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

合集下载

专题15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讲练)-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部编版)

专题15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讲练)-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部编版)

②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公有制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
②形式:以生产队为基本单位的全体社员共同所有、共同经营
包给农民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即:“包产到户,
的农村经济管理格局。
自负盈亏”。)( 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土地的所有权归
③表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吃“大锅饭” 集体,农民拥有土地的使用权。)
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习汉礼
(4) 意义: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孝文帝
魏主下诏,认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上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 宜改姓元氏。谓功臣旧族自代(郡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孙氏,名鞅,本命公孙鞅,因为他是战国时期的卫国人,所以又叫卫鞅。
线索一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
2.北魏孝文帝改革(封建性质的改革)


(1)性质:封建性质的改革。

(2)目的: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巩固鲜卑贵族统治,顺应民族大融合历史潮流。

(3)内容:494年他迁都洛阳,并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
(4)结果:收到一些成效,如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水利得到修建;但最终被废除
(5)败因:新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材料一 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其庙庭。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 的最高评价。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哲宗绍圣初年,诏“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 庙庭”。南宋建炎初,有人提出“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社稷,其源实出于安石”。于是,“罢安石配飨神宗庙庭”。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及王安石变法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及王安石变法

即墨市第四中学高二历史导学案拓展思考1、归纳成功改革的基本要素: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主观条件(坚定+策略)上层+人民的支持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等2、归纳失败改革的基本要素:不能顺应历史趋势和规律顽固势力的阻挠缺乏上层支持或群众基础改革策略失误等当堂练习: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鉏,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其慈子耆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然并心而赴时犹曰蹶六国,兼天下。

功成求得矣,终不知反廉愧之节,仁义之厚。

信并兼之法,遂进取之业,天下大败,众掩寡,智欺愚,勇威怯,壮陵衰,其乱至矣,是以大贤起之,威震海内,德从天下。

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矣。

——贾谊《治安策》材料二战国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演进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它有力地荡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制度、旧习俗、旧观念,建立、巩固和发展了新型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的篇章。

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中国古代史资料》(1)依据材料一,指出贾谊批评商鞅变法的主要理由是什么?(2)结合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论证材料二中“战国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演进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的观点。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臵北门者予十金。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集小乡邑聚为县,臵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遭利,民无余财。

高中历史第1讲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优化训练 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1讲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优化训练 人民版选修1

选修1 第1讲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读图材料二秦孝公用商鞅,废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卯,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

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3材料三评价商鞅的标准是什么你是否同意,为什么解析:第1问要紧扣材料一,反映的是奖励耕织和统一度量衡。

第2问要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

第3问要求依据材料说明司马迁评价商鞅变法的标准。

答案:1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2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奖励耕战。

3司马迁把人的品行作为评价标准,把个人的好恶作为评价标准。

不同意。

因为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仅要看其个人人品,更重要的是依据他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即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文明的演进,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2.2022·盐城调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

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则民不得无不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矣。

——《商君书·外内》材料二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

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

专题: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

专题: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
⑤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被废除。 ⑥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变法本身没有触及社会 的根本问题,没有真正给农民以更大的利益,因 而不可能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也不可能很好地 解决社会的根本矛盾。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7.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比较
类 比较点 别
商鞅变法
王安石变 法
直接目的
为国际性商业城市
栏目 导引
措施
内容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作用
革除旧俗实易改语俗行穿,汉,汉汉改人禁制 服 汉通穿与 , 姓婚胡移 讲 ,服风 汉 与,促 建 方 为 经 发民进 化 隋 济 展族了,唐文奠的北促大化定大魏进一的了融的了统高基合封北和度础,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的命运为转移。 (3)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
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4)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典例透析预测探究
例1 (2010·高考浙江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北魏孝文帝说)自上古以来及诸经籍,焉有不 先正名而得行礼乎?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若仍旧俗,恐数世之后,伊洛之下复成披发之人。— —《魏书·咸阳王禧传》
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相 同 点
支持者 变法内容 个人命运
变法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
他们的激烈反对 变法者的个人命运基本相同
实质
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类别
比较点
商鞅变法 王安石变法
不同 点
背景不同

