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就医指南
长治主要医院门诊服务指南

门诊五楼:皮肤性病科、医疗美容科、中医肾病门诊、面神经治疗室、心理咨询门诊、疼痛门诊、针灸室、理疗室
门诊六楼:眼科、口腔科
二、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门诊病人就医指南
(1)初诊挂号时要办理就诊卡,患者需详细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一般相关信息,就诊卡每次就诊通用,请妥善保管。
长治市主要医院门诊服务指南
一、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门诊病人就医指南
(1)初诊患者在门诊大厅服务台预检分诊后到相应科室所在楼层填写挂号卡片——挂号——分诊台登录信息——等待就诊(各门诊诊室位于门诊楼一至六楼)。
(2)复诊患者携带门诊病历本到相应科室所在楼层填写挂号卡片——挂号——分诊台登录信息——等待就诊。
冯小爱
普外科
陈正琪
胸外科
石瑞生
肿瘤外科
郭宏伟
泌尿外科
李波
暴金龙
神经外科
任宇红
李新江
烧伤整形科
皱忠德
吴爱斌
眼科
郭海梅
郭长忠
孙文翠
耳鼻喉科
耿泰山
口腔科
宋海斌
郭海霞
李灵芝
中医科
常国良
李灵芝
激光科
崔榕芬
门诊诊室位置:
一层:东区眼科、耳鼻喉、呼吸科、消化科、内分泌、心内科、肾内科、神经内科、儿科、中医科、疼痛科、中药房
(2)挂号时间
夏季上午7: 45-11: 30下午2: 45-5: 30
冬季上午7: 45-11: 30下午2: 15-5: 00
(急、危、重症患者或普通患者下班期间就诊,请到急诊科挂号就诊)
(3)军人、残疾人、70岁以上老人持证,在挂号、就诊、检查、交费、取药时一律优先,并且70岁以上老人持证免收普通挂号费。
就医指南制度

就医指南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适用范围1.1 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的就医流程,供应规范的就医指南,优化患者就医体验。
1.2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就医患者及相关医务人员,并与医院其他规章制度相协调。
第二条就医预约2.1 患者可以通过医院官方网站、电话预约、线上APP等方式提前预约就医。
2.2 患者预约信息包含: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病症描述等基本信息。
2.3 医院将依据患者的预约情况,合理布置医生的门诊时间和资源。
第三条就医挂号3.1 患者到达医院后,需前往挂号处完成挂号手续。
3.2 患者需供应有效的医保证件、身份证件等相关证明文件,确保就医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3 挂号处会为患者调配就诊号码,并引导患者如何就诊。
第四条就诊流程4.1 患者在等待区依照就诊号码次序等待,保持秩序和安静。
4.2 医务人员会依照就诊号码呼叫患者进入诊室。
4.3 医生将依据患者病情进行认真问诊和体检,并予以相应的治疗建议或方案。
4.4 患者应搭配医生的工作,如需进一步检查或治疗,要依照医生指示前往相应科室或检验中心。
第五条检查治疗5.1 在医生的引导下,患者前往相应科室或检验中心进行进一步检查或治疗。
5.2 患者需供应相关身体信息、化验单、病历等资料,帮忙医务人员进行准确诊断和治疗。
5.3 检查或治疗结果将由医务人员供应给患者,并进行相应的解释和引导。
第六条患者隐私保护6.1 医院将建立健全的患者信息保密制度,确保患者个人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6.2 医务人员在就医过程中应敬重患者的隐私权,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医院相关规定。
6.3 医院将采取必需的措施,保障患者隐私信息不被非法取得、修改或泄露。
第七条沟通和反馈7.1 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如有任何问题或看法,可向医院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和反馈。
