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学的定义

合集下载

医学的定义和学科性质

医学的定义和学科性质

第一章医学的定义和学科性质第一节定义医学,与每一个人的生老病死相关,因而受到广泛的重视;似乎人人对医学都很熟悉,然而给医学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却并非易事;中世纪伟大的阿拉伯医学家阿维森纳Avicenna,980一1037,即伊本·西拿lbnsina在其名著医典中,曾经给医学定义如下:“医学是科学,我们从中学到a人体的种种状态,i 在健康时;ii在不健康时;b通过什么方式:i健康易于丧失,ii丧失健康时使之恢复健康;换言之,医学就是如何维护健康的技艺和健康丧失后使之恢复健康的技艺;”阿维森纳作为杰出的医学家、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以惊人的洞察力和概括力,在将近一千年前,能给医学作出如此深刻而有预见性的解释,是值得重视的;这个定义,出现在基础医学、预防医学远未形成之前,便包含了实际上属于基础医学“人体在健康时的种种状态”的内容,概括了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心理学等,而“人体在不健康时的种种状态”便概括了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等和预防医学“健康易于丧失”的内容;这个定义,既指出了医学的科学性,又指出了医学的实践性“技艺”;这个定义立足于“健康”而不是立足于“疾病”来揭示医学,只用了“健康”、“不健康”、“恢复健康”、“维护健康”这些措辞,是卓有见识的,避免了把医学囿于治病的狭隘观点当然,治病毫无疑义的也包括在阿维森纳的定义之中;现在流行的一些医学定义,或者失之于片面只把医学看成一门科学,甚至只把医学看成一门自然科学,或者强把阶级性列为医学的本质属性;等等,远不及阿维森纳的定义正确,或者只不过是以现代语言,述说着阿维森纳的医学定义中所包含的内容而已;当然,这些下定义者也许并不都知道阿维森纳的医学定义,只是与阿维森纳的“所见略同”的暗合;这正好说明医学的内涵和外延古今中外有其共性的一面,因此医学的本质是不以时代、国别、下定义者意愿为转移的;当然,我们并不以引用阿维森纳的定义为满足;下面给出一个更为简短明了的医学定义:医学是认识、保持和增强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促使机体康复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实践活动;第二节学科性质一种流行的看法认为医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或者认为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不准确的;在图书分类学中,常把医学列为“应用科学”的一种,就医学是利用生命科学等学科来防治疾病的实践而言,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是,它却把基础医学大部分学科属于生命科学从概念上排斥于医学之外,因而也是不全面的、不准确的;早在上一个世纪,杰出的病理学家魏尔啸,1821--1902在其科学方法和治疗观点1849年一文中;已经提出“医学本质上是社会科学”的著名论断;但是,人们往往还只是把医学看成纯粹的自然科学;对当代西方医学颇有影响的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特,1892--1957曾经深刻地指出:“当我说与其说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不如说它是一门社会科学的时候,我曾经不只一次地使医学听众感到震惊;医学的目的是社会的;它的目的不仅是治疗疾病;使某个机体康复;而且它的目的还要使人能调整以适应他的环境,作为一个有用的社会成员;为了做到这一点,医学经常要应用科学的方法,但是最终目的仍然是社会的;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生和病人;或者更广泛地说,是医学团体和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的多方面的关系;”享利·西格里斯特论医学史,1959年版,这一思想无疑是正确的,但在表达方式上由于突出强调了医学的社会科学性质,而没有恰当的论述医学的自然科学性质,反而不易于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近年,我国著名理论家于光远在关于科学分类的一点看法中提出“很明显,医学也不是纯粹的自然科学,而是两大科学门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科学;因为医学的对象一方面是作为自然界物质的人,另一方面这个人又是在一定的社会中生活的,他的健康和疾病受到社会环境的严重影响,有些疾病甚至完全是由于社会的原因引起的;”这一论断兼顾了医学的自然科学性质和社会科学性质,是比较全面和准确的;当然,这是就整个医学来说的;就医学的每一具体分支学科来说,它们各有特点,有的自然科学性强,甚至完全属于自然科学,例如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解剖学、外科手术学、放射诊断学,等等;有的不可忽视其社会科学的性质,例如医学心理学、精神病学、性医学,等等,有的几乎纯粹属于社会科学,如卫生事业管理学、医学经济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等等,正确认识医学的学科性质,在进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现时代,是有其迫切而重大的现实意义的; 忽视医学的自然科学性质,或者忽视医学的社会科学性质,都会损害医学科学的发展,损害卫生事业的发展;重视医学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两重属性,则将会推动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从而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第三节医学模式模式是指概念模式,医生利用概念模式来组织他们的知识和经验;近年来国内外医学界对生物医学模式Bi o-Medical Mode1与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o--medical