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重金属镉污染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水稻根系对镉胁迫的反应及其机制研究

水稻根系对镉胁迫的反应及其机制研究

水稻根系对镉胁迫的反应及其机制研究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受环境污染的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镉是一种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可以通过空气、水和土壤传播而污染水稻种植区域。

因此,了解水稻对镉胁迫的反应和机制对水稻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镉胁迫对水稻的影响镉是一种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对水稻生长和发育有很大的影响。

水稻的根系是直接暴露在土壤中的部分,因此,对于镉胁迫反应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水稻根系上的。

1. 影响水稻生长和生理特性镉胁迫会抑制水稻的生长,导致植株形态退化,叶片发黄,叶面积减小。

同时,镉胁迫还会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降低植株的光合效率和呼吸能力,导致光合产物的积累减少,进而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2. 损伤水稻根系镉胁迫会导致水稻根系的生长和发育异常,甚至引发根系失活。

此外,镉可以积累在根系中,导致根系系统被镉毒性损伤,进而影响水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二、水稻根系对镉胁迫的反应为了适应镉胁迫环境下的生长,水稻根系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反应来应对镉的胁迫。

1. 吸收镉和转运镉水稻根系可以通过调节镉在根系中的吸收和转运,减少镉对整个植株的毒性损害。

对于水稻根系而言,吸收镉的途径主要包括根壁吸附和离子通道吸附两种途径,而转运镉的途径主要包括根系内转运和整个植株的转运两种途径。

2. 激活抗氧化防御系统水稻根系可以通过激活抗氧化防御系统来减轻镉胁迫对植株的毒性影响。

抗氧化防御系统包括一系列酶和非酶抗氧化物质,在应对镉胁迫时,它们可以主要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减轻细胞膜氧化损伤和维持细胞内电路平衡等途径减轻镉胁迫对植株的毒性损害。

3. 激活细胞壁改建和金属离子胁迫响应机制水稻根系可以通过激活细胞壁改建和金属离子胁迫响应机制来适应镉胁迫环境。

细胞壁改建可以促进细胞壁的合成和组装,增强植物细胞壁的硬度和稳定性,从而减少镉对细胞壁的损害。

而金属离子胁迫响应机制可以促进细胞内金属离子的转运和定位,从而维持细胞内金属离子的平衡。

水稻对重金属镉和铅的吸收和运转及栽培环境的影响研究

水稻对重金属镉和铅的吸收和运转及栽培环境的影响研究

水稻对重金属镉和铅的吸收和运转及栽培环境的影响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水稻对重金属镉(Cd)和铅(Pb)的吸收和运转机制,以及栽培环境对这些过程的影响。

水稻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镉和铅是两种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它们在水稻田中的积累和转运对水稻的生长、产量和品质产生显著影响,同时也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因此,探究水稻对这两种重金属的吸收、转运机制以及环境因子对这些过程的影响,对于保障水稻安全生产、降低重金属污染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从水稻对重金属镉和铅的吸收和转运机制入手,分析水稻根部对重金属的吸收、茎部对重金属的转运以及籽粒对重金属的积累等过程。

本文还将探讨土壤pH、土壤有机质、灌溉水质等栽培环境因素对水稻重金属吸收和转运的影响。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因素,本文旨在为减少水稻对重金属的吸收和积累提供理论依据,为水稻安全生产和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指导。

二、水稻对重金属镉和铅的吸收机制水稻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对环境中重金属的吸收和转运机制一直是环境科学和农业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特别是镉(Cd)和铅(Pb)这两种常见的重金属,由于其在环境中的广泛存在和潜在的生态风险,对水稻生长和产量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研究水稻对重金属镉和铅的吸收机制,对于理解重金属在水稻体内的分布、积累和转运规律,以及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和降低重金属污染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重金属镉和铅在水稻体内的吸收主要发生在根部。

根系通过主动运输或被动扩散的方式,将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吸收进入根细胞。

其中,主动运输通常涉及到特定的转运蛋白,这些转运蛋白能够识别并转运重金属离子。

被动扩散则是指重金属离子顺浓度梯度进入根细胞,这一过程通常不需要额外的能量供应。

吸收进入根细胞的重金属离子,一部分会被细胞内的螯合剂(如谷胱甘肽、植物螯合肽等)结合,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从而降低其对细胞的毒性。

土壤有毒重金属镉毒害及镉低积累型水稻筛选与改良

土壤有毒重金属镉毒害及镉低积累型水稻筛选与改良

2004年第2期胡培松土壤有毒重金属镉毒害及镉低积累型水稻筛选与改良作者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310006。

收稿日期:2003-12-18一、土壤中镉及对动植物的毒害作用据有关资料,1980年全国工业“三废”污染农田266.7万hm 2,1988年增加到666.7万hm 2,而1992年全国遭受不同程度污染的农田面积已达1000万hm 2,目前我国污灌总面积的45%土壤受到污染,每年损失粮食120亿k g 。

而镉、汞、铅、砷、铬这些重金属对人类和动植物具有强毒害作用,在某些地区已成为危害最严重的农田污染物之一。

其中镉(Cd )污染问题最为突出,全国约有1.3万hm 2耕地受到镉的污染。

1.土壤中镉与作物安全生产的土壤Cd 临界浓度镉主要以硫化物形式存在于锌、铅、铜矿中,天然淡水中的镉主要同有机物呈配位状态存在,水体的镉污染主要来自铅锌矿的选矿废水和电镀、碱性电池等工业的废水排入地表或渗入地下引起的。

