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加法》导学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三单元第六课时加法(2)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三单元第六课时加法(2)人教新课标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三单元第六课时加法(2)一、教学内容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单元“加法(2)”的内容。
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的加法运算,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的加法运算,能熟练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熟练进行10以内的加法运算。
2. 教学重点:掌握加法运算的方法,能够准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小棒、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些图片,如2只小鸟和3只小鸟,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一共有多少只。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加法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加法是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过程。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如2+3=5,讲解加法运算的步骤,让学生理解加法的基本规则。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10以内的加法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如3+4=7,4+5=9等。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合作,用小棒、图片等学具进行加法运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题目:2+3=?板书内容:2(用小棒表示)+3(用小棒表示)——5(用小棒表示)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加法题目,如3+4=?,4+5=?等。
2. 家长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有趣的加法题目,如找出生活中的加法现象,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我选择了图片作为实践情景引入的材料,这是因为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图片比文字更具直观性和吸引力。
认识加法及5以内数的加法(导学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认识加法及5以内数的加法(导学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知道加法是表示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的概念2. 5以内数的加法运算3. 加法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熟练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加法1. 导入通过故事、图片等引出加法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加法。
2. 新课导入(1)讲解加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通过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
3. 巩固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加法题目,加深对加法的理解。
第二课时:5以内数的加法1. 导入复习上一课时所学内容,导入新课。
2. 新课导入(1)讲解5以内数的加法运算规则。
(2)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
3. 巩固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5以内数的加法题目,熟练计算。
第三课时:加法的应用1. 导入复习前两课时所学内容,导入新课。
2. 新课导入(1)讲解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巩固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加法题目,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家长签字,确保学生按时完成作业。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加法及5以内数的加法。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等方面,评价学生对加法及5以内数的加法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资源1. 教材2. 练习题3. 教学课件九、教学进度1课时/周,共3周。
十、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加法的概念。
2. 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第三单元 5 加法

加法学习目标:1.通过实践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会读加法算式,弄懂计算过程,理清思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 1.认识加号、等号、会读写加法算式。
2.交流算法过程,会用数的组成方法口算。
难点: 1.知道加法的意义。
2.利用数的分解组成,正确地计算5以内的加法。
一、复习引入1、按顺序填数: 1()3()5。
2、复习数的组成。
二、合作探究1.引导学生观察,初步感知加法的含义。
出示24页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意。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自己的直观感受和体验,再全班交流。
师引导说:把3个红气球和1个绿气球放在一块儿,左手和右手放到一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
(反复说几次)让学生体会到把两部分放在一起就是要把这两部分合起来。
从而引出要知道它们合起来有多少在数学上要用加法计算。
在数学上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就是要把数字3和1合起来,用符号“+”表示。
板书:3 + 1 = 4︙︙加号等号怎样写加法算式呢?教师演示,让学生在算术本上写下规范的写法。
再次强调说明:把3和1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
强调:加号前面的3表示什么?加号后面的1呢?4又表示什么?学生读算式。
2.引导学生观察,进一步感知加法的含义。
出示25页主题图。
仔细看,图中画了什么内容,说出图意,同桌同学互说。
根据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求一共有多少只小松鼠怎样列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3+2得多少?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代表汇报。
对得出不同算法的小朋友给予鼓励。
师:刚才有一位小朋友是用我们学过的3和2组成5来计算的,这个办法很好,你能用这种方法也来试着算一算吗?同桌互说。
强调:加号前面的“3”表示什么?加号后面的“2”呢?“5”又表示什么?三、练习1、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说得数。
1+1 3+1 2+2 3+22、口算题卡。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五单元第十一课时10的加减法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五单元第十一课时 10的加减法人教新课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的第十一课时,内容是10的加减法。
一、教学内容1. 理解10的加法和减法的概念;2. 学会用实物和图片进行10的加法和减法运算;3. 掌握10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理解10的加法和减法的概念;2. 能够运用实物和图片进行10的加法和减法运算;3. 掌握10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10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10的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实物(如苹果、小球等);2. 图片(如数字卡片、加减法算式等);3. 黑板和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们展示一些实物,如苹果或小球,并提问:“如果我们把这些苹果或小球分成两组,每组有几个,总共又有几个呢?”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回答问题。
2. 例题讲解:我会用图片和实物来展示10的加法和减法运算,例如,我会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6个苹果,然后再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4个苹果,我会问学生们:“我们怎样才能得到10个苹果呢?”让学生们通过思考和讨论来找到答案。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用实物或图片来进行10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计算方法讲解:我会讲解10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例如,如何从10中减去几个数,如何将几个数加到10中,并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5. 巩固练习:我会给学生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用黑板和粉笔来进行10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0的加法:10 + 1 = 1110 + 2 = 1210 + 9 = 1910的减法:10 1 = 910 2 = 810 9 = 1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用实物或图片进行10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并将结果写在作业本上。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加法 (2) 导学案 精品学案

三、互学
1.对子相互检查一下你们的独学成果,说说你是怎么得出结果。
2.集体完成课本第25页“做一做”第1、2题:
3.全班大展示,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达标检测】
1.想一想,算一算:
2+2= 2+3= 1+2=
2+1= 3+1= 4+1=
1+1= 1+3= 3+2=
2.看图写算式:
加法
学习
目标
1.我理解了数的组合和加法的联系,会用组合算加法。
2.我能熟练、正确算出5以内的加法。
知识
链接
5以内的组合
学习重难点
重点:熟练、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难点:理解组合和加法的内在联系,学会运用。
学 习 过 程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一、导学
1、
2和1合在一起,数量增加了。
数量增加,我们可以用算式来表示:
2 + 1 =
学会了加法算式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帮助,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关于“数量增加”的许多问题。
二、独学
1.仔细观察课本第25页的图,认真们的数量增加了吗?你能想到什么问题?
