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纸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6上12《姥姥的剪纸》第一课时课案

6上12《姥姥的剪纸》第一课时课案
(1)指名读。
(2)理解词语。
(3)透过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什么?联系课文内容,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来说说。
2.选择这两组词语当中的一个或几个,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围绕着剪纸,作者回忆了他和姥姥的哪些往事?你看到了哪几个镜头?
读出相关内容,相机正音。
指名读词语。
理解词语。
说课文内容。
读课文中的相关段落。
《姥姥的剪纸》第一课时课案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1课时
执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真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
将课文读顺,体会重点语句中所蕴含的情感。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 计 内 容
一、课前自主预习
1、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这两组词的出示,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词语的同时,能够根据词语初步掌握课文的内容,一举两得。
四、提炼情感
1.是呀,这一件件往事,这一幅幅画面,都凝聚着作者对姥姥的深切思念,浓缩成了课文中的一句话,谁来读读这句话?(出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读。
回答问题。
读。
根据词语理解填空。
直奔文章的重点句段,是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中情感的很好方法。
填空的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文中表达感情的理解。
板书设计:
姥姥的剪纸
有声有色
三、课后拓展延伸
这就是作者心中和梦中的”有声有色”,那么这些声音和生活到底具有怎样的魔力呢?要想有更加深入的体会,我们要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中去感受。请同学们,课后把课文多读几遍,到课文中去体会。

姥姥的剪纸第一课时

姥姥的剪纸第一课时
挑剔: 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责。
耍赖: 使用无赖手段。
调皮蛋: 顽皮的孩子。
展示交流
3、我们组向大家展示读( )。
达标检测
1.我能在加横线字正确读音下画“ ”。 刁难(nán nàn) 择菜(zhái zé) 数九隆冬(shù shǔ) 啃食(kěn kěng) 联结(jíe jiē) 有求必应(yīng yìng) 2.查字典,并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刁难: 故意使人为难。
剪纸是一种民间传统工 艺品,又叫“窗花”;剪纸 工具很简单,就一把剪刀, 有的艺人用刻刀,所以,剪 纸又称为“刻纸”。
12
姥姥的剪纸
学习目标
1.我能学会生字,读通课文,理解“刁难、 挑剔、耍赖、调皮蛋、熟能生巧”。 2.我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概词,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 2、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并写在练习本上。
3、组内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展示交流
1、通过讨论,我们组不理解的词语 有( )。
2、我们组认为课文可分( 们是这样概括段意的( )段,我 )。
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3自然段)讲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深入 人心。 第二段( 4—6自然段) 讲在我的刁难下姥姥展示技 艺。 第三段(7—12自然段)讲剪纸表达了我与姥姥浓浓 的亲情。 第四段(13自然段)讲姥姥用剪纸表达对我的牵挂, 姥姥的剪纸是我永远的回忆。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方法:抓关键段意) 课文主要讲了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以及与“我” 在一起的融融亲情 。
我能读准下面生字
tún zhū diāo qǐ
小屯
jià
喂猪
tuó
刁难
kěn
岂有此理
shuǎng
庄稼
驮着
啃食

公开课《姥姥的剪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公开课《姥姥的剪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姥姥的剪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简解】:《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善良勤劳,以及通过剪纸联结着的“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

【目标预设】1.学会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读薄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积累好词佳句,领悟体会文本的表达方式。

3.学习课文第一至六自然段,把课文读厚,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夸张、反衬、正面描写与反面描写等文章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1.理清课文脉络,学会概括段意。

2.领悟文本表达方式。

【设计理念】新课程理念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

同时它还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

”【设计思路】课文内容极富生活化,平实中饱含深情。

因此我想以一颗童真之心走进课堂,围绕设计理念把第一课时教学主要分为两大板块。

首先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全文,把课文读薄。

其间让学生讲述分段的理由,理清脉络。

在此基础上,学习课文第一至六自然段,感受姥姥剪纸技艺高超,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升语文能力。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叫《姥姥的剪纸》(板书课题)。

2.解题。

①北方人管外婆叫——“姥姥”,叫起来很亲切。

我们学着北方孩子,来叫一声——姥姥。

俗语激情:俗话说“猫恋食,狗恋家,小孩最恋姥姥家。

叫亲切一些。

齐读。

②这位姥姥还有一样拿手绝活儿呢!那就是——剪纸。

③想欣赏一下姥姥的剪纸吗?课件出示(剪纸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逢年过节或者新婚喜庆的时候,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墙上或明亮的玻璃窗上、门上、灯笼上等,节日的喜庆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

所以又叫窗花。

)3.剪纸美吗?那我们就美美地读一次课题。

六年级上册语文《12.姥姥的剪纸》(第一课时)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12.姥姥的剪纸》(第一课时)教案