比较分析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比较分析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中 学. i 罘 哥 辅导
比较 分析 商 鞅 变 法 北 魏 孝 文 帝 改革 和 王 安 石变 法 的背 景
@ 雷永 杰
摘要 : 本 文 就 我 国古 代 三 大 改 革 商 鞅 变 法 、 北 魏孝 文 帝 改 革、 王 安 石 变 法 的 背景 , 从经济 、 政治、 军事和 思想文化及 社会 生 活 习俗 方 面进 行 了 比 较 全 面 的 分 析 , 目的是帮 助 学生更 深入 学 习三 大 改 革 的 知 识 点 , 强化理解和记忆。 关键字 : 商鞅 变 法 ;北 魏 孝 弟 改 革 ;王 安 石 变 法 ;背 景 ;


商鞅变法 、 北魏孝文帝改革 、 王 安 石 变 法 是 中 国 古 代 史 上 三 次重 大改革 , 是新课 标 、 考纲 必考 内容 , 也 是 高 三 备 考 复 习 阶 段 选修一《 重 大 改 革 回眸 》 的 重 点 内 容 。各 大 改 革 的 背 景 复 杂 , 容 易混淆 , 若从 政治 、 经济 、 军事 、 思 想 文 化 和 社 会 习俗 角 度 分 析 其 历史背景 , 对 于 改 革 内容 等 理 解 和记 忆 , 对 学 生 会 有 很 大 帮助 。 从经济学角度 看 , 商鞅变 法 、 孝文 帝改 革 、 王 安 石 变 法 都 对 不 适 应 生 产 力 发 展 的 生 产 关 系 进 行 调 整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 铁 农 具 和 牛 耕 的使 用 和 推 广 , 使生产力得 到提高 , 大 量 私 田被 开 垦 出 来 。井 田制 日益 瓦 解 , 土 地私 有 制逐 渐 确立 , 新 兴 地 主 阶 级 出 现, 他们要求 改革 变法 , 确保 土地 私有 , 促 进 生 产 力 发 展 。孝 文 帝改革前的北魏农耕经济 , 土地兼并 现象十分 严重 , 中 原 地 区 由

2014最新选修改革专题二 中国古代改革

2014最新选修改革专题二   中国古代改革

选修改革专题二中国古代改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1.(2013·邢台)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后人一直存有争议。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

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

——《韩非子·和氏》材料二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

‘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

今有法曰:斩首者令为医匠,则屋不成而病不已。

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药也;而以斩首之功为之,则不当其能。

今治官者,智能也;今斩首者,勇力之所加也。

以勇力之所加而治智能之官,是以斩首之功为医匠也。

故曰:二子之於法术,皆未尽善也。

”——《韩非子·定法》材料三大夫曰: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

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

文学曰: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亡……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

——桓宽《盐铁论·非鞅》(1)据材料一、二,概述商鞅变法采取的变法措施。

(5分)韩非子对其措施有何评价?(4分)(2)据材料三,概括大夫和文学对商鞅变法的不同评价,并推测著者桓宽对商鞅的态度。

(6分)2.(2013·银川一中)历史教科书是一般国民普遍历史观的重要来源,代表了一国统治者的史观及立场,是建构民族形象和民族认同的工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文仁孝好学……兴礼乐,定制度,后(北)魏文物(礼乐制度),始有可观。

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宗室勋旧,不悦者多,……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1907年宏文馆出版《中国历史讲义》材料二孝文自鄙胡俗,深慕华风,汉晋以下大改革家也。