镉排入水体以后,可被水体中的河流底泥、腐殖质和悬浮物等颗粒物所吸附。

水体中的Cd 2+可与OH -、C l -、SO 42-等无机配体配位,也可能与腐殖质等有机物配体配位。

一般的河水中[C l -]≥10-3m ol ・L -1,Cd2+主要形成CdC l2-、CdC l3-、CdC l42-各种配位形态。

若水体中不存在S2-,可能形成Cd (OH )2和CdCO 3沉淀。

在碱性较强时可能出现Cd (OH )2和Cd (OH )3-形态,而在p H <7时Cd (OH )2和CdCO 3溶解度是很高的。

当水体中有S 2-时,在较宽p H 值范围内形成CdS 。

在世界范围内,土壤中Cd 含量为0.01~2m g /k g ,平均0.035m g /k g (许嘉林等,1995),我国土壤Cd 含量为0.017~0.333m g /k g (孟凡乔,2000)。

土壤中Cd 主要以溶液态(存在于土壤溶液中)、吸附态(被土壤粘粒吸附)、络合态(与C l -、NH4+、腐殖酸等络合)以及可能的矿物态等形式存在。

宜昌市水稻种植中重金属镉污染情况调查

宜昌市水稻种植中重金属镉污染情况调查
在仪器的最佳条件下,连续测定试剂空白 20 次, 用得出的 20 次空白值标准偏差的 3 倍除以标准曲线的 斜率计算检出限为小于 0.001 mg·kg-1、20 次空白值标 准偏差的 10 倍除以标准曲线的斜率计算定量限为小于
0.003 mg·kg-1。 1.2.7 质控样
称取湖南大米生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GBW10045 (GSB-23)0.421 9 g 与样品一起处理,定容至 10 mL, 稀释 2 倍后检测值为 3.777 μg·L-1,计算得镉含量为 0.179 mg·kg-1,与给定值(0.19±0.02)mg·kg-1 相符。
镉是世界公认的对人体有毒有害的重金属元素, 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通过农作物的根系吸收,最终 累 积 在 农 作 物 的 不 同 部 位。 环 境 中 的 镉 可 通 过 呼 吸 吸 入、 皮 肤 接 触、 饮 食 等 多 种 途 径 进 入 人 体, 其 中 通 过 饮 食 摄 入 是 镉 进 入 人 体 的 主 要 途 径。 在 我 国 的 饮 食 结 构 中, 稻 米 是 城 乡 居 民 日 常 消 费 的 主 要 粮 食 作 物, 水 稻 对 镉 的 耐 受 力 强, 也 是 极 易 吸 收 和 富 集 镉 的 粮 食 作 物, 因 此 有 必 要 对 稻 谷 中 的 镉 含 量 进 行 调查 [1]。
自习近平总书记 2018 年 4 月视察湖北省以来,湖 北省宜昌市将创建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作为当前的重 要任务。在环境治理的大潮中,宜昌市土地状况明显 好转,但生态修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关于修复后的 土地对农作物的影响,鲜有研究。本试验在湖北省宜 昌市水稻种植区采集了 351 份晚籼稻谷样品、100 份 灌溉用水样品,对样品中的镉含量进行研究,对不同 地区不同品种的稻米中的镉含量进行初步了解,旨在 评价环境的修复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为粮农选择合适 的种植品种、提升本地粮食整体品质提供参考。

重金属污染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重金属污染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重金属污染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等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自然环境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其中,重金属污染是环境问题中的一大难题。

重金属具有毒性较强且不容易降解的特点,进入土壤和水体后,容易被水稻这种灵敏之物吸收,从而影响水稻生长,甚至危害人类健康。

针对这种情况,科学家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通过分析重金属在水稻中的积累机制和影响生长机制,来减轻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水稻是全球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更是中国等亚洲国家的重要粮食作物。

然而,由于人类的活动,水稻生长环境中含有的重金属元素也越来越多。

重金属的污染不仅会破坏水稻生长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也会通过根部进入水稻体内,堆积在植物器官内,影响其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

重金属元素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重金属污染会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

比如,与频繁使用化学肥料相比,长期使用含有铅、镉等重金属元素的化肥,易使水稻体内铅、镉等元素积累过多,产生毒害作用,影响水稻根系、幼芽等特征,进而抑制水稻生长发育。

此外,重金属元素还会影响水稻叶片的光合作用和植株的抗性。

重金属元素在水稻中的积累机制重金属元素积累在水稻体内的机制是多样的。

首先,重金属元素与肥料、污泥等直接联系,被带入水稻生长环境中,其中包括栽培土壤、施肥、灌溉、排放等。

其次,重金属元素还会通过水体污染,被吸收到秸秆、稻壳和水稻植株中。

最后,土壤微生物造成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也是重金属元素在水稻体内积累的重要原因。