model进行着广泛讨论;不少人认为生物一医学模式现在存在内在的严重缺陷,同时更不适应现代医学的进展,必须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也有少数医学家提出过整体医学模式Holistic medical Model;这个讨论不仅是对另一个理论概念的兴趣,而是涉及到许多实际工作必须作出相应改变的重大实践课题;关于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先导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1948年通过的世界卫生组织宪章开头便写道,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状态;这就明确地把人类的健康与生物的、心理的及社会的因素联系在一起;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内科学教授恩格尔1977年在“Science”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需要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在理论上对此作了更正确的扼要的论述,他尖锐地批评了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他说:“这种模式认为疾病完全可以用偏离正常的可测量的生物学躯体变量来说明;在它的框架内没有给病患illness的社会、心理和行为方面留下余地;生物医学模式不仅要求把疾病视为独立于社会行为的实体,而且要求根据躯体生化或神经生理的过程的紊乱来解释行为障碍……任何不能如此解释的障碍都必须从疾病范畴中排除出去;”而且“这种模式已成为一种文化上的至上命令,它的局限性易受忽视;简言之,它现在已获得教条的地位;在科学中,当一个模式不能解释所有的资料时,就要修改者摈弃这个模式;而教条则要求不一致的资料勉强适应模式或对这些资料干脆排斥不管;”生物医学模式是文艺复兴以来,特别是近百余年以来一系列重大科学进展的辉煌成果;人们把哈维建立血液循环学说作为近代医学的出发点;哈维把实验方法引入了生理学和医学的研究,从而把立足于科学实验的近代医学和前此的原始的、巫术的、经验的等古代医学区别开来;此后,人类在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上,获得了一系列成果;以对疾病的认识来说,莫干尼作过许多尸体解剖;他把疾病定位在器官,认为每一种疾病都有和它相应的一定器官的损害,魏尔啸作过许多显微镜观察,把生物学中的重大成就细胞学应用于医学,进而把疾病定位在细胞,认为每一种疾病都是局部的、细胞的损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使对疾病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到生物膜,深入到蛋白质、酶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的分子水平上;一系列“分子病”的发现,使“分子病理学”应运而生;从对疾病的认识来说,以巴斯德和科赫为代表的微生物学者们,在18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发现了大多数传染病的病原体;在本世纪上半叶,各种维生素和激素等相继发现,从而确知了许多营养缺乏病和内分泌疾病的特定病因;近三十年来,人类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已查明有三千多种疾病属于遗传性疾病,可在染色体上或基因上找到病因;从治疗手段来说,本世纪内抗毒素血清疗法、砷剂驱梅疗法、磺胺药、抗生素、驱虫药等种种特异疗法相继发展;即便从外科手段来说,某种病施用某种手术也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新近的进展诸如器官移植、人工器官等就更有一定的特异性了;所有这些立足于生物科学的成就之上的医学进展,使人类在认识疾病、治疗疾病、预防疾病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胜利;因此人们一再强调生物科学“基础医学”的大部分学科都属于生物科学对于医学的决定性意义,并且创用了“生物医学”Biomedicine这个术语以表达这种密切的关系;于是,“生物医学模式”便成为进展迅速的现代医学的标志和核心;毫无疑问,无论从历史角度还是从现实角度来看,生物医学模式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在当前和未来的医学发展中,仍然起着主要作用;生物-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和生物医学模式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关系,而是一种包容关系,即生物医学研究乃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即便对于精神病学和精神卫生学来说,情况也是这样,对于精神状态及其疾病的防治研究,也需要从神经生理学、神经化学、神经病理学等生物医学领域进行工作;然而,从整体来说,必须把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或发展成生物一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个方面,而不能仅从生物学的一个方面来研究人类的健康与疾病以及社会的医疗保健措施;为什么直到最近这些年才突出地强调医学模式的这种转变呢似乎可以从必要性与可能性两方面来分析;从医学本身的发展和医疗保健的客观社会需要来说,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中,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缺乏病已经不再是威胁生命的主要疾病,它们在“疾病谱”和“死因谱”中所占的地位已显然不重要,相形之下,与心理性、社会性因素有关的疾病却显著增高,以目前前三位死因的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来说,都包含有心理紧张、吸烟、环境污染等心理、社会因素在内;至于公害病、交通事故、自杀、吸毒、酗酒、饮食过度、因犯罪率升高和“家庭瓦解”以及其他种种心理社会原因而引起的心因性疾病