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舞台上的白雾是怎么形成的?
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喷洒在舞台 上,迅速升华制冷,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 冷液化形成小水滴。
• 二、凝华: • 物质由气态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 态的过程叫凝华
固态
气态
气态
凝华
固态
在寒冷的冬天,玻璃上有 一层冰花是怎么形成的? 是室内高温的水蒸气遇到 冷的玻璃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冰花在窗户的内侧还是 在外侧 内测,室内温度高,是高 温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 看这只灯泡你发 现了什么? • 1.灯泡为什么会 黑? • 2.黑色的物质怎 么形成的?……
钨丝
升 华 吸 热
固态
钨蒸气
凝 华 发 热
气态
钨颗粒
固态
• 一、升华: 固态
气态
• 物质由固态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 固态的冰直接变成气态的水蒸气,是冰的升华
放在衣橱中的樟脑丸会 越变越小,最后消失了
霜是低空的水 蒸气遇冷凝华, 以地表为依附物 形成的小冰晶
雾是低空的水蒸 气遇冷液化,以空 气中的尘埃为依附 物形成的小水珠。
露是低空的水 蒸气遇冷液化,以 地表为依附物形成 的小水珠。
冰雹是高空水蒸气 遇冷凝华形成的小 冰晶,小冰晶聚集 成大冰块,在重力 作用下下降。
• 课堂小结:
• 1.升华是物质由固态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 气态的过程。 • 2.凝华是物质由气态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 固态的过程。 • 3.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 4.自然的物态变化:云、雨、雾、霜、露、 冰雹的形成,其中的物态变化。
• 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四、升华和凝华
• 这节课你要学习的知识
•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2.4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对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
(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结合升华和凝华的教学,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
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
教学策略:通过实验探索、观察思考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2.教学难点及其突破策略
难点:升华和凝华是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而学生易误认为需通过液态这一过程。
突破策略:加强实验指导、教师启发点拨,着重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过程。
教学媒体
投影设备、教学课本
教学用具
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锥形瓶、瓶塞、枯树枝、樟脑丸、火柴、投影片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2.4升华和凝华
一.实验探究-----人工造“雪”
二.升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升华。
升华时要吸热。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华。
凝华时要放热。
三.人工降雨:
升华—→凝华—→熔化。
《四、升华和凝华》PPT课件

比一比,看谁做的最棒!
1、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结有冰花,这是 凝华 )现象,冰花总是出现在玻璃窗的 ( 内 )表面。 ( 2、下列天气现象的发生各属于热现象中的哪一种? 液化 液化 凝华 雾( ),露( ),霜( )。 3、冬天,晾在室外的衣服会结成冰,这是(凝固 ) 现象,但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因为冰 ( 升华 )变为水蒸气。 4、日光灯管用久了两端会发黑,这是由于钨丝受 热产生( 升华 )现象,而钨的蒸气又在灯管 壁上产生( 凝华 )现象的缘故。 5、秋天瓦片上的霜是( 凝华 ),在这个过程 中要( 放热 )。
云、雨、雪、雾、露、霜
云
雨雾雪Fra bibliotek露霜
四、课时训练
1、如图所示,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 的方法制造白雾 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 小明的解释是:(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 (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以上解释中( B ) 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 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
熔化 凝固 汽化 液化 升华 凝华
2、在松香、冰、玻璃、铁、蜂蜡中属于 冰、 铁 晶体的是_____。
多动一下脑筋,你会成功的!
1、在歌舞晚会上,常用干冰产生的白雾来烘托气氛, 舞台上形成的雾是( D ) A、干冰在常温下迅速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B、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成小液滴。 C、干冰在常温下迅速升华又凝华而形成的。 D、 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2、下列各组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 ) A、升华现象 B、凝华现象 C、液化现象 D、凝固现象。
二、升华和凝华
思考:这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哪些是吸热过程?哪些 是放热过程?
升华和凝华_课件

– 雪:如果低于零摄氏度, 在高空中的水蒸气便 直接凝结成小冰晶.
