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重金属镉污染研究综述

水稻重金属镉污染研究综述
水稻重金属镉污染研究综述

水稻重金属镉污染研究综述

镉(Cadmium,Cd)是一种毒性极强的重金属元素,也是人体和植物非必需元素。Cd由于其在环境中具有很强的迁移转化特性及对人体的高度危害性而被列为《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重点关注的5大重金属污染元素之一(孙聪,2014)。镉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会对人体肾、肺、肝、睾丸、脑、骨骼及血液系统等产生损伤,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癌变。镉过量会抑制植物的生长。水稻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全国约有65%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稻米的安全品质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目前水稻生产正受到镉污染土壤的严重威胁(孟桂元,2015)。与其它重金属元素相比,镉(Cd)对水稻显示出更大的毒性,镉的活性较强,容易被水稻吸收和富集,可以在不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的情况下积累较高含量的镉,重金属Cd通过灌溉在土壤中累积,且主要累积在0-20cm表层土壤(姜国辉,2012),经过根、茎、叶的吸收,最终迁移到稻米中,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受镉污染的农田面积已超过20万hm2,每年生产镉含量超标的农产品达14.6亿kg(杨双,2015),由于重金属污染导致的粮食每年减产1000多万t,受污染粮食多达1200多万t,经济损失达200多亿元。如在湖南安化县境内的某铀矿区,每年因污灌带入农田的镉达2-3kg/hm2,使近40km2的农田受到不同程度污染。严重危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贺慧,2014)。目前土壤镉污染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李启权,2014)。国内、外关于土壤Cd污染对水稻的生态风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水稻对Cd的富集机理、Cd 在土壤-水稻系统迁移转化的根际过程及分子机理与遗传规律、Cd诱导胁迫的生理生化特征及Cd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等。

1、不同水稻对Cd的富集机理

大量研究表明,由于遗传特性的不同,水稻对镉的吸收存在着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水稻的不同类型之间,也表现在不同品种之间。李坤权等研究表明,水稻糙米中的镉浓度与水稻类型有关,即籼型>新株型>粳型(李坤权,2003)。李正文等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江苏省目前栽种的57个水稻品种,揭示了杂交稻Cd吸收极显著高于常规稻(李正文,2003)。徐燕玲等认为,在低污染水平土壤上,水稻对Cd的累积品种间存在一定的稳定性,而水稻类型间Cd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按照水稻类型来筛选是不可行的,应针

对品种来筛选并对筛选出来的稳定的品种进行重点研究(徐燕玲,2009)。孙聪研究发现,不同水稻品种对土壤中Cd毒性胁迫有显著性差异,虽然Cd属于非必需元素,但不同水稻品种对低剂量Cd表现出不同的刺激效应。经过Burr-III 模型的计算得到基于保护95%水稻品种的土壤中Cd50%抑制浓度值(HC550%)为4.93mg·kg-1(孙聪,2014)。

孟桂元以湘中地区主要栽培的26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镉胁迫

(0.5mmol/L)对不同水稻品种种子萌发及根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镉胁迫对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影响不显著,对种子活力指数及根芽生长具有显著影响;镉胁迫对根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对芽的抑制。不同品种对镉胁迫的耐性存在较大差异(孟桂元,2015)。刘侯俊研究东北地区水稻生长、籽粒产量和Cd在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土壤中添加Cd后,多数水稻籽粒产量和植株总生物量下降,只有少数品种籽粒产量和生物量有所上升。Cd 在水稻植株中的含量遵循根系>茎叶>颖壳>籽粒的规律(刘侯俊,2011)。张锡洲比较水稻亲本材料的镉耐性差异,筛选镉低积累水稻种质资源,为水稻镉安全品种(Cd-safecultivars,CSCs)的培育提供遗传材料(张锡洲,2013)。

2、Cd在土壤-水稻系统迁移转化的根际过程及分子机理与遗传规律土壤中的重金属镉首先被根系吸收,再经木质部装载向地上部转运,并在各组织中沉积。

籽粒的大部分镉来自于此,还有少部分则经剑叶的“再活化”后由韧皮部运至颖果。水稻籽粒富集镉的基本过程是:

(1)根系吸收和在木质部进行加载,完成根系对镉的吸收和由根系到地上部的转运;

(2)茎节中微管间的定向转运分配,完成镉在地上部运输的定向转运;

(3)叶片中的镉通过韧皮部的再转移(王凯,2014)。肖美秀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镉在水稻体内的分配规律,发现Cd在水稻体内各器官的分配规律是:

根>>茎>鞘>叶>稻米。水稻品种的镉耐性与其吸收镉相对较少或向地上部运输比例较低有关(肖美秀,2006)。相对于根系对镉的活化和吸收过程,木质部的装载和运输作用被认为是水稻根系、茎鞘和籽粒镉积累量的决定因素,而

韧皮部的输入则对糙米中镉含量起到支配作用。水稻对镉吸收、转运和积累的特殊生理模式,决定了水稻各部位中镉含量的基本分布规律是根系>茎叶>籽粒,其中根系中的镉含量是茎叶中的100倍,糙米中的1000倍(朱智伟,2014)。

王晓娟揭示了Cd2+转运途径及其调控机制,Cd2+通过共质体和质外体途径穿过根部皮层进入木质部的过程中,大部分在皮层细胞间沉积,少部分抵达中柱后转移到地上部分(王晓娟,2015)。李彬盆栽实验结果表明,四种铁盐处理均能影响土壤砷锑镉的形态转化(李彬,2014)。张红振采用多元回归模型的方法,基于土壤镉含量和土壤pH预测作物可食部分镉含量,结果表明回归模型对作物可食部分镉含量的预测效果明显优于富集系数中位值;回归模型95%预测上限对作物可食部分镉含量的保守预测优于富集系数90分位值,土壤pH显著影响作物对镉的吸收(张红振,2010)。

于辉的研究中发现,水稻对镉的积累具有基因型依赖,随着营养液中镉浓度的升高,水稻根和叶亚细胞镉含量显著上升,大部分镉积累在细胞壁(FⅠ)和细胞可溶部分(FⅢ).高镉积累品种“珍桂矮”根和叶中可溶部分镉含量显著高于低镉积累品种“广源占No.3(于辉,“2008)。胡林飞研究发现不同基因型水稻根际分泌物对供铁水平的响应差异与植株对镉的吸收有一定关系。在缺铁处理中,水稻根系有机酸分泌的量较供铁处理都有显著的增加,植株对重金属镉的积累量也较供铁处理有显著的增加,但地上部分和根部干重较供铁处理有所下降(胡林飞,2012)。日本冈山大学使得存在于水稻根的外皮以及植株中心部位的“Nramp5”基因不发挥作用,然后把水稻种植到受镉污染的土壤中。收获的稻谷中镉的含量不到普通水稻的十分之一(刘艳芳,2012)。

3、Cd诱导胁迫的生理生化特征

姜国辉通过桶栽土培水稻试验研究不同浓度镉水灌溉对土壤及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重金属Cd主要累积在5-20cm土层,灌溉水中的重金属Cd的浓度应该控制在0.20mg/L以下(姜国辉,2012)。张国君揭示了水稻钙调蛋白调控镉耐性的分子机制,发现水稻的互作蛋白在镉胁迫下能够使钙调蛋白保持活性且表达量上调,从而表现出对镉的耐性(张国君,