之所以这种过程会对重金属元素累积起作用,是因为微生物可以增强重金属元素与根系间的接触,并更容易地在水稻体内聚集。

重金属元素影响水稻生长的机制重金属元素影响水稻生长的机制是多样的。

首先,重金属元素可以抑制水稻根部吸收养分的能力,进而影响水稻的营养代谢,造成枯死现象。

其次,重金属元素的积累过程容易造成机体内的重金属元素与抗氧化系统的不良兼容。

在这种情况下,重金属元素可以激发水稻产生更多的自由基分子,从而影响其代谢、内部结构和细胞系统的正常生长。

水稻重金属镉污染研究综述

水稻重金属镉污染研究综述

水稻重金属镉污染研究综述镉Cadmium,Cd是一种毒性极强的重金属元素,也是人体和植物非必需元素;Cd由于其在环境中具有很强的迁移转化特性及对人体的高度危害性而被列为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重点关注的5大重金属污染元素之一孙聪,2014;镉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会对人体肾、肺、肝、睾丸、脑、骨骼及血液系统等产生损伤,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癌变;镉过量会抑制植物的生长;水稻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全国约有65%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稻米的安全品质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目前水稻生产正受到镉污染土壤的严重威胁孟桂元,2015;与其它重金属元素相比,镉Cd对水稻显示出更大的毒性,镉的活性较强,容易被水稻吸收和富集,可以在不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的情况下积累较高含量的镉,重金属Cd通过灌溉在土壤中累积,且主要累积在0-20cm表层土壤姜国辉,2012,经过根、茎、叶的吸收,最终迁移到稻米中,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受镉污染的农田面积已超过20万hm2,每年生产镉含量超标的农产品达亿kg杨双,2015,由于重金属污染导致的粮食每年减产1000多万t,受污染粮食多达1200多万t,经济损失达200多亿元;如在湖南安化县境内的某铀矿区,每年因污灌带入农田的镉达2-3kg/hm2,使近40km2的农田受到不同程度污染;严重危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贺慧,2014;目前土壤镉污染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李启权,2014;国内、外关于土壤Cd污染对水稻的生态风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水稻对Cd的富集机理、Cd在土壤-水稻系统迁移转化的根际过程及分子机理与遗传规律、Cd 诱导胁迫的生理生化特征及Cd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等;1、不同水稻对Cd的富集机理大量研究表明,由于遗传特性的不同,水稻对镉的吸收存在着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水稻的不同类型之间,也表现在不同品种之间;李坤权等研究表明,水稻糙米中的镉浓度与水稻类型有关,即籼型>新株型>粳型李坤权,2003;李正文等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江苏省目前栽种的57个水稻品种,揭示了杂交稻Cd吸收极显著高于常规稻李正文,2003;徐燕玲等认为,在低污染水平土壤上,水稻对Cd的累积品种间存在一定的稳定性,而水稻类型间Cd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按照水稻类型来筛选是不可行的,应针对品种来筛选并对筛选出来的稳定的品种进行重点研究徐燕玲,2009;孙聪研究发现,不同水稻品种对土壤中Cd毒性胁迫有显著性差异,虽然Cd属于非必需元素,但不同水稻品种对低剂量Cd表现出不同的刺激效应;经过Burr-III模型的计算得到基于保护95%水稻品种的土壤中Cd50%抑制浓度值HC550%为·kg-1孙聪,2014;孟桂元以湘中地区主要栽培的26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镉胁迫L对不同水稻品种种子萌发及根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镉胁迫对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影响不显著,对种子活力指数及根芽生长具有显著影响;镉胁迫对根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对芽的抑制;不同品种对镉胁迫的耐性存在较大差异孟桂元,2015;刘侯俊研究东北地区水稻生长、籽粒产量和Cd 在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土壤中添加Cd后,多数水稻籽粒产量和植株总生物量下降,只有少数品种籽粒产量和生物量有所上升;Cd在水稻植株中的含量遵循根系>茎叶>颖壳>籽粒的规律刘侯俊,2011;张锡洲比较水稻亲本材料的镉耐性差异,筛选镉低积累水稻种质资源,为水稻镉安全品种Cd-safecultivars,CSCs的培育提供遗传材料张锡洲,2013;2、Cd在土壤-水稻系统迁移转化的根际过程及分子机理与遗传规律土壤中的重金属镉首先被根系吸收,再经木质部装载向地上部转运,并在各组织中沉积;籽粒的大部分镉来自于此,还有少部分则经剑叶的“再活化”后由韧皮部运至颖果;水稻籽粒富集镉的基本过程是:1根系吸收和在木质部进行加载,完成根系对镉的吸收和由根系到地上部的转运;2茎节中微管间的定向转运分配,完成镉在地上部运输的定向转运;3叶片中的镉通过韧皮部的再转移王凯,2014;肖美秀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镉在水稻体内的分配规律,发现Cd 在水稻体内各器官的分配规律是:根>>茎>鞘>叶>稻米;水稻品种的镉耐性与其吸收镉相对较少或向地上部运输比例较低有关肖美秀,2006;相对于根系对镉的活化和吸收过程,木质部的装载和运输作用被认为是水稻根系、茎鞘和籽粒镉积累量的决定因素,而韧皮部的输入则对糙米中镉含量起到支配作用;水稻对镉吸收、转运和积累的特殊生理模式,决定了水稻各部位中镉含量的基本分布规律是根系>茎叶>籽粒,其中根系中的镉含量是茎叶中的100倍,糙米中的1000倍朱智伟,2014;王晓娟揭示了Cd2+转运途径及其调控机制,Cd2+通过共质体和质外体途径穿过根部皮层进入木质部的过程中,大部分在皮层细胞间沉积,少部分抵达中柱后转移到地上部分王晓娟,2015;李彬盆栽实验结果表明,四种铁盐处理均能影响土壤砷锑镉的形态转化李彬,2014;张红振采用多元回归模型的方法,基于土壤镉含量和土壤pH预测作物可食部分镉含量,结果表明回归模型对作物可食部分镉含量的预测效果明显优于富集系数中位值;回归模型95%预测上限对作物可食部分镉含量的保守预测优于富集系数90分位值,土壤pH显著影响作物对镉的吸收张红振,2010;于辉的研究中发现,水稻对镉的积累具有基因型依赖,随着营养液中镉浓度的升高,水稻根和叶亚细胞镉含量显著上升,大部分镉积累在细胞壁FⅠ和细胞可溶部分FⅢ.