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节气介绍
小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小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通常出现在7月6日或7日,是夏季的第三个
节气。
小暑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高温酷暑:小暑时节,天气开始炎热,气温逐渐升高,且日照时间加长。
大部分地
区的气温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人们需要注意防暑降温。
2. 降雨增多:小暑时节,随着气温的升高,热空气上升形成云团,降雨的天气逐渐增多,但与夏雨的触顶相比,小暑的雨量较少。
3. 农作物生长:小暑时节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此时作物的生长进入了快速阶段,需要加强浇灌和防治病虫害。
4. 鱼虾盛产:小暑时节,水温逐渐升高,湖泊、江河和海洋中种类繁多的鱼虾开始大
量繁殖产卵,捕鱼和捕虾的收获期也开始了。
小暑节气并没有特定的传统风俗,但在中国乡村,人们有时会在小暑这天举行一些传
统的庆祝活动,如:祭祀祖先、拜神、做风筝、采摘水果等。
此外,还有一些和小暑
相对应的谚语,如“小暑大雨,沙溪冰泮”,意味着小暑时期炎热的天气会有大雨降临,给人们带来一些凉爽。
2023小暑二十四节气时间表

2023小暑二十四节气时间表2023小暑二十四节气时间表小暑时间为:2023年07月07日十六点三十分二十九秒(农历癸卯年五月二十,星期五)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
斗指辛,太阳到达黄经105度,于每年公历7月6-8日交节。
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
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我国多地自小暑起进入雷暴最多的时节。
小暑节气的天气特点小暑时节,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也开始增多。
小暑前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
这个时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征兆。
这预示着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
小暑是入伏的第一天吗?小暑不是入伏的头一天,因为每年入伏的时间并不固定,并且中伏长短也不相同,入伏的第一天一般是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算起。
小暑节气的到来表示夏季时节正式开始,天气开始炎热,但并没有到最热。
三伏天一般出现在小暑至处暑之间。
小暑吃什么水果好草莓夏季是盛产草莓的季节。
食用草莓能促进人体细胞的形成,维持牙齿、骨、血管、肌肉的正常功能和促进伤口愈合,增强人体抵抗力,并且还有解毒作用。
西瓜西瓜不但能清热解毒、除烦止渴,而且能利尿,帮助消化,因此,人们一定要吃些西瓜,特别是从事露天工作或在室内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
梨梨性味甘,微寒。
入肺、胃经。
功效生津润燥,清热化痰。
可用于热病津伤口渴、热痰咳嗽、便秘等症。
它本身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C、D和E。
火龙果火龙果性偏凉,有清热润肺、护嗓止咳的功效。
同时它是一种低脂肪、低热量、高纤维的理想减肥美颜水果。
小暑节气吃什么好怎么养生其实这个时间段由于实在是太过于炎热,所以人们出汗非常的多,消耗大所以又累,其实人们就没什么胃口了,也忽略了对养生,这个养生也是非常的重要的,一、吃三宝古语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已经入伏了,所以人流汗严重,为了补充体力,那当然是要吃好的,所以就有三宝了,黄鳝、蜜汁藕、绿豆芽了解一下!二、吃新的米这个时候有的米已经成熟了,所以吃新米也是不错的选择。
小暑夏季的第5个节气

小暑夏季的第5个节气小暑夏季的第5个节气7月7日,迎来小暑,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1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5个节气,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的夏季。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叫小暑节气。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