论者议其忘强武之旧,习弱靡之风,国势之衰,萌芽于是。

比较分析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比较分析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从政治角度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以选贤任能,奖励军功来改革世卿世禄,以实行俸禄制取代封邑制,以中央集权制来代替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所有这些做法意味着要对旧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北魏凭借武力统一北方,主要靠强大的军事力量来维系政权,各种制度的建设,有许多欠缺和不够完善之处。北魏政权的基层统治实行宗主都护制,激化了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导致北魏社会动荡不安,各地不断发生起义,沉重打击北魏统治,为了巩固统治,孝文帝进行改革。宋朝建立后,统治者吸取唐末藩镇割据导致国家灭亡的教训,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皇帝专制皇权。皇权空前强化,加强了统治,却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削弱
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从经济、政治、军事和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习俗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目的是帮助学生更深入学习三大改革的知识点,强化理解和记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关键字:商鞅变法 ; 北魏孝弟改革 ; 王安石变法 ; 背景 ;内容 ; 特点等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史上三次重大改革,是新课标、考纲必考内容,也是高三备考复习阶段选修一《重大改革回眸》的重点内容。各大改革的背景复杂,容易混淆,若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社会习俗角度分析其历史背景,对于改革内容等理解和记忆,对学生会有很大帮助。
从经济学角度看,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都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进行调整。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生产力得到提高,大量私田被开垦出来。井田制日益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新兴地主阶级出现,他们要求改革变法,确保土地私有,促进生产力发展。孝文帝改革前的北魏农耕经济,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中原地区由于长期遭受战乱,百姓流亡,以致“千里无人烟”。政府控制着大量的荒地,为了恢复发展经济,改革势在必行。北宋初年,政府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很多自耕农沦为佃农,地主采用各种手段隐瞒田产,少交赋税,真正纳税的土地仅占耕地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财税收入锐减,为了解决财政困难,政府不断增加赋税、地租、高利贷。在官府赋税重重盘剥下,农民生活十分困苦,战事连连,频繁的自然灾害,更加重人民的苦难,社会矛盾尖锐,国家贫弱,改革迫不得已。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37: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及王安石变法.doc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37: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及王安石变法.doc

【主干梳理】商鞅变法一、背景:(一)大背景:春秋战国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1)经济:铁器、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生产力,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形成,新兴地主阶级壮大。

(2)政治:诸侯争霸,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崩溃,各国纷纷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

(3)思想:私学的兴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法家思想成为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二)秦国的落后与自强:(1)秦国落后于其他六国,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

(2)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二、目的:①直接目的:富国强兵。

②根本目的:废除旧贵族世袭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三、措施及影响经济措施影响1、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正式废除了井田制,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是秦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对后世影响最深远)。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为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提供了保证;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但奠定了中国抑制商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成为商品经济发展的阻力。

3、统一度量衡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是在经济领域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

政治1、严格什伍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

保证了社会统治秩序,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使秦国的兵源得到了可靠的保证。

2、推行县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3、制定秦律,轻罪重罚有利于变法的彻底执行,加强统治;但过于严苛军事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增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扩大了统治基础。

思想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控制;但极端压制了人民的思想,对于我国文化典籍是一种摧残。

实质是文化专制四、特点:(1)商鞅变法核心内容为“重农”和“法治”。

(2)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

(3)商鞅变法是实行最彻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命题分析】 本题从孝文帝改革中语言改革入 手,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 信息的能力。第(1)题注意从材料中归纳出孝文帝 从历史和鲜卑族自身发展角度分析“一从正音” 的必要性。第(2)题从孝文帝改革的成效及对后世 的影响来分析“陆法言现象”出现的原因。
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的命运为转移。 (3)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
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4)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典例透析预测探究
例1 (2010·高考浙江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北魏孝文帝说)自上古以来及诸经籍,焉有不 先正名而得行礼乎?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若仍旧俗,恐数世之后,伊洛之下复成披发之人。— —《魏书·咸阳王禧传》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答案】 (1)孝文帝认为作为中原(正统)王朝,必须 说汉话;如果不说汉话,又将回到改革前的状态。 (2)陆法言是鲜卑贵族的后裔,撰成一流的汉语言音 韵的专著。他是鲜卑族对汉族文化认同的代表,这 一现象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成效。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新法还同时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了新兴 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 (2)废除井田,奖励耕织。商鞅在全国范围 内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制度。新法 废止“田里不鬻”的原则,准许民间买卖土地 ,承认土地私有权。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3)推广县制,强化中央集权。新法规定,废 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县制。而国君直接任免 官员,则使从地方到中央的政治、经济、军事 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强化了中央集权,体现 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
的徭役杂税 经济的恢复和发 展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措施
内容
历史作用
实行俸禄制,考 缓和了阶级矛盾和民
整顿吏治
核官吏政绩决定 任期,制定惩治
族矛盾。减轻了官吏 对百姓的掠夺,巩固
贪污的办法
了政权
为孝文帝深化改革创
迁都洛阳
公元493年,孝 文帝以“南伐”
为名迁都洛阳
造了条件,有利于中 原地区的经济恢复和 政治稳定,促进了洛 阳的繁盛,使洛阳成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专题: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 和王安石变法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要点整合点拨疑难
1.正确理解商鞅变法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意志。 商鞅变法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突出表 现在其变法的内容上。 (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商鞅新法把官 爵和军功结合起来,增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 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3)历史影响 ①孝文帝通过推行均田制、整顿吏治大大推 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鲜卑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 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对北魏 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③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 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 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 础。
例2 (2010·高考山东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 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2: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 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请回答: (1)据材料1,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 哪些弊端?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全面认识商鞅变法 (1)核心内容是鼓励“农战”和实行“法治”, 既提高了军事作战能力,又增强了国力。 (2)实质是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建立新兴 地主阶级统治,实现富国强兵。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3)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有效、 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的改革。 (4)影响最为深远,不仅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 础,对中国历史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6.全面认识王安石变法
(1)必要性:①社会矛盾的激化(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土地兼并 严重,农民的反抗斗争;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辽、西夏的威胁;改革派与守旧派斗争。②“冗 官”“冗兵”“冗费”出现,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 。 (2)内容:①富国之法:推行均输法、青苗法、 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②强兵之法:整顿军队,推行保甲法、将兵法 、保马法,设军器监等。③取士之法:改革科 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等。

