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共18张)

合集下载

9.3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课件(共25张ppt)-(2024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9.3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课件(共25张ppt)-(2024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D
④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中国奥委会认为北京市和河北张家口市具备成 功举办冬奥会的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申办2022年 冬奥会,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展示中国发展综合实力、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并 推动北京、河北两地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经研究,中国奥委会正式同意以北京市民意向国际 奥委会申办2022年冬奥会。
③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 会意识形态
④道德的特点:具有历史性和继承性
知识拓展
科学文化修养
道德修养
指人们通过不断提高道德认
指人们在科学知识、识、道德判断水平,陶冶道德情
区 文史知识、艺术欣赏 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
别 等方面自我教育、自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我提高的过程。
我们看到的冬奥会标志整体形象是一个“冬”字,它由上半部 分的滑冰运两大运动的理念表达在了会 徽上。
除此之外,还把飞舞的飘带,把层峦的长城的起伏等融在 了标志里。颜色怎么来做?考虑了整个冬天,考虑到国旗,还 考虑到春节的特点。作为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他们考虑了无 数的理念,因为它是可以讲故事的一个图形。
思考 :如何建设文化强国?
1.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1)必要性
(2)要求
建设文化强国,要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弘扬主旋律,传 播正能量,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 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 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是我们加强文化建 设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在河北省张家口市考察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时的讲话 北京奥运会期间,冰墩墩成了“顶流”,整个赛时官方网站实现的 销售额是7.68亿,闭幕式当天,官方网站实现了当天2.66亿的销售收 入。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9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pt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9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pt
第四单元 第九课 第2框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政治 ·必修3
怎样正确理解“四有”公民的内涵 “有理想”就是要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道德”就是 要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有文化”是指通过学习,掌 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具备一定的智力和技术水平等;“有纪 律”是指增强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和法纪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四有”中的“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是对人们的 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有文化”则是对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方
导学线索
第四单元 第九课 第2框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政治 ·必修3 第四单元 第九课 第2框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政治 ·必修3
主干知识梳理
第四单元 第九课 第2框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政治 ·必修3
一、培育“四有”公民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 ____________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迈进,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公民。提高全民 族的__________素质和____________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需要。
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四单元 第九课 第2框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政治 ·必修3
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
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
发展科学
养;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 科学技术是第一
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 生产力。
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

最新9.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年最新公开课课件)ppt课件

最新9.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年最新公开课课件)ppt课件

(1)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材料一对建设社 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启示。(8分)
【答案】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 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 觉和文化自信。
③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与时俱进,不断创 新。
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我所理解的教育技术
宁芸 宣威市民族中学
教育技术概念 对AECT’94教育技术概念的理解 我在教学中使用教育技术的情况
一、教育技术概念
教育技术是指利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 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 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 理论与实践。
躺在公园长椅上的人 在草地上肆意践踏的人们
变脸的户外广告
宣传牌的遭遇
4、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就要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 发展。
如何推动精神文明发展?(P100)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 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以人民 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2014年福建卷,39-1)文化积淀着一个 国家最深层的情感和精神追求,是一个民族保持 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它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要支撑,不断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增添绚丽 的色彩。
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启了中华文化复兴的新 征程,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 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 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

2019年高考政治第29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共48张PPT)

2019年高考政治第29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共48张PPT)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我们坚持文化自信是有充分理由的 ③文化软实力是由文化传播决定的 ④世界文化是丰富多彩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第29课 第(3)题 P233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和文化自信的相关知识。对外文化交流、文 化传播和文化贸易统筹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提升了国家形象,提高 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 界的,我们坚持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故选项①和②均符合题意。
从文化创新和文化自信的角度,简述这一“借船出海”讲好中 国故事的成功事例对我们的启示。
16
of
22
16
从文化创新和文化自信的角度,简述这一“借船出海”讲好中 国故事的成功事例对我们的启示。
答案: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通过中 英联合摄制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并在BBC2播放这 一新的方式,成功实现了文化“借船出海”;纪录片通过叙事视角、 结构处理等的创新,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这一成功 第29课 第(5)题 事例启示我们,必须坚持文化创新,进一步丰富文化传播方式,进 P234 一步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我国的文化是有价值和生命力的。 纪录片的播放展示了中国文化精神的魅力,引发收视热潮,激发了 国际社会探求、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因此,我们应当有文化自信,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12分)
1
of
22
1
一 张 图学 透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一张图学透
走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 化发展 道路
2
of
22
2
一 张 图学 透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一张图学透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经典课件(最新)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经典课件(最新)

