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白描手法

合集下载

诗歌描写手法

诗歌描写手法

诗歌中常见的描写手法诗歌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庞杂的概念,为便于大家区分、识记、判断,我把它分为五大版块: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方式、除描写手法和抒情方式外的其它表现手法、结构艺术。

以下是诗歌中常见的几种描写手法。

一、细节描写常言道: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片枯叶能显现出肃杀的清秋。

大多具有生命力的作品都有精到的细节描写,从某种意义上说,细节是文学写作的出发点,或者说是文学写作的触发点。

,因细节描写具有见微知著的效果,鲜明的艺术形象和它总是分不开的,长篇大论的小说是如此,短小精悍的古典诗词亦如此。

活生生的细节如小小水珠折射出的太阳光芒,给古典诗词以飞动凝练、摇曳多姿的神韵。

【例1】:“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析】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2】:“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元稹《行宫》)【析】此诗寓引古鉴今之意,抒凭吊今昔之情,向来极负盛名。

诗云《唐诗别裁》说它:“只四语已抵一篇长恨歌矣。

”《养一斋诗话》称它:“一十个字,足赅《连昌宫词》六百字,尤为妙境。

”究竟妙在何处?在于“小处寄慨,倍觉嗟叹有情”(纪昀)。

诗人只是选取了白头宫女“闲坐说玄宗”的细节组成全篇。

按说这些宫女从红颜到白发,在冷宫痛苦熬煎了一生,其罪,非玄宗而谁?她们应该怨玄宗、怒玄宗、恨玄宗,然而,诗人抛开了许多激烈的事情不用,只是让这些宫女,闲坐无聊,数说玄宗昔时的繁华,以消磨时光。

如今,她们既不愤激,也没有感叹,只是麻木地说说而已,甚至谈起自己的过去,像谈论别人的故事一样,心如死水,无怨无恨。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之白描和细节描写 PPT精品课件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之白描和细节描写 PPT精品课件

答案解析:
1 由柳堤,竹溪,日影和鸥鹭闲游,农父渔翁忙
活等构成画面,表现了作者喜爱田园美景和田园 生活的强烈感情。
2 主要采用了白描手法,最后几句是对上面所写 景致的评价,也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
双调· 天香引· 西湖感旧 汤武
问西湖昔日如何?朝也笙歌,暮也笙歌。问 西湖今日如何?朝也干戈,暮也干戈。昔日也, 二十里沽酒楼,香风绮罗。今日个,两三个打鱼 船,落日沧波。光景蹉跎,人物消磨。昔日西湖, 今日南柯。 1,此曲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简析之。 2,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把“今日”西湖描绘得 如此萧条?
学习目标:
1.鉴赏诗歌,掌握白描和细节描写的表 现手法。
2. 鉴赏诗歌时,能够分辨并运用白描和 细节描写的表现手法
白描的定义
• 白描,是绘画方面的术语,即用寥 寥几笔,勾勒出景物,人物的形象。 这种绘画技法被引入文学创作中, 就是用简洁的语言文字,勾勒描绘 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这种表现 手法在诗歌创作中,也经常运用。
答案解析:
1 对比,这首曲把昔日的西湖与今日的 西湖做了对比,感慨战争给人间天堂 般的西湖带来的灾难。 1 白描手法。
舟夜书所见
(清)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田家
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
渭川田家
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 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 怅然吟《式微》。
注:1.雉雊(zhì gòu):野鸡鸣叫。 2.式微: 《诗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 之句,表归隐之意。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举例分析。

白描的作用及表达效果-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白描的作用及表达效果-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白描的作用及表达效果-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白描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其通过简洁的描述和生动的描绘来展现事物的形态、氛围和情感。

在文学作品中,白描往往起到衬托情节、突出主题和加强读者阅读体验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白描的定义、特点以及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以及其表达效果和对于文学作品的意义。

通过对白描的全面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中这种精致的描写方式,同时也可以为未来的创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考。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简要概述白描的概念和本文的目的,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认识。

接着,在正文部分,将首先介绍白描的定义与特点,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白描的本质。

其次,分析白描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探讨它在不同文学领域中的表现形式。

最后,分析白描的表达效果,探讨它在文学作品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

在结论部分,将对前文进行总结,强调白描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并展望其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整体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希望能够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深入的白描研究。

