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复习教案
(完整版)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复习教案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复习教案一、复习目标1、掌握动物的运动、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的有关知识。
2、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完成有关的练习题二、复习重点掌握动物的运动、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的有关知识。
三、复习难点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完成有关的练习题四、复习过程(一)、投影出示复习目标。
(二)、投影展示复习提纲:1、动物是怎样运动的?2、什么是先天性行为?什么是学习行为?3、如何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4、什么是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有哪些特征?5、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有哪些方式?(三)、指导学生自学要求学生依据复习提纲阅读课本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解决提纲中的问题。
(四)、学生自学完毕后交流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适时点评,并将本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1、动物的运动是由于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完成动作都需要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当然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分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形成生来就有的本能不是生来就有的,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获得途径由遗传物质控制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适应性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进化趋势无脊椎动物主要的行为方式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在它们的全部行为活动中所占比重也越大3、社会行为是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4、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传递信息、用气味传递信息、用声音传递信息。
五、复习巩固后完成练习题。
1、骨的运动:骨的___的变化产生运动,骨的运动要靠___的牵拉。
2、骨骼肌的特性:骨骼肌有受___而___的特性。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案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行为特征。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兴趣和关爱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了解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
2. 了解不同动物的行为特征。
三、教学难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播放一段有关动物运动和行为的视频,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并询问学生是否知道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行为特征。
2. 激发学习兴趣:组织学生观察一些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描述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行为特征。
3. 学习内容:a. 运动方式:根据不同的运动方式,将动物分成几类,如爬行动物、游泳动物、飞行动物、奔跑动物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归纳总结不同类别动物的运动方式,例如:爬行动物用肢体爬行,游泳动物用鳍或翅膀游泳,飞行动物用翅膀飞行,奔跑动物用四肢奔跑等。
b. 行为特征:根据不同的行为特征,将动物分成几类,如食草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攻击性动物、温顺动物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归纳总结不同类别动物的行为特征,例如:食草动物以植物为食,肉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杂食动物既吃植物又吃其他动物,攻击性动物具有攻击性和猎食行为,温顺动物性格温和等。
4. 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通过观察自家养的宠物或周围的野生动物,让学生描述它们的运动方式和行为特征。
五、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并强调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行为特征对其生存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在家观察和记录一种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行为特征,并写成日记或拍摄照片、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示。
七、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应和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趣味性和实用性。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复习课

主题五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复习课观看视频回答下列问题1. 视频中的行为从获得途径来说,属于 行为。
这种行为是建立 的基础上,通过 获得。
这种行为的特点是 (会消退/不会消退)2. 只要运动系统完好是否就能完成视频中的一系列灌篮动作?原因是什么?3.运动的产生神经冲动――→刺激 ――→收缩 ――→围绕 ――→产生运动【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分类按功能分类有哪些行为?请举例说明如何区分攻击行为与防御行为?【骨骼肌】1.完成一组动作至少需要 组骨骼肌。