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 1、灯泡内壁发黑是钨丝发生升 华后发生凝华。 • 2、衣柜中的樟脑丸。
3、冻肉出冷库后,可见上面有霜 这是水 蒸汽凝华所造成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小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 结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升华吸热。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凝华放热。
作业
• 练习册P36-37
• 2、冰花是室内水蒸气遇 到冷玻璃凝华成固态的 冰,形成冰花出现在靠 室内的那片玻璃。
• 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 零摄氏度以下低温 凝华 而成的。
• 云:江河湖海中的水被蒸发 成水蒸气,含有水蒸气的空 气升入高空中,水蒸气温度 降低,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 成小冰晶,再被空气中上升 气流顶起,形成云。
复习:熔化:物质从固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成液态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 接变成气态, 升华吸热。 • 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 接变成固态, 凝华放热。
1、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遇冷直接凝华成的小冰粒
• 雨:云中的水滴和冰晶越
来越大,上升气流无法支持, 就会下落,下落过程中,冰 晶熔化成水滴,与原来水滴 一起下落。 •
• 露:夜晚 ,草木石块等物 体温度低于空气温度。空气 中水蒸汽遇冷液化成水珠
• 雾 :水蒸气液化成水 珠,附在离地面稍远 空气中的灰尘上形成 的。
– 冰雹:雨下落时,遇到 零摄氏度以下的冷空气 雨凝结成冰,冰块遇到地 面向上的风暴把冰块向 上吹入热空气中,这层空 气中的水蒸气便凝结在 冰块四周,如此反复上下, 当冰块很大时,就形成冰
3.4升华和凝华

1、沸腾的特点:
(1)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是汽化现象; (2)沸腾需要吸热; (3)沸腾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沸点; (4)液体在沸腾前温度不断升高,气泡由大变小;
沸腾后温度不变,气泡由小变大; (5)沸腾非常的剧烈
2、同种液体的沸点与 大气压有关。 大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 放热、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 窗玻璃的内表面上形成“冰花”
自然界的物态变化
云、雨、雪、露、雾、霜是十分常见的自然现象, 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吗?
云:白天气温较高,地表水大 雨:当云层因聚集过重而下落 量蒸发到空中成为水蒸气,水 时,云中的小冰晶遇到热的空气 蒸气上升到冷的高空以后,液 而熔化,与云中原有的小水滴一 化成为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 起降落到地面上。
干冰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将二氧化碳气体进 行压缩、冷却而成,温度可达零下78.5℃。
干冰在空气中极易发生升华,从而吸收了周围 空气中的热量。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或凝华成小冰晶。
⑴ 干冰的特点: 在空气中极易发生升华
干冰
⑴ 干冰的特点: 在空气中极易发生升华
⑵ 干冰的作用: ①作为制冷剂和防腐剂(用于食品的长途运输) ② 为舞台制造“烟雾”; ③ 作为人工降雨的原料。
注意观察:
1、把碘管放入热水中,出现什么现象? 固态的碘直接变成变成紫红色的碘蒸气 并充满碘管(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2、将碘管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 ,又 将出现什么现象?