2013)。熊维亮发现高浓度的镉对根的生长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高浓度的镉对水稻根的平均直径也有较大的影响(熊维亮,2010)。

在镉胁迫下水稻品种汕优63和日本晴表现出不同的耐受能力,但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根系镉积累量均表现降低的趋势。镉胁迫影响水稻根系能量代谢类蛋白质、物质合成和运输蛋白质及抗逆蛋白质的差异表达,从而将细胞的重金属镉排除(张文凤,2012)。肖清铁探讨水稻根系对镉胁迫的分子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在镉胁迫下水稻PI312777和IR24根系有18个蛋白质发生了差异表达,其中的12个得到MALDI-TOF/MS鉴定(肖清铁,2015)。

龙小林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镉胁迫下,籼稻(CG132R)和粳稻(粳925)在不同生育期对重金属镉的吸收和积累及其镉的分布和转移规律,结果表明,镉由水稻根部向地上部转移能力表现为分蘖期>成熟期。镉在植株内分配表现为根>茎>叶>糙米>谷壳,根是水稻吸收和积累镉的主要器官(龙小林,2014)。江巧君以镇稻88和Ⅱ优107两个不同基因型水稻为材料,采用两年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有机肥对水稻镉吸收及分配的影响。结果显示:

镉胁迫(3.0mg·kg-1)下,水稻各器官的镉含量以及根系镉分配比例增加,穗的镉分配比例减少。有机肥对不加镉处理的营养器官镉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籽粒镉含量略降低,但影响不显著(江巧君,2013)。

4、Cd污染土壤的修复手段

戴佰林研究发现采用新工艺对重金属污染稻谷中Cd含量具有良好的减量效果,普遍可使稻谷中重金属Cd含量降低50%左右,其中最高值可达63.59%(戴佰林,2015)。杨双研究发现10%NaOH预处理对稻秆中的镉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AA预处理后稻秆残渣中镉含量降低了80%以上,说明PAA具有去除稻秆中镉的作用(杨双,2015)。贾乐研究了秸秆还田对镉污染农田土壤中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2种镉污染土壤的pH 值。镉污染水稻土上还田玉米和菜豆秸秆显著提高了土壤中醋酸铵提取态镉和DTPA提取态镉含量(贾乐,2010)。李剑睿发现与常规管理、湿润灌溉处理相比,长期淹水处理的稻米镉含量分别降低了37.9%和52.6%;不同施加剂量的坡缕石、腐殖酸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效态镉含量,稻谷生物量不同程度增

加,稻米镉含量显著下降,合理的农艺调控技术措施联合土壤钝化处理,可使稻米镉含量降至国家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

0.2mg·kg-1以下(李剑睿,2015)。为了解决镉超标精米的利用问题,傅亚平研究得出发酵温度40.8℃、发酵时间23.4h、接种量3%。在此条件下,大米粉中镉的脱除率达85.73%,在发酵后的大米粉中,镉的残留量为

0.0925mg/kg,低于国家限量标准(0.2mg/kg)(傅亚平,2015)。

张振宇发现生物炭施用于土壤后,不但可以通过抑制镉的运输量来涫减水稻镉库器官糙米对镉的积累,还可以通过相对增加水稻籽粒镉库的容量进而使籽粒中镉含量下降(张振宇,2013)。代允超发现在对镉污染的酸性土壤改良上,石灰好于有机质,而对镉污染的中性和碱性土壤改良上,有机质则好于石灰(代允超,2014)。为获得稻田土壤镉污染修复的微生物,周丽英采用培养基加镉平板法,从水稻根际土壤分离耐镉细菌。分离得到的3株菌株具有较强镉耐性和镉吸收能力,将为稻田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修复提供重要微生物资源(周丽英,2012)。于玲玲通过田间试验,利用不同吸镉特性的油菜与水稻轮作,研究表明:

在镉污染农田土壤上,2个不同吸镉特性的油菜品种籽粒的产量没有显著性差异,通过品种筛选可以实现镉污染农田土壤的作物安全生产(于玲玲,2014)。

另外,还有学者研究了土壤中镉对人体的影响,如崔岩山研究发现通过口部无意摄入土壤中镉的对人体并没有很高的风险.但当土壤中镉含量较高,同时其具有很高的生物可给性,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很大的风险(崔岩山,2010)。一些学者研究了镉的来源和分布特征,如李启权对成都平原崇州市平原区农地土壤镉含量特征及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镉含量在0.16~0.77mg·kg-1之间,平均为0.33mg·kg-1,高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10%。研究区土壤镉总体上处于中等程度的潜在生态风险,对人体的致癌风险尚处于可接受的范围(李启权,2014)。赵晓军通过对国内外土壤重金属镉标准限值和我国土壤镉背景值的研究,给出了全国各省级行政区域土壤表层镉背景含量范围值和部分土壤类型镉背景含量范围值(赵晓军,2014)。在镉污染的历史重建上,赵传冬采用河漫滩沉积物分层采样技术和同位素测年技术,初步恢复了研究区Cd

等重金属元素沉积和污染的地球化学历史,对研究区Cd等重金属元素异常的未来演变趋势进行了预警预测(赵传冬,2008)。

参考文献

[1]孙聪,陈世宝,宋文恩,等.不同品种水稻对土壤中镉的富集特征及敏感性分布(SSD)[J].中国农业科学, 2014, 47

(12):2384-2394.

[2]孟桂元,唐婷,周静,等.不同水稻品种种子萌发及根芽生长的耐镉性差异研究[J].杂交水稻, 2015, 30

(5):65-69.

[3]姜国辉,周雪梅,李玉清,等.不同浓度镉水灌溉对土壤及水稻品质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 2012, 26

(5):264-267.

[4]杨双,张长波,王景安,等.富镉水稻秸秆纤维素酶解效率的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5

(6):28-31.

[5]贺慧,陈灿,郑华斌,等.不同基因型水稻镉吸收差异及镉对水稻的影响研究进展[J].作物研究, 2014

(2):211-215.

[6]李启权,张少尧,代天飞,等.成都平原农地土壤镉含量特征及来源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4, 33

(5):898-906.

[7]李坤权,刘建国,陆小龙,等.水稻不同品种对镉吸收及其分配的差异[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3, 22

(5):529-532.

[8]李正文,张艳玲,潘根兴,等.不同水稻品种籽粒Cd、Cu 和Se 的含量差异及其人类膳食摄取风险[J].环境科学, 2003, 24

(3):112-115.

[9]徐燕玲,陈能场,徐胜光,等.低镉累积水稻品种的筛选方法研究:

品种与类型[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8

(7):1346-1352.

[10]刘侯俊,梁吉哲,韩晓日,等.东北地区不同水稻品种对Cd的累积特性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0

(2):220-227.

[11]张锡洲,张洪江,李廷轩,等.水稻镉耐性差异及镉低积累种质资源的筛选[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 21

(11):1434-1440.

[12]王凯,徐世龙,杨远柱.水稻镉吸收与转运机理研究进展[C]//湖南省农学会农产品重金属污染治理科学论坛. 2014:926-930.

[13]朱智伟,陈铭学,牟仁祥,等.水稻镉代谢与控制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学,2014,47

(18):3633-3640.

[14]肖美秀,林文雄,陈祥旭,等.镉在水稻体内的分配规律与水稻镉耐性的关系[J].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2

(2):379-381.