的广泛发生,更主要是来自心理-社会因素;生物-心理-社会模型以系统论作为它的概念框架,主张应该在一个多层次的等级系统中来研究人体或人;各层次之间既有横向的相互作用,又有纵向的相互作用;纵向的相互作用就是下向因果性和上向因果性的结合;医学模式的转变对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事业的组织管理、医学教育以及整个社会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以心血管病为例,近期召开的世界性心脏病理学会议上就曾广泛地讨论过应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方法,研究范围从分子水平到心理学、社会学;这些研究有助于更深刻地研究社会一生物决定人的健康和发病机制,弄清社会的、生物的以及物理化学因素在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地位和比重;高血压、冠心病的风险因素包括社会文化因素、生物学的内分泌、代谢、调节、遗传等因素,两者又是有密切关系的;至于影响心脏病人的求医和转归,社会、心理因素则更占有重要地位;由此从预防的观点、战略的观点解决高血压、冠心病,不能不对个人行为、个人性格、紧张状态等给予极大注意;单纯生物学的观点是不能对高血压、冠心病有深刻的了解的,对其防治对策与措施就更不全面,谈不到有更好的效果与效益了;苏联心脏病学家米亚斯尼柯夫甚至谈到预防高血压要注意培养一种抗高血压素质、善于保持坚强的毅力、精神,和在争论中的客观性和自我控制,善于保持理智的最佳化的情感;当前医学的任务要更多注意保持与促进健康,医学和其他学科的成就已经提示我们,在看到人们认识人体本身以及依靠社会改革与行政手段改造世界所显示出的潜力时,扩展我们的视野是多么重要;根据以上观点更好地研究健康和疾病防治与社会、文化、经济、心理的关系,加强社会医学、环境医学、疾病流行学、医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卫生经济学、卫生事业管理学等的研究,从更高的层次,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组织我们的学科工作就成为迫切的问题了;医学模式的讨论使我们更好地研究医学教育的改革;国内外医学界对于医学教育现状就有不少议论,认为人文科学、预防医学在医学生培养计划中不受重视;医学生的视野过于狭窄,他们的主要精力是利用生物医学成就去对付住院病人;这些工作是重要的,但这仅是推动医学前进、促进人类健康的整个工作的一部分;因此在当前生物医学取得辉煌成就的时刻,生物医学模式的内在缺陷就成为医学前进的束缚;第四节现代医学如果对现代医学做-个鸟瞰,便会发现医学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即从未出生的胎儿到风烛残年的老人;从矫健有力的运动员到气息奄奄的垂危病人;从太空到海底,凡有人生命存在以及人到之处,就有医学研究的课题;现代医学已经形成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构成十分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最吸引人们注意的是救治病人方面的成就;例如对许多传染病找到了特效药用一些抗生素治疗细菌性感染,脏器移植手术挽救了许多垂死的病人的生命;1984年9月,美国有一位四年前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的妇女贝苗·斯柰恩23岁,因左心室内有一0.9千克重的瘤子而进行这一手术,心脏供给者是一位因车祸而丧生的男青年顺利地娩出一个3千克重的女婴;许多自身脏器无法恢复正常功能的病人,因人工脏器的出现,可以靠着人工脏器过着接近正常人的生活,到目前为止,在这方面达到登峰造极的例子当推一位美国老人克拉克,他在自己的心脏已完全丧失功能之后,靠一颗人工心脏生活了112个昼夜;还有,电子计算机处理的X线断层扫描,可以取得人体任何部位的横断面,连神经系统的灰质与白质都清晰可辨,只要把这横断面连续地叠加起来,便可毫无创伤地得到人体内部结构的立体图象,如同把人体剖开一般……所有这些在本世纪上半叶还属于科学幻想的事情,现在都成了活生生的现实;这些“奇迹”的光芒如此夺目,以致容易使人以为它们可以代表现代医学的成就与水平;其实这种看法如果不是错误的话,至少也是十分片面的;上面我们所谈到的成就只属于应用医学——“临床医学”中的一部分;即使在“应用医学”中,也还存在着对人类贡献毫不逊于临床医学的“预防医学”;如果说临床医学是以消除患者的病痛为主要目的的话;那么,预防医学的目的却在于保护未患病的人群,减少或不使患者出现;预防医学要保护的不是个别人,而是组成社会的人群,它所采用的措施常常不局限于医生的个人活动,而需依靠社会的力量;例如自来水的设施与卫生监督,控制了大部分水源性流行病的发生,食品卫生监测以及粪便与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大大减少了消化道传染病的发生,各种港口检疫制度的实施,防止了许多烈性传染病的蔓延等;食品卫生、充分的营养条件、减少空气和水源污染等措施,都必须依靠社会的力量来实现,所以,有时把预防医学称为:“公共卫生学”或“社会医学”;防患于未然与亡羊补牢相比,当然前者是上策;因此预防医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例如,某地在某次疫情中,霍乱病人无一漏诊、误诊,治愈率达到90%,当然这说明临床医学的水平很高,但毕竟不如采取预防接种和隔离措施,根本不让霍乱疫情在该地发生或蔓延为好;又如自从1977年在索马里发现了最后一例天花病人以后,两年内未再发现新的天花病例,由于天花病毒在常温下的存活期不会超过一年半,也不可能有隐性感染的带病毒者,因此 