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我国民间俗谚有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时节天气炎热,高温高湿,人体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劳累,因此必须密切注意对身体的养护。
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正所谓“春夏养阳”,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
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应按五脏主时,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同时,夏季又是消化道疾病的多发季节,在饮食调养上要改变饮食不节、不洁,以及有所偏嗜的不良习惯。
小暑节气的特点介绍从每年公历的7月7日或8日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
从字义上来讲,“暑”即“热”,说明小暑时气候炎热。
历书中曰:“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于极点,故名也。
”也就是说,此时天气虽然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作“小暑”。
小暑即小热。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而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进入小暑,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
总之,小暑节气的气候特点是天气炎热,降雨增多。
小暑节气的传说晒龙袍“六月六”相传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
小暑是什么季节的节气

小暑是什么季节的节气小暑是什么季节的节气夏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
“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小暑时,斗指辛。
太阳黄经为105°。
天气已经很热,但不到是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
此时,已是初伏前后,因此小暑是属于夏季的节气。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幼鹰由老鹰带领,从鸟巢中飞出来,开始学习飞行博杀猎食的技术。
小暑的气候特点小暑时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这种气候,在我国的很多地区都是符合的。
小暑的景物特点小暑时节的到来,这也就标志着盛夏登场,高温天气也将伴随而来。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一年当中最热的“三伏天”即将来到。
小暑天也给我们带来独有的景色,荷花摇曳,草木青葱,萤火点点,晚风徐来都给我们带来一丝凉意。
萤火虫星星点点,夏季赏荷,雨后山间的瀑布,蜜蜂在沾满露珠的黄花上采蜜,这些都是小暑时的景色特点。
小暑和大暑谁更热在民间有俗语“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相比之下,大暑更热。
“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而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
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一定要做好防晒防暑的工作。
24节气小暑特点介绍

24节气小暑特点介绍小暑是中国农历的第11个节气,通常出现在阳历6月22日左右,标志着夏季的正式开始。
下面将介绍小暑的一些特点。
一、气温高小暑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气温逐渐升高,天气开始炎热。
尤其在午间时分,阳光直射地面,热力迅速积聚。
人们往往感到非常燥热,需要做好防暑降温措施,以免中暑。
二、天空湛蓝小暑时节,由于湿度比较低,大气中的水汽较少,所以天空呈现湛蓝色。
蓝天白云,阳光明媚,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
人们可以在这样的天气中户外活动,涂上防晒霜,享受阳光的温暖。
三、雨水稀少小暑是气候干燥的时期,降雨量相对较少。
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往往降雨稀疏,甚至出现连续干燥的气候。
这对农作物生长和百姓的用水带来一定的困扰。
因此,人们需要注意节约用水,合理安排灌溉和生活用水。
四、雷雨频繁虽然小暑期间降雨量相对较少,但是由于气温高湿度大,空气不稳定,所以雷雨也比较频繁。