高中政治课件
高中政治课件
5、在教堂、寺庙等宗教场所嬉 戏、玩笑,不尊重当地居民风俗。
6、大庭广众之下脱去鞋袜、赤 膊袒胸,把裤腿卷到膝盖以上、 翘“二郎腿”,酒足饭饱后毫 不掩饰地剔牙,卧室以外穿睡 衣或衣冠不整。
高中政治课件
高中政治课件
2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求)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 质文明协调发展。
高中政治课件
高中政治课件
高中政治课件
红船精神
高中政治课件
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
高中政治课件
载人航天精神高中政治课件
高中政治课件
(4)中华文化复兴(建设社会高主中义政文治化课强件国)的必然选择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产生: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
D 生态中国、文明中国。这启示文化工作者应该 ( )
①主动引领文化体制改革方向,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②大
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③坚持以人民
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 ④在实践中锐意创新,
创作富有时代气息的优秀文化作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高中政治课件
高中政治课件
高中政治课件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技巧点拨] 创造性转化vs创新性发展 • 区别:创造性转化就是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 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新 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激发生命力。创新性发展是按 照时代的新进步新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 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染力。 • 联系:①创造性转化是创新性发展的前提②创新性发展 是创造性转化的升华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共24张PPT)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共24张PPT)
反映了我国先进文化的民族性、科学性、群众性
①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② 、基本特征:“三个面向”,民族的科学的大 众的文化。 ③ 、本质和核心:社会主义文化。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客观 必然性 -----为什么?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 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 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2、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路径: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P97) (2)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 觉和文化自信。 (P98) (3)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推动工作。(P99) ⑷ 主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四有”公民,发展教 育科学文化事业,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中华文化 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P100) (5)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4)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考点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文化
1、历史证实的结论:奉行“全盘西化论”或“文化复 古主义”都不能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 。 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 要转折点。
3、谁能担负民族文化复兴的使命?
(四)、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含义及表现
(1)含义: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 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理解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 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程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 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2020最新 文化生活9.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新教材)

2020最新 文化生活9.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新教材)
2. 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必要性: 我们的文化作品,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 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
具体要求: 文化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做到胸 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
(4)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3.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结合课本P98-101页,思考: (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 (2)为什么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意义)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什么必须走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二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4)怎么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3.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原因
(1)重要性: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文化 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2)形成:①源自于中华民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 ③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3)作用: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 神力量,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 的必然选择。 (4)结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由之路)
(4)面向现代化、世界、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 的:界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什么样的文化
3.道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原因:
A.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 旨决定的;(党的视角)
B.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 求决定的;(历史视角)
C.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 意愿决定的;(人民视角)

