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古诗词中的白描

合集下载

《湖心亭看雪》之白描-word文档

《湖心亭看雪》之白描-word文档

《湖心亭看雪》之白描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基本技法,指的是不着颜色,纯用墨线勾描物象。

也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就是用简括、精练、质朴的笔墨,抓住人和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它不求细致与文饰,只求神似和形像,寥寥几笔,就能写出典型的轮廓和气质。

运用白描手法写人状物,确实能在给人以形象感的同时,增强真实感,使人有返璞归真的感觉。

这种方法从表面上看没多少技巧,实际上却蕴含着大巧,蕴含着更高难度的技巧,是高水平的眼力、智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相结合的结晶。

从白描写人、状物、绘景中,显示出这一技法的几个主要特点:(一)它不写背景,只突出主体。

中国优秀的古典小说和古典戏曲,就具有这种特点:不注重写背景,而着力于描写人物。

通过抓住人物特征的肖像描写或人物简短对话,将人物的性格突现出来。

如《三国演义》中,对赵子龙肖像的勾勒:‚忽马草坡左侧转出一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

公孙瓒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

‛仅用‚身长八尺……‛寥寥十二个字,就将赵子龙这位‚威风凛凛‛英俊勇武的少年将军的神态突现了出来。

(二)它不求细致,只求传神。

由于白描勾勒没有其它修饰性描写的烦扰,故作者能将精力集中于描写人物的特征,往往用几句话,几个动作,就能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收到以少胜多,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朱自清的散文极善于用白描手法勾勒人物,如他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对歌妓船上伙计形象的勾画:‚那时一个伙计跨过船来,拿着摊开的歌折,就近塞向我的手里,说,‘点几出吧!’……我真窘了!我也装出大方的样子,向歌妓们瞥了一眼,但究竟是不成的!我勉强将那歌折翻了一翻,却不曾看清几个字,便赶紧递还那伙计,一面不好意思地说,‘不要,我们……不要。

’他便塞给平伯。

平伯掉转头去,摇手说,‘不要!’那人还腻着不走。

平伯又回过脸来,摇着头不要,‘不要’,于是那人重到我处。

白描和细描 古诗词

白描和细描 古诗词

白描和细描古诗词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的“白描”和“细描”是诗词创作中常见的两种手法。

白描和细描在古诗词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都展现了诗人对事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首先,白描是一种简洁的描写方式,它注重用简洁的语言直接表达事物的特点和情感。

比如《庐山谣》中“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一句,简洁而有力地表现了作者对庐山景色的感叹和对生活的无奈。

白描的特点是言简意赅,用最少的文字表现最深的内涵,给人以留白的美感。

而细描则是一种细腻的描写方式,它注重在细微之处发现事物的美好和深刻之处表达情感。

比如《春江花月夜》中“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稀”一句,通过对江山的细腻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细描的特点是注重细节,通过对微小事物的观察和描绘,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白描和细描在古诗词中各有特色,但它们都是诗人用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手法。

在实际创作中,诗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和主题选择合适的描写方式,用简洁明了或者细腻深沉的语言,表现对事物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态度。

总的来说,白描和细描在古诗词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们是诗人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手法,也是古诗词之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白描和细描的理解和运用,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诗词的魅力,也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愿我们在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能够体味出其中的白描和细描之美,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和韵味。

写出清平乐村居中运用白描手法的词句

写出清平乐村居中运用白描手法的词句

清平乐村居,临风垂柳发微腰,摇曳出青楼画意。

这首词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一首运用白描手法的经典之作。

白描,是我国传统绘画技法中的一种,它以用笔写出物体的轮廓、形态为主,不加上色和渲染,营造出的是一种清新淡雅、自然流畅的美感。

这种手法的运用,使得诗词在描写景物时,更加生动具体,令人如临其境。

在清平乐村居中,辛弃疾巧妙地运用了白描手法,将他眼中的乡村风光和人物活动描绘得栩栩如生。

词中第一句“临风垂柳发微腰”,通过“垂柳”这一景物的描绘,清晰地勾勒出了一个婀娜多姿的垂柳形象。

这里的“微腰”二字,用白描手法刻画出了柳树轻盈的姿态,使读者仿佛看见了风中婆娑摇曳的垂柳。

而在词的第二句“摇曳出青楼画意”中,辛弃疾运用了白描手法描绘了“青楼”这一建筑的轮廓和形态,而“摇曳”二字,则更加丰富了整个画面,让人感受到了青楼仿佛在风中摇曳的意象。

这样的描写,更加生动地再现了乡村的风物和景象,勾勒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农村风景画。