2.在投篮的过程中,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
在投篮后双手抓住篮筐时,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
3.剧烈的篮球比赛需要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来自于。
【骨】1.有资料表明,成人的股骨大约能承受1吨的重量,这主要与骨成分中的________有关。
正常成人约占骨的________。
2.乔治骨折后在恢复过程中,四肢骨按形态结构分类属于长骨,因为中有骨髓腔所以呈________ 状。
原本骨髓腔中的________转变为________,恢复________功能。
骨膜中的________细胞经过不断地__________形成新的骨密质。
一块完整的骨在结构层次上属于________(器官,组织)。
【关节】1.脱臼受伤的运动员和前两种受伤类型的运动员不同,凭借运动员的意志力,他们可以很快重返赛场继续比赛,原因是________。
2.关节的特点是既________又________。
分别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这些结构有关。
3.膝关节是人体最复杂,承重最大的关节,不正确的运动方式,经常会损害“半月板”,而常说的半月板就是附着在________上的________,损坏后就会影响关节的________,从而影响正常运动。
【学以致用】【动物的行为】1.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描述,正确的是()A.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互不相关B.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C.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D.只有哺乳动物才有社会行为2.动物的行为有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案)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行为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物运动和行为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动物运动和行为对生存环境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的运动方式:奔跑、跳跃、飞行、游泳等。
2. 动物的行为特点:捕食、防御、繁殖、社会等。
3. 动物运动和行为对生存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行为特点。
2. 难点:动物运动和行为对生存环境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动物运动和行为的特点及作用。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动物案例,深入理解动物运动和行为的意义。
五、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各种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图片。
2. 视频素材:动物运动和行为的视频。
3. 教学PPT:制作相关内容的PPT,辅助教学。
教案内容请基础上进行扩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动物运动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行为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动物运动和行为对生存环境的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动物案例,深入理解动物运动和行为的意义。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动物运动和行为的特点及作用。
七、课堂练习1. 观看动物运动和行为的视频,分析其特点和作用。
2. 结合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八、拓展与延伸1. 邀请动物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动物运动和行为。
2. 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自然保护区,观察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3. 开展动物运动和行为的主题活动,如摄影比赛、绘画比赛等。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的练习完成情况,检验学习效果。
3. 主题活动:评价学生在主题活动中的表现,如摄影比赛、绘画比赛等。
十、教学反思2. 分析存在的问题,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并提出改进措施。
3. 展望后续教学,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关注动物运动和行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2.4-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复习教案

东光二中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运动方式:蠕动——蚯蚓、游泳——鱼、飞行——鸟和昆虫、动行走——人、奔跑——鹿、跳跃——袋鼠等物运动系统组成的生原理:神经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支配骨骼肌收缩,牵动所附着运理的骨绕关节运动动基伸前臂: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础举例屈臂: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两臂自然下垂: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ﻩ两臂垂直向上提重物: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先天性行为:生来就有,由遗传物质决定行为获得途径动学习行为:后天获得,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物攻击行为:发生在同种个体之间,一般不出现你死我活的防御行为:发生在不同种个体之间,如动物的拟态行行为方式繁殖行为为觅食行为和贮食行为社会行为:同种生物个体,由组织,个体间有明确分工甚至形成等级使群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生存二、练习1、请分析下面的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老鼠和猫本是一对天敌,然而某户人家养的一只大白猫却和一只小老鼠和睦相处,并且这只刚产崽的母猫还给小老鼠喂奶吃。
资料二蓬莱海洋极地世界里,海豚表演的跳高顶球、跳迪斯科、转呼啦圈等节目往往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
