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调研报告记录
食品添加剂调查报告

食品添加剂调查报告食品添加剂调查报告一、引言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为了改善食品的色、香、味、质地等特性而添加的物质。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引发了人们对其安全性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担忧。
本报告旨在对食品添加剂进行调查,以了解其使用情况和潜在风险。
二、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途1. 防腐剂:用于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如亚硝酸盐、苯甲酸等。
2. 抗氧化剂:防止食品中脂肪和油脂氧化变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
3. 色素:用于增加食品的色彩吸引力,如红曲色素、胭脂红等。
4. 香精:增强食品的香气和味道,如香草精、巧克力香精等。
5. 甜味剂:用于替代糖分,减少糖尿病和肥胖风险,如阿斯巴甜、糖精等。
三、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1. 国家标准:各国家和地区都有相应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以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最大使用量、适用食品范围和添加剂纯度等要求。
2. 动物实验:通过动物实验来评估食品添加剂对动物的毒性和副作用。
这些实验可以提供初步的安全性评估,但并不完全能代表人体反应。
3. 人体研究:一些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也包括人体研究,通过观察人体对添加剂的反应来评估其安全性。
然而,由于伦理和实践等限制,这类研究的数量和范围有限。
四、食品添加剂的潜在风险1. 过量摄入:如果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最大使用量,食品添加剂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例如,过量摄入某些防腐剂可能导致致癌风险增加。
2. 个体差异:由于个体差异,某些人可能对某些食品添加剂更敏感。
例如,对亚硝酸盐过敏的人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
3. 长期暴露:由于食品添加剂的长期暴露,潜在风险可能会积累。
长期摄入某些色素可能与某些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
五、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和监管1. 合理使用:食品生产商应按照国家标准和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严格控制添加剂的使用量,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2. 监管机构:各国家和地区应建立健全的食品监管机构,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和检测,及时发布相关信息,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关于食品添加剂的调查报告

关于食品添加剂的调查报告关于食品添加剂的调查报告1. 背景介绍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延长保质期、增强食品安全性等目的而向食品中添加的物质。
随着现代工业食品生产的发展,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对于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问题,一直存在着较大的关注和争议。
2. 调查目的本调查旨在了解公众对于食品添加剂的认知程度,以及对于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担忧程度,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公众教育提供参考。
3.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1000份问卷,并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进行了回收。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对食品添加剂的了解情况、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担忧程度等方面。
4. 调查结果4.1 个人基本信息分析参与调查的对象中,男性占比50%,女性占比50%。
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5-40岁之间,占比为60%。
受教育程度方面,本科学历及以上者占比35%,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占比15%。
4.2 对食品添加剂的了解情况分析调查结果显示,90%的受访者表示对食品添加剂有一定了解,其中60%的受访者表示能够正确识别部分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4.3 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担忧程度分析调查结果显示,70%的受访者表示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存在一定程度的担忧,其中30%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担忧。
担忧的主要原因包括对食品添加剂长期摄入对健康的影响担忧以及对食品安全监管的不信任。
5. 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公众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了解程度相对较高,但对于其安全性的担忧也不容忽视。