12姥姥的剪纸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

3.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

难点: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与学的准备:学生:1.预习课文,掌握字词,初步探究课文内容。

2.查资料,了解剪纸。

教师:1.教学课件2.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学情,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教学设计:一、欣赏剪纸,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姥姥的剪纸》,齐读课题。

姥姥的剪纸可有名了,我们来欣赏一下,细细品味。

(媒体出示,欣赏剪纸) 看着这么精美的剪纸,你能否用一个词来赞美它?(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形态各异、活灵活现、鬼斧神工、出神入化……)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文本,认识作者笑源的姥姥。

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提生朗读,集体纠正,并理解意义。

心灵手巧无所不能广结善缘有求必应数九隆冬三伏盛夏身心入境熟能生巧清清爽爽悦耳至极形象生动无可挑剔调皮蛋刁难耍赖拴在屋檐下缠着姥姥2.交流查阅的剪纸的信息。

(肯定学生的学习方法)3.提生朗读(读你感悟最深的一段),检查朗读情况。

三、初读感知(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的内容。

)1.自学课文,掌握字词,疏通文意。

(1)学生自学生字词语(2)初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1)交流所学,不会的提出来在全班解决。

(2)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疏通课文,纠正错误。

四、细读感悟:细读课文,走近姥姥,认识姥姥。

1.聆听课文范读录音,了解姥姥。

2.教师质疑:你从文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姥姥?从文章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3.生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然后小组讨论。

4.汇报讨论结果:我读出了一个------------------------的姥姥。

姥姥的剪纸第一课时评优课教案

姥姥的剪纸第一课时评优课教案

《姥姥的剪纸》(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简解]课文为我们描述了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

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

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人都赞不绝口。

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

说她不普通,她实在又太普通,每天烧饭、择菜、淘米、喂猪。

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劳作,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化不开的亲情。

[目标预设]1.能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初步感受姥姥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剪纸技艺。

[重点、难点]重点:通读全文,掌握8个生字及7个多音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择菜、刁难、挑剔、数九隆冬、小屯等词语的意思。

难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整体感知全文,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为下一节课体会“祖孙情深”打下基础。

[设计理念]“真正的有效学习是一种心智活动,而不是单纯的记忆和理解”。

本文情真意切,适合进行朗读教学,在教学中应当突出读的分量,在读的过程中使学生领会词语的意思。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走进语言文字,走进姥姥的剪纸艺术世界,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通过阅读提升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读题)2.姥姥的剪纸是什么样的?一起看看吧!(出示图片)3.看了姥姥的剪纸作品,你想说什么呢?(生答)4.过渡:看了这些剪纸作品,同学们都觉得姥姥的剪纸真是栩栩如生。

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来写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二、检查预习1.出示自学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围绕剪纸,作者回忆了他和姥姥的哪些往事?(学生自由读课文)2.检查生字新词。

PPT:左邻右舍、撩起、择菜、刁难、挑剔、数九隆冬、生肖(易读错的字)指名读,相机纠正。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姥姥的剪纸》第一课时课件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姥姥的剪纸》第一课时课件



择菜

捂住

撰写

页码
我会读
tún
zhū
diāo


小屯

喂猪

nàn

岂有此理
刁难
我会读
jià
tuó
kěn shuǎng

庄稼

驮东西

啃食

清爽
我会读
zhái diāo hāo tún tuó
择菜 机灵 清爽 耍赖
lài shuǎn
刁难 生肖 捂住 疏密

薅草 挑剔 喂猪 吉利
zhū
精读课文
读中感悟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 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
物、器物,无所不能 。
→对比手法,正面描写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精读课文
读中感悟
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
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 剪只公鸡能打鸣。”
→夸张手法,侧面描写姥姥剪纸的逼真,技艺的高超。
精读课文
大家为什么都喜欢姥姥的剪纸呢?
1、姥姥剪纸技艺高超,深入人心。
方法简单 材料平常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
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
所不能。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 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从正面表现了姥姥 剪纸技艺的高超 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夸张 有什么作用? →说明姥姥剪纸的逼真,剪纸技艺高超。 从侧面说明了姥 姥剪纸的逼真

姥姥的剪纸(第一课时)

姥姥的剪纸(第一课时)

12 姥姥的剪纸(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理解“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等词语,结合生活体验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

3.重点学习1-6自然段,抓住关键词感受姥姥剪纸技艺的“神”。

4.学习作者运用对比、夸张,从正面、侧面,选取典型事例的方法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学习作者运用对比、夸张,从正面、侧面,选取典型事例的方法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剪纸有关。

关于剪纸,你有哪些了解呢?(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

逢年过节、五谷丰收、结婚喜庆时,人们把大红的剪纸贴在窗户上,往往寄托着一种美好的情感。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剪纸作品。

