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代烃水解反应中OH一的作用是什么
高中化学鲁科选修五同步跟踪训练:卤代烃的制备和性质 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五同步跟踪训练2.1.2卤代烃的制备和性质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卤代烃的是( )A.CH2Cl2l2F2C.D.2、溴乙烷与氢氧化钾溶液共热,既可生成乙烯又可生成乙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乙烯的条件是氢氧化钾的水溶液B.生成乙醇的条件是氢氧化钾的水溶液C.生成乙烯的条件是在170℃下进行D.生成乙醇的条件是氢氧化钾的醇溶液3、 1—溴丙烷和2—溴丙烷分别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两反应( )A.产物相同,反应类型相同B.产物不同,反应类型不同C.碳氢键断裂的位置相同D.碳溴键断裂的位置相同4、证明溴乙烷与NaOH醇溶液共热发生的是消去反应,分别设计甲、乙、丙三个实验: (甲)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溴水,溶液颜色很快褪去.AgNO溶液,有浅黄色沉淀生成.(乙)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过量稀硝酸,再滴入3KMnO溶液,溶液颜色褪去.(丙)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酸性4则上述实验可以达到目的是( )A.甲B.乙C.丙D.都不行5、制取一氯乙烷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A.乙烷和氯气反应B.乙烯和氯气反应C.乙烯和氯化氢反应D.乙烷和氯化氢反应6、检验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存在的实验步骤、操作和顺序正确的是( )①加入AgNO3溶液②加入NaOH溶液③加入适量HNO3④加热煮沸一段时间⑤冷却A.②④⑤③①B.①②④C.②④①D.②④⑤①AgNO溶液,结果未见到白7、某学生将1—氯乙烷与NaOH溶液共热几分钟后,冷却,滴入3色沉淀生成,其主要原因是( )A.加热时间太短AgNOB.不应冷却后再加入3AgNO溶液前未用稀硝酸酸化C.加3D.反应后的溶液中不存在Cl8、在卤代烃RCH2CH2X中化学键如下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水解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③B.发生消去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③C.发生水解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②D.发生消去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②9、下列关于卤代烃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卤代烃都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的液体B.所有卤代烃在适当条件下都能发生消去反应C.所有卤代烃都含有卤原子D.所有卤代烃都是通过取代反应制得的10、卤代烃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碱的作用是( )A.催化剂B.氧化剂C.提高水解反应的转化率D.促进水解反应向兼逆反应放向移动11、氟利昂是一种氟氯代烃,常用作冰箱(柜)的制冷剂,但国际环保组织提出,到2000年禁止生产使用氟利昂做制冷剂的冰箱(柜),其主要原因是( )A.氟利昂化学性质稳定、有毒B.氟利昂会产生温室效应C.氟利昂会破坏臭氧层D.氟利昂会形成酸雨12、以1-氯丁烷为原料,制备1,2-二氯丁烷,整个过程中需要涉及的反应类型有( )A.取代反应B.加成反应C.消去反应D.聚合反应13、卤代烃的制备有多种方法,下列卤代烃不适合由相应的烃经卤代反应制得的是( ) A.B.C.D.14、化合物丙的制取过程为,则丙的结构简式不可能是( )A.CH3CH2CHBrCH2BrB.CH3CH(CH2Br)2C.CH3CHBrCHBrCH3D.(CH3)2CBrCH2Br15、检验某卤代烃中的X元素,下列操作:(1)加热;(2)加入AgNO3溶液;(3)取少量该卤代烃;(4)加入足量稀硝酸酸化;(5)加入NaOH溶液;(6)冷却。
卤代烃的消去反应产物

卤代烃的消去反应产物
卤代烃的消去反应是有机化学中常见的反应类型之一。
该反应通常是通过溴化钠(NaBr)和氢氧化钾(KOH)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进行的。
反应的产物包括烯烃、溴化铵
和水。
卤代烃是一种含有卤素原子的有机化合物。
在消去反应中,卤素原子被取代为烯烃中
的双键,因此这种反应可以看作是鉴别卤素原子的方法之一。
消去反应的机理是通过亲核取代和β-消去两个步骤来完成的。