[15]王晓娟,王文斌,杨龙,等.重金属镉(Cd)在植物体内的转运途径及其调控机制[J].生态学报, 2015

(23):7921-7929.

[16]李彬.铁盐影响水稻土砷锑镉形态及有效性的化学机制研究[D].广西大学, 2014.[17]张红振,骆永明,章海波,等.土壤环境质量指导值与标准研究Ⅴ.镉在土壤-作物系统中的富集规律与农产品质量安全[J].土壤学报, 2010

(4):628-638.

[18]于辉,杨中艺,杨知建,等.不同类型镉积累水稻细胞镉化学形态及亚细胞和分子分布[J].应用生态学报, 2008, 19

(10):2221-2226.

[19]胡林飞.两种基因型水稻根际微域中重金属镉形态差异及其有效性研究

[D].浙江大学,

2012.

[20]刘艳芳.日本培育出几乎不吸收镉的水稻[J].福建农业, 2012

(3):42-42.

[21]姜国辉,周雪梅,李玉清,等.不同浓度镉水灌溉对土壤及水稻品质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 2012, 26

(5):264-267.

[22]张国君.水稻钙调蛋白对镉胁迫的分子响应[D].福建农林大学, 2013.

[23]熊维亮.镉对水稻材料根边缘细胞的影响及其在根、芽细胞壁上的分布

[D].四川农业大学, 2010.

[24]张文凤.镉胁迫下水稻根系GST蛋白质互作及差异表达蛋白质的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 2012.

[25]肖清铁,王经源,郑新宇,等.水稻根系响应镉胁迫的蛋白质差异表达[J].生态学报,2015, 35

(24):8276-8283.

[26]龙小林,向珣朝,徐艳芳,等.镉胁迫下籼稻和粳稻对镉的吸收、转移和分配研究[J].中国水稻科学, 2014, 28

(2):177-184.

[27]江巧君,周琴,韩亮亮,等.有机肥对镉胁迫下不同基因型水稻镉吸收和分配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3, 32

(1):9-14.

[28]戴佰林.重金属污染水稻中镉的减量化控制技术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 2015.[29]杨双,张长波,王景安,等.富镉水稻秸秆纤维素酶解效率的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5

(6):28-31.

[30]贾乐,朱俊艳,苏德纯.秸秆还田对镉污染农田土壤中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 29

(10):1992-1998.

[31]傅亚平,廖卢艳,刘阳,等.乳酸菌发酵技术脱除大米粉中镉的工艺优化[J].农业工程学报, 2015, 31

(6):319-326.

[32]张振宇.生物炭对稻田土壤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 2013.[33]代允超,吕家珑,曹莹菲,等.石灰和有机质对不同性质镉污染土壤中镉有效性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4, 33

(3):514-519.

[34]周丽英,叶仁杰,林淑婷,等.水稻根际耐镉细菌的筛选与鉴定[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 20

(5):597-603.

[35]于玲玲,朱俊艳,黄青青,等.油菜-水稻轮作对作物吸收累积镉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4

(1):1-6.

[36]崔岩山,陈晓晨.土壤中镉的生物可给性及其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评估[J].环境科学,2010, 31

(2):403-408.

[37]李启权,张少尧,代天飞,等.成都平原农地土壤镉含量特征及来源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4, 33

(5):898-906.

[38]赵晓军,陆泗进,许人骥,等.土壤重金属镉标准值差异比较研究与建议[J].环境科学,2014, 35

(4):1491-1497.

[39]赵传冬,陈富荣,陈兴仁,等.长江流域沿江镉异常源追踪与定量评估的方法技术研究:

以长江流域安徽段为例[J].地学前缘, 2008, 15

(5):179-193.

水稻重金属镉污染研究综述

水稻重金属镉污染研究综述 镉(Cadmium,Cd)是一种毒性极强的重金属元素,也是人体和植物非必需元素。Cd 由于其在环境中具有很强的迁移转化特性及对人体的高度危害性而被列为《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重点关注的5大重金属污染元素之一(孙聪,2014)。镉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会对人体肾、肺、肝、睾丸、脑、骨骼及血液系统等产生损伤,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癌变。镉过量会抑制植物的生长。水稻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全国约有65%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稻米的安全品质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目前水稻生产正受到镉污染土壤的严重威胁(孟桂元,2015)。与其它重金属元素相比,镉(Cd)对水稻显示出更大的毒性,镉的活性较强,容易被水稻吸收和富集,可以在不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的情况下积累较高含量的镉,重金属Cd通过灌溉在土壤中累积,且主要累积在0-20cm表层土壤(姜国辉,2012),经过根、茎、叶的吸收,最终迁移到稻米中,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受镉污染的农田面积已超过20万hm2,每年生产镉含量超标的农产品达14.6亿kg(杨双,2015),由于重金属污染导致的粮食每年减产1000多万t,受污染粮食多达1200多万t,经济损失达200多亿元。如在湖南安化县境内的某铀矿区,每年因污灌带入农田的镉达2-3kg/hm2,使近40km2的农田受到不同程度污染。严重危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贺慧,2014)。目前土壤镉污染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李启权,2014)。国内、外关于土壤Cd污染对水稻的生态风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水稻对Cd的富集机理、Cd在土壤-水稻系统迁移转化的根际过程及分子机理与遗传规律、Cd诱导胁迫的生理生化特征及Cd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等。 1、不同水稻对Cd的富集机理 大量研究表明,由于遗传特性的不同,水稻对镉的吸收存在着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水稻的不同类型之间,也表现在不同品种之间。李坤权等研究表明,水稻糙米中的镉浓度与水稻类型有关,即籼型>新株型>粳型(李坤权,2003)。李正文等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江苏省目前栽种的57个水稻品种,揭示了杂交稻Cd吸收极显著高于常规稻(李正文,2003)。徐燕玲等认为,在低污染水平土壤上,水稻对Cd的累积品种间存在一定的稳定性,而水稻类型间Cd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按照水稻类型来筛选是不可行的,应针对品种来筛选并对筛选出来的稳定的品种进行重点研究(徐燕玲,2009)。孙聪研究发现,不同水稻品种对土壤中Cd毒性胁迫有显著性差异,虽然Cd属于非必需元素,但不同水稻品种对低剂量Cd表现出不同的刺激效应。经过Burr-III模型的计算得到基于保护95%水稻品种的土壤中Cd50%抑制浓度值(HC550%)为4.93mg·kg-1(孙聪,2014)。 孟桂元以湘中地区主要栽培的26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镉胁迫(0.5mmol/L)对不同水稻品种种子萌发及根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镉胁迫对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影响不显著,对种子活力指数及根芽生长具有显著影响;镉胁迫对根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对芽的抑制。不同品种对镉胁迫的耐性存在较大差异(孟桂元,2015)。刘侯俊研究东北地区水稻生长、籽粒产量和Cd在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土壤中添加Cd后,多数水稻籽粒产量和植株总生物量下降,只有少数品种籽粒产量和生物量有所上升。Cd在水稻植株中的含量遵循根系>茎叶>颖壳>籽粒的规律(刘侯俊,2011)。张锡洲比较水稻亲本材料的镉耐性差异,筛选镉低积累水稻种质资源,为水稻镉安全品种(Cd-safecultivars,CSCs)

