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心理学

合集下载

健康心理学教学大纲

健康心理学教学大纲

《健康心理学》Health Psychology课程教学大纲(保留版权)《健康心理学》课程是为心理学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健康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影响人健康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了解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能够运用健康心理学的相关技术,分析与处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健康心理问题。

课程总教学时数为50小时,课堂讲授占80%,实习占20%课程考核方式分两部分,一是学科结业闭卷考试,100分钟,占学科总分70%;二是平时作业思考题或小论文,占30%。

主要参考教材Phillip L. Rice著,胡佩诚等译:《健康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郑晓边著:《心灵成长-校园生活中的健康心理与辅导》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一章健康心理学概论一、健康1.大众对健康的解释2.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解释“健康是一种完全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完善状态,而非仅仅是疾病和虚弱的缺乏”(WHO,1947)。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的三分法观点,将健康限定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而非仅仅是疾病的缺乏。

3.汤纳特尔等人于20世纪80年代的解释4.整体健康观5.健康的水平(1)格林伯格提出了健康的五级观点。

(2)汤纳特尔的三级健康水平模式6.结论健康是人们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所获得的一种稳定、和谐和完善的状态。

对健康的理解表现在三个方面:健康由三个方面组成,即生理、心理和社会,任何一个方面的欠缺都不能称之为健康。

健康的特点二、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处在科学的婴儿期。

1、定义:是对促进和维护健康、防治生病、辨别健康、生病和相关功能失调的病因和诊断联系、以及对分析和促进健康服务体系和健康政策形成的融教育、科学和心理学学科专业贡献为一体的结合体。

该定义特征:包括教学、研究、干预三大职业活动。

2、健康心理学的对象健康心理学的对象是与人的健康有关的行为,或者是达到健康状态有关的心理现象。

健康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一、健康心理学的兴起1978 年健康心理学在美国诞生。

1978 年,在美国的心理学会的大会上,400 多名心理学家签名要求成立新的分会即健康心理学会,得到美国心理学会的正式承认,成为美国心理学会的第38 个分会。

到1989 年会员达到2742 人,是美国心理学会中,会员发展最快的学会。

1982 年创立了健康心理学刊物。

除《健康心理学》杂志外,美国的相关学会的相关杂志《社会科学与医学》、《心理与健康》、《行为医学》、《健康与社会行为》、《行为研究与治疗》、《变态心理学》、《应用社会心理学》等几十种杂志,刊登大量的健康心理学研究论文。

健康心理学在欧洲,在比利时、英国、德国、荷兰等都获得较快的发展。

日本健康心理学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1988 年1 月日本健康心理学会正式成立。

1988 年10 月召开了第一届年会。

学会会刊《健康心理学研究》同时发行。

作者曾参加过1990 年日本健康心理学年会与1993 年健康心理学年会。

日本健康心理学的特点是临床心理学的思路和方法占主流。

健康心理学在十多年来获得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人们在物质生活上得到了基本满足,人们更加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人们对自身的健康越来越关心,不仅对身体重视,而且对心理健康也开始重视。

2.国际社会工业化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加重对健康的危害日趋严重。

人们要求对环境污染提出防治的对策,包括以心理学的角度防治的对策。

3.现代科学和医学的进步,传染病等死亡率高的疾病已成为过去。

心身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冠心病、高血压、肿瘤已成为人类死亡率最高的疾病。

心身疾病与人的心理特别是人的情绪、个性、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与社会压力等有关。

而这些都可以从心理学角度进行研究,并能提出预防对策的。

□二、健康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优化人类的情绪与人格人的良好情绪对人的健康的作用是药物不能比拟的。

健康的情绪是人体机能旺盛与协调的控调器,是促进人健康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介绍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介绍


基本信息
• • • • • • • • • • • 刊名:《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创刊时间:1993 曾用刊名:健康心理学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主编:崔以泰 袁聚祥 期刊级别:统计源期刊 国际标准统一刊号:ISSN 10051252 国内标准统一刊号:CN 115257/R 邮发代号: 18-285 QQ咨询:952812008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简介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Leabharlann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简介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经国家科技部批准,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 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于 1993年创刊,曾用刊名《健康心理学杂志》, 规格为国际通用的大16开本,月刊。国际标准 统一刊号:ISSN 1005-1252,国内标准统一刊 号:CN 11-5257/R,邮发代号: 18-285,出版 时间为当月15日,订阅单价:10.00,全年价: 120.00。
基本信息
• • • • • • • • • • • 刊名:《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创刊时间:1993 曾用刊名:健康心理学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主编:崔以泰 袁聚祥 期刊级别:统计源期刊 国际标准统一刊号:ISSN 10051252 国内标准统一刊号:CN 115257/R 邮发代号: 18-285 QQ咨询:952812008
收录情况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现在是中 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 文核心期刊),(2008版科技论文统 计源期刊目录期刊),中国学术期 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 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科 技部“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收录期刊;中国核心(遴选)期刊。

