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题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题库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B )。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2.“在我们的视野的范围之外,存在甚至完全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一观点属于(C )。
A.形而上学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可知论观点 D.不可知论的观点
3.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所见所思往往各不相同,这说明(C )。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
C.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主观的
4.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认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这里“基础”指的是(A )。
A.实践 B.认识 C.价值 D.审美
5.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这句话的意思是(C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归宿
6.恩格斯指出:“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说明( B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
7.孔子说:“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句话的认识论含义是( B )。
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而存在 D.认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8.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眼见为实”,对“眼见为实”的哲学评价正确的是( D )。
A.它肯定感性认识的正确认识 B.它是人们长期积累的正确的间接经验
C.它证明了凡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 D.它否认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9.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在强调(C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学习获得的间接经验并不重要
10.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和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从哲学上讲,这段话包含的唯物辩证法观点是(C )。
A.非理性因素是人的重要认

识能力 B.科学需要创新才能发展
C.意志对人的认识的进行是一种重要的支撑力量和推动力量
D.科学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1.“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就像登山运动员登山一样,每登高一步,就接近顶峰一步。与登山不同的是,人们永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顶峰。”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B )。
A.它揭示了真理的客观性 B.它揭示了真理是发展过程
C.它否认了人的认识能力 D.它否认了真理的绝对性
12.“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两种说法(C )。
A.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B.都揭示了真理具有主观性
C.前者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后者揭示了认识主体的差别性
D.前者揭示了认识主体的差别性,后者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13.实用主义奠基人詹姆士认为:“凡是有利于我们工作,并使我们得到效果的东西就是真理,这也是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是(A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14.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这段话在哲学上体现了( B )。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B.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发展的过程性
15、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A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16、“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A )。
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 B.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
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 D.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
17、“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种说法的实质是(A )。
A.主张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相对的 B.否认真理都是发展的
C.主张真理都是绝对的 D.主张真理都是具体的
18、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D )。
A.辩证形式 B.趋势和道路 C.不同状态 D.源泉和动力
1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是说( A )。
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
20、“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A )。
A.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观点 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
21、世界统一于

( D )。
A.存在 B.精神 C.感觉 D.物质
22、认识的本质是(C )。
A.主体对客体的加工 B.主体对客体的改造 C.主体对客体均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作用
23、马列主义毛泽东东思想的精髓是(C )。
A.对立统一 B.革命性和批判性 C.实事求是 D.理论联系实际
24、认识的起点是( C )
A.社会存在 B.客观世界 C.感觉 D.表象
25、假象是指( B )。
A.正面地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B.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C.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 D.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
26、“防微杜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B )。
A.对立统一规律的原理 B.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
C.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
27、掌握“适度”原则的哲学依据是( A )。
A.质和量的统一 B.肯定和否定的相互渗透
28、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C )。
A.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原理 B.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原理
C.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D.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原理
29、“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局部,不见整体”,这是( D )。
A.唯物辩证法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唯心辩证法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30、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B )。
A.从实际出发 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0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C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
31、现代企业管理提出“以人为本”的重要含义是( D )。
A.把科学技术放在第一位,充分相信科学 B.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尊重人的首创精神
C.加强对现代设备的保养与维修,延长设备的使用时间 D.视质量为企业生命,提高参与市场竞争的主动性
32、否定之否定规律侧重于揭示(D )。
A.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 C.事物发展的状态 D.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3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D )。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B.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
C.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34、作为辩证的否定的“扬弃”是( C )。
A.既保留又继承 B.彻底抛弃 C.既克服又保留 D.矛盾的调和
3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
A.德国古典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37、下列活动不属于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有( )。D
A.公安人员办案 B.渔民出海捕鱼 C.农民培育新品种 D.运动员比赛
38、下列各项属于人类所特有的活动的有( )。B
A.饿了就要吃

点东西 B.三思而后行 C.趋利避害的本能 D.肌体触火立即缩回来
39.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D
 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B.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C.天命主宰人间世界 D.我思故我在
40.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指( ) 。A
A.同一性和斗争性 B.运动性和静止性 C.时间性和空间性 D.普遍性和特殊性
41.人在心情愉快时会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时会感到“度日如年”。这表明( D ) 。
A.时间是由人的主观感觉决定的 B.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
C.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D.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
4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 。C
A.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科学的观点
4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 )的统一。C
A.理论和实践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 D.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4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 ) 。B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
C.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 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4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的关系问题。A
A.思维和存在 B.人和自然界 C.主体和客体 D.实践和认识
45.( )是物质的固有属性。D
A.时间和空间 B.能量 C.质量 D.运动
46.世界统一于( )。C
A.存在 B.意识 C.物质 D.物体
47.( )是唯物辨证法的实质和核心。B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48.“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是( )。D
A.唯物论的观点 B.唯心论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4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C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中世纪经院哲学
C.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D.17、18世纪资产阶级哲学
50.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 )。C
A外在性 B可感性 C客观实在性 D直接现实性
5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著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 )。D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52.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这段话应理解为( )。C
A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惟一存在的世界
B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
C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D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53.马克思说过:“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

