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挥发分及其测定知识点解说.
测定煤的挥发分、水分和灰分注意的问题

测定煤的挥发分、水分和灰分注意的问题一、测定煤的挥发分应注意哪些问题①测定温度应严格控制在900±10℃,因此必须定期对热电偶和毫伏计进行校正,定期测量马弗炉恒温区的温度。
装有煤样的坩埚必须放在马弗炉的恒温区内。
②总加热时间(包括温度恢复时间)要严格控制为7min。
装有试样的坩埚放入马弗炉后,炉温应在3min内恢复到900±10℃。
③必须使用符合GB212规定的坩埚,坩埚与盖必须配合严密。
装有试样的坩埚,必须放在按标准规定制作的坩埚架上加热,不能将装有试样的坩埚直接放在马弗炉的底板上加热。
④坩埚从马弗炉取出后,在空气中冷却时间不宜太长,以免焦渣吸水。
⑤挥发分的重复性测定,不能在同一次进行,而应分两次进行,这样才能起到检查温度和操作准确性的目的。
⑥分析煤样的水分随空气的湿度而变,因此,不论是灰分的测定,还是挥发分的测定,均应与水分的测定同时称样进行测定,以免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二、测定煤的水分应注意哪些问题①采集用于全水分测定的煤样应保存在密封良好容器内,并放在阴凉处,制样操作要迅速。
测定全水分的煤样送到化验室后应立即进行测定,以免水分发生变化。
②烘干箱的温度要准确,有条件的最好使用带有鼓风设备的干燥箱。
试验证明,鼓风情况下干燥1h测得的水分值均高于不鼓风情况下干燥1h的水分;在随后30min 检查性干燥中,在鼓风条件下只要进行一次,试样的质量就达到了恒量,而不鼓风时,常需进行多次,才能达到恒量。
③试样的烘干时间要按规定严格控制,不宜长时间烘样,因煤易被氧化增重,使测定结果偏低。
三、测定煤的灰分应注意哪些问题测定煤的灰分时,在500℃保持一定时间(30min)是一步非常重要的操作,特别是FeS2和CaCO3都比较高的煤样更为重要。
因为在500℃停留一定时间,可使FeS2尽量氧化完全。
4FeS2+11O2=2Fe2O3+8SO2↑然后再升至815℃,煤中的碳酸盐分解。
CaCO3→CaO+CO2↑(>750℃)如果在750℃以前不能使FeS2氧化完全排除,炉温很快升至750℃,CaCO3分解出的CaO遇到FeS2氧化分解出来的SO2会生成CaSO4。
煤挥发分的测定

煤挥发分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煤挥发分的测定原理及方法;(2)初步了解挥发分指标的应用;二、方法原理:称取一定量的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放在带盖得瓷坩埚中,在(900±10)℃下,隔绝空气加热7min。
以减少的质量占煤样质量的质量分数,减去该煤样的水分含量作为煤样的挥发分。
三、仪器和设备:挥发分坩埚、马弗炉、坩埚架、干燥器、分析天平、坩埚架夹、压饼机。
四、实验步骤:(1)在预先于900℃温度下灼烧至质量恒定的带盖瓷坩埚中,称取粒度小于0.2mm的空气干燥煤样(1±0.1)g,称准至0.0002 g,然后轻轻振动坩埚,使煤样摊平,盖上盖,放在坩埚架上。
(2)将马弗炉预先加热至920℃左右。
打开炉门,迅速将放有坩埚的架子送入恒温区,立即关上炉门并计时,准确加热7min。
坩埚及坩埚架放入后,要求炉温在3 min内恢复至(900±10)℃,此后保持在(900±100℃,否则此次试验作废。
加热时间包括温度恢复时间在内。
(3)取出坩埚,在空气中冷却5min左右,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量。
五、实验记录和结果计算煤的挥发分测定六、注意事项(1)测定低煤化煤(如褐煤、长焰煤)时必须压饼。
这是由于它们的水分和挥发分很高,如以松散状态测定,挥发分大量释出,易把坩埚盖顶开带走碳粒,使结果偏高,且重复性较差。
压饼后试样紧密,可减缓挥发分的释放速度,有效防止煤样爆燃、喷溅,使测定结果稳定可靠。
(2)为使测定温度严格控制在(900±10)℃,必须定期对热电偶及毫伏计进行校准;校准和使用热电偶时,其冷端应放入冰水或将零点调到室温,或采用冷端补偿器;定期测量马弗炉的恒温区,装有煤样的坩埚必须放在马弗炉的恒温区内。