资料三白蚁中有蚁后、蚁王、工蚁和兵蚁之分,蚁后专职产卵;蚁王具有生殖能力,主要负责与蚁后的交配;工蚁承担了觅食、筑巢、照料蚁后产下的卵和饲喂白蚁等大部分工作;兵蚁专司蚁巢的保卫工作。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资料一中的母猫喂养小老鼠的行为属于__先天性行为__,该行为是由母猫体内的__遗传物质__所决定的。
(2)在资料二中,海豚的表演属于__学习__行为。
动物的__学习__行为可以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一般来说,动物越__高等__,该行为就越强、越复杂。
(3)由资料三判断,白蚁是具有__社会__行为的动物。
判断的依据是它们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__分工__、形成了一定的__组织__,它们是营__群体__生活的动物。
2、如图是人体上臂的两组肌群协调活动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A表示__肱二头__肌,B表示__肱三头__肌。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案)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课时安排:每章25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行为特点2. 学会观察和分析动物的运动和行为3. 培养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行为特点2. 观察法:观察动物的运动和行为3. 讨论法:分组讨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4. 实践活动:制作动物运动和行为的模型教学工具:1. PPT课件2. 动物视频素材3. 动物图片素材4. 制作模型的材料第一章:动物的运动方式教学内容:1. 动物运动方式的分类2. 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的特点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动物运动方式的分类2. 讲授:讲解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的特点3. 实践:观察动物视频素材,分析动物的运动方式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动物运动方式的掌握情况第二章:动物的行为特点教学内容:1. 动物行为的分类2. 不同动物的行为特点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动物行为的分类2. 讲授:讲解不同动物的行为特点3. 实践:观察动物视频素材,分析动物的行为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动物行为特点的掌握情况第三章:动物运动和行为的意义教学内容:1. 动物运动和行为的意义2. 动物运动和行为对生存的影响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动物运动和行为的意义2. 讲授:讲解动物运动和行为对生存的影响3. 实践:分组讨论,分析动物运动和行为的意义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动物运动和行为意义的理解情况第四章:观察和分析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学内容:1. 观察和分析动物运动和行为的方法2. 观察和分析动物运动和行为的技巧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观察和分析动物运动和行为的方法2. 讲授:讲解观察和分析动物运动和行为的技巧3. 实践:观察动物图片素材,分析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观察和分析方法的掌握情况第五章:保护动物,关爱自然教学内容:1. 保护动物的重要性2. 保护动物的方法和措施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保护动物的重要性2. 讲授:讲解保护动物的方法和措施3. 实践:分组讨论,提出保护动物的建议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保护动物的认识和提出的建议情况第六章:陆地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学内容:1. 陆地动物的运动方式2. 陆地动物的行为特点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陆地动物的运动方式2. 讲授:讲解陆地动物的行为特点3. 实践:观察动物视频素材,分析陆地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陆地动物运动和行为的掌握情况第七章:水生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学内容:1. 水生动物的运动方式2. 水生动物的行为特点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水生动物的运动方式2. 讲授:讲解水生动物的行为特点3. 实践:观察动物视频素材,分析水生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水生动物运动和行为的掌握情况第八章:空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学内容:1. 空中动物的运动方式2. 空中动物的行为特点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空中动物的运动方式2. 讲授:讲解空中动物的行为特点3. 实践:观察动物视频素材,分析空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空中动物运动和行为的掌握情况第九章:动物的通讯和协作教学内容:1. 动物通讯的方式2. 动物协作的行为特点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动物通讯的方式2. 讲授:讲解动物协作的行为特点3. 实践:观察动物视频素材,分析动物的通讯和协作行为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动物通讯和协作行为的掌握情况第十章:总结与反思教学内容:1. 总结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特点2. 反思人类对动物的影响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总结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特点2. 讲授:反思人类对动物的影响3. 实践:分组讨论,提出保护动物的建议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动物运动和行为特点的总结情况以及提出的保护建议第十一章:动物运动和行为的研究方法教学内容:1. 观察法在研究动物运动和行为中的应用2. 实验法在研究动物运动和行为中的应用3. 数据分析法在研究动物运动和行为中的应用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观察法在研究动物运动和行为中的应用2. 讲授:讲解实验法在研究动物运动和行为中的应用3. 实践:讲解数据分析法在研究动物运动和行为中的应用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