7.2 医院将建立健全的看法反馈机制,及时处理患者的投诉和建议。
7.3 医院将通过医院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及时向患者发布紧要通知和就医指南。
医院患者就诊须知

患者就诊须知一、患者实名制挂号就医,我院门诊使用电子健康卡作为线上线下服务介质,停用原有各类院内就诊卡,就诊患者可关注医院微信公众号,点击【我的】—电子健康卡进行绑定。
二、门诊号源100%放入预约池,除儿科号源开放预约为未来3天外,其它号源均开放为未来7天;每日预约时间段为7:00----23:00;当微信预约号源显示为0时,即该医生号已经挂完。
三、挂号就诊当日当次有效,次日及以后看报告或复诊请提前挂号,如无号源时请与门诊导医或专科医生联系。
四、我院开展预约门诊服务,为节约您的候诊等候时间,请您选择预约挂号。
预约形式有以下六种:(一)微信预约:关注医院服务号,注册电子健康卡进行预约;(二)电话预约:(三)现场预约:门诊一楼大厅病员服务中心(四)自助预约:门诊各楼层自助服务区自助预约机(五)诊间预约:门诊医生诊室(六)出院患者预约:住院医生、护士工作站五、您可向导医索取预约挂号宣传资料,或登录我院网站了解预约挂号注意事项。
为减少您就诊麻烦,电话、现场、诊间、出院预约请务必在预约时间点前取号候诊,预约取号在门诊所有收费窗口均可进行,过时预约号会自动取消,您只能重新选择挂号。
六、微信预约、自助预约缴费后无需取号,为保持就诊秩序和缩短您的就诊候诊时间,请按您选择的预约就诊时间点提前1小时内在相应诊区签到候诊;如过时(迟到)签到候诊,系统将自动延后数个甚至数十个,请您耐心等候。
七、我院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各项就医绿色通道,80岁以上老年人及失智失能的患者提供就医绿色优先通道,具体服务措施可咨询门诊大厅入口处“老年人就医接待岗”及各楼层咨询台“助老服务岗”。
八、就诊期间,请保管好个人贵重物品;上下楼梯或乘坐电梯请您注意安全,老人、小孩或身体不适者就诊或乘坐电梯需有人陪同;请照顾好您的老人和小孩,防止意外发生。
九、请您在门诊注意防滑、防跌倒,取饮用水防止烫伤。
为了环保,我们希望您自带可复用水杯,也可以到各楼层咨询台索取一次性水杯使用。
患者就医指南与宣传制度

患者就医指南与宣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引导思想为了加强医院与患者的沟通和合作,提高患者就医体验,加强医院的公信力和形象,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部医务人员与患者的相关行为与言论。
第二章患者就医指南第三条患者登记1.患者来院就医时,应供应真实准确的个人信息,并按要求填写登记表格。
医务人员应确保患者信息的保密性,并妥当管理相关登记记录。
2.患者未成年或者无法有效表达意愿的情况下,应有家属或法定监护人供应相关信息和签字。
第四条等待和接待1.医院应设立合理的候诊区域,供应舒适的就医环境。
2.医务人员应做好接待工作,及时引导患者到指定科室等待就诊。
3.对于特殊患者(如孕妇、老年人、残障人士等),应予以特殊关注和照料,确保其安全与舒适。
第五条医疗流程1.医务人员应依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供应诊疗方案并征得患者同意。
2.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敬重患者的隐私权和自主权,严守职业道德。
3.医务人员应尽量供应清楚、明白的医疗解释与建议,并向患者供应相关治疗、用药、病愈等引导。
第六条就医记录1.医务人员应认真填写患者就医记录,包含但不限于病历、化验单、检查报告等。
2.就医记录应真实准确,内容完整,规范书写,不得隐瞒、窜改或遗漏医疗信息。
3.医务人员应妥当保管就医记录,并按相关规定归档和处理。
第七条出院与随访1.医务人员应及时告知患者出院相关事项,如医嘱、复诊时间等。
2.对于需要随访的患者,医务人员应尽量联系患者,跟进病情变动,并做好相关记录。
3.患者出院后如有需要,可以通过电话等方式联系医院咨询相关问题。
