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婚俗嫁娶

合集下载

婚嫁礼仪风俗

婚嫁礼仪风俗
抬头写 姻眷翁男方父父亲名字鞠躬
年月日
备注;
落款时女方父亲比男方大为师比男方小为生
男女双双父亲过世可以不写翁生师写母亲名字即可
物品先写小件 再写大件 最好写成双 成对等吉祥话语
物品名称要尽量用成双成对成圆成方等字眼比如两个镜子要说鸳鸯菱花宝镜成对一个脸盆要说龙凤呈祥面盆成圆一个包袱要说牡丹印花包皮成方一双皮鞋要说金猴高档皮鞋成双如此等等总之要用祝福吉祥的词语不能出现不吉利的字眼
婚嫁礼仪风俗
婚姻是人生的第一大事,因此,婚嫁礼仪尤为隆重而讲究 。
婚嫁的全程礼仪,依次有如下程序:
贴对联:男女双方均在日落前贴新婚对联。
( 2)正日子男女双方各自大宴宾客自不必说,礼仪程序主要有:吃“结婚扁食”:男女都要于黎明时吃饺子,年龄多大,就吃多少个。这饺子必须是“全人”所包。
“铺房”:女方的陪嫁物品俗称“铺房”,要在正日子一早由男方接运(有的也在副日子下午接)。到家后,总管一边安排招待“押柜”客人,一边安排“点铺房”,就是有人唱念“交单”,有人清点物品,然后,把预先讲好的“押柜礼”、“ 戴锁钱”一并交给媒人。
戴锁钱:女方的押柜人一般是年龄十二岁以下的男孩。因是第一次去男方,所以要戴锁带“箍拦”,现在,戴锁钱一般是三五百元,但一定要是吉利数字:“箍拦”一般是十二个,即一年十二个月,每月一个,若是闰年,就要十三个。
女方还要写“交单”。就是把所有陪嫁物一一写成清单,一是便于男方查收,二是作为女方陪嫁物的永久凭据。“交单”的写法有许多讲究,封皮一般写“妆奁之敬”,然后写交割礼款,表示是女方亲家交给男方亲家,所以,一般要顶格写上款:“谨致姻亲翁×××(男方父亲的名字)”,再提行写下款:“亲翁×××(女方父亲名字)愧上鞠躬”。以下,开头写“计开”或“谨具”二字,再列物品。物品名称要尽量用成双、成对、成圆、成方等字眼,比如,两个镜子,要说“鸳鸯菱花宝镜成对”,一个脸盆,要说“龙凤呈祥面盆 成圆”,一个包袱,要说“牡丹印花包皮 成方”,一双皮鞋,要说“金猴高档皮鞋成双”,如此等等,总之,要用祝福、吉祥的词语,不能出现不吉利的字眼。书写顺序一般是先日用后生活,先小件后大件。最后写年月日大吉,一份“交单”才算完成。

结婚礼仪悉知精选汇总

结婚礼仪悉知精选汇总

结婚礼仪悉知精选汇总结婚礼仪悉知1一、订婚礼仪订婚是指未婚夫妻将确定的婚姻关系,通过某种形式向双方家庭和各自亲友告知喜讯的仪式。

订婚在各国十分流行,不论男方向女方未婚,还是女方向男方未婚,或是双方一见钟情,一旦作出订婚的决定,就将成为未婚夫和未婚妻,双方应将这一喜讯告诉家庭成员或其他亲朋好友,让大家分享喜悦,但没有必要事先当众宣布将要订婚的消息,一般是开一个派对,买一对订婚戒指或在当地的报刊上登一次订婚启事,以便让人知道你们将要订婚就可以了,也可以在订婚宴席上向家庭亲朋好友正式宣布。

订婚时间没有长短规定,由于大多数情侣不希望订婚十分简单和草草完事,所以通常为一年或更长一些时间,以便有充分的时间筹备婚礼。

对于那些相互认识有一段较长的时间或面临紧迫工作调动的情侣可以考虑较短的订婚时间。

至于那些要完成博士、硕士、大学学业或有其他特殊情况的情侣也可把订婚的时间放得更长一些。

订婚时间的长短实际上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双方要利用这段时间巩固彼此所培养的珍贵爱情和制订结婚计划。