在第一步亲核取代中,氢氧化钾从乙醇/水溶液中释放出氢氧根离子(OH-),它附着在卤代烃中的α碳上,并使其成为一个更好的离去基团。
这个过程产生了一个中间体,它是一个由碱性水解反应产生
的负离子。
在第二步β-消去中,负离子通过攻击相邻的α碳从而释放出双键。
这个过程产生了另一个中间体,它是一种烯烃。
最后,水和溴化铵被释放,产生了反应的最终产物。
消去反应的选择性和产率可以通过反应条件控制来调节。
例如,在水/乙醇混合溶剂
中加入K2CO3(碳酸钾)可以提高反应的产率。
此外,消去反应也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反应剂来控制其选择性。
例如,使用次氯酸钠(NaOCl)可以选择性地消除从甲基弯曲的α位
上的卤素原子。
总之,卤代烃的消去反应是一种有用的有机合成反应,可以用于制备烯烃。
通过控制
反应条件和选择适当的反应剂,可以控制反应的产率和选择性。
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化学方程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化学方程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卤代烃是一类有机化合物,它们的分子结构中含有卤素(如氯、溴或碘等)。
由于卤素元素较大,它们在有机分子中占据了较大的空间,因此卤代烃通常具有较高的沸点和熔点,并且大多数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卤代烃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中广泛应用,用作溶剂、反应中间体和原料化合物。
本文主要讨论卤代烃的水解反应,这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过程。
水解是指将化合物与水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的过程。
对于卤代烃而言,水解反应通常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在水解过程中,卤代烃分子中的卤素被氢氧根离子(OH-)取代,形成相应的醇(醚)和盐。
卤代烃的水解反应机理涉及一系列的中间体生成和消除步骤。
首先,碱会与卤代烃发生反应,形成一个碱盐中间体。
然后,该中间体会与水反应生成醇(醚)和盐。
整个水解反应过程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卤代烃+ 碱-> 碱盐中间体碱盐中间体+ 水-> 醇(醚)+ 盐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水解反应是制备醇和醚的重要方法之一,这些化合物在有机合成和药物化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其次,水解反应也可以用于处理卤代烃废物,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而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在本文的后续部分,我们将详细讨论卤代烃的水解反应机理以及相关的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
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整体内容的组织方式和逻辑结构。
一个良好的文章结构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旨和内容。
本文的结构如下:1. 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1.3 目的2. 正文2.1 卤代烃的定义和性质2.2 卤代烃的水解反应机理3. 结论3.1 总结卤代烃的水解反应3.2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在文章结构部分,我们要对整个文章的结构进行简要描述,并解释每个部分的内容与目的。
通过这样的组织方式,读者可以在阅读文章之前对文章的结构和主题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文章结构的主要目的是使读者容易跟随和理解文章的内容。
卤代烃的水解反应

NaOH
CH3CH2OH + HBr
OH C2H5 OH
+H Br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四点 三十六分。
注:溴乙烷的水解反应是-OH取代 了溴乙烷分子中的溴原子,故此反
应属于取代反应。
该反应的条件是:
在NaOH水溶液中进行。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四点 三十六分。
怎样证明溴乙烷发生了水解 并检验其水解产物?
3、化学性质
设疑1:溴乙烷在水中能否电离出Br-? 是否为电解质?请设计实验证明?
设疑2:溴乙烷与NaOH溶液混合后振荡, 取上层清液直接加AgNO3溶液有何现象? 为什么?