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与监测,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认知。
食品企业也应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积极减少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推动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
关于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应用的调研报告

关于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应用的调研报告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变食品的色、香、味、形和增加食品的营养成分以及生产、加工、贮存和烹调中的技术需求,经过合成或提取而制得的物质,在一定限度内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
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现代工业化食品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食品添加剂对于改善食品质量、延长保质期、提高食品的物理性能以及促进食品卫生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调研报告将对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一、食品添加剂的分类根据功能和应用范围的不同,食品添加剂可以分为色素、香精、食品酶、酸味剂、甜味剂、增稠剂、安定剂、防腐剂、营养强化剂等多个类别。
这些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应用既有单独使用的,也有相互叠加的。
二、食品添加剂的应用情况1.色素:食品中的色素可以增加食品的吸引力,改善食品的色彩。
常见的食品色素有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两种。
合成色素如胭脂红、亮蓝FC等广泛应用于饮料、调味品和糖果等食品中;天然色素如胡萝卜素、叶绿素等常用于果酱、果冻等食品中。
2.香精:食品香精可以增加食品的香气,提高食品的风味。
常见的食品香精包括合成香料和天然香料。
合成香料如醛类、酮类等广泛应用于面包、饼干和肉制品等食品中;天然香料如香草、肉桂等常用于冰淇淋、巧克力等食品中。
3.食品酶:食品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可以加速食品中的化学反应,改善食品的质构和口感。
常见的食品酶有转化酶、水解酶等,广泛应用于面包、啤酒和豆制品等食品中。
4.酸味剂:酸味剂用于增强食品的酸味,提高食品的口感。
常见的酸味剂有柠檬酸、苹果酸等,常用于碳酸饮料、果冻和腌制食品等中。
5.甜味剂:甜味剂用于增加食品的甜味,降低食品的热量含量。
常见的甜味剂有葡萄糖、糖精等,广泛应用于糖果、饮料和冷冻食品等中。
6.增稠剂:增稠剂用于增加食品的粘度和稠度,提高食品的质构。
常见的增稠剂有明胶、果胶等,常用于果酱、果冻和调味品等食品中。
7.安定剂:安定剂用于防止食品中的成分发生反应和变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食品添加剂调查报告

食品添加剂调查报告食品添加剂调查报告这些年来,连续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让食品添加剂备受诟病,使得我们对食品添加剂有了或多或少的认识:三鹿奶粉中的三聚氰胺、面粉中的增白剂、大米里中掺的石蜡、猪肉中的瘦肉精……这些食品的安全隐患使得我们想到“添加剂”就不寒而栗,不少人认为,导致这些食品安全事故的,都是因为使用了食品添加剂。
其实“添加剂”本身没有那么可怕。
到底何为食品添加剂,它与我们的生活有多密切。
本文就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食品添加剂的概述什么是食品添加剂。
经过查询相关资料显示:食品添加剂就是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者化学合成物质,目的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色香味、防腐和满足加工工艺的需要。
由此可见,一方面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种类和口味的丰富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使用过量或者是滥用就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标准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理想的食品添加剂最好是有益无害的物质。
食品添加剂,特别是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大都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使用时要严格控制使用量。
食品添加剂的毒性是指其对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
毒性除与物质本身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有关外,还与其有效浓度、作用时间、接触途径和部位、物质的相互作用与机体的机能状态等条件有关。
因此,不论食品添加剂的毒性强弱、剂量大小,对人体均有一个剂量与效应关系的问题,即物质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或剂量水平,才显现毒害作用。
在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A级、AA级的产品视产品本身或生产中的需要,均可使用食品添加剂,在AA级绿色食品中只允许使用天然的食品添加剂,不允许使用人工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在A级绿色食品中可以使用人工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但以下产品不得使用:(1)亚铁氰化钾(2)4-己基间苯二酚(3)硫磺(4)硫酸铝钾(5)硫酸铝铵(6)赤藓红(7)赤藓红铝色锭(8)新红(9)新红铝色锭(10)二氧化钛(11)焦糖色(亚硫酸铵法。