西方的订婚仪式是由女方父母操办,并在女方家里举行,届时邀请双方的至亲好友参加。

如双方或一方是信徒,则订婚仪式可在教学举行,由神职人员主持,并请他证婚和为男女双方祈祷。

在订婚仪式上,赠送订婚戒指是一个重要的程序。

通常的安排是:首先由女方的家长宣布订婚仪式开始后,由男方亲自把订婚戒指戴在女方左手的无名指上,女方可回赠男方一些小礼物,礼物都是领带夹之类的小纪念品。

如果订婚仪式中不安排赠送戒指这一程序,女方则应事先将订婚戒指佩戴妥当。

订婚戒指不同于结婚戒指,其区别是订婚戒指可以镶有宝石等饰物。

2、宗教婚礼礼仪据统计,西方所有的婚礼中,采用传统的宗教婚礼方式的新人几乎占65%,他们总是在一个都会或大教堂里举行婚礼。

其特点是具有计生的宗教誓言,由亲朋好友作为见证人。

1)、婚礼婚礼要求双方中至少有一人已经受洗礼并加入教会。

如两人都没有受洗礼,则需一人先进行成年人的受洗。

中国现代结婚嫁礼仪

中国现代结婚嫁礼仪

中国现代结婚嫁礼仪结婚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一次的事情,所以很多人都是很重视的,作为温州人你们要注意什么婚嫁礼仪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现代结婚嫁礼仪,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中国现代结婚嫁礼仪一、上门赠礼新人双方正式确定结婚意愿之后,一定会按照惯例拜访双方父母。

这时候备上精心挑选的礼物,既关乎面子,又表示诚意。

保养品、首饰、洋酒都是不错的选择,最妥当的选择是能根据父母喜好购买。

二、长辈敬礼婚礼中,新人常会邀请亲戚朋友中的长辈作为婚礼的证婚人或嘉宾。

如果只是口头邀请难免有失礼数,邀请长辈到外小聚,送上精心准备的礼物,一方面体现诚意,一方面也可以让对方更了解你们两个人。

三、朋友回礼相信您邀请来做婚礼后援团的朋友应该都是死党,彼此之前的交情可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细心的新人一定会从朋友的立场出发来送礼品。

直接赠送当天的部分服饰就是不错的主意,既可以和自己的礼服配合,也可以免去朋友不必要的花费。

四、收礼之礼接受来宾礼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礼节,一般由新娘双手接收,道谢之后交由身旁的伴娘保管,再和来宾来个礼貌的合影作纪念。

千万不要出现手拿红包和来宾入镜头的尴尬画面,伴娘用来装红包的手袋也要大方得体才行。

五、迎亲之礼婚礼当天上午,新郎要带着伴郎们一起到新娘家中接亲,此时免不了被新娘的姐妹们一阵拷问刁难,巧妙回答问题之余,发红包是免不了的,但这个环节只是习俗,只是为了讨个好彩头,无须花费太多。

六、待人之礼摄影师、摄像师、化妆师、司仪婚礼当天有许多婚庆专业人员在现场为新人服务,最好事先为他们安排好相应的席位,或者购买好食品请他们提前就餐,体现对他们服务的尊重的同时,您也能得到更好的回报。

七、拜谢之礼婚礼当天,新郎到新娘家迎亲,需要向新娘父母行拜谢之礼;而后新人一起到新郎家中,同样要向新郎父母行拜谢之礼。

一般流程为,新人向父母奉茶、鞠躬道谢,其后新人要吃一些加入花生、莲子、蜜枣等带有好寓意食品的甜羹等。

八、问候之礼如果您婚礼结束后不是立即赶赴蜜月,就一定要注意在婚礼后第二天感谢一些重要人物:向双方父母打电话或是登门请安,向前一天辛苦的伴郎伴娘们表示感谢,对前来证婚的长辈也要表示感谢。

中国的民俗习惯与礼仪规范

中国的民俗习惯与礼仪规范

中国的民俗习惯与礼仪规范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其民俗习惯与礼仪规范是中国人民独特的宝贵财富。