设疑3:如何验证溴乙烷中的溴元素?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四点 三十六分。
3、化学性质
(1)溴乙烷的水解反应
CH3CH2Br + H2O C2H5 Br + H
根据烃基种类分
饱和卤代烃
不饱和卤代烃
芳香卤代烃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四点 三十六分。
练习1: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卤代烃的是( )D A、氯乙烯 B、溴苯 C、四氯化碳 D、硝基苯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四点 三十六分。
3、物理性质
(1)状态:通常情况下,大部分卤代烃是液体
(除CH3Cl、CH3CH2Cl 、CH3Br)。
2、初步了解氟里昂对环境的不良影 响,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四点 三十六分。
二、卤代烃
1.定义
烃分子中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后所生 成的化合物叫卤代烃。
2、卤代烃的分类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四点 三十六分。
根据卤原子种类分
氟代烃
卤代烃的水解反应的原理

卤代烃的水解反应的原理
卤代烃的水解反应是指卤代烃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醇或酚的化学反应。
水解反应的原理是通过水的参与,卤代烃中的卤素原子与水反应,断开卤素-碳键,生成相应的醇或酚。
水解反应的机理通常有两种类型:
1. 亲核取代机理:在此机理中,水中的亲核氢原子被卤代烃中的卤素原子取代。
首先,水分子的氧原子亲电性强,攻击卤素原子,断开卤素-碳键,形成一个具有正电荷的离子中间体。
然后,水分子中的氢原子离去,离子中间体与水分子中的氢原子结合,生成相应的醇或酚。
2. 消除机理:在此机理中,水分子的氢原子被卤代烃中的卤素原子取代,并且同时发生卤素离去。
这种反应通常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碱性条件可以提供一个较强的碱性水解剂,例如氢氧化钠(NaOH)。
首先,碱性条件下的氢氧根离子攻击卤素原子,断开卤素-碳键,形成一个具有负电荷的离子中间体。
然后,这个中间体与水分子中的氢原子结合,生成相应的醇或酚,并且同时发生卤素离去。
总的来说,卤代烃的水解反应通过水分子的参与,断开卤素-碳键,生成相应的醇或酚。
根据反应条件的不同,可以出现亲核取代机理或消除机理。
卤代烃和NaOH的水溶液反应

卤代烃在NaOH存在的条件下水解,这是一个典型的取代反应,其实质是带负电的原子团(例如OH-等阴离子)取代了卤代烃中的卤原子.卤代烃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在:(1)取代反应,溴乙烷与水在氢氧化钠加热条件下与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醇和氢溴酸(2)消去反应:溴乙烷加氢氧化钠在醇共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烯和溴化钠和水重要的卤代烃有:三氯甲烷,俗名,是一种麻醉剂;四氯化碳,工业上用作溶剂和萃取剂,也是一种常用的灭火剂;氯乙烯,用作合成聚氯乙烯塑料等等
化学性质:
卤代烃能发生许多化学反应,如取代反应、消去反应等。
卤代烷中的卤素容易被—OH、—OR、—CN、NH3或H2NR取代,生成相应的醇、醚、腈、胺等化合物。
碘代烷最容易发生取代反应,溴代烷次之,氯代烷又次之,芳基和乙烯基卤代物由于碳-卤键连接较为牢固,很难发生类似反应。
卤代烃可以发生消去反应,在碱的作用下脱去卤化氢生成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比如,溴乙烷与强碱氢氧化钾在乙醇共热的条件下,生成乙烯、溴化钾和水。
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实验(实验报告)

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实验【实验目的】1.认识卤代烃的水解反应的特点和规律。
2.认识卤代烃的组成、结构特点、性质,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学科核心素养。
3.能运用规律解释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的实际问题。
【实验用品】仪器:试管、试管夹、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导管、乳胶管、橡胶塞、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秒表、碎瓷片。
试剂:溴乙烷、硝酸银溶液、5%NaOH溶液【实验内容】【实验1】探究卤代烃能不能电离出卤素离子实验研究对象溴乙烷实验操作取溴乙烷加入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析出。
实验现象无明显变化探究结论溴乙烷中不存在溴离子,溴乙烷是非电解质,不能电离出Br-。
【实验2】探究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实验研究对象溴乙烷实验操作取一支试管,滴入10~15滴溴乙烷,再加入1mL 5%NaOH溶液,振荡后加热,静置。
待溶液分层后,用胶头滴管小心吸取少量上层水溶液,移入另一支盛有1mL稀硝酸的试管中,后加入2滴AgNO3溶液,观察现象。