(3)为使装有煤样的坩埚放入马弗炉后,炉温能在3min内恢复至(900±10)℃,必须经常验证马弗炉温度恢复速度能否符合要求,或手动控制以保证符合要求;每次试验最好放同样数目的坩埚,以保证坩埚及支架的热容量基本一致,总加热时间(包括温度恢复时间)要严格控制为7min;要使用符合规定的坩埚,坩埚盖子必须配合严密;要用耐热金属做的坩埚架,受热时不能掉皮,因为掉皮沾在坩埚上会影响测定结果;坩埚从马弗炉中取出后,在空气中冷却时间不宜过长,以防焦渣吸水。
煤的挥发分的测定

煤的挥发分的测定一、测定原理及意义煤的挥发分的侧定是把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于一定的温度下加热一定时间,煤中分解出来的液体(蒸汽状态)和气体产物减去煤中所含的水分,即为挥发分,剩下的焦渣为不挥发物。
如测定条件不同,挥发分也不同。
由此看来,煤的挥发分不是煤中固有的物质,而是在特定条件下煤受热分解的产物,因此应称为煤的挥发分产率。
煤的挥发分测定是一种规范性很强的试验,其结果受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加热方式、所用坩埚的大小、形状、材质及坩埚盖的密封程度等影响。
改变任何一种试验条件,都会对测定结果带来影响。
挥发分产率是煤炭分类的主要指标,根据挥发分产率可以大致判断煤的煤化程度。
根据煤的挥发分产率和焦渣性状可初步判断煤的加工利用性质和热值的高低。
所以,测定煤的挥发分产率在工业上和煤质研究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二、测定方法测定煤炭挥发分产率有复式法和单式法两种。
目前,我国多采复式法。
1、方法要点称取一定量的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放在带盖的瓷坩埚中,在(900±10)oC下,隔绝空气加热7min,以减少的质量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减去该煤样的水分含量作为煤样的挥发分。
2、仪器设备挥发分坩埚:带有配合严密盖的瓷坩埚,形状和尺寸如图4所示。
坩埚总质量为(15~20)g。
图4 挥发分坩埚马弗炉:带有高温计和调温装置,能保持温度在(900±l0) oC,并有足够的(900±5) oC的恒温区。
炉子的热容量为当起始温度为920oC左右时,放入室温下的坩埚架和若干坩埚,关闭炉门后,在3min内恢复到(900±l0) oC炉后壁有一个排气孔和一个插热电偶的小孔。
小孔位置应使热电偶插入炉内后其热接点在坩埚底和炉底之间,距炉底(20~30)mm处。
马弗炉的恒温区应在关闭炉门下测定,并至少每年测定一次。
高温计(包括毫伏计和热电偶)至少每年校准一次。
坩埚架:用镍铬丝或其他耐热金属丝制成。
其规格尺寸以能使所有的坩埚都在马弗炉恒温区内,并且坩埚底部紧邻热电偶热接点上方(见图5)。
挥发分的测定知识总结

挥发分的测定一、挥发分概述工业分析: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1、煤的分析元素分析:C、H、N、S、P2、定义1)挥发分是指在规定条件下(900±10)℃隔绝空气加热(7 min),并进行水分校正后的质量损失率,叫挥发分。
2)定义阐释试验温度是根据挥发分的逸出过程确定的,到(900±10)℃基本可以可以保证挥发分的全部逸出,并且不会发生额外的副反应。
挥发分测定的时候要进行水分校正,也就是减去水分,同一基准下,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100%。
水分和挥发分是两种组成,但在加热过程中难免水分逸出,所以要减去水分才是真正的挥发分。
➢问题链接:挥发分产率和挥发分含量的意义有什么不同?挥发分含量和挥发分产率具有不同的含义。
挥发分含量往往被人理解为挥发分是原来煤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固有的,而实际上它是煤在特定条件下受热分解的产物。
不同的温度有不同的挥发分产率,其化学成分也有差异,所以挥发分测定结果不宜称挥发分含量,而称挥发分产率较为确切。
为应用方便,可简称挥发分。
3、挥发分的逸出过程二、测定的意义1、反映燃烧的难易程度挥发分的高低对煤的着火和燃烧有较大影响。
挥发分高的煤易着火,火焰大,燃烧稳定。
