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必背古诗文及翻译注释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解释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解释

1、七步诗《三国.魏》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毫)人。

曹植后期的诗歌实际上是他的痛苦培育出来的;大多是慷慨悲壮之音。

现存有《曹子建集》。

2、漉:过滤。

3、鼓:豆豉;煮熟的一种豆制品;可用来调味。

4、萁:豆茎。

5、釜:古代一种煮食器。

6、煎:一种烹饪方法。

[题解]据《世说新语·文学篇》记载:曹丕在争当太子的过程中战胜了曹植;做了皇帝。

有一次;他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作一首诗;如果作不成就要杀头。

曹植应声而作《七步诗》;曹丕听了之后十分尴尬。

此诗是对曹丕企图加害同胞兄弟的控诉;曹植没有被兄长的淫威吓倒屈服;在很短时间内完成的这首诗;巧妙地运用豆和萁的特殊关径流;无情地嘲讽了曹丕的卑鄙行径。

诗中“泣”字;用得十分惨痛;诗人内心的痛苦跃然纸上;感人至深;结尾两句揭示全篇主旨。

这首诗从形式上很像寓言诗;诗中的豆不仅会泣而城能诉;诗中句句咏豆、萁;无不带有象征意义。

[诗译]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总结]前两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

后一句集中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他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2.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词语注释:1.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

2.闲:安静。

3.时:时而;偶尔。

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人称诗佛;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六年级语文古诗词必背注释

六年级语文古诗词必背注释

六年级语文古诗词必背注释六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古诗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也让我们了解到古代文人的情怀和智慧。

以下是一些六年级学生需要必背的古诗词及其注释:1. 《静夜思》- 作者:李白- 注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通过明月和霜的比喻,诗人抒发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2. 《望岳》- 作者:杜甫-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对泰山的壮丽景色的赞美。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3. 《春晓》- 作者:孟浩然- 注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通过春眠、啼鸟、风雨和花落,诗人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和美丽。

4. 《江南逢李龟年》- 作者:杜甫- 注释:这首诗通过与李龟年的重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5. 《江畔独步寻花》- 作者:杜甫-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江边漫步寻找花朵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6. 《赠汪伦》- 作者:李白- 注释:这首诗是李白写给友人汪伦的赠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重和对离别的不舍。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7.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作者:孟浩然- 注释:这首诗通过描绘洞庭湖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张丞相的敬仰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8.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注释:这首诗通过登楼远望,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9. 《绝句》- 作者:杜甫- 注释: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活力的赞美。

六年级下册必背诗词及解析

六年级下册必背诗词及解析

六年级下诗词1、《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2、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3、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4、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5、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6、碛中作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7、陶者梅尧臣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8、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9、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10、客中作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11、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2、前出塞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13、剑客贾岛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14、南园(其六)李贺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15、官仓鼠曹邺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17首详细讲解及欣赏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17首详细讲解及欣赏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17首1、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两日。

古人每逢这节日,前后三天不生火,只吃冷食物,故称“寒食”。

御柳:御苑中的杨柳。

“日暮”两句:据说汉时寒食禁火,朝廷特赐侯家蜡烛。

“传”,挨家传赐。

“五侯”,一说指东汉外戚梁冀一族的五侯。

另一说指东汉桓帝时宦官单超等同日封侯的五人。

斜:读(xi),与“花”“家”押韵。

【简析】这首诗描写宫廷寒食节的情况。

诗人以汉喻唐,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

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

“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

“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

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

所以诗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暮”就是傍晚。

“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

“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

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

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

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读到这里我们就会联想到“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俗语,从而更好地领会诗歌的主题。

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

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2、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全册古诗+译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全册古诗+译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全册古诗+译文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1、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2、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3、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4、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5、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

6、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注释1、《迢迢牵牛星》选自《古十九首》《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卷二九(中华书局1977年版)。

此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2、迢迢(tiáo):遥远。

3、牵牛星: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南。

4、皎皎:明亮。

河汉:即银河。

5、河汉女:银河边上的那个女子,指织女星。

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北。

织女星与牵牛星隔河相对。

6、擢(zhuó):伸出,拔出,抽出。

这句是说,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7、札(zhá)札弄机杼:正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8、弄:摆弄9、杼(zhù):织机的梭子10、终日不成章:是用《诗经·大东》语意,说织女终日也织不成布。