食品添加剂调研

食品添加剂调研报告黄小芳、徐田调查地点:中央民族大学地下超市调查范围:按食品种类分有饮料类,奶类,肉肠类,面包类,副食饼干类调查时间:2011-5-4调查内容:有上表可知,汽水类饮料一般都含有的添加剂是:二氧化碳。
而且饮料添加剂中着色剂酸味剂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同一个系列的饮料,只是因为味道不同(颜色不同),着色剂就不一样,常用着色剂的有焦糖色、柠檬黄、亮蓝。
常用的酸味剂有柠檬酸、柠檬酸钠。
杯装咖啡一般家有乳化剂。
甜味饮料一般加有阿斯巴甜。
而营养快线中的乳酸链球菌是生物型防腐剂。
奶类添加剂中,甜味剂一般是阿斯巴甜、安赛蜜。
果胶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胶凝化和乳化稳定作用,果胶广泛用于食品工业,适量的果胶能使冰淇淋、果酱和果汁凝胶化。
由调查可知,一根火腿肠量虽然很少,但是防腐剂却很多。
这类食品还是尽量少吃为好。
面包类食品一般都含有复合面包改良剂(面包改良剂是由酶制剂、乳化剂和强筋剂复合而成的一种生产面包的辅料。
简单地说,面包改良剂是用于面包制作可促进面包柔软和增加面包烘烤弹性,并有效延缓面包老化、延长货架期一种烘焙原料。
正规厂家生产的面包改良剂,采用多种食品级优质原料精制而成,有强大的科研力量和先进的生产工艺做保证,安全、高效,是市面上众多低价、杂牌改良剂不可企及的。
),面包中色素一般用的是β-胡萝卜素,防霉剂一般用的是丙酸钙,为了增加面包诱人的香味,一般还添加了食用香精。
副食饼干类添加剂一览表怪不得说方便面是垃圾食品了。
饼干类食品中一般添加有膨松剂。
薯片类食品中的色素一般是β-胡萝卜素。
以下是在网上找的相关资料:食品添加剂是指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
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护色剂、酶制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甜味剂、增稠剂、香料等。
食品添加剂调查报告(一)2024

食品添加剂调查报告(一)引言概述:
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为了改善食品的质量和保持食品的新鲜度而添加的化学物质。
作为一个常见的食品安全话题,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备受关注。
本文将通过调查和研究,对食品添加剂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
正文:
一、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与分类
1.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及其在食品生产中的作用
2. 食品添加剂的分类与常见的添加剂类型
3. 常见食品添加剂的功能和用途
二、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体系
1. 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估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2. 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估的核心内容
3. 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估的实施机构
三、食品添加剂的调控与监管
1. 国际上食品添加剂的调控与监管机制
2. 我国食品添加剂的监管体系
3. 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要求和限度规定
四、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 部分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
2. 食品添加剂与过敏反应的关系
3. 食品添加剂与慢性疾病的关联性研究
五、食品添加剂使用的规范与改进
1. 食品添加剂使用的规范和准则
2. 食品添加剂使用中的问题与挑战
3. 未来食品添加剂发展的趋势和建议
总结:
通过对食品添加剂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可以看到,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生产和食品质量保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相关监管和评估机制的指导下,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为食品的安全和品质提供保障。
然而,对于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问题,仍需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以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定和提高监管水平,确保公众的食品安全。
食品添加剂研究性学习报告

食品添加剂研究性学习报告篇一: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学校:青岛超银中学班级:2012级二班组长:程谟怡组员:蒋小倩,程凤,吴相甫,王阳阳,韩梓浩指导教师; 邵林目录一、研究背景2二、研究目的3三、研究步骤4四、进行调查问卷5五、得出结果:1、感受72、倡议书9研究背景暑假里的一天,我上完了上午的辅导班后,像往常一样急匆匆地进了旁边一家肯德基吃饭,准备下午的课。
狭小的快餐厅里挤满了人,点餐柜台旁等待点餐的人排到了门口。
正当我急得直跺脚时,抬头瞥见对面装饰典雅的中式菜馆里却人迹寥寥,冷冷清清,只有几位穿着讲究的人在推杯换盏。
我不禁起了疑问,同样是餐馆,同样是中午吃饭的时间,几乎一样的地点,为什么大部分人们选择了洋快餐,而不去中式餐馆呢?前不久,我和爸爸去一家中式餐馆吃饭,发现这里也有水果沙拉之类的西餐----纯正的中式餐馆越来越少了。
点完菜后,我们便坐着等菜,等了好一会,几盘简单的菜才上来,而那道纯正的鲁菜五花酱肉我们却等了近一个小时。
