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三节 第2课时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课后活页训练

合集下载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配中图版)第2章第3节第2课时热力环流与大气运动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配中图版)第2章第3节第2课时热力环流与大气运动

【思维流程】 第1题,在等压线图中确认风向的方法:
第2题,
第3题,
对点训练•突破
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 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 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至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 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读图,完成第1~2题。 1.若此图表示北半球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可能为( A ) A.⑥或⑦ B.②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 2.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 则O点风向为( C ) A.③或④ B.②或③ C.③或⑦ D.⑥或⑦
力,其特征是 垂直 于等压线,并由
高 压指向 低 压。
(2)图中B是 摩擦 力,摩擦力与风向 相反 ,可 降低 风速。
(3)图中C是 地转偏向 力,其特征是始终与 风向 垂直,使风向在
北半球向 右 偏,在南半球向 左 偏。
4.高空风与近地面风的比较
类型
受力
风向
距离地面约
1 500米以上 水平气压梯度力 与等压线 平行 和地转偏向力
②城市风与城市规划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工厂选址、卫星城选址等都要考虑其不利影响,尽可 能位于城郊环流的外围。为保护城市大气环境, 在城市规划时,要研究城 市风的下沉距离。一方面将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在城市风的下沉距 离之外,以避免工厂排放的污染物流向城区;另一方面,应将工业卫星城建 在城市风环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
(1)近地面热气流上升(热上升);近地面冷气流下沉(冷下沉)。 (2)同一水平面,风从 高压 吹向 低压 。 (3)无论近地面还是高空, 高压 处等压面都向上凸, 低压 都向下凹。
处等压面
【大概念提取】 气压的高低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面而言的,因而高压的数 值并不一定大于低压的数值。同一水平面上,高压区的气压值大于低压区; 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低压的数值要高于对应高空高压的数值。 【思考感悟】 气温越高,气压越低吗? 提示 不一定。同一水平面上,气温越高,气压越低;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温 越低,气压也越低。

湘教版高中地理 2.3.2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及大气的水平运动课件(39张)

湘教版高中地理 2.3.2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及大气的水平运动课件(39张)
第2课时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及大气的水平运动
-1-
第2课时 热力环流形成的 原理及大气的水平运动
一 二
Z 自主预习 K 课堂互动
I ZHU YU XI
ETANG HUDONG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1.大气运动的原因。 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并导致水平方向 上各地间的气压差异,引起大气运动。
-9-
第2课时 热力环流形成的 原理及大气的水平运动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Z 自主预习 K 课堂互动
I ZHU YU XI
ETANG HUDONG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3)水平气流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如 B→A,E→F。 (4)同一地点不同高度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如 PA>PE。 (5)图中高低压为水平方向比较,如气压数值上 PB>PA>PE>PF。 简化:气压比较 水平方向:高压 > 低压 垂直方向:下面 > 上面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Z 自主预习 K 课堂互动
I ZHU YU XI
-10-
第2课时 热力环流形成的 原理及大气的水平运动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Z 自主预习 K 课堂互动
I ZHU YU XI
ETANG HUDONG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关键要抓住“一个着眼点、两种关系” 1.一个着眼点。 即近地面的热力差异。其影响着垂直方向上的气流运动方向和水平方向 上的气压差异,进而影响风向。 2.两种关系。 (1)温压关系:(如下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含解析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含解析

第2课时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学习目标
1.掌握热力环流的成因及常见的热力环流。

2.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

3.了解高空风和低空风的受力状况。

知识导引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1.形成原因
地面冷热不均。

2.形成过程
(1)冷热状况:M受热;N冷却。

(2)气压高低错误!
(3)错误!错误!
高压的数值不一定大于低压的数值
高压、低压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状况而言的,因而在空间上高压的数值不一定大于低压的数值。

在同一水平面上,高压的数值大于低压;在同一地点,近地面低压的数值大于高空高压的数值。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
1.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2.不同受力及风向(以北半球为例)。

高中地理-2.3.2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及大气的水平运动课件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2.3.2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及大气的水平运动课件 湘教版必修1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近地面风:
高空风: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2.风力大小的比较 (1)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等压线密集 处→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如下 图(单位:hPa),风力:A>B>C>D。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一热力环流 问题导引 材料:热力环流示意图。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结合材料探究: (1)空气垂直运动对上图中三地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有何影响?近 地面和高空的等压面会发生怎样的弯曲? 提示:A地空气上升,近地面气压低,高空气压高;B、C两地相反。 表现在等压面图上,A地近地面等压面向下凸,高空向上凸,B、C两 地相反。 (2)图中气流的方向是否都从高压流向低压? 提示:不是,水平方向上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垂直方向上却从低 压流向高压。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可简单归纳为: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 沉)→近地面和高空在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形 成高低空热力环流。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2.气压高低的判读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1)无论是低空还是高空,高压处等压面都向上凸起,低压处等压 面都向下凹陷。
(2)近地面受热,气流垂直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如A。近地面冷 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如B、C,即PB>PA,PC>PA。
图1
图2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1)图1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为了完成女主角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如果你是导演,你会选