《诗经》原意是织女徒有虚名,不会织布;这里则是说织女因害相思,而无心织布。

11、零:落。

12、几许:多少。

这两句是说,织女和牵牛二星彼此只隔着一条银河,相距才有多远!13、盈盈:清澈、晶莹的样子。

14、脉脉(mò mò):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

六下古诗词+注释+翻译

六下古诗词+注释+翻译

六下古诗词背诵一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注释1、昔:从前,文中指出征时。

2、往:当初从军。

3、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4、思:用在句末,没有实在意义。

5、雨:音同玉,为“下”的意思。

6、雨(yù)雪:下雪。

雨,这里作动词。

7、霏(fēi)霏:雪花纷落的样子。

8、迟迟:迟缓的样子。

译文回想当初我离开的时候,连杨柳都与我依依惜别。

如今回来路途中,却纷纷扬扬下起了大雪。

路途曲折漫长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我心里不觉伤悲起来,没有人会懂得我的痛苦的!二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1、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2、浥(yì):润湿。

3、客舍:旅馆。

4、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5、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译文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三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1、乃:就。

2、发生:催发植物生长。

3、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

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4、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5、野径:乡间的小路。

6、晓:天刚亮的时候。

7、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8、花重(zhòng):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9、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译文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

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四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汇总(附注释+译文)-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汇总(附注释+译文)-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汇总(附注释+译文)(人教版)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①寒食:节令名。

相传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在清明的前一天(或两天)禁止生火,只吃凉食,夜里也禁止点灯。

②春城:暮春时节的长安城。

飞花:落花飘飞。

③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斜:古音xiá,今读作xié,倾斜,不正。

④汉宫: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传递蜡烛。

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⑤轻烟:清淡的烟雾。

五侯:汉桓帝封宦者单超新丰侯、徐璜武原侯、左悺上蔡侯、具瑗东武阳侯、唐衡汝阳侯,五人同日封侯,故世谓之“五侯”,泛指权贵豪门。

【译文】长安城没有一个地方不处处落花飘飞,寒食节皇家花园里的柳枝随东风摇摆不定。

黄昏时候宫里忙着传递蜡烛,清淡的烟雾散入权贵豪门的家里。

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注释】①《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卷二九,此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②迢迢(tiáo):遥远。

牵牛星: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东。

③皎皎:明亮的样子。

河汉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北。

织女星与牵牛星隔河相对。

河汉,即银河。

④擢(zhuó):摆弄的意思。

素:白皙。

这句是说,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⑤札(zhá)札:这是一个象声词。

正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⑥弄:摆弄。

杼(zhù):织布机上的梭子。

⑦章:指布帛上的经纬纹理,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终日不成章:是用《诗经·大东》语意,说织女终日也织不成布。

《诗经》原意是织女徒有虚名,不会织布。

六年级必背古诗词带注释pdf

六年级必背古诗词带注释pdf

六年级必背古诗词带注释pdf1. 《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注释:此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月时,思念家乡的情感。

2. 《望庐山瀑布》-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注释:诗人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瀑布的气势。

3. 《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早晨,诗人在睡梦中被鸟鸣声唤醒,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

4. 《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注释:诗人站在鹳雀楼上,远望黄河入海,表达了登高望远的意境。

5. 《绝句》-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注释: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6. 《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注释:这首诗通过描绘江上雪景,表达了诗人在孤独中的超然心境。

7. 《游子吟》-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注释:这首诗歌颂了母爱的伟大,表达了游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8. 《枫桥夜泊》-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注释:诗人在枫桥夜泊时,听到寒山寺的钟声,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

9. 《题临安邸》- 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注释:诗人通过描写杭州西湖的美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0. 《赠汪伦》-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注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汪伦深厚友情的赞美。

以上是六年级学生必背的古诗词,每首诗都附有注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和背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必背古诗文及翻译注释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

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怎么渡,怎么渡?(最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