这些习俗和规范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一些民俗习惯与礼仪规范。

一、婚嫁习俗在中国,婚嫁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环。

中国婚嫁习俗丰富多样,充满了浓厚的传统色彩。

首先是婚礼前的准备阶段,这包括对婚房的布置和装饰,亲朋好友的帮助等。

然后是婚礼当天,新郎需要准备娶亲车队,新娘需要穿着华丽的嫁衣,参加传统的婚礼仪式。

在婚礼过程中,还有一些具体的礼仪规范,比如敬茶、交杯酒等,旨在表达新人对亲友们的敬意。

二、生日习俗中国人对生日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

在中国,庆祝生日时,人们通常会准备一个生日蛋糕,并在蛋糕上插上燃着的蜡烛,寓意着岁数的增长。

过生日时,家人和朋友会齐聚一堂,为寿星举行生日宴会。

在生日宴会上,人们会相互祝福,送上礼物,同时也会赠送寿面等传统食物,以祝愿寿星长寿健康。

三、节日习俗中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习俗和礼仪规范。

比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

此时,人们要贴春联、扫尘除旧、贴窗花,全家团聚共度除夕夜,并在大年初一互相拜年。

清明节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人们要祭拜祖先,瞻仰墓地,祈求祖先的保佑和安宁。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在这一天吃月饼、赏月、赏花灯成为人们的传统习俗。

四、餐桌礼仪在中国,餐桌礼仪非常重要,人们注重各种场合的用餐礼仪。

比如,家庭聚餐时,长辈要坐在主位,年长者先开饭,晚辈不得先动筷子;正式场合,人们使用公筷公勺,不可用手拿食物;宴会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客人则要敬主人一碗汤等。

这些规范体现了对尊重和亲和的礼貌,也凸显了中国人民的友好风范。

五、丧葬礼仪丧葬礼仪是中国人民表示对逝者的敬意和哀思的一种方式。

中国传统的丧葬礼仪非常庄重和规范,通常包括断腰、守丧、厚葬等环节。

传统结婚礼仪知识有哪些_传统婚俗礼仪知识

传统结婚礼仪知识有哪些_传统婚俗礼仪知识

传统结婚礼仪知识有哪些_传统婚俗礼仪知识中国数千年文化中的传统迎亲嫁禧是为婚嫁礼仪中最复杂和最重要的仪节与婚前数日礼仪。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统结婚礼仪知识,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传统婚礼礼仪知识中国前人觉得薄暮是吉时,因此会在薄暮行受室之礼,因此伉俪连结的礼节称为“昏礼”,后来演变为婚礼。

婚礼是汉古代文明精炼之一,大红花轿、声势赫赫的迎亲仪仗队、拜宇宙、掀盖头,"凤冠霞帔、状元服"是古代婚礼的经典。

小市民间普通相沿的婚配礼节有相亲、定婚、送日子、迎娶、回门等法式。

古代婚礼金银必备三书六礼三书:即聘书、礼书和迎亲书聘书是定婚用的书,用于“纳吉”。

礼书是“纳征”时应用的书,礼书内会细致列明礼品品种及数目。

迎亲书,即在“亲迎”时应用。

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纳采:欲与女方攀亲的男家遣月老提亲,送礼求婚。

问名:由月老扣问女方的姓名、年庚及“八字”,经历占卜、算命来看男女两边是否相冲相克,问名”也称为“过小帖”或“合八字”。

纳吉:将卜婚的喜兆关照女方,并送礼显露要定婚的礼节。

纳徵:纳徵礼往往是婚配六礼的环节。

即调派者纳送聘财以匹配礼,故称完聘、大聘或过大礼。

请期:由男家择定成婚佳期,用红笺誊写男女生庚(请期礼书),由月老携往女家,和女家主人商议迎娶的日期。

亲迎:亲迎又称迎亲。

新婿亲往女家迎娶新娘的典礼。

婚礼忌讳一:出嫁时间的忌讳出嫁的时间要尽管避让六月,三月和七月。

古代风俗觉得在阴历六月成婚的新娘又称“半月妻”,由于六月是全年的一半,六月新娘即即是半个新娘,相配于有前无后,伉俪婚后轻易仳离。

倘使家中陡然有嫡系支属谢世,辣么该年均不宜办喜讯也不宜去婚配挂号,不然是“生入死出”的冒犯。

别的阴历的三月和七月是幽灵多出没的日子。

对尊长来说,以上这几个分外月份成婚意头都不太好,因此要尽管避让。

成婚后三日,新郎伴随新娘回娘家,俗称“回门”,回门当天须在日落前赶回夫家,如果着实来不足,新人在女方家过夜,牢记不行同房,务必要分离睡,以免因此给娘家人为成不利。

