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蓄电池doc-中华人民共和国通

合集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数字移动通信(TDMA)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Acceptance Specification of Equipment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for Digital MobileCommunication(TDMA)YD5067—2004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施行日期:年月日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关于发布《数字移动通信(TDMA)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的通知信部[1998]39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邮电管理局,各计划单列市局,邮电部设计院,邮电部北京设计院,中国通信建设总公司:现将《数字移动通信(TDMA)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编号:YD5067—2004)发布,自年月日起施行。

该规范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负责组织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年月日目次1 总则 (1)2 缩略语 (2)3 施工环境及设备器材检验 (3)3.1 施工环境要求 (3)3.2 设备器材检验 (4)4 天线铁塔检验 (5)4.1 一般要求 (5)4.2 拉线塔 (6)4.3 自立式铁塔 (7)5 设备安装工艺检验 (8)5.1 安装电缆走道(或槽道) (8)5.2 设备安装 (8)5.3 线缆布放 (10)6 基站子系统设备主要性能指标检验 (14)6.1 设备通电检查 (14)6.2 基站子系统设备性能指标检验 (14)7 数字移动交换子系统设备主要性能指标检验 (17)7.1 设备正常工作环境与通电检查 (17)7.2 交换系统功能检验 (18)7.3 移动交换子系统设备性能指标复测 (24)8 数字移动通信设备安装工程交工验收 (26)8.1 工程交工技术文件 (26)8.2 工程交工检验内容 (27)9 网络测试及优化 (32)9.1 网络测试 (32)9.2 网络优化部分 (38)本规范用词说明 (57)附加说明 (58)条文说明 (59)1 总则1.0.1 本规范是数字移动通信(TDMA)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检查、随工检验和交工验收的技术依据,适用于大、中、小容量的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数字移动通信设备安装工程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通信行业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

为了规范和促进通信行业的健康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了一系列通信行业标准,以确保通信设施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

首先,通信设备的标准化是通信行业发展的基础。

通信设备的标准化可以保证
设备的互通性和兼容性,降低设备之间的不兼容性带来的问题,提高通信设备的利用率和效益。

同时,通信设备的标准化还可以促进通信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推动通信行业的进步。

其次,通信网络的建设和运营也需要符合相关的标准。

通信网络是通信行业的
基础设施,它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对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通信网络的建设和运营必须遵循相关的标准,确保网络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网络的稳定运行。

此外,通信服务的提供也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

通信服务是通信行业的重要组
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通信权益,通信服务的提供必须符合相关的标准,确保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最后,通信行业的监管和管理也需要依据相关的标准进行。

通信行业是一个高
度复杂和技术密集的行业,为了保障通信行业的健康发展,监管和管理必须严格执行相关的标准,确保通信行业的规范运行和良性竞争。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通信行业的健康发展至
关重要。

只有依据相关的标准,才能保障通信设备、网络、服务和管理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推动通信行业的持续发展,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蓄电池化成讲义

蓄电池化成讲义

讲义大家好,感谢各位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培训。

在座的各位,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同时呢,在实际操作中,也碰到不少问题。

那么,在实际工作当中,自已的工作职责是什么、怎样才能把工作做的更好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培训的主要内容。

在进入主题之前呢?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化成”?“化成”即“转化而成”之意,极板化成是指利用化学和电化学反应使板板转化成具有电化学特性的正、负极板的过程。

化成以前的极板其铅膏物质的主体部分相同,都是由氧化铅、金属铅、硫酸铅、三碱式硫酸铅、四碱式硫酸铅等物质相组成,原则上不存在正、负极板之分。

化成之前的极板不存在铅酸蓄电池电化学反应的所需的正极活性物质二氧化铅,负极活性物质海棉状铅。

虽然在极板结构、工艺添加剂方面形成了正、负极板之分,但此时却不具备铅酸蓄电池放电的正、负极板条件。

而通过化成这一过程,使得准备形成正极板的极板铅膏物质转化成为以二氧化铅为主体的物相结构而形成正极板,同时使得准备形成负极板的极板铅膏转化成以海绵状铅为主体的物相结构而形成负极板。