健康心理学概述

健康心理学概述
第一本书 • 1982年,《健康心理学杂志》出版
• 健康领域的变化- 健源自观的发展 - 疾病谱的改变 - 更加关注疾病预防
• 心理学理论体系与治疗技术的完善
健康的概念
“健康是一种心理、躯体、社会的完满状态, 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WHO(1947)
格林伯格“健康-疾病连续体”
健康与疾病不是对立的概念,而是彼 此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统一体。
死亡率1 占死亡总 /10万 人数的%
124.64 22.65
2. 急性传染病 56.6 7.93
心脏病
115.34 19.49 脑血管病 116.27 21.13
3. 肺结核
54.6 7.51
恶性肿瘤 111.49 18.84 恶性肿瘤 116.18 8.79
4. 消化系病 53.1 7.31
呼吸系病 63.64 10.75 呼吸系病 48.36 4.32
1.72
9. 外伤及中毒 19.0 2.66
泌尿系统病 11.63 1.97
泌尿系统病
10. 其他结核 14.1 1.98
中毒
6.27
传染病(肺 结核除外)
8.14
1.48
十种死因合 计
65.57
十种死因合 计
87.23
十种死因合 计
88.42
疾病谱特征
• 感染性疾病 vs 慢性疾病 • 生物性致病源 vs 行为性致病源
(Health Psychology,1990)
行为病原学
不良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是引起疾病的 重要因素,研究行为因素在疾病发生、 治疗与康复中的作用
-Matarazzo
健康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 健康领域的几个改变

健康心理学完整版

健康心理学完整版

健康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健康
一、健康的生物医学定义 常识:“健康就是没有疾病” 贝克尔认为:健康是“一个有机体或有机体的 部分处于安宁的状态,它的特征是机体有正常 的功能以及没有疾病” 健康的生物医学标准: 二、健康的社会学定义 帕森斯认为:“健康是已经社会化的个人完成 角色和任务的能力处于最适当的状态” 健康的社会学标准:
第二节健康心理学的发展
健康心理学诞生于1978年,标志是1978年美国 心理协会正式将健康心理学看成一个分支(38) 不久,George Stone和他的同事合编了第一本 健康心理学著作 1982年,第一本健康心理学杂志正式出版 Joe Matarazzo提出第一个健康心理学定义: 健康心理学是对促进和维护健康、防治生病、 辨别健康、生病和相关功能失调的病因和诊断 联系,以及对分析和促进健康服务体系和健康 政策形成的融教育、科学和心理学学科专业贡 献为一体的结合体
健康心理学绪论
• 五、健康的三维立方体模型 1.基本假设 完美的健康只是一种理想,我们只讨论正常的健康 我们把健康的三个方面中的每一个方面的范围限定 为健康和疾病两个范畴 所有这三个方面在确定个人健康状态时所起的作用 大体相同 健康或有病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导致一种 不断变化的状态 由此产生的综合结果(健康状态)被看做是理想的 类型。理想的类型在现实中可能并不存在,但在被 看做由强调典型行为的某些方面所形成的抽象观念 时可能是有用的
健康心理学绪论
6. 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 能适度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 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 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10. 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 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健康心理学绪论

健康心理学 第一章

健康心理学 第一章
章目录 节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健康心理学
第一章 绪 论
二、学科的出现与发展
(一)背景 医学模式的转变
1. 生物医学 模式 (biomedical 认识观:二元 论;
model)
疾病观:微生物入侵
健康观:生理 功能良好;
(细菌、病毒)、外伤 造成有机体的组织破坏, 任何疾病都可以在组织、 细胞或生物大分子上找 到生物病因;
3.不适(sickness) 不能 正常执行工作、学习和日 常活动等健康人应有的行 为(社会学角度)。
章目录
节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健康心理学
第一章 绪 论
健康心理学认为健康(health)应该是:
1.无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 (生物医学角度);
2.无主观不适的感觉(心理 学角度);
3.无社会(第三者)公认的出
健康心理学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节 简史
一、古代健康心理学思想
1. 中国古代思想 心身观:一元论 “天人合一” “形神合一” 健康观: 阴阳平衡
疾病观: 阴阳失衡 病因“内伤七情、 外感六淫”
治疗观: 整体辨证施治、 “心病心药医”
章目录 节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健康心理学
章目录
节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健康心理学
第一章 绪 论
二、研究任务
1. 研究与疾病和健康有关的行为因素;
2. 探索如何减少疾病相关行为,以及影响治疗和康复的行为问题;
3. 研究行为影响健康和疾病的机制; 4. 探讨个体、群体和社区中健康行为的维持和疾病相关行为的转变;
5. 改进社会健康保健正常、加强医疗结构的管理。