(2)树上原来有只小松鼠,又来了只,现在树上一共有几只?(你能用加法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课时《加法(一)》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课时《加法(一)》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加法的定义与基本性质;
2.能够使用竖式计算简单的加法算式;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加法定义的理解;
2.竖式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1.逐位相加不进位的情况;
2.进位的概念及操作方式。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好教材、课件、板书和教学辅助工具;
2.学生每人准备一本练习册和铅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介绍加法的概念及日常生活中加法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探究(15分钟)
1.让学生观察并分析简单的加法算式,引导学生找出规律;
2.引导学生观察进位现象,帮助学生理解进位的概念。
3. 讲解与练习(20分钟)
1.通过示范和讲解,教授竖式加法的计算方法;
2.给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核对答案。
4. 拓展与应用(10分钟)
设计一些拓展练习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作业(5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
加法定义进位的概念
竖式加法逐位相加不进位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对加法概念的导入和基本算式的学习,课堂氛围较为活跃,学生态度积极。
但部分学生在进位的概念上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作业和下节课中着重帮助学生理解进位规律。
以上为本节课《加法(一)》的导学案,希朋亲们做好准备,让每位学生在今天的学习中有所收获!。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加法精品导学案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5课时加法(1)【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和等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
2.能力目标学会加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口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
3.情感目标养成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加号、等号、会读写加法算式【教学难点】知道加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数字卡片学生准备:5根小棒【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倒数到1。
2、出示数字卡片,读数(开火车读、个人读、小组读等形式)。
3、按顺序填数:1()3()5。
4、抢答:看卡片说数,复习数的组成。
复习准备1.在桌上依次摆出2根小棒,3个三角形,5个圆片。
边摆边说一说用数字几表示,并在学具下面书写。
2.将摆好的三个三角形分成两堆,再把5个圆片分成两堆,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3和5的组成。
二、新知探索1、数学王国到了,智慧爷爷给我们准备了礼物呢!你们看,是什么呀?(气球)智慧爷爷一共送来了几个气球?你是怎么知道的?(看图数出来的)(算出来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你的想法,真不错。
请问:在这个算式里,3、1、4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说得真好!这个符号叫什么呢?(加号)对了,加号,这就是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
----“+”像什么呀?它表示合起来的意思。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就是把3个红气球和1个黄气球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加法”(板书课题)指“=”你们认识吗?他表示同样多。
列式为:3+1=4谁来读一读这个算式?板书:3加1等于4(齐读)你还能用不同的算式来表示吗?1+3=4算式中1、3、4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其实,这两个算式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交换了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
2、小朋友真棒!瞧:小精灵也给我们送礼物来了。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接着出现两个小精灵的图片,你又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想好了,请小朋友把你的加法算式写下来算一算。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导学案(推荐2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导学案(推荐2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掌握100以内加减混和运算的方法。
2、提高学生的估算水平。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能正确熟练的进行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
教具准备:主题图、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口算:8+9+1=2+4-3=9+6-5=18-4+2=20-7-9=14-7+5=16+3-9=7+6-4=15+3-8=2、计算下面各题。
5597302658100+38-29+19-17+41-73————————————————————————二、探究新知:1、出示主题图:车上原有56人。
到站后上车的有19人,又下车27人。
想一想:现在车上的人比56多还是少?小组讨论,指名列式计算:56-27+19=48(人)56+19-27=48(人)27-19=8(人)5629567556-8=48(人)-27+19+19–27————————————294875482、练一练:85-49+27=56+42-69=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
一、课堂作业:1、计算下面各题。
68+25-39=92-47+36=2、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48+32-16=39-13+47=96-34-35=87-32+45=56+21+21=93-69+25=二、课堂: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三、板书设计: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56-27+19=48(人)56+19-27=48(人)27-19=8(人)5629567556-8=48(人)-27+19+19–27————————————29487548〖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减混合导学案第【2】篇〗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的意义。
2、能初步掌握有关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加 法
1.按àn 照zhào 给ɡěi 出chū的de 数shù字zì涂tú色sè。
3 4 5 2.填tián 一yi 填tián。
3.一yí共ɡònɡ有yǒu 多duō少shǎo 个ɡè气qì球qiú?
读作:3加1。
︙
加号
4.
5.通过预习,我知道了“+”是( )号,3+1=4读作( )。
计算3+2等于几时,可以从3接着往后数2个数,这样就数到5,所以3+2=5,也就是说3和2可以合成( ),因此把两数合在一起用( )法计算。
6.算suàn 一yi 算suàn。
2+3= 2+1= 2+2= 3+2= 1+2= 1+1=
7.看kàn 图tú列liè式shì计jì算suàn。
+=
+=学
前准备学具:5个圆形卡片、5支铅笔、5个三角形等。
知识:5以内数的认识及组成。
参考答案
1.
3 4 5
2.3 5 4 2 1 5
3.4 4
4.5 5
5.加3加1等于4 5 加
6.5 3 4 5 3 2
7.4+1=5 1+4=5
课后小知识
--------------------------------------------------------
课外拓展
学习方法指导:
学习只是一种习惯、一种状态。
只要您按照计划所想,不打折的执行,二十一天后一个学习的习惯就会形成。
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成绩的保证,再加上恒心、专心、静心,那么学习就变成了一件很简单的事
对人生来讲学习是一个最务实最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