2018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共20张PPT)2018

2018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共20张PPT)2018

代表人物康有为:中 国立国数千年,礼义 纲纪,云为得失,皆 奉孔子之经,要“冒 万死以力保旧俗,存 礼教而保国魂”。
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1、走出误区
奉行“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都
不能解决中华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无法使中
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
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2、曙光初现
(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 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中华文化开启了复兴 之路)
①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 新期待。
②要加快构建相应的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现代文 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 ③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就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推进国 际传播能力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注意:
区别:文化事业是指以弘扬主旋律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及其产品, 它具有创造性和公益性。文化产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及 其产品。 文化事业(公益性)≠文化产业(营利性) 联系:文化产业以文化事业为基础;文化事业以文化产业为支撑。 它们都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 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4)文化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做到胸中有大义、 心中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 (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 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② 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精神文明建设与中国梦的关系)
③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 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精神文明建设与各项事业 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③汲取了人类一切文化成果
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力量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精品课件
4、在法国,人们视遗产为生命,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末, 公立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法国人举家出动,与文化珍 品亲密接触。而在意大利,人们坚持与遗产的消失抗争, 该国对文化毁损方面的修复技术在世界都属一流……这启 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作为一名普通 公民,应该
开放性、创新性
C、基本特民征族:的:着眼于面 面中华向向民现未族来代的的化优,、秀民面文族向化 的世科界、 D、(社本会主质义和文科 大化核学 众本心质的 的的要::体遵着求现)循眼:客于学观人规民的律群社大众会众主的义文文化化;
E民、、的基科民础、族大性:反、科映学了性我、国群先众进以性文精品化物课件 质文明为基础
(2)内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 指

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
导 思
本 件,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 想
特 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
征 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本。质核心
精品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
B、三最个终面向目反标映:了我国先进文“四化有的”时公代性民、;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精品课件
知识回顾
内因:封建专制制度日渐没落 外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1、中华文化复兴的探索
中国唯一的出路是自己认 错,全心全意学习西方。我们必须 承认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上机械 上不如人,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 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 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 身体不如人,肯认错了,方肯死心 塌地去学人家。
1、中华文化复兴的探索 ②结论 ③转折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含义 ②形成
③作用
④发展要求
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精品课件
1、中华文化经历了古代的辉煌,伴随着近代民族危机, 文化也走向衰微,探索道路上充满荆棘也充满希望。历史用 响亮的声音告诉我们: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化振兴必须 “冒万死以力保旧俗, 存礼教而保国魂”。
陈独秀和青年毛泽东
(3)中华文化的重要转折点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 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西方看中国
精品课件
国家之间的文化差距
撒切尔夫人曾说,中 国现在还称不上一个强国 ,因为中国的文化还不具 有影响其它国家的力量, 中国只出口电视机,而不 是电视节目和思想观念。
中美两国发展差距 文化发展主要数据比较
3
(1)原因
应对西方文化的冲击
(2)结论
奉行“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等主 张,都不能解决中华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无法使 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
精品课件
新文化运动
想一想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哪次运动实现了中华文化 的历史转折,使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复兴?
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的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
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
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
精品课件
下面的图片中人们在开展什么活动? 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精品课件
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A.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 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
美国
中国
人口(亿)
3
13.5
博物馆
17500
3200
图书馆
16600
3223
报纸
10023
1937
刊物
11000
9851
出版社
37000
581
电视精品台课件、电台
11200
3242
面对这种状况,我们该怎么做?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 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必须坚持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B.西方文化先进, “中国唯一的出路是自己认错,全心全意 学习西方”。
C.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D.中华文化优于其他民族文化,应该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精品课件
16
2、在当代中国,我们要建设的是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种文化( )
“中国立国数千年, 礼义纲纪,云为得失, 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 之,则人皆无主,是非 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 守,身无以为身,家无 以为家,是大乱之道 也。”要“冒万死以力 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 魂”。
代表:康有为
代表人物:胡适
“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义纲纪,云为得
“中国这个民族是“又愚又懒的民族……”精品课失件,皆奉孔子之经,……”
B.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 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 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C.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 发展过程,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 进的结果。
精品课件
9.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①原因
Hale Waihona Puke A.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
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B.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
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二、C推.发展动中国社特会色社主会主义义文文化,化就要繁推荣动 兴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
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D.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使中
A.树立文化自信意识,相信自身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 B.树立文化自强意识,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C.树立文化自尊意识,对文化强国的目标充满信心 D.202树0/8/8立文化自觉意识,主精动品课担件 当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
(3)形成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
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 领导人民在革命、 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 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4)作用 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
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 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
精品课件
(5)发展要求(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