婚丧嫁娶中 国人生礼仪的习俗

婚丧嫁娶中 国人生礼仪的习俗

婚丧嫁娶中国人生礼仪的习俗婚丧嫁娶中中国人的生礼仪习俗在中国,婚丧嫁娶是人生中的重要时刻,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

这些习俗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人们对生命、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尊重与表达。

婚礼,作为人生中的一大喜事,有着诸多讲究和程序。

从说媒开始,到订婚、迎亲,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祝福和期待。

说媒,多由亲友或专门的媒人牵线搭桥。

他们会根据双方的家庭背景、年龄、性格等因素进行匹配。

如果双方有意,便会进入订婚环节。

订婚时,男方通常要准备聘礼,包括礼金、首饰等,送到女方家中。

这不仅是对女方的尊重,也是对未来婚姻的承诺。

迎亲是婚礼中最热闹的环节之一。

迎亲当天,新郎会带着迎亲队伍前往女方家。

迎亲队伍通常会敲锣打鼓,热闹非凡。

新娘则会在闺房中等候,经过一系列的堵门游戏和红包“考验”,新郎才能接到新娘。

新娘出门时,脚不能沾地,通常会由兄弟背着或抱着上花轿(如今多为婚车)。

到达新郎家后,还有拜堂的仪式。

新人在堂前一拜天地,感谢天地的恩赐;二拜高堂,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夫妻对拜,象征着从此相互尊重、携手一生。

之后便是喜宴,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共同庆祝新人的结合。

而丧礼,则是对逝者的尊重和缅怀。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丧礼的庄重和肃穆至关重要。

当亲人离世后,家人会第一时间为逝者净身、换衣。

接着会通知亲友,并设置灵堂。

灵堂中摆放着逝者的遗像、鲜花和香烛,以供亲友前来吊唁。

在丧礼期间,家人会守灵,日夜陪伴逝者。

前来吊唁的亲友会送上花圈、挽联,并向逝者鞠躬默哀。

出殡时,通常会有长长的送葬队伍,伴随着哀乐,将逝者送往墓地安葬。

在一些地区,还有守孝的习俗。

子女在一定时间内要穿着素服,不参加娱乐活动,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

嫁娶和丧葬习俗在不同地区可能会有所差异,但都体现了中国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亲情的珍视。

再说嫁女,女方家庭在准备嫁妆时也十分用心。

嫁妆的种类和数量因地区和家庭条件而异,但通常都会包含一些生活用品和象征吉祥的物品。

比如,被褥、家具、首饰等。

交际礼仪关于婚嫁的礼仪_0118文档

交际礼仪关于婚嫁的礼仪_0118文档
拜堂
是新娘过门后拜见天神地祗、男家祖宗、公婆亲戚及夫婿的仪节。
合酒
古往今来,酒筵几乎是每对新婚夫妇行婚礼时必不可少的仪式,流传到今天,“吃喜酒”已成为民间行婚礼的简称。
闹房
在近代,这是新婚夫妇在婚礼之夜在新房接受亲友祝贺、嬉闹的仪节。
2020
交际礼仪关于婚嫁的礼仪_0118文档
EDUCATION WORD
交际礼仪关于婚嫁的礼仪_0118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是在婚姻筹划、准备阶段所举行的一些仪节。
在古代封建社会,婚姻取决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纳采
是男方向女方正式求婚的第一步。
在双方约定进行“纳采”礼的这一天,男家派出的媒使手捧一只活雁作为贽见礼物,最初用活雁作为贽礼,即取雁为候鸟,秋南飞而春北归,来去有时,从无失信来作为男女双方信守不渝的象征;又取雁飞成行,止成列,以明嫁娶必须长幼有序,不能逾越的意思。
是女家派人至男家铺设新房的仪节,有时和送妆同时进行。宋代,亲迎前一日,女家派人至新房铺设帐幔、被褥及其它房内器皿,并且备礼前来暖房。然后以亲信妇人或从嫁女使看守房中,不许外人进入,以待新人。铺房人必须福寿双全、家境富裕的“好命婆”,以取吉祥。现代有些地方还流行此俗。
亲迎
是新郎亲往女家迎娶新娘的仪节,也是古今婚礼中最为繁缛隆重的仪节
花轿
在迎归男家的路上,前呼后拥,好不气派:最前面的是开道的,紧随的是执事的、掌灯的、吹鼓奏乐的,然后才是新娘的花轿。沿路吹吹打打,呈现出一派喜庆景象。花轿迎至男家,邻人乡亲还要索取吉利钱,谓之“拦门”:送亲者以铜钱向空中扬撒,儿童争着去抢,叫做“撒满天星”,另有一个手执花斗,将所盛之谷物、豆子以及金钱、果子等物望门而撒——据说是用以禳避阻挡新妇进门的煞神——称为“撒谷豆”。下轿了,但双脚不能履地,只能履青布条、毡席或麻袋。后来也有使女家亲戚中力气较大者抱新娘下轿登床的,演变至今,已成为娘家小舅子抱新娘上轿、下轿的了。