除了描绘自然景物之外,辛弃疾还通过白描手法把词中的人物活动描绘得淋漓尽致。

词中“销得一枝梨独秀”一句,用白描手法勾勒了一个少女在梨树下摘梨的场景。

这里的“销得”二字,将少女翩然的身姿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看见了她轻盈的步伐和俏皮的模样。

这样的描写,不仅把少女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还为整个词画面增添了一抹亲切的乡村气息。

在整个清平乐村居词中,辛弃疾不仅通过白描手法勾勒出了清新淡雅的乡村风物,还通过白描手法的巧妙运用,将人物的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这种白描手法的运用,使得整个词呈现出了一种细腻、生动、清新的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赏析。

白描手法是我国传统绘画技法之一,它以用笔写出物体的轮廓、形态为主,不加上色和渲染,以清新淡雅、自然流畅的美感著称。

在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中,他巧妙地运用了白描手法,通过对景物和人物活动的描绘,使整个词呈现出了一种清新淡雅、细腻生动的画意。

这种手法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词的形象,还使词呈现出了一种清新淡雅、自然流畅的美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赏析。

(5)古诗词鉴赏__2021年高考语文真题模拟试题

(5)古诗词鉴赏__2021年高考语文真题模拟试题

(5)古诗词鉴赏1.(2021年全国甲卷,14-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宋)陈师道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

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

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

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

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

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2.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2.(2021年全国乙卷,14-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鹊桥仙·赠鹭鸶辛弃疾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

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

C.本词将鹭鸶作为要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2.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3.(2021年浙江卷,20-2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意难忘·山家(清)吴伟业村坞云遮。

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

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

文木几,小窗纱,是好事人家。

启北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

衰翁健饭堪夸。

把癭尊①茗碗,高话桑麻。

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

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

古诗词中的白描手法

古诗词中的白描手法

古诗词中的白描手法
在文学作品中,描写作为必不可少的主要创作手法之一,按内容可分为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按特征可分为白描和细描。

白描一词,在1985年版的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中国画技法之一。

源于古代的白画,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

也有略施淡墨渲染的。

多数指人物和花卉画,也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使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可见在文学创作中广泛应用的白描,就是用最简练的文字,不加修饰地直接描绘事物的主旨。

白描在诗歌中,一般可用来写景、写人、勾勒事物等。

也可与其他表现手法共用,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说起白描在诗歌中的应用,行家可能会联想到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成串的物象如古琴曲中的音符一个个滑出,动有西风流水,静有夕阳古道,动静互衬,组合成一幅线条分明而暗淡的写意画。

小桥横跨流水,昏鸦有老树可栖,人家的房子想必也不会空着。

结尾一句“断肠人在天涯”,顿时打开一个宽广的空间,勾出读者无尽的思绪。

在这样的环境中,那远离故乡的游子相伴一匹瘦马,如何打发即将来临的漫漫长夜!其中滋味之酸楚,非断肠何以形容!
诚然,这是一首古诗——更准确来讲,是一首元曲。

但除了格律,在诗意的表达等方面,与现代诗并无太多不同。

我们顺着上边的分析往下想:是什么原因,导致诗中人物在夕阳古道上与一匹瘦马沐浴西风?其中缘由,恐怕与时代脱不了干系。

这不正是现代诗中常用的“给读者留下再创作思考空间”的表现手法吗?尤其是其中对白描手法的应用,可谓恰到好处,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贵州省近年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题库——课外古诗词曲赏析(2021年整理)

贵州省近年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题库——课外古诗词曲赏析(2021年整理)

题库——课外古诗词曲赏析第一类咏史怀古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 1~2 题。

姑苏怀古唐·许浑宫馆余基辍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

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岛凫占浅莎.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

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月东流生白波。

1。

请简析这首诗颔联中的“争”和“占"二字的表达效果.【答案】“争”和“占”生动地描绘出自然界旺盛的生命活力,使历史陈迹的死寂与自然生命的生机形成鲜明的对比,透露出一种对历史变迁、国家兴衰的感慨.2. 诗歌尾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色?试分析这种写法的妙处。

【答案】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由直接抒情过渡到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世无常、自然永恒的人生感慨,给人无限想象和联想.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 1~2 题。

夜泊牛渚怀古唐·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注】.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

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1。

颔联的“空”字是全诗的诗眼,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案】“空”字写出了诗人登舟望月所见到的空阔渺远的景色,且由“望月” 转而“怀古”;“空"字还引发诗人的感慨,自己空有满腹才华却无谢将军那样的伯乐来赏识,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深沉感叹。

2。

尾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妙处?【答案】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答虚实结合亦可).妙处:诗人想象在明朝无边落叶中挂帆离去的情景,以景结情,渲染了一种寂寞萧瑟的环境氛围,烘托了诗人不遇知音、英雄落寞的寂寞、哀伤之情。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 1~2 题.金陵三首(其一)唐·李白晋家南渡日,此地旧长安。