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人类已经消灭了天花,这是第一个被人类消灭的传染病;显然,即使把天花的病死率降低到零在大流行中是不可能的,也会留下麻脸的后遗症、远不如消灭天花对人类的贡献大;“千村薛苈人遗矢,万户萧蔬鬼唱歌”的悲惨局面,在地球上大部分地区已经—去不复返了,据估计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在近半个多世纪来延长了将近一倍,体质也不断增强,对此临床医学虽然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更多的还应归功于预防医学;尽管预防医学对人类的贡献这样巨大,但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原因很简单,防患于未然的功绩是减少或消除疾病发生的可能性,人们不大容易感觉到抽象的可能性的大小,但是临床医学救治病人的成绩却可以给人们以十分具体甚至切身的感受;故世上名医的事迹常被人们传诵,而预防医学中的名家却往往只为学术界人士所了解,并不为社会上更多的人所熟悉;预防医学的代表人物在许多民意机构中往往远少于临床医学工作者,重治轻防的思想相当普遍地存在着,实际上临床医学在人类与疾病的斗争中的作用相当于一支司防御的地方部队,只是在疾病已经侵犯人体时奋起保卫人的健康与生命,而真正御敌于“国门之外”以致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时野战部队,却是预防医学;预防为主的思想尽管古今中外都在宣传,但在许多国家直接用于预防医学的卫生经费,仍常常低于临床医学的经费;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马勒博士访问我国时曾指出:发达国家中大部分卫生经费用在只有15%人口受益的项目上,如脏器移植、人工器官等,但对占85%大众的需要只投入了少量的资金;这一批评显然是中肯的;对于我国,由于卫生经费十分有限,尤其应当从全局来考虑社会效益问题,不应盲目地学习发达国家的一些不合理的做法;上面我们谈到了应用医学的两大组成部分,但这还不是应用医学的全部内容;近三十多年来,在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中,对精神及肉体有永久性残疾的病人进行训练及必要的治疗,尽可能恢复其原有的功能或部分功能,使他们能参加社会活动或能自理生活,做到“残而不废”;于是这部分工作从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中独立出来,并建立了“康复医学”;康复医学的发展可以减轻家庭与社会的负担,改善病残者的处境,把过去属于医学科学以外的社会福利或慈善事业逐渐变成医生的职责之一;例如美国1975年会计年度报告宣布,州联邦职业康复计划曾使325,000名病残者得到康复并受到雇用,其中115,746名为严重病残者;例如一名因膀胱癌扩散侵及骨盆产生难忍的剧痛病人,于1964年实行腰椎4一5以下半体切断术;这位只有上半身的病残人经过康复研究所的治疗与训练,安装了假体外套,学会使用轮椅车;接着,为他制造了能够帮助训练自己站起来并进行活动的全假体;最后对他进行驾驶训练,通过了驾车测验,获得了驾驶执照,并已存活12年之久见世界康复基金会主席美国的.腊斯克所著康复医学第四版;陈述主译,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康复医学是一门正在形成中的应用医学的组成部分;不过还有些问题,如聋哑盲人的职业训练等是否应归入康复医学,尚未解决;目前,在发达国家已建立起不少康复中心,并请医师、理疗师、作业疗法师、社会工作者、语听治疗师、护士、职业顾问、心理学者和假体专业人员组成的“康复综合小组”,发挥各类专业人员熟悉的专业技术,以满足病情日益加重的病人的需要;有人为了强调康复医学的重要性,提出康复医学应在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之后,并列为应用医学的第三位;从预防——治疗——康复的连贯性看,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发达国家中医师过剩,可以抽出大量医师成为专门的康复医生;但是,如果照搬他们的经验,在缺医少药的国家也建立有大批医师参加的“康复中心”,并使之专业化,恐难实现;但是“普及康复医学的知识,应是每位医师的职责,而不应只是从事康复医学专家们的职责”,这种观点可能更为现实;应用医学中除了上述内容外,还应包括在特殊情况下如高山、太空、海底等保护人体健康的“特种医学”,以及专门为刑事案件服务的“法医学”在内;“康复医学”本身也可以视为一种特种医学;所有的应用医学都必须以人体的健康与疾病的本质及其规律作为依据当然不排除一些未被基础医学阐明,但行之有效的经验;在现代医学中专门研究这方面问题的学科群统称为“基础医学”;基础医学在性质上属于基础科学,它在很大程度上与生物学,特别是动物学、微生物学有很密切的联系;因为人在生物学分类中属于动物界,人的存活与疾病同动物,特别是同哺乳纲与真兽亚纲的动物有许多类似之处;事实上,基础医学经常利用动物作模型来研究生命和疾病的物质基础,借以阐明人体的许多现象;甚至用动物试验来检验各种治疗措施,作为对人体实施前的准备,从而减少为了验证某些新疗法而让病人付出的不应有的代价;按理说,认识世界是改造世界的前提,但实际上基础医学的出现比应用医学除特种医学外晚得多;自从人出现之时就有伤病伴随,人类不得不在对生命和疾病毫无所知的情况下试探各种解除病痛的方法,医学最初就是在这种盲目的摸索中偶然取得的经验的总结;依靠这种盲目的摸索与偶然的发现,医学的进步当然是十分缓慢的,许多谬误的见解和不正确的治疗方法流传几千年得不到纠正,成功经验的积累也很缓慢;那时的医学主要是临床医学,直到十七世纪以后,随着整个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才开始建立了自己的实验研究方法;之后,直到十九世纪后期,基础医学的主要学科才逐步成熟,并成为现代医学中相对独立的学科群;所以基础医学有时也称为“实验医学”;科学实验的方法一旦被引进医学研究中,医学就开始加速其发展的步伐;与十八世纪相比较,二十世纪后半叶的医学发展速度真可谓是一天等于二十年;如果说十七世纪以前医学的进步速度是以世纪为单位计算,到了二+世纪中叶就需要以十年为单位来计算;而目前则要求医生每年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跟上医学发展的惊人速度;这一突飞猛进的局面的出现,与基础医学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关于这点,我们可以从医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中看出来;一般地说,这一奖金总是奖给对医学进步做出最大贡献的研究工作者;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四十年中,除了三次之外,获奖者都是在基础医学方面取得研究成果的人,这就强烈地提示出基础医学对整个医学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基础医学已经成为推动医学进步的主要动力;基础医学的内容过去曾是单一的生物科学,但是人不仅有生物属性,还有社会属性;特别是二十世纪以来,由于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主要生活在自己创造的社会环境中特别是城市中,不再直接暴。