从 旧根制新本度制上,度废建除立为了部挽分救调北整宋生统产治关危系机,
性质不同
是一场封建化 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
的运动
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栏目 导引
类别
比较点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商鞅变法 王安石变法
说明的 问题
(1)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 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2)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3)历史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 变了社会局面,增加了政府收入;解决了冗 兵问题,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定程度上达 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4)特点 ①是一场以“富国强兵”为中心内容的变法。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②王安石变法是统治阶级对封建社会内部矛 盾的局部调整,即调整国家、地主、农民的 关系,是克服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应急措施 ,改革一开始就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 (5)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 ,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 革运动。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3.正确理解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封建社 会取代奴隶社会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商鞅变 法顺应了这一趋势。 (2)商鞅取信于民,执法如山,不惧权贵,以 大无畏的精神将改革进行到底。 (3)商鞅变法的内容符合下层劳动人民的利益 ,深入人心。
5.正确认识孝文帝改革 (1)特点: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 措施全面、影响深远的封建化改革。 (2)成功原因 ①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 原因。孝文帝改革顺应了黄河流域民族融合的 发展趋势,适应了鲜卑等族封建化的要求。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②内容全面,措施得力。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涉及政 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根本上改革 了鲜卑族落后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生活习俗, 有利于巩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③孝文帝的以身作则及改革的坚定信心。孝文帝在 面临重重社会阻力的情况下,毅然进行社会改革。 ④民族融合的社会环境。
为国际性商业城市
栏目 导引
措施
内容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作用
革除旧俗实易改语俗行穿,汉,汉汉改人禁制 服 汉通穿与 , 姓婚胡移 讲 ,服风 汉 与,促 建 方 为 经 发民进 化 隋 济 展族了,唐文奠的北促大化定大魏进一的了融的了统高基合封北和度础,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⑤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被废除。 ⑥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变法本身没有触及社会 的根本问题,没有真正给农民以更大的利益,因 而不可能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也不可能很好地 解决社会的根本矛盾。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7.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比较
类 比较点 别
商鞅变法
王石变 法
直接目的
【答案】 (1)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任 用重科名资历。 (2)教育思想:注重实用。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 ,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应从“破除旧制” 和“采用新法”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栏目 导引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2:陆法言著《切韵》,时俗……皆以法言吴 人而为吴音也……论音韵者二十余家。皆以法言为 首出……法言本代北人,世为部落大人,号步陆孤 氏,后魏孝文帝改为陆氏。
——《苏氏演义》卷上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提示:陆法言是隋代语言学家,《切韵》是一部 关于汉字读音的专门书。) (1)根据材料1及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如何从两个 方面阐述“一从正音”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2,联系材料1所学知识,试分析“陆法 言现象”出现的原因。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4)法家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变法的思想理论 基础。 (5)秦孝公变法图强的决心,以及对商鞅的支 持、重用是变法的后盾。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4.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措施
内容
历史作用
均田制
限制了土地兼并, 将国家控制的土保证了政府的财 地分配给农民,政收入和劳役需 农民要承担一定要,促进了北魏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6)失败原因 ①变法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改革 充满了阻力。 ②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 ③支持变法的组织机构不够健全,赏罚也不 够公正。 ④变法的重要支持力量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 动摇及其去世,使保守派重新得势。
栏目 导引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相 同 点
支持者 变法内容 个人命运
变法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