化成是蓄电池制造很关键的一道工序,其转化过程的好坏都将直接影响到蓄电池的性能。

下来,让我们共同进入今天的培训主题:化成电解液的控制:1.化成电解液密度的控制:化成电解液密度对极板化成质量有所影响。

如果密度较高,浸酸时,极板表面就会生成结晶较粗且较厚的硫酸铅层,使得化成所需的电能增大,时间增长;如果密度较低,浸酸后,初期电解液的导电率降低,且硫酸在极板深处的扩散速率降低,从而使得极板内部的铅膏转化困难,加剧水解析气,降低电流效率,增加耗能及化成时间。

因此,在化成过程中,应对化成电解液密度进行控制。

硫酸的密度,以25℃时的密度为准,若测定的硫酸密度若不在25℃可按下式进行换算。

d25 = d t+ a( t-25)式中: d25—换算成25℃时的硫酸密度(g/cm3);d t—温度为t℃时的硫酸密度(g/cm3);t —电解液实测温度(℃);a —硫酸密度的温度系数。

通信铅酸蓄电池标准

通信铅酸蓄电池标准

通信铅酸蓄电池标准通信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蓄电池类型,广泛应用于通信基站等领域。

为了确保通信铅酸蓄电池的质量和性能,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来规范其生产、使用和维护。

本文将就通信铅酸蓄电池的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了解和遵守相关规定。

首先,通信铅酸蓄电池的标准主要包括产品质量标准、生产工艺标准、安全使用标准和维护管理标准等方面。

其中,产品质量标准是保证通信铅酸蓄电池性能稳定、寿命长的重要依据,包括电池容量、充放电性能、循环寿命、自放电率等指标。

生产工艺标准则规定了通信铅酸蓄电池的生产工艺流程、原材料选择、工艺参数等,确保产品质量可控。

安全使用标准主要是针对通信铅酸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要求,包括防止过充过放、防止短路、防止高温等方面的规定。

维护管理标准则是针对通信铅酸蓄电池的日常维护和管理要求,包括充电、放电、清洁、保养等方面的规定。

其次,通信铅酸蓄电池的标准制定是为了保障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通信网络的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通信铅酸蓄电池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通信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因此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生产、使用和维护。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通信设备在各种恶劣环境下都能正常工作,保障通信网络的畅通无阻。

再次,通信铅酸蓄电池的标准还对相关企业和个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责任。

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工艺标准进行生产,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使用单位必须按照安全使用标准进行使用,做好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维护单位必须按照维护管理标准进行维护和管理,延长通信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对通信铅酸蓄电池的监督检查,确保相关标准得到有效执行。

最后,通信铅酸蓄电池的标准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更新的过程。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求的变化,通信铅酸蓄电池的标准也需要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

因此,相关部门和企业应密切关注通信铅酸蓄电池标准的动向,及时了解最新的标准要求,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会议电视会场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793-2012,自2012年12月1日起实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视频监控技术规范》JGJ/T292-2012,自2013年3月1日起实施《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自2012年12月1日起实施《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编号为GB50172-2012,自2012年12月1日起实施《集中式蓄电池应急电源装置》JG/T371-2012,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数字集群通信工程技术规范》GB/T50760-2012,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GB50689-2011,自2012年5月1日起实施、《电磁屏蔽室工程技术规范》GB/T50719-2011,自2012年6月1日起实施《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2011,自2012年4月1日起实施《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2011,自2012年6月1日起实施《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自2008年8月1日起实施《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自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自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自2007年8月1日起实施《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自2007年8月1日起实施《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2007,自2007年8月1日起实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自2007年7月1日起实施《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50371-2006,自2006年5月1日起实施《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自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自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CJ/T174-2003,自2003年12月1日起实施。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YD 5079)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YD 5079)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YD 5079-991 总则1.0.1 本规范是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检查、随工检验和工程竣工验收等工作的技术依据,适用于新建、扩建通信电源工程,对于改建的通信电源安装工程也可参照执行。

高低压、变配电设备的安装工程验收不在此范围。

1。

0。

2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的安装方式、要求,各种设备规格、型号应按照施工图的规定执行,新装设备的电气性能指标应符合设计规范或技术规范书的规定。