相反,挥发分低的煤,不易占燃烧不稳定,化学和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增加,严重时,其至还能引起熄火。
2、煤粉细度挥发分高的煤易燃烧完全,煤粉可以磨的粗些,挥发分低的煤,不易燃烧完全,煤粉要磨的细些。
3、风粉条件挥发分低的煤提高风粉比例,促进燃烧。
4、贮存方式煤的挥发分还与煤的存放及制粉系统的安全运行有密切关系,煤粉阴燃的温度随煤的挥发分含量增高而降低,如V ad为15%一30%的煤阴燃温度为270-30℃,挥发分为40%的煤阴燃温度为210℃,因此当煤中挥发分高时,制粉系统煤粉积集时容易使煤粉着火自燃。
挥发分高的煤在贮存时易发生氧化与自燃,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并设置防止自燃的设施,如水喷淋装置。
➢问题链接:为什么挥发分越高越易燃?在高温炉膛加热下,首先是其中的水分被蒸发,然后是挥发分逸出成为可燃气体。
煤的挥发分测定

煤的挥发分测定一、实验原理称取一定质量的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放在带盖的瓷坩埚中,在(900±10)℃下,隔绝空气加热7min,以减少的质量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减去该煤样水分含量作为煤样的挥发分。
二、实验药品及仪器挥发坩埚:带有配合严密盖的坩埚,坩埚总质量为(15~20)g;马弗炉:带有高温计与调温装置,能保持温度在900±10℃,并有足够的900±5℃的恒温区。
炉子的热容量为当起始温度为920℃时,放入室内温下的坩埚架与若干坩埚,关闭炉门后,在3min内恢复到(900±10)℃。
炉后壁有一个排气孔与插热电偶的小孔。
小孔的位置应使热电偶插入炉内后其热接点在坩埚底与炉底之间,距炉底(20~30)mm处;坩埚架:用镍铬丝或其她耐热金属丝制成。
其规格尺寸能使所有的坩埚都在马弗炉恒温区内,并且坩埚底部紧邻热电偶接点上方;干燥器:内装变色硅胶或粒状无水氯化钙;电子天平:感量0、1mg;压饼机:螺旋式或杠杆式压饼机,能压制直径约10mm的煤饼;坩埚钳;秒表三、实验装置图图7坩埚钳图1 挥发坩埚图2 马弗炉图3干燥器图4 分析天平图5坩埚架图6 秒表四、实验步骤(1)检查天平:a、天平开机前,应观察天平后部水平仪内的水泡就是否位于圆环的中央、否则通过天平的地脚螺栓调节,左旋升高,右旋下降。
b、打开两侧玻璃门,空气流通,就是天平室内达到空气干燥状态。
c 天平在初次接通电源或长时间断电后开机时,至少需要30分钟的预热时间。
d、上边、左右两侧玻璃门关好;(2)检查煤样: 瞧标签编号就是否齐全;瞧煤样瓶:样量就是否在3/4、及瓶子密封情况;瞧粒度就是否符合小于0、2mm(3)坩埚:瞧坩埚盖能否盖严取质量相近的坩埚进行试验(4)称取煤样: 称量前将硅胶取出瞧标签上制样日期,如果就是最近制的样则用水平搅拌法,如果较早则转动法。
(水平搅拌法:瓶子与勺子方向相反转动,同时上下抽动勺子)对煤样进行充分搅拌混合1min。
煤的挥发分测定

煤的挥发分测定一、实验目的煤的挥发分参数是煤的重要物理指标之一,测定煤的挥发分为煤层的自燃倾向鉴定提供数据支持。
二、实验原理称取一定质量的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放在带盖的瓷坩埚中,在(900±10)℃下,隔绝空气加热7min,以减少的质量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减去该煤样水分含量作为煤样的挥发分。
三、实验药品及仪器挥发坩埚:带有配合严密盖的坩埚,坩埚总质量为(15~20)g;马弗炉:带有高温计和调温装置,能保持温度在900±10℃,并有足够的900±5℃的恒温区。
炉子的热容量为当起始温度为920℃时,放入室内温下的坩埚架和若干坩埚,关闭炉门后,在3min内恢复到(900±10)℃。
炉后壁有一个排气孔和插热电偶的小孔。
小孔的位置应使热电偶插入炉内后其热接点在坩埚底和炉底之间,距炉底(20~30)mm处;坩埚架:用镍铬丝或其他耐热金属丝制成。
其规格尺寸能使所有的坩埚都在马弗炉恒温区内,并且坩埚底部紧邻热电偶接点上方;干燥器:干燥器:内装变色硅胶或粒状无水氯化钙;电子天平:感量0.1mg;压饼机:螺旋式或杠杆式压饼机,能压制直径约10mm的煤饼;坩埚钳;秒表。