尤其是下午的时候,常常会出现雷雨天气。
人们要及时关好门窗,注意防雷防电,避免因此造成的危险。
五、果蔬丰收小暑是夏季农作物生长旺盛的时期,许多水果和蔬菜开始成熟。
比如葡萄、西瓜、哈密瓜、黄瓜等,以及茄子、豆角、黄瓜等,都是夏季的主要时令蔬果。
此时,人们可以尽情享受美味的水果和蔬菜,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
六、防暑降温由于小暑时节气温高,容易引发中暑的危险,人们需要加强防暑降温。
可以选择在室内通风清凉的地方休息,避免上午和下午太阳最强烈的时候外出,避免暴晒。
此外,适当多喝水,清淡饮食、避免辛辣食物,都是保持身体清凉的有效措施。
七、容易爆发传染病小暑时节,气温高湿度大,容易导致细菌滋生,从而引发一些传染病。
比如夏季常见的手足口病、腹泻等,都是因为细菌在这样的环境中繁殖所致。
人们要做好个人卫生,保持环境干燥清洁,同时注意食品的消毒和保鲜。
八、民俗习俗在小暑这一天,中国民间有许多习俗。
比如在一些地方,人们会庆祝丰收,举行各种庙会和节庆活动;还有一些地方会燃放鞭炮,以驱逐邪气和疫病;在江南地区,小暑还有吃糕饼的传统习俗,人们会互相赠送糕点,祝福对方安康健康。
24节气小暑特点介绍

24节气小暑特点介绍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1个节气,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到22日或23日之间,它标志着夏季的中期。
小暑时节,天气开始变得更加炎热,气温日渐升高,炎热的夏季正式来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小暑也有着丰富的民俗习俗和饮食文化,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小暑的特点。
一、气温逐渐升高小暑时节,气温逐渐升高,炎热的夏季开始进入盛夏阶段。
白天的阳光强烈,天气炎热干燥,人们需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准备,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暑热中暑。
二、农作物生长旺盛小暑时节正值夏季农作物生长的黄金期,稻谷、玉米、小麦等作物生长旺盛,农民们开始忙于田间劳作,田间地头一片繁忙的景象。
同时,果蔬类作物也开始成熟,市场上到处都是新鲜的水果蔬菜,供应充足。
三、传统饮食习俗小暑时节,人们会根据季节的特点选择清爽饮食,如凉面、冷面、凉拌菜等,以求清凉舒爽。
同时,人们还会喝一些消暑解渴的饮料,如绿豆汤、荷叶汤等。
在一些地方,还有人吃雪糕、冰淇淋等冰镇食品。
四、戴“盞”习俗在一些地方,小暑时节还有戴“盞”习俗,人们会在小暑这一天戴青盏,希望能够消灾祛病、平安健康。
这一习俗源自民间传说,传说在小暑这一天,地府大门会打开,鬼魂们会来到人间,所以人们需要戴“盞”来避邪驱灾。
五、适合进行凉茶饮品小暑时节,气温升高,人体容易出现口渴、烦躁等症状,适合饮用清凉解暑的凉茶饮品。
在中国的中草药中,有很多具有清热解暑的作用,如菊花茶、薄荷茶、决明子茶等,适合在小暑时节饮用。
六、适合进行户外运动尽管小暑时节气温较高,但是清晨和傍晚时段气温相对较凉爽,适合进行户外运动。
在这个时节,人们可以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进行散步、慢跑、骑行等户外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七、节气与健康在小暑这一时节,由于气候炎热,人们应该特别注意保护身体,防止中暑。
平时要注意适当增加饮水量,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此外,还要注意防晒,避免日晒无度对皮肤造成伤害。
关于小暑节气的含义简介

关于小暑节气的含义简介小暑节气的含义小暑(lesserheat),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公历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
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小暑的天气情况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我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
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后北方冷空气势力仍较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南方暖空气势均力敌,出现锋面雷雨。
小暑时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预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