对于迁装设备应参照原维护部门近期内对设备测试记录进行检验。

1。

0。

3 本规范尚未包括的测试项目及指标要求,应按施工图设计和产品说明书要求办理.1.0。

4 在施工过程中,如需修改施工图设计或代用材料的,必须经建设单位和设计部门同意,并办理变更手续后方可修改和使用,严禁使用未经检验或鉴定的材料。

1。

1.5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施工规范,建设单位(业主)应通过随工代表(或监理)作好随工检验工作。

1。

0.6 施工中,不得安装有损坏、变形、受潮、发霉、缺件的设备,严禁安装没有合格证、出厂验收单、入网证的设备。

凡在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中发现不符合施工规范和本规范的项目,由施工单位造成的应由施工单位解决,由供货单位造成的由供货单位负责解决。

1。

0.7 配电、变换、逆变、蓄电池、太阳电池、发电机组、母线、电源信号线等设备和材料、附件、备件必须齐全、完好,竣工时一并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业主)移交。

2 配电、换流设备安装2.0。

1 各种设备排列整齐,垂直度误差不超过机架高度的0。

15%,列架机面平直,每米偏差不大于3mm,全列偏差不大于15mm.2。

0.2 设备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规定,其偏差不大于10mm。

2.0.3 安装的设备,附件的型号、规格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2。

0。

4 设备结构应无变形,表面无损伤,指示仪表、按键和旋钮、机内部件无碰损、无卡阻、无脱落、无损坏.2.0。

基站市电蓄电池估算方式

基站市电蓄电池估算方式

附录4:市电改造计算方法市电引入容量(KVA)=基站总功耗(KW)/0.9;基站总功耗(KW)=直流负载(KW)+交流负载(KW);直流负载(KW)=通信设备功耗(KW)+电池充电功耗(KW);交流负载(kw)=单台空调制冷功耗(kw)*空调数量+其他交流功耗;电池总容量(AH)=原有电池容量(AH)+新增电池容量(AH)(或替换后新电池总容量(AH));电池充电功耗=电池总容量*充电倍率(0.1)*56(均充电压)/1000;其他功耗主要为照明等交流功耗;通过以上方式计算确定5G站点的外电需求是否满足,然后遵循对现网影响最小、造价最省、工期最短的原则,选择市电改造方案。

附录5:蓄电池改造计算方法(1)梯级电池容量计算原则:Q=K×a×(P1×T1+P2×T2)/51.2式中:Q-电池容量(Ah);K-安全系数,取1.25;P1-一次下电侧通信设备工作实际功率(W);P2-二次下电侧通信设备工作实际功率(W);T1-一次下电侧设备备电总时长(h),T1不应小于等于1小时;T2-二次下电侧设备备电总时长(h);a-温度调整系数,寒冷、寒温I、寒温II地区取1.25;其余地区取1.0;(2)铅酸电池容量计算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YD/T 5040-2005)的相关要求,计算公式如下:其中: Q=蓄电池容量(Ah);K=安全系数,取 1.25;I=负荷电流(A);T=放电小时数(h);η=放电容量系数(根据设计规范, 3 小时系数值为 0.75);t=实际电池所在地的最低环境温度数值(所在地有采暖设备时,按 15°考虑,无采暖设备时,按 5°考虑);α=电池温度系数,当放电小时率≥10 时,取系数为0.006;当 1≤放电小时率≤10 时,取系数为0.008;当放电小时率<1 时,取系数为0.01;。

论文:通信行业用铅酸蓄电池

论文:通信行业用铅酸蓄电池

通信行业用铅酸蓄电池:随着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基站的建设越来越广泛,蓄电池作为通信基站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通信基站电源系统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选择合适的蓄电池电源,并对其实施合理的安装和科学的维护是蓄电池电源发挥作用的基石,蓄电池电源的工程运用在通信基站的建设与维护过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符号C10—10h率额定容量A·h,数值应符合GB/T13337.2标准C3—3h率额定容量A·h,数值为0.75C10C1—1h率额定容量A·h,数值为0.55C10Ct—蓄电池实测容量A·h,是放电电流I(A)与放电时间t(h)的乘积Ce—在基准温度(25℃)条件时的蓄电池实际容量,A·hI10—10h率放电电流,数值为1I10(A)I3—3h率放电电流,数值为2.5I10(A)I1—1h率放电电流,数值为5.5I10(A)1蓄电池的选择1.1通信设备对蓄电池电源的基本要成蓄电池是保障通信设备不间断供电的核心设备,通信设备对供电质量的要求决定了对蓄电池设备的要求。