1.3 目的:在本文中,我们的主要目的是探讨白描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通过对白描的定义、特点以及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运用进行分析和讨论,我们希望能够深入解析白描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同时,我们也将探讨白描对于读者阅读体验的影响,以及其在未来文学创作中的潜在应用。

通过对白描这一文学表现手法的全面研究,我们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全面的视角,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白描描写,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2.正文2.1 白描的定义与特点白描是一种文学写作技巧,通过简单的文字描绘来表现事物的形象和特征。

它是一种刻画手法,着重于对事物的外部形象和特征进行准确描绘,而不涉及深层的感情和思想内涵。

白描的特点包括简练、生动、具体和直接。

简练是指描写时言简意赅,不多余言辞;生动是指描写生动形象,让读者感觉仿佛亲眼目睹;具体是指描写细节具体,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直接是指描写直截了当,不加修饰和雕琢。

诗歌易混手法区分

诗歌易混手法区分

寓情于景,重在于景,情隐藏在景中,需要结合语境细 细斟酌方能悟出。如“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景 中寓情,含蓄蕴藉。再如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独怜幽 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 舟自横。”寓情于景,读者要知人论世,方能披文得情,悟 出其间不得其用的无奈伤感之情。
触景生情,重在于触,即诗人见到景物后所触发的联想 和情感,其间有一个由此及彼的跳跃或转换。如王昌龄的 《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 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属于典型的触景生情,少 妇看到杨柳春色,突然想到自己戍守边疆的丈夫,触发了 思念之情和后悔之意。
诗歌易混手法区分
白描与工笔的区别:
工笔与白描是描写这种表达方式之中正面描写的两种方法。古 诗鉴赏之中常出现这两个概念,需要進一步厘清它们的含义,才 能正确判断两者的区别。
概念区分:
■ 工笔,是细节描写的另一 说法,指用细腻的笔触作 精细地刻画和重点描绘, 以突出它的特点,使读者 有清晰、深刻的印象。古 代诗人常用工笔着意于动 作、外貌和心理的描绘, 突出细节的重点,进一步 强化情感。
1.D 尾联意思是此地颇像《桃花源记》中的武陵源,诗人也兴起了 在桃花源投宿的愿望。诗歌中并未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 2.①运用白描手法,近处写景,勾勒出一幅山家幽居图。②鸟雀因 山中人烟稀少、无人惊扰而落在草房之上,写出山家的幽静。③篱笆 中种满象征高洁的松、菊,写出山居者的幽趣。 解答怎么表现“幽”,要结合诗句内容,围绕“幽”字对颈联加以分析阐 释。从居住的地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来分别解说“幽”的特点。“鸟 雀”“茅茨”“藩篱”“松菊”四个意象都没有细节刻画,属于白描。鸟雀依 茅茨,十分悠哉,可见无人惊扰,以意象的特征来营造“幽”的氛围, 侧面衬托出山家的幽静。松、菊象征高洁,借以衬托山居者的幽趣。

高考诗歌鉴赏:诗歌白描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诗歌白描手法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诗歌白描手法一、什么叫“白描”白描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

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

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

在鸡鸣声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再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又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注意与白描相区分的细描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 如: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种锦官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二、“白描”在古诗中的运用:1、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表达技巧之渲染、烘托、白描、工笔-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全国通用)

表达技巧之渲染、烘托、白描、工笔-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全国通用)
离别时的伤感的气氛。)
又如赵师秀的《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
氛,衬托了夜的深和夜的静。
2.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 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 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 说,故“又开封”。
清代刘熙载《艺概》有云:“春之精神写不出,以 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
如乐府诗《陌上桑》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 其耕,锄者忘其锄。来 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
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从侧面烘托出了秦罗敷的美貌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诗人只是选取了白头宫女“闲坐说玄宗”的细节组成全篇。
如今,她们既不愤激,也没有感叹,只是麻木地说说而已, 甚至谈起自己的过去,像谈论别人的故事一样,心如死水, 无怨无恨。 “闲坐说玄宗”看似轻笔带过,然而,厚积薄发,蕴含了 诗人多少不胜今昔之感慨!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 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烘托举例: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 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汉乐府《陌上桑》) 行者等人的反应,对于罗敷之美来说,显然是侧面描写,这样的侧面描写就 是我们所说的烘托。(那颜色在外围勾勒)

