少女的心情体现得淋漓尽致,不需要太多的语言。

这四句是像不像我们在电视当中常看到一种画面呢?一个青衣素面的琴女,端庄着弹着琴,好像忽然有了点什么心思,故意把弦拨乱,悄悄回头看了一下正在听琴的那个,也就是他心头上那个人。

所有的解释都是通过表象看出来的。

近试上张籍水部【唐】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是一首我们谁都熟悉的著名的诗词。

看看整体每一句话,都是在描写一种动态。

一个初嫁新娘,从入洞房到早上起床,一系列的表象,没有一句议论,没有故意渲染,却能生动准确地表达了一个新嫁娘对公婆的不了解,那种矛盾的心理跃然纸上。

古典诗歌中的白描手法

古典诗歌中的白描手法

古典诗歌中的白描手法一、什么是白描手法。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的画法。

将这种手法运用到古典诗歌创作中,那就是用最简洁质朴的文字,不加烘托、渲染,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就像是一个速写画家,几笔就把人物或者场景的神韵给描绘出来了。

二、白描手法在古典诗歌中的例子。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里简直就是白描手法的经典范例。

你看啊,“枯藤老树昏鸦”,就这么几个词,一下就把那种萧瑟、衰败的景象给描绘出来了。

枯藤绕着老树,老树上停着几只黄昏归巢的乌鸦,画面感是不是特别强?就像你眼前突然就出现了这么一幅画面,而且还是黑白灰的色调,充满了凄凉的感觉。

“小桥流水人家”呢,在这一片萧索之中,出现了小桥、流水和人家,这是一种温馨的画面,可是和前面的萧索景色放在一起,就更显得游子的孤独了。

这就好比是在一张灰色的大纸上,突然有一小片彩色的地方,但是这彩色却不属于漂泊的人,只能让他更觉得自己的孤苦。

“古道西风瘦马”,古老的道路上,吹着西风,一匹瘦马驮着游子缓缓前行。

这马为什么瘦啊?可能是长途跋涉,也可能是主人都没什么东西喂它。

这几个简单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没有一个多余的字,就把游子羁旅天涯的那种愁苦和孤寂完全展现出来了。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两句特别直白地写出了诗人在南山下种豆的情景。

豆苗长得稀稀拉拉,杂草倒是很茂盛,感觉诗人种地的水平不咋高呢,不过这就是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啊。

他没有去美化这个场景,没有说自己种的豆苗如何如何好,就是老老实实地把看到的情况写出来。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早上起来就去田里清除杂草,一直到月亮出来了才扛着锄头回家。

多简单的描述啊,但是一个辛勤劳作的农夫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你仿佛能看到一个穿着粗布衣服的人,在月光下,扛着锄头,拖着疲惫的身子慢慢走在回家的路上,身上可能还带着泥土的气息。

使用了白描手法的诗句

使用了白描手法的诗句

使用了白描手法的诗句
嘿,你知道吗,古诗里有好多使用了白描手法的诗句呢!就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哇,这简简单单的几个词,一下子就把那幅萧瑟又宁静的画面展现在咱眼前了。

再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得多厉害呀,几个字就把那大漠的广阔和壮观描绘得淋漓尽致!
你想想看,这不就跟画画一样嘛!白描手法就是用最简省的笔墨,勾勒出最生动的形象。

就好像一个画家,寥寥几笔,就能让你看到一个鲜活的场景。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不就是在咱脑海里画出了一幅春天的美景图嘛!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们去郊外玩。

那时候正是秋天,看到那满树金黄的叶子,还有那在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落叶,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诗。

哎呀呀,真的是太贴切了!
还有“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得多有生活气息呀!就好像咱自己走在那个清晨的小路上,听着鸡叫,看着月亮,踩着板桥的霜。

这种感觉,真的是妙不可言!
你说,这些诗人咋就这么厉害呢?他们能用这么简单的词句,让咱感受到那么丰富的情感和画面。

白描手法的诗句,就像是一杯清茶,虽然简单,却回味无穷。

我觉得呀,这些使用白描手法的诗句,真的是古诗里的瑰宝!它们让我们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古代的生活和情感,也让我们对诗歌的魅力有了更深的体会。

它们就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诗歌的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白描手法的例子咏鹅

白描手法的例子咏鹅

白描手法的例子《咏鹅》白描:白描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白描要求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

白描手法在骆宾王的《咏鹅》一诗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

咏鹅骆宾王(唐代)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诗歌大意:白天鹅啊白天鹅,脖颈弯弯,向天欢叫。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鉴赏:《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

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实行描写。

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但仅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

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这种反复咏唱方法的使用,表达了诗人对鹅的热爱,增强了感情上的效果。

第二句写鹅鸣叫的神态,让人逐步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鹅的声音高亢嘹亮,一个“曲”字,把鹅伸长脖子,而且仰头弯曲着嘎嘎嘎地朝天长鸣的形象写得十分生动。

这句先写所见,再写所听,极有层次。

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

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诗人用一组对偶句,着重从色彩方面来铺叙鹅群戏水的情况。

鹅儿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却是绿的,“白”“绿”对照,鲜明耀眼,这是当句对;同样,鹅掌是红的,而水波是青的,“红”“青”映衬,十分艳丽,这也是当句对。

而两句中又“白”“红”对,“绿”“青”相对,这是上下对。

这样,回环往复,都是对仗,其妙无穷。

在这组对偶句中,动词的使用也恰到好处。

“浮”字说明鹅儿在水中悠然自得,一动不动。

“拨”字则说明鹅儿在水中用力划水,以致掀起了水波。

这样,动静相生,写出了一种变化美。

这首诗中鹅的形象既给人一种飘逸而高洁、仿佛超脱世俗的审美快感,令人向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中的“白描”手法中
一、什么叫“白描”
白描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二、“白描”在古诗中的运用:
1、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

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

这样拚死拚活的苦干,只不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挣点钱勉强度日。

“可怜身上衣正单”,“夜来城外一尺雪”。

作者又以对照的写法来表现卖炭翁的困苦生活。

“心忧炭贱愿天寒”,是更深入一层的心理刻画。

一般人在衣单不能御寒时,总想天气暖和,可是卖炭翁却在“衣正单”时“愿天寒”,一怕天气暖,炭卖不掉,衣食无所出,二想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

这两句诗深刻地表现了他对“卖炭得钱”的殷切期望,反映了他十分悲惨的生活境遇。

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2、叙写事件,不求细致,只求简明。

如聂夷中的《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这首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没有大肆铺张,用语简炼,诗人冷静地叙述田家的生活与遭际:父亲在原田上耕种,儿子在山边开垦荒地,他们不惜流血流汗,想尽办法扩大耕种,增加收获,以维持生计,图个日子过得好一点。

然而,在青黄不接的六月,田地里的庄稼还没有成熟,“官家”早已迫不及待地修缮粮仓,张开血盆大口,只等着禾苗成熟,便如数搜刮进自己的仓里。

全诗没有半句议论与抒情,却深刻地提示了农民深受苦难的根源。

用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

3、描写景物,不尚华丽,务求朴实。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诗人连用九个名词,分别描绘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

尽管作者不著一个哀字,但是悠悠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尽露无遗。

用白描手法写景,可让人快速抓住景物的特征,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感情。

最后想补说一句,白描,有别于细描。

细描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刻画。

这种描写,文字绚丽,色彩斑斓,有如镂金错彩,绚丽华美。

常运用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白描则是强调简单质朴,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