中国现代婚礼习俗及礼仪常识

中国现代婚礼习俗及礼仪常识

中国现代婚礼习俗及礼仪常识古人认为,家族和血统的连续,是做晚辈不容推卸的重任,即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此,把交合男女阴阳、产生子嗣的婚姻之礼放在一个很重要的地位。

下面是我收集推举的中国现代婚礼习俗,欢迎阅读参考。

中国现代婚礼习俗中国现代婚礼习俗一、礼金细细想来,从古至今,中国都秉承着送礼的习俗,一般宴请了来宾,伴侣送礼也是必不行少的啦。

现如今,一般来参与婚宴的来宾都会用红包,里面放礼金,当然,一般礼金数目是依据客人的经济状况,和新郎新娘的远近亲疏关系而定,关系好的确定想多包点。

不过礼金最好是双数的,一般都是整百,象征白头偕老,也有的地方喜爱包含有六、八、九的,也就是“禄”“发”“长长期久”的意思。

新娘在接受来宾礼金的时候肯定要留意礼节哦,一般由新娘双手接收,道谢之后交由身旁的伴娘保管,再和来宾来个礼貌的合影作纪念,千万不要消失手拿红包和来宾入镜头的尴尬画面,伴娘用来装红包的手袋也要大方得体才行。

当然有的是有另外设置收取礼金的地方,这个就要看状况而定啦,总之一句话,新人肯定要记得时刻留意礼节,礼貌待人。

中国现代婚礼习俗二、迎亲婚礼当天上午,新郎要带着伴郎们一起到新娘家中接新娘,俗称迎亲。

新郎可要提前做好预备啦,这时候脸皮肯定要厚点哦,若要顺当接得美人归,你确定会被新娘的姐妹们“拷问刁难”的,敏捷应对哦,但最重要的还是开门礼啦,发红包是免不了的,当然新郎还可能被各种整蛊哦,千万记得被整蛊肯定不能烦躁哦,时刻保持结婚的开心心情。

中国现代婚礼习俗三、敬茶婚礼当天,新郎到新娘家迎亲,得向新娘父母行拜谢之礼,俗称敬茶;而后新人一起到新郎家中,同样要向新郎父母行拜谢之礼。

一般流程为,新人向父母奉茶、鞠躬道谢,其后新人要吃一些加入花生、莲子、蜜枣等带有好寓意食品的甜羹等。

中国现代婚礼习俗四、出门不同地方的出门礼一般有所不同,有的是伴娘撑红色伞伴新娘新郎出门,有的则是一名辈分高的女性长辈拿着竹匾或者是黑伞一路护送到婚车前,预示着新娘像这位长辈一样婚姻幸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里红妆[摘要]:“待我长发及腰,……”最近网络上这句话十分的火,网友们纷纷用这个来创作他们自己的“十里红妆”。

原作的《十里红妆》是这样的“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

待你青丝绾正,铺十里红妆可愿。

却怕长发及腰,少年倾心他人。

待你青丝绾正,笑看君怀她笑颜。

”。

所谓“十里红妆”是旧时嫁女的场面。

人们常用“良田千亩,十里红妆”形容嫁妆的丰厚。

从此也能清晰地看出中国古代在嫁娶方面的重视和严格的要求。

本文以宁海的婚俗礼仪——十里红妆为例,述说以六礼为基础的传统的中国式结婚。

[关键词] 宁海十里红妆婚俗礼仪六礼从峨冠博带到长衫马褂,再到西装革履;从凤冠霞帔到束腰旗袍,再到垂地婚纱;从骑马坐轿到步行单车,再到宝马香车;从拜堂成亲到教堂行礼,再到各种稀奇古怪的个性婚礼,上下数千载,尤其近百年,中国式结婚经历了一个天翻地覆的变革轮回。