白描和工笔的区别诗歌鉴赏

白描和工笔的区别诗歌鉴赏

白描和工笔的区别诗歌鉴赏
白描和工笔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两种不同的绘画技巧,它们在诗歌鉴赏中也有一些区别。

白描是一种用线条勾勒出物象轮廓的画法,它不求细致的描绘,只注重物象的神韵和形态。

在诗歌鉴赏中,白描手法通常用来表现简洁明快的画面,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通过简单的描绘,勾勒出了一幅寂静的夜晚,明月高照,诗人思乡的情景。

工笔则是注重对物象的细致刻画,用浓墨重彩表现物象的细节和质感。

在诗歌鉴赏中,工笔手法通常用来表现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场景,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通过对雨后清晨的细腻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海棠花的关切之情。

总的来说,白描和工笔在诗歌鉴赏中的区别在于,白描更注重简洁明快的画面感,而工笔更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场景描绘。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白描、细描知识点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白描、细描知识点

高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白描、细描知识点白描:白描是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渲染、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它原为中国画技法,即用简练的墨线来勾勒画面,不事烘托,不着色彩。

这种绘画手法被引入文学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或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捷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勒出事物的形状、明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作用:可使描写的景物的内涵更加丰富,使描写的人物更富神韵,更能传神地表达人物内心,展现情操品质。

能烘托气氛,增强诗歌的感染力,使所描写重点更加突出,使人过目不忘。

例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历来被认为是元曲中的绝唱,早在元代就被周德清《中原音韵》列为“秋思之祖”,它的独特魅力主要在于对秋景的简洁、朴素的描绘。

前三句由名词铺排而成,十八个字九个名词,罗列了九种景物,集中展示了“秋”的特色,描绘出一幅简洁明快的秋景图。

再如聂夷中《田家》:“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劚,zhú,用砍刀、斧等工具砍削或锄一类的农具。

)全诗没有任何修饰,寥寥数语就勾勒出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以小见大,表现了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细描(工笔):即“细节描写”是对诗词中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

一般会使用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或者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

作用:使所描写的人或景物形象生动逼真,给读者一种呼之欲出之感。

例如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两句给我们很深刻的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白描手法
一、什么叫“白描”
白描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二、“白描”在古诗中的运用:
1、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

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

这样拚死拚活的苦干,只
不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挣点钱勉强度日。

“可怜身上衣正单”,“夜来城外一尺雪”。

作者又以对照的写法来表现卖炭翁的困苦生活。

“心忧炭贱愿天寒”,是更深入一层的心理刻画。

一般人在衣单不能御寒时,总想天气暖和,可是卖炭翁却在“衣正单”时“愿天寒”,一怕天气暖,炭卖不掉,衣食无所出,二想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

这两句诗深刻地表现了他对“卖炭得钱”的殷切期望,反映了他十分悲惨的生活境遇。

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2、叙写事件,不求细致,只求简明。

如聂夷中的《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这首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没有大肆铺张,用语简炼,诗人冷静地叙述田家的生活与遭际:父亲在原田上耕种,儿子在山边开垦荒地,他们不惜流血流汗,想尽办法扩大耕种,增加收获,以维持生计,图个日子过得好一点。

然而,在青黄不接的六月,田地里的庄稼还没有成熟,“官家”早已迫不及待地修缮粮仓,张开血盆大口,只等着禾苗成熟,便如数搜刮进自己的仓里。

全诗没有半句议论与抒情,却深刻地提示了农民深受苦难的根源。

用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

3、描写景物,不尚华丽,务求朴实。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诗人连用九个名词,分别描绘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

尽管作者不著一个哀字,但是悠悠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尽露无遗。

用白描手法写景,可让人快速抓住景物的特征,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感情。

最后想补说一句,白描,有别于细描。

细描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刻画。

这种描写,文字绚丽,色彩斑斓,有如镂金错彩,绚丽华美。

常运用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白描则是强调简单质朴,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