(完整版)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教案

动物的运动、动物的行为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二、重难点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社会行为的特征、事例的判别及群体内信息交流的方式
三、教学策略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熟悉本专题的相关基础知识,通过问题引领学生思考。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听讲、记忆掌握知识。
四、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学案
学生:提前阅读教材中相关的内容,找出自己的薄弱之处,做好复习的心理准备.五、教学过程。
最新4.2.4-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复习教案

东光二中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1)图中A表示__肱二头__肌,B表示__肱三头__肌。
两块肌肉一般都是__
交替__收缩和舒张的,因而可以很好地完成__屈肘__和__伸肘__动作。
(2)在甲图中,上臂处于__屈肘__状态,此时的A处于__收缩__状态,B处
于__舒张__状态。
(3)在乙图中,由于__B__的收缩,牵引着上臂骨绕着__肘关节__运动,使__
前臂__打开,此动作叫做__伸肘__。
同时,A处于__舒张__状态。
3、为研究动物的行为,某同学进行了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下面表格中
的数据是该同学的实验记录。
图甲为“迷宫”示意图,图乙为实验中小鼠找到食物所需时间的柱形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找到食物的时间
第一次267秒
第二次193秒
第三次90秒
(1)请在图乙中绘出小鼠第三次找到食物时间的柱形图。
如图所示。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__学习__行为,
通常小鼠找到食物后会发出一种叫声,引来其他小鼠,这种叫声起到了传递__信息__的作用。
(3)在上述实验中,若把小鼠换成蟑螂,蟑螂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食物,说
明动物越__高等__,学习能力越强,这种学习能力的强弱是由动物体内的__遗传物质__决定的。
作业
完成练习册上本节练习
布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光二中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运动方式:蠕动——蚯蚓、游泳——鱼、飞行——鸟和昆虫、
动行走——人、奔跑——鹿、跳跃——袋鼠等
物运动系统组成
的生原理:神经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支配骨骼肌收缩,牵动所附着运理的骨绕关节运动
动基伸前臂: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础举例屈臂: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两臂自然下垂: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两臂垂直向上提重物: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
先天性行为:生来就有,由遗传物质决定
行为获得途径
动学习行为:后天获得,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物攻击行为:发生在同种个体之间,一般不出现你死我活的防御行为:发生在不同种个体之间,如动物的拟态
行行为方式繁殖行为
为觅食行为和贮食行为
社会行为:同种生物个体,由组织,个体间有明确分工甚
至形成等级使群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维持个体
和种族生存
二、练习
1、请分析下面的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老鼠和猫本是一对天敌,然而某户人家养的一只大白猫却和一只小老鼠和睦相处,并且这只刚产崽的母猫还给小老鼠喂奶吃。
资料二蓬莱海洋极地世界里,海豚表演的跳高顶球、跳迪斯科、转呼啦圈等节目往往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
资料三白蚁中有蚁后、蚁王、工蚁和兵蚁之分,蚁后专职产卵;蚁王具有生殖能力,主要负责与蚁后的交配;工蚁承担了觅食、筑巢、照料蚁后产下的卵和饲喂白蚁等大部分工作;兵蚁专司蚁巢的保卫工作。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资料一中的母猫喂养小老鼠的行为属于__先天性行为__,该行为是由母猫体内的__遗传物质__所决定的。
(2)在资料二中,海豚的表演属于__学习__行为。
动物的__学习__行为可以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一般来说,动物越__高等__,该行为就越强、越复杂。
(3)由资料三判断,白蚁是具有__社会__行为的动物。
判断的依据是它们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__分工__、形成了一定的__组织__,它们是营__群体__生活的动物。
2、如图是人体上臂的两组肌群协调活动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表示__肱二头__肌,B表示__肱三头__肌。
两块肌肉一般都是__交替__收缩和舒张的,因而可以很好地完成__屈肘__和__伸肘__动作。
(2)在甲图中,上臂处于__屈肘__状态,此时的A处于__收缩__状态,B处于__舒张__状态。
(3)在乙图中,由于__B__的收缩,牵引着上臂骨绕着__肘关节__运动,使__
前臂__打开,此动作叫做__伸肘__。
同时,A处于__舒张__状态。
3、为研究动物的行为,某同学进行了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下面表格中
的数据是该同学的实验记录。
图甲为“迷宫”示意图,图乙为实验中小鼠找到食物所需时间的柱形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找到食物的时间
第一次267秒
第二次193秒
第三次90秒
(1)请在图乙中绘出小鼠第三次找到食物时间的柱形图。
如图所示。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__学习__行为,
通常小鼠找到食物后会发出一种叫声,引来其他小鼠,这种叫声起到了传递__信息__的作用。
(3)在上述实验中,若把小鼠换成蟑螂,蟑螂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食物,说
明动物越__高等__,学习能力越强,这种学习能力的强弱是由动物体内的__遗传物质__决定的。
作业
完成练习册上本节练习
布置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