四、实验步骤(1)在预先于900℃温度灼烧至质量恒定的带盖瓷坩埚中,称取粒度小于0.2mm的一般分析试验煤样(1±0.01g)(称准至0.0002g),然后轻轻振动坩埚,使煤样摊平,盖上盖,放在坩埚架上。
褐煤和长焰煤应预先压饼,并切成约3mm的小块。
(2)将马弗炉预先加热至920℃左右。
打开炉门,迅速将放有坩埚的架子送入恒温区,立即光上炉门并计时,准确加热7min 。
坩埚及架子放入后,要求炉温在3min 内恢复至(900±10)℃,此后保持在(900±10)℃,否则此次实验作废。
加热时间包括温度恢复时间在内。
(3)从炉中取出坩埚,放在空气中冷却5min 左右,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 )后称量。
煤的挥发分的测定

煤的挥发分的测定一、测定原理及意义煤的挥发分的侧定是把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于一定的温度下加热一定时间,煤中分解出来的液体(蒸汽状态)和气体产物减去煤中所含的水分,即为挥发分,剩下的焦渣为不挥发物。
如测定条件不同,挥发分也不同。
由此看来,煤的挥发分不是煤中固有的物质,而是在特定条件下煤受热分解的产物,因此应称为煤的挥发分产率。
煤的挥发分测定是一种规范性很强的试验,其结果受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加热方式、所用坩埚的大小、形状、材质及坩埚盖的密封程度等影响。
改变任何一种试验条件,都会对测定结果带来影响。
挥发分产率是煤炭分类的主要指标,根据挥发分产率可以大致判断煤的煤化程度。
根据煤的挥发分产率和焦渣性状可初步判断煤的加工利用性质和热值的高低。
所以,测定煤的挥发分产率在工业上和煤质研究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二、测定方法测定煤炭挥发分产率有复式法和单式法两种。
目前,我国多采复式法。
1、方法要点称取一定量的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放在带盖的瓷坩埚中,在(900±10)ºC下,隔绝空气加热7min,以减少的质量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减去该煤样的水分含量作为煤样的挥发分。
2、仪器设备挥发分坩埚:带有配合严密盖的瓷坩埚,形状和尺寸如图4所示。
坩埚总质量为(15~20)g。
图4 挥发分坩埚马弗炉:带有高温计和调温装置,能保持温度在(900±l0) ºC,并有足够的(900±5) ºC的恒温区。
炉子的热容量为当起始温度为920ºC左右时,放入室温下的坩埚架和若干坩埚,关闭炉门后,在3min内恢复到(900±l0) ºC炉后壁有一个排气孔和一个插热电偶的小孔。
小孔位置应使热电偶插入炉内后其热接点在坩埚底和炉底之间,距炉底(20~30)mm处。
马弗炉的恒温区应在关闭炉门下测定,并至少每年测定一次。
高温计(包括毫伏计和热电偶)至少每年校准一次。
坩埚架:用镍铬丝或其他耐热金属丝制成。
煤中灰分和挥发分的测定

煤中灰分和挥发分的测定一、目的1、了解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2、了解煤中灰分、挥发分的测定意义。
3、了解马弗炉和烘箱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二、原理水分测定:称取一定量的一般分析试验煤样,置于(105~110)℃鼓风干燥箱内,于空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根据煤样的质量损失计算出水分的质量分数。
灰分测定:将装有煤样的灰皿由炉外逐渐送入预先加热至(815±10)℃的马弗炉中灰化并灼烧至质量恒定。
以残留物的质量占煤样质量的质量分数作为煤样的灰分。
挥发分测定:称取一定量的一般分析试样煤样,放在带盖的瓷坩埚中,在(900±10)℃下,隔绝空气加热7min。
以减少的质量占煤样的质量分数,减去该煤样的水分含量作为煤样的挥发分。
三、分析步骤水分的测定:在预先干燥并已称量过的称量瓶内称取粒度小于0.2mm的一般分析试验煤样(1±0.1)g,称准至0.0002g,平摊①在称量瓶中。