注释(1)常记:时常记起。

“难忘”的意思。

(2)溪亭:临水的亭台。

(3)日暮:黄昏时候。

(4)沉醉:大醉。

(5)兴尽:尽了兴致。

(5)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6)回舟:乘船而回。

(7)误入:不小心进入。

(8)藕花:荷花。

(9)争渡:怎渡,怎么才能划出去。

争(zhēng),怎样才能(10)惊:惊动。

(11)起:飞起来。

(12)一滩:一群。

(13)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夏日绝句[ 宋 ] 李清照原文译文对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注释1.人杰:人中的豪杰。

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

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3.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

4.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石灰吟[ 明 ] 于谦原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注释1.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浑:全。

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6.人间:人世间。

墨梅[ 元 ]王冕原文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译文这画仿佛是从我的洗砚池边生长的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笔后淡墨留下的痕迹而没有鲜艳的颜色,因为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在天地之间。

字词注释1.墨梅:用水墨画的梅花。

也有作“淡墨色的梅,是梅花中的珍品”。

2.吾家:我家。

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

3.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一说三国时期是钟瑶年轻的时候练字,经常用家旁边的池子洗毛笔,以致整个池子最后都是墨色了。

一说东晋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这里是化用典故自诩热爱书画艺术、热爱文化。

4.头:边上。

5.个个:朵朵的意思。

6.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

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7.痕:痕迹,留下的印记。

8.流:有流传、流布之意。

有很多版本皆作“留”。

9.清气:所谓的清气,于梅花来说自然是清香之气,但此处也暗喻人之清高自爱的精神,所谓清气就是雅意,就是正见,就是和合之气。

10.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

满:弥漫。

乾坤:指人间天地间。

渔歌子 - [ 唐 ] 张志和原文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翱翔,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

渔翁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不愿回家。

词义注释1.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2.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一说在湖北省黄石市。

3. 白鹭:一种水鸟,头颈和腿都很长,羽毛白色。

4.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5. 箬笠:用竹叶、竹篾编的宽边帽子,常作为雨具,又称斗笠。

箬是一种竹子。

6. 蓑衣:用茅草或是棕丝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用来遮风挡雨的衣服。

7:鳜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十分可口。

8.归:在文中是指回家,字面解释为回。

马诗[ 唐 ] 李贺原文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注释:燕山——山名,在现河北省的北部。

钩——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春日[ 宋 ] 朱熹原文译文对照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sì)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bīn):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景物。

7、等闲:随意。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泊秦淮[ 唐 ] 杜牧原文译文对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

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注释(1)选自冯集梧《樊川文集》卷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lì)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2)泊:停泊。

(3)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4)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称此曲为“亡国之音”。

长相思·山一程[清] 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榆关:山海关。

那畔:那边,指关外。

聒:喧闹,嘈杂。

故园:故乡,家园。

【古词今译】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倒倒水,我随同护驾的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地向山海关进发。

天黑了,营帐中燃起了盏盏灯火,壮丽辉煌。

夜深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营帐外忽然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眠。

同样的寒夜风雪之声,却觉得和家乡截然不同。

声声慢·宋李清照作品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注释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

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译文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

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

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

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家中的后园中已开满了菊花,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静坐窗前独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细雨淋沥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

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醉花阴①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①醉花阴:毛滂创调。

②瑞脑:即龙脑。

一种香料。

③金兽:兽形铜香炉。

④玉枕纱窗:瓷枕纱帐。

瓷白如玉,故美名之。

⑤东篱:指菊圃。

⑥消魂:形容极度愁苦。

翻译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

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①老树昏鸦②,小桥流水人家③,古道④西风⑤瘦马⑥。

夕阳西下,断肠人⑦在天涯⑧。

[1]注释1、天净沙:曲牌名2、秋思:曲题3、枯藤:枯萎的枝蔓。

4、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昏:黄昏,傍晚5、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6、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公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7、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8、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9、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悲伤、流落他乡的游子,因为思乡而愁肠寸断。

10、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2]译文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黄昏时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

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低矮破旧的几间茅屋,愈发显得安谧而温馨。

荒凉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马载着同样疲惫憔悴的异乡游子,在异乡的寒冷、萧瑟的秋风里踌躇而行。

夕阳渐渐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处是归宿?家乡在何方?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能不愁肠寸断!《论语》经典名句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经常温习,不是很快乐吗?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十分快乐而忘记了忧愁,没有感觉到老年将要到来。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对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

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