小暑和入伏是一个意思吗小暑是相对大暑而言,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
每年7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05°时,小暑节气开始。
20XX年小暑是公历20XX年7月7日。
俗话说:“热在三伏”。
我国三伏天气一般出现在夏至后的第28天,即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
中国历法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入伏,其中第一个10天为初伏,初伏最早离夏至20天,最晚30天,小暑离夏至16天。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
而20XX年入伏是7月13日,末伏最后一天是8月21日,共40天。
“小暑过,每日热三分”,小暑节气期间正好赶上入伏,从小暑至立秋这段时间,称为“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时候,民间有“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说法。
大暑小暑处暑区别是什么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
小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习惯

小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习惯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大约在每年的7月7日至9日之间。
小暑时节,已经进入了盛夏季节,气温逐渐升高,特点和风俗习惯如下:1.气温升高:小暑的特点是气温较高,特别是在南方地区,白天气温往往超过30摄氏度,炎热难耐。
人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暑降温,如避免暴晒、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多喝水等。
2.入梅:小暑时节正是梅雨季节的开始。
梅雨季节是指炎热潮湿的环境下,空气中水蒸气过饱和而形成的连续性降水天气现象。
此时,气温高湿度大,易引发雷雨天气,人们要注意防雷电、防洪涝等自然灾害。
3.葛根养生:小暑时节,葛根成熟,被认为具有清暑解热的功效,人们喜食用葛根来消暑解暑。
葛根还被认为有清热解毒、利尿等作用,对于预防疾病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4.防暑降温措施:小暑时节人们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暑降温。
一方面,要选择适宜的衣物和口罩,保护自己免受强烈的阳光暴晒。
另一方面,要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过于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清凉解暑的水果和蔬菜,如西瓜、绿豆、黄瓜、毛豆等。
5.夏日游玩:小暑时节是盛夏季节的开始,人们喜欢到户外进行一些夏日游玩活动。
比如去山里采摘草莓、蓝莓等水果,或者到海滩度假,享受海风的清凉。
人们在小暑节气中,还会趁着天气比较炎热,去泡温泉,以放松心情,缓解疲劳。
6.农事习俗:小暑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期,此时正值禾苗茁壮的时候,需要注重农事管理。
古代农耕社会中,小暑是种植农作物的关键时期,农民们会在这个时候进行田间管理,如及时浇水、中耕除草等,确保庄稼的生长。
7.民俗习惯:小暑时节还有一些特色的民俗习惯。
比如在湖南人们会庆祝“王八节”,民间有吃腊八粥的习惯,以祈求平安与健康。
此外,一些地区还会举行传统的祭祀仪式,如祭拜祖先、祭祀土地神等。
总而言之,小暑是夏季的第一个重要节气,特点是气温升高,梅雨季节开始,人们需要采取防暑降温措施。
小暑时节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如食用葛根养生、夏日游玩、农事管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暑节气介绍
今年的小暑节气从7月7日到7月21日,由于闰四月的关系,今年的小暑并不如往年炎热,入伏也比往年要晚,与五运六气的预测相同,降雨多,空气也有阴寒潮湿的感觉。
湿气盛,天未至热,饮食、起居宜平温燥湿为主,否则易感腹泻、感冒、湿疹等症。
小暑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养生之日,叫“初伏”,今年入伏是7月18日接近大暑,之后每十天是一个伏日。
正是寒性体质调养的大好时机。
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反复感冒、心绞痛、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腹泻、冻疮等。