大气的热力环流和水平运动第二三课时课件

大气的热力环流和水平运动第二三课时课件

02
大气的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的定义与原理
定义
热力环流是大气圈中热量和物质质量散布不均匀,在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的作用下,引起的全球性大气水平运动 和垂直运动的总称。
原理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情势,其形成主要受到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的影响。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不同纬度 和不同高度所受到的太阳辐射强度和时间不同,导致大气中的热量和物质质量散布不均匀。在热力和重力的作用 下,大气开始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 大气热力环流和水平运动的基本 原理、形成机制及其在气象学中 的应用。
热力环流与水平运动的重要性
热力环流的重要性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基本情势之一,它影响着天气的变化和蔼候的形成。通 过研究热力环流,可以预测天气变化,为气象预报提供重要根据。
水平运动的重要性
水平运动是大气中的重要现象,它影响着空气的流动和天气的变化。通过研究 水平运动,可以了解气候变化的规律,为气候预测提供重要参考。
太阳辐射是热力环流形成的主要驱动力之 一。它不仅影响大气的温度和压力散布, 还导致大气中的物质质量散布不均匀。
热力环流的影响因素
01 02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可以影响大气的温度和压力散布,从而影响热力环流。例如, 全球变暖导致极地和高山地区的冰川融化,大量淡水进入大气层,这可 能会改变现有的热力环流模式。
水平运动的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的散布不均是影响水平运动的主要因素之一。不 同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导致地表温度差异,进 而影响大气的热力环流和水平运动。
地形起伏
地形起伏对水平运动也有重要影响。例如,山地地区的风 向和风速会受到地形的影响而产生变化。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三节第2课时热力环流与大气运动课件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三节第2课时热力环流与大气运动课件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3.近地面气温与气压的关系: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 4.气流与气压的关系:垂直方向上上升气流对应的地面为低压,高空 为高压;下沉气流对应的地面为高压,高空为低压。水平方向上气 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 思考感悟气温越高,气压越低吗? 提示:不一定。同一水平面上,气温越高,气压越低;同一地点,海拔越 高,气温越低,气压也越低。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方法技巧 图文结合法学习常见的热力环流 (1)海陆风
探究一
探究二
(2)山谷风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3)城市风 ①城市风的形成原理
当堂检测
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 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因而导 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使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人们称之为“城 市热岛”。由于城市热岛效应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地区上升,在 郊区下沉,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流向城市中心,因此在城市和郊区 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如上图),称为城市风。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风形成的原因 (1)直接原因:只要同一水平面存在气压差,便会产生一种促使空气 由高压流向低压的力,这个力叫作水平气压梯度力,简称气压梯度 力。 (2)根本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风形成的过程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3.三种作用力
(1)图中A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其特征是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 低压。 (2)图中B是摩擦力,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可降低风速。 (3)图中C是地转偏向力,其特征始终与风向垂直,使风向在北半球向 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高中地理_《热力环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热力环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热力环流”教课方案/【教材版本】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 1)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互换》第三节“大气环境”第二课时。

【课标要求】运用表示图等,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说有关现象。

要修业生经过表示图掌握热力环流原理,并能解说原理的内涵,而后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说生产生活中存在的有关现象。

【教材剖析】教材用了较短的篇幅介绍了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用三幅图片展现了等压面在不受热和受热以后等压面的变化。

用活动研究的形式研究了城郊环流的形成,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参照人教版课本,在本节课中又加入热力环流实验活动和海陆风的事例。

山谷风也是一种重要的热力环流现象,在本节课中也予以解说。

【学情剖析】热力环流原理自己思想难度大,逻辑性强,同时在学习中需要用到必定的物理知识和立体几何知识,高一学生的物理基础、数学基础不是很强,所以在学习中难度较大。

这类难主要在于三点:第一,学生的空间观点成立的还不牢靠;第二,学生暂时还不可以将大气知识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第三,短时间内不可以将大气运动与地理环境联系起来。

所以学生对于整个大气知识的思想线索很难掌握,感觉这些知识与应用没关。

生活中,学生对很多的自然地理现象其实不陌生,但极少能将其与有关大气的知识联系起来。

总的来说,对大气的认识,老是感觉既陌生又熟习。

这就要讨教师在讲堂教课中低起点、小台阶、慢节奏、稳步伐,让学生慢慢理解,深刻领会,保证在新课学习时不吃“夹生饭” 。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术经过察看热力环流实验,找到大气的运动规律,并剖析运动成因。

过程与方法研究生活中常有的热力环流现象,经过自主学习或与别人合作,解说这些现象的成因以及对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秉着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养成研究地理问题的习惯。

【教课要点】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来源理;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剖析绘制山谷风、海陆风、城郊风等的形成。

【教课难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等压面的判读;山谷风的成因。

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第2课时)

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第2课时)