我似乎有些明白了为什么人们会尽量不选择中式餐馆。
但我仍不甘心,便针对中国的饮食文化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
研究目的中国的饮食文化上下延续了一百七八十万年之久,是唯一没有中断,环节完整,延续至今的饮食文化。
中式餐饮种类繁多,著名的有鲁菜,苏菜,粤菜,川菜等。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却对中国餐饮文化越来越陌生,到中式餐馆吃饭的人越来越少。
许多装饰典雅的中式餐馆因客人太少,而不得不倒闭,被洋快餐取代。
我想通过这份研究性学习报告,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并弘扬这种文化。
多去中式餐馆体验中国博大精深的餐饮文化,尽量少去洋快餐店。
研究步骤1、实地调查中式餐馆的现状。
2、讨论相关问题,设计调查问卷。
3、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人们对中国餐饮文化的了解程度。
4、分析问卷,整理数据。
5、制作报告。
篇二:食品添加剂与人体的危害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表“研究性学习”活动情况记录表活动日期:____年___月__日___时至___时,地点:_________,第____次活动“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表(以课题组为单位填写,用于结题评审,可另附纸)附:研究资料(访谈记录、照片、影像、实验记录、调查记录等)篇三:“食品添加剂”调查报告“食品添加剂”调查报告[日期:2011-08-25] 来源:中国论文联盟作者:[收藏本文] [字体:大中小]--中国论文联盟编辑。
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调研报告

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调研报告摘要: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到食品中的化学物质。
本报告通过对一系列调研数据的分析,探讨了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程度、对添加剂的安全性的看法以及对添加剂使用限制的理解。
研究发现,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对其安全性缺乏充分了解,但对使用限制存在一定的关注和意识,对食品安全十分重视。
建议加强食品添加剂的信息宣传,提高公众对添加剂知识的认知水平。
一、引言食品添加剂作为一种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的化学物质,其目的是改善食品的质量、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增强食品的色、香、味等。
然而,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增高,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和安全性问题也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情况,分析其对添加剂安全性的看法以及对添加剂使用限制的理解程度。
二、调研方法和数据收集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并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受访者中进行了广泛的分布。
问卷包含了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基本知识、安全性的认知程度、对添加剂使用限制的了解等问题。
共收集到有效问卷200份。
三、调研结果分析1. 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程度调研结果显示,近六成受访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程度较低,其中四成受访者甚至不了解什么是食品添加剂。
只有不到三成受访者对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使用范围有所了解。
这表明人们的添加剂知识普及度相对较低,在普及宣传方面仍有待加强。
2. 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看法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者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存在一定程度的担忧。
近七成受访者认为食品添加剂会对健康造成一定影响,而只有不到三成受访者认为食品添加剂完全安全无害。
这表明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尚存疑虑,并需要相关机构提供更多权威、科学的信息。
3. 人们对食品添加剂使用限制的理解程度调研结果显示,多数受访者对食品添加剂使用限制的理解相对较为模糊。
仅有四成受访者能够正确回答哪些食品添加剂使用有限制,多数受访者对添加剂使用限制的具体情况了解较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添加剂调研报告记录
2
———————————————————————————————— 作者:
———————————————————————————————— 日期:
3
食品添加剂市场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
提高,缤纷的食品让人眼花缭乱,满足了人们各种不同的需求。
但这些食品安全吗,健康吗?对此我对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进
行了调查。现用两类食品举例加以说明。
如下十六种食品的配料表,并对其中的食品添加剂进行简
单介绍:
品名:康师傅绿茶(调味茶饮品)
配料表:
水、白砂糖<4%、绿茶茶叶、蜂蜜0.3g/L、绿茶浓缩液、
食品添加剂(
食用香精、D-异抗坏血酸钠、六偏磷酸钠、柠檬
酸钠、维生素C)
食用香精: 由各种食用香料和许可使用的附加物调合而成,用于使
食品增香的食品添加剂。附加物包括载体、溶剂、添加剂。载体有蔗
糖、糊精、阿拉伯树胶等。食用香精的调香创作主要是模仿天然瓜果、
食品的香和味,注重于香气和味觉的仿真性。