中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概况

中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概况 摘要:依托收集的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案例资料,建立了我国138个典型区域的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数据库,并利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作为评价标准,测算了我国耕地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概况。研究表明:(1)我国耕地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概率为16.67%左右,据此推断我国耕地重金属污染的面积占耕地总量的1/6左右;(2)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等别中,尚清洁、清洁、轻污染、中污染、重污染比重分别为68.12%,15.22%,14.49%,1.45%,0.72%;(3)8种土壤重金属元素中,Cd污染概率为25.20%,远超过其他几种土壤重金属元素;此外,也有一些区域发生Ni,Hg,As和Pb土壤污染,但是Zn、Cr和Cu元素发生污染的概率较小;(4)辽宁、河北、江苏、广东、山西、湖南、河南、贵州、陕西、云南、重庆、新疆、四川和广西14个省、市和自治区可能是我国耕地重金属污染的多发区域,特别是辽宁和山西的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可能尤其严重。 关键词:土壤污染;重金属;耕地;污染概率 过去的50年中,大约有2.2万t的Cr,9.39×105t的Cu,7.89×105t的Pb 和1.35×106t的Zn排放到全球环境中,其中大部分进入土壤,引起了土壤重金属污染。随着我国工业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污水灌溉、汽车废气排放等造成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重金属污染不仅能够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还能够抑制作物根系生长和光合作用,致使作物减产甚至绝收。更为重要的是,重金属还可能通过食物链迁移到动物、人体内,严重危害动物、

含镉废水的处理方法

含镉废水的处理方法 近几年来我国重金属污染严重,尤其镉污染事件频繁发生,广西龙江镉污染事件,广东镉大米事件等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镉(Cd)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矿山、冶炼、电镀、油漆等企业大量排放的重金属废水[1].国家《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中规定:水中Cd 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0.1 mg ·L-1,但含Cd废水在处理前Cd的浓度都远高于国家标准.研究者一直寻求经济且有效的Cd去除方法,含Cd废水处理的常见方法主要有沉淀法、离子树脂交换法、电解法、活性炭吸附法及反渗透法等[2,3,4],这些方法虽对Cd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但均存在处理成本高、二次污染及处理效果不好等缺点.生物法处理含重金属废水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5, 6],其中硫酸盐还原菌(SRB)是研究和应用处理重金属的主要微生物之一. SRB[7,8,9]通常指的是能通过异化作用进行硫酸盐(SO2-4)还原的一类细菌.SRB能够 把水中的SO2-4还原成负二价硫离子(S2-),S2-与重金属离子反应,产生溶解度非常低的金属硫化物,从而将其去除.国内外对利用SRB处理重金属早有报道[10,11,12,13,14].Jong 等[15]在上流厌氧填充床反应器中研究了SRB混合菌种对废水中重金属的去除,试验中Cu、Zn、 Ni的去除率为97%,As和Fe的去除率分别为77.5%和82%.马晓航等[16]利用SRB处理含Zn2+废水,结果表明进水COD和锌分别为320 mg ·L-1与100 mg ·L-1时,有机物和Zn2+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3.8%和99.63%.现有利用SRB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的研究均有一定的处理效果,但均存在反应器组成复杂、处理时间长等缺点.本研究对SRB进行了包埋固定化[17, 18],采用生物滤池的形式对含Cd废水进行处理,将硫酸盐还原、硫化物形成沉淀及沉淀过滤等过程在同一个反应器中发生,从而对处理流程进行了简化,以期为硫酸盐还原生物滤池处理含Cd废水的应用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装置及流程 本试验采用下向流厌氧生物滤池对含Cd2+废水进行去除.试验装置由3部分组成:原水配水部分、厌氧生物滤池、反冲洗部分,整个试验流程如图1所示. ①原水水箱; ②进水泵; ③流量计; ④阀门; ⑤硫酸盐还原生物滤池; ⑥取样口; ⑦ 反冲洗水泵; ⑧反冲洗水箱 图1 试验装置示意 原水配水部分由1个水箱组成,在水箱内人工配制含镉废水.

分区治理耕地镉污染

分区治理耕地镉污染 土壤,就在我们的脚下,日日支撑着我们的衣食住行。但在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土壤离大多数人似乎已经很远很远。但近些年来,粮食的重金属超标问题频繁出现于报端,土壤问题也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土壤学也因此变成了一门“显学”。 去年春天,面对律师的质询,环保部因声称土壤污染数据是“国家秘密”而饱受非议。 4月17日,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在经过一年多的漫长等待后终于横空而出。随后,中外媒体争相报道,环保业界也力图嗅出产业良机。 此次公布虽然短短数页,但饱含高度浓缩的信息和数据。此次公布宣告土壤污染不再是“国家秘密”,政府开始正视粮食安全问题,重视土壤污染问题,同时将开启土壤污染治理。 纵观这些报道,一些误解和不明之处还比较多。笔者特做简单解析,以期这一公报得到更多人的理解。 第一,样点超标率不等同于面积超标率。 公报出台后,很多媒体都以中国大陆有1/5的耕地遭受污染为题进行了醒目报道,但连卫报都难免误读,其标题

为“One fifth of China's farmland polluted”(五分之一的中国耕地遭到污染),副标题对此做了进一步解释。事实上,公报在最后的注释中明确标注了“点位超标率是指土壤超标点位的数量占调查点位总数量的比例”。由于此次调查的网格精度为8km x 8km,其调查的精度难以换算为面积来表达。 日本和中国台湾的调查经验有助于我们理解本次土壤污染的调查。日本的土壤调查分为“概查”和“详查”。“概况调查”针对全国农田,水田按照1000公顷一个点,旱地按2000公顷一个点的比例进行以掌握农用地土壤有无污染。“详细调查”以2.5公顷(长宽约各160米)取一个点。中国台湾将土壤污染调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以1600公顷为1单位网格,第二阶段以25公顷为1单位网格,第三阶段针对中样区(25公顷)调查结果之重金属含量偏高地区或认定有污染地区,再以1公顷为一采样单位进行更细密调查,第四阶段对第三阶段调查结果达第5级以上之地区继续定期监测及调查,并追查污染源。 本次公报公布的样点精度(8km ×8km,即64平方公里一个点)远远大于日本和中国台湾最初的调查精度,土壤污染的污染源多样,污染在时间空间上具有高度不均性的特征。因此样点超标率远远不能等同于面积超标率,理解公报必须深刻理解这一点。 第二,南方土壤污染并不重于北方。