风向风速变化规律及其预测方法
01
风向变化规律
风向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形、季节、纬度等。一般来说,
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垂直。此外,山谷风、海
陆风等地方性风也会对风向产生影响。
02
风速变化规律
风速的大小与气压梯度力、摩擦力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气压梯度力
越大,风速越快;摩擦力越小,风速也越快。同时,地形、季节等因素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热力环流模拟技术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的不断发展 ,未来对热力环流的模拟和预测能力将得到 进一步提高。
大气水平运动研究的深入
未来对大气水平运动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包括对其 运动机制、影响因素以及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等方面 的研究。
热力环流与气候变化关系 的研究
未来将更加关注热力环流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研究气候变化对热力环流的影响以及热力 环流对气候变化的反馈作用。
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 平运动(第2课时)
目录
• 热力环流基本概念与原理 • 大气水平运动特点及影响因素 • 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关系 • 数值模拟方法在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研究中应

目录
• 观测实验手段在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研究中应 用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01
热力环流基本概念与原理
热力环流定义及形成原因
气压梯度
在同一高度上,气压的水平分布是不均匀的,气压的这种不均匀分布称为气压梯度。气压 梯度是一个向量,其大小取决于单位距离的气压差,其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 压。
关系
温度梯度与气压梯度密切相关。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降低,气压也随之 降低。在水平方向上,温度高的地方气压低,温度低的地方气压高。因此,温度梯度决定 了气压梯度的方向和大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2010年汕头检测)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
A.空气的水平运动B.空气的垂直运动
C.气旋与反气旋D.热力环流
答案:D
2.关于气压、高度、气温三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B.同一高度上气温高则气压高
C.同一高度上气温高则气压低
D.空气是由气压低的地方流向气压高的地方
答案:C
3.有关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差异,引起空气上升或下沉
B.受热使空气膨胀下沉
C.热力环流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
D.地面受热多的地方,近地面形成高气压
答案:C
4.如右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
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
A.顺风飞行
B.逆风飞行
C.飞机在信风带中飞行
D.风从北侧吹来
答案:B
5.(2010年江苏南通高一检测)右图中,A、
B、C、D四点为北半球某地海平面上的点,不
考虑地形起伏和海陆差异,精密测定各点水的
沸点分别为:A、B两点为99.95℃,C、D两
点为99.8℃,则甲地风向()
A.东风B.西风
C.东北风D.西南风
解析:选C。

A、B两点水的沸点高,表明气压高,而C、D两点则气压低,气流在水平方向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东北风。

6.下面四种局部环流形式图中,不.正确的是()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图A是局部热力环流,地面受“热”点,气流应膨胀上升,反之遇“冷”点,则气流收缩下沉,故A项不正确;B项反映白天吹谷风;C项表示海滨夜晚吹陆风,D项则表示城市与郊区之间近地面吹“郊”风。

(2010年浙江宁波摸底)如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林地,空白部分表示均质裸地。

若此时反映的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的冬季情况,据此分析回答7~8题。

7.如图中甲、丙两处的风向分别是()
A.西北风和东南风B.西风和东风
C.东南风和西北风D.西南风和东北风
8.下图中正确表示乙处等压面图的是()
解析:第7题,甲、乙两地地表物质不同,气温也不同。

冬季甲地由于裸露地表散热快,气温比乙地低,近地面形成高气压,乙地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水平气压梯度力从甲指向乙,风向向右偏形成西北风。

同样可知丙地吹东南风。

第8题,乙处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

答案:7.A8.C
9.下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等压线与风向关系的图是()
解析:选A。

在同一平面上,水平气压梯度力总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为向右偏;高空大气稀薄,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风向与等压线平行;结合这三者可知,图A的画法是正确的。

10.(2008年高考广东文基卷)下列对风向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晚上风从海洋吹向陆地②晚上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③如果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两极直接吹向赤道
④如果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赤道直接吹向两极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案:C
二、综合题
11.(2010年长沙质检)读图,回答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市区与郊区之间热力环流的方向。

(2)简答导致市区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的原因。

(3)若在图中甲地建设卫星城镇或建设排放大量大气污染物的工厂,是否合理?为什么?
(4)某学校围绕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展开讨论,一高中生提出要在郊区封山育林,来改善市区因地价高,绿化面积少,大气质量差的问题。

这种做法可行吗?应着重考虑什么条件?
答案:(1)略。

(2)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交通工具大量消耗矿物燃料,释放大量的人为热量;城市建筑层数高且密集,不易通风散热。

(3)不合理。

工厂排放大气污染物及卫星城排放的污染物会从近地面流向城市,加剧城市环境污染和相互污染。

(4)可行。

但应着重研究城市风的下沉距离,造林应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内。

12.读某区域等高面与等压面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2)
(3)若图示区域热力环流为白天的海陆风,则A、B两地为陆地的是________,当地吹________风。

(4)如果A、B之间的温差增大,则该区域的热力环流势力将________(增强、减弱)。

解析:气压总是由近地面向高空递减,根据等压面可以判断出3000米高空气压的高低,近地面的气压状况与高空相反,即可判断出A处为高压,B处为低压,进而可推出A、B两处的气温、大气运动及天气状况。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陆地升温快,B表示陆地,当地的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如果A、B之间的温差增大,则A、B两处气流的垂直运动加强,A、B之间的气压差增大,该区域的热力环流势力将增强。

(2)
(3)B海(4)增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