澳大利亚著名心理学家奥斯瓦尔德·施瓦茨说:“婚姻是完整人生的精髓。

”然而在远古时期,我们的先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的生活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没有婚姻,没有家庭,所生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那时,“男女杂游,不媒不聘。

”直至周朝,《周礼》将婚礼列为专章。

《礼仪·士昏礼》中说婚礼有六:一纳彩,二问名,三纳吉,四纳征,五请期,六亲迎。

这六礼,实际上就是婚姻过程中的六个程序,简单地说,一是纳采:男方派人送礼品到女家,表示愿和女家结亲。

女方如不同意,便拒绝收礼。

二是问名:男方修书与女家,询问女方的生辰年月。

三是纳吉:男方将探询的结果,h问于祖先祖神。

如得凶签,便止婚。

四是纳徽:亦称纳币,如果卜筮得吉兆,男方便遣使带财币去女家订立婚约。

五是请期:男方确定婚期后,就将日期写在帖上,备上礼物通知女家。

女家若收下礼物,说明女家同意这个婚期;若不收,婚期只好另择。

六是亲迎:到了结婚的日子,男方先去女家。

女方父亲在门外迎接,带女婿去祠庙拜祭祖先。

车或花轿停在大门外。

女方来到车(轿)旁,男方长揖,请女方上车(轿)与之同归。

六礼在历代婚姻形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历代的婚约法律及“户婚律”无不以此为基本内容,以勘定婚姻条文。

这种婚姻礼仪在我国流传了两千年,成为中国古代统一的、流行于统治阶层与民间的婚姻仪式,直至清末民初,仍有不少地方的婚姻嫁娶按照这个礼仪进行。

“十里红妆”婚俗与汉民族婚俗有相同之处,譬如“六礼”中的程序,在“十里红妆”婚俗中也有体现。

可以说,这个过程大同小异,但它还具有其独特性。

这种婚嫁习俗流行于浙东地区,明清时期尤盛,起源于南宋,最耳熟能详的有关“十里红妆”的传说,就是“凤冠霞帔坐花轿”。

据说,宋建炎三年,登基不久的宋高宗听闻金兵追击,便从杭州经宁绍平原一路南逃,到了宁海地界的西乡,一个农家姑娘在晒谷场上用箩筐罩住他,救了他一命。

宋高宗被救之后,向姑娘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并承诺说:“等我坐稳了龙椅,就来接你去皇宫做正宫娘娘,以报答你的救命之恩”,并相约以青布蓝腰为凭,让她挂在门口,说到时来接你的人看到这青布蓝腰,就会接她走。

姑娘不以为意,以为皇帝是戏言,便把这个事情在村里当笑话说开了。

过了几年,宋高宗真的派人来接这位姑娘去皇宫当娘娘,谁知来人一进村,见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挂起了青布蓝腰,弄得他一时难辨真假,只得回去向宋高宗禀明情况。

宋高宗无法兑现自己的承诺,寝食难安,最后只得下旨:“浙东女子尽封王”。

也就是在浙东女子在出嫁那一天,可以享受皇宫公主或娘娘出嫁时之待遇:享受半副銮驾仪式,穿凤冠霞帔,坐龙凤花轿,所有嫁妆可以雕龙刻凤。

出嫁时,嫁妆丰厚,前后相续十里之长,故有“十里红妆”之称。

至今,在宁海一带,还流行着“浙东女子尽封王”的《鱼名歌》:“……十月带鱼白如霜,金兀术追钱塘江。

一匹泥马渡康王,浙东女子尽封王。

”中国人对于婚礼是非常重视的,此乃人生大事,不可轻忽,合两家为一家,岂能随便苟合?于是,就有一系列的仪式产生。

合八字,这是第一关,就是将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拿去给算命先生排一排,看看两人的命相是否相合,合者成亲,不合则作罢。