紫红色的碘蒸气又直接变成固态的碘 (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升华: 物质从 固态 直接变成 气态 的过程。 升华要 吸热。
凝华现象
霜
雾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基础知识讲解】1.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升华过程中要吸热。
升华吸热可以致冷。
如冰冻的衣服在0℃以下也会干,是因为冰直接升华变成了水蒸气。
放在衣箱内的樟脑丸会渐渐变小甚至消失,是因为升华变成了气体。
生活中常用升华吸热的现象得到低温,例如:常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的升华吸热来冷藏食物。
又如,舞台上用的“云”就是干冰的升华。
2.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凝华过程中要放热。
冬天的早晨教室玻璃窗上会出现一层冰霜,是因为室内水蒸气遇冷凝华产生的。
【典型例题】【例1】图1.5-1现象中不属于升华的是()图1.5-1[分析]从图中情景可以看出a c d中物质“雪、冰、樟脑”都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升华现象;而b图中则出现液态的“小水珠”属液化.答案 b.[例2] 冬天的早晨,常常看到霜,霜的形成是什么现象?卫生球放在箱子里,过几个月会变小或消失,又是什么现象?[分析]霜是小冰晶,是固态,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的,所以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卫生球是固态,放在箱子里过几个月变小或消失,是因为它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
[解]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卫生球变小或消失是升华现象。
[例3] 在严冬温度较低的时候,窗上可以结霜,这是水蒸气______现象。
霜应结在玻璃的室______(填:“内”或“外”)侧。
[分析] 霜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遇冷放出热量凝华成小冰晶而形成,是气体直接变成固体的过程。
[答] “凝华”、“内”[例4] 下列现象都是属于物态变化,其中属于升华的是 [ ]A.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B.江面上形成大雾C.水正在慢慢地结冰D.灯泡用了一段时间后,灯丝会变细[分析]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这是水的蒸发所致;江面上形成大雾,这是液化现象;水正在慢慢地结成冰,这是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灯泡用了一段时间后,灯丝会变细,这是钨直接变成了钨的气体所造成的,应该是升华现象。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冬天树枝上出现雾凇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 树枝,由气态直接变成固 态 气态碘不经过液态直接变 成固态
实验中点蒸汽变为固态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升华
现象 原因
冬天,放在外面刚洗完的 衣服上的冰直接变成水蒸 衣服很快就结冰了,过一 气 段时间后衣服干了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时 固体樟脑球直接变成气体 间长了会变小或消失,但 在衣柜中不留任何痕迹 用久了的灯泡会变暗,仔 固体钨丝直接变成钨蒸汽 细观察发现钨丝变细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人教版)

第4节:升华和凝华(人教版)知识点精析一、升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2.升华时能量的传递:物质升华时要吸热。
如:①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的热)。
3.常见升华现象: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④白炽灯用久了,灯内的钨丝比新的细(钨丝升华成钨蒸气,体积减小)。
⑤用干冰制舞台上的雾、用干冰制雨。
二、凝华1.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凝华时能量的传递:物质凝华时要放热。
3.常见凝华现象: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考点概览1.升华和凝华物态变化包括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物态变化在中考试卷中占据一定的比例,是中考物理试卷中的必考题;当然,升华好凝华与其他物态变化一样属于常考内容。
升华和凝华应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一、干冰的利用、樟脑片的利用、灯管和灯泡发黑现象等均是升华现象;二、霜、雪、雾凇、冬天窗花的形成均是凝华现象;三、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
物态变化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地球上大量能源来自太阳,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就是物态变化的体现。
人类的衣、食、住、行都与物态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所以要特别注重将所学知识用于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考点分类考点内容考点分析与常见题型常考热点升华与凝华的判断、吸放热选择题或填空题较多一般考点用升华、凝华解释自然现象简单题、填空题较多,用规律解释现象冷门考点升华、凝华的探究实验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升华、凝华的规律,出现概率较低典例精析★考点一:升华与凝华◆典例一:(2017•广元)小丽端午节在家里帮助妈妈打扫卫生,她取下白炽灯擦干净灰尘,但发现白炽灯玻璃泡的下面比新灯泡黑了一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学习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的分析以及实验的观察,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的观察与分析,知道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
3.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尝试使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重点与难点】
1.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温故互查】
物质有_____ 、_____ 、____ 三态,由液态和气态间的变化是和,由固态和液态间的变化是_____和_______ ,由此推想固态和气态间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发生变化。