高镉积累品种“珍桂矮”根和叶中可溶部分镉含量显著高于低镉积累品种“广源占“于辉,2008;胡林飞研究发现不同基因型水稻根际分泌物对供铁水平的响应差异与植株对镉的吸收有一定关系;在缺铁处理中,水稻根系有机酸分泌的量较供铁处理都有显著的增加,植株对重金属镉的积累量也较供铁处理有显著的增加,但地上部分和根部干重较供铁处理有所下降胡林飞,2012;日本冈山大学使得存在于水稻根的外皮以及植株中心部位的“Nramp5”基因不发挥作用,然后把水稻种植到受镉污染的土壤中;收获的稻谷中镉的含量不到普通水稻的十分之一刘艳芳,2012;3、Cd诱导胁迫的生理生化特征姜国辉通过桶栽土培水稻试验研究不同浓度镉水灌溉对土壤及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Cd主要累积在5-20cm土层,灌溉水中的重金属Cd的浓度应该控制在0.20mg/L以下姜国辉,2012;张国君揭示了水稻钙调蛋白调控镉耐性的分子机制,发现水稻的互作蛋白在镉胁迫下能够使钙调蛋白保持活性且表达量上调,从而表现出对镉的耐性张国君,2013;熊维亮发现高浓度的镉对根的生长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高浓度的镉对水稻根的平均直径也有较大的影响熊维亮,2010;在镉胁迫下水稻品种汕优63和日本晴表现出不同的耐受能力,但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根系镉积累量均表现降低的趋势;镉胁迫影响水稻根系能量代谢类蛋白质、物质合成和运输蛋白质及抗逆蛋白质的差异表达,从而将细胞的重金属镉排除张文凤,2012;肖清铁探讨水稻根系对镉胁迫的分子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在镉胁迫下水稻PI312777和IR24根系有18个蛋白质发生了差异表达,其中的12个得到MALDI-TOF/MS鉴定肖清铁,2015;龙小林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镉胁迫下,籼稻CG132R和粳稻粳925在不同生育期对重金属镉的吸收和积累及其镉的分布和转移规律,结果表明,镉由水稻根部向地上部转移能力表现为分蘖期>成熟期;镉在植株内分配表现为根>茎>叶>糙米>谷壳,根是水稻吸收和积累镉的主要器官龙小林,2014;江巧君以镇稻88和Ⅱ优107两个不同基因型水稻为材料,采用两年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有机肥对水稻镉吸收及分配的影响;结果显示:镉胁迫·kg-1下,水稻各器官的镉含量以及根系镉分配比例增加,穗的镉分配比例减少;有机肥对不加镉处理的营养器官镉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籽粒镉含量略降低,但影响不显著江巧君,2013;4、Cd污染土壤的修复手段戴佰林研究发现采用新工艺对重金属污染稻谷中Cd含量具有良好的减量效果,普遍可使稻谷中重金属Cd含量降低50%左右,其中最高值可达%戴佰林,2015;杨双研究发现10%NaOH预处理对稻秆中的镉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AA预处理后稻秆残渣中镉含量降低了80%以上,说明PAA具有去除稻秆中镉的作用杨双,2015;贾乐研究了秸秆还田对镉污染农田土壤中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2种镉污染土壤的pH值;镉污染水稻土上还田玉米和菜豆秸秆显著提高了土壤中醋酸铵提取态镉和DTPA提取态镉含量贾乐,2010;李剑睿发现与常规管理、湿润灌溉处理相比,长期淹水处理的稻米镉含量分别降低了%和%;不同施加剂量的坡缕石、腐殖酸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效态镉含量,稻谷生物量不同程度增加,稻米镉含量显著下降,合理的农艺调控技术措施联合土壤钝化处理,可使稻米镉含量降至国家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kg-1以下李剑睿,2015;为了解决镉超标精米的利用问题,傅亚平研究得出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3%;在此条件下,大米粉中镉的脱除率达%,在发酵后的大米粉中,镉的残留量为kg,低于国家限量标准kg傅亚平,2015;张振宇发现生物炭施用于土壤后,不但可以通过抑制镉的运输量来涫减水稻镉库器官糙米对镉的积累,还可以通过相对增加水稻籽粒镉库的容量进而使籽粒中镉含量下降张振宇,2013;代允超发现在对镉污染的酸性土壤改良上,石灰好于有机质,而对镉污染的中性和碱性土壤改良上,有机质则好于石灰代允超,2014;为获得稻田土壤镉污染修复的微生物,周丽英采用培养基加镉平板法,从水稻根际土壤分离耐镉细菌;分离得到的3株菌株具有较强镉耐性和镉吸收能力,将为稻田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修复提供重要微生物资源周丽英,2012;于玲玲通过田间试验,利用不同吸镉特性的油菜与水稻轮作,研究表明:在镉污染农田土壤上,2个不同吸镉特性的油菜品种籽粒的产量没有显著性差异,通过品种筛选可以实现镉污染农田土壤的作物安全生产于玲玲,2014;另外,还有学者研究了土壤中镉对人体的影响,如崔岩山研究发现通过口部无意摄入土壤中镉的对人体并没有很高的风险.但当土壤中镉含量较高,同时其具有很高的生物可给性,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很大的风险崔岩山,2010;一些学者研究了镉的来源和分布特征,如李启权对成都平原崇州市平原区农地土壤镉含量特征及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镉含量在~·kg-1之间,平均为·kg-1,高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10%;研究区土壤镉总体上处于中等程度的潜在生态风险,对人体的致癌风险尚处于可接受的范围李启权,2014;赵晓军通过对国内外土壤重金属镉标准限值和我国土壤镉背景值的研究,给出了全国各省级行政区域土壤表层镉背景含量范围值和部分土壤类型镉背景含量范围值赵晓军,2014;在镉污染的历史重建上,赵传冬采用河漫滩沉积物分层采样技术和同位素测年技术,初步恢复了研究区Cd等重金属元素沉积和污染的地球化学历史,对研究区Cd等重金属元素异常的未来演变趋势进行了预警预测赵传冬,2008;参考文献1孙聪, 陈世宝, 宋文恩,等. 不同品种水稻对土壤中镉的富集特征及敏感性分布SSDJ. 中国农业科学, 2014, 4712:2384-2394.2孟桂元, 唐婷, 周静,等. 