这倒也好,双方若不成功,无需尴尬,只说是“八字不合”就推托过去了。

古时候,在宁海一地流传甚广的“合八字诀”是这样念的:“白马最怕配青牛,羊鼠相交必然休。

蛇虎相配如刀剑,兔儿见龙泪交流,金鸡玉犬难相配,猪共猴儿不到头。

”男女双方若八字相合,接下来就是“递恳帖”,这个婚俗也有来历,传说很早的时候,南阳村的叶天兴员外家的小儿子与胡家村的胡峰女儿合上了八字,就由媒婆往两家跑,“递恳帖”。

先由叶员外写好庚帖,准备好钱物,叫媒婆送到女方家。

叶员外的庚帖书写的非常文雅,通文如下:姻弟叶大兴谨敬顿首再拜启上大德望胡翁胡老亲家翁老先生大人阁下伏以恭金肯诺恭呈筐篚恳赐佳音金言凤饰诺允于今某某国号某某年岁次某某四月上瀚吉旦再顿首光前同时附上一首帖诗,更加文雅:恭承两姓兆泰,肯配南国佳人。

金言传布允合,诺开百世康宁。

男方庚帖送到女方后,女方家长也要回帖。

女方父亲胡峰递给媒婆一份回帖书,同样文雅之至,全文如下:姻弟胡峰谨敬顿首再拜启上大德望叶翁叶老亲家翁老先生大人阁下伏以敬玉允成敬承雅爱允缔良缘玉树欣依成聘由天某某国号某某年次某某四月上瀚吉旦再顿首裕后末后也是附上帖诗一首,继续文雅着:敬望高贤门第,允得东都才郎。

玉书六礼之好,成就五世其昌。

媒婆回复男方家时,女方家长要委托她带回男方的礼仪钱,并赠回子孙袋,肚兜,红鸡蛋和五色果子等。

叶员外就将女方家赠送的果子、红鸡蛋等分给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宣告儿子已经递恳帖了;女方也一样,把男方赠送的麻糍、五色果子分给亲邻好舍,表示女儿已经许配了,按今天的话说,就是订婚了。