医学伦理学第一章 绪论部分

医学伦理学第一章 绪论部分
12
二、理解医学
13
三、医学伦理学
运用一般伦理学的道德原则 来解决医疗实践和医学科学 发展中人们相互之间,医学 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形成的 一门科学
14
四、医学伦理学研究的对象
15
医学越是具有直接左右人的生 命的力量,医生如何运用它就 越成为大问题。 医学的力量如果妥善应用,就 可以给人类带来无量的幸福。 但若滥用就很容易破坏人的生 命。
6
一、医学的定义
医学是认识、保持和增强人体 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 机体康复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实 践活动。
7
一、医学的定义
治病工也。殹,惡姿也;醫之性 然。得酒而使,从酉。
——《说文解字》汉·许慎
医者,易也;医者,意也;医者 ,艺也。
——《说文解字》汉·许慎
8
二、理解医学
罗纳尔德·缪森的论文
我要在这里论证的是,医学 不是一门科学,它也绝不能 成为一门科学。
医学是事业,也是科学
9
1.医学是科学
医学可以是一门实验科学
克洛德·贝尔纳著作
10
2.医学是艺术
医学=美德+技艺(技术与艺术)
希波克拉底誓言
11
3.医学是技术
亚·沃尔夫
医学(包括外科学), 本质是一种实用技术。 它是治愈、缓解和预防 疾病的技术。
大家好
1
医学伦理学
2
什么是好医生?
一是“精”:“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3
什么是好医生?
二是“诚”:“誓愿需要博学的人道职业 ——《西氏内科学》
5
一、医学的定义
医学是科学,我们从中学到: (1)人体的种种状态:
在健康时 在不健康时 (2)通过何种方式: 健康容易丧失 丧失健康时使之恢复健康

医的古代定义

医的古代定义

医的古代定义医,古代汉字,意为医治、医术,是指用药物和手术等方法诊断、治疗、预防疾病的技术和知识。

在古代社会,医术是一门重要的学问,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代医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的中国,当时的医学主要以经验和观察为基础,通过草药、针灸等方式来治疗疾病。

古代医学家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医学体系。

在古代中国,医学被视为一门崇高的学问,被尊称为“医道”。

医者被视为仁者,是为人民谋福祉的使者。

古代的医生除了治疗疾病外,还负责预防疾病、保护健康、传授医术等任务。

古代医学主要通过四诊法来诊断疾病,即望、闻、问、切。

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来判断疾病的症状和病因,再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症状来调整治疗方案。

古代医学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草药、针灸、推拿等。

草药是古代医学的主要治疗手段,医生会根据疾病的性质和病情来配制不同的草药方剂,通过服用草药来治疗疾病。

针灸是古代医学的另一种重要治疗方法,通过在身体的特定穴位上插入针来调整人体的气血流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是一种按摩手法,通过按摩身体的特定部位来改善气血流通,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古代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医学经典的积累和传承。

《黄帝内经》是古代医学的重要经典之一,它系统地总结了古代医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后世的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伤寒杂病论》是另一部重要的医学经典,它详细介绍了各种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成为古代医生的必备参考书。

古代医学的发展也离不开医学家和医学院校的努力。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医学家,如扁鹊、华佗、张仲景等,他们通过对疾病的观察和实践,为古代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古代医学院校也逐渐兴起,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医学人才,推动了医学的进步。

古代医学不仅关注疾病的治疗,还注重预防疾病和保护健康。

古代医生会给患者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如饮食调理、锻炼身体等,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医学的基本含义

医学的基本含义

医学的基本含义医学作为一门科学,对于人类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医学的研究和实践中,医学的基本含义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医学的基本含义”来谈一下医学的本质和基本原则。

第一步,医学的基本定义。

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生理、病理和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的科学。

从定义上看,医学是关注人类正常生理、病理和预防疾病的科学,这是医学学科的重点。

随着医学发展,医学不仅是治疗疾病的技术和手段,还是维护身体健康的艺术。

第二步,医学的基本原则。

在医学实践中,人们不仅是对身体病理状态进行治疗,还要关注到患者的人性需求。

医学的基本原则是治疗和保护患者的尊严、隐私和权利。

作为医务工作者,以患者为中心,要充分尊重患者的自主权,保护患者的隐私,给患者提供充分和充足的信息,让患者有充足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第三步,医学的基本要素。

医学有多个学科分支,包括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公共卫生学等。

这些学科分支,共同构成医学的基本要素。

临床医学是指应用医学知识和技术来治疗患者的实践。

基础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和病理的基础科学。

预防医学主要是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的学科。

而公共卫生学则着重于社区和人口层面,从预防、控制和监测疾病、维护和促进健康的角度提供服务。

第四步,医学的社会责任。

医学作为一门服务社会的学科,医务工作者们肩负着诊治疾病、保障公众健康的重任。

在这个过程中,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注重技能、知识的提升,还要具备优秀的素养、职业道德和尽责精神。

他们应当遵守医学伦理规范,尽力保护患者生命权益,尽力提供人性化的对患者的关照,做好医患互动关系管理,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

总之,医学是一门关注人类身体健康和命运的学科。

医学的基本含义是研究人类生理、病理和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的科学,医学的基本原则是治疗和保护患者的尊严、隐私和权利,医学的基本要素包括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等,医学的社会责任在于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人性化的服务。

正是这些基本点的紧密结合,构成了医学这门伟大的科学。

NO1医学的起源与发展(09春)