地即帝王宅,山为龙虎盘。

金陵空壮观,天堑净波澜. 醉客回桡去,吴歌且自欢。

1. 从题材上看,这首诗与杜牧的《泊秦淮》同属于诗。

【答案】咏史怀古【解析】题干已经给出“与杜牧的《泊秦淮》同属于”,只需要知道杜牧的《泊秦淮》属于咏史怀古诗,即可得出答案.2. 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全诗以简约、浓缩的笔墨,抒发了吊古伤今、借古鉴今的情思。

古诗词中的白描之欧阳文创编

古诗词中的白描之欧阳文创编

古诗词中的“白描”手法中一、什么叫“白描”白描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二、“白描”在古诗中的运用:1、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

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

这样拚死拚活的苦干,只不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挣点钱勉强度日。

“可怜身上衣正单”,“夜来城外一尺雪”。

作者又以对照的写法来表现卖炭翁的困苦生活。

“心忧炭贱愿天寒”,是更深入一层的心理刻画。

一般人在衣单不能御寒时,总想天气暖和,可是卖炭翁却在“衣正单”时“愿天寒”,一怕天气暖,炭卖不掉,衣食无所出,二想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

这两句诗深刻地表现了他对“卖炭得钱”的殷切期望,反映了他十分悲惨的生活境遇。

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2、叙写事件,不求细致,只求简明。

如聂夷中的《田家》: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这首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没有大肆铺张,用语简炼,诗人冷静地叙述田家的生活与遭际:父亲在原田上耕种,儿子在山边开垦荒地,他们不惜流血流汗,想尽办法扩大耕种,增加收获,以维持生计,图个日子过得好一点。

然而,在青黄不接的六月,田地里的庄稼还没有成熟,“官家”早已迫不及待地修缮粮仓,张开血盆大口,只等着禾苗成熟,便如数搜刮进自己的仓里。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
金陵是南京,明朝开国之都。 作者在文中除了表达出自己的孤傲高洁,也含蓄地表达了故国之思。
拓展延伸
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 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上的异同。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①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 白描,使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 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②在情感的表达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 作者清高自赏的情感和淡淡的愁绪,《江雪》 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的行人、飞鸟 的声音都消失了。
疏通文意
原文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注释 译文
更(gēng)定:晚上八时左右。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 更,每更约两小时。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更 定”。 拏(ná):撑(船)。 拥毳(cuì)衣炉火: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拥,裹、围。毳,鸟兽 的细毛。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 地点——西湖湖心亭; 人物——作者、两个金陵人、船夫和童子; 事件——看雪。
整体感知
2.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
从三个角度描写西湖雪景。 ①侧面描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间接描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③全景式描写: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 两三粒而已。
细读分析 本文最能概括作者的一个词是什么? 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
行为“痴”——“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 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情感“痴”——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高雅之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中的“白描”手法中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什么叫“白描”
白描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二、“白描”在古诗中的运用:
1、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

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

这样拚死拚活的苦干,只不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挣点钱勉强度日。

“可怜身上衣正单”,“夜来城外一尺雪”。

作者
又以对照的写法来表现卖炭翁的困苦生活。

“心忧炭贱愿天寒”,是更深入一层的心理刻画。

一般人在衣单不能御寒时,总想天气暖和,可是卖炭翁却在“衣正单”时“愿天寒”,一怕天气暖,炭卖不掉,衣食无所出,二想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

这两句诗深刻地表现了他对“卖炭得钱”的殷切期望,反映了他十分悲惨的生活境遇。

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2、叙写事件,不求细致,只求简明。

如聂夷中的《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这首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没有大肆铺张,用语简炼,诗人冷静地叙述田家的生活与遭际:父亲在原田上耕种,儿子在山边开垦荒地,他们不惜流血流汗,想尽办法扩大耕种,增加收获,以维持生计,图个日子过得好一点。

然而,在青黄不接的六月,田地里的庄稼还没有成熟,“官家”早已迫不及待地修缮粮仓,张开血盆大口,只等着禾苗成熟,便如数搜刮进自己的仓里。

全诗没有半句议论与抒情,却深刻地提示了农民深受苦难的根源。

用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

3、描写景物,不尚华丽,务求朴实。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诗人连用九个名词,分别描绘了“枯藤”“老树”“昏鸦”“小
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

尽管作者不著一个哀字,但是悠悠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尽露无遗。

用白描手法写景,可让人快速抓住景物的特征,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感情。

最后想补说一句,白描,有别于细描。

细描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刻画。

这种描写,文字绚丽,色彩斑斓,有如镂金错彩,绚丽华美。

常运用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白描则是强调简单质朴,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