D-异抗坏血酸浓缩:是一种新型生物型食品抗氧,防腐保鲜助色剂。
能防止腌制品中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形成,根除食品饮料的变色、
异味和混浊等不良现象。广泛用于肉类、鱼类、蔬菜、水果、 酒类、
饮料及罐头食品的防腐保鲜助色。主要以大米为主要原料,采用微生
物发酵生产获得产品。
维生素C:维生素C(Vitamin C ,Ascorbic Acid)又叫L-抗坏
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食物中的维生素C被人体小肠上段吸收。
一旦吸收,就分布到体内所有的水溶性结构中,正常成人体内的维生
素C代谢活性池中约有1500mg维生素C,最高储存峰值为3000mg维
4
生素C。正常情况下,维生素C绝大部分在体内经代谢分解成草酸或
与硫酸结合生成抗坏血酸-2-硫酸由尿排出;另一部分可直接由尿排
出体外。
柠檬酸:柠檬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又名枸橼酸,无色晶
体,常含一分子结晶水,无臭,有很强的酸味,易溶于水。其钙盐在
冷水中比热水中易溶解,此性质常用来鉴定和分离柠檬酸。结晶时控
制适宜的温度可获得无水柠檬酸。在工业,食品业,化妆业等具有极
多的用途。
产品名称:全脂果料酸牛奶
配 料 表:鲜牛奶≥80%、白砂糖、草莓果泥、浓缩乳清蛋白、食
品添加剂(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果胶、明胶)、碳酸钙、EDTA铁、
乳酸锌、维生素A、维生素D、食用香精、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
杆菌、乳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
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功能为增稠剂。未限定最高用量,可按
需添加
果胶在牛奶、果汁中起稳定,增稠作用,可延长制品的保存期,
具有天然水果风味。
名称:太湖美林特级柳橙汁
配料表:柳橙、砂糖、果糖、柠檬酸、苹果酸、果胶、山梨酸钾
山梨酸(钾)能有效地抑制霉菌,酵母菌和好氧性细菌的活性,
还能防止肉毒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但对厌氧性芽孢菌与嗜酸乳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几乎无效,其抑止发育
5
的作用比杀菌作用更强,从而达到有效地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并保
持原有食品的风味。其防腐效果是同类产品苯甲酸钠的5-10倍。
可以看出在这些饮品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有抗氧化剂、酸味剂、
增稠剂、酸味剂、防腐剂、香料,此外,饮品中还常加甜味剂、色素
等。
商品名称:盼盼法式小面包
配 料 表:
小麦粉、白砂糖、鸡蛋、全脂乳粉、起酥油、人造奶油、果葡萄浆、
山梨糖醇液、酵母、食用盐、
柠檬酸、乳化剂、水分保持剂、丙酸
钙、脱氢乙酸钠、食用香精
丙酸钙是酸型食品防腐剂,是白色轻质鳞片结晶体或白色粉末,无
臭或略带丙酸气味,在热和光的环境下稳定。在酸性条件下,产生
游离丙酸,对黑曲霉、好气性产芽孢菌及某些特定细菌具有强抑制
作用,可广泛应用于粮食、面包、蛋糕、月饼、月饼馅、醋、酱油、
豆制品及麻辣食品中,延长产品货架期。
品 名】:魔法士方便面
【配料表】:面饼配料:优质小麦粉、精炼植物油、淀粉、喷涂调味
料、食用盐、碳酸钾、红曲红、胭脂树橙、抗氧化剂。
喷涂调味料配料:白砂糖、牛肉味调味粉(牛肉粉、味精、食用盐、
香辛料)、食用盐、辣椒粉、水解植物蛋白、增味剂、香辛料。
味精是调味料的一种,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味精的主要作用是
增加食品的鲜味,在中国菜里用的最多,也可用于汤和调味汁。
6
香辛料是利用植物的种子、花蕾、叶茎、根块等,或其提取物,
具有刺激性香味,赋予食物以风味,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和吸收的作
用。香辛料含有挥发油(精油)、辣味成分及有机酸、纤维、淀粉粒、
树脂、粘液物质、胶质等成分,其大部分香气来自蒸馏后的精油。
增味剂是指为补充、增强、改进食品中的原有口味或滋味的物质。
有的称为鲜味剂或品味剂。中国目前允许使用的增味剂有谷氨酸钠、
-鸟苷酸二钠和5’-肌苷酸二钠5’-呈味核甘酸二钠、琥珀酸二钠和
L-丙氨酸。
品名:康师傅3加2夹心饼葱香奶油味
配料表:小麦粉、精炼植物油(部分氢化棕榈油、椰子油)、葡萄糖
粉、白砂糖、全脂乳粉、玉米淀粉、麦芽糊精、食用盐、酵母、食品
添加剂(膨松剂、大豆磷脂、食用香料、酶制剂等)、香葱片。
膨松剂指食品加工中添加于生产焙烤食品的主要原料小麦粉中,
并在加工过程中受热分解,产生气体,使面胚起发,形成致密多孔组
织,从而使制品具有膨松、柔软或酥脆的一类物质。
大豆磷脂是一种营养添加剂混合磷脂,它是由磷脂酰胆碱(卵磷
脂,简称PC,高等级为PPC)、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简称PE)、
磷脂酰肌醇(肌醇磷脂,简称PI)、磷脂酰丝胺酸(丝胺酸磷脂,
简称PS)等成分组成,其中最典型的是前三种。磷脂是人体细胞(细
胞膜、核膜、质体膜)的基本成分,并对神经、生殖、激素等功有重
要关系,具有很高营养价值和医用价值。
酶制剂是指从生物中提取的具有酶特性的一类物质,主要作用是
催化食品加工过程中各种化学反应,改进食品加工方法。中国已批准
的有木瓜蛋白酶、α—淀粉酶制剂、精制果胶酶、β—葡萄糖酶等6
种。酶制剂来源于生物,一般地说较为安全,可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7
以上糕点类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有酸度调节剂、乳化剂、防腐剂、
增味剂、增稠剂、酶制剂、膨松剂、营养强化剂等。
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食品生产和加工,随着我国现代食品工业的
快速发展,其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也出现了一系列由于不规范使用
食品添加剂引发的事件,已经严重危及到我国食品安全。当前我国食
品添加剂使用中存在的超剂量、超范围、重复使用、隐瞒使用等各种
不规范使用甚至违法使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