镉污染,环境化学

一、影响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迁移的理化性质 (一)pH pH的大小显著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的存在形态和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量。由于土壤胶体一般带负电荷,而重金属在土壤中大多以阳离子形式存在,因此,一般来说,土壤pH越低,H+越多,重金属被解吸得越多,其活动性就越强,从而加大了土壤中重金属向生物体内迁移的数量。如pH=4时,土壤中镉的溶出率超过50%;当pH达到7.5时,镉就很难溶出;pH>7.5时,94%以上的水溶态镉进入土壤中,这时的镉主要以粘土矿物和氧化物结合态及残留态形式存在。 Cd(OH)2 = Cd2+ + 2OH- (Ksp = 2.0×10-14) [Cd2+][OH-]2 = 2.0×10-14 [Cd2+] = 2.0×10-14/ 1.0×10-14/ [H+]2 log[Cd2+] = 14.3–2pH 因此,[Cd2+] 随pH 值的升高而减少.反之,pH 值下降时土壤中重金属就溶解出来,这就是酸性土壤作物受害的原因。但对部分主要以阴离子状态存在的重金属来说,则正好相反。 (二)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影响着颗粒对重金属的吸附,一般来说,质地粘重的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强,降低了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能力。如小麦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土壤质地的改变,即从砂壤→轻壤→中壤→重壤→粘土,麦粒对汞的吸收率呈规律性减少。 (三)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 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影响重金属的存在形态,从而影响重金属化学行为,迁移能力及对生物的有效性。一般来说,在还原条件下,很多种金属易产生难溶的硫化物,而在氧化条件下,溶解态和交换态含量增加。但以阴离子状态存在的砷的情况正好相反。对某些重金属来说,在不同的氧化还原条件下,不同价态的化合物的溶解性和毒性显著不同。以镉为例,CdS是难溶物质,但在氧化条件下CdSO4的溶解度要大很多。而实验发现镉对水稻生长的抑制与镉的溶解度有关。 (四)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影响土粒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和重金属的存在状态,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高于有机质低的土壤。研究表明,重金属各组分占全量比例一般与有机质含量的大小没有密切关系。如土壤剖面中,水溶性硒含量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迅速降低,与有机质变化趋势一致。 二、镉(Cd)的土壤污染 地壳中镉的含量一般为0.18 mg/kg,土壤背景值大体为0.06~0.7 mg/kg。我国未污染的土壤含镉量一般低于1 mg/kg,某些污染地区土壤含镉量可达10 mg/kg。 农业土壤中镉污染的来源主要是含镉污水灌溉、含镉污泥的施用以及大气中含镉飘 尘的沉降。 土壤中镉的迁移转化,受pH、Eh、CEC、有机质的含量和黏土类型的影响。

最新重金属试题

第一部分:重金属污染修复概述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的重金属是(B ) A.铜、锌、铅B.锌、锰、铜C.锌、铜、砷D.锰、锌、镉2.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比重大于C 的金属或其化合物在土壤环境中所造成的污染。 A.2 B.3 C.4 D.5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砷(As)能在潮湿的环境中氧化成毒性更强的As2O3。 B.镉(Cd)既是一种重金属又是一种致癌物质。 C.重金属主要通过采矿、冶炼、污灌、污泥、施肥、大气沉降等进入环境中。D.有些重金属是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因此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4. 下列固体废物固化方法中,不需要加热的是水泥固化。 水泥固化 B.沥青固化 C.塑料固化 D. 自胶结固化 5. 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分为几类?。 A. 1 B. 2 C. 3 D. 4 6、下列选项中,哪项不属于重金属铅可能引起的疾病() A.神经衰弱B.铅中毒C.心血管疾病D.小儿麻痹症 7、导致日本“水俣病”事件的主要物质是() A.甲苯B.甲醛C.甲基汞D.硫化汞 8、铬及其化合物都有毒性,其中毒性最大的是(a ) A.六价铬B.二价铬C.三价铬D.单质铬

9、重金属废渣堆放造成的最严重、最难以根治的污染问题是() A.水体污染B.大气污染C.土壤污染D.地下水污染10、危险废物是指() A.含有重金属的废弃物 B.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是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C.具有致癌性的固体废弃物 D.人们普遍认为危险的废弃物 11.《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资金计划,国家计划投入750亿元资金,开展,区域将得到国家项目资金的重点支持。 A. 污水治理,长三角 B.雾霾综合治理,京津冀 C. 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重点防治 D.节能减排,珠三角 12.《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明确了几个重点区域? A.5 B. 6 C7 D.8 13、环境污染对人和哺乳动物具有“三致作用”,下列不属于“三致作用”的是() A.致癌作用B.致突变作用C.致死作用D.致畸作用 14、下列属于土壤物理修复的是() A.深耕翻土B.不溶解剂技术C.氧化还原D.植物修复 15、日本某地区曾出现狂猫跳海的现象,这是因为() A.猫太饿了,到海边去抓鱼B.猫吃了受汞污染的鱼 C.猫吃了含有镉的食物D.猫吃了含有铅的食物

镉污染处理和分析

镉污染处理和分析 随着现代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三废”的排放、污水灌溉及农药、除草剂和化肥的使用越来越多,土壤-植物-环境系统中的Cd污染问题日趋严峻。镉类化合物具有较大的脂溶性、生物富集性和毒性,并能在动物、植物和水生生物体内蓄积。据报道,90%镉的应用于电镀、颜料、合金及电池行业。但是,由于行业设备和技术问题、法律制度的不完善、责任者意识欠缺,污染事故时有发生。例如震惊世界的二十世纪八大公害事件之一的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痛痛病事件”,和我国05年发生在北江的镉污染事件。 1960年以前骨痛病患者就开始出现,直到1961年才有人查明,日本神通川两岸骨痛病患者与三井金属矿业公司神冈炼锌厂的废水有关。该公司把炼锌过程中未经处理净化的含镉废水连年累月地排放到神通川中,两岸居民引水灌溉农田,使土地含镉量高达(7-8)ug/g,居民食用的稻米含铜量达(l-2)ug/g。饮用含镉的水,久而久之体内积累大量的镉毒而生骨痛病。进入体内的镉首先破坏了骨骼内的钙质,进而肾脏发病,内分泌失调,骨骼软化,身体萎缩,骨骼出项严重畸形,经过10多年后进入晚期而死亡。1963年至1979年3月共有患者130人,其中死亡81人。 日本痛痛病事件,给了全世界敲响了警钟。一些关于镉污染事件的处理方案也在这件事以后形成,并得到发展和完善。2005年我国北江镉污染事件采取了及时的应急预案,成功地将事故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2005年12月北江韶关河段河水镉含量超标,达到0.05 mg/L,即为标准限制的10倍。利用北江上游锦江、南水、孟洲坝、蒙里、白石窑、长湖、飞来峡等主要水库实施应急调度,调用清水6亿m3稀释污水,实现了飞来峡水库出库水质基本达标的总目标,成功地避免了事故的扩大影响。污染了一方水,需要用九方清水去稀释,代价是巨大的[1]。 北江镉污染事件的应急措施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利用北江上游水库截污调度阶段。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是拦截污染水团,在孟洲坝水库滞留较长时间,以减缓超标污水团到达英德城区河段的时间。第二阶段利用北江上游水库放水稀释污水阶段。利用孟洲坝、蒙里、白石窑等水库稀释第一阶段污水团,使得断面河水镉浓度明显下降,只超标 1~2 倍。第三阶段利用药物吸附沉积除镉阶段,从电站进水口投入除镉吸附药物氧化铁和氧化铝3000t,通过过机水流让药物与水体混合,加速镉的吸附沉积,预计可以减少河水镉浓度10 %~15 %。第四阶段进一步稀释,镉浓度低于0.005mg/L,达标[2]。