将这些冬天好发、阳气虚弱的疾病于未发病而阳气旺盛的夏季进行治疗和调养,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到中医院去做三伏贴、三伏灸等治疗。
平和体质小暑饮食小贴士
适宜:冬瓜、丝瓜、薏米、红豆、黑芝麻、芹菜、心里美萝卜、莴笋、空心菜
湿气重,又当热不热,阳气上不来,最容易发生浑身无力、脾胃不合、头身困重等症状,称为夏日伤寒。
宜食暖燥湿,薏米健脾祛湿;冬瓜利水消肿,消暑解毒;黑芝麻补肝肾润五脏;丝瓜除热利肠;莴笋消积下气;空心菜利水清热解毒。
最好就是拿一个保温杯,装一把薏米,一把红豆,用开水闷着,喝它闷出来的淡红色的汤,祛湿减重宜心脾。
可以吃一些辛温发散、清淡辛香的食物,香菜、生姜、心里美萝卜、洋葱、芹菜、茴香、陈皮、胡椒等食物,大多具有发汗、行气、活血、化淤、开胃等作用。
少吃:浓肥(红烧,酱烧,麻辣,内脏,五花肉,肥肠),甜食(点心,饼干,糖果),冰冷
“是月肾脏气微,脾脏独旺,宜减肥浓之物,益固筋骨”。
浓肥之物包括红烧类,水煮类,酱烧类,内脏,五花肉,肥肠等。
孙真人:是月肝气微弱,脾旺,宜节约饮食,远声色。
此时阴气内伏,暑毒外蒸,纵意当风,任性食冷,故人多暴泄之患。
切须饮食温软,不令太饱,时饮粟米(小米)温汤、豆蔻熟水最好。
此月宜减甘味,尤其是糖果、甜点等,一定要节制,长胖和脱发都是拜过度的甜食所赐。
忌吃:韭菜、羊肉、雁肉、羊血、动物肝脏、猪心
《千金方》曰:“勿食韭,令人目昏。
勿食羊肉,勿食野鸭鹜鸟,勿食雁,勿食茱萸,伤人神气。
勿食脾,乃是季月,土旺在脾故也,俱宜戒之。
”《云笈七签》曰:“六月勿食羊血,伤人神魂,少志健忘。
”《千金方》曰:“四季之月土旺时,勿食生葵菜,令人饮食不化,发宿病。
”《遵生八笺》“四季月勿食肝。
”《金匮要略》“夏三月不可食猪心,恐死气犯我灵台耳。
”
平和体质小暑运动小贴士:三伏晨练
一个不下雨的早上,是祛湿气、甩肥肉、长精神、健五脏的最佳时机,到室外运动一下,到公园广场去,自觉或不自觉地加入运动的人们,健步走、跳舞、保健操、玩轮滑、踢毽子、动起来就会有所帮助。
出些汗,让积聚在体内的热气散发出来。
虽然是老调子,但是很有必要再说一次就是出汗后不
要吹风,要立即换掉湿衣服,不要立即洗澡,尤其是冷水澡,会将热气郁闭在内,引发皮肤疾病。
平和体质小暑起居小贴士:晨起听鸟鸣,房间常通风
夏季尽量少睡懒觉,在鸟鸣充耳的清晨起床,可以令一日的精神饱满,不足的睡眠用午睡补充。
天热难耐,用空调一定要常开窗通风,否则长期在密闭空调房中,会有头晕,恶心等“空调病”症状,是因为过滤后的空气中负离子显著减少,而阳离子过多所致。
老人、小孩尤其注意避免过冷,或风扇直吹。
平和体质小暑情绪小贴士:嬉笑养心肺
夏气应心,常怀适当的喜悦之情,不仅可以养心,还能养肺。
有“常笑宣肺”的说法,笑能使肺扩张,人在笑中还会自然地进行深呼吸,增加血液中含氧量。
常听听相声,笑话,或者看看3岁以下毫无心机的小朋友的嬉笑玩闹,都是夏日的养心之道。
平和体质小暑茶饮小贴士
枸杞防暑茶:将枸杞10克、薄荷3克、五味子12克、菊花6克,放入杯中,冲入300毫升滚水。
加盖闷泡10分钟至味道渗出即可饮用。
此茶能补肺生津、治暑热烦渴。
因为枸杞有补肝肾之功,菊花能散头目风火,尤其适宜常用眼的办公族。
处暑节气介绍
2012年08月23日 1点06分50秒,太阳到达黄经150°,处暑节气开始。
“暑气至此而止矣”,北方已经开始秋意渐浓,南方虽然湿热减少,但还需经受秋老虎的余威。
此时节“肺气独旺,宜养心肝之气,勿大汗”,故,睡眠要充足,性情要平和喜乐,夏季变瘦的人饮食可以增加些鱼、肉、大豆等高蛋白食物。
平和体质处暑饮食小贴士
适宜:银耳、菠菜、西红柿、萝卜、芝麻、冬瓜、藕、鸭肉、蛤蜊、玉米、竹荪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暑热逐渐减少,天气渐渐凉爽,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逐渐减少,空气变得干燥起来,使人感觉到皮肤干涩粗糙,鼻腔干燥疼痛或口燥咽干,大便干结等。
故饮食宜适当多吃些滋阴多汁之品,如银耳、菠菜、西红柿、萝卜、芝麻、冬瓜、藕、瑶柱、梨、葡萄、桂圆、芒果、木瓜等水果。
此节气华南地区雨量较多,湿气仍然较重,要照顾恶湿的脾胃,一些健脾的食物很适合,如鸭肉、蛤蜊、玉米、土豆、莲子、竹荪、黄豆等。
少吃:油炸、烈酒、烧烤、咖喱、火锅、麻辣烫、膨化食品、大蒜、葱、姜、八角
天气凉爽后,很多人胃口大开,一不小心就会多吃,积食成患,所以大鱼大肉、肥甘厚腻的食物要少吃,避免暴饮暴食;同上个节气一样,新姜、菱角、瓜类水果还是要少吃。
另外油炸、烈酒、烧烤之食生湿化热,咖喱、火锅、
麻辣烫、膨化食品等因加入较多的调味料,会助燥伤阴,加重秋燥。
平时炒菜最好少放大蒜、葱、姜、八角、茴香等辛味食品,不利于肺气收敛。
忌吃:肺脏,莼菜,韭菜,鹿肉,獐肉,雁肉、茱萸、生蜜、过硬的面条《金匮要略》曰:“三秋不可食肺。
”《白云忌》曰:“七月勿食莼,上有蠲(ju ān)虫,害人。
勿食韭,损目。
”《千金方》曰:“勿食鹿獐,动气。
勿食茱萸,伤神气。
”孙真人曰:“勿食雁,伤人。
勿食生蜜,令人暴下霍乱。
”《月令》云:“立秋勿食煮饼及水溲饼(过硬的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