1)使用寿命长。

从投资经济性考虑,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必须与通信设备的更新周期相匹配。

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与蓄电池工作环境以双循环充放电的频次有关,充放电频率越高,蓄电池使用寿命越短2)安全性高。

蓄电池电解液为硫酸溶液,具有强腐蚀性。

此外,对于密封蓄电池,蓄电池的电化学过程会产生气体,增加蓄电池内部压力,压力超过一定限度时会造成蓄电池爆裂,释放出有毒、腐蚀性气体或液体,因此蓄电池必须具备忧秀的安全防爆性能。

一般密闭蓄电池都设有安全阀和防酸片,自动调节蓄电池内压,防酸片具有阻液和防爆功能。

另外,蓄电池还必须具备安装方便、克维护、低内阻等特性。

1.2蓄电池容量的选择依据蓄电池容量的选择要根据市电供电情况、负荷量的大小及负荷变化的情况等因素来决定。

2通信基站蓄电池的安装2.1蓄电池安装的地点选择电池工作和存放的地点应该清洁、通风、干燥,严禁有火花、火焰等引燃物,并配备有灭火器,电池安装地点应远离热源和易产生火花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周围无有机溶剂和腐蚀性气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蓄电池doc-中华人民共和国通通信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学习资料)Y D/T799-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2002-02-01公布实施范畴本标准规定了通信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企业、使用单位和质量监督部门对产品质量的检验。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舞按照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423.1-89电工电子产品差不多环境试验规程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GB/T2423.2-89电工电子产品差不多环境试验规程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GB/T2828-87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T2829-87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固性的检查)GB/T3873-83通讯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2408-1996塑料燃烧性能试验定义3.1阀控式密封蓄电池蓄电池正常使用时保持气密和液密状态。

当内部气压超过预定值时,安全阀自动开启,开释气体。

当内部气压降低后,安全阀自动闭合使其密封,防止外部空气进入蓄电池内部。

蓄电池在使用寿命期间,正常使用情形下无需补加电解液。

3.2防爆性能蓄电池内部产生的可燃性气体逸出后,遇到蓄电池外部的明火时在蓄电池内部不引燃、不引爆。

3.3防酸雾性能蓄电池在充电时,抑制其内部产生的酸雾向外部泄放的性能。

3.4耐过充电能力完全充电状态后的蓄电池能承担过充电的能力。

符号C10——10h率额定容量(Ah),数值为1.00 C10C3——3h率额定容量(Ah),数值为0.75 C10C1——1h率额定容量(Ah),数值为0.55 C10C1——当环境温度为t时的蓄电池实测容量(Ah),是放电电流I(A)与放电时刻T(h)的乘积Ce——在基准温度(25℃)条件时的蓄电池容量(Ah)I10——10h率放电电流(A),数值为1.00 I10I3——3h率放电电流(A),数值为2.50 I10I1——1h率放电电流(A),数值为5.50 I10技术要求5.1型号命名蓄电池的型号命名以汉语拼音字母表示,命名方法如下:单体电池个数﹡﹡注:单休蓄电池个数省略;6V 、12V 分不为3、6。