镉毒害对水稻生理生态效应的研究进展

环境生物无机化学论文 班级:环科一班 姓名:黄 * * 学号:20080340*** 指导老师:张 * *

重金属镉污染对水稻生理生态效应的研究进展 摘要:重金属镉是植物生长的非必需元素, 它具有很大的生物毒性, 与其它重金属相比, 更易被植物吸收积累。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综述了镉( Cd)毒害引起水稻的部分生理生化特性, 以及镉在水稻体内的吸收、分布和转运积累动态, 并讨论了生产低镉或无镉污染的水稻途径。 关键词:镉污染; 水稻; 生理生化; 效应 前言:工业“三废”的大量排放和不合理处置以及大量肥料的施用是导致土壤镉污染的主要原因, 镉因其在土壤中的高度移动性和对作物的高度毒害性, 被视为重金属中最具有危害性的一种污染元素。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作物, 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安定中起着重要作用。镉污染不仅影响其生长发育, 导致产量下降, 更为重要的是重金属在水稻体内大量积累, 并沿着食物链进入人类, 最终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因此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影响着人类饮食水平的提高, 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对水稻中的镉有充分的了解。 1 镉对水稻生理生化特性及种子萌发的影响 1.1 镉胁迫对水稻抗氧化类酶活性的影响 在重金属镉的胁迫下, 水稻通常会产生高活性的氧自由基(ROS) , ROS 与细胞膜系统、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发生连锁式反应, 使细胞结构遭到强烈破坏。由于镉对细胞结构的伤害, 破坏了胞内外酶及催化作用的原有区域, 还可能直接占据某些酶活性中心, 使酶活性受到影响。 植物体内的SOD、POD和CAT是活性氧自由基清除系统中的重要保护酶之一。在外来胁迫初期, 植物体内的活性氧清除系统被激活, 其产生的作用超过了活性氧对植物的损伤作用, 表现为镉胁迫初期对种子萌发及植物幼苗苗长有一个低浓度下的刺激效应。但是随着镉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 保护酶系统逐渐被抑制, 抗氧化酶系统内多种酶之间的活性比不平衡, 细胞内多种功能膜被破坏, 表现为生理代谢紊乱, 直至细胞凋亡。 1.2 镉离子胁迫对水稻光合作用和叶绿素的影响 镉对光合作用和叶绿素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之一。有关研究发现镉胁迫下, 叶绿素( a, b) 减少, 类囊体中的叶肉细胞明显减少, 叶片氧呼出效率降低, 光合作用Ⅱ系统被钝化等。当土壤中的Cd 浓度高到一定含量时, 水稻会出现受害症状,表现为叶片失绿, 出现褐色斑点与条纹, 严重影响光合作用。重金属离子能与酶活性中心或蛋白质中的巯基结合, 能取代金属蛋白中的必需元素, 导致生物大分子构象改变、酶活性丧失, 抑制了原叶绿素酸酯还原酶活性而引起叶绿素含量的下降, 引起植株失绿。同时,镉毒害使水稻吸收的元素减少, 阻碍叶绿素形成及其含量增加, 导致叶绿素含量下降,

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和分布规律

垃圾焚烧中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和分布规律 摘要:城市生活垃圾成分复杂,并且焚烧过程中会产生重金属的二次污染,是城市垃圾处理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对此,从垃圾重金属的来源,重金属在垃圾焚烧过程中的迁移和转变特性,以及重金属在焚烧过程中迁移分布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重金属在焚烧炉中的最终分布除了受本身特性(蒸发压力和沸点)影响外,还与原生垃圾组成以及焚烧环境有关。 关键词:垃圾焚烧;重金属;污染物迁移;污染物分布规律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问题。与填埋、堆肥等其它垃圾处理方法相比较,焚烧法垃圾处理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大幅减少垃圾体积和重量;(2)处理速度快、储存期短;(3)回收能量用于供热、发电;(4)就地燃烧无需长距离运输;(5)通过合理组织燃烧及尾气处理实现清洁燃烧等[1]。焚烧法垃圾处理技术已成为我国部分城市处理生活垃圾的首选技术。由于原生垃圾中含有不等量的各类金属废弃物如各种金属制品、电池等,其中所含的重金属(如汞、铅、镉、铬、铜、锌、锰等)在焚烧过程中将发生迁移和转化,富集于直径小于1μm的飞灰颗粒中。由于常规的颗粒捕集设备对小颗粒飞灰捕集效率很低,这些富集了有毒重金属的细小颗粒将被排放到大气中,最终被人类呼吸。焚烧炉底灰、除尘设备飞灰、炉壁残留灰以及洗涤塔所产生的污水中也都可能含有重金属,由于重金属的渗滤特性,其中的重金属也会进入环境而造成二次污染。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从垃圾焚烧工业兴起至今,许多国家相继对焚烧炉烟气中重金属等的排放作了严格的限制,且要求越来越严格。表1为现今国内外垃圾焚烧烟气排放重金属控制标准。 表1各国生活垃圾焚烧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标准[3~5]mg/m3(标准状态) Floyd Hasselriis[6,7]等人在对典型垃圾组分中重金属含量测定后指出,即便是去除了明显易生成重金属污染的垃圾源,焚烧后仍将有大量有毒重金属存在;另一方面,

镉污染农田土壤钝化技术研究进展

Hans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土壤科学, 2019, 7(3), 220-225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4413894926.html,/journal/hjs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4413894926.html,/10.12677/hjss.2019.73027 Research Progress of Soil Passivation Technology in Cadmium Contaminated Farmland Yuanyu Liang, Xiaoli Wang*, Fang Yang College of Agricultural,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Received: Jun. 14th, 2019; accepted: Jul. 5th, 2019; published: Jul. 12th, 2019 Abstract With the adv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ety, modern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are develop-ing rapidly with each passing day. As a result, heavy metals have gradually penetrated into the soil environment, causing huge pollution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heavy metal cadmium is the most serious pollution in farmland soil and the most significant element exceeding the stan-dard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It described in the paper that the current commonly used repair method of farmland soil pollution, shows that passivation repair material is by changing the soil, PH, generate precipitation, adsorption and ion exchange, organic ligand complex, ion competition, etc., to reduce the soil effective state of cadmium content and biological effectivenes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assivation repair mechanism of soil cadmium pollution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passivation effect of repair, and briefly summarizes the common passixator on market at present. Keywords Cadmium Pollution, Passivation Technology, Passivation Mechanism, Passivating Agent 镉污染农田土壤钝化技术研究进展 梁远宇,王小利*,杨芳 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贵阳 收稿日期:2019年6月14日;录用日期:2019年7月5日;发布日期:2019年7月12日 *通讯作者。