NO1医学的起源与发展(09春)
临床医学导论
希波克拉底誓言
我竭力忠实为病人筹算,严禁对病人的 我竭力忠实为病人筹算, 一切毒害与妄为.不论何人所请, 一切毒害与妄为.不论何人所请,决不投 以毒害药物,亦不作此种授意; 以毒害药物,亦不作此种授意;同样也不 给妇女堕胎的药物. 给妇女堕胎的药物.
临床医学导论
临床医学导论
第一节
史前医学
二,史前医学的发展过程: 史前医学的发展过程:
主动采取一些办法 减轻或解除自身的 痛苦 巫医通过祭祀的方 式来治病
创伤的经验性处理
植物药的形成和巫 医的心理暗示
临床医学导论
第一节
史前医学
绪言
二,医学的特点: 医学的特点:
医学固有的特性体现在它的科学性, 医学固有的特性体现在它的科学性, 艺术性和道德性. 艺术性和道德性.
临床医学导论
绪言
二,医学特点: 医学特点:
1,艺术性: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具有个性 艺术性: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 特点和社会性.医生不但要了解疾病,还需 特点和社会性.医生不但要了解疾病, 要了解人,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 要了解人,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是医学 的艺术性所在. 的艺术性所在.
临床医学导论
绪言
一,医学的定义: 医学的定义:
医学是预防与治疗疾病的艺术和科学(牛 医学是预防与治疗疾病的艺术和科学( 津大辞典) 津大辞典) 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 争的一门科学体系.(辞海) .(辞海 争的一门科学体系.(辞海)
临床医学导论
第一篇
医学篇
第一章 医学的起源与发展
临床医学导论
第一章 医学的起源与发展 本章要点: 本章要点:

医学课件ppt

医学课件ppt
医学研究前沿与热点
基因编辑与人类基因组计划
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与应用
CRISPR-Cas9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临床试验和疾病治疗。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与影响
HGP的完成揭示了人类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为遗传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基础 数据。
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智能诊断
AI通过深度学习技术,能够快速 准确地诊断疾病,提高诊断准确
了解家族病史,定期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检查,如血压、血糖等 ,以预防遗传性疾病的发生。
学会自我管理健康,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 以保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06
CATALOGUE
医学伦理与法律问题
安乐死与生命权的保护
安乐死的定义与分类
安乐死是指对无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疗或使用药物,让病 人无痛苦地死去。安乐死分为被动安乐死和主动安乐死。
治疗建议
遵从医嘱,按时服药,定期检 测血糖和血压,控制并发症。
癌症与心脏病
癌症预防
避免吸烟、加强锻炼、合 理饮食、避免长期暴露于 有害物质等。
心脏病预防
控制血压、血脂、血糖,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戒烟 限酒等。
治疗建议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根 据病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 案,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04
CATALOGUE
安乐死的合法性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安乐死的法律规定不同,一些国家已经 立法允许在特定情况下实施主动安乐死,而有些国家则禁 止。
生命权的保护
生命权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包括生存权、发展权和自由 权。在考虑安乐死的问题上,需要平衡生命权的保护与病 人自身的权利。
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的处理
01
医疗事故的定义与分类

面试必备:医学问题及其答案

面试必备:医学问题及其答案

面试必备:医学问题及其答案1. 请简要介绍一下医学的定义和范畴。

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生理结构、功能以及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的科学。

它涵盖了各个医学领域,包括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神经科等。

2. 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是指在动脉血管中血液流动时,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超过正常范围。

通常情况下,高血压可导致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健康问题。

3.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液中的血糖水平异常升高。

它可能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正常引起的。

4. 请简要介绍一下感冒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其症状包括发热、咳嗽、鼻塞、流鼻涕、喉咙痛等。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休息、饮食调理、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药物缓解症状等。

5. 什么是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细胞坏死。

常见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

紧急治疗包括使用药物溶解血栓或介入手术恢复冠状动脉通畅。

6. 请简要介绍一下阿尔兹海默病。

阿尔兹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退化性疾病,常见于老年人。

它会导致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受损、行为改变等症状。

目前尚无治愈方法,但可以通过药物和非药物疗法来缓解症状。

7. 请简要介绍一下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种由白血球异常增生导致的恶性肿瘤。

常见症状包括疲劳、贫血、易出血、发热等。

治疗方法通常包括化疗、放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

8. 什么是中风?中风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中断导致的脑组织损伤。

常见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面瘫、肢体无力、言语障碍等。

紧急治疗包括恢复脑血流和预防进一步损伤。

9. 请简要介绍一下艾滋病。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免疫系统损伤疾病。

它会导致免疫功能受损,容易患上其他感染和恶性肿瘤。

目前尚无治愈方法,但可通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控制病情。

10. 什么是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气道疾病,特征是反复发作的气道狭窄和呼吸困难。

常见症状包括喘息、咳嗽、气促等。

医学相关常识

医学相关常识

医学相关常识什么是医学?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身体结构、功能以及各种疾病的科学。

通过研究人类的疾病,医学致力于预防、诊断和治疗各种病症,以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

医学的历史医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发展了许多医学理论和实践方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医学不断演变,并从经验主义发展为一门基于科学研究的学科。

医学的分类医学可以分为多个专业领域,包括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等。

每个专业领域专注于特定类型的疾病和治疗方法。

此外,还有其他专业领域,如药学、放射学、病理学等,它们与医学密切相关。

医学的重要性医学对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进一步研究和了解疾病,医学可以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改善人类的身体健康状况。

医学的发展还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提高人类的寿命和生活质量。

医学教育和研究医学教育是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关键。

医学教育包括基础医学知识、临床实践和专业技能培训。

同时,医学研究也是医学进步的重要驱动力,通过科学实验和临床试验,医学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疾病机制和新的治疗方法。