不同水稻品种种子萌发及根芽生长的耐镉性差异研究J. 杂交水稻, 2015, 305:65-69.3姜国辉, 周雪梅, 李玉清,等. 不同浓度镉水灌溉对土壤及水稻品质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2, 265:264-267.4杨双, 张长波, 王景安,等. 富镉水稻秸秆纤维素酶解效率的研究J.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56:28-31.5贺慧, 陈灿, 郑华斌,等. 不同基因型水稻镉吸收差异及镉对水稻的影响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 20142:211-215.6李启权, 张少尧, 代天飞,等. 成都平原农地土壤镉含量特征及来源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4, 335:898-906.7李坤权, 刘建国, 陆小龙, 等. 水稻不同品种对镉吸收及其分配的差异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3, 225:529-532.8李正文, 张艳玲, 潘根兴, 等. 不同水稻品种籽粒Cd、Cu 和Se 的含量差异及其人类膳食摄取风险J. 环境科学, 2003, 243:112-115.9徐燕玲, 陈能场, 徐胜光, 等. 低镉累积水稻品种的筛选方法研究: 品种与类型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87:1346-1352.10刘侯俊, 梁吉哲, 韩晓日,等. 东北地区不同水稻品种对Cd的累积特性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02:220-227.11张锡洲, 张洪江, 李廷轩,等. 水稻镉耐性差异及镉低积累种质资源的筛选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 2111:1434-1440.12王凯, 徐世龙, 杨远柱. 水稻镉吸收与转运机理研究进展C2014:926-930.13朱智伟, 陈铭学, 牟仁祥,等. 水稻镉代谢与控制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学, 2014, 4718:3633-3640.14肖美秀, 林文雄, 陈祥旭,等. 镉在水稻体内的分配规律与水稻镉耐性的关系J.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22:379-381.15王晓娟, 王文斌, 杨龙,等. 重金属镉Cd在植物体内的转运途径及其调控机制J. 生态学报, 201523:7921-7929.16李彬. 铁盐影响水稻土砷锑镉形态及有效性的化学机制研究D. 广西大学, 2014.17张红振, 骆永明, 章海波,等. 土壤环境质量指导值与标准研究Ⅴ.镉在土壤-作物系统中的富集规律与农产品质量安全J. 土壤学报, 20104:628-638.18于辉, 杨中艺, 杨知建,等. 不同类型镉积累水稻细胞镉化学形态及亚细胞和分子分布J.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1910:2221-2226.19胡林飞. 两种基因型水稻根际微域中重金属镉形态差异及其有效性研究 D. 浙江大学, 2012.20刘艳芳. 日本培育出几乎不吸收镉的水稻J. 福建农业, 20123:42-42.21姜国辉, 周雪梅, 李玉清,等. 不同浓度镉水灌溉对土壤及水稻品质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2, 265:264-267.22张国君. 水稻钙调蛋白对镉胁迫的分子响应D. 福建农林大学, 2013.23熊维亮. 镉对水稻材料根边缘细胞的影响及其在根、芽细胞壁上的分布D. 四川农业大学,2010.24张文凤. 镉胁迫下水稻根系GST蛋白质互作及差异表达蛋白质的分析D. 福建农林大学, 2012.25肖清铁, 王经源, 郑新宇,等. 水稻根系响应镉胁迫的蛋白质差异表达J. 生态学报, 2015, 3524:8276-8283.26龙小林, 向珣朝, 徐艳芳,等. 镉胁迫下籼稻和粳稻对镉的吸收、转移和分配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14, 282:177-184.27江巧君, 周琴, 韩亮亮,等. 有机肥对镉胁迫下不同基因型水稻镉吸收和分配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3, 321:9-14.28戴佰林. 重金属污染水稻中镉的减量化控制技术研究D. 湖南工业大学, 2015.29杨双, 张长波, 王景安,等. 富镉水稻秸秆纤维素酶解效率的研究J.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56:28-31.30贾乐, 朱俊艳, 苏德纯. 秸秆还田对镉污染农田土壤中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 2910:1992-1998.31傅亚平, 廖卢艳, 刘阳,等. 乳酸菌发酵技术脱除大米粉中镉的工艺优化J.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316:319-326.32张振宇. 生物炭对稻田土壤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D. 沈阳农业大学, 2013.33代允超, 吕家珑, 曹莹菲,等. 石灰和有机质对不同性质镉污染土壤中镉有效性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4, 333:514-519.34周丽英, 叶仁杰, 林淑婷,等. 水稻根际耐镉细菌的筛选与鉴定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205:597-603.35于玲玲, 朱俊艳, 黄青青,等. 油菜-水稻轮作对作物吸收累积镉的影响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41:1-6.36崔岩山, 陈晓晨. 土壤中镉的生物可给性及其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评估J. 环境科学, 2010, 312:403-408.37李启权, 张少尧, 代天飞,等. 成都平原农地土壤镉含量特征及来源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4, 335:898-906.38赵晓军, 陆泗进, 许人骥,等. 土壤重金属镉标准值差异比较研究与建议J. 环境科学, 2014, 354:1491-1497.39赵传冬, 陈富荣, 陈兴仁,等. 长江流域沿江镉异常源追踪与定量评估的方法技术研究:以长江流域安徽段为例J. 地学前缘, 2008, 155:179-193.。