打开称量瓶盖,放入预先鼓风并已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中。
在一直鼓风②的条件下,烟煤干燥1h,无烟煤干燥1.5h。
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瓶,立即盖上盖③,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量。
进行检查性干燥④,每次30min,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的质量减少不超过0.0010g或质量增加为止。
在后一种情况下,采用质量增加前一次的质量为计算依据。
计算方法:m1Mad=----×100m式中:Mad-------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水分的质量分数,%m---------称取的一般分析试验煤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m1--------煤样干燥后失去的质量,单位为克(g)。
煤的快速灰化法:在预先灼烧至质量恒定的灰皿中,称取粒度小于0.2mm的一般分析试验煤样(1±0.1)g,称准至0.0002g,均匀地摊平①在灰皿中,使其每平方厘米的质量不超过0.15g。
将盛有煤样的灰皿预先分排放在耐热瓷板或灰皿架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的挥发分及其测定
煤的挥发分,即煤在一定温度下隔绝空气加热,逸出物质(气体或液体)中减掉水分后的含量。
剩下的残渣叫做焦渣。
因为挥发分不是煤中固有的,而是在特定温度下热解的产物,所以确切的说应称为挥发分产率。
煤的挥发分不仅是炼焦、气化要考虑的一个指标,也是动力用煤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动力煤按发热量计价的一个辅助指标。
挥发分是煤分类的重要指标。
煤的挥发分反映了煤的变质程度,挥发分由大到小,煤的变质程度由小到大。
如泥炭的挥发分高达70%,褐煤一般为40~60%,烟煤一般为10~50%,高变质的无烟煤则小于10%。
所以世界各国和我国都以煤的挥发分作为煤分类的重要指标。
一、测定原理
煤在隔绝空气下加热,大致情况是:
1.< 100℃煤中吸附的气体和部分水逸出,<110℃内在水分逸尽,至200℃化合水逸出;
2.250℃第一次热解开始,有气体逸出,>350℃有焦油产生,550~600℃焦油逸尽;
3.>600℃第二次热解开始,气体再度逸出冷凝得高温焦,900~1000℃分解停止,残留物为焦炭。
煤的挥发分主要是由水分、碳氢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组成,但物理吸附水(包括外
在水分和内在水分)和矿物质生成的二氧化碳不属挥发分范围。
二、方法要点
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放在带盖的瓷坩埚中,在( 900±10)℃温度下隔绝空气加热7min,以减少的质量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再减去该煤样水分含量作为挥发分产率。
三、仪器设备
1.挥发分测定仪
图YX-GF/V7700 全自动挥发分仪
2.挥发分坩埚:带有配合严密盖的瓷坩埚,见下图所示。
图挥发分坩埚
3.马弗炉:带有高温计和调温装置,温度能保持在(900±10)℃,并有足够的恒温区。
炉后壁有一排气孔和一插热电偶的小孔。
小孔位置应使热电偶插入炉内后其热接点在坩埚底和炉底之间,即距炉底20~30mm处。
4.坩埚架:用镍铬丝或其他耐热金属丝制成,规格尺寸能使所有的坩埚都在马弗炉恒温区内,坩埚底部位于热电偶热接点上方,距炉底20~30mm为准。
见下图所示。
图坩埚架
5.坩埚架夹。
6.分析天平:感量0.000lg。
7.秒表。
8.干燥器:内装变色硅胶或粒状无水氯化钙。
9.压饼机:能压制直径为10mm的煤饼。
四、测定步骤
用预先在900℃温度下灼烧至质量恒定的带盖瓷坩埚,称取粒度小于0.2mm的空气干燥煤样(1±0.01)g(称准至0.0002g),然后轻轻摇动坩埚,使煤样摊平,盖上盖,放在坩埚架上。