示例:100Ah 容量密封型 阀控式蓄电池 固定型 3个单体电池(6V ) 5.2环境温度蓄电池在环境温度-15℃~+45℃条件下使用。

5.3结构蓄电池的正、负极端子有明显标志,应便于连接,其极性、端子、外型尺寸应符合厂家产品图样。

蓄电池内部结构应符合厂家的设计及工艺要求。

5.4外观蓄电池外观不得有变形、漏液、裂纹及污迹;标志要清晰。

5.5阻燃性能蓄电池壳、盖应符合GB/T2408-1996中的第8.3.2FH -1(水平级)和第9.3.2FV -0(垂直级)的要求。

5.6气密性蓄电池应能承担50kPa 的正压或负压而不破裂、不开胶,压力开释后壳体无残余变形。

5.7电池重量5.7.1蓄电池重量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1中的蓄电池重量为标称值,以1000Ah为界;1000Ah以下重量上偏差不超过标称值的8%,1000Ah以上包括1000Ah上偏差不超过标称值的5%。

表1 蓄电池重量5.7.2未标出重量标称值的蓄电池采纳插入法:方法为取插入容量相邻的下、下两个蓄电池重量和的二分之一。

5.8容量标称值为2V、6V、12V蓄电池按6.6条规定的方法试验,10h率容量第一次循环不低于0.95C10,在第三次循环应达到C10;3h和1h率的容量应分不在第四次和五次往常达到,放电终止电压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放电率5.9大电流放电蓄电池以30I10(A)放电30min,极柱不应熔断、内部汇流排不应熔断,其外观不得显现专门。

5.10容量储存率蓄电池静置28天后其容量储存率不低于96%。

5.11密封反应效率蓄电池密封反应效率应不低于95%。

5.12防酸雾性能电池在正常浮充工作过程中应无酸雾逸出。

5.13安全阀要求安全阀应具有自动开启和自动关闭的功能,其开阀压应是10kPa~35k Pa,闭阀压应是3 kPa~15kPa。

5.14耐过充电能力蓄电池按6.12条要求试验后,其外观应无明显变形及渗液。

5.15蓄电池充电的治理5.15.1 蓄电池在使用前一样应进行补充充电,蓄电池最大充电电流不大于25I10(A),最大补充充电电压不大于2.35V/单体。

5.15.2蓄电池均衡充电单体电压为2.30V~2.50V(25℃)。

5.15.3蓄电池浮充电单体电压为220V~227V(25℃)。

5.16蓄电池端电压的均衡性5.16.1单体蓄电池和由若干个单体组成一体的组合蓄电池,其各电池间的开路电压最高与最低差值应不大于20mV(2V);50mV(6V);100mV(1 2V)。