水稻重金属镉的吸收、转运和积累特性研究

水稻重金属镉的吸收、转运和积累特性研究

水稻重金属镉的吸收、转运和积累特性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镉(Cd)作为一种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对环境和生物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水稻作为全球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来源,其对重金属镉的吸收、转运和积累特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水稻对重金属镉的吸收、转运和积累机制,以期为降低稻米中镉含量、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文章首先介绍了重金属镉的来源、分布及其对环境和生物的危害,特别是对水稻生长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随后,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水稻对镉吸收、转运和积累的研究现状,包括水稻对镉的吸收机制、转运途径、积累部位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文章重点分析了水稻根系对镉的吸收过程、镉在水稻体内的转运途径和机制,以及镉在稻米中的积累规律和影响因素。

通过综合分析已有研究成果,文章提出了降低稻米中镉含量的可能途径和措施,包括改良水稻品种、优化种植环境、调整施肥方式等。

本文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水稻对重金属镉的吸收、转运和积累特性,揭示稻米中镉含量形成的机理,以及制定有效的稻米镉污染防控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推动水稻重金属污染防控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二、水稻对重金属镉的吸收特性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对重金属镉(Cd)的吸收特性一直是环境科学和农业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Cd是一种非必需且有毒的重金属元素,其在环境中的积累会对水稻生长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威胁到人类健康。

因此,研究水稻对Cd的吸收特性对于控制水稻中的Cd含量、保证稻米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水稻对Cd的吸收主要通过根系进行,根系能够直接与土壤中的Cd接触并吸收。

Cd进入根系后,一方面可以通过木质部运输到地上部,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再分配。

水稻对Cd的吸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土壤中的Cd浓度、土壤pH值、土壤质地、水稻品种以及水稻生长阶段等。

连云港市郊区稻田土壤与水稻重金属镉含量分析

连云港市郊区稻田土壤与水稻重金属镉含量分析

连云港市郊区稻田土壤与水稻重金属镉含量分析摘要以取自连云港市郊区的24个水稻样品和24个对应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分析重金属元素镉的含量。

结果表明:连云港市郊区稻田土壤重金属镉含量未见明显不同;水稻不同器官镉含量分布规律是根>茎叶>稻壳>糙米;生育期短的水稻品种植株中镉含量高于生育期长的品种。

Abstract 24 rice samples and 24 corresponding soil samples which were obtained from the suburbs of Lianyungang City were used to analyze cadmium cont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admium content had no obvious difference among the paddy soil samples of suburb in Lianyungang City,the distribution law of different organs of cadmium content of rice was:root>stem leaf>rice husk>brown rice,the cadmium content of the rice with short growth period was higher than the rice with long growth period.Key words rice;soil;heavy metal;cadmium;Lianyungang Jiangsu;suburb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会严重影响植物机体功能,在食物链中的生物富集极具危险性。

镉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重金属元素,对植物显示出比其他重金属更大的毒性。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稻田重金属镉污染不仅导致水稻生长发育受阻,产量下降,更为严重的是有毒元素镉在水稻体内大量累积,并通过食物链传递,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重金属镉污染研究综述镉(Cadmium,Cd)是一种毒性极强的重金属元素,也是人体和植物非必需元素。

Cd由于其在环境中具有很强的迁移转化特性及对人体的高度危害性而被列为《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重点关注的5大重金属污染元素之一(孙聪,2014)。

镉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会对人体肾、肺、肝、睾丸、脑、骨骼及血液系统等产生损伤,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癌变。

镉过量会抑制植物的生长。

水稻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全国约有65%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稻米的安全品质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目前水稻生产正受到镉污染土壤的严重威胁(孟桂元,2015)。