当前医学的挑战和前景尽管医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面临着挑战。

新的疾病不断出现,传染病的爆发和慢性病的增加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如基因工程、生物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医学有望在未来取得更多突破,为人类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

结论医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对保障人类健康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医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并提高人类的整体健康水平。

医学的未来充满着希望,我们期待着医学领域的更多突破和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医学(Medicine)—词,源于拉丁语“Medeor”一词,原意“治疗术”。医学是由古代 劳动人民创造的,与人类文明同时产生。现代医学(二十世纪以后的西医,现代中国医 学从 1949 年至今)的发展不过百年历史。人们对医学的认识永远没有止境。
一、医学的定义
在近代相继提出了许多医学的定义。如英国《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定义是: “医学是研究如何维持健康及预防、减轻、治疗疾病的科学,以及为上述目的而采用的 技术”。《中国百科大词典》(1990 年)的定义是:“医学是认识、保持和增强人体健康, 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机体康复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实践活动”。
关于人的生命的概念较—致的看法为人的生命是处于一定社会环境关系中具有自 我意识的生物实体。人的生命本质特征是具有自我意识。正是这种自我意识,把人与非 人的灵长类区别开,把人与受精卵、胚胎、胎儿以及脑死亡者区别开来。正是这种自我 意识使人体发展的全部连续过程发生质的变化:当人体发展到产生自我意识时,生物学 生命发展为人的生命;当不可逆地丧失自我意识时,人的生命又回归为生物学生命。
由于医学科学的巨大进步,心肺复苏技术可以停止临床死亡的发展,可使心跳呼吸 停止的人复活。还可用人工心脏、人工肺或心脏移植,使心脏停跳或失去原来心脏功能 的人继续存活。这时,循环—呼吸标准就不适用了。另一方面,一些大脑己受到不可逆 损害的病人,仍可用呼吸机维持肺、心、肾等器官的功能而继续维持心跳,从伦理上, 如何看待这些没有大脑活动的植物人,这也是现代医学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从细胞生物学发展的演变来看,在 19 世纪 30 年代德国植物学家 Schleiden 和动物 学家 Schwann 创立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组成单位。现在看来,细胞和细胞 学说的创立对于生命科学如同原子和原子学说对于物理、化学的重要性,它们把生命的 奥秘和生命本身浓缩到了一个微观境界。由于细胞的发现,人们不仅知道一切高等有机
二、中、西医学发展史
从巴斯德发现细菌到青霉素的发现,一个个里程碑奠定了现代医学的发展。近半个 世纪以来,随着合成化学、电子学、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的发展突飞猛进。例如: 我们现在常见的合成药物、CT、B 超、器官移植等等。
从病原生物学的发展来看,1796 年英国医生 Jenner 发明种牛痘预防天花,开创了 预防接种方法,并为人类最终消灭天花作出了贡献。1862 年法国微生物学家 Pasteur 首先揭示了病原体的作用,发明了巴氏消毒法,一直沿用至今。1867 年英国外科医生 Lister 开创了外科消毒方法,倡导无菌手术,大大推动了外科学的发展。1910 年德国 细菌学家 Ehrlich 首先用砷凡钠明治疗梅毒,并获得成功,揭开了现代化学疗法的序幕。 1928 年英国细菌学 Fleming 发现了青霉素开创了抗生素的时代。
1
体都是按照一个共同的规律生长发育的,而且通过细胞的变异,不断地改变自己,并向 更高的生命层次迈进。细胞学说和达尔文进化论一样,也被誉为 19 世纪的三大发现之 一。
1865 年奥地利科学家 Mendel 创立了遗传学理论,1910 年美国科学家 Morgan 又提 出了基因学说,第一次将代表某一特定性状的基因同某一特定的染色体结合了起来,使 科学界普遍认识了染色体的重要性、并接受了 Mendel 的遗传原理。1954 年,科学家们 终于弄清楚,人类的染色体共有 46 条(即 23 对),其中有一半来自父亲,另一半来自 母亲。1944 年,美国科学家 Avery 间接证实了脱氧核糖核酸(DNA)就是那个被遗传学 家们找了很久的基因物质,在 DNA 上带有生命的遗传秘密指令。1953 年 2 月,Crick 与 Watson 提出 DNA 右手双螺旋结构模型,完美地说明了遗传物质的遗传、生化和结构的主 要特征。从此,遗传学、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正式从细胞阶段进入了分子阶段。
医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有其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社会的发展和人民对卫生保健与健康的需求,医学的总体观、地位、作用与范畴,也将 随之发生规律性的变化。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研究,就是关于现代医学模式的研究,生 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使医学观、医学的地位和作用、医学的范畴等均有了 新的变化与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整个医学的发展。这种研究,对于正确估量医学在社会 进步中的作用,以及制定医学发展的策略与政策均具有重大意义。
在西方医学史上有许多值得敬佩的医务工作者,如近代人体解剖学的创始人维萨里 (1514~1564)、意大利医生莫尔干尼(1682~1771)为探索疾病的原因与位置的关系 而创立病理解剖的基本思路以及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人生应该象蜡烛一样,燃烧自 己,照亮别人”的名言,更为人们所熟知,并曾激励过无数科学家为人类的幸福和健康 而努力奋斗着。
1.生命 恩格斯在总结 19 世纪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对生命的本质,作了精 辟的论述。他指出:“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方式就在于这些蛋白体的化 学组成部分的不断自我更新。”恩格斯的这个概括,既揭示了生命的物质基础,也揭示 了生命的本质特征。当代生物学的发展已证实了它的正确性。生物具有新陈代谢、遗传、 变异、生长、发育和感应性等待征,但生命体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能够进行自我更新和自