镉污染小论文

土壤镉污染 从臭名昭著的八大公害事件之一的日本神通川的“痛痛病”事件再到前段时间的闹得沸沸腾腾的广州“镉米”事件,重金属镉污染再次深深的刺痛着人们敏感而脆弱的神经。 镉(Cd)是生物毒性最强的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的化学活性强,移动性大,毒性持久,容易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危及人类健康,对人体具有三致(致病、致癌、致突变)作用,能诱发肾衰变、关节炎、癌症等病。镉易通过农作物途径进入人体造成毒害.世界卫生组织(2003)和美国环保局(1994)规定人体Cd的最大允许摄人量(ADI值)均为1μg/kg*d 。镉是一种积累性的剧毒元素,人体某些器官中的镉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对镉的环境行为、污染防治等方面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镉同时对动植物也有很大的危害性,当镉进人植物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毒害症状,表现出生长受到抑制、植株矮小、失绿、产量下降等症状。对植物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影响其生长发育和产量,如使水稻在生理生化过程中的光合强度降低叶绿素含量下降导致失绿,返青分蘖推迟根系短少。据研究,当土壤中可溶态镉为O.43 mg/Kg时,水稻减产lO%;为8.10 mg/Kg时,水稻减产达25%;其二影响品质,表现在作物中的镉含量与土壤可溶态镉含量成极显著正相关,如稻米镉和十壤可溶态镉的相关系数达O.997,这不仅使稻米的有害成分增加成为“镉米”,而且还影响稻米的氨基酸及淀粉中的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比例改变,使其品质变差。 猪、鸡、鸭、牛和大鼠镉中毒后,出现心肌变性和蜡状坏死16J,肝细胞浊肿,有些会出现局灶性坏死,骨骼肌变性和轻度蜡状坏死,食道的鳞状上皮细胞出现角质增生,脾脏动脉肇增厚,骨骼变形,肾小管脂肪变化和颗粒变化,甚至坏死,输尿管黏膜肿胀,上皮细胞曾空泡变性,脑有软化灶,毛细血管间质增宽,肌胃纤维肿胀,粗细不均,间质增厚,变性。镉可使动物骨矿物质代谢障碍,影响成骨细胞的形成而导致骨质疏松。镉可以降低动物角膜内皮完整性。 更重要的是在自然界的镉,可通过动植物的生物富集作用,最终被作为食物链顶端的人吸收。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更加严重的危害。 环境中镉主要来自自然形成和人为因素引人.前者主要来自大自然中的岩石和矿物,后者主要指通过工农业生产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将镉排放到环境中。Cd在地壳中的含量较少,平均为0.15mg·kg^-1一般来说,在世界范围内,正常土壤含Cd为0.01一0.2mg·kg^-1,,中值为0.35mg·kg^-1。因土壤类型和地区有所差异。我国地域宽阔,土壤类型众多,土壤中

重金属污染物的传播特征

重金属污染来源、分布、治理方法 摘要:文章阐明了重金属污染物来源与分布,同时对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研究工作做了系统的综述,提出了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防治的环境矿物学新方法,利用环境矿物材料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方法,具有成本低、效果好、无二次污染及有用金属可回收利用等优点,展现出广阔的环境矿物学研究与应用前景。并提醒人们要提高土壤质量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重金属系指密度4.0以上约60种元素或密度在5.0以上的45种元素。砷、硒是非金属,但是它的毒性及某些性质与重金属相似,所以将砷、硒列入重金属污染物范围内。环境污染方面所指的重金属主要是指生物毒性显著的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还包括具有毒性的重金属锌、铜、钴、镍、锡、钒等污染物。 随着全球经济化的迅速发展,含重金属的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造成土壤严重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下降,并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的健康,也可以导致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恶化。因此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目前,世界各国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全世界平均每年排放Hg约1.5万t、Cu为340万t、Pb为500万t、Mn为1500万t、Ni为100万t。中国北方大城市的蔬菜基地和部分商品粮基地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如北京、天津、西安、沈阳、济南、长春、郑州等地;。 南方相对较轻,如福州、宁波、上海、武汉、成都等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将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从中国土壤资源状况看,到2000年底中国人均耕地仅为0.1 hm2,而且随着今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如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及自然灾害损毁等,土壤资源将进一步减少。因而如何有效地控制及治理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改良土壤质量,将成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 重金属污染原理 重金属,特别是汞、镉、铅、铬等具有显著和生物毒性。它们在水体中不能被微生物降解,而只能发生各种形态相互转化和分散、富集过程(即迁移)。重金属污染的特点是:(1)除被悬浮物带走的外,会因吸附沉淀作用而富集于排污口附近的底泥中,成为长期的次生污染源;(2)水中各种无机配位体(氯离子、硫酸离子、氢氧离子等)和有机配位体(腐蚀质等)会与其生成络合物或螯合物,导致重金属有更大的水溶解度而使已进入底泥的重金属又可能重新释放出来;(3)重金属的价态不同,其活性与毒性不同。其形态又随pH和氧化还原条件而转化。(4)在其危害环境方面的特点是:微量浓度即可产生毒性(一般为1~10毫克/升,汞、镉为0.01~0.001毫克/升);在微生物作用会转化为毒性更强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如洋-甲基汞);可被生物富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造成慢性路线。亲硫重金属元素(汞、镉、铅、锌、硒、铜、砷等)与人体组织某些酶的巯基(-SH)有特别大的亲合力,能抑制酶的活性,亲铁元素(铁、镍)可在人体的肾、脾、肝内累积,抑制精氨酶的活性。六价铬可能是蛋白质和核酸的沉淀剂,可抑制细胞内谷胱甘肽还原酶,导致高铁血红蛋白,可能致癌,过量的钒和锰(亲岩元素)则能损害神经系统的机能。 本文主要从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来源与分布、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现行治理方法入手,提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防治的环境矿物学新方法。旨在保护环境,提高土壤的环境质量。 1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来源与分布

镉污染报告

镉污染报告 目录 1 镉污染现状分析 (1) 1.1 镉污染的来源 (1) 1.2 主要的镉污染类型 (1) 1.3 中国至今发生的镉事件 (2) 1.4 浙江省镉污染现状 (3) 1.4.1 浙江土壤镉污染地区 (3) 1.4.2 镉污染检测与研究 (3) 1.4.3 现行的监督 (5) 2 世界各国的标准 (6) 3 我国现行的问题 (7) 4 对策、建议 (7) 4.1 控制源头 (7) 4.2 应对污染措施 (8) 4.3 流通环节 (9) 4.4 监控环节 (9) 4.5 保障措施 (9) 4.6 惩罚措施 (10)

1 镉污染现状分析 1.1镉污染的来源 目前,根据中国的发展现状,镉污染的主要来源有(1)工业化结果:大规模的开矿,不合理的金属加工和不达标的污染物排放;(2)农业结果:主要形式有施用含有镉的农药和不合理的施用化肥、农用塑料薄膜的使用;(3)城市化结果:在城乡结合带处置城市垃圾;(4)商业化结果:含污染物的电子产品等充斥着整个市场,进口国外垃圾;(5)日常生活产生的镉污染:吸烟以及使用含镉的用品。1.2 主要的污染类型 1.2.1 土壤污染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向环境中释放的镉达到30000吨左右,其中82%-94%的镉会进入到土壤中。我国有关农田土壤镉污染的调查工作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今未见镉污染总体状况的资料报道。1980年中国农业环境报告中指出我国农田土壤中镉污染耕地面积为93332 hm。1989年有报道称,我国11个灌区遭受镉污染农田面积大120002 hm。2003年报道称我国镉污染耕地面积为1.33万公顷,并有11处污染区土壤镉含量达到了生产“镉米”的程度,每年生产5万吨。最近的估算称,中国镉污染耕地达到8000万亩左右,近10%被污染耕地含镉量超标26倍,黄河水系、淮河干流、滦河的镉超标率都在16%以上。 1.2.2 食品污染——稻米污染 在1992年时全国已经有不少地区出现生产“镉米”的现象。 在2007年,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教授潘根兴和他的研究团队,在全国华东、东北、华中、西南、华南和华北6个地区的县级以上市场中,随机采购大米样品91个,结果表明10%左右的市售大米镉超标。研究还表明,中国稻米重金属污染以南方籼米为主,尤以湖南、江西等省份最为严重。 2011年,据《新世纪》周刊报道中的抽样调查显示,中国多地市场上约10%的大米中镉含量超标。主要是水稻受污染。据统计,现如今,中国已经有八千万亩种植水稻的耕地受到了金属镉的污染。 下图(图1)为中国大米污染不完全分布图,展示了中国受镉污