与其它重金属元素相比,镉(Cd)对水稻显示出更大的毒性,镉的活性较强,容易被水稻吸收和富集,可以在不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的情况下积累较高含量的镉,重金属Cd通过灌溉在土壤中累积,且主要累积在0-20cm表层土壤(姜国辉,2012),经过根、茎、叶的吸收,最终迁移到稻米中,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受镉污染的农田面积已超过20万hm2,每年生产镉含量超标的农产品达14.6亿kg(杨双,2015),由于重金属污染导致的粮食每年减产1000多万t,受污染粮食多达1200多万t,经济损失达200多亿元。

如在湖南安化县境内的某铀矿区,每年因污灌带入农田的镉达2-3kg/hm2,使近40km2的农田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严重危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贺慧,2014)。

目前土壤镉污染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李启权,2014)。

国内、外关于土壤Cd污染对水稻的生态风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水稻对Cd的富集机理、Cd 在土壤-水稻系统迁移转化的根际过程及分子机理与遗传规律、Cd诱导胁迫的生理生化特征及Cd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等。

1、不同水稻对Cd的富集机理大量研究表明,由于遗传特性的不同,水稻对镉的吸收存在着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水稻的不同类型之间,也表现在不同品种之间。

李坤权等研究表明,水稻糙米中的镉浓度与水稻类型有关,即籼型>新株型>粳型(李坤权,2003)。

李正文等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江苏省目前栽种的57个水稻品种,揭示了杂交稻Cd吸收极显著高于常规稻(李正文,2003)。

徐燕玲等认为,在低污染水平土壤上,水稻对Cd的累积品种间存在一定的稳定性,而水稻类型间Cd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按照水稻类型来筛选是不可行的,应针对品种来筛选并对筛选出来的稳定的品种进行重点研究(徐燕玲,2009)。

孙聪研究发现,不同水稻品种对土壤中Cd毒性胁迫有显著性差异,虽然Cd属于非必需元素,但不同水稻品种对低剂量Cd表现出不同的刺激效应。

经过Burr-III 模型的计算得到基于保护95%水稻品种的土壤中Cd50%抑制浓度值(HC550%)为4.93mg·kg-1(孙聪,2014)。

孟桂元以湘中地区主要栽培的26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镉胁迫(0.5mmol/L)对不同水稻品种种子萌发及根芽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镉胁迫对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影响不显著,对种子活力指数及根芽生长具有显著影响;镉胁迫对根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对芽的抑制。

不同品种对镉胁迫的耐性存在较大差异(孟桂元,2015)。

刘侯俊研究东北地区水稻生长、籽粒产量和Cd在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的分配规律。

结果表明,土壤中添加Cd后,多数水稻籽粒产量和植株总生物量下降,只有少数品种籽粒产量和生物量有所上升。

Cd 在水稻植株中的含量遵循根系>茎叶>颖壳>籽粒的规律(刘侯俊,2011)。

张锡洲比较水稻亲本材料的镉耐性差异,筛选镉低积累水稻种质资源,为水稻镉安全品种(Cd-safecultivars,CSCs)的培育提供遗传材料(张锡洲,2013)。

2、Cd在土壤-水稻系统迁移转化的根际过程及分子机理与遗传规律土壤中的重金属镉首先被根系吸收,再经木质部装载向地上部转运,并在各组织中沉积。

籽粒的大部分镉来自于此,还有少部分则经剑叶的“再活化”后由韧皮部运至颖果。

水稻籽粒富集镉的基本过程是:(1)根系吸收和在木质部进行加载,完成根系对镉的吸收和由根系到地上部的转运;(2)茎节中微管间的定向转运分配,完成镉在地上部运输的定向转运;(3)叶片中的镉通过韧皮部的再转移(王凯,2014)。

肖美秀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镉在水稻体内的分配规律,发现Cd在水稻体内各器官的分配规律是:根>>茎>鞘>叶>稻米。

水稻品种的镉耐性与其吸收镉相对较少或向地上部运输比例较低有关(肖美秀,2006)。

相对于根系对镉的活化和吸收过程,木质部的装载和运输作用被认为是水稻根系、茎鞘和籽粒镉积累量的决定因素,而韧皮部的输入则对糙米中镉含量起到支配作用。

水稻对镉吸收、转运和积累的特殊生理模式,决定了水稻各部位中镉含量的基本分布规律是根系>茎叶>籽粒,其中根系中的镉含量是茎叶中的100倍,糙米中的1000倍(朱智伟,2014)。

王晓娟揭示了Cd2+转运途径及其调控机制,Cd2+通过共质体和质外体途径穿过根部皮层进入木质部的过程中,大部分在皮层细胞间沉积,少部分抵达中柱后转移到地上部分(王晓娟,2015)。

李彬盆栽实验结果表明,四种铁盐处理均能影响土壤砷锑镉的形态转化(李彬,2014)。

张红振采用多元回归模型的方法,基于土壤镉含量和土壤pH预测作物可食部分镉含量,结果表明回归模型对作物可食部分镉含量的预测效果明显优于富集系数中位值;回归模型95%预测上限对作物可食部分镉含量的保守预测优于富集系数90分位值,土壤pH显著影响作物对镉的吸收(张红振,2010)。

于辉的研究中发现,水稻对镉的积累具有基因型依赖,随着营养液中镉浓度的升高,水稻根和叶亚细胞镉含量显著上升,大部分镉积累在细胞壁(FⅠ)和细胞可溶部分(FⅢ).高镉积累品种“珍桂矮”根和叶中可溶部分镉含量显著高于低镉积累品种“广源占No.3(于辉,“2008)。