【设问导读】
1.将少量的碘放在加盖的试管里,用酒精灯微微加热,观察试管内的空间弥漫着_ _;停止加热,观察到试管内空间的____ ____。
2.实验中碘由固态直接变为_____ 的过程叫做______,此过程要热;由气态直接变为______的过程叫做______,此过程要热。
3.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升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凝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学检测】
1.自然界经常发生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早春的雨
B.初夏的雾
C.深秋的露
D.隆冬的霜
2.初冬季节,路边的小草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霜,来源于空气中()A.水蒸气的凝华 B.水蒸气的液化
C.小冰晶的熔化
D.小水滴的凝固
3.如图所示,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
挂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的原因是()
A.衣服是保暖内衣,能放出大量的热量
B.衣服上的冰吸收热量,升华为水蒸气
C.衣服上的冰吸收热量,汽化为水蒸气
图2
D.衣服上的冰放出热量,升华为水蒸气
4.以下自然现象,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用久后的白炽灯玻璃壁发黑
B.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
C.严冬铁丝网上出现针状霜花
D.初夏树叶上粘满露珠
5.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
A.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
B.花盆中的潮湿泥土变干
C.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小水珠
D.秋天,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6.在烧杯中加入液态氮,常温下急剧沸腾(液态氮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点是-196 ℃),这时将会看到在烧杯壁上结了一层厚厚的白霜,这是因为()
A.空气中的水凝固成冰
B.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成水
C.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冰晶
D.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凝华成冰晶
7.杯子里的水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干是 ________现象;放在箱子里的樟脑丸一段时间后变小,最终消失是 ______现象。
【巩固练习】
1.留心观察,生活中时刻发生着物态变化现象。
写出以下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
A.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罐粘满“汗珠”
B.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C.冬天早晨,屋顶瓦片上积一层霜
D.敞开瓶盖,酒精逐渐减少
2.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准确()
A.把-10 ℃的冰拿到10 ℃的房间里,它会立即熔化
B.灯泡用久了其内壁发黑是因为凝固而造成的
C.把水加热至沸腾后,停止加热,水将继续沸腾
D.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这是一种液化现象
3.如图所示,图甲是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山皑皑的白雪;图乙是十三陵水库,正在消融的冰凌。
(1)白雪和冰凌都是水的固态,是由水 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后,______(填写物态变化)而成的。
(2)冰凌由固态直接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是 _______过程,水蒸气从气态直接转化为雪的过程是过程。
4.寒冷的冬天,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属于升
华的是
()
A.0℃冰冻衣服变干
B.窗户出现冰花
C.湖面结了层冰
D.口中呼出“白气”
5.下面几组物态变化过程都放热的()
A.熔化、汽化、升华
B.熔化、液化、凝华
C.凝固、液化、凝华
D.凝固、汽化、升华
6.寒冷的冬天,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游客的嘴里持续呼出“白气”,这是________现象;冰雕作品的质量会一天天减小,这是_______现象。
【拓展延伸】
1.什么是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有哪些形式?
2.两块大小一样的鲜肉分别放到天平的两个盘上,天平平衡。
将其中的一块放入冷冻室内速冻后取出,再放到天平的托盘上,这时天平还能平衡吗?为什么?
3.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组装的人工造“雪”装置。
所用的器材有铁架台(底座、铁圈、铁夹、横杆)、锥形瓶、酒精灯、棉线、碘粉等。
取少量碘粉放入锥形瓶里,靠近碘粉的上方悬挂一段棉线(棉线不与碘粉接触),塞紧瓶塞。
用酒精灯加热,待固态碘粉消失后,使其冷却。
(1)实验器材组装过程中,铁圈的位置是根据 ____________的高度固定的(选填“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锥形瓶”或“铁架台”)。
(2)用酒精灯加热过程中,观察到锥形瓶里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
(3)冷却结束后,棉线上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用酒精灯加热的注意事项是:要用酒精灯的__________(选填“内焰”或“外焰”)加热。
(5)实验过程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和__________。
4.人工降雨的三种方法:一是向云层中输送冷却剂,如用飞机播撒干冰,靠干冰的_______ 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中的水蒸气_______ 成冰晶或_______成小水滴,形成降雨。
二是向高空播撒与冰晶结构极为相似的碘化银、三氯化二铝、樟脑或酒精等药剂,作为吸附水汽、加速水蒸气___ _或___ _的物质,使云层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形成降雨。
三是用飞机在适当的云层中,直接喷直径约为0.05mm的水滴,使云层底部的小水滴相互合并、变大,形成降雨。
5.某同学在松花江畔观察到的下列现象中,属于吸热的物态变化是()
A.早春的江面上皑皑白雪的消融
B.初夏江面上浩浩浓雾的形成
C.深秋江边上晶莹冰凌的形成
D.初冬江岸上美丽雾凇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