看清楚这些作品了吗?请选择其中一幅说说作品所表现的内容。

一、揭题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姥姥的剪纸,齐读课题。

2.作者的名字很好听,叫笑源,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

北方人啊,管外婆叫姥姥,我们一起学着笑源,来叫一声。

3.真亲切!在笑源的记忆深处,姥姥有一样拿手的绝活,那就是——剪纸。

再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1. 出示第一组词语:文中很多字词的读音容易读错。

这些词谁来读?刁难小屯撩起庄稼机灵挑剔左邻右舍数九隆冬择菜薅草分行指名读:第二行:词尾都可读作轻声;第三行:都带有多音字2. 出示第二组词语:唰唰唰唰悦耳至极清清爽爽喜鹊登枝牛驮小兔啃食青草心灵手巧深入人心广结善缘(1)指名朗读,齐读:同学们,读完这三行词语,你们有什么发现?(2)交流:第一行描写姥姥简直发出的声音悦耳第二行描写的是姥姥的剪纸作品的名称第三行在夸姥姥剪纸技艺高超,人品好(3)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带着我们的理解,读好这组词语。

三、初步感知1.同学们,课文《姥姥的剪纸》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作者围绕剪纸,回忆了他和姥姥的哪些往事?同学们可以试着联系课文内容,也从这些词语中选择一个或几个简要地说一说。

姥姥的剪纸教案

姥姥的剪纸教案

《姥姥的剪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黎锋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及其表现手法;2.依托语词,经历把课文读薄、把课文读厚、把课文读活的奇妙的阅读之旅;3.读出姥姥的心灵手巧,读出姥姥的舐犊情深,读出作者的心梦之境,读出对亲人的感恩、对童年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读出姥姥的心灵手巧,读出姥姥的舐犊情深教学难点:依托语词,经历把课文读薄、把课文读厚、把课文读活教学过程:一、引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姥姥的剪纸》2、作者的名字很好听,叫做笑源。

北方人管外婆叫姥姥,我们一起学着笑源,来叫一声,姥姥。

指名叫。

3、笑源的姥姥有一样拿手绝活呢!那就是——剪纸。

4、电脑出示:剪纸的常识以及姥姥的作品二、学习课文1、课文预习过了吗?读了几遍?2、现在请大家在课堂上再读一遍课文,这篇课文生字新词比较多,要力争把它们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思考:围绕着剪纸,作者回忆了他和姥姥的哪些往事?明白吗?好的,放开声音,按自己的节奏读,开始。

(学生自由读课文。

)电脑出示:1、自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2、围绕着剪纸,作者回忆了他和姥姥的哪些往事?3、好,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生字新词学得怎样?请看大屏幕。

(电脑出示两组词语,左边一组:啧啧赞叹、刷刷刷刷、悦耳至极、清清爽爽;右边一组:左邻右舍、择菜薅草、喜鹊登枝、牛驮小兔。

)4、屏幕上有两组词语,左边一组,右边一组,大家一组一组地自己先读读。

5、来,谁来读左边的这组词语?6、先看第一个词语,“刷刷”一词在课文中出现了两次,老师把它们放在了一起,课文中指什么发出的声音?(1)这种声音你听过吗?感觉怎样?(2)感觉很轻快,很短促,很好听的。

(3)这个词语应该怎么读?你来试一下,行吗?7、这种“刷刷刷刷”的声音在作者心目中真是——悦耳至极,谁来读这个词语?(1)大家请注意这个“悦”,为什么用竖心旁呢?(2)看来这种短促、轻快的声音一直钻到了作者的心里去了,心里觉得很舒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姥姥的剪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粟城学校李旭艳【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积累好词佳句,领悟体会文本的表达方式。

3、学习课文第一至六自然段,感受姥姥的勤劳善良,剪纸技艺高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夸张、反衬、正面描写与反面描写等文章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1、理清课文脉络,学会概括段意。

2、领悟文本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姥姥的剪纸》(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带着你的理解的感受再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质疑:生A:姥姥是什么样的人?生B:姥姥的剪纸什么样呢?
生C:为什么以姥姥的剪纸为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

让我们带着心中的疑问,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生自读课文。

注意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检查预习,字词导入文本。

(本环节一定要快)
1、听着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相信这些词语一定能读准。

小屯喂猪岂知庄稼啃食
刁难薅草择菜左邻右舍三伏盛夏
啧啧赞叹刷刷几下有声有色普普通通清清爽爽
自由读,指名读。

指导读:1、字正腔圆,有板有眼。

2、你的这个词读得很好,读出了对词语的理解。

3、重叠词,要读出节奏,就能感受到它的韵律美。

齐读组词语。

三、理清脉络。

1.读着这些词语,我们仿佛就走进了作者的童年,走进了剪纸的世界。

读了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生交流
师:同学们谈感受的时候,谈到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以及我和姥姥浓浓的祖孙情,这正是课文所描述的两方面主要内容。