农田重金属污染现状

农田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综述 [摘要] 重金属污染因具有毒性、易通过食物链在植物,动物和人体内累积,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随着工业快速发展、农药及化肥的广泛使用,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研究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对农产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国内外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固体废弃物堆放及处置、工业废物大气沉降、污水农灌和农用物质的不合理施用。该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农田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农业生态和联合修复)的研究进展,并针对各种修复方法,阐述了其原理、修复条件、应用实例及其优缺点 【关键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 1、重金属污染概述 随着矿产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和各种化学产品、农药及化肥的广泛使用,含重金属的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环境,造成土壤,尤其是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目前,世界各国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全世界平均每年排放Hg约1.5×104t、Cu约340万t、Pb约500万t、Mn约1500万t、Ni约100万t[1]。在欧洲,受重金属污染的农田有数百万公顷[2];在日本受Cd、Cu、As等污染的农田面积为7224 hm2[3]。当前我国受Cd、Hg、As、Cr、Pb污染的耕地面积约2000×104 hm2,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损失的粮食约1000×104t,受污染粮食多达1200×104t,经济损失至少达200×108元[4]。 重金属污染物不能被化学或生物降解、易通过食物链途径在植物,动物和人体内积累、毒性大,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5]。因此,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己成为当前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其污染来源和修复技术也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了解农田重金属污染来源对重金属污染修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农业生态和联合修复技术。本文综合了国内外农田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来源,系统地介绍农田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不同技术,以及近年来国内外修复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一些重要案例,对农产品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与修复提供。 2、我国农田重金属污染现状 对我国8个城市农田土壤中Cr、Cu、Pb、Zn、Ni、Cd、Hg和As的浓度进行统计分析,大部分城市高于其土壤背景值 [6]。农业部农产品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对全国24个省市土地调查显示,320个严重污染区,约548×104 hm2,重金属超标的农产品占污染物超标农产品总面积的80%以上。2006年前,环境保护部对

镉污染综述

广西镉污染事件综述 一、事件追溯: 1月15日,广西河池市辖区内宜州市的龙江河拉浪水电站内群众用网箱养殖的鱼出现少量死亡现象,拉开了此次广西镉污染事件的序幕。 1月18日,经调查,是龙江河宜州拉浪码头前200米水质重金属严重超标。环保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在龙江河段三岔断面至西门涯断面共3个控制断面设置监测点,采样分析密切检测水质情况。25日在龙江与融江汇合口下游4个断面以及饮用水源地预警断面柳州河西水厂上游3公里处新增5个监测点,实时监测水质变化情况。 1月26日,污染团还是进入到了柳江系统,在广西柳州市柳城县糯米滩水力发电厂,开始了一场“柳江保卫战”。 1月2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应急指挥部发出《关于启动广西壮族自治区突发环境事件Ⅱ级应急响应的紧急通知》。 2月1日,龙江河镉污染高峰值已从80倍降到20倍左右。 2月2日下午,柳州市处置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副指挥长、柳州市环保局局长甘景林,向媒体通报了多个监测断面镉浓度的最新数据:三岔超标2.2倍,糯米滩超标6.4倍,西门崖超标3倍,龙农汇合口下3公里0.003mg/l,达标;露塘达标;新圩村达标;河西水厂达标;通过最新的监测数据表明,柳江的水质变化是在预评估中掌握的,柳江的水质是达标的。 2月8日,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研究员张岚在卫生部新闻发布会上说,柳州末梢水中尚未发现镉超标,根据检测数据,目前柳州饮用水符合生活用水卫生标准要求。 二、事件造成的污染及影响: 1、广西镉泄露,称污染程度罕见 根据广西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参与事故处置的专家估算,此次镉污染事件镉泄漏量约20吨。此次镉泄漏量,在国内历次重金属环境污染事件中罕见,此次污染事件波及河段将达到约300公里。 应急指挥部专家组组长、国家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许振成1

重金属污染物的传播特征

第39卷第4期2010年8月当代化工C ontem por ar y C hem ical Industr y Vo1.39,No.4August ,2010 土壤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物 的迁移转化及治理* *收稿日期:2010-06-07 作者简介:房存金(1957-),男,河南商丘人,副教授,1982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化学系,现从事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及化学在农牧业 方面的应用研究,已公开发表论文19篇, 获商丘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通过河南省科研项目成果鉴定两项。E-mail :fcjsqzy@https://www.360docs.net/doc/4413894926.html, 。 由于重金属一般不易随水淋滤,土壤微生物不 能分解,但能吸附于土壤胶体、被土壤微生物和植物所吸收,通过食物链或其它方式转化为毒性更强的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严重,所以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问题比较突出。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的初期,不容易被人们觉察和关注,属于潜在危害,但土壤一旦被重金属污染,就很难彻底消除。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受金属的化学特性、土壤的物理特性、生物特性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影响。土壤环境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过程分为物理迁移、化学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其迁移转化形式复杂多样,是多种形式的错综结合[1-4]。 1土壤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1.1汞的迁移转化 汞是一种对动植物及人体无生物学作用的有毒元素。土壤中汞的重要特点是能以零价(单质汞)形式存在,还有无机化合态汞和有机化合态汞。除甲基汞、HgCl 2、Hg (NO 3)2外, 大多数为难溶化合物。甲基汞和乙基汞的毒性在含汞化合物中最强[5-6]。土壤中汞的迁移转化比较复杂,主要有如下几种途径。1.1.1土壤中汞的氧化-还原 土壤中的汞有三种价态形式:Hg 、Hg 2+和Hg 2+2。汞的3种价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二价汞和有机汞在还原条件下的土壤中可以被还原为零价的金属汞。土壤中金属汞的含量甚微,但可从 土壤中挥发进入大气环境,而且会随着土壤温度的 升高,其挥发的速度加快。土壤中的金属汞可被植物的根系和叶片吸收。1.1.2土壤胶体对汞的吸附 土壤中的胶体对汞有强烈的表面吸附(物理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作用。从而使汞及其他微量重金属从被污染的水体中转入土壤固相。土壤对汞的吸附还受土壤的pH 值及土壤中汞的浓度影响。当土壤pH 值在1~8的范围内时,其吸附量随着pH 值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当pH >8时,吸附的汞量基本不变。 1.1.3配位体对汞的配合-螯合作用 土壤中配位体与汞的配合-螯合作用对汞的 迁移转化有较大的影响。OH -、 C1-对汞的配合作用可大大提高汞化合物的溶解度。土壤中的腐殖质对汞离子有很强的螯合能力及吸附能力。通过生物小循环及土壤上层腐殖质的形成,并借助腐殖质对汞的螯合及吸附作用,将使土壤中的汞在土壤上层累积。 1.1.4汞的甲基化作用 在土壤中的嫌气细菌的作用下,无机汞化合物可转化为甲基汞(CH 3Hg +)和二甲基汞[(CH 3)2Hg]。当无机汞转化为甲基汞后,随水迁移的能力就会增大。由于二甲基汞[(CH 3)2Hg]的挥发性较强,而被土壤胶体吸附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二甲基汞较易进行气迁移和水迁移。 汞的甲基化作用还可在非生物的因素作用下进行,只要有甲基给予体,汞就可以被甲基化。 房存金 摘要:介绍了土壤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物汞、镉、铅、铬、砷在土壤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来源、迁移及转化过程。对土壤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物提出了治理方法。关 键 词:重金属;污染物;治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S 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460(2010)04-0458-03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商丘176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