“递恳帖”是宁海婚俗中的重要环节,至今仍沿袭这个习俗。

从前,宁海一带新娘出嫁前夜必须洗身体,系红肚兜。

这是源于一则传说:唐朝时,将军罗通征北时,有个小国国王将公主许配给他,但他不愿与公主成婚,公主想不开而自杀。

国王下诏罗通今生不准娶妻。

罗通为延续香火,恳求皇帝开恩。

皇上遂允许他娶一位生过麻风病的丑姑娘为妻。

丑姑娘的父母深知自己女儿配不上罗通,但也不希望女儿被罗通太过厌恶,于是想了一个办法:在婚前一天将女儿的身体用五子汤进行清洗,再系上红肚兜,穿上贴身衣裤。

说也奇怪,女儿洗身后,麻风竟然全部脱落,系上红肚兜,穿上新衣后,活脱脱一位漂亮姑娘。

从此,宁海新娘出嫁前均用五子汤沐浴、更衣、系红肚兜,这个婚俗一直传承了下来。

自从“浙东女子尽封王”之后,女子出嫁均坐大红花轿。

在宁海,以前拜堂成亲时,男方一定要请花轿神。

传说从前有一位卖鱼姑娘,知书达理,人称“才女”,四方乡邻无不称赞,年轻男子无不相思。

有不少人前来做媒,卖鱼姑娘有条件:三天之内背出《法华经》者,我就嫁给他。

此话一放出,男青年们纷纷找来《法华经》背诵起来。

三天一到,前来姑娘面前背诵《法华经》的人很多,但只有一位叫马能的小伙子全部背诵出来了。

姑娘就答应嫁给他。

但结婚后发生了不祥的事情,喝喜酒的时候有人称“头晕、头昏”,随后新娘子也倒地而亡,三天后将新娘下葬了。

这事来得蹊跷,族长就来找马能,问他:迎娶新娘这天,有没有请过花轿神?马能说不知道有这回事啊。

族长说:以后迎娶新娘前,必须要请花轿神!新娘子是坐花轿到男方家的,不请花轿神,花轿神绝不会高兴的。

他若不高兴,哪还有新娘子的好事!请花轿神的时间是在大喜之日的早晨四五点钟。

新郎家的天井中放花轿一顶,轿前放一张八仙桌,祭盘上盛装祭品,放在八仙桌上,祭品有:鱼、肉、豆腐、干面、金针菇、木耳、豆芽等。

点好红烛与神香,并由三代俱全的老辈或族长来拜读《婚礼祀轿神文》,文曰:伏以乾坤定位,阴阳开化育之源;男女成婚,唱随咏宜家之好。

彩轿搭桥,神祗赐福;祥迎合娶,礼谨承告。

兹者某某许配某某氏,既叶吉以至上,应恭敬而上申。

室炬辉煌,光明画锦,瑞烟飘渺,香云绕宵。

既还前休,今宗后之有庆;敢邀后庭,散兰桂之舒芳。

愿吉福不尽。

念完这份祭神文后,要拜上三拜,然后鸣炮,以示礼毕。

铺床叠被这个习俗虽不是宁海所特有的,但在宁海一带非常流行。

这个习俗最早来自唐太宗嫁女传说:唐太宗有个爱女叫长乐公主,系长孙皇后所生,这位皇后是唐太宗眼中的贤皇后,故爱屋及乌,非常宝贝长乐公主。

公主出嫁时,他为她准备了丰厚的嫁妆,外加整座洛阳宫。

这事被大臣魏徵知道了,便递了一本,一一驳斥唐太宗的做法,是皇帝非常尴尬。

长孙皇后贤德,首肯了魏徴的想法,请皇帝收诏令。

但有一条规矩必须坚持,就是在宫中选一位老成练达、聪明能干的宫女作为陪姑,嫁过去好专替公主新房做个铺床叠被的人,封她“宫内伺人”之职。

后来,这种习惯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对铺床叠被者的身份也有一定的讲究,首先是要长辈,在大姆、婶婶和舅妈、姨妈中选一个,被选上者必须符合以下条件:父母双全、身体健康、容貌端正,本人作风正派,子孙兴旺福气好。

如果是这样的“全福”之人去铺床叠被,也一定会把吉祥带到新郎家的。

铺床叠被无非是对新床上的东西进行一次整理,把新被子按质量好坏、颜色深浅进行堆叠,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新床里面,看上去要整齐美观。

同时,也是新娘家嫁过来的各式各样被子的一次集中展示。

至今,铺床叠被这个习俗仍是宁海地区婚事中的“重头戏”。

量器木斗是“十里红妆”里不可缺少的嫁妆。

而且,以前姑娘出嫁时,有坐量器木斗之风俗。

传说,这个风俗与鲁班有关。

量器木斗为鲁班所创制。

鲁夫人不太开通,她要鲁班创制的用具传男不传女。

而鲁班的女儿很聪明,又喜欢木艺,但苦于母亲不肯让她跟随父亲学木匠活儿。

女儿出嫁时,鲁班专门为她做了一只量器木斗。

鲁班女儿看到后,一屁股坐在木斗上。

鲁夫人和其嫂子觉得女人坐过的东西晦气,要把木头扔掉,鲁班女儿说,既然你们要扔掉,那就给我带走了,省得你们晦气。

于是,她们答应了。

出嫁时,女儿坐上花轿,鲁班跟随着轿边问:“女儿呀,我为你准备的量器木斗可有带上?”女儿回答:“当然带上了,被我坐过的东西不带走,怕娘家晦气!”鲁班说:“女儿呀,这是为父特地为你准备的嫁妆,你以后嫁到夫家做人要像量器木斗一样,规规矩矩、一丝不苟、说一不二。

”这时,鲁夫人与女儿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鲁班给女儿最贵重的嫁妆。

鲁班女儿嫁到夫家后,有了嫁妆量器木斗,有深入进行研究鲁班平时所教的木艺。

成了一名闻名的女木匠。

此事一出,人人羡慕。

从此以后,宁海有人嫁女儿,为图聪明吉利,也兴在女儿出嫁时坐一坐量器木斗以求聪明智慧。

坐大红花轿,戴凤冠霞帔,这个习俗是宁海“十里红妆”婚俗中最隆重的一个仪式。

宁海“十里红妆”婚俗仪式是相当丰富的,且均有来历,如红板箱内放猪油、压橱、马桶小叔、嫁囡满路红、拦轿门、迎亲担上挂鸡桥、娘舅担套篮、唱开门诗、闹洞房、喝交杯酒、拉马桶尿、红喜鸡蛋、新娘穿红衣等,在这里也就不一一细述了。

参考文献:[1] 刘尚才主编《十里红妆婚嫁传说》,宁波出版社,2010,第120—123页,第180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