师板书:技艺高超情意深厚
四、品读第1—6自然段,感悟姥姥剪纸技艺高超。

(一)、品读重点句段。

接下来,让我们首先走进课文去体会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词语或句子,简单地写下自己的体会和发现。

(二)、学生默读圈划,教师巡视。

(5分钟)
评价:同学们学的非常投入,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你的收获。

说说你圈画的语句。

(三)、交流:
1、第一组句子: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

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1)、说说你的理解
生A:。

简单的一个词,“普通”(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很会学习)生B:无所不能说明姥姥的神,厉害。

师: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师:普通的材料在姥姥的手里却是——无所不能。

这两个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板书:对比。

这一对比把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表现的淋漓尽致。

(3)让我们一起感受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齐读。

2、第二句话品味梳理:
谁还有其它的句子
(1)、说说你的理解与体会。

(2)、体会夸张:姥姥剪的母鸡真的可以下蛋,公鸡真的可以打鸣吗?不能,这是一种什么样写作手法?板书:夸张。

这一夸张让我们对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印象极深。

(3)、哪个字最能说明姥姥的技艺高超?板书:神。

①读出它的神。

②这是老百姓口中的大俗话,读起来很有趣,很生动。

谁再来试一试。

③让我们学着老百姓的样子夸一夸姥姥。

齐读。

(4)、想不想看看姥姥的剪纸。

出示姥姥的剪纸,欣赏。

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些剪纸?(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无所不能。


(5)、姥姥的剪纸技艺如此高超,难怪人们说——引读:你姥姥神了----------
(6)、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这段话有两个句子,都表现了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

可是表达的角度不一样。

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交流。

第1句话通过生动的语言,直接描写姥姥剪纸的动作,从而表现姥姥剪纸技艺高超,这就叫正面描写(板书)。

而第二句话从乡亲们的话中,感受到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这就叫侧面描写(板书)。

让生标注。

小结:如果我们在写作时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起来塑造人物,就能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鲜明。

除了这一段,还有那些地方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高超?
3、第三组句子:“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

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

呵!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的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1)、具体说一说。

生交流自己感受。

评价:A、体会深刻。

B、概括精练,准备。

(2)、看这句话中: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这一感叹词,一个感号。

自由读一读,你体会到什么?作者此时的心情怎样?
对姥姥的赞叹,读,读出赞叹。

对姥姥的喜爱,读,读出喜爱。

(喜爱之情抑于言表)
评价:读书就要这样,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可以读出自己的休会和感受。

会学习。

4、感悟“熟能生巧”。

难怪人们说:姥姥的剪纸真是“神”了,为什么能“剪”这么神呢?
(生交流: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①“总”包括了哪些时候?
生交流: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见个面点拨引读:
六个“剪”字,就像六张老照片一样:
数九隆冬,大雪纷飞,姥姥在——
三伏盛夏,烈日炎炎,姥姥在——
姥姥在日光下——
在月光下——
在灯光下——
甚至摸黑也——
②这就是姥姥说的——“熟能生巧”(板书)
齐读句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③你还能举一些关于熟能生巧的谚语、俗语,或者名言警句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出示课件。

读一次。

④这就是“熟能生巧”,巧能生“神”呀!对于熟能生巧的道理,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一谈。

出示课件
分四人小组说一说。

点拨:刚开始学英语,发音或拼写都不熟,常读常写,自然就发音标准了;课文越读,越熟练,内容理解的越深刻;刚开始字写得不好,经常练,字就写的有神了。

小结:大家体会很深刻,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做任何事情,只有勤学苦练,坚持不懈,才会获得成功。

4、我们都知道,大平原的小屯子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姥姥的作品为什么如此受欢迎呢?仅仅是因为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吗?(从第三自然段)找找原因。

交流:(1)广结善缘,有求必应,感受姥姥心地善良。

读,读出你的感受。

(2)“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姥姥的爽朗。

(3)她接着干活,姥姥的勤劳。

(4)带着我们的感受齐读。

四、总结提升,情深意浓
同学们,大平原,小屯子,姥姥的剪纸,这一切都成为了作者最美好的回忆。

从课文中我们不仅感受到姥姥勤劳善良,剪纸技艺的高超,还领悟了夸张、反衬、对比、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这些写作手法的作用。

我们记住了这份浓浓亲情的见证——剪纸!我们记住这个亲切而又温暖人心的称呼——姥姥!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收获深情的感再读课题。

我和姥姥之间还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我们留到下节课继续探讨。

板书:
姥姥的剪纸
对比、夸张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勤劳善良
技艺高超神熟能生巧
情意深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