褐煤和长焰煤应预先压饼,并切成3mm的小块。
将马弗炉预先加热至920℃左右,打开炉门迅速将放有坩埚的架子送入恒温区,并关上炉门,必须在3min内使炉温恢复至(900±10)℃,否则此次试验作废。
准确加热
7min 。
从炉中取出坩埚,放在空气中冷却5min 左右,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量。
五、结果计算
空气干燥煤样的挥发分按下式计算:
1100%ad ad m V M m
=⨯- 当空气干燥煤样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为2%~12%时,则按下式计算:
12100%()ad ad ad m V M CO m
=⨯-- 当空气干燥煤样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12%时,则按下式计算:
[]122()100%()()ad ad ad ad m V M CO CO m
=⨯---焦渣 式中 V ad —— 空气干燥煤样的挥发分产率,%:
m 1 —— 煤样加热后减少的质量,g ;
m —— 煤样质量,g ;
M ad —— 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含量,%:
(CO 2)ad —— 空气干燥煤样中碳酸盐二氧化碳的含量,%;
(CO 2)ad(焦渣) —— 焦渣中二氧化碳对煤样质量的百分数,%。
六、挥发分测定的精密度
挥发分测定的重复性和再现性见下表规定。
表 挥发分测定结果的重复性和再现性要求 挥发分(V ad )/%
重复性限/% 再现性临界差/% <20.00 0.30 0.50
20.00~40.00
>40.00 0.50
0.80
1.00
1.50
七、注意事项
煤的挥发分测定是一项规范性很强的试验,其结果完全取决于试验条件。
其中试样质量、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加热速度、坩埚的材质、形状和尺寸、试验设备的型号及坩锅架的大小、材料等,在一定程度上均能影响挥发分的测定结果。
为此必须做到:1.测定温度应严格控制在(900±10)℃,要定期对热电偶及毫伏计进行严格的校正。
定期测量马弗炉恒温区,测定时坩埚必须放在恒温区。
2.炉温应在3min内恢复到(900±10)℃。
因此马弗炉应经常验证其温度恢复速度是否符合要求,或手动控制。
每次试验最好放同样数目的坩埚,以保证坩埚及其支架的热容量基本一致。
3.总加热时间(包括温度恢复时间)要严格控制在7min,用秒表计时。
4.坩埚应带有严密盖的瓷坩埚,形状、尺寸、总质量必须符合规定。
5.耐热金属做的坩埚架受热时不能掉皮,若沾在坩埚上会影响测定结果。
6.坩埚从马弗炉取出后,在空气中冷却时间不宜过长,以防焦渣吸水,坩埚在称量前不能开盖。
7.褐煤、长焰煤水分和挥发分很高,如以松散状态放入900℃炉中加热,则挥发分会骤然大量释放,把坩埚盖顶开带走碳粒,使结果偏高,而且重复性差。
若将煤样压成饼,切成3mm小块后,使试样紧密可减缓挥发分的释放速度,因而可有效地防止煤
样爆燃、喷溅,使测定结果可靠稳定。
八、焦渣特征
按下列规定区分焦渣特征,其序号即为焦渣特征代号。
1.粉状——全部是粉末,没有相互粘着的颗粒。
2.粘着——用手指轻碰即成粉末或基本上是粉末,其中较大的团块轻轻一碰即成粉末。
3.弱粘结——用手指轻压即成小块。
4.不熔融粘结——用手指使劲压才裂成小块,焦渣上表面无光泽,下表面稍有银白色光泽。
5.不膨胀熔融粘结——焦渣形成扁平的块,煤粒的界线不易分清,焦渣上表面有明显银白色金属光泽,下表面银白色光泽更明显。
6.微膨胀熔融粘结——用手指压不碎,焦渣的上、下表面均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焦渣表面有较小的膨胀泡(或小气泡)。
7.膨胀熔融粘结——焦渣上、下表面有银白色金属光泽,明显膨胀,但高度不超过15mm。
8.强膨胀熔融粘结——焦渣上、下表面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焦渣高度大于1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