胡林飞研究发现不同基因型水稻根际分泌物对供铁水平的响应差异与植株对镉的吸收有一定关系。

在缺铁处理中,水稻根系有机酸分泌的量较供铁处理都有显著的增加,植株对重金属镉的积累量也较供铁处理有显著的增加,但地上部分和根部干重较供铁处理有所下降(胡林飞,2012)。

日本冈山大学使得存在于水稻根的外皮以及植株中心部位的“Nramp5”基因不发挥作用,然后把水稻种植到受镉污染的土壤中。

收获的稻谷中镉的含量不到普通水稻的十分之一(刘艳芳,2012)。

3、Cd诱导胁迫的生理生化特征姜国辉通过桶栽土培水稻试验研究不同浓度镉水灌溉对土壤及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重金属Cd主要累积在5-20cm土层,灌溉水中的重金属Cd的浓度应该控制在0.20mg/L以下(姜国辉,2012)。

张国君揭示了水稻钙调蛋白调控镉耐性的分子机制,发现水稻的互作蛋白在镉胁迫下能够使钙调蛋白保持活性且表达量上调,从而表现出对镉的耐性(张国君,2013)。

熊维亮发现高浓度的镉对根的生长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高浓度的镉对水稻根的平均直径也有较大的影响(熊维亮,2010)。

在镉胁迫下水稻品种汕优63和日本晴表现出不同的耐受能力,但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根系镉积累量均表现降低的趋势。

镉胁迫影响水稻根系能量代谢类蛋白质、物质合成和运输蛋白质及抗逆蛋白质的差异表达,从而将细胞的重金属镉排除(张文凤,2012)。

肖清铁探讨水稻根系对镉胁迫的分子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在镉胁迫下水稻PI312777和IR24根系有18个蛋白质发生了差异表达,其中的12个得到MALDI-TOF/MS鉴定(肖清铁,2015)。

龙小林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镉胁迫下,籼稻(CG132R)和粳稻(粳925)在不同生育期对重金属镉的吸收和积累及其镉的分布和转移规律,结果表明,镉由水稻根部向地上部转移能力表现为分蘖期>成熟期。

镉在植株内分配表现为根>茎>叶>糙米>谷壳,根是水稻吸收和积累镉的主要器官(龙小林,2014)。

江巧君以镇稻88和Ⅱ优107两个不同基因型水稻为材料,采用两年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有机肥对水稻镉吸收及分配的影响。

结果显示:镉胁迫(3.0mg·kg-1)下,水稻各器官的镉含量以及根系镉分配比例增加,穗的镉分配比例减少。

有机肥对不加镉处理的营养器官镉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籽粒镉含量略降低,但影响不显著(江巧君,2013)。

4、Cd污染土壤的修复手段戴佰林研究发现采用新工艺对重金属污染稻谷中Cd含量具有良好的减量效果,普遍可使稻谷中重金属Cd含量降低50%左右,其中最高值可达63.59%(戴佰林,2015)。

杨双研究发现10%NaOH预处理对稻秆中的镉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AA预处理后稻秆残渣中镉含量降低了80%以上,说明PAA具有去除稻秆中镉的作用(杨双,2015)。

贾乐研究了秸秆还田对镉污染农田土壤中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2种镉污染土壤的pH 值。

镉污染水稻土上还田玉米和菜豆秸秆显著提高了土壤中醋酸铵提取态镉和DTPA提取态镉含量(贾乐,2010)。

李剑睿发现与常规管理、湿润灌溉处理相比,长期淹水处理的稻米镉含量分别降低了37.9%和52.6%;不同施加剂量的坡缕石、腐殖酸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效态镉含量,稻谷生物量不同程度增加,稻米镉含量显著下降,合理的农艺调控技术措施联合土壤钝化处理,可使稻米镉含量降至国家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0.2mg·kg-1以下(李剑睿,2015)。

为了解决镉超标精米的利用问题,傅亚平研究得出发酵温度40.8℃、发酵时间23.4h、接种量3%。

在此条件下,大米粉中镉的脱除率达85.73%,在发酵后的大米粉中,镉的残留量为0.0925mg/kg,低于国家限量标准(0.2mg/kg)(傅亚平,2015)。

张振宇发现生物炭施用于土壤后,不但可以通过抑制镉的运输量来涫减水稻镉库器官糙米对镉的积累,还可以通过相对增加水稻籽粒镉库的容量进而使籽粒中镉含量下降(张振宇,2013)。

代允超发现在对镉污染的酸性土壤改良上,石灰好于有机质,而对镉污染的中性和碱性土壤改良上,有机质则好于石灰(代允超,2014)。

为获得稻田土壤镉污染修复的微生物,周丽英采用培养基加镉平板法,从水稻根际土壤分离耐镉细菌。

分离得到的3株菌株具有较强镉耐性和镉吸收能力,将为稻田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修复提供重要微生物资源(周丽英,2012)。

于玲玲通过田间试验,利用不同吸镉特性的油菜与水稻轮作,研究表明:在镉污染农田土壤上,2个不同吸镉特性的油菜品种籽粒的产量没有显著性差异,通过品种筛选可以实现镉污染农田土壤的作物安全生产(于玲玲,2014)。

另外,还有学者研究了土壤中镉对人体的影响,如崔岩山研究发现通过口部无意摄入土壤中镉的对人体并没有很高的风险.但当土壤中镉含量较高,同时其具有很高的生物可给性,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很大的风险(崔岩山,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