中国教育报2024年心理学健康教育方面的文章

中国教育报2024年心理学健康教育方面的文章

中国教育报2024年心理学健康教育方面的文章2024年,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心理健康问题在学生中日益凸显,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现状分析、教育政策、教育实践和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面临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压力来源多样化,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等问题层出不穷。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有效应对压力,提高心理韧性,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健康成长。

二、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时间不足,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其次,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资源不均衡,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覆盖面有限。

再次,家长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合作和支持。

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和投入,构建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三、教育政策为应对心理健康问题,教育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加强师资培训,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促进学校和社会资源的合作等。

这些政策努力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为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教育实践各地教育部门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探索。

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测试、心理剧表演等。

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普及。

鼓励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志愿活动,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

五、未来展望展望未来,我们应进一步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力度,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更加多元化和立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同时,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作与支持,形成多方共同努力的局面,以促进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健康心理学 第八章

健康心理学 第八章

第一节 饮食
一、食品与健康 身心健康来自于合理的饮食 和营养。西方社会半数以上的慢 性疾病和过早死亡是由于营养不 平衡或饮食过量造成的。饮食在 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多种 癌症以及肥胖症和肥胖相关疾病 中起重要作用,也会影响个体的 心理健康状况。
章目录
节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健康心理学
二、饮食行为与健康
章目录 节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二)社会心理学观点
健康心理学
第八章 饮食和饮食行为
四、肥胖预防和治疗
(一)肥胖的预防 1.儿童期 2.成人初期 3.怀孕期 4.更年期 5.戒烟后
章目录
节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健康心理学
第八章 饮食和饮食行为
(二)治疗 每周减肥0.5~1kg,每月不要超过5kg 1.饮食控制 2.行为-认知治疗 3.运动
3.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弊端 吃盐多 油多不坏菜 不分餐 贪食野味 精细加工,破坏营养成分 浪费、暴饮暴食和过量饮酒
章目录
节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健康心理学
第八章 饮食和饮食行为
(二)西方饮食文化 大肠癌 蔬菜种类 奶酪 葡萄酒 生食 分餐 盛行快餐
章目录
节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健康心理学
第八章 饮食和饮食行为
健康心理学 4.饮食方式
第八章 饮食和饮食行为
饮食方式主要是指个体在饮食规律性、饮 食量、饮食速度和食物选择等方面的行为。 良好的饮食方式包括:①三餐搭配合理。 早吃好,午吃饱,晚餐要吃得少。②少食多餐。 但少食多餐并不意味着频繁进食,对某些病人 也不适宜。③饮食宜缓宜节制。 不良的饮食方式包括:不吃早餐,三餐无 规律,暴饮暴食,偏食或挑食,进食过快,进 食时从事其他活动。烫食和保健食品使用不当 都是不良的饮食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修心养生 • 修德养生 • 入静炼心修性
保持个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的养生模式
害止利为 以物养性
久处其适
《皇帝内经》的健康促进理论与原则
• 中国健康心理学的理论
•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 五脏相通,心为主导,移皆有次
• 《内经》的健康标准 • 性别和年龄
• 四时
促进健康的原则 1 精神内守 2 节制情欲 3 运动适度
中国健康心理学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生观
• 历代养生理论 • 1 形神统一 • 2 顺应自然 • 3 修德养心、身心共养 • 4 性命全修 • 5 动静结合 • 6 阴阳平衡
七情与养生
• 1 喜,“过喜伤心”。因过喜而导致的常见 病有:高血压、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 窒息、流产、气胸、失眠等等。 • 2怒 • 3忧 • 4思 • 5悲肺 • 6恐 • 7惊
中国文化中的健康促进理论和原则
• 一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养生模式
爱惜精神
处其和
太上养神,其次养形
• 道德修养和中庸之道的养生模式
• 养心为主 • 标举中庸
• 天人合一和形神合一的整体养生模式 • 养形为要 • 谨修德行
• 性命全修的养生模式 • 修仁蕴德
• 动静得其中
• 保持心身健康、明心见性的养生模式
4 修德摄生
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基本原则 • 1 早立尊生 • 2 适应自然规律 • 3 重视精神调养 • 4 房事有节 • 5 注意形体锻炼 • 6 谨和五味
• 常用方法 • 1 顺时调神法 春季养生 夏季养长 秋季养收 冬季 养藏 • 2 陶情怡性法 怡情畅神 动行怡神 养静藏神 • 3 惜精养生 • 4 饮食养生 • 5 治疗养生
YOUR TITLE GOES HERE
YOUR SUBTOPIC GOES e are full sized backdrops, just scale them up! - Can be Copy-Pasted out of Templates for use anyw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