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段话说明( )。C
A动物具有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本领
B动物能动改造世界的能力超过了人,因而使人“感到惭愧”
C 动物的活动是本能活动
D人的实践活动与蜘蛛的活动相差无几
54.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B
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
5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D
A矛盾和运动的观点 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C普遍和特殊的观点 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56.唯物辩证法的过程论思想是( ).D
A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B一切皆流,无物常驻
C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D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包含着否定的理解
57.假象是( ).B
A由主观原因造成的对事物的错误反映 B以否定的形式表现本质的现象
C以正面的形式表现本质的现象 D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虚幻的反映
58.“一切具体事物和现象的存在、发展都是有条件的”是( ). C
A机械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辩证唯物论的观点 D外因论的观点
59.科学家洛伦兹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引起龙卷风。”这种“蝴蝶效应”的说法( )。D
A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B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C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D说明了一种事物、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60.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C
A摩擦生热,热胀冷缩 B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C电闪雷鸣,风来雨至 D实践长才干,勤学出智慧
61.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D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认识事物的量 C确定事物的质 D把握事物的度
62.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B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 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63.下列例子中不属于否定之否定的现象的有( )。A
A.麦株—麦粒—麦株 B生产粮食—粮食被人消费—生产粮食
C团结—批评—团结 D光的微粒说—光的波动说—光的波粒二象说
64.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不包含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是( )。B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D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65.下列方法不符合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的是( )。A
A“有备无患” B“欲擒故纵” C“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D“为了前进而后退” 
66.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
A同一性和斗争性 B普遍性和特殊性 C贯通性和排斥性 D绝对性和相对性
67.中国古代哲学家柳宗元说:“自动自休,自峙自流”,“吁炎吹冷,交错而动”。这是( B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 形而上学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
68.“树不修不直,人不教不才”,“遇良医得生,遇庸医致死”这说明( )。C
A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B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C外因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改变事物发展的进程 D外因不一定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69.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 )。D
A量变质变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 D对立统一规律
70.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出“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A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主要方面和矛盾非主要方面的关系
71.下列哪些思想不能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观( )。D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C“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D“万物皆化。”
72.下列不能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关于矛盾普遍性的思想的有( )。D
A“物生有两” B“万物莫不有对” C“耦之中又有耦” D “和实生物”
73.中国传统哲学主张有差别的矛盾的统一,更重视“和合”和统一。下列不具有上述思想的是( ) D
A“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B“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C“礼之用,和为贵。” D“一分为二”
74.在下列命题中,不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C
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D“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75.下列哪些说法不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C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76“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D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 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77.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 )。B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 B主要来源于后来的实践
C

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 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78.恩格斯指出:“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在认识论上说明( )。D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的发展速度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79.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B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
80. 在听完一位成功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
A.普遍有效性 B.客观规律性 C.主体能动性 D.直接现实性
81.“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 C )。
A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 B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现象认识本质
C 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 D 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82.“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 )。B
A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 历史发展的方向是由人自己决定的 D人的自我保存和发展是历史的原动力
83.党的群众观点的首要内容是( )。A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B 相信群众的观点
C对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D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84.在下列命题中,不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是( ) 。A
A. 物是感觉的复合 B.世界是观念的集合
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85.下列谚语能够不能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B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当机立断 C.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D.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86.下列表述,能够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有( )。C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C.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87.“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句话意味着( )。B
A. 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B.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C.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D.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88.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

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B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旧唯物主义的观点
89.“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B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90.下列成语和常用语中,不能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有( )。B
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91. 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C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
9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93.“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B
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B.宿命论的历史观 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 D.循环论的历史观
94.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
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95.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 ( )。A
A.时间的一维性 B.时间的重复性 C.时间的顺序性 D.时间的连续性
96.下列古谚、古训不蕴含同一哲学原理的一组是( )。D
A.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郸学步;对牛弹琴
B.鲁侯养鸟;张冠李戴;良莠不分;指鹿为马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水滴石穿;防微杜渐
D.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学以致用;百闻不如一见
9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
B.“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
C.“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社会发展规律
D.“居安思危”说明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99.“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 )的观点。B
A.唯物主义 B.唯物辩证法 C.诡辩论 D.折中主义
100.“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B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101. 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A )。
 A.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102.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D)
A.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 B.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决定性所预设的
C.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 D.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103近年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的一些国家销量大增。列宁曾说,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又有“血肉”。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骨骼”系统是指(B)。
A.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C.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
D.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
104.中国传统医学有其独特的理论,在治疗一些疾病时遵循的医理是:治其外必必治其内,治其内必治其根。下列表述与这一医理相一致的是( )。B
①现象表现本质,本质决定现象 ②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内因决定外因
③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和 ④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5.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依据是( )。ABCD
A.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C.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D.社会有机体理论
106.中国特色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是( )。ABCD
A.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及其相互关系原理 B.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理
C.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