5.16.2蓄电池进入浮充状态24h后各蓄电池之间的端电压差应不大于9 0mV(2V);240mV(6V);480mV(12V)。

5.17电池间连接电压降电池间连接电压降△U≤10mV。

5.18防爆性能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遇有明火,内部应不引燃、不引爆。

5.19封口剂性能采纳封口剂的蓄电池,在温度-30℃~+65℃之间,封口剂不应有裂纹与溢流现象。

5.20蓄电池寿命2V系列的蓄电池的折合浮充寿命不低于8年。

6V以上系列的蓄电池的折合浮充寿命不低于6年。

检验方法6.1测量外表要求所用外表的量程应随被测电流和电压的量值而确定,指针表读数应在量程内的后三分之一范畴内。

6.1.1电压表要求测量电压的外表精度应不低于0.5级或相应级不的数字表。

6.1.2电流表要求测量电流的外表精度应不低于0.5级。

6.1.3温度计要求测量温度用的温度计应具有适当的量程,其每个分度值不应大于1℃,温度计的标定精度应不低于0.5℃。

6.1.4计时仪器要求测量时刻用的外表精度应不低于0.25级或用同等精度计量外表。

6.1.5压力表要求测量压力用的外表精度应不低于0.25级或用同等精度计量外表。

6.1.6磅秤要求称重量用的磅秤其误差应不超过1%。

6.2蓄电池检验前的预处理检验用蓄电池应是近三个月内生产的合格品,检验前必须将其完全充电。

6.3外观、极性检查目视检查被测蓄电池的外观及极性应符合5.3条和5.4条要求。

6.4阻燃性能试验按GB/T2408-1996标准中的第6章进行取样制备。

被试样品应在温度15℃~35℃,相对湿度45%~75%条件下放置24h 才开始试验。

水平法按GB/T2408-1996中的第8章进行,试验后应达到5.5条要求。

垂直法按GB/T2408-1996中的第9章进行,试验后应达到5.5条要求。

6.5气密性试验6.5.1蓄电池在环境温度25℃~±5℃的条件下储存24h。

6.5.2通过安全阀孔向蓄电池内充气,当内外压差为50kPa 时压力指针应稳固5s 。

6.5.3当压力开释后,蓄电池壳体应无变形、无破裂和开胶,应符合5.6条要求。

6.6重量检验不同容量的蓄电池称得的重量应符合5.7条的要求。

6.7容量试验6.7.1完全充电状态下的蓄电池静置1h ~24h ,在环境温度为25℃±5℃的条件下开始放电。

6.7.2放电开始前后应测蓄电池的端电压;放电时应测量电流,其电流波动不得超过规定值的1%。

6.7.3放电期间应测蓄电池的端电压及室温,测量时刻间隔:10h 率试验为1h ;3h 率试验为0.5h ;1h 率试验为10min 。

在放电未期要随时测量,以便准确地确定蓄电池终止电压的时刻。

6.7.4蓄电池放电时,如果温度不是25℃,则需将实测容量按公式(1)换算成25℃基准温度时的容量Ce ,其值应符合5.8条要求。

Ce=)25 (1o C t K C t-+ (1)式中:t ——放电时的环境温度;K ——温度系数,10h 率容量试验时K=0.006/℃;3h 率容量试验时K=0.008/℃;1h 率容量试验时K=0.01/℃。

6.8大电流放电试验完成容量试验后的蓄电池经完全充电后,在环境温度为25℃±5℃,以30I10(A )放电3min ,目测极柱及蓄电池外观应符合5.9条。

6.9容量储存率试验6.9.1蓄电池需经10h 率容量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本试验。

6.9.2蓄电池完全充电后,在25℃±2℃的环境温度中静置28天,并保持蓄电池表面清洁干燥。

6.9.3蓄电池静置28天,不经补充电赶忙按6.7条进行10h 率容量试验,得到蓄电池静置28天后的容量Ce ‘。

6.9.4按公式(2)运算出蓄电池自放电试验后的容量储存率R ,其值应符合5.10条。

R=eeC C '×100% (2)6.10密封反应效率试验6.10.1经6.7条10h 率容量试验合格的蓄电池,在完全充电状态后进行试验,环境温度为25℃±5℃,以0.1I10(A )的电流连续充电96h 后,改用0.05 I10(A )电流充电1h ,然后按图1收集气体1h 。

6.10.2按照公式(3)运算出每Ah 放出的气体量,再按照公式(4)求出密封反应效率应符合5.11条。

V=nQ v t P P 12732980⨯⨯+⨯……………………(3) 密封反应效率=%1006841⨯-V (4)式中:V ——每Ah 换算成25℃,1个大气压的气体放出果(ml/Ah ) P ——测定时的大气压(kPa ) P0——标准大气压值101.3(kPa ) t ——环境温度(℃) v ——收集的气体量(ml )Q ——收集气体期间充入的电量(Ah ) n ——电池的单体数 6.11防酸雾性能试验以下两种方法可任选一种进行试验。

6.11.1沉淀法防酸雾性能是用0.5I10(A )电流对完全充电状态下的蓄电池连续再充电4h ,充电2h 后赶忙收集气体,收集时刻为2h 。

收集气体方法:将气体通入三只串联装有定量BaCl2溶液的吸取瓶中,使之通气鼓泡,通气2h 后,观看第三只吸取瓶是否有沉淀产生,如果没有即表示1Ah 电池单格析出的酸雾量小于0.025mg ,反之为不合格。

二只吸取瓶中应加BaCl2的量按公式(5)运算: WBacl 2=4222/025.0SO H BaCl M M Q n Ah mg ⨯⨯⨯ (5)不同容量的蓄电池应配制的BaCl2的溶液量按公式(6)运算: 0.15e C n ⨯⨯ (6)公式(5)、(6)中:Wbacl2——BaCl2的质量(mg ); n ——电池的单体数; Q ——电量(Ah )M BaCl2——BaCl2的分子量; MH2SO4——H2SO4的分子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