AgNO3溶液实验现象有浅黄色沉淀产生探究结论溴乙烷与NaOH溶液共热反应产生了Br-化学反应化学类型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反应解析在卤代烃分子中,由于卤素原子的电负性比碳原子的大,使C-X的电子向卤素原子偏移,进而使碳原子带部分正电荷(δ+),卤素原子带部分负电荷(δ-),这样就形成一个极性较强的共价键:Cδ+—Xδ-。
因此,卤代烃在化学反应中,C—X较易断裂,使卤素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生成负离子而离去。
实验总结卤代烃的水解反应:①条件:NaOH水溶液、加热②断键: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时断裂的是C—Br,水中的羟基与碳原子形成C—O,断下的Br与水中的H结合成HBr。
③加热的目的:提高反应速率;NaOH的作用:中和HBr,使平衡正向移动,促进溴乙烷的水解。
(NaOH+HBr=NaBr+H2O)【思考交流】(1)为什么要加入稀硝酸酸化溶液?中和过量的NaOH溶液,防止生成Ag2O棕褐色沉淀,影响Br-检验。
化学5问答剖疑问答2 烃和卤代烃问答剖疑 含解析

【难点问答】1.烷烃分子里碳原子跟碳原子以单键结合成链状时呈直线吗?【答案】烷烃分子中,以任意一个碳原子为中心都是四面体结构,所以,烷烃分子中的碳原子并不在一条直线上,直链烷烃中碳原子跟碳原子结合的结果是呈锯齿状的长链.2。
脂肪烃的物理性质有什么变化规律?【答案】(1)所有的烃都不溶于水而易溶于苯、乙醚等有机溶剂,其密度比水小.(2)分子里碳原子数≤4的脂肪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其他脂肪烃在常温常压下是液体或固体(新戊烷除外),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常温下脂肪烃的状态也由气态逐渐过渡到液态或固态。
(3)烃类的熔、沸点一般较低,其变化规律如下:组成与结构相似的物质(同系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熔、沸点越高;相对分子质量相近或相同的物质(如同分异构体),支链越多,其熔、沸点越低;组成与结构不相似的物质,当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或相近时,分子的极性越大,其熔、沸点越高。
3。
乙烯既能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其原理是否相同?能用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吗?【答案】不同,乙烯能使溴水褪色是因为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Br2CH2BrCH2Br;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能用溴水,但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因为乙烯会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成二氧化碳气体,从而产生新的杂质。
4。
下列两个反应均可得到氯乙烷:CH3CH3+Cl 2CH3CH2Cl+HCl 、+HCl CH3CH2Cl,从产率和纯度的角度考虑,哪一种方法更好?【答案】第二种方法更好。
因为乙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为连锁反应,很难控制在某一阶段,副反应多,得到的是多种氯代乙烷和氯化氢的混合物,且产率低;第二种方法无副反应,产物较纯,产率高。
5.如何鉴别烷烃和烯烃?【答案】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进行鉴别,能使二者褪色的为烯烃,不能使二者褪色的为烷烃.6.如何比较烷烃、烯烃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答案】烷烃的特征反应是取代反应;烯烃的特征反应是加成反应.烷烃烯烃通式C n H2n+2(n≥1)C n H2n(n≥2)代表物甲烷(CH4)乙烯()结构特点全部单键;饱和链烃含碳碳双键;不饱和链烃;键角120°化学性取代反应光照条件下的卤代反应不作要求加成反不能发生能与H2、X2、HX、H2O等质应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燃烧的火焰不够明亮燃烧的火焰明亮并带黑烟不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加聚反应不能发生能发生鉴别不能使溴水褪色,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能使溴水褪色,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7.烷烃能产生顺反异构吗?存在顺反异构现象的分子结构有什么特点?分子式符合C4H8的烯烃的同分异构体(包括顺反异构体)有几种?【答案】(1)烷烃中的碳碳单键能够旋转,不会产生顺反异构现象.(2)存在顺反异构现象的分子中需含有碳碳双键且双键两侧的碳原子上需连接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顺式异构和反式异构是以分子中存在不同基团为前提的,每个碳碳双键上的碳原子连接两种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如CH2CH—CH3无顺反异构,两个相对较大的原子或原子团在碳碳双键同侧的为顺式,两个相对较大的原子或原子团在碳碳双键异侧的为反式。