2
我复制,能把生命的特征代代相传,使其将固有的特性稳定地遗传下去。 从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来看,生命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和核酸。核酸分子可以通过
自我复制,把遗传信息一代一代传下去,又可以通过遗传信息去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在 生物体内,蛋白质主要功能是负责代谢,核酸则主要负责遗传,而且核酸的遗传信息决 定蛋白质的性质。蛋白质的催化作用又控制着核酸的代谢,两者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共 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健康做出的杰出贡献。早在公元前 5~3 世纪,我国医 学史上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就从整体观念出发,用朴素的唯物论,即阴阳 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等作为说理工具,推断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并指导疾病的诊 断、治疗,记载了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来诊察疾病的独特方法。在公元前 2 世纪, 在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书《神农本草经》中总结了药物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记载了 365 种药物;晋代皇甫谧(公元 215~282)著针灸专书《针灸甲乙经》;李时珍(公元 1518~ 1593)撰成《本草纲目》,书中载药 1892 种,附方 11,096 条。
从生物学上来说,由于受精卵可以发育成人,受精卵便是一个生命个体的开端。然 而从社会学上来说,很难认为一个受精卵是一个独立的有人权的个体。人的生命到底从 何时开始,许多问题尚在争议与商榷之中。有人认为刚出生的婴儿才能算“人”,因为 他开始有感觉。因此,人的生命和生物学的生命是有区别的。
人类有机体从最初的受精卵、胚胎、胎儿到出生为婴儿,经历幼年、少年、青年、 中年、壮年、老年,最后死亡。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又可划分为许多阶段,每个阶段之 间有一定的质的区别。如果认为人的生命从受精卵形成就开始,直到死亡,那就意味着 在这连续过程中只有量变,没有质变了。人的生命比生物学的生命应该包括更多的内容。 例如—个去掉大脑皮层的男人,他可以继续产生精子,继续维持他的生物学生命,但是 他在社会上作为人存在的实际基础已经失去了,即已经失去了人的生命的价值。Hartt 认为,人类生命包括“生物人”(human)和“意识人”(Person)两个阶段。生物人属“生 物学生命”阶段,意识人属“社会学生命”。
在免疫学的发生和发展上中医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据记载早在十六世纪,我国劳 动人民就已发明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17 世纪中叶已推广至全国,成为世界医学在免疫 学方面的先驱。1688 年以后,俄国派人来我国学习种痘,然后由俄国传至土耳其。三十 年后,于 1717 年被传入英国以预防天花。施行了八十年之后,于 1796 年才由英国医生 Jenner 在人痘接种法的基础上,改进成为牛痘接种法。
2.死亡 与生相对应的是死。死亡(death)是生物个体存在的最终阶段,是机 体生命活动不可逆转的终结。死亡是医学实践面临的现实问题。死亡的定义随着医学的 发展而有所改变。
经典的关于死亡的定义认为:“死亡就是生命现象的停止”。1951 年 B1ack 法律辞 典定义为:“血液循环的完全停止,呼吸、脉搏的停止。”这就是传统的“循环—呼吸标 准。”
脑是比心脏更容易死亡的器官。脑血流停止 10 秒钟,脑细胞活动即迟钝,意识朦 胧;脑部停止供氧 3~4 分钟,则发生变性和不可逆性损伤,中断 6 分钟则出现“脑死 亡”。
脑死亡是指全脑的功能不可逆的消失和停止。脑死亡的标准:①不可逆昏迷和大脑 全无反应性;②脑电波消失;③呼吸停止,人工呼吸 15 分钟仍无自主呼吸;④颅神经 反射消失;⑤瞳孔散大或固定;⑥脑血液循环停止(脑血管造影证实)。
在现代,医学高新技术有了惊人的发展,新技术、新药物的应用日益广泛,如 CT、 核磁共振、多维超声等影像诊断技术,激光治疗技术、血液透析、人工心肺机、人工心 脏、起博装置以及各种程序化、智能化的检测手段,不断更新的新药应用等,大大提高 了诊疗的效率,给患者带是人。它研究人的生命(life)活动和人的健康与疾病等问题。因 而生命与死亡、健康、疾病和衰老都是医学的基本范畴。
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因为人的自然属性,医学当然属于自然科学范畴。然而人又 具有社会属性,人生活在社会中,社会的环境、经济和文化等因素对人类的健康和疾病 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医学也同样具有双重的属性。我国著名的社会科学家于光 远对医学性质有过这样的描述:“很明显,医学也不是纯粹的自然科学,而是两大学科 门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科学”。这一论断告诉我们,医学既是自然科学又是 社会科学。当然这是就医学总体的属性来说的,而就构成医学体系的每一具体学科来说, 则要进行区别对待,不能认为每—门具体学科都具有双重属性。有的学科自然科学性很 强,甚至完全属于自然科学,如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有的学科则 社会科学性很强,如社会医学、医学伦理学、卫生经济学等。
早在 1948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关于健康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 病和衰弱,而且是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满状态(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1 and social well 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ity)”。 这就是人们所指的身心健康,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 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有人对这几方面的健康作了如下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