第三章宣传制度第八条宣传原则1.医院宣传应坚持真实、客观、准确、合法的原则,不得含有虚假和夸大的宣传内容。
2.医院宣传应重视科普教育与健康知识的传播,提升患者的健康素养。
第九条宣传形式1.医院应在公共区域设置宣传展板、海报等宣传料子,介绍医院的特色科室、技术设备、医疗团队等信息。
2.医院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发布医院新闻、健康资讯、专家讲座等内容。
高龄友善医院就医指南(最新)

高龄友善医院就医指南(最新)高龄友善医院就医指南(最新)1. 引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就医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高龄患者的特殊需求,高龄友善医院的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给出一份最新的高龄友善医院就医指南,以帮助老年人顺利就医、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2. 就医前的准备在前往医院就医之前,老年人应该做好以下准备:- 检查医保和社保卡的有效期。
确保卡片没有过期,以免影响报销。
- 准备好身份证件、医保卡、社保卡和就诊卡等必备文件,方便办理相关手续。
- 带上病历、化验单等相关病例资料,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
- 和家人一起制定出诊计划,确保老年人有人陪同就医。
3. 选择高龄友善医院的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医院的设施和环境是否友好,是否有无障碍通道、手扶电梯等方便老年人的设施。
- 医院的医护人员是否接受过专门的高龄友善培训,是否具备对老年患者的照顾和护理经验。
- 医院是否提供便利的挂号、缴费、取药等服务,以减少老年人排队的时间和精力消耗。
- 医院是否有专门的老年人科室或老年医疗团队,专注于老年疾病的诊治。
4. 就医流程和服务建议老年人在高龄友善医院就医时,可以按照以下流程进行:- 挂号:在挂号窗口排队时,老年人可以向工作人员说明自己的身体状况,如行动不便、听力不好等,以便工作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
- 就诊:就诊时,老年人可以请家属陪同,有家人在旁边可以帮助老年人更好地与医生交流,并且可以及时记录医生的嘱托。
- 咨询:在咨询医生时,老年人可以提前准备好问题和疑虑,以便向医生详细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 用药:老年人在取药时,可以请家属一同参与核对药品名称、剂量等信息,以避免错误用药。
5. 就医后的注意事项老年人在就医后,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药物治疗,不得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
- 定期复诊或按照医生要求进行相关检查,及时了解病情。
- 注意合理饮食和适度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惯。
益都中心医院门诊病人就医指南

益都中心医院门诊病人就医指南
一、一楼门诊大厅设有一站式服务台,分诊后到收费窗口建卡充值,然后到相应诊室或诊区候诊。
二、各诊区分诊台工作人员叫号后到指定诊室就诊。
三、二楼设有内科、儿内科、妇科、产科、疼痛科、健康管理科、心电图室、脑电图室、肌电图室、检验科、集中采血处。
四、三楼设有外科、眼科、皮肤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国医堂、心理科、痔瘘科、医学美容科、病理科、超声科、内窥镜室(胃镜、肠镜、支气管镜)、换药室、伤口造口门诊、多学科综合门诊、理疗室等。
五、一、二、三楼均设有建卡收费窗口及自助机。
六、一楼设有惠民门诊、中西药房、CT-MRI检查科、放射科、急诊科、输液室、碎石室、医保办公室、慢性病管理办公室。
七、请妥善保管门诊病历、就诊卡及各种检查资料,复诊时请随身携带。
八、门诊常年应诊,节假日不停诊。
九、门诊咨询、预约电话:。
到大医院看病的流程

到大医院看病的流程标题:大医院看病流程指南一、预约挂号1. 网络预约:大部分大医院都提供在线预约服务,您可以通过医院官网、医院APP或第三方医疗平台进行预约。
输入相关信息(如就诊科室、医生姓名、就诊日期等),选择合适的预约时段。
2. 电话预约:拨打医院的预约电话,按照语音提示进行操作。
3. 现场预约:前往医院挂号窗口,告知工作人员您的需求,他们会帮您安排。
二、就诊前准备1. 携带证件:请务必带上身份证、医保卡等相关证件。
2. 病历资料:如果有既往病史或近期检查报告,记得一并带上,这将有助于医生了解您的健康状况。
3. 饮食注意:部分检查可能需要空腹,如血液检查、胃镜等,具体需按医生或预约信息指示。
三、就诊当天1. 提前到达:请根据预约时间提前到达医院,以防因找不到地方或排队耽误时间。
2. 挂号确认:到医院后,首先在挂号窗口或自助机上确认预约并取号。
3. 等候就诊:根据取到的号码,在相应科室的等候区等待叫号。
四、看诊过程1. 见医生:轮到您时,进入诊室向医生描述病情,医生可能会进行体格检查,询问相关问题。
2. 开处方/检查单:医生根据病情可能会开具药方或检查单。
五、缴费1. 拿到处方或检查单后,去收费窗口或使用自助机进行缴费。
如果是医保患者,需要先自费,然后凭收据去医保窗口报销。
六、做检查/取药1. 检查:根据检查单指引,前往相应的检查科室进行检查,如B超、CT、验血等。
2. 取药:检查完成后,如果医生开了药,可以去药房凭处方取药。
七、复诊/领取报告1. 检查报告通常在检查后一段时间才能出来,您可以凭收据或就诊卡在指定地点领取。
2. 如果需要,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复诊,讨论检查结果和后续治疗方案。
以上就是大医院看病的基本流程,具体情况可能会因医院和病情不同有所差异,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就医过程中如有任何疑问,不要犹豫,及时向医护人员咨询。
祝您早日康复!。
医院患者就诊指南手册

医院患者就诊指南手册第一章患者就诊流程 (3)1.1 就诊前的准备工作 (3)1.1.1 确认病情:患者及家属需详细描述病情,以便医生准确了解患者状况。
(3)1.1.2 携带相关证件:患者需携带身份证、医保卡等相关证件,以便挂号、结算等环节顺利进行。
(3)1.1.3 准备个人物品:患者就诊时,建议携带个人日常用品,如水杯、纸巾、口罩等。
(3)1.1.4 了解就诊科室:根据病情,提前了解就诊科室,避免走错地方。
(3)1.2 挂号流程 (4)1.2.1 挂号窗口:患者到达医院后,前往挂号窗口进行挂号。
(4)1.2.2 提供证件:向挂号窗口工作人员出示身份证、医保卡等相关证件。
(4)1.2.3 选择科室:告知工作人员所需就诊的科室。
(4)1.2.4 缴费:根据挂号费用进行缴费。
(4)1.2.5 取号:缴费完成后,取号并等待就诊。
(4)1.3 就诊顺序与时间 (4)1.3.1 就诊顺序:按照取号顺序进行就诊,请患者耐心等待。
(4)1.3.2 就诊时间:各科室根据医生工作安排,设定就诊时间。
患者需在规定时间内到达就诊科室。
(4)1.3.3 特殊情况:如遇急诊、重症患者,医生将优先安排就诊。
(4)1.3.4 请假与改约:如患者无法按时就诊,请提前向医生请假或更改预约时间。
(4)1.3.5 复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会安排复诊时间。
患者需按照医生要求,按时复诊。
(4)第二章检查与检验 (4)2.1 检查项目预约流程 (4)2.2 检查前的注意事项 (4)2.3 检验报告领取与解读 (5)第三章药品使用与领取 (5)3.1 处方药的领取流程 (5)3.2 非处方药的购买与使用 (6)3.3 药品储存与注意事项 (6)第四章住院流程与指南 (6)4.1 住院手续办理 (6)4.2 住院期间的生活指南 (7)4.3 住院费用结算 (7)第五章病历管理 (8)5.1 病历的建立与维护 (8)5.1.1 病历建立 (8)5.1.2 病历维护 (8)5.2 病历的查阅与复印 (8)5.2.1 病历查阅 (8)5.2.2 病历复印 (8)5.3.1 病历保密 (9)5.3.2 病历安全 (9)第六章医患沟通 (9)6.1 患者权益保障 (9)6.1.1 知情同意权 (9)6.1.2 隐私权 (9)6.1.3 选择权 (9)6.1.4 安全权 (9)6.1.5 质量保障权 (10)6.2 医患沟通技巧 (10)6.2.1 倾听 (10)6.2.2 表达 (10)6.2.3 询问 (10)6.2.4 解释 (10)6.2.5 鼓励 (10)6.3 投诉与建议渠道 (10)6.3.1 医务科 (10)6.3.2 患者服务中心 (10)6.3.3 院务公开栏 (10)6.3.4 网络平台 (10)6.3.5 院长信箱 (10)第七章急诊指南 (11)7.1 急诊就诊流程 (11)7.2 急诊科的常见病症 (11)7.3 急诊科的就诊注意事项 (11)第八章儿科就诊指南 (12)8.1 儿科就诊流程 (12)8.1.1 预约挂号 (12)8.1.2 挂号缴费 (12)8.1.3 就诊等候 (12)8.1.4 病历资料准备 (12)8.1.5 就诊咨询 (12)8.1.6 检查与诊断 (12)8.1.7 开具处方与缴费 (12)8.1.8 药品使用与复诊 (12)8.2 儿童常见疾病与预防 (13)8.2.1 感冒 (13)8.2.2 哮喘 (13)8.2.3 肺炎 (13)8.2.4 腹泻 (13)8.2.5 手足口病 (13)8.3 儿童用药与护理 (13)8.3.1 用药原则 (13)8.3.3 护理要点 (13)第九章妇产科就诊指南 (14)9.1 妇产科就诊流程 (14)9.1.1 预约挂号 (14)9.1.2 就诊前准备 (14)9.1.3 分诊 (14)9.1.4 就诊 (14)9.1.5 检查与治疗 (14)9.1.6 复诊 (14)9.2 孕妇产检与分娩 (14)9.2.1 孕前检查 (14)9.2.2 孕期产检 (14)9.2.3 分娩方式选择 (14)9.2.4 分娩准备 (14)9.2.5 分娩过程 (15)9.3 妇科疾病与治疗 (15)9.3.1 常见妇科疾病 (15)9.3.2 妇科疾病诊断 (15)9.3.3 妇科疾病治疗 (15)9.3.4 治疗注意事项 (15)9.3.5 预防与保健 (15)第十章康复与保健 (15)10.1 康复科的就诊流程 (15)10.2 常见康复项目与适应症 (16)10.3 保健与养生知识 (16)第一章患者就诊流程1.1 就诊前的准备工作为保证患者能够顺利就诊,以下准备工作需提前完成:1.1.1 确认病情:患者及家属需详细描述病情,以便医生准确了解患者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病不会挂号?我来帮您轻松搞定
1、头痛
一侧或两侧头痛,疲劳、紧张时加重神经内科
外伤引起的头痛神经外科
2、发热
发热门诊
3、头晕/眩晕
躺下或翻身,体位改变时头晕眩晕门诊
站不稳,眼球乱转,甚至意识不清眩晕门诊/神经内科晕时脖子疼、伴有手脚麻木骨科
晕时心前区疼痛、心慌、心脏不适心内科
4、腹痛
右上腹和右下腹的急性腹痛普外科
腹痛伴有反酸、呕吐、腹泻、发热消化内科
腹痛伴尿急、尿频、尿痛、血尿泌尿外科
育龄女性、或女性停经后发生急性腹痛妇科
5、胸痛
胸口或胸前疼痛,有压迫感,伴有心慌气短心内科
因骨折等外伤所致,弯腰、侧弯时疼痛加剧骨科
胸痛后、心脏部位有紧缩感,持续3~5分钟急诊科
6、腿痛
关节肿痛骨科
两侧关节痛同时发作,首发于近端指尖关节,休息后加重骨科
7、牙痛
牙龈发炎、肿痛口腔科
8、失眠
压力大、焦虑、睡不着神经内科
9、打呼噜
睡觉打呼噜,偶尔“暂停”几秒,甚至喘不过气被憋醒呼吸科
10、过敏
皮肤瘙痒、出红疹皮肤科
11、便血
大便带鲜红血肛肠科/普外科
大便带暗红或黑色血消化内科
12、小便异常
血尿泌尿外科/肾内科
尿频、尿急、尿痛肾内科
尿少伴浮肿肾内科
尿少伴腰痛泌尿外科
13、体重减轻
伴尿多、多饮、多食内分泌科
伴怕热、多汗、急躁内分泌科
伴厌食、大便异常消化内科
14、老年人身体异常
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头晕、心慌老年病科
15、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营养过剩、体重增加或体重减轻临床营养科16、耳、鼻、喉部位痛
耳部不适如疼痛、瘙痒、耳鸣、听力下降、耳聋耳鼻喉科鼻部不适如鼻塞、鼻痛、鼻部外伤、出血耳鼻喉科
咽喉部不适如咽部肿痛、声音嘶哑、扁桃体脓肿、发炎耳鼻喉科
17、眼睛痛
眼睛干涩、疼痛、红肿、视力下降、外伤